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14 05:3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经典读后感10篇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是一本由兰海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4-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读后感(一):孩子让我们一起成长

  自从家里有奶娃,就开始关注育儿方面东西,最初知道兰海是在《超级育儿师》,但因为之前看过美国版的《超级保姆》,所以对她的印象不是特别深刻,《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确让我对她一改初衷,兰海说:孩子不是再抢一件玩具,抢一本书,而是在“抢”爱。这句话直入我的心底,让我瞬间明白了最近我在看书或看电视时候奶娃为什么老抢我的眼镜为此我吓唬她,把她放到下不来的床上,其实孩子只是想要和我玩。道理简单,明白却很难,而这本书却讲的明白易懂

  书中大概分为四类:

  1、 怎么爱才是爱

  我们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爱是需要方法技巧。孩子只有在年幼的时候,才和父母在一起,等他们稍大些,就已经是一个独立个体,我们不能因为其含有我们的遗传基因,而就对孩子肆意妄为。爱孩子就要给予他们尊重理解,让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

  2、 爱,需要懂得和明白

  爱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心,明白孩子开心喜悦沮丧失望、甚至大呼小叫沉默寡言的背后原因,只有知道原因才能了解他们的行为,然后进行开解、引导

  3、 拓展孩子的视野

  其实兰海在书中很好的为上濒做了一次广告,她的通识课我都想去学一学,天文地理人文科技历史人文,金融贸易园林建筑文学艺术作为父母,我们可能没有那个能力让孩子接触那么广,但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应有资源,让孩子多出去走走,和孩子多读书,然后进行讨论,让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人生

  4、 感受孩子的成长与创新

  接受信息、理解信息、运用信息、创造信息这四个步骤才是孩子思考完整锻炼,我们要让孩子科学系统的学会思考学会了方法,我们就能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创造。

  兰海说:教育是一件科学专业系统的事情,而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岗了,但我不想做一个稀里糊涂的妈妈,我希望我的孩子是明朗快乐充满幸福感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坚强有理想的孩子,为此我只能赶紧成长,兰海很明确的在书中说出了方法和技巧,并且说明防止发生重要,也给我的脑子植入了一盏灯,一个怎么懂得明白孩子的白炽灯,孩子,让我们一起成长。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读后感(二):爱,不需要理由;但,爱,需要方法

  除了个别比较奇葩的父母外,这个世界上鲜少有爱自己的孩子的父母。

  但是,即便是最纯粹、最愿意无私奉献亲子之爱,也会和其他种种不那么纯粹的爱一样面临着一项挑战——你给出的爱,对方到底需不需要、愿不愿意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祈使段落开篇——我是为你好,才如何如何。说话人往往觉得委屈,自己的满腔热情都白白错付了。只是,说话人却又很少深究,对方为什么拒绝自己的好意——是对方不识好歹,还是自己表错了情。

  很多矛盾因此而生——不是对方不需要你的爱,而只是你表达出来的爱太沉重,让人承受不来。

  爱,不需要理由;但是,爱的表达,却需要讲究方法。

  某种程度上来讲,育儿——不仅仅是养育,更是教育——的过程也是为人父母者自我新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也需要反思,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行为的背后又有怎样的心理历程,而这种心理状态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在《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一书中,兰海更注重寻觅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而且,对症下药,以心理之法来治愈心理之疾。

  当然,也有一些颠覆性的观点呈现出来。比如说,早恋不是错,而是父母未能利用早恋这个时机恰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从早恋的这个实践中学会成长、懂得承担。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兰海是注重实践的。

  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任何教育理论都不是为了创设而创设;任何教育理论都必须经历过实践的考验才能成形。

  尹建莉的那本著名的教育圣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尹建莉本人是搞教育的,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更因为尹建莉有一个成龙成凤的女儿来佐证着她教育的成功。

  兰海的理论也在上濒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在读《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以前,我不知道兰海是谁,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教育机构叫做“上濒”。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倒是觉得,兰海的这本书给上濒打出了最好的广告——即便将来我没有送我儿子去上濒,我也会以这种教育实践来培育我儿子。

  这种理念的实践,便是爱的方法之一。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读后感(三):和孩子一起成长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育儿类书籍,很久没有读到过让我感动又让我思考的育儿书了,随着育儿书市场活跃,一些育儿书籍出现明显同质化的现象,读一本感觉收获颇多,基本下来就再也没有阅读欲望了,发现书的套路和方法差不多,也没有特别触动的东西,更别说能够让人思考了。而这本兰海的《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我趁着过年放假的时间,一口气读完,最直观的感受是太吸引人了,不得不在看孩子的时候也读这本书,害得我家娃儿春节期间看了很多电视。

  被触动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兰海心理咨询的方法,一个个典型案例在她笔下鲜活起来,每每读到她关于孩子的描写,我都仿佛身临其境,跟着这些孩子一起上课、参加活动,很多场景都会在我脑海里浮现,不仅仅因为自己曾经学生,更因为我要汲取知识培养我家的孩子。

  最受触动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孩子离开父母,在兰海的组织下参加各类外出活动,短短几天的时间,他们不仅要独立管理自己的生活,还要组成团队参加兰海设计的各类比赛,在比赛中锻炼各种能力,而那些收到特别关注的孩子,都会有成长的计划,我们在兰海的描述中看到了这些孩子的成长。最深的一次是他们去西安参加活动,没有钱没有老师的帮助,要找到相应的景点并拍照留念,还要学会一种戏曲晚会表演,有一些孩子的方法真是连大人未必能想得到,他们却做到了。而我们大多数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更别说独自面对问题处理问题了。所以看完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培养孩子的目标,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另外被触动很深的一点就是兰海的“通识教育”。回想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都是为了考试而读书,而根本没有把这些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学习相关联,看到兰海讲授历史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讲呀,而我们所学习的历史与我们却基本没有关系。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得到通识教育,让他能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有效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和对价值认知能力。而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给不了,那怎么办?当然要克服困难尽量提供条件喽。我已经准备好和孩子一起成长了,从看到这本书我就更加坚定了。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读后感(四):有这样一种教育《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有这样一种教育《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兰海这个名字,一开始还把兰海,读成了海兰,从这本书才开始了解了兰海的上濒教育机构,这是一家私营课外教育机构,虽然也有自己的课程,可是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补习班,是一种模仿西方教育的教育中心。兰海在德国学的是教育学,上濒这个词就是从德国引进来的。在这里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中国的孩子和西方的儿童一样,享受那种快乐的教育,培养各种能力,使得他们的天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开发。上濒真是教育的梦想

  兰海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平时五天兰海做咨询,周六周日上濒就开始上课了,上什么课呢?有两种,一个是世界通识,一个是活书课程,在世界通识课程中,孩子们在一起分享一起查找一起讨论,研究巴以问题的解决方法,了解埃及,了解宗教,了解商业等等内容,孩子们在课堂表现自己的观点,通过体验学会了很多东西。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能力。

  上濒最有趣的还是假期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分成两种,一种是驻地营,一种是游走营,内容丰富多彩,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各个小组展开竞赛,比如模拟人生中,孩子们要找工作,设计自己的认识,组建自己的家庭,评比的分数是用钱来计算的。还有领袖工厂,模拟的是军营,在这里从一个小兵开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军队的领袖。还有拍电视,组成团队,完成一个微电视的拍摄过程。书里面介绍详细的是去西安,孩子们分成三组,第一个任务是,不带钱,不带通讯工具,去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书院一条街最后下午三点在清真寺前集合。老师们只负责安全,在后面跟着,不提供意见建议。这些小学生们,有的五六年级,还有的才一二年级,出门问路都问不明白,人家告诉他们路,可是他们却走反了,简直就是南辕北辙,走了二十分钟才想起来继续问路,这回知道了,问路要勤快,可是要靠走,走完这些地方,实在是太困难了,都中午了,才找到一个景点,到了地方还有问关于景点的各种知识,晚上还有比赛呢。这一上午给老师们都累坏了,孩子们却兴致勃勃的,可是时间不够了,孩子们逼得去找出租车,问能不能免费拉他们去,结果还真找到了肯拉他们的叔叔,还要了两辆车,拉着他们和老师去,当他们离开的时候,看到另外一个小组赶过来了,他们激动得打招呼,可是马上就后悔了,这不是教会了他们搭便车吗。学会了这一招,这两个小组都按时完成了任务,到达目的地了。接下来的任务也很艰巨,那就是去学一段地方戏,孩子们纷纷猜想到哪里才能够找到这样的老师呢?有个小组找到了一个戏剧社,而另两个小组就很不走运,在一所大学中转了四十分钟也没找到戏剧系,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戏剧系的。这样的任务一个接着一个,连我都想要去参加了,真的很棒。

  如果有机会我也想认识认识兰海,甚至加入到她的团队当中,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平时的教育,只是在教孩子们如何考试罢了。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读后感(五):育儿也是自身的提高

  育儿还是需要专业的,最近经常在思考,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可为人父母怎样才算专业呢?医生要有医师证,警察都要有执法资格证,但是一个人只要硬件正常,有了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父母,而这种资格,门槛似乎过于低了些。

  这样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很多父母都是在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方式来教育子女,有的采用父辈的方式,有的干脆就丢给父辈。当然,这样轻松很多,但为了轻松当初为什么又要生孩子呢?为了人有我有?为了凑数?

  养育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呢?龙应台的那段很著名的话说的很清楚: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怎样叫孩子有信心、有能力走好以后的路,这应该就是父母的责任

  养育养育,就是生养和教育,在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给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尊重,给予持续不断的爱,培养独立自思考的自由。这些,都需要必要的学习。

  父母应该多接触育儿方面的知识,慢慢就会明白,对于子女的教育,更多是自己的一场修行。子女就像一面镜子,能够把自己的优缺点清楚的显示出来,这一方面是遗传的关系,更多是日复一日耳濡目染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自身上来,做好自己,子女自然就有了一个好的榜样。不要妄图在子女身上见到自己并不具备的某种素质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自己的孩子,他们给了我们又一次成长的机会,跟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变得更好,这就是陪伴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读后感(六):读兰海 学教育

  当拿到《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时,心里挺高兴的。因为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一直希望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科学的亲子教育知识。我以最快的速度读完本书,又在静下心来时仔细品味了兰海在书里提到的各种咨询案例及解决方法,当然免不了会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孩子问题代入其中,发现感触颇多。

  兰海一再强调,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仅凭经验。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家长带孩子却完全是凭经验,这经验或来自于自己的父母、长辈,或来自于邻居朋友。做了妈妈以后的我还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孩子)只愁养,不愁长”、“(父母)能生就能带”,这些俗语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就是:孩子只要生下来了,就会慢慢长大,父母根本不用操心孩子长不好;父母只要负责生小孩就行了,至于带小孩这项技能,自然会慢慢掌握……事情果真如此吗?看看那些因父母疏忽大意而错过良好成长机会的孩子们,我们就会慢慢了解兰海坚持“教育是一门科学”这一理念背后的原因。

  现在很多家长往往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做着剥夺孩子成长机会的傻事,却完全不自知。比如,有的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遭遇挫折和障碍,就提前把可能遇到的障碍替他们扫清了。父母认为,他们这么做是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环境,不这么做,他们就不忍心;只有尽全力这么做了,他们才能稍感安心。但是这对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一种经历的缺失。且不说以后进入社会,他们完全无法想象人生原来是如此不平坦的,就是在同龄人中,这类被父母照顾太过周到的孩子,也完全无法适应生活中的一点点磨难。他们会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失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兰海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忍”和“狠”。

  按照我的理解,“忍”是指“父母要能够忍受孩子自己去做事,但做得一点儿也不好这个结果”,而“狠”指的则是“父母要能狠下心来不去帮助孩子打理一切”,即使你看到孩子面对困难时很迷茫,很无助,也只能在一边做引导者,而不是代办者。孩子面对困难时,任何父母都会心疼,也都想伸出援手,但是这只手应该起到提升孩子能力的积极作用,而绝不该是阻碍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消极作用。可悲的是,现在很多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想着减轻孩子的负担,没想到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兰海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亲角色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极为不同,大多数孩子的日常生活教育都是由母亲负责的,但是父亲的教育也不可忽视。在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中国父亲的教育方式往往偏重简单粗暴,这与大多数母亲的温柔耐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如果长期处在母亲包容一切式的教育中,也会出现问题。这个时候父亲就要适时发挥作用了,但他绝不能重复母亲那一套说辞,这会让孩子感到更厌烦;也不宜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打骂,经常遭受打骂的孩子容易变得头脑简单,暴力冲动。父亲应该看清问题的根本,用严肃的态度和简单的话语,指点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反思。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如果发挥得好,将会达到明显的效果,但这首先要求父亲能够冷静克制,并善于观察现象和思考问题。

  兰海在书中提到的很多道理大家似乎都懂,但具体操作起来很难。也许只有真正把教育当成一件大事来看,才能在心里重视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而这件大事,也确实是值得父母们用一辈子去学习去实践的。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读后感(七):爱的花园

  文/蓝莓兔子

  我一直在想,怎样的教育读物才是最能打动自己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所接触的育儿类读物,基本都是通过对理论、实践与技巧的阐述,对读者表达一种科学的育儿观。只有在接受书中观点的前提下,才能针对自己的孩子确定适合他的教育方式。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却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现在想来,也许就是“情感”二字。

  在阅读这本非常独特的书的过程中,不止一次被书中的故事所打动。我看到一个在教育的海洋里勇敢泅渡的年青女孩,用她充满智慧的思索,知性温婉的表达,为身边的孩子们构建了一座爱的花园;我看到一个对教育事业有着与生俱来的忧患与热爱的老师,用她的乐观、坚定与豁达,和孩子们一起渡过一个个常人无法想象的难关;我看到一个细腻、敏感、宽容的姐姐,用自己独一无二的热情和理解,改变了无数孩子与家庭间冷漠叛逆的相处模式……

  这是一本记录兰海如何一点一滴地走入孩子生活,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并改变他们的珍贵教育手记。我没有办法把它仅仅当成一部小说,因为它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复杂、残酷却又无比真实的人生。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在自己的生活中陷入泥淖无法自拔的孩子无声的哭泣与呐喊。作为现代家庭中视若珍宝的独苗苗,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许正享受着父母所给予的优越的物质条件,然而他们的内心却是如此地孤独而缺乏信仰。家庭的不理解,朋友的匮乏以及外在环境带来的伤害,让他们中的有些孩子变得狂妄自大,有些孩子变得自私自利,有些孩子敏感自卑,有些孩子仇恨社会。就像一只只小小的蜗牛,瑟缩在自己脆弱的壳中,以为这样就可以躲避整个世界。兰海与孩子交流时的方式让人非常舒服,她从未把自己当成老师,而是变成了另一只蜗牛,用蜗牛独有的方式去亲近他们,爱他们,也让他们喜欢上这个如姐姐一样知心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孩子对外在世界的本能敌意,走出固步自封的壳,拥抱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很喜欢文中对于每一处细节后加中括号部分的原因分析,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学习如何去做,更应该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就象封面上提出的那个问题一样:孩子们为什么都会听兰海的话?她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妙方?所有的秘密其实就藏在中括号中,怎样的语言和怎样的行为会激起孩子怎样的心理反应,这是兰海作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学家所传递给我们的宝贵信息。说起心理学家,大家往往会想起电影里那些自以为是咄咄逼人甚至动不动就催眠患者的所谓“专家”。事实上,最高境界的心理学家应该是让人从语言中感受不到她的专业能力,然而听着她的每句话,看着她的每一丝微笑,却又总忍不住想对她敞开心扉,因为知道不管自己说什么,她一定会懂。

  兰海当然是理解孩子的。也正是因为那份理解,她知道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她要教给孩子们的不是奥数、作文或钢琴、舞蹈这些枯躁的知识,而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课程:如何完善自我,战胜自己内心的怯懦和不安,让自己能够勇敢乐观地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学习友善地与自己、他人甚至与世界相处。可悲的是,我们太多的家长认为在孩子的心理教育上花费功夫是无用而奢侈的。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一掷千金让孩子用宝贵的时间去补课弹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内心因渴望孩子成功而导致的焦虑感,令他们获得短暂的满足。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父母要爱自己的孩子就需要视孩子为独立个体,而不是自己的附属物。当你不再认为孩子是仅属于你的附属物时,你就会开始学会尊重他、宽容他所犯的错误,不再因为他身上有了你的基因而把自身的压力转加在他的身上,开始仔细琢磨和他交流的遣词造句,因为你能体谅他的处境,也能直指他的错误,你会按照一个社会的标准来要求他、指导他。当你有了这样的爱,你也就给了他自由。”读到这里我很是汗颜,虽然我自问自己还算是一个理解孩子的母亲,但是我还是会在某些瞬间,看着孩子对着在我看来完全easy的事情手足无措时感到烦躁和愤怒;而看着孩子往自己并不熟悉和希望的那个方向发展时,内心又会有种巨大的空茫与失落。我需要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父母忽视孩子重视和喜欢的事物是对孩子内心最大的伤害”。在孩子年幼时,我们有义务帮助孩子寻找他的爱好和方向,却没有权力擅自左右甚至决定他们的人生。

  由此想到之前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中,同为12岁的中国小将李云龙对战意大利的安德烈,当主持人在核实安德烈的记忆排列情况时,误以为自己排列错误的中国小将李云龙却突然情绪失控了,瘫坐在座位上痛哭着说:“我记对了,但我摆错了”。而在主持人宣布安德烈全部正确后,李云龙终于鼓起勇气逐个核对了自己的排列。当主持人宣布他全部正确后,他才渐渐恢复了平静。显然,李云龙虽然赢了比赛,却是输了心态。他从小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生活学习,几乎没有一天的休息时间,除了紧张的学习和高强度的练习外很少有自己的娱乐时间。在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之下,李云龙拥有了超强的记忆能力,他的能力不仅仅是与生俱来的天分,更多的是他用异于常人的后天努力所换来的技能。他来到这个舞台上就是为了胜出,他有着太多需要为之奋力拼搏的理由——为了中国,为了老师,为了爸爸,也为了证明自己牺牲的快乐的童年时光。所以,他输不起,任何一丝失败的可能性都会驱使他走向崩溃的边缘。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德烈却和他的同龄人过着几乎一模一样的生活:除了每周六、周日可以休息外,平时上午上课,下午就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踢足球。他没有给自己任何的压力,抱着一颗平常心来参加《非常大脑》,希望能用最放松的状态呈现最自然的自己。在看到李云龙失声痛苦的那一刻,他也跟着哭了起来。他的眼泪仅仅是因为看到对方哭泣,自己也感到很难过。这是他作为一个12岁孩子的善良而真切的同理心,很幸运的,没有像李云龙一样被忙碌而残酷的生活所扼杀。

  这是个令我们无比痛苦和心碎的案例,我不知道李云龙的明天会走向哪里,也许就像朗朗一样,在经历了父亲高强度的训练后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师。然而他被剥夺的东西的却太多了,童年、快乐、朋友、自信、开朗……

  读到书的79页:“我希望,有这么一个地方,我们是可以犯错的,我们的思想能够自由;有这么一片海洋,我们是这片海洋的鱼儿,不用担心渔夫出现后的危险”,想起李云龙和世界上那么多和他一样在成长的黑暗中孤独行走着的孩子们,心底是一阵止不住的酸楚。不由得开始想象: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用兰海的方式,给予孩子宽容、理解与接纳,学习她的理智、坚定与豁达,学习她在教育过程中的不懈摸索,学习她对孩子的热情和执着,也学习她,为自己的孩子搭建一座四季常开、永不衰败的爱的花园,那该多好。

  我的微信公众号“蓝莓兔子悦读记”,会不定期发送一些自己写的书评,欢迎关注。查找公众号lmtzydj可订阅。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读后感(八):孩子们的那些内心戏

  前言:这个中秋珊姑娘去了定王台书城,在新华书店遇见一个爸爸带着儿子来看书。小朋友很可爱,可是爸爸把他带错了区域,三岁的宝贝找不到适合自己看的书只能把很多本一样的科技图册放在椅子上当积木玩耍,我想友善提醒爸爸,可是不知如何开始,犹豫了一会也就作罢了。很认真的阅读兰海这本书,大概只是想能够在书中找到一些能与小朋友与家长有效沟通的速效药。

  1.面对孩子的表演成分,我们要选择“相信”孩子,真正的关心了解孩子,从而让孩子放伪装。

  2.很多时候孩子会借助其他食物来掩饰自己对某件事情的重视和关心。

  3.面对孩子的失落,要争取找到自己和他身上的共同点,以缓解孩子的自卑情绪,哪怕被孩子识破,相信孩子内心还是很受用。

  4.夸赞年级大的孩子,不能简单的说“棒”,这会让他们感到虚伪和企图,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的具体优点,这样也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秀。

  5.在教育中要把握住度,不要随意降低自己的要求。

  6.别只会就事论事,也可以打个比方,说说故事。

  7.不要当着众人直接指出孩子的不对,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错误并且得到真正的反省。

  (在阅读兰海与学生的对话过程,我突然间意识到我常年说话存在的一个问题及背后的原因,我说话密,但往往是量大可是有效信息量少,也就是我说话无逻辑不简练,因为我说话不带目的,就是跟着感觉走。因为没有说话目的或者说目的性不强,自然就会出现跑题的情况。

  8.教育最重要的是意识和思想上的教育。

  9.真正最棒的人是干任何事情都会干得最好的人,做优秀的自己。

  10.1s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读后感(九):教育是一个过程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兰海

  读书笔记摘抄

  ✿在我眼里,教育是不能用成功与否来定义的,教育应该是帮助每个孩子不断

  感受生命的美好,帮助他们逐渐释放生命的力量,并且获得幸福的能力。

  ✿教育不应该是一个点,一个结果,而应该是一个过程,一个随着生命不断变化

  和成长的过程。

  ✿不是玩电子游戏得到的快乐,不是因廉价赞美得到的快乐,而是思考的快乐,

  克服困难的快乐,迎接各种挑战的快乐,自信不断增强的快乐,眼界不断打开的快乐

  ✿学习的目的不是找寻教授心中的答案,而是让自己的思考不受束缚,更好去探索

  ✿父母多问自己:每次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要,更要明白

  是孩子一时的物质或心理需要,还是成长的需要。

  ✿一个宋风没有了,还会有宋雷,宋电的出现,但是静静没有了,那就彻底没有了。

  你知道一个人身上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吗?就是她自己的思想和力量,只有自己发光

  才能有别人靠近你,你需要吸引别人,而不是丧失自己去靠近别人。

  ✿神秘的盒子。盒子里装满30张写着不同话语的纸条,告诉静静,把盒子放在床边,

  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后第一件事就是从里面抽出一张纸条,无论上面写着什么,都要照做

  ✿纸条可以是:给妈妈挑一件漂亮衣服,给爸爸一个拥抱

  ✿孩子5-6年级的时候可以讨论:你会喜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会被别人喜欢。

  ✿与每个孩子认识都需要三个程序,首先是握手,其次是拥抱,最后是亲吻

  如果能适时地进入这三个程序,那就拥有了一把打开孩子内心的钥匙

  ✿握手,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当一个成人和一个孩子握手时,这意味着一种平等关系

  的建立,当我要求他们用最大力气的时候,他们内心会释放一种快乐,握手时间的长短

  也是孩子对大人信任程度的多少

  ✿拥抱是一个双向行为,让对方拥抱我,证明他完全信任我

  ✿孩子们所看到的世界不会在某一天突然宽阔起来,而是从小的积累

  ✿万物都是教材,关键看使用者有没有教育意识

  ✿要狠心让孩子学会知道失败,社会有输赢,失败无所谓,是能够正式失败和找到原因

  继续努力下去

  ✿世界是一本被阅读着的书,而我们也在被阅读着。

  ✿阅读是在有限空间中理解世界的最佳途径,它为我们提供从古到今的无数信息,

  为我们描绘整个世界的模样,世界的过去和今天,为我们展现各种人物的成长和思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