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炸裂志》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炸裂志》读后感10篇

2018-07-26 05: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炸裂志》读后感10篇

  《炸裂志》是一本由阎连科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37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炸裂志》读后感(一):《炸裂志》书评:老村长之死

  日作八股,夜读百家。偶尔有师长推荐,也看点长篇小说,《炸裂志》便是其一,29万字的小说我竟一日之内一气读完。此书作者阎连科先生独辟蹊径以“志”(即地方史)的形式,述说“炸裂”(一个地名)这个小村的故事。虽说后来小村变成镇、县,又变成了市、超级大都市,在我看来,它本质上还是一个村。

  村里有村里的规矩。如同上天视万物如刍狗、上帝万民羔羊村民本如犬羊,可是为了艰难生存或更好生活,他们总要组织起来。这样,村长便成了决定因素。等而化之,镇长、县长市长亦是如此。围绕村长的争斗,便如猴王争霸般展开。

  第一回是老村长朱庆方死了,还是被唾沫淹死的。老村长死在了谁的手下表面上看,是朱、孔两家的恩怨。然而,真凶远非如此。体制的轮换,使他失去了往日的根基熟悉农村人才知道,以往的大锅饭体制,农村管理者其实是不用劳动的,他们的工作管理农民——那些艰难在土地上谋生的羔羊。有利益分配的地方,不公怨恨总是客观存在的。新村长孔明亮“20元一口唾沫”只是一个药引,孔二狗始作唾者只是一个开端汹涌人潮往上挤,除了金钱刺激,更多是惯性。别忘了,老村长也是用这种群众运动方式把新村长的爹——孔东德送进监狱的。在这种情景之下,老村长背后的朱家其他族人,也无人敢站出来保护他。这是一个轮回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当然,撇开体制的轮换。朱庆方之死,在农村的土壤上也有现实性,他为什么说“让他们吐唾沫”而不回避?因为他丢不起那个人。在村里,“面子永远比“里子”重要。哪怕在满村尽是皮条客的时候,那些村里的姑娘也还是远走他乡皮肉生意,因为即使她自己不要脸面他的家庭家族也难以承受。面对众人的唾沫,对老村长而言,坐受或是躲进家门结局都是一样的。因为在孔二狗吐出第一口的时候,老村长已经颜面尽失了,他从此再也做不了炸裂村的村长了。好吧,与其做一个不是村长的村长,不如作一个轰轰烈烈的村长。这是朱庆方的选择

  还有一层,虽然作者没有交待,但是可以形成强烈对比的。朱家只有一个女儿朱颖,孔家却有四个儿子。以前城里人总是鄙视农村人喜欢多生,可谁又知道农村人为什么要多生?多子多地,多个帮手。尤其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讲道理不通的时候,只能讲暴力,或者索性不讲道理只讲暴力,这也是多年以来农村社会自我调节的方式,你可以说他不懂法治、没有道德,甚至于无法无天,但你不能否认他的存在。四子对一女,没了体制(化身是后面出场的乡长)的保护,村长很快败下阵来。到最后朱颖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活活被唾死。假如他也有四个儿子,可能结局就要改写了。可见,指望不上体制保护(或称公力救济)的时候,亲人的保护(或称自力救济)才最重要。

  读完全文再回头看老村长之死,当时的村民或许还是天良未泯的。孔家四子明辉还会偷偷帮朱颖把老村长的尸体往回拉,其他吐过唾沫的村民还会在他葬礼卖力挖土填坑之类的。这何尝不是每个人内心挣扎呢?当他们以自己的唾沫+别人的生命换来几十元前的时候,他们最初还会感觉不安,到然后稍有不安,再最后理得心安。这是个渐进的过程,老村长之死只是炸裂悲剧开始,当村民们的良心死伤殆尽的时候,也就是炸裂毁灭的时候。

  老村长死了,却最终葬在了村中央传统意义上,讲究事死如事生,生前是一把手,死后仍在中央。最后还被孔家老大致以美文悼词,树起了“最忠诚党员朱庆方之墓”,甚至在移坟之后,还是冠以“先驱者”的墓志铭。而杀手、新村长孔明亮,之所以这么做,背后就有政治的玩味了。想当年,满清灭了朱明的江山,不照样以帝制改葬崇祯,还妥善保护了明皇陵么?

  所以,老村长之死,实则一场政治戏。体制转换之时,新兴势力露头,利用往日恩怨,夹杂金钱利诱,裹胁大量不明真相群众,再佐以政治手腕,一举端掉了“旧政权”,收伏了一干村民。最后“先皇驾崩”、“公主出走”,炸裂王国从此改朝换代啦!

  想想看,村里的政治多可怕。洗洗睡吧!

  《炸裂志》读后感(二):炸裂的是什么

  《炸裂志》。

  我对阎连科先生了解并不是很多,之前我好像就看过他的《我与父辈》。

  我觉得阎老先生有点莫言先生的味道,或许这是那个年代那个背景下长大的作家给人的一种独有的感觉吧。

  书的开头挺有新意的,把自己代入,真实虚构兼备。

  从书一开始的文字中,便可看出阎老先生对炸裂这所城市发生东西谴责的。

  因此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几乎也是带着谴责的眼光去审视的。

  我也不知道好与不好,我就好像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批判炸裂这所城市,但读完后我想,我是否有资格站在这么高的高度上去俯视这所城市发展经历的一切。

  这部书的风格封面上写着是“神实主义”,我想应该是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吧。这与《白鹿原》的写作风格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之前我看《白鹿原》的时候对其中的描写十分不理解,觉得这样在科学上市说不过去的,当然后来,好像也是上课的时候吧,我才知道这是想象,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种。

  所以看《炸裂志》的时候,有了之前的了解,在这点上我便没有什么理解障碍了。

  炸裂这所城市或许是浓缩了中国早期的发展史吧,或许现在也是这样的。这些黑暗的东西,或许现在也正在心知肚明心照不宣呢。

  什么钱色交易什么经济发展,这背后又是什么?

  书中并没有明确写出,孔明亮他这么汲汲于权势地位究竟是因为什么?我个人觉得他真的是越来越厉害越来越有地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为什么还要往上爬?难道真的是因为他那一晚捡到的那一个公章?未免可笑。但如果不是这样,人连自己为什么要不停地追求权势也不知道,那也更可笑吧。

  或许我是有点小家子气的。

  我其实是在想,朱颖对孔明亮,究竟有没有爱情。毫无疑问的孔明亮对她是没有的。但她对孔明亮呢?我记得她在“处理”完他父亲孔东德的事情后说,她的事情完成后,她要好好地做她本分的事情了——妻子。但孔明亮并没有给她找个机会。她后来简直是到了疯的程度

  她明明也是世故的人明明也是有心计的人,只是我觉得,在感情这一块上,无论她对他有没有爱情,她终究是硬不起心肠的。女人终究还是女人。不知道这么想是否正确呢。

  我昨天突发奇想。

  如果结局是这样:

  孔明耀带着人民走了炸裂人一个不留了或死了或散了,也就是说炸裂在它成为超级大都市之时,它的人却不在了。炸裂,辉煌后便没有了。这样是不是更符合炸裂这所城市呢?

  但我又揣摩阎老先生的意思

  这所城市不可能消失,因为现实如此,罪恶也已经造成……

  不会说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了什么。

  最后大哥媳妇生了孩子,给晦暗的现实带来了点点闪亮。

  关于书中的性描写,我倒觉得并不十分过分吧~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大哥面对裸体盛宴小翠那一块,之前看言情小说有过类似的,因此也并没有什么特别惊讶

  突然有点惊讶,人类在性诱惑这一块可谓层出不穷吧,生活需要新鲜感,而作为生活中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也需要吧。

  好吧,其实我一点资格都没有,对于谈论这个事情。

  最后,这篇文章好像和标题没什么关系

  但这是我刚刚突然想到的,

  炸裂的是什么?

  《炸裂志》读后感(三):炸裂现实的荒诞 ——读阎连科《炸裂志》

  阎连科先生“为炸裂市作志”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光“炸裂”这名就意味深长,稍微了解阎连科先生小说风格的人都要会心一笑,并惊叹于有这名字的地方真是太适合于阎连科先生来写志。

  这名字可以是一个最直接的批判暗示:炸裂如何能够有史志呢?炸裂能够发展吗?或者说,“炸裂”了还能有前途吗?有前途的“炸裂”该是个怎么样的地域啊?岂不荒诞得很?阎连科先生对这个书名肯定有所考虑,这是一语多关,仔细考虑其实颇有意味,就如小说的“附篇”和“尾声”一样别有用心。“尾声”里写到阎连科受委托写好的这部志书最后被市委书记孔明亮烧毁否决了,这无疑是个既含蓄痛快的批判技巧,可令人叫绝。

  阎连科先生想得真够细密周到,整部小说里前前后后、大大小小的部件都与这种的批判技巧挂钩,而且这种笔法让语言变得既显白又隐晦:熟悉阎连科先生以往作品的老读者们肯定一眼就能看穿这些技巧背后的锐气,而不熟悉的读者在稀里胡涂阅读完作品后也可能恍然大悟。当然,炸裂一词还有它本身的刺激性,它的激情气氛或多或少可以刺激那些还流淌热血人们兴奋地重燃热心,然而,这热心走向哪里呢?

  批判现实当然是最重要的层面。炸裂的发展史其实就是罪恶的裂变史,从孔明亮偷煤发财以及随后怂恿村人吐唾沫淹死老村长开始,罪恶就开始炸裂式地爆发,孔明亮带领村人偷扒火车上的货物,倒卖赚钱,死了人以钱封口,强迫村里的男女青年到外面去偷盗卖淫等等……一直到后来各种的不管不顾生命生态,只求经济、金钱,以及朱颖培养训练妓女色贿领导等等。所有促使小小炸裂村成为超级大都市的元素,都是罪恶,一次次的城市级别跨越,其实就是罪恶的爆破式推衍。

  如此的夸张,阎连科先生极端化了的语言书写,把炸裂市,或者说现实版的众多地域发展史,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种痛快的批判式叙述,或者说戏谑化的叙述。戏谑化当然是语言的特征,阎连科先生的小说语言集风趣悲哀一体,比如孔明亮用钱来号召村民们向老村长吐唾液一段,我们可以阅读到一种叙事方面趣味,但实际上却又为此心痛,为出现这种事情而悲哀难过。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甚至可以说整部小说都给我们这样的感觉,这就像是一个巨大寓言,而且组成这寓言的情节也多是寓言,与很多寓言靠一个很实在的故事建构起来不同,它是由众多小寓言建构起一个大寓言,无疑,这是极其荒诞派的写法

  看来,阎连科先生的荒诞风格是不可更改了,在这部新地方志(也许是国史呢)里面呈现得异常清晰。他在《发现小说》里面主张“神实主义”:“在创作中摒弃固有真实生活的表面逻辑关系,去探求一种‘不存在’的真实,看不见的真实,被真实掩盖的真实。神实主义疏远于通行的现实主义。它与现实的联系不是生活的直接因果,而更多的是仰仗于人的灵魂精神创作者在现实基础上的特殊臆思。”《炸裂志》的故事当然疏离了一般理解下的现实、真实,但是阎连科先生看透了它们。他发现了一种更加触目惊心真实性,它们隐藏在光环底下,潜藏在各种成就式的喧嚣话语背后。这些发现是作家的独特发现,是根于其灵魂世界的精神发现。作家从这种发现出发,进行臆想,因此,对一般现实的精神发现就成了“发现小说”的关键,它统率着不真实的情节,却又靠它们谱系出整体上的真实——这种真实也因此不再是反映,而是投射了作家的思考,有作家情感精神和现实关怀艺术真实。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里,有阎连科小说风格的作家不多,他在《日光流年》《受活》等小说里创造完善了他所谓的“神实主义”风格。《炸裂志》,他继续了那种风格,再次延伸自己的文学世界。《炸裂志》加入这个世界,对于阎连科来说,又是一颗苍天大树成功培植,对于这个社会呢?这棵大树落下的影子斑驳得很,世风的激烈吹拂就是小说的夸张描绘,语言的风暴就是炸裂最真实的历史。大树晃荡不安,影子诡异奇谲,这种炸裂的感觉,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是很难察觉的,因为树太大了、风太狂了,以至于微小个体生命在里面生老病死都显得安然沉静,然而当阎连科将这“炸裂”式的历史描绘出来时,把整体历史和全局世界呈现出来时,主导“炸裂成功爆发”的一把手也无法直视,不敢面对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历史,不敢承认自己的成就——炸裂的成就。

  文学的力量不是鼓励人们去搞真实的“炸裂”,阎连科先生《炸裂志》当然也不可能这么肤浅,他的史志书写就是给这个社会现实作传记,而书写的力量就是让参与建设这个社会的人们以及子孙后代们去反省过去、审视现在。然而,阎连科作为作家,他的史志书写当然也是文学书写,因此又同史志书写不同,它有人文精神,批判现实的荒诞就是这种精神的呈现,关怀个人的生命当然也是题中之意。

  《炸裂志》炸裂的是现实的荒诞,炸开了坚固的当代现实,呈现出它真实的荒诞面貌,罪恶的繁衍潜藏于虚构的发展神话里,表象的繁华背后却是淫荡的真相。生命的哀鸿遍野和商品的琳琅满目,人情的冷酷和数字的庞大,哭坟和赞歌……这个时代漫天飞舞着的到底是什么色彩呢?《炸裂志》用阎连科独有的荒诞笔法描绘了它们。

  《炸裂志》读后感(四):疯言疯语道疯史

  相对于余华《第七天》只是罗列社会新闻的固步自封,阎连科的这部新作用市井土语和魔幻情境的融合,为当代中国立了一次不错的志。相较于腰封神实主义的定义模糊,由于阎连科对整个故事倾注的疯狂气质,我更愿意把本书看成是荒诞主义的书写。

  故事由一场众生之梦发端(炸裂人带着梦出门寻找暗示命运征兆的物件),逐渐落入疯狂化的叙事,以写地方志的方式,层层揭开城市爆炸式扩张的疯狂,经济爆炸式腾飞的疯狂,权力与欲望爆炸式膨胀的疯狂,大国梦爆炸式崛起的疯狂,以及全民随波逐流共享虚荣的疯狂。而裂与炸本是同根生,在一些事物炸开的同时,是精神世界,道德价值,理智与情感,畏天地,敬祖宗的传统,一股脑的碎裂和裂变,让故事可以因此反逻辑,使细节文字可以魔幻与荒诞。因作家想象力的肆意挥洒,在这出荒诞大戏的关照下,于是,剥开钢筋水泥,玻璃幕墙的超级大都市外观,我们只能看到诺大的一个自然村里,扎堆的土豪和氏族权贵,趴在利益与权力的织网上尽情享用着疯癫大餐。于是,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只是轰然爆炸产生的巨响和烟尘,是杀伤力巨大的弹片制造出的千疮百孔。于是,美国投资者会面对孔光耀火葬化装成美国总统的尸体之荒诞场景,大声赞叹其幽默,充分误读成自由民主之气象,从而在原本的荒诞况味上再添加了一层荒诞。于是,当指针停摆或遗失,当时间凝滞不前,一场基层权力向高层权力谄媚献忠,为保障仕途贿赂上级权力,将火葬生父的丑行包装成实践唯物主义人生观的正能量新闻的闹剧上演。于是,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基本单面化,只强化疯狂的这个点,再由这众多的相同点汇聚成,既是书写在现在进行时的城市之上,也是为历史而书写的,充斥着荒诞色彩的醒世恒言。而当一切在以致富建设为名下高速运转,当荒诞成为真实,疯狂变成自然常态,众人皆醉我独醒便是惹人可怜和困惑的畸零人,是独自一人守在月光房下辨识万年历天机的孤独怪物。

  记得昆德拉在《慢》中写过“速度是出神的形式,是技术革命献给人类的礼物”。读完本书,我想套用此话的结构,说“速度是疯狂的形式,是城市化和现代化让人心迷失的致幻剂。”

  《炸裂志》读后感(五):《炸裂志》:“这只是我为自省而写”

  在这个时代,

  中国没有几个作家象老阎这样真诚。

  有个现场的学生问他为什么会喜欢描写性,

  他说性是日常的,

  如果可以,他希望在老的时候可以写一本“黄色小说”。

  他自己说中国人的感情有三层,

  他换位思考的说如果处于贪官那个位置,

  谁不为自己的父母和子女多着想。

  而他写的东西他知道无法跟上现实,

  他知道他驾驭文字的能力也有限,

  但是他离不开文学了。

  他开场就提到了屠格列夫,

  说当年和托尔斯泰并驾齐驱,

  而屠现在的影响远不如托,

  而屠是如此的针砭时弊。

  可见老阎一样是不浪漫的,

  所以他必须要孤独地走在没有光的胡同,

  虽然那个胡同不是他的温柔乡,

  而他的故乡变成了“炸裂村”。

  这本书里有个美国人投资的遭遇,

  很是离谱,

  为了让来村的美国人把钱留下,

  村里强力打造成一座越南战争前后的影视城。

  无论如何,这是受活庄的2.0版;

  “可能中国真的在慢慢改变这个世界。”,

  而这绝不是好事。

  我喜欢老阎的文字,

  虽然看上去不美,

  但读起来有味。

  《炸裂志》读后感(六):阎连科与莫言有相似之处

  这部小说作品与莫言的《酒国》很相似,都是具有魔幻意识的写实主义作品,皆讽刺了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还有腐败的社会体制。

  我想问,真有炸裂市?真有孔市长吗?如果是的话,那我真要大赞特赞阎连科同志了!你和莫言先生一样,够胆!中国下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非你莫属!

  我看过阎连科先生的10部小说作品,他的作品题材就是农村和军旅题材而已。虽然我不十分喜欢看这两种题材的小说,但阎连科的小说是例外,他能把我深深的吸引进去......这就是高手!

  我读过中国大多数的当代作家的作品,恕我直言,你属于国内的一流水平!你和莫言、贾平凹、陈忠实并驾齐驱,属于最高的一个档次!相比之下,严歌苓、苏童、余华、叶兆言的水平比你低一个档次。

  《炸裂志》读后感(七):小记阎连科的《炸裂志》

  最近读到一本奇书——《炸裂志》。

  全书讲述了一个名叫“炸裂”的地方,从村到镇、到乡、到县、到市,最终变成超级大都市的故事。而主人公“孔明亮”像所有具有政治野心的领袖一样,神奇般地冲破世俗、传统、伦理,以及所有官场和人际规矩,最终传奇般地直达超级梦想。

  书名为什么要用‘炸裂’,我想作者是想表达的是今天中国的现状。中国社会是爆炸,同时也是分裂的,我们的人心也是一样。稍微关注中国现实的人内心都是极其矛盾的,比如说,都渴望挣到一笔钱,挖到一桶金,但是每个人都觉得偷税漏税是不行的,腐败也是不行的。但不这样,似乎又挣不了多少钱。

  中国当代作家很受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阎连科也不例外。但是阎连科认为我们中国今天要写的东西,最起码他要写的东西,还不是那个魔幻现实主义,而是一种神实主义,一方面是现实本身很神奇,这个是神实,但更重要的就是说这个神实指的还是某种人的神意、精神,那种抽象的情绪、心理的状态。又或者是一个作家面对现实的时候,他一种主动的理解,要理解这个现实的时候,所产生的种种的意想,然后用这些东西来支撑整个小说的前进,成为它的根底,这就叫做神实主义。

  现实主义小说让我们看到了是一个现实事件,它所发生的因果关系是现实里面的一件事推动另一件事的发生,而魔幻现实主义照阎连科的理解,则是那些魔幻的东西不一定或者不完全或导致现实世界的某些情况发生。而神实主义则恰恰是他认为有某些精神上的东西,一些作家他把握出来的精神现实,他们那些东西,那一层面的现实在颖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现实的发生,是这样的一种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阎连科当他试图想要理解今天中国现实的时候,他采取的办法是诉诸于一种其实相当抽象,但是我们又都能够感觉到的一种神意或者心意神、精意神这样的一种领域的东西,来看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那么这么写出来的结果,则就是一部比较不那么沉重,但是同样夸张、同样离奇,甚至更夸张、更离奇,离奇到了本来沉重的东西都飘了起来变成闹剧的这样一本《炸裂志》。

  用一句话来总结阎连科《炸裂志》的话,则就是说这是一个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理解,把它理解成这个现实就是男盗女娼。一个是觉得对现实死不瞑目,一个则是觉得这个现实,他把它形容为男盗女娼。怎么样的男盗女娼法呢?我们来看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它讲的就是《炸裂志》这个书名,指的就是有一个地方叫炸裂。炸裂这个名字很奇怪,那是因为过去曾经大概有火山爆发、爆炸等等,那个地方裂掉了,然后附近的人逃跑了,跑到附近一个地方慢慢聚集成村庄了,然后就形成这么一个地名叫炸裂,这本书讲的就是炸裂这个地方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什么故事?原来它是一个小村,一个村各位在我们阎连科笔下像史记般的记载这个故事,里面这个村子在我们眼前变成了中国最牛、最大、最繁华,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个直辖市。村子怎么能变成直辖市呢?我们来看看这个村子是怎么变成直辖市的。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这里面原来是改革开放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之后,当然要拨乱反正,所谓拨乱反正就包括村子里面一些很原始的报复。

  文革期间,这个村里面的孔家,孔子后人曾经给朱家是朱子的后人坑害过。于是改革开放之后,这个孔家有人发财了,他发财了回来选村长了,他就叫村民们要替他们家报仇。怎么个报仇法呢?我们就看看这里面就说到,就是这个新任村长孔明亮,叫村民的村民都向着他们家的仇人朱庆芳脸上吐口痰,谁要是在他父亲朝朱庆芳的脸上吐痰后,谁也过去朝朱的脸上、身上吐口痰,他孔明亮就给谁10块钱,吐两口就是20块,吐10口就是100块。

  那么最后全村人就这么在他的鼓励下,都想挣这10块、100块、200块钱,就在前任文革期间的老村长朱庆芳身上吐痰。人们都献着、喜着去他身上吐痰了,咳痰配吐的声音在黄昏如似雷阵雨,转眼间朱庆芳的头上、脸上、身上就满是青白灰黄的痰液了,肩头上挂的痰液如帘状瀑布的水,直到所有村的人喉咙都干了,再也吐不出一滴痰液来,朱庆芳还蹲在痰液中间一动不动着,像用痰液凝塑的一尊像。

  死了之后,毕竟是老村庄,毕竟是老党员,这个发财致富了之后,选上了新村长的孔明亮报了仇,但是也都应该要有一个交代,于是就在这个死尸的身上,朱家的人让他们覆盖了,按照他们的想象覆盖了党旗和国旗,念了充满激情境界的追悼词。然后埋了死者之后,把青色墓碑从一面自制的红旗下面揭开时,人们都看见那墓碑上是这样的一行字,最忠诚的老共产党员朱庆芳之墓,从此后一个党龄和那个国家同龄的人,写照着一个时代的尾末就从这个村庄消失了。

  这个时代消失了,接下来的时代是什么时代?让我们说回这个新村长他怎么发财,他发财的方法很简单,这个上头下来讲了,现在发致富就是光荣。每个村我们记得80年代初期,要鼓励出万元户,他的办法很简单,他就发现了原来这个村附近有火车会经过,那火车驶到他们村附近的时候会慢,那火车上原来运了很多东西,比如说可能运了一些矿石、煤炭、日用品等等,他就是去扒火车,其实就是偷东西,直接趴在上头把那个火车,我们知道那个货斗有些是半露天的,把里面的东西丢下来、仍下来,然后再跳下来,在路上把他扒下来的东西捡起来拿去倒卖,这么干着干着原始积累了,就发财了。

  那么他当了村长之后,他承诺全村人都会跟着发财成为万元户,他就指挥全村人一起跟着他去这么干,也就是全村集体偷窃,集体偷火车的东西。那么全村一集体偷的时候,全村也就果然真发财了。那么全村人发财之后,但问题是这到底是个偷,那怎么办呢?全村人都知道新规定就是不准叫偷,这不叫偷,这叫扒。然后全村人都成了万元户之后,县里面很重视,把他们俗为模范村,甚至全国各地都听说了他们的消息,组织来参观这个村子是怎么发财致富,成为改革急先锋的呢?那么他们的答案就说我们没什么,就是勤劳,勤劳就能致富,这就是所谓的男盗。

  但是没想到我们这个孔村长野心勃勃,报了仇站起来成了村长,带领全村人发财致富,发财致富感到很光荣的时候遇到对手。这对手就是回来莫名其妙的,也神奇的成为他太太的朱颖,这朱颖又是谁呢?就是刚才我说的被痰活生生,全村人一人一口痰活生生呛死的那个老党员、老村长的女儿。那这个女儿很漂亮、很风骚,当时她爸爸死了之后,她出村离家出走,回来之后完全不同了,她又是怎么发的呢?她当小姐去了,她不只当小姐,她后来当上老保,自己开了娱乐城赚了一大笔,她回来这个村子也来竞选村长,最后两人恩恩爱爱的结为夫妻。她又让全村有另一帮人也能发财致富,就全村的姑娘们都出去大江南北,比如说去广东这些地方去下海做小姐去吧,然后把这个钱再运回来,那么全村人就享受着自己村的姑娘们出去挣回来的钱,但是全村人同样的也不愿说破,为什么大家都能发财呢?男的去发财也好,女的去发财也好,这都叫做勤劳致富。那么这个富又怎么让这个村终于能够变成直辖市呢?

  看到一些非常非常荒谬的一个情节,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在这小说里面,我们看到了就是当时还是县的炸裂县,为了要吸引美国人,美国一个特别大的公司来投资,找来人家的总裁谈判,谈条件,谈了各种事情都谈的很好了,但美国人还是有点不满,就觉得在中国虽然什么都好,姑娘也好玩,酒也喝的热闹,但是他还是舍不得要离开越南,还是想去越南。

  为什么呢,越南让很多美国人觉得很怀旧,尤其是当年打过越战的那批人,然后我们看看这个炸裂县的县长他怎么样来搞定这帮美国人,他说走,我现在就让你回到40年前的越南去,说话间他写了一张条子让人立刻送出去,过一会就带着那多半在越南打过仗的美国企业老兵朝着县政府外边走,一走出去之后,天啊,一眨眼整个我们中国的炸裂县彻头彻尾就变成越南了,周围的县城的墙壁上全画满了越南的河流和棕榈树,来往走动的男人们全都穿了40年前越南人穿的粗布白褂子,肥腿裤子,女人们一律穿着土织布裙衣和布衫,头上戴着竹编尖顶的遮阳帽,然后这还不只,这慢慢的居然还能够就在这个县城活演一场越战战争剧。比如说这里面还讲了很多的当地的姑娘扮成越南少女,马上就去蛊惑这帮美国人,带着他们上床,然后呢她们的家人这时候就会出来对这些美国老爷们说战争残酷生死未卜,今天你享受了这姑娘,明天到了战场上就是死了也少了遗憾,美国人就这样子跟着那些姑娘分散着,彼此走进了写着怡红院的院落去,他们进屋关门,推开越南式的小窗户,打开挂在墙上的越式摇头电风扇,如此过了半个小时后,整个越南小镇上枪声大作,但那些美国老兵从各个屋里冲出来,越南游击队和美国军营里的军人正在正街上开枪交战,双方射击。

  居然演成这么一场大戏,搞定了这帮美国人,是不是很荒谬呢,更荒谬的还不只。比如说我们能够看到后面,我们这个孔家县长他的三哥是正在这个县里面搞成了一个军队出来了,把这个地方的武装势力搞的就像一个国庆阅兵典礼一样的一个阅兵仪式,然后我们看看,三哥名耀穿了一套将军服,站在阅兵台上的一柄遮阳伞下边,望着从他前面正步过去的方队敬着礼,雄壮的军乐声像蒸汽一般鼓荡着方块队的脚步和胸脯。

  到达这个程度,当然更荒谬的还有,就是到了最后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其实就这个县城炸裂,终于从一个村子完成了它的神奇旅程,成为了直辖市了,到了直辖市之后,终于人们陷入了彻底的疯狂,就这个三哥后来宣布要带领全炸裂的人们,用三天的时间搞定欧洲美国,出去征服全世界,故事到了这里,后来就陷入一个悲闹剧式的结尾,听完这些故事大家会不会觉得又有点熟悉感又觉得同时当然觉得很荒谬,这么荒谬但是又是熟悉,是因为那种阅兵典礼的仪式,其实我们过去几年在很多地方新闻都见过,的确有些县就给自己搞一个阅兵典礼,搞的像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墙上国庆阅兵一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边又说回到阎连科所讲的这个神实主义,他讲神实主义就我上礼拜跟大家讲了,他解释现实是如何发生,如果现实的发生是个果的话,那么现在要找这个因,这个因在哪里呢,我们看这整本小说,我们看到的都是一连串荒谬的一个县城成长的一个故事,好像看不出有个什么特别的原因去解释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另一方面我们觉得很熟悉感,我们都知道这个县城的故事的的确确是今天中国的故事,我们觉得这一切的发生很荒诞,但是又觉得好像非常的合情合理,这是怎么回事,正是因为我们所有的读者心里面大概都有个感觉,觉得今天的中国的确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在阎连科这小说家的责任就是要解释为什么是这样。

  坦白讲,我觉得在这里面恰恰就发现了神实主义实践在这部小说上的一个问题,那个问题是什么,就当他要解释的时候,他诉诸于某种比较神奇的,但是另一方面又非常心理的一种集体的情绪,一种空气中飘荡着一种意志,那种意志情绪是我们都了解,我们都说今天中国人急躁,急着想发财,急着想上扬,急着想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恨不得马上把美国日本都灭了这种人的心理想法都有。

  这一切一切,我们都知道,所以我们看这个书我们觉得合理,我们觉得合情,甚至这个书里面出现了许多相当隐塞了重庆的一些的事情,我们也都觉得对啊,事实就是这么如此发生的,难道不是很自然吗,但是问题是他怎么发生的呢,你如果诉诸一种情绪,那那个情绪又是怎么来的呢,真正在这里面,我觉得急于用一种荒诞闹剧的方式去书写现实的阎连科,在这里面欠缺了一点点的耐心跟推理去完成这最后的关键一步,最后的关键一步就是这个情绪这种精气神是怎么出现的。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要了解,这本小说还有个很特别的一个结构,这个结构是什么,我们知道书名《炸裂志》,志则是地方志的意思,原来整本小说的的确确是有个地方志的结构在里面,他这个地方志的结构真的是按照古代的地方志的结构一样,或者是现代的地方志的写法一样,把整本书比如说分成了改革人物篇,传统习俗篇,政权综合经济篇,自然篇,深层变革国防事宜后军工时代文化文物与旧史新家族人物等等,分章分节,但是他整体的叙事线索却仍然是一个顺时的叙事,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在想,假如这本书他能够放弃一个顺时的叙事方式,而改采一种更加符合传统地志的方法,真的是分章分节按题目来书写的话,更加强调这一面的话,会有什么样的一个效果呢,也许不能够对现实产生更多的解释作用,但是也许更适合承载现在阎连科在这本书里面所能够做到的这一切,假如他要顺时去讲这个故事的话,我们就会期待这个顺时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够把这个神实主义背后所讲这个神他的来源说的更加清晰的这么一种顺时针的一种顺序的一种解释,因果解释的链条。

  《炸裂志》读后感(八):从一个火山口炸出的大都市!

  此时此刻,我刚过读完闫老师的《炸裂志》

  心中澎湃的热血就像是炸裂这座大都市一样,从生到死,从死到生!

  如果曾经的文学作品,是让读者和角色同呼吸共命运,如果曾经的小说时让人们感受到温情,爱情,激情,和无比热烈的赤诚以外,那么《炸裂志》就是让你和一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让你和一座城市紧紧的绑在一起。

  你的血,你的肉,就是炸裂的一草一木!

  表面上似乎上孔家一家的故事,而且故事都是围绕着孔家展开的。

  但是我觉得,(仅仅是个人理解)孔家四子并不仅仅是孔家四子,他们更多的代表了四个层面的人物,如果把炸裂建设的每一步看做是中国时代的缩影,那么孔家四子就扮演了每一个角色在中国时代进步的大潮中。

  当然可能就闫老师的本意而言,他并不想写出一个政治预言小说,更不想做作的映射中国的某些城市,或者虚伪的批判什么。

  的确就炸裂本身而言,你没有道理去批判它。即便你有权利的去批判那些犬马声色的交易和性交易贿赂。但是你无权批判炸裂本身,就像是你无权批判一个颗正在生长的树,无论它是从哪里汲取的营养,树就是数仅此而已,炸裂就是炸裂。

  《炸裂志》读后感(九):当你在谈论阎连科时,你在谈什么?

  很少有人正儿八经的谈论这个作家,网络里各种真文艺青年和伪文艺青年们,包括文学圈内部所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对这个作家总是避而远之。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家喜欢谈论莫言、余华,却对他讳忌莫深。而从一个局外人来讲,这种怪圈又恰恰显示出作家本身的独特性。

  阎连科是一位河南作家,也是被文学界奉为除了莫言,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和他有同样殊荣的,还有山西作家李锐,这两位作家都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一划,但影响却并不广泛,甚至鲜为人知。阎连科最近走入大家眼球的消息,是获得了卡夫卡文学奖。这个奖显然不大,卡夫卡自身的知名度也并未有诺贝尔这样的科学家影响深远,但我们不得不说,阎连科和卡夫卡一样,都是存在于我们这个时代中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孤立门槛。他们背后的真相是整个现代社会文明的滑稽,而通晓这种荒诞的人通常很绝望,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改变现实。

  卡夫卡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创作出《变形记》类这样卓越的小说,却不愿意让人理解,甚至死后希望朋友一把火烧了它们,阎连科的书三写两禁,在社会中并未引发如《金瓶梅》似的猎奇效应,也没有引起像贾平凹《废都》般洛阳纸贵的购买高潮,作家本身的写作只好指向自身,或者他在创作文本的初期就没打算给大众一个交代。“我写我的,你看着办”,这样的魄力真是让人黯然神伤,我们所谓的时代精神到底被作家赋予在何处,如果不深入文本进行抽丝剥茧庖丁解牛,这还真是个谜团,所以大众对阎连科的距离感可想而知。

  再者,当我兴冲冲从亚马逊上买来一堆阎连科的书,打算精打细算阅读时,发现了很多问题。最让人烦恼的是,阎连科文本的关卡太多。他的文字不是为普通读者设计的,读《受活》和《日光流年》时,我找到了当初读贾平凹《古炉》《白夜》时那种艰难的违和感,后来我发现这种让人伤脑的阅读经验源自于个人的审美与作家文本趣味设定之间的落差。

  阎连科所创造的奇谲世界从来都不美好,而卡夫卡,更是制造丑陋和怪相的高手。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制造快乐和和谐,那样是可耻的。世界本来就不美,波德瓦尔似的丑陋感每天向我们制造的幻象逼近,天煞的直白能杀死很多蒙昧的可爱。这其中不光包括我们的理想,信念,还有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阎连科的《炸裂记》就用了匪夷所思的故事为我们撕裂出这种疼痛,如果说文本中的莫言是一个不识人味的刽子手,那么阎连科,他一定是通晓各种建筑设计的工程师,不过他专门拆好看的房子,一块块砖头的卸货,最后绳子一拉,美好顿时灰飞烟灭。

  当我们在谈论阎连科时,我们恐怕在谈的是一位勇敢的作家,他在用一己之力妄图改变世界,可高深背后的苦闷留给了作家本人,所以几年前我们听到阎连科家的房子被迫拆迁的消息时,心里难免阵痛:这样的伟大,到底能支撑多久?而阎连科也用源源不断的新作激励大家伙:其实做一枚爬上爬下的普罗米修斯,除了苦点,也没什么不好。

  《炸裂志》读后感(十):炸裂史

  在故事的基础上套了一个地方志的外壳,用其串联架构整个炸裂发展史,表象是虚幻的,内容是真实的,而马尔克斯则是表象是真实的,内容是虚幻的。

  不论是植物的错位生长还是空白签名纸的神奇功效,不论是三弟明耀神奇的军队一周盖好机场地铁还是四弟厉害的黄历写满了丝毫不差的人生轨迹,不论是孔东德在全村托梦让众人半夜上街遇到自己第一眼见到的东西还是孔明亮在市府园命令植物和动物一齐安静和一齐歌唱,都是阎连科笔下的“神实”、“魔幻”。

  细看炸裂村发迹史,从明亮一个人靠“卸”火车的东西成为全村第一个“万元户”到成为村长带领全村“卸”货盖上瓦房,当上边来检查时就去市集买来蔬菜大棚放置在家门前,买来畜牧搭起猪羊圈,这使我不由得想起在笔者当地有一家大型养猪场,每年国家拨转款扶持数百万,有着大型的厂房,专业的饲养员,就是没有可爱的小猪猪,每年一度的检查日前一个星期,就到附近周边的农户家去借猪猪,借一天给100,包喂养,等到检查结束就再归还给农户,可谓十分“孔明亮”。领导看着锃亮的瓦房,成片的大棚,一个个猪圈就满意的又拨了两块地纳入炸裂管辖范围并表示带富了周边就升乡长。

  可是火车提速了,“卸”货不可行了。老村长朱庆方因被明亮指使吐痰的人吐的痰而致死,其女朱颖却在这节骨眼回来说可以帮明亮,从事特殊职业的朱颖办法自然是带着村里的姑凉们继续干这行,明亮则和乡长直接把年轻劳动力带到市去自己找工作不准回村,不管怎样村里人终于都住上了新房。

  因为出色的政绩民主选举试点放在了炸裂村,朱颖和孔明亮为候选人,明亮为此走街串巷送礼品甚至把当兵的三弟叫回来开枪示威,而朱颖只是在选举头一天姗姗来迟展示自己的有钱与豪气。谁会和钱过不去呢,第二天选举朱颖比明亮整整多了一倍的票,明亮知道不行了,苦苦的哀求朱颖甚至跪下答应与朱颖成亲。于是乾坤大挪移,孔明亮以多于朱颖一倍的票连任村长。

  好事成双炸裂村改镇的文件也下来了,孔明亮成了镇长,在镇里发展移花接木、偷梁换柱之工业,总之什么缺德赚钱干什么,只要回扣给的多就不怕没生意,之前“卸”货村民捎带成了习惯,镇长亲自上门挨家挨户的搜,选村长时还一口“叔”、一“哥”的现在统统让警察按到在地,谁喊自己为镇长就放过谁,顺带收走所有偷来的东西。

  和孔明亮结婚后的朱颖尽心尽力照顾老人还请了中年保姆,走后又请了年轻保姆小翠,小翠和大哥好上了使大哥大嫂离婚后悄然离去,三弟回家时遇到粉香,毅然决然从部队退伍回来后粉香却了无音迹,公公孔东德则猝死在朱颖的风流之地。

  自此孔明亮砸了朱颖的店,就连他俩的儿子也未看过一眼,几年没有回家,炸裂从镇改县再到县改市似乎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到了升为超级大都市时孔明亮再一次跪倒在朱颖面前,请求她的女子技校学生暗中高抬贵手,在家中苦等几年要的就是孔明亮抱着儿子这一刻。

  于是炸裂市成了超级大都市,帮助了明亮建成大都市的三弟带着炸裂市民去拯救中国,为了拯救炸裂市民不被带走的孔明亮被枪子带走了,而去拯救明亮的朱颖却被孔家带走了,只剩下四弟明辉和大哥明光去往了炸裂空城坟地哭坟。

  或真或假,或实或虚,就像《妖猫传》里的幻术,如梦如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