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果爱情是圆的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如果爱情是圆的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29 04:1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果爱情是圆的读后感精选10篇

  《如果爱情是圆的》是一本由余思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爱情是圆的》读后感(一):《如果爱情是圆的》爱的引力让我无法自拔

  什么是爱情?一百个人或许有着一百种的不同答案。说方道圆,说长道短,说有形道无形----内中的深意实则需要每个当事之人的潜心品味领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却有没有所谓的错误结论。于都市大龄女而言,这个话题着实值得探究和深思!为何大龄,为何封锁心门,为何迷失方向,为何迷茫彷徨

  2013年不得不看的相亲恋爱必读书,都市大龄女恋爱指南的《如果爱情是圆的》无疑为寻寻觅觅的局中之人探讨有关爱情的话题,答疑解惑,撩开有关爱情的神秘面纱!对于每个人不同的爱情定位中,这里将要揭开的是对爱情定义假设性陈词:“如果爱情是圆的“。带着这样的假设,我们共同步入作者为我们铺设下的爱情诠释论中。

  以现代都市为背景,以一个曾经受到初恋伤害,却又相当较真的都市白领女性焦点娓娓道来关于都市恋爱的真情暖意故事。尽管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其中牵涉入的话题都紧扣着今日的时代主题“大龄三高女”, “相亲后相爱”, “优质海归男”和“初恋情结“等展开。这里没有太多的做作,这里有的只是一味虚掩脆弱坚强;这里没有太多的虐请,这里有的只是深陷其中失去判断理性小说中的女主不幸的,因为曾经轰轰烈烈的初恋带给她的只是百孔千疮的对爱的无奈;小说中的女主是幸运的,因为今日潺潺似水的呵护她的男主如此深深眷爱着一味封锁心门的她。不是不爱,而是不知道如何去爱;不是不懂真情,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守护依恋!尽管后来相亲,相爱的过程经历了波折考验,但是尾声之处开放式的结尾留下的更是暖暖深情。也许正是因为经历了考验,所以貌似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有了转机存在。尽管作者没有直截了当地勾勒,但是于书外的读者而言朦胧而又有寓意的男主的信早已经无声地宣告着他对女主的爱。

  爱应该是什么形状?其实这真的不是很重要。重要的关键还在于爱的引力让彼此砰然跳动的心紧紧地走到了一起。万有的引力无声地宣告着爱情的神圣和美好。就让幸福彼此相伴,就让爱情有如圆圆的太阳照耀原本冷却的内心。因为有爱,所以我们会发现生活真的很甜美!一读这样一本超现实的爱情小说,我们在品味故事内容同时,其实也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爱情的深入探讨。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视眼前人!“我可能不会爱你”或许其实是“不知不觉我爱你“。这是一部超级现实主义,却又弥足深刻的爱情定义解答书.

  《如果爱情是圆的》读后感(二):爱情是圆的,他是我想要回归中心

  一直都很喜欢余思淡淡寂静文字,那种不华丽浮躁,似江南小调一样一个故事娓娓叙来…

  …

  还没有恋爱的时候,我们总是幻想爱情的样子,可当真正恋爱时,才发现所有的幻想都是多余的,因为爱情的种类真可谓千奇百怪,让人始料未及

  最难以招架的莫过于异地恋,往往不仅拉远了现实的距离,还会把两个人的心划分开。旭川选择了去美国学电影,其实原本就注定了他的选择会失去一些什么。若谷不是不理解,而是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她总觉得想要抓住什么,却有心无力。那是一种对爱情的怀疑,也是对自己不信任

  而此时的旭川,他说着英语呼吸着美国的空气,他已经开始不懂得若谷内心的孤独依赖

  所以这段初恋,以失败告终。

  这不是真正的爱情吗?我们无法判断。

  我们只知道,这不是能够走向婚姻的爱。

  其实爱情本身就是圆的,让你觉得即使环绕地球一周欣赏名山大川,也总有一个中心是你一直想要回归的地方,这就是爱情的魅力

  它磨平了生活的棱角,让我们更加饱满

  在相互吸引中渐渐让自己走出任性傲娇学会独立分享。当我变成了我们,便会懂得换位思考,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

  原本以为我有很多感言,却发现能够表达对这本书的喜爱之词是那么缺乏,我想我读的还不够透彻

  一本好书应该是读千万遍都不觉得倦,反而每一次的阅读都能够有不同的体会,可以放在枕边,书桌前,随时翻阅。

  谢谢余思~给了我们一本如此好看的书~

  《如果爱情是圆的》读后感(三):如果爱情是圆的

  差不多用了半个月才读完余思姐的《如果爱情是圆的》,我读得很慢很慢,是因为工作繁忙有时间吗?不是的。只要真的一心想一口气读完一本书,半天就已足够。可是我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读这本小说,慢慢读,每次读十来二十页,每次读几个小节,然后慢慢回味,一边想象着故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呢?关于这个故事,余思姐说她写了整整四年,它也陪伴了她四年。我就是想读得慢一点,也让它陪伴我久一点,好的故事总是让读者纠结,究竟是恨不得一口气读完了好呢,还是留着,舍不得读,生怕读完了就没有了呢?我常常也是徘徊在这两者之间。工作后我基本上是不看书不读报纸了,闲暇时间做的最多便是刷刷微博看看豆瓣。因此在收到栾栾寄来的这本书时心里很激动,立马就拆了包装。藕色的封面是那么的好看,就像这个故事一样淡淡的,读来却有一番隽永悠长味道

  这是一个关于相信爱,失去爱,重新相信爱的爱情故事。

  江若谷说,爱情是一个圆,我们都逃不出去了。

  周旭川说,爱情是一个圆,你不能一直在错误里徘徊,忘了我才会有幸福。

  杨明远说,只要你一直相信,我们一定会再相遇,哪怕到了世界尽头,因为我们都是同一种人,相信爱情是圆的。

  若谷的初恋是青梅竹马的旭川,她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他。是在小时候两个人一起吃完鸡腿她用纸巾抹完嘴后他伸手擦掉她嘴角没抹干净酱油时开始的吗?是他拉着她躲着讲台底下来躲避关门的老师然后陪着她彻夜不归的在教室里做完板报开始的吗?还是在高中自旭川不辞而别突然重逢时他在游泳边抱了她一下开始的吗?亦或是在她为了他的一句要来北京看我而选择复读补习只为了考上北京的大学开始的呢?爱情就是这样,来的时候没有道理可言,我们常常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悄悄把一个人放在了心中,然后在不知不觉中任它生根发芽。

  而最初的爱又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最初的爱应该是纯净的。就像若谷爱旭川,她只想和他单独在一起,而不是三个人在一起。当她觉得旭川和星炜是应该在一起的时候,她选择了退出他们的小团体。爱情没有的时候,连友情也要亲手捏碎。她要的纯粹,只想要两个人在一起。当一切无法符合她内心的期待的时候,她宁愿独自一人。爱情是纯净的,它只需要两个人就够了。当远在美国的旭川因忍不住寂寞选择了蓓蕾,他对若谷的爱里就不再纯净了,这也注定了后来的他只能选择放弃若谷。

  最初的爱应该是专一的,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在身体上。很多时候男生会把感情和身体的需求分开。在美国的时候,旭川和蓓蕾有过一段同居的日子。但是在他决定回国前他就打算和蓓蕾断了关系,他觉得自己的心里爱着的是若谷,单纯的若谷。可是,爱情里一大创伤便是背叛,出轨。而旭川的不专一到最后还是自食其果。如明远爱若谷,她一直拒绝他,即使他也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而再次选择了去相亲,但是那些相亲的姑娘他总是看不到心里去,他忍不住要拿她们和若谷对比。最后他还是忍不住要去找若谷。是不是爱一个人就是这样的人,你的眼里心里就只有他/她,别的人再怎么好,也都走不进心里去了呢?

  最初的爱应该是勇敢的。若谷爱着旭川,她是勇敢的。她为了他的一句要来北京看我而选择了复读补习,因为她要考北京的大学,他的旭川在那个城市为此,她度过了阴郁的一年,连性格都变得阴郁而自卑。为了旭川,她放弃了申请英国的留学项目,反而在时间紧迫关头重新准备资料去申请美国的,只因为她想要和他在一起。就算到最后她去见他,却也是借着就算分手也要讲清楚借口只为了再看看他。而明远也是勇敢的,明知道若谷的心里放不下一个旭川,他还是愿意爱她。他心疼着若谷,他想要陪伴在她身边,他想要照顾她,即使最后两个人不能在一起他还是愿意冒这样的险。他希望自己可以用风化的方式去打动若谷的心。即使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他还是没有放弃。他在忙碌的工作中在拥堵的北京早出晚归接送若谷上下班,他陪她吃饭喝咖啡话剧,他由着她喝醉,因为喝醉时的她才是最真实的她。他甚至陪着她一起回忆她的初恋。

  最初的爱应该是优美的。即使不能在一起,那些留在心里的记忆也总是美好的。我想正是因为初恋是美好的,若谷在五年里仍不愿意忘了旭川。她忘不掉她小时候的旭川哥哥。她忘不了他们一起坐在院子里啃鸡腿;她忘不了他不辞而别回北京时自己的难过失落;她忘不了重逢时自己内心的喜悦;她忘不了自己那么那么爱他;她忘不了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她不是忘不掉,而是不愿意忘了,那是一份穿透了她从童年少女时代的感情。

  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呢?最初的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在这本书里,余思姐会告诉你,最初的爱情的模样应该是纯净,专一,勇敢,优美。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一个相信爱,失去爱,重新爱的爱情故事。

  爱情是圆的,只要你一直相信,我们一定会再遇到,哪怕是到了世界尽头。希望你也能打开这本书,安静地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会喜欢它的。愿所有的好姑娘都遇到自己的幸福!

  《如果爱情是圆的》读后感(四):合上书,我就去直面爱情

  赶在又一个单身的七夕到来之前,我拿到了《如果爱情是圆的》的样书。细细窄窄的一本小书,淡淡藕荷色做底的封面,就像我想象中的一样。

  就像我想象中的一样,这本书,送给每一个曾经用力爱过,也曾经被爱抛弃,或许直到此时此刻还在犹豫如何再面对爱情的人。

  封面的右下角有一个小标签,写着“献给每个有过相似命运的人”。

  是啊,因为爱情,我们每个人,都有了相似的命运。

  2012年的夏天,当我知道我要做这本书的责编时,它还不叫现在这个名字稿子也还不成形。公司里,大家用各种不同的名字来称呼它,常常搞混,我也完全想象不出来这本书最终的成品会是什么模样。

  跟余思的第一次见面,约在北师大。本来是要去一家传说中很赞的日料店可惜我们还没找到地方,就开始狂风大作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后来,我们开着车淌着水到了一家广式餐馆仓促地吃了晚餐。期间,余思的准老公还来过一趟,把车取走了。不过我们并没有见到面。

  就是在那个日光灯亮得像食堂,九点多钟客人稀稀拉拉的餐馆,我对坐在对面,面容静好的余思说,或许,你可以把这本书写成一本送给女生的书。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写她们面对的生活和爱情,写她们真实的内心世界。

  拿到样书,我忍不住还是第一时间就停下手头的工作,翻开了这本几经波折最终安静停留在我手中的,写给所有25+女生的书。眼前闪现的是无数个加班的晚上我坐在窗前,背靠北五环明亮车流看稿子的情景,春节时候回老家在少女时代的房间里趴在床上一点一点改纸稿的片段。好多个时刻,我觉得自己对这个故事那么熟悉,毕竟反反复复看过那么多遍。但是直到收到社里返回的同意付印稿,在公司准备出片的那个夜晚,我一个人坐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检查稿子的速度不知道什么时候忽然慢下来,我开始跳脱出编辑角色,像一个读者一样去读这个故事。

  出版社女编辑江若谷,27岁,单身5年。从广西到北京,跌宕起伏的初恋最终败给时间,败给距离,败给“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残酷事实。 相亲认识的杨明远什么都好,唯有一点,他不是那个一挑眉就叫若谷失守阵地的周旭川啊。

  他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这样痛彻心扉的无奈,是不是每一个女生都曾经有过。

  或许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周旭川,永远最美好,也永远都得不到。

  或许每个人的生命中也都有一个杨明远,总是晚来一步,也总是愿意多停留一阵。

  我生命里的那个周旭川,曾是学校里所有女生的白马王子。我们俩无数次那么靠近,又无数次分崩离析。熬了十年,我终于发现,时间会把少年蹉跎,也会将深爱和不甘消磨殆尽。

  而那个杨明远,明亮的眼神温暖笑容,永远把逗我开心视为己任

  他说,你总觉得爱情是苦的,我想让你知道爱情是甜的。

  他说,哪怕以后我娶了别人,有了孩子,我也永远最爱你。

  他说,若琳,我真的真的,好喜欢你啊。

  我曾以为,哪怕我不是那么爱他,但是至少他是爱我的。

  我曾以为,哪怕我不是最完美的,但是至少他是爱我的。

  我曾以为,哪怕我不会走到最后,但是至少他是爱我的。

  我内心最煎熬的初恋伤痕,终于平复。

  我原谅了我的周旭川,因为十年来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是可以被爱的。

  原来真的有人可以爱我。

  全世界,我只想要跟他分享这个消息,尽管那时候我们已经好多年不再联系。

  后来呢。

  现实总是比故事更好看。事实证明,我并不是江若谷。

  因为我的杨明远,没有坚守到最后。

  他在遥远的地方,选择了最合适他的人。

  选择了逃避我,几天不联系。

  选择了对我说,对不起,若琳。

  作为若琳,我可以原谅他。

  但是作为那个曾被他许过诺言的那个努力重新相信爱的女生,我永远无法原谅。

  那之后,我又恢复了单身。至今。

  《如果爱情是圆的》这个故事对我来说,一度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因为我不相信书里的故事,我也不相信爱情。

  我从来不是一个有“健康”爱情观的人。

  我始终觉得,爱不持久。两个人在一起,总有一天是要分开的。时间长短而已。

  后来,有人试图要向我证明,永远真的存在。

  再后来呢,他的爱意逃窜,叛逃时连一个完好的告别都不愿意施舍。

  我本不需要承诺,只是为何轻易承诺,又轻易摧毁。

  他证明了我的正确,我却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我只知道,我不会,也不能再让自己,陷在无望的期待和微弱的幻想里浮沉。

  再也不能。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用一种很脱离的态度看待这个故事。

  四月的某一天,我和余思相约去听一场音乐会。

  宽敞的音乐厅里观众不多,灯光都集中在舞台上,暖橙色,让视线略有些模糊。

  余思忽然对我说,其实我和我老公是相亲认识的。

  其实我一开始只把他当成朋友。

  那时候我们俩常常在咖啡馆里面聊天,不知道怎么的,我就跟他聊起……

  其实,爱情这个东西,是很奇妙的。

  她软软的声音,一点一点说起自己的爱情故事。我没有应答,眼前浮现的却是书里若谷和杨明远在咖啡馆、在酒吧、在深夜街头,相遇、相处、相陪伴的一个个小片段。

  当然,她不是江若谷,她老公也不是杨明远。

  只是,口述的爱情故事,搭配着昏暗的灯光,好像总是更加吸引人。

  那天回到家,我把稿子又翻出来看了看,那个曾经被我们弃用的书名《如果爱情是圆的》,现在看起来又是那么适合这个故事了。

  其实,爱情这个东西,是很奇妙的。

  或许,就像书里讲的那样——

  只要你一直相信爱情在心底里最初的模样,我们一定会再相遇。

  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我的周旭川重新恋爱了。

  那时候我们已经重新恢复联系,并且前嫌尽弃。

  他跟我谈起自己的新女朋友,谈起爱情,谈起结婚。

  我的爱情悲观论被他骂得狗血喷头。他生气我为什么不肯相信爱情。

  如果你不相信,你永远也不可能拥有。他说。

  我相信了,我尝试了,然后呢?我反驳。

  就不能多试几次吗?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说完这句话,他气得不再理我。

  难道是我错了吗?

  难道爱情可以一试再试,不怕千疮百孔吗?

  又是一个七夕日,单身的姑娘还在默默等待真爱。

  每个人都说不在乎,但谁的心里不是悄悄埋着一个修成正果的希望呢。

  或许,每个女孩,都是江若谷。

  相信爱,失去爱,又重新相信爱。

  当我们经历这个轮回,才能变成真正懂得爱情,真正值得爱与被爱的人。

  若琳,你也是啊。

  别再逃避了。

  试了试,伤了伤,千疮百孔又如何呢。

  时间会将一切抚平,并奖励一个真正勇敢真诚的你的。

  如果爱情是圆的,兜兜转转,总是会再遇到对的人的。

  合上书,我就去直面爱情。

  这一次,不再哭。

  《如果爱情是圆的》读后感(五):渐渐变成圆

  一整个星期天的下午看书,整个故事里,最让我有情感共鸣的的人,不是女主角若谷,竟然是旭川。

  看到旭川从内蒙古打电话回来滔滔不绝地分享,而电话这边若谷不忍打断,意兴阑珊;看到若谷配旭川去淘碟,结果靠着收银台睡着了。

  这些情节里的旭川,都让我想起我自己。比旭川还要自私的事情我都做过,特别是最近的这段时间,我在家里,每当回忆起以前的那些时候,我越来越多的能想起初中高中,初涉世事的我,那时候的自私自利。所以我觉得我完全理解旭川,他对若谷是怎样一种依赖,在若谷面前有着怎么样的自卑,最后又是忍受着怎样的一种痛苦。

  我能明白为什么旭川会爱上若谷,因为在我们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眼里,世事,包括我们自己,一切都应该是完满的,所以我们总是在不停的补足缺憾,但自我又导致放纵,只有面对若谷那样无私奉献的人的时候,才会有羞耻心。而若谷们那样的人,她的世界是满足的,在她们的思考里,眼睛里,话语里,世界的一切都很安定,那种安于现状的满足,比如吃一盒饼干就很满足,比如那种由始至终的死心塌地,真的非常非常的吸引人。也许是出于英雄主义的成全,也许是出于崇拜之情,我想,对于旭川来说,若谷是水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的存在,但却注定会在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他所承受的失去的痛苦,也许不会像若谷那么激烈,我想旭川一定至今都爱着若谷,但那也注定是另一种爱了,像爱回忆一样的爱。

  后来若谷遇上对她死心塌地的杨明远,这也许不是一种幸运使然,尽管情路坎坷,但若谷依然是一个值得爱的女人。就像是程又青一样啊,值得爱的人会得到最后的幸福。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

  其实我特别羡慕若谷,我在她的世界里没看到一丝对世俗的忧虑,她好像一直活在一个真空的爱情世界里,那个世界里只有少女时代的回忆,只有纯粹的爱和恨,没有人世的艰难,因为一切艰难都会得到解决。她永远是个懵懂的模样,好安静,连烦恼都是安安静静的,好柔软,连崩溃都是柔软的。

  所以我觉得若谷因为特别而特别值得爱,她总能等到看到她的特别的人。好女人有千千万,但是若谷只有一个。

  那单身的五年里,并不是不对爱情抱有任何期待,也不是不相信爱情,而是一直还深爱着旭川吧,即使是以恨的形式。就像那段描述里是说的,爱的反面并不是恨。她从没有忘记过那个人,所以不会去注意其他人,也容不下其他人,一百个杨明远那样的海归男她都看不见。

  故事的结局是若谷爱上了杨明远,真是特别好,主要是她终于能不爱旭川了。像旭川这样的人,像我们这样的人,承受过短暂的伤害之后,最终是会得到解脱的。就像我听说那个跟我一起走过童年和青春期的小男孩领证结婚之后,我觉得我彻底解脱了一样。

  我忘了在哪看到过这样的段子:如果你希望告诉你前男友,你要结婚了你过的很好来炫耀,那还是算了吧,因为你应该让他一辈子记住分手时你崩溃的样子,使他永远内疚不得解脱。但这种心态只会出现在旁观者身上,当事人绝对不会这样做。因为没人比爱过你的人更希望你幸福。

  所以若谷对旭川非常好,她告诉他,这是我现在爱的人。我现在有爱的人了。

  书里若谷为了旭川而去读理科班,只因为文科班和理科班隔了四个教室,她觉得太远;后来又为了去北京和旭川在一起,默默忍受复读岁月。爱情真的很伟大,也许它高于一切的信念。痛苦的时候,若谷还想到颐和园里余虹,余虹就是爱情的模样。爱情可以不考虑一切,最热烈的时候,没有道德,也和婚姻没有关系,更让人忘记艰难和种种现实。这就是爱情的好,让人忘乎所以,忘记后果,忘记代价,忘记一切,眼睛里,生活里,世界里,只有一个人,连自己也忘记了。

  在爱情里,最不需要的就是清醒,没有不顾一切的时刻,又何必说爱过。

  所以我喜欢若谷,无私奉献,为了爱情而活着。我觉得若谷是余思以前写的季雨、梨子,还有《张骑士》里的阮微的结合体,也像是成长之后的她们,在一些折射的侧面里,能看到好多好多的过往。

  我真的没有办法不带任何成见去看这本书啊,因为我已经持续看余思写的东西看了快五年了。今天下午,我真的想起高二那年11月初冬的一个下午,我就坐在我现在坐着的这张书桌前,第一次读到《水绵草》的时候的我自己,这更让我觉得,世事好圆啊。今天,我甚至会觉得那些清淡的文字,不是写进了我的心里,而是从我心里写出来的。这本书和我想象的样子差不多,但又有区别,我本来以为这里面会有对世俗的看法,但是我觉得它改变了我对世俗的看法。

  我觉得我是一个幸运的读者,也许当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余思对广院生活的留恋和描述真的感染到了我,后来我竟然也去了广院,当了余思的师妹。跟我关系好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我有一个喜欢的作家姐姐是我们的师姐,大一的时候我还跟媒管的大四师哥打听过认不认识余思师姐……再后来,在崇文门的雨枫书店,我终于见到了余思,可以交谈了。再后来,缘分好奇妙,新闻采访课上让我们忘不了的吴水平老师布置采访名人作业,然后我就真的去采访余思了,那天晚上我和同寝室的闺蜜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去,然后我们一起穿过外经贸的校园找到一家雕刻时光来采访,那一天真是特别高兴啊,我真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采访都变成聊天了,说小说,说人生经历,说了好多好多。

  在高中和大学的这几年里,每当我感到压抑难受的时候,或者内心阴暗的时候,我不会想起心灵鸡汤,也不会想起世界名著,我有时候会打开余思的博客,我看着那些生活际遇,生活感悟,总是能平静下来,总是会想到,真诚能打败一切。

  有时候我会觉得奇妙,我觉得这不是对作家的喜爱,更像是一种心理上的习惯了吧。若是一个朋友,五年来的朋友,真的也是老朋友了。

  上个星期,书还没有寄到的时候,有一天我坐在清早里听一个余思的音乐访谈节目,听着广播里那首熟悉的《我要的幸福》,我觉得受到了某种触动,就像当时我上高中年纪还小的我,看见那些充满着笑意和泪水的文字时,受到的触动差不多,觉得充满信心和动力。

  我记得高考那年的冬天,我在踏着雪地的上学路上,突然想起余思的《早》里的那些内容,那是一篇缅怀高中生活的文章,我想着她的那些真诚的感慨,突然不讨厌眼前的时光了。

  也许没有什么是天生圆满的,也没有毫无缺憾的东西,但好的故事给我希望,我似乎觉得一切的不圆满,都会在时间里,在人生里,在缺憾和补足里,渐渐变成圆的,那些不圆满的部分最终会促成圆满,使人不后悔。

  那个听着广播的早上让我觉得似曾相识,我听着广播里那个软绵绵的声音,变得特别相信爱情,相信这份不后悔的痴狂的是对的。

  《如果爱情是圆的》读后感(六):谁都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趁着周末读完,心理哽哽的,我并不感动于书中的青春爱情,其实倒是关于若谷的一些大龄女青年的心理描写让我两次湿了眼眶,过不了心里的坎的人,究其原因也都是那么些。

  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起。刚好今天听到《董小姐》才想起来应该就是这种感觉,“爱上一匹野马 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旭川就是那匹野马,其实他没有主动要求过若谷什么,在他头脑中描绘的关于未来的原始图画里可能也曾经有过她,但是那也是源于青春以来的惯性而已,野马就是野马,你曾经短暂的驯服过他,但是他终究不会属于你。我并不感动于他们之间的情感,因为这更像一场若谷一个人的恋爱。女人总是喜欢在心中万水千山,把故事演绎得波涛起伏,感觉不能再爱了。

  然而,最终,那些愿意真正去试图了解你的人才是更为可贵的,谁都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如果爱情是圆的》读后感(七):爱已成空

  看到一句话说:爱情是圆的,我们一直往前,走着走着就会再次遇到了。爱情彷如就如地球的形状一般,一直往前然后让人回到原点。可是,即便真的再次回到原点,你已经不是当年的你,我也不是曾经的我。事隔经年之后,会还会记得当初的纯真,那个纯粹为爱而爱的年纪。现在的人们想到那回不去的过往,从会笑着说声:当初很傻很天真!可是,谁没有那样的时候呢。

  若谷、旭川的爱情或许只是年轻时候的青春悸动,然后慢慢的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那懵懵懂懂的单纯的女主角,对爱情一往情深,初恋结束后就再也放不下的独自一个人生活的很久很久。阳光闪耀的男子,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而随着生活和时间的推移,让原本相信的爱情再也不见。原本一起快乐的日子,也只能放在回忆里沉封起来。爱若是圆的,怎会不见当年的你我相聚再续前缘?那段美好的日子或许是因为有你,或许只是你恰好的经过。幸好,还有另一个男子爱着女主,即便女主的不接受,他的付出也让你感动。爱情或许有时就是一瞬间的喜欢,然后付出行动慢慢转变。随着年岁的增长,那样凭着感觉而努力的男生已经不多了,我想如果不是女主的慢热,或许她也不会一直的一个人,不敢付出,不敢接受。怕痛变不敢去爱,便会失去爱的能力。时间让人理智,也让爱情慢慢的愈加向亲情靠拢,爱情里面还谁还能说我会在原地,一直等你。

  初恋是青春里的一抹朝阳,灿烂炫目,让人无法忘怀。现实,是合上记忆的相册,承载岁月的点滴也留下明天的空白。人回头是为了看看过去走的更远。如果感情一直放不下,那就会成为负担,让懂的人心疼,不懂的人笑谈。慢慢的长大,知道爱情不是唯一,感情也不能维持温饱的时候,那就是该成长的时候。长大是一件开心的事情。理智的人,会让过去的挫折成为经验;不懂的人,会一直固步自封。开始一段感情是为了忘记另一段感情。虽然不觉得女主角的选择想法有多好,只是看着她能被人喜欢,这样的感情依旧很好。善良的孩子总该被多眷顾。很少有人会在相亲中得到自己想要真爱,遇见了即便付出也是幸福。我期待着能有幸福的结局,只是感情的世界远远不是人们所能想到。选择在面前,放不下的回忆和现实的犹豫,让人思考很久。

  如果已经错过,就更要珍惜拥有。物质、感情,好像什么都是这样。懂得,才会感恩。知足,才会幸福!

  《如果爱情是圆的》读后感(八):如果爱情是圆的,请相信爱

  最初的爱是什么样子的?

  纯净,勇敢,优美,专一。

  为何有种人会看到“初恋”,就觉得那是多么惊心动魄的字眼?

  拿到《如果爱情是圆的》有好些天了,终于等来假期可以好好静下来读它,没拆封时就看着封面后面这个疑问“爱应该是什么形状?”以前我只会想“爱”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却从没想过如果它是有形会是以哪种形式出现。

  一夜看完《如果爱情是圆的》, 终于合上书封,我的内心却是感慨万千。看着若谷的经历不禁心潮起伏。

  如果爱情是圆的,可他们最终成为世上最遥远的陌生人。那些描述若谷回忆的细节看得我好难过。

  难过的是在我不懂爱的时候爱上了你。而不是那种在对的时间遇上错的人亦或是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他们之间谁也没有错。

  周旭川,这个名字之于若谷就像是这个世上最短的咒语。

  七年,一切已沧海桑田。时间早已冲淡所有,可周旭川仍旧在若谷心中留着一道尚未结痂的脓疤。任谁一触摸便痛得发麻。

  起初看文的时候我是不理解旭川的,为什么明明他是爱着若谷的,却要那样选择跑掉,但越看到后面,当我看到在三里屯的酒吧里,他对星炜说的那些埋在内心的话,看到他躺在星炜的怀里哭着说的那句:“我真的爱过,真的很爱很爱过。”我也几乎要落泪了,眼睛湿润了好长时间才恢复情绪来,在那之后我便对他的作为释然了。

  是啊,爱一个人是没有错的。所以后来若谷不也原谅他了。

  我喜欢明远,是他的态度。多么美好的愿景,能实现多少?

  喜欢他说的那句:【我喜欢若谷。能实现多少是多少。】

  喜欢他的勇气,带点傻气才完整的勇气,可他在爱面前一点也不傻。

  他知道像若谷这么好的女孩,是该被好好珍惜。

  “如果爱情是圆的,别在错误里打转,忘了过去,才会幸福。”

  是他教会了若谷走出了这个圈,其实若谷在他一直勇敢追求中已不知不觉打开了紧闭七年之久的心扉。

  在读《如果爱情是圆的》时心情总带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合上书我知道了那是我透过书本怀念起那个曾经喜欢你的我自己。

  可是就像作者在扉页说的那样,人的一生总要跌宕起伏地爱一次,耗尽所有热情地爱一次,彻底被伤害一次才能体会爱的真谛。

  如果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么一次,那我还是愿意遇到他。

  将这份弥足珍贵的爱献给他,即使这爱的付出是不对等的、不公平的,也在所不惜。

  《如果爱情是圆的》读后感(九):人们行色匆匆,是什么让你我陷入爱情中

  一部优秀的青春文学爱情小说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让人了解浩淼的中华文化历史变得渊博;

  不是让人顿悟人生的大哲理幡然醒悟;

  更不是让我们看清世间黑暗狡诈变得清醒冷漠。

  让作者以另一种形式把自己的青春和经历揉进铅字,讲个温暖的故事给大家听足矣。

  拿到书之后很快看完,看完后却一直唏嘘。

  在忙碌城市中,单身如你我之人千千万万,每个人都有机会相遇相识,可每个人心底却都对陌生人有防备和恍惚之感:我为什么要相信TA,我怎么能放心跟TA在一起,更何谈相伴终身。但又有那么多人勇敢坚定的选择相亲这条路,并在之后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很多时候,我都在困惑,是什么让他们从陌生人到卸下防备到相爱以至厮守。看到若谷对明远讲述她和旭川的故事时,好像突然找到了答案——当两个人的生命像两瓶水一样倒入了同一个杯子里,化学反应说不定由此发生。

  两个人在一起,谈电影聊美食,左贫一句右侃两句,却可能始终以平面纸片人的形态出现在彼此面前,只有知晓一个人的过去,理解一个人的未来,愿意聆听并加入TA所有的过去,愿意讲述未对他人提及的往事,才能完整TA有血有肉的姿态。

  曾经,和我爱的人坐在电影院里,到了一个与他的曾经相关的情节的时候,我知道他擦了一下眼泪,但觉得坚强如他应该不希望别人察觉,便装作不知道。其实或许,我应该握住他的手,让他知道我也想在他的过去。

  以平和的心态看,小说中的每个人都值得被爱。

  旭川是每个小姑娘心中学生时代的一个明亮、或甜蜜或苦涩的形象。从来都以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若谷,我总觉得像是作者的自画像,是个温暖坚强的姑娘,总睁着闪着光的大眼睛让人想保护起来。这样的姑娘,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让她赶快找到幸福并一生幸福。

  旭川总让我想到自我牺牲和付出是一种备受喜欢的恋爱模式,若陷入卑微就是可怜;若尚存自尊则很容易收获美满。

  爱情,哪有对错,制造一段铭心的记忆已属不易。

  书从午后阳光时读到傍晚家中,在秋高气爽的北京,让人觉得像是披上了一件羊毛外套般温暖,足矣。

  《如果爱情是圆的》读后感(十):这是一场关于爱的必经旅程

  在这本书里感慨了许久,从若谷的身上看到了一丝自己为爱奋不顾身的样子,不过我终究没有勇气去曾经和他走过的街道、同他去过的餐厅了。书评写的这样晚,还是有原因的。看完书的时候,我终究忍不住地去了一趟东直门外大街,看看若谷与明远看过的银杏树,看看簋街上依旧挂着红灯笼。在他们的故事中回忆着自己的感情,为他们的爱情流自己的眼泪。

  整个故事里,我从若谷身上看见的那份为爱奋不顾身的样子很像半年前的自己。“若谷想过:人的一生如果总要跌宕起伏地去爱一次,耗尽所有热情地爱一次,彻底被伤害一次才能体会爱的真谛,那么她还是愿意遇到他,将这份弥足珍贵的爱献给他,即使这爱的付出是不对等的、不公平的,她也在所不惜。”看到这里,我才发现我同如果是如此相似,同我见过的很多人一样,也许他们并不喜欢旭川,而我,遇见这个人之后很多事情就早已注定,爱上他是那么的顺其自然。以至于分开之后,还是念念不忘。关于这一点,我深深的可以理解若谷,如果时间倒退回遇见他之前,我还是义无反顾的会去那个地方认识他,认识我的旭川……

  时间总会慢慢过去,走在北京的路上,看过每个他去过、提过的餐厅,我总会不自觉的坐下来点一杯他喜欢的热拿铁,猜想如果是他会想些什么,而后在顾影自怜般的点一杯摩卡,用鲜奶油的甜腻来掩饰自己苦涩无比的内心。

  但是,我终究不是若谷,没有杨明远的追求,如今的我,反而越来越像男孩子,我希望自己强大到无以复加,再照顾好自己,爱好自己。然后,我发现原来我才二十二岁,不像若谷已经二十七岁,在这一刻学会爱自己,我终究还是幸运的多。

  而关于爱情,我也只能在一路摸索中前进,看完书之后忍不住给我的旭川打了个电话,可接通的瞬间,我又挂断。等了十分钟没有回电,我又忍不住再打了一次,接通时, 他说:“哪位?”我突然忍不住落泪,却用略带轻松的口气问他为何没有存我的新电话号码。之后我们又聊了好一会儿,但再也不是大学时那种愉快心情。最后,他问我还好么?我鬼使神差的告诉他:“还好,只是偶尔还是会想你。”我还是说了谎,我不是偶尔,是经常想他。心里又像揣了兔子一样想着他会如何回答我。但是他沉默了一会才说:“忘了我才会有幸福。”之后我们匆匆挂断电话。我还是大哭了一场,但心中却没有恨,那些言犹在耳的关心让我确定他心里终究是有我的,即使那是过去的那段日子,我也无法去恨,因为那份爱重的让我忘记了恨。

  大概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见旭川,他就像让人成瘾的毒药,忍不住的要靠近,奋不顾身的去爱。

  书中写到,人生最痛苦的并不是没有得到所爱的人,而是所爱的人一生没有得到幸福。所以我真心希望我的旭川幸福,即使他的幸福再也与我无关……

  最后,我希望每个有过相似命运而内心美好的女子都能找到心爱的人,毕竟遇见旭川,是生命中必经的旅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