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您一定不要错过》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您一定不要错过》的观后感10篇

2022-03-22 03:32: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您一定不要错过》的观后感10篇

  《您一定不要错过》观后感(一):情怀不是优秀的资本 没逻辑和制作低劣也没有什么好骄傲的!!

  原标题:陪我妈去看这样的电影 我是有多孝顺…

  请大家明确一点 对这部片子的欣赏到底是对老电影人的欣赏还是对本片制作方的欣赏呢?纪录片制作者是不是只要拿到好的资源好的素材随便拍拍都能拿大奖呢??

  纪录片,拍电影崔老爷子您还是歇着吧...如果这也能算口述史 我也就呵呵了 拍成这样实在是对不起老一代电影人 浪费了珍贵的老电影资料 狂一点说 如果电影史资料给我剪都不会那么差 要说什么有情怀 也不能光有情怀没有脑子没有专业精神啊!我小时候还挺喜欢看崔老爷子拍的电影人生的,这电影有监制吗请问,真的不如电视节目电影人生啊!!

  :在一个国营的电影院看的片子(全市仅有的排片)散场时发现进了中老年人专场,我大概是全场最年轻的观众吧。。我怀疑很多老年人是退休职工单位赠的票呵呵呵

  :居然有人来私信我找我撕逼,我郑重申明,如果从你的豆瓣主页上看到你这辈子只看过崔先生这一部片子的话,我拒绝和你交流。本片打5分4分的人,不说全部,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围笑)

  动辄说这个电影有良心“这辈子只看过这一部片子的情怀∪・ω・∪”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新大头儿子》和 你一定不要》错过的排片居然那么多我也是服了┗┃・ ■ ・┃┛可怕的特效 你们感受一下抓个说我是水军的人出来示众 这辈子只看过这一部电影 连个头像都没有 还好意思说我是水军?

  《您一定不要错过》观后感(二):您一定不要错过

  第一部坐车1小时去看的电影 PAPA还多买了一张票支持 影片回顾内蒙古电影70年 透过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影片片段 依稀可见 该时代表演艺术家们闪闪发光的赤子心 他/她们不是在演 而是在用生命诠释生命 民族电影 提到一个很关键的点 是一个民族的特有语言承载了很大部分该民族的文化 当一部电影以方言为背景 其本身就是一个作品 在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的现在 我们是否应该反思 这在某种程度上损毁了少数民族自身累世传承的个性 当一切标准化 标签化 什么流失了?

  影片中很打动我的一个细节 是一位老师讲述的 一个当代蒙古人对他说的一句话: 现在我脚踩在柏油路上 只觉得脚踩得生疼 再也不能走在我们的大草原上了

  当代城市化的进程让很多人都不知所措 这在生性渴望自由的马背上的民族身上体现的可能更清晰 出口在哪?

  我们虽然不能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 但我们已经看到 并在寻找 这就算还可以吧

  《您一定不要错过》观后感(三):电影人的职业情操和民族自信

  请带上您的长辈观看这部片子,老影迷一定会喜欢;

  请带上您的孩子观看这部影片,小朋友的精神文化缺失需要弥补;

  请带上您的朋友一同观看这部影片,相信或多或少能给你们带来冲击和感动!

  ………………………………………

  该纪录片通过崔老师和梁植对内蒙电影70年文化进行串讲和电影片段播放。主要讲述了内蒙电影在什么时间什么环境拍摄了什么主题的电影,当时我们的国家、内蒙民族经历了什么重要大事记。

  纪录片中还有导演谢飞、戏骨斯琴高娃、腾格尔等演职人员进行了拍演的回忆,每位讲述演职人员无一不动容,观影的观众引发共鸣,随着讲述人的情绪,结合老旧影片及配乐,我深切的感受到蒙古电影及民族文化带来的情感冲击、悲壮情怀、老电影人优秀的职业素养和情操!

  希望各位电影人能继续拍摄和收集各类珍贵资料,拍摄更多的民族电影记录片,通过民族电影让世界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的民族电影,让中国的人民拥有更强的民族自信!

  70年后,我们尘归尘,土归土;但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仍然存留于我们深深热爱这片土地上……

  《您一定不要错过》观后感(四):那个自觉摸索电影类型的年代,有些情怀无法复制。

  看小崔刷屏一个多月了吧,从下了rank到后来的手动搜索,从禁转到连评论都禁了,我一个路人都看累了。

  直到看完才知道,你大娘已经不是你大娘了,你崔老师还是你崔老师。

  这根本是他对抗明星娱乐圈的第二步,艺术家大大教你明星和演员的区别,热门和文化的区别。

  且不说现在还有没有演员愿意演摔马戏,就算有,经纪公司应该也会选择替身和抠图。当年剪片子就像剪金子,现在剪片子就像剪纸壳子。

  怀念小时候看片,两军对垒只有32个人,前后左右反复拍还看得高高兴兴的那几年,起码当时电影和我都是真的。

  那个自觉摸索电影类型的年代,有些情怀无法复制。

  《您一定不要错过》观后感(五):还好没有错过

  还好没有错过(✪▽✪) 刚开始只是抱着支持小崔的态度去的 没想到收获满满 想说的太多太多 和电影想表达的一样太多太多 对于生在长在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族聚居地、看着那达慕大会长大的我来说 对于曾经单曲循环无数次的歌曲《嘎达梅林》 看过两遍好书《狼图腾》的我来说 影片中有太多记忆里的东西 还有好多好多好听的蒙古歌…… 看得真可谓心潮澎湃 几次被感动落泪 演员演到昏厥、从70米悬崖往下跳、真狼参演野性爆发…… 影院里座无虚席,比较遗憾的是中老年人居多 艺术无界,经典不过时!年轻人真的应该看看的,被如今的一些电影电视剧坏了胃口的国人真应该看看什么叫真正的电影 这些老电影,无论导演无论演员都响当当的对得起艺术家三个字! 也明白了小崔为什么像唐吉诃德一样英勇 致敬小崔和老一辈电影人 打算一部部找来看,尤其是《东归英雄传》、《嘎达梅林》、《额吉》《阿丽玛》…… 感谢小崔,安利了这么多好片(*๓´╰╯`๓)♡ 唯一遗憾的是在家看没有影院的大银幕和立体声(≧∇≦) 想说的太多太多,语无伦次啦 晚安(☝`˘ω˘)☝

  不好意思,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是因为是在电影院里看的,所以想用对电影的标准来评价《您一定不要错过》

  一、《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or《您一定不要错过》?

  果然,影片的开头就出现了“您一定不要错过”的字样,而在整个影片的过程中,坐访者背后的字幕都是《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容我猜想一下,影片的原名应该就是《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后来才改名为《您一定不要错过的》。

  《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显然适合坐在家里通过电视机看,而《您一定不要错过》就值得去电影院试试了,看看到底错过了什么了!这名字改得当是“一字值千金”来论!

二、访谈节目or 纪录片?

  确实也像影片介绍的那样,这部片子讲述了内蒙古民族电影中许多精彩镜头背后的故事,比如“悬崖坠马”、“断桥落水”等珍贵镜头 。看着花六百块请来的临时演员骑着马从断桥上直接掉入水中的真实镜头,不仅替当下的“扣图党”们汗颜。看着在马背上潇洒驰骋的演员,不仅替因贴了创口贴而感伤的演员脸红。

  反正看完一天,也没想明白,这究竟更像是个访谈节目还是一个纪录片。

三、激情满满or看着混乱

  虽然整部片子没有吸引人的高潮,但整部纪录片主题还是非常明确,透过片子可以看到其脚本的主题线。一条时间线,从解放之前讲到二十一世纪的当下。一条影片线,将七十年来的优秀内蒙古影片都进行了一一讲述。一条民族文化线,通过内蒙古民族电影人的谈谈,对蒙古族的文化宝藏的发展与传承进行了探索。

  片中,常常有说者潸然泪下、听者动情不已的画面。

  这种观感,就是总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感觉。不解渴,不过瘾!

  进入影厅,影厅不过五十人的座位,空了不少位置,不多的观众中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

  对于我这样年纪的人看完对片子难有共鸣。讲的电影不熟悉,邀请来的演员大多都不认识。相信80后、90后看着就更隔了。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讲,多少觉得这三十块钱的票价有点点不值当了。单纯从片子的可看性来说,就算冯小刚的《手机2》票房再不好,我都相信比《您一定不能错过》要好看一些些。(原创作者:大娱乐影评,喜欢就关注一下)

  《您一定不要错过》观后感(七):《您一定不要错过》 是一部很有历史深度 很有人文内涵的 优秀纪录片电影 。

  崔教授 编导参演拍摄的 最新纪录片电影 《您一定不要错过》 , 这是一部有良心有正能量的鸿篇巨制电影 , 这是一部展现了蒙古族历史人文情景故事的史诗式纪录片电影 , 这是一部代表了正义化身的不朽经典力作电影 。 当我在看这部电影时 感觉太壮观太震撼了 , 万马奔腾呼啸 , 场面气势磅礴 , 完全真情实景 , 毫无矫揉造作 。 蓝天白云无边无际的草原风情 很辽阔壮美很振奋人心 , 蒙古族艺术家们的高超骑马武技 更是精彩绝伦无比惊叹 , 跃马飞扬在草原上 豪迈奔放纵横驰骋 , 每一帧画面都是十分壮丽动人唯美 。 好电影百看不厌历久常新 , 我看了还想再看 , 绝对不虚此行 , 值得重温一看再看 。

  《您一定不要错过》观后感(八):这里有电影和演员本该有的样子

  强烈推荐,希望更多的人见识一下电影和演员本该有的样子!

  这个电影看完了,庆幸自己没有错过,震撼,感动,敬佩,深邃。

  感谢崔老师及这个纪录片的所有工作人员和演员。内蒙古电影70年纪录,让我看到那些演员是怎么演电影的,一个电影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第一次觉得电影是严肃的,演员是可敬的。

  它们所表达的内涵,对民族,对传统文化,对人类和自然的思考,人类变迁及未来的探索,对真善美及爱情,母爱,兄弟情这些人类永恒主题的演绎传承,对生命的热爱,真的是非常震撼的,里面的镜头和情节,演员那眼角眉梢,包括眼神,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里都是戏,那种对角色的责任,还有舍生的冒险,致死的投入,震撼感动,思考,感恩,感恩他们,也欣慰有那么多人来看这部电影,它几乎没有宣传,排片极少(同一影院的时间上是商业片的不到1/50,而且只在最偏的几家影院最不佳的时间),但是上座率是最高的,我看的这场只剩一排四五个空位,但观众都是中老年人,环顾四周,像我这样年轻的没有第二个,像我这样年轻的女的也只有我自己。

  《您一定不要错过》观后感(九):民族情操与电影人的职业素养

  对这部片子,大家的评论褒贬不一,各执一词。那么评判一个事物好坏的尺度是什么呢?每个人手里的尺子都不一样,自然评论也就不同。

  在我看来,一部影片能够引发观众思考,导演通过影像,语言,场景表达出他的情感,并尽力让观众感受到,就算达成了电影的意义。

  很多批评的声音说这部片子作为大型文献纪录片,是算不上合格的,其形式更适合当作一个访谈回忆节目。谢尔盖·爱森斯坦曾说过:“对于我来说一部电影使用什么手段,它是一部表演出来的故事片还是一部纪录片,不重要。一部好电影要表现真理,而不是事实。”电影一出现就显示了它的纪录功能,所以电影本身就是一种纪录片。

  在那个年代,剪片子就像是剪金子,因为演员是用生命在演,所以每一帧都要格外珍惜。在影片回忆的过程中,震撼我的是一个年代的艺术家演员的职业精神,与当今这个时代的明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一个时代的电影人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他们是用生命在塑造一个个鲜活的角色,离场后便又默默无闻。“西方电影里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我觉得这是我做演员的责任”,片中人说这句话时,轻描淡写,但给人的震撼却很大。

  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浓厚男性粗犷豪放力量美,同时又带着一股英雄气概的民族。开拓进取,不拘一格,向往自由,崇尚英雄,倡导英雄乐观精神,这些在草原民族中体现的尤为突出。蒙古族普遍崇尚英雄,但是,蒙古族对英雄的理解,并没有单纯停留在对“力量”的崇拜上,而是对人的智慧也同样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

  影片中不断提及现代工业文明不断逼仄着游牧民族的精神家园,人们不断进入到城市,融入城市高楼大厦,没有马匹,没有草原,从游牧到居有定所,正如影片里说的“在这种环境里,蒙古人他再也跑不起来了”。这不仅反映了工业文明的发展对原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对发展时不顾生态破坏的无奈。70年后的今天,蒙古族的年轻一代的电影人,可能是曾未在蒙古草原生活过,甚至可能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年轻一代,她们会对自己的民族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理解呢?是不是蒙古的民族电影便没了希望呢?老一辈的电影人却从这些新人里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即外来文化的交汇碰撞会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拍出一个新时代里不一样的民族电影,对民族精神有不一样的解读。

  其实,不仅是民族电影,抛开这个电影层面,我们更该想在当今时代,我们如何去保留自己民族的文化以及特有的民族精神。年轻一代在一个全球化的多民族融合加速的新时代,一个工业城市文明快速发展的时代,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形成时也带着新时代的特征,在这种环境里,还能不能体会到自己的民族独特性和内涵,还会不会努力试图去保留和发扬自己的民族精神?

  当在片中看到万马浩浩荡荡地奔腾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时,还是被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所震撼。同时,在想,每每提及中华民族的精神时,这似乎讲的是全中国56个民族共有的精神,但我们汉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又是什么呢?

  《您一定不要错过》观后感(十):除了电影史爱好者,错过了也就错过

  当然,梳理一个大概的内蒙七十年电影史纲要还是没问题的:Part1、在中共扶持下成长起来的内蒙电影事业;Part2、成吉思汗的子孙与草原上的儿女们——八九十年代的英雄主义与寻根创作倾向;Part3、在新时代的路口徘徊——论新千年以后的主旋律题材创作及青年内蒙导演一代的崛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