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再见,天使》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再见,天使》的读后感10篇

2018-07-30 05:0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再见,天使》的读后感10篇

  《再见,天使》是一本由(日)笠井洁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2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再见,天使》读后感(一):逼格好高,但感觉有点过高

  《再见天使》书评

  这书斑马给四星。

  时隔半月,总算把《再见天使》看完了,这本书是今年上半年推荐的《夏日启示录》的前传,但两者之间除了几个侦探警察角色一致外并无联系

  为什么会看半个月,主要是书里面有大量炫学的东西,还有作者男主之口哲学部分探讨,这些部分我并没有兴趣,但跟京极夏彦炫学你不想看直接跳过不一样,这货的发言是夹杂在案情里的,有时候看得很痛苦

  除此之外,本书可以说质量比较高的。

  第一起案件,尽管解答有点老套路,但考虑到这书是1979年写成的,何况在老套路里面,还有新意凶手把被害者头割下来带走的理由简直匪夷所思,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第二起案子则感觉在读阿加莎的作品,作者把背景设定在法国可能是跟这个有一定的关系。接下来的伪解答跟真解答也都不错值得一提的是,否定伪解答的不是通过推理,而是“xxx发现了一具尸体”。

  最后的黑幕是很多人好评地方,但我的观点跟大家不同,我觉得这个设计太过普通,并没有什么亮点

  封底的介绍最后一句可以不用看,只是作者大量哲学理论里的一句话完全是拿出来为了提高逼格的。

  笠井洁的书断断续续今年看了两本,感觉还不错,但他的书国内出版较少,有一本伊底帕斯症候群,是台湾版,贵得要死也没买,(其实对这个作者还没有感兴趣到这个地步

  《再见,天使》读后感(二):路西法的诡计(内泄底)

  先检讨一下,最近读的书还真是少。

  这本是标准的本格推理,伪解答和真解答都不错。开篇给出了标准的无面尸谜题,我就暂时也按无面尸考虑了,虽然最后给了反转但也意料之中。然后是一个人身份的置换诡计,这个没有想到呢。凶手设置的话也算满意。就本格推理而言,可以给个中上乘的评价

  又及这个侦探的塑造,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写书评之前查了一下这个矢吹驱还是个系列作品,这个人一直给我很难受的感觉。。看似作者想把他写成御手洗那样的天才型侦探,但其实并不一样,反正我感觉就是既古怪又不是特别魅力的一个人(第五颗星就扣在这里)。

  作品中不乏炫学,最后一段关于革命历史以及人类社会辩论还真是淋漓尽致。作者对哲学和思想应该挺有研究的吧,然而我对他的命题并没有思考过所以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不过也觉得还算有趣吧。其实只要不是京极那种直接给我讲几十页课的炫学我都能接受(我又黑京极了对不起)。

  笠井洁这个作家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关于他我还是挺期待那个《伊底帕斯症候群》的,这本好像挺有名,反正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出了。

  《再见,天使》读后感(三):多重逻辑本质直观

  笠井洁和矢吹驱的大名早有耳闻,可惜此前中文版只有台版贵得要死的《伊底帕斯症候群》,实在舍不得买,所以新星出版了这本《再见,天使》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入手阅读了。

  必须说,我被这本书折服了,里面有太多让我爱不释手元素。如同范达因一般华丽、准确而表现力十足的语言,完全把我带进了书中的世界

  矢吹驱本身的人格魅力和哲学思想是这本书的一大看点,作者并没有复制粘贴很多艰深的哲学概念或者论述,而是用非常形象寓言、准确的表述告诉我们,什么是现象学,现象学解释现实问题方法是什么,现象学和逻辑推理的对立与联系又在哪里。矢吹驱本身更是现象学这门哲学的外在体现,怪诞但又理性冷漠但又人性,通过运用现象学的方法论,矢吹驱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推理方式,“侦探一开始就知道犯人是谁了”。

  案件本身和诡计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太有新意的地方,但抽丝剥茧的独特推理过程精彩。矢吹驱运用现象学提出的“多重逻辑”和“本质直观”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莫格尔父女的两次不同解答,其实都算得上精彩的解答,说明事实可以做出的推理是多重的逻辑,但从中找到唯一的真相,却需要“本质直观”的能力。不得不说作者对多重解答的构思精巧

  期待新星出版社继续多多出版矢吹驱系列小说

  《再见,天使》读后感(四):生亦黑暗,死亦黑暗

  个人感情偏好之故加了点分,作为一部七九年出的处女作而言,笠井洁应和同年的岛田庄司一样享有本格新浪潮先驱之一的重要地位!和在媒体前曝光率极高的岛田相比,笠井如同谜一样神秘莫测,个人资料很少,长什么样子更是没对外公布,这成了他关注度略嫌不够的主因之一。尚期出版社能出笠井老师的全部作品,不致使明珠蒙尘,可谓功德无量了!

  我心中的矢吹驱与御手洗洁是享有同等地位的超天才侦探,这点自是要归功于作者对人物创造上匠心独具,正主儿一出场就令人深刻难忘传统古典杀人事件,华丽至极的诡计,炫学成性的侦探,本格新浪潮先驱们为这题材开疆拓土一路披荆斩棘,以荫后人,可谓殚精竭虑,不可抹其功。

  这系列第一作吸引人的地方不少,除却以上提到的之外,我较看重的是里头的社会哲学探讨,若欠缺文化内涵底气,为诡计而诡计,那难免会苍白无力。本书的写作年份正值法共衰退前后,作者本身有留法经历,兼之精研新左派思想,对这方面的思考自有一番深刻洞见二战后,法共曾一度跃为国内第一左翼党,人民对此的狂热可见一斑。而这段党派兴衰史非三言两语所能阐述,不过可肯定期间所发生的“劣行”不会少哪去,知识分子时刻面临被清洗的命运,给发热的头脑淋一桶冷水。小说中偶有提及到苏俄的知识分子,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等,这点也正好反映了苏俄模式对法共的影响极大,面对赫鲁晓夫上台后的批判,法国人不可能不对对表。意识形态不可缺失时间参与其中,今日再思赫拉克利特之火不免显得“朴素”,未能与时俱进秩序混沌往往是一柄剑的双刃,而米迦勒与路西法又是骨肉相连的一对兄弟废墟后重建的新文明无法预测,勿忘记希魔咆哮所造成的灭绝性浩劫的恐怖,于今仍时常萦绕在耳,久久不散!

  最后一提,译文还算可以吧,读来感受到原作者的文学功底,理性与感性并行不悖,嚼起来颇有滋味,而看惯轻小说的读者因此扣分,实不公允。

  《再见,天使》读后感(五):本质直观VS逻辑推理

  一个案件的双重解答,或者说一次逆转。推理小说的惯技。

  现象学的本质直观,这里似乎只是噱头罢了。作者想要说明,我们对案情的洞察,其实不依赖根据片段事实所做推理,而是在掌握部分现象的基础上,直观领悟而得。如仅凭推理,永远存在同样成立的不同解答。这个想法精妙,但很难落实。本书给出了第一重解答,然后通过本质直观,推翻它,给出第二重解答。但为证实第二重解答的真确,又给出了一些新事实(如第248页)。若一开始便给出这些事实,第一重推理不会是这样的。这就无法证明,同一些事实有不同的推理可能,因为事实改变了。而且,还略微违反了推理小说的公平原则

  不过,作为一般推理小说来读,还可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