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同学录》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同学录》的读后感10篇

2018-08-02 04:00: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同学录》的读后感10篇

  《同学录》是一本由书海沧生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同学录》读后感(一):这是一个粉转路的故事

  以下个人看法,杠精出门左拐哦(◍ ´꒳` ◍)

  ﹉﹉﹉﹉﹉﹉友好分割线﹉﹉﹉﹉﹉﹉

  等这本同学录等了好久好久,等到对书大的热爱随着时间慢慢被消磨,等到十年一品从占据我热爱小说的榜首到再也未曾翻开。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为永远不会忘记放弃都慢慢模糊轮廓

  书大从来在出书上不是守约的人,说年底,年底说明年初,明年初说明年末,纠纠缠缠没个定数,做不到也不要承诺了好吧。等了她两本书,花了我几年的光阴

  我曾怨过,以后再也不要喜欢你了,当你的读者太痛苦。但未曾舍得

  公众号上的同学录,更了一段时间就没在更了。看的我不上不下,都在想你前面这段埋的伏笔会又怎样的后事结局。可是那个置顶公众号上面再也没有小红点。哦,可能要推书投票才会想起这帮在公众号守候着的读者。于是,前几天吧,终于取关了再未更新过的公众号。

  也是巧合,新书首发当天我闲的蛋疼,榜单刷来刷去没啥变化,就顺手看了关注的人。

  然后就看到你出同学录了。

  看第一遍不敢相信,又看了一遍。我去?真出了?像爱到尽头终于决定放下过往向前的弃妇终于看到前夫回头。

  没有太多犹豫,就去下单了。

  但是哦,书大,这将会是我最后支持你的一本书了。

  也许你有这样那样的苦衷,但终究未曾在参与你的现实生活,无法感同你的身受。你可能也无法理解作为一个读者,对你堆积已久的失望

  新时代女子,前夫回头,也只是最后会对视微笑,这微笑全的是自己这段青春,那个漾在心头未完的故事。

  收到书之后,拆了塑封,心怀虔诚大致翻了下。

  某些在白马买书的读者哀哀的想要的番外不过两三百字,一页单薄的纸,无甚趣味

  我一直都不是看重签名这种东西的人,觉得扉页一个无意义的黑笔签名,没有比墨水印刷高贵到哪里。甚至这个签名只会让我想到作者或者还有别人面无表情的疲累的坐在桌前,面前堆着高高的一摞书。只恨不得一瞬间搞定所有。不含热意的文字多余累人

  再来说小说吧。看了一天一夜吧。

  上部至下部前五分之一左右,小有改动,也算是让整体合理了。有时因为知道接下来的残忍,时时不惹读下去却又手不释卷。一时喜一时泪,好像还是我期待那个故事

  但是呢,故事相较公众号连载的,后半段有一种掀翻式的改动。人物变了,情节变了。可能为了圆故事吧。然而,连载的那段故事在心中徘徊了经年,乍一改动,好像看的不再是期待的那篇,而是一篇同人。

  到后来呢,逻辑不再顺理成章,情节设置不再合理,人物性格时时在变。下部尤其厚,读着读着又分不清是在看再编十年还是另一个故事里的小同学。

  同样有一个聪明决定的绝世美人儿爱着男女主其中之一;同样有深爱又好似不爱的男女主家人;同样精神疾病,时时情绪有变;同样男女主去对方家里照料;同样有一个看似局外又深在居中的局外人;同样好似娘不爱爹早逝的女主………

  十年吧,我自己咂摸咂摸可能这样可能那样,也能接受了。小同学,嗯…我尽力了…

  怎么说呢,读完只觉索然无味了,诚意了了。

  祝好吧。

  《同学录》读后感(二):俞迟,我终于看懂了你的深情

  

俞迟,万事均安否。 今天上午书到的时候,我一脸姨母笑,一中午把下部看完了。 都来不及拍照发到空间里炫耀,都来不及吃我最喜欢饭菜。 我从俞阮分手那一章开始看,然后发现,原来阮宁提的分手,改成了俞迟提分手。 我心里便不开心了,格外心疼阮宁,我们可爱的小同学,为什么总是没有好姻缘。 抱着书看,却没想到这一中午,我经历了大喜大悲,表情变幻莫测,有时候笑的一脸褶子,有时候哭到鼻炎发作喘不过气来…… 如果说我在小书生写二人童年了解到俞迟是爱阮宁的,他是很爱阮宁的,那么我在下半部也终于明白,俞迟是多么深深的爱着阮宁,是如何将阮宁当成比生命还要重要掌上明珠。 道别时,我只心疼阮宁俞迟没见到最后一面,却没想到,那时的林林却早已与懵懂的小同学说再见。 在鬼屋,当了两个月的鬼,在两个月的最后一天,我们的林林终于等到了我们的小同学。 小同学抱头鼠窜,把林迟留于黑暗。 我爱你,再见。 在那些最绝望的时候,在英国那些最黑暗的日子,俞迟是怎么依靠阮宁这一个名字,与软妹的那些回忆,硬生生的挺了下来,哪怕是脚上带有锁链,哪怕是在黑夜仍可能被保罗所杀,如同囚徒行尸走肉的生活着。 还有阮宁啊,有她在,我不能死。 阮宁啊,你知道吗,在你最痛苦的时候,有个人在千里之外,心心念念,满心是你。 我心疼阮宁,我心疼俞迟。 让我哭泣的是在阮宁认出俞迟后,那样愤怒悲伤的质问之后,俞迟的心声。 他否认了“我没有不想娶你”。 一场没人重视,甚至因为阮宁不知新郎身份同样漫不经心婚礼,是俞迟心心念念的。 没有人知道我多么高兴。 阮宁,你可知道俞迟多想娶你啊。 活着,想娶你。 快死了,想娶你。 看着照片里的你,想娶你。 听闻你过得不好,想娶你。 天气真的好冷,想娶你。 心脏好疼……中了枪,想娶你。 俞迟爱你,你没有被辜负。 好难过,你们两个错过了很多年。 以前我只当俞迟对阮宁的爱还是不够深,后来才发现,俞迟太爱阮宁,以至于他害怕,他自卑,他从小到大,拼了命的努力,就怕奶奶说的那一句“你现在这样可配不上阮宁”。 甚至俞阮二人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怎么感觉***这个词这么好笑),俞迟还是咬牙切齿的问“阮宁,你到底爱的谁” 就因为一封送错的情书,让俞迟对自己从此都没有自信了。 气死我了,你说说阮宁都这么明显了,你特么看不出来啊。 所幸,我们心心念念的言颂男朋友宋延的来临,让两个人再也不分离。 说到宋延,我们宋延小时候还胖胖的,真可爱,哈哈哈哈哈。 我好想告诉言颂,你的男朋友还是个小宝宝的时候,脸上沾过自己的便便

  《同学录》读后感(三):如此安宁,如斯缱绻

  我曾无数次想过,当我的手里,捧着《同学录》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千想万想,它终于来到了我的面前。

  而我想的是,我终于可以知道,俞迟为什么叫宋中元,宋延为什么姓宋,俞迟和软妹分手后再次重逢是什么时候.....

  我怀着很激动的心情写这篇文字,用了一个晚上加一整个白天的时间才读完。不知是否能够体会大大想要表达的十分里的三分,总害怕自己哪里出错,记错。(如果有先说句抱歉

  第一部的剧情部分稍有改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抢座的板砖没了,成了更霸气的群架,不过我们三少还是那个云淡风轻的三少,一句话就把人吓跑了hhh,大部分的剧情在连载的时候已经看过了,真真让我意外又惊喜的是第二部,里面不少反转,更有几处让我震惊。又哭又笑,我是一边看着一边和几个盆友说着。就好像他们一夜之间突然从懵懵懂懂的孩童长大了,变成了大人们学会设局,学会自保,慢慢的习惯周围的坏境,慢慢的适应自己过的生活。我一直觉得这本书就好像折射了我自己的生活,真真切切的,书里的人就在我的身边活着。而俞迟和阮宁的感情,却让我触不可及。

  俞迟从学医到做军人,他有自己明确的目标,那就是陪伴阮宁。阮宁身子不好,从小就爱生病,他为了她学医。他们分手的时候,阮宁说爸爸想要自己找一个军人,俞迟做军人的时候,虽然可以安排,但他自己完全受用,他记得阮宁的心愿,也知道阮爸的心愿,他在延边延续了这个盛大的心愿。即使他变了一个人,换了身份,即使身上大大小伤痕细密皮肤黝黑,满脸胡茬,即使冰寒地冻,快死了,即使他可能活不了再也见不到她,他此生的心愿,就是死了也想,娶她。

  “他说是这块黄土之上,曾经活在这块土地上,鲜活坚定保卫祖国的阮将军,他想娶他的女儿,唯一的掌上明珠。那要是他的掌上明珠。”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超感动,还是那个俞迟啊,隐忍着不曾后悔半分爱着阮宁的俞迟,让我想起了他在火车站同阮爸爸说的那句,你爱祖国,我来爱她。我又想起了,寒风凛冽,中了弹的俞迟,还在惦记着,那个最好的孩子,却不是他的妻子

  我先前以为,俞迟和阮宁,最大的对手应该是宋林,读了一遍我才发现,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影响他们的何止一个宋林,还有那牵扯不断的家族势力人心惶惶的血浓于水,说不清道不明人际关系,一切的背后势力,导致两个人的成长磕磕绊绊,一不留神头破血流。俞迟在英国的时候,看得揪心,他小的时候,奶奶是他的依靠,奶奶走了后,他不得不为自己“打算”,他太让人心疼。阮爸的死看得我十分震惊,之前也猜测过跟阮二叔脱不了干系,阮致也可能混在其中,但我真的没想到,看似温软镇定自若的阮静,竟然成了“推车”的人,而阮致生长在阮家,看似纨绔,却是看得最为透彻的那个人。阮宁生在阮家,必然也会被卷进阴谋当中,阮爸一生为了祖国甘心无私奉献,他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家人,他身上肩负着更多的职责,军人哪里顾得家,走到哪都是家,可他这样好的人,却被自己手足残害而死。我最最最接受不了地方,是阮爸把阮宁护在胸口满身是血,还给阮令打电话,他还有一口气,他想要自己最信任的人来救自己的孩子,而这件阴谋,阮家爷爷竟然深知,还要帮着解脱,我一想到这里,就忍不住哭泣,没有什么比亲情更重要,可当你发现你的亲人不再是亲人的时候,是多么的绝望。身在这样的家庭,难怪俞迟问阮宁最想要什么,为人母的阮宁说,她想要有个家,有个吹不散的家,有个女侠妈妈,有个不会死的爸爸,一个有宝宝有俞迟也有阮宁的家。平平淡淡健康幸福的过完这一生。

  世上有八苦,求不得最苦。日日求而不得啊。

  宋林对阮宁的感情,我看了书才明白,就跟俞迟说的他有洁癖罢了,只不过是见不得阮宁喜欢别人。我们平常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丝毫不奇怪,你喜欢我,就得一直喜欢我,凭什么还能再去喜欢别人呢,这样不是就不喜欢我了吗?不过他也确实坏,我不止一次看到有人说宋林与陆流像,其实他俩一点也不像,这本书里的每个人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存在像谁,他们也好像是我们身边的人,扮演也不同角色,只是有些层面,我们接触不到,就无法深知。所以即使我说他坏,很坏,也并不是很讨厌他。因为当你真的明白生活的需要,就会明白每个人的角色都是不在缺少的。还有费小费这个女人自私自以为是,嘴上说着爱俞迟,又伤害他。俞迟对她好,俞迟对谁都可以好,俞迟对阮宁最好。她也看不惯俞迟对别人好,总觉得她和宋林差不多光鲜的背后,总是不择手段。俞迟留着阮宁给她(程可可)的信,留着他给阮宁的同学录的最后一页,真的不得不感叹小时候的俞迟对可爱呀,对谁都可以很好,只是后来他有喜欢的人了,别人看着又都差不多一般。

  大大一直以来的书都会有很多伏笔,有些我看不透,有些可以,剧情紧凑,人物鲜明,最让我震惊的还是反转,反转和反转。谁能想到番外不是讲的宋林呢~还要说一个人,小黑,顾墨,虽然他很难猜,似是一个看不透的人,但他是真的对三表叔好呀,他应该是除了阮宁,一直对三表叔好的人了。

  卢安安是个大坏蛋。也许书里没有大坏蛋,只有小坏蛋。

  中元未至,中元来了,中元是俞迟。

  宋延的宋是宋中元的宋,为了让他延续俞迟的使命,而俞迟则延续了阮将军未尽的使命。

  俞迟说不离,是不离开,永远待在阮宁的左手边。

  我们等了三年多,发现他们都长大了,摔满泥土衣服找不见啦,满脸哭泣流着鼻涕也没啦,而他们还是那个平凡而又伟大少年

  我听着《来迟》这首歌,写了一些模模糊糊凭着记忆拼凑的文字,流着眼泪,吸着鼻涕,等到了他们的故事。

  总有一天,终会相见。

  如斯安宁,如斯缱绻。

  想要再问一遍,问一句,俞迟和阮宁,你们还好吗?

  《同学录》读后感(四):执爱挚爱 ——记《同学录》

  年少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有点童话般的私愿。 想爱上一个很好很好的人儿,然后跟他一起慢慢走向白头同埋黄土。 这个人呀。他会很厉害,会把所有的逃避、自卑、不安从我身边不知不觉赶走;他会很温柔,会陪我哭陪我笑;他会很懂我,会避开我的敏感,成全我的小心翼翼;他会知道我的没心没肺,会知道我没有肤白貌美并不聪慧,其实又傻又笨,是这大千世界中再平凡普通不过的一个人;他也会严厉着不纵容,打击起人来相当毒舌,却不会因此放弃我、讨厌我。 大抵就是:别人喜欢我的好,这是理所当然;难得的是有人看到我的不好而依然喜欢我。 这是我的爱人,是我终其一生陪伴的人,我会很好很好的待他,一辈子依赖他,让他长住在心里,把能给的都给了他。 之后,会有一个小小的家,有一扇能看到星星的天窗,整面墙的排排书架,书香气和厨房里的饭香气混合得乱七八糟的。还会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像他,女儿也像他,他会是这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这一生到头,便再欢喜圆满不过了。 人总是说:没什么多大的愿望,只想平安顺遂、健康快乐。可是啊,你知道吗?这恰恰是最最巨大的愿望啦。 不如意事、意外、改变如影随形,身不由己时多了去了,就像阮爷爷和阮奶奶、俞爷爷和林夫人,也像阮爸爸和阮妈妈。 每个人都说爱,大多数人会爱,一小半人懂爱,却少有人挚爱。 执与挚十分相像,唯独少了挚的形容词性,就如同少了灵魂的肉体,只能叫做行尸走肉。 很多很多人都迷失在执爱的海市蜃楼里,惶惶终日,尸骨无存。 晚霞白露 阮宁这个姑娘,真的让人心疼。 小时迷糊,又怕又心大;大点时傻笨,又怂又勉强;再后来怯懦,又懵又退缩;做了许多年的提线木偶,提线的手,都是身边十分可亲的人的;最终是嫁了个心心念念的人,可也让人觉得惶恐又无奈。 怎么看都不像是我想象中的欢喜圆满。 怎么就从高挑明艳的小姑娘变成缩肩驼背的老姑娘了呢? 阮宁这个姑娘,又不得不让人惊叹。 即便疯了、活不下去了,她也没停止过爱她这辈子最爱的两个人。 这两个人是她悲喜的起源,是她正常和发疯的界线;这两个人是她化不去的执念,是她放不下的挚爱。 是阮爸爸和俞迟,半生半生地消磨完啦。 她爱着一个铁胆忠魂的将军,他很高大,是她心头的英雄老爸。从黑夜到天明,整晚的梦里都是他。 她曾爱过一个佛陀一般的男孩,他很穷,连她最喜欢的红烧肉都买不起,只是小公主被僧人偷了心,这辈子都没能拿回来,待他走后,许多年后,她决定放手去爱另一些人的时候,却发现:爱谁都像爱俞迟。 这该怎么办呀? 阮宁爱俞迟,白露晚霞,没日没夜。 无声山海 在我心里最天人交战的是俞迟,最喜欢最喜欢的俞迟啊。 我不能接受他会自杀的事实,这是那个说过“我正在赶路,倘若不怕颠沛流离,给了我养又何妨?”的俞迟吗?我知道他是为了结清程妈妈和费小费的账,同这段再不想回首的人事做个了断,可是为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 这样的,伤人自伤的方式。 他又为什么,从来不澄清自己从未爱过费小费呢? 青春年少的林迟,很穷,想吃的糕点和糖,想看的还珠格格西游记,通通买不起。 成了“达尔文”的小管家,掉进泥潭,失掉了最后的一点自由。 回来的俞迟,背了一身去不到的“债”和污点,荆棘遍地,身不由己,不用人言。 又黑又丑的宋中元,翻天覆地,幸运至极。 我好希望他只是小时的林迟,不是俞迟不是小管家不是宋中元。可是不管是林迟是小管家还是宋中元,都是俞迟啊,再厌恶也脱不掉的“俞”姓阿迟,所以索性接受吧。 他是谁也好,都是最喜欢的俞迟呀。 都是爱着一个姑娘也会很卑微很绝望的俞迟。 他口中说着的讨厌,心中存着的喜欢,连绵不绝的像山,波涛汹涌的似海。 是小林迟没送出的同学录上写着的“他们说的‘我觉得’是假的”。 是小林迟不知攒了多久的二百块钱和从H城到余南的两日一夜。 是小林迟偷偷写在孔明灯上的“她少活一天,钱塘林家巷祖居林迟为她续命一天”。 是小管家奉若珍宝,以为此生难再见的痴念。 是俞迟平时不敢相思,只得偷偷想念的一个拥抱。 是俞迟版小青亲了阮宁版法海的那片黄花青衫。 是俞迟扮了两月鬼,大声说出的那句“我爱你,再见”。 是宋中元自己都不能欺负的媳妇儿和那一匣子的书信。 是宋中元天知地知我知的“我心中多么高兴”。 俞迟爱阮宁,尾生抱柱,山海无声。 安我之乡 有那么半年的时间里,我错以为那幅《安我之乡》是林迟手笔,便拿来它做各种软件名字,很是疯了一阵子。后来得知出自宋林,赌了口气,再看不得这四个字。如今读完了书,又敲摸着拿了出来,换了音乐软件的名字。我于宋林此人,恨得牙痒痒过,喜爱过,也不置一词过,及至现在,我也不知如何看他。 他爱过人吗?或许年少懵懂时,真的对男孩样的小阮宁动心过;或许艰难折磨时,真的对通透明白的长秋动心过。更可能的是,对前者是多年执念,对后者是一时难禁。 他也是个可怜人,对不对?背着整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一步不能踏错,七情六欲都得克制的像个真正的和尚僧人。他有真心笑过吗?有过无忧快乐的日子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没人真心同他在一处,是个真正的孤家寡人。 可是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不是吗?凭什么你就能这样耍着人玩,又凭什么不许人喜欢人呢?我看不懂他,只是觉得这人实在讨人厌的紧。就像跑步时,这人慢悠悠地跑到你前面,你死命追都追不上,他还回头冲你傻笑。 他困着阮宁俞迟的日子,也困着自己,甚至更甚。他把自己缩成一个球,密不透风地封在盒子里,不见天日。他深知自己深知阮宁,除了自虐的惩戒,他不知还能怎么走下去。 恐慌和无助、渴求和痴妄、执着和浅淡爱意,都是不宣于口的秘密。 安宁长在 安安这个男孩,存在感比较低,我读书时没怎么注意过,却不曾想到这竟是个“卧底”的红心Q,我们的Mr.Unknown。 看起来傻乎乎的,不大懂得转弯抹角,名字像女孩的卢安安,原来也是个到过海市蜃楼的迷失者。 他做过坏事,为他在心里放了很久的姑娘带来不少的不幸和生死边缘,但我依然十分感激他,感激他在群敌环伺时,伸手相助,感激他的勇敢放手和洒脱成全。 希望他知道,安宁,会是“最好兄弟”里的诺贝尔,以永远为期。 无间无常 人生一世,难能始终如一。 每个人心里,善与恶的分量都是相同的,只是因为人间种种,做了不同的选择。选择了善的不一定会把善贯彻到底,选择了恶的也许是最善良的那个。是非、黑白、对错都是骗人的,不过是顺势而为、身不由己或是赌一口气。 像爷爷阮令,不得不保下害了大儿子的小儿子,对着口中的掌上明珠小心翼翼。 像大哥阮静,绑了妹妹逼疯了妹妹,却也想努力做个出类拔萃的好哥哥。 像二哥阮致,想折磨人的是你,放在心尖疼的也是你,莫名其妙的你。 像俞老俞立,失去后才知珍惜,拿不服输的性子去看清爱恨,最终错人错己。 像林奶奶,一纸赌约,是倔强,是善意,却累了许多人,伤了许多人。 像程妈妈,只是一个希望女儿顺遂的母亲,爱无可指摘,但以爱之名做伤心事便不大可行。 像费小费,本也是个受害者,可讨厌就讨厌在总是自恃身份。 像俞夫人,这是一个坏人,该有报应的坏人。 可见世事无常,人心难测。 世界是张大网,你把引线剪断了,就会有人受牵连,牵连结果,可大可小。 苦难就跟着降临了。 P大说:“世间所有的苦难背后,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阴”,只看你过不过得去了。 不是吗? 此间无间,非是桃源。 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天气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