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10篇

2018-08-05 05:5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10篇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一本由冯唐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3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一):永远不安,永远屌丝,永远肿胀,永远热泪盈眶

  凯鲁亚克的一句“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g”在中国被无数人引用,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冯唐也不例外大概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生出这样的感慨,纵然青春留不住,希望自己还是那个有情怀有理想的小伙子气力未尽。

  在我生活里,冯唐是刮了两阵风,一次是《冯唐诗百首》,一次是《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一个淫荡流氓邪气有趣,一个现实无奈悲壮鸡汤

  前不久,把《活着活着就老了》又翻了一遍,我猜全书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肿胀。冯唐真的很喜欢这个词。幼功,是另一个高频词。比如:

  1.《台北人》

  出手便知家学和幼功深厚,这样的文笔,如一手漂亮的瘦金体毛笔字,不知道以后哪里找。

  2.不论先秦和南北朝了,往近世说,和以“二周一钱”(周作人,周树人,钱钟书)为代表的五四一代相比,70后没有幼功、师承和苦难。我们的手心没有挨过私塾老师板子,没有被日本鬼子逼成汉奸或是逼进上海孤岛或是川西僻壤,没背过十三经,看《浮生六记》觉得傻逼,读不通二十四史”,写不出如约翰·罗斯金、斯蒂文森或是毛姆之类带文体味道的英文,写不出如《枕草子》之类带枯山水味道的日文,更不用说化用文言创造白话,更不用说制定简体字和拼音

  3.文字这件事,仿佛京戏或杂耍或女性乳房需要幼功,少年时缺少熏陶发展,长大再用功也没多大用。

  4.青年王朔到了中年王朔,没变的是他气质里的精明。那是一种北京街面上的精明,属于天资加幼功,过了十来岁,基本学不来,相比刘邦和朱元璋的那种精明,小些,温柔些,局限些,和韦小宝的类似。相比江浙沪一代的精明,大些,隐蔽些,明快决断些。

  5.有人会说,香港有金庸。可是,金庸有文化吗?除去韦小宝的典型性直逼阿Q,其他文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略同《七侠五义》,低于《水浒传》,而且,金庸的幼功是在内地时练成的,到了香港以后,基本是输出。

  ·

  ·

  ·

  幼功这个词刺痛了我。我希望我是一个有幼功的人,但我没有。

  幼功是什么?词典说幼功是年纪很小时练就的功夫。我觉得幼功是小时候兴趣爱好特长坚持下来对现在的自己还有影响。它可以是世俗功利的。是林曦从小练不完的字,画不尽的画,但长大后一幅小像可以卖几万的才华。是朋友圈大神从小对英语的执着热爱,仗着英文牛逼创业事情全国都风生水起的实力。它可以是怡情治愈的。是三毛小时候爸爸坚持让她练习钢琴,在她人生悲苦时刻弹响的童年的钢琴。如果我有一点幼功,会不会我的业余时间过得有意义一些,不再只是手机好玩

  想想我的小时候,没学过画画,至今功力可能幼儿园小朋友相当,但是他们有瑰丽的想象,他们的配色很棒。没系统地学过跳舞,班级表演时转圈还转反了方向,跳舞一级生硬,凑人数的时候都会把我藏起来,记不住动作也跟不上音乐。也没有学过乐器工作后有同事心地教,可是我连节拍器都对不上,机械地记几个琴键的位置,弹出的最简单曲子调子都不太对。我曾以为我有赌博的天赋,毕竟从小跟着我妈妈混迹棋牌室,但是后来跟家里人麻将并没有赢到钱,气势技术不行,这不是我的路。我曾经也以为我会成为一个作家,我也不好意思再讲。

  没有幼功,是有点遗憾的。人,不会永远年轻,但是可以一直很屌丝,想肿胀就肿胀,但膨胀需要一点资本,想哭就哭,在大庭广众之下放不开就回家偷偷地哭。生活还是要继续,少玩手机,让花好好开吧。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二):我们这一代从青春走向老去

  冯唐,最初从什么地方知道的呢?柴静?不二?后来又知道他的传奇经历。读妇科博士,然后到麦肯锡当全球合伙人,再到华高管做事作文样样是高手。读书肯下功夫,从小是个聪明人。他就是个金领。

  “寒读之当之以裘,饥读之当之以肉,欢悦读之当之以金石琴瑟孤寂读之当之以良师挚友。”冯唐读很多书,是中上之资,羡慕之。我中人之姿,可学曾国藩。冯唐可供参考其人生经历和见识。没有一个人的见识和风流无中生有的,有的只有背后几十年的日积月累

  这么多的书籍知识,是冯唐在平日积累的,是飞机上写的。这就是资粮。世间千金之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 定是百金人物。冯唐有今日之地位和才,必定有其过人之处。妥否?看他作品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三):杂文好杂,散文好散,冯唐好屌。

  冯唐算不上通晓古今,可是他能将自己知晓的古今用最不要脸和最有逻辑语言捯饬过来翻腾过去。他怪力乱神,口出狂言,口不择言,可是他的文字就是能把我戳地hoho疼,文章每每末了总是会哭笑不得内心似有千斤重或者淡淡一笑骂一句操***生活。

  他喜欢的几个人我已记不得姓名,只记得他喜欢王朔的黑色,王小波的无赖,喜欢李碧华的柔情缱绻。喜欢李白的妖里妖气,喜欢王安石的文人风骨。我不太善于记类似“讲坏话”的东西,所以除此之外的我都没记住)))。他喜欢打小在那儿长大的北京,隐约中垂杨柳在整本书中出现不少于二十次,批判了别人没把北京写出个样子来,而他写完之后,似乎北京是被一种气笼罩起来的。这种气别的城市没有,是一种虽然别的城市没有那么多博物馆茶馆书店,虽然没有几个北京人可以叫得上几个博物馆的名字去过几个茶楼驻足过几个书店,可是北京的这些东西在历代更迭中始终存在,而那些消逝的活着的人去过的没去过的都氤氲着一股气,让整座城市不知怎的就是那么繁华中混着沧桑,当年朱雀桥边的野草花甚至可以在天坛根儿下野蛮生长

  他组织文字的能力神奇稀松平常记忆被他变成一泡尿一坨屎一簇簇烟火和一丈丈星光

  他是可以拉到直逼维多利亚港的奢华酒店去啃鸡腿啤酒侃大天的人,是可以在某个不知名的二手书店偶遇的人,是可以在长安街上夜半飞奔去买酱油的人,是可以在荷兰的红灯邂逅然后大谈妓女生意如何做的人。总之,他很奇怪,他很好玩。

  “最崇高的和最庸俗的,最雅的和最俗的,最高调的和最不高调的,都在冯唐的文字里狂欢。”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四):老了,该走了

  读他的书,因为他的一大推毫无关联头衔,心想什么样的人可以把腿劈成这样,文学股东管理医学,各有建树。反正火车上,也有点时间,买来读一下吧。一读,嗯,这桌子菜味道不错,是我喜欢的。佐料丰富烹饪手法粗狂,味道浓烈,每道菜都很有特点,和其他家很不一样,心想这样的书也可以出版。翻来覆去检查一番,确实是正版读物,一路读下去,不再担心价值观被毁。

  嬉笑中有点温情,荤话中有点真挚,批判中不带含糊自由地在思想边界上游走。

  每一小段文章,都是一盘可口小菜造型不是很别致,但是吃起来都有一股特有的味道。可见,老冯的功夫了得。这样的语言风格,文字上,还未见过,听过的话,就是窦文涛了。两个人有的一拼。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五):初读冯唐

  看封面以为冯唐还是个30出头的北京大老爷们,没想到已40出头和我妈是同年人,不过还好这本书刚出版时,他还是30多,最起码符合这本书他所呈现给我的感受是个粗糙有自己想法的”小伙子“。

  他在书中一篇写苗炜(《三联》编辑)的文中写到:“有些粗俗,有些淫荡,难得发现一个视角趣味和自己如此相似的人。“读完正本书,算是真正理解了这样的臭味相投,有些粗俗和淫荡何尝不是他自己呢。看他的文字一开始总不免给我低俗之感,总爱用一些低俗的比喻和文字,什么心中肿胀,姑娘的手,等等等等不一一举例,不过看到后面也就一笑置之,想此人是如何的热爱妇女啊。文字中也足以见其对人之偏见,对爱的人顶礼膜拜,对厌的人无时无刻不讽刺。爱人中不仅有大家如周作人,曾国潘,司马迁更有平凡人物,恨人中也不适出现美女作家,下半身写作等等。不过对事对人有自己的认知见解,并且保持执念也可见他的爱憎分明,文字中多少透露出一丝傲慢

  初读卷一文字打败时间至卷二饭局酒色山河文章前虽觉文字爽气麻利偶有火花,总觉得记住的更多的是冯唐而不是其文字的内容,可能是他的文字辨识度高,不久感觉他的模样已在我眼前浮现。稍后慢慢感觉火花变多,引人哲思变多。也许是开篇被其文字背后的人所迷惑而忽略其文了?还是后面的文字更精彩?应该是已习惯其行文特点,不再过多被其吸引眼球所以更多的关注文字和其内容了。

  不知为何卷三的如何成为一个怪物让我有些失望,习惯了他的爽气麻利突然觉得卷三变的平和起来。但卷四的择一城而终老还是不错的,本以为他不喜欢香港这个城市,感觉这是个没有文化追求物质都市,但是从后面看我觉得冯唐还是喜欢香港的。而北京,不用说完全长进心灵肉体里的故乡,爱到天荒地老。他说这个城市没有以前好了,他的初恋说,最起码你喝醉酒的时候还有人开车送你回家。有的时候我们张开翅膀想飞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不一样的风景,其实故乡的人故乡的情永远是割舍不掉的。

  总觉冯唐的文章思路切换的有些奇怪,常常讲了这个不知为何突然将话题一转,总有些莫名,不能理解其中的门道,也算是我修行不到家吧。不过读完此书,我觉得冯唐是个性情中人,文字有灵气,读其文会越读越上瘾。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六):摘录

  北大历史才子张雪健说,糖听舍友小提琴读冯唐是我在北京大学快活的瞬间。 生活无味来源灵魂的干竭。读书让人丰盈

  用文字打败时间,心中月明星稀,水波不兴。

  鲁迅的文字如青铜器,张爱玲的文字如珠玉盆景,沈从文的文字如明月流水,川端康成的文字如青花素瓷,亨利米勒的文字如香槟开瓶。

  曾国藩:天下事,有所利有所贪者成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者成其半。

  你怎么证明呢?——这是公理,不能证明,只能相信

  眉是青山聚,眼是绿波横。

  回想起过去,青春期,发情期,时常困惑,老师帮了我们大忙。做完了一天的功课,老师禁止我们抽烟、泡妞和打群架。价值观飘忽不定,老师强迫我们背诵保尔柯察金的名言:“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些话很容易理解。当时的生命里,当正经事只有“读书”一件。现在,读过大学、研究生,转眼就到了中学时想象不出的之后的将来。忽然觉察到老师们的狡诈:现在再读保尔柯察金的名言,狗屁不通,没有定解。金多伤神,酒多伤肝。到底何为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一种解法是,宽容些、开放些、多看看、多听听生命中没有感动就放过去,有感动就想一想。如果身心带宽足够,双重生活、三重生活,都是正路。

  人有七情六欲,欢乐舒服只是一种情绪,人不应该永远追求和体会欢乐舒服。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七):春风十里不如你

  “春风十里不如你” 原诗为 “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风十里,不如你。” 出自冯唐《三十六大》之二十四<大喜>里的“其三十”。 其典故出自杜牧的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尽珠帘总不如。” 全诗如下 杜牧 《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是诗人公元835年(大和九年),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的分别之作。 杜牧的意思大概是说:“扬州路的青楼里,所有的姑娘我都看过了,但是没有比得上你的。” 以冯唐那个怪大叔的猥琐气质。。。 这句“春风十里不如你”基本就告别小清新了。。所以这句话别给自己的男女朋友用。。。别给自己的男神女神用。。。给前任用。。。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八):至少是一本有趣的书

  之前自己看书有一个规则,那就是一本书不看完,不开始看下一本。

  自己买书也有一个规则,那就是一批书不看完,不买下一批。

  但是最近这些个规则却慢慢被自己的丢到垃圾桶去了。经常一本书没看完,就急着看下一本。更加经常发生的事情是:这批书没看完,购物车已经堆了下一批书,等着颠簸流离到我书柜中来了。

  在这段时间颓废地看网络小说让我失去社交运动欲望。网络小说的幻想不切实际很能满足我的读书的需求正常的作家就算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也不会像网络小说的作家一样,掏空了心思就为了让读者爽一把。一个真正高明的作家如同青楼女子一般知道吟诗作对,欲拒还迎,而网络作家仿佛按摩的“一发100,包夜300”直奔主题,骚你痒处。前者让很多浪子书生魂牵梦绕,后者只会让很多人在爽一把后更加空虚寂寞罢了。

  所以我现在好像纵欲过度的青少年。内心空虚飘荡,顺便什么风声鹤唳就能让我惴惴不安一晚上睡不着觉,随便点什么勾引就能把自己原来的计划丢在一边。

  人空虚后就会有渴求感,就如同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我急需点有重量的文字来让我的内心平静下来。

  然而看书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趣味。要找一本不那么轻飘同时又有趣味的书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时候多看阅读弹出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电子版特价2.99。在我高中时代,曾经看过冯唐一篇散文,一见钟情。当时就想找他当时的《猪和蝴蝶》来看,不料一查之下这本书居然被禁了。于是冯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从一个口花花喜欢黄段子的猥琐大叔拔高到一个特立独行的奇人。

  冯唐现如今在文艺青年中已然名声大噪。那句春风十里不如里占据朋友圈,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概只差去卧个轨。《万物生长》改编电影,冯唐还去电影院哭了一把。曾几何时还看到新闻说冯唐用猎奇的笔触翻译了泰戈尔的《飞鸟集》,引发了一大波吐槽。零零散散的新闻一直不断,说明当年那个书被禁的人,如今也已经炙手可热了。

  一个作家的名气大不大对他的作品的影响不大,却对读者的阅读体验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当年我有幸能找到一本《猪和蝴蝶》,想到这是一本禁书,就会有一种"雪夜闭门读禁书"面红耳赤的感觉。现在来看或多或少有点跟随潮流的意思,不免就觉得兴味索然。

  不过想想不过2.99元,不管怎么样都值回票价的。不管怎么样,看着冯唐的文字的时候,有一种臭味相投,更准确说应该是恶趣味相投的感觉。稍微翻一翻,就不仅投入其中,回过神,却已经看了一卷了。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或许可以买一本放在家中,于是点开万恶的购物软件,又在购物车添多一本。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九):能正经点么?不能!

  忽视结构,随便写写。

  虽然还没读过冯唐太多作品,但我相信,比起他的诗,他的小说,这样一本随笔集,绝对算得上清新脱俗的小黄书了。

  清新脱俗么?信手捏来的诗词歌赋,笔触往来于《诗经》《国风》,中西古今文学经典游刃驾驭,品得了祖国大好山水,还能对古玉明桌作深深浅浅的评点。

  黄么?同样是信手拈来,只不过换成:“小鸡鸡”、“下体”、“硬”、“肿胀”、“乳房”、“尺寸”、“摸”等等等等......

  我问:冯唐啊你离了啪啪啪不提生殖器是不就写不出东西来了?

  他答:别说,还真是!

  如今是个啥世道?无污不欢!空气是污的,水是污的,话是污的。怎么样才能火起来啊?来给大爷笑一个?对不起不好使了,来给叔叔污一个,对嘛这才是标准姿势。

  喜欢他的人说,我爱他的混不吝,他的痞气,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不藏着不憋着。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唾弃他的电影鄙视另一个他的小说,真性情是个爷们儿。

  不喜欢他的人也说,就知道瞎得瑟、抖机灵,一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张狂劲儿。看不起这个瞧不上那个,看了些书就敢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了是吧?看不惯牛气冲天这股子邪劲儿!

  列位莫蹿火,容我说两句:这冯唐啊,才气与痞气并存,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茅房,出书的敢这么写的,骚得腻人、狂得气人、美得醉人,少,少之又少。大伙看书图啥啊?为长知识,为磨时间,为痛快,为宣泄,为找骂点,为找笑点,在这本书里,都寻得到吧。

  不喜欢的人还是义愤填膺:兄弟,你蛮嚣张啊?挺牛逼呀?骚气侧漏呵?

  还别说,人家就是有嚣张的资本牛逼的本钱骚的天赋,查查履历,张海鹏是他,冯唐也是他,总之,不服他,还真不行。

  这个朝着半百年龄溜溜达达走着的男人身体里还蕴藏着多少骚气?歌手老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您打算唱到什么时候呢?”答曰:唱到老!问:您打算一直以这样的写作风格写下去么?斗胆替冯唐答了吧,曰:生命不止,骚不息!

  分享书里头几处个人认为,走心的文字:

  1、人最大的悲剧不在外部世界,不是地震、不是海啸,而在他的内心。

  2、当文字如仙丹一样出炉,我筋疲力尽,我感到敬畏,我心怀感激,我感到一种力量远远大于我的身体,大过我自己。当文字如垃圾一样倾泻,我筋疲力尽,我感觉身体如同灰烬,我的生命就是垃圾。

  3、我喜欢质量好的棉布和皮革。好棉布吸汗,好皮革摸上去舒服。自己一天比一天皮糙肉厚,十四五的小姑娘又不让随便乱摸,所以好皮衣很重要。我喜欢吃肉喝辣,哪种都不贵。

  4、生命太短,最没有意义的就是不情愿的重复,所以人生第一要义不是天天幸福,而是不烦,喜怒哀思悲恐惊,酸甜苦辣咸麻涩鲜,都是人生经验。

  5、我说道理很简单,最奢侈的不是实际享受了多少,而是有享受的权力和自由,所以手机才具备摄像和看电影的功能,所以中年男人会羡慕皇帝的三宫六院。

  (好像我的字儿也开始变污了。。。)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十):章节选读-未完

  章节选读:

  人生残酷,至死尤闻鲜香。

  写文字的,眼睛得毒。可以不天天写,但是不能有任何时候停止感动和好奇,心里肿胀,要表达的永远要比能表达的多。

  争取活得长一些。等着这瓶红酒变复杂。等着这壶铁观音淡成佛。等着看老天这个傻逼,根据四季和雨水,几十年,能在我这摊牛粪里种出什么样的花朵,能变出什么样的花样。

  钱和幸福感绝对不是正比关系,一间有窗户的小房子、一张干净而硬的床、一本有脑子的书、一支可以自由表达的笔,永远和我个人的深层幸福相关。

  陆游《放翁词自序》: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

  朱敦儒《西江月》: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如果所有时间是一大锅浓汤,我的生命就是一只苍蝇。

  明式家具的简洁应合后现代的极简主义:少就是好,越少就是越好。禅宗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句也是多,一说就是错。

  作为成年人,这点道理要想明白,一切流逝,生命是借给你的,饭是老天赏的,我们所有人的结局都相同,我们都会死很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