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如夏花,死如秋叶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的读后感10篇

2018-08-14 04:2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的读后感10篇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是一本由【印】泰戈尔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8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读后感(一):每个人心中的夏花与秋叶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可意会不可言传,美在意境。可以将诗句捡起回味,也可以合上诗集领悟,不需要去刻意理解句子的序列与字词的表面意义。读诗能悟出很多东西,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是境界提高了,也许是人生阅历丰富了,高中大学读到的泰戈尔竟然完成华丽的转身,如此真实,如此美丽飞鸟新月与吉檀迦利在很多已经见识过的读者那里复活了,在没有被接受人群里就这样悄悄的散播开来,与当代的语境浑然契合。对于伊沙老师的新译本,最大的感触也就是上面那段文字了。

  很多读者都在对比伊沙老师和夫人译本与冰心郑振铎译本的异同,我就不多做过多评论,在这里我提下看到的台湾的译本,是周仲谐先生的译本。漂鸟,新月与颂歌对上迷失的鸟群,新月与献诗,诗歌文本的再创造看来还是在那个“同与异”的意境上。同应该是对诗歌意象的共同感悟,泰翁在诗集里表现感情生命体验相当程度的就体现在译作的“同”上,而“异”我觉得可能历史时期译者自身水平与所处的文化语境等有关系。这就不过多做论述

  个人觉得伊沙老师和夫人的译本赶上了一个潮流,而且也到了一定的境界。在这个译本中可以体会到诗是生命的体验与感,平易普通的现代语境下的语言情境再现,让读者与译者和作者没有了理解间隔,清清淡淡地将感情自然流露出来。对语言的运用省略了很多无助亲近读者的译词,读起来很少有不能理解或者生涩语句曾经看过一篇谈论诗歌翻译博文,十分赞同其中的某些观点,其中有这样的说法:“翻译外文诗歌,翻译者最好是诗人,如果不是诗人,最好不是学者,如果是学者,最好不是缺乏诗感的学究;无论如何,翻译者最好自己对诗有较高的实践兴趣。翻译者必须清楚,自己所翻译的只是自己阅读这首诗所体会到的意境,不能说是替诗人传达其要表达含义,因此,诗歌翻译者对诗本身绝对不能有半点僭越的代庖之心。因此,翻译诗歌之所以需要多种方式同时并用,是因为它既有再创作的含义,又承担着忠实传达原诗语义的义务。”伊沙老师恰恰就是上述观点的实践代表,所以在新译本中我们会有了平淡易懂而又有体悟的感觉。稍作对比,可以感受到下了很大功夫,简要举例,对于现代语境白话语言的运用,恰恰是新作的经典。如往往会将“别”改译为不要;“愚”改译为“傻瓜”;“走了”改译为“离去”;“愿望”改译为“心愿”;去掉了一些带有情绪志向的词,如“只是”;或将句子语序进行调整。最终的期望是达到伊沙老师心目中的佳作

  钱钟书曾经说过诗不可译,固然有理。但是伊沙老师和夫人译了之后的诗确实会在现时语境下对泰翁的生命理念进行新生解读期待更好的作品与译作。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读后感(二):神启的诗篇

  读到第一句:“生命,轻薄不休,轻浮不倦”,不禁“惬笑”了(怯?窃?),心想第一眼就是伊沙的风格独立不羁,卓而不群,天生一股叛逆之气,以前读其他译文时候,哪里想得到泰戈尔也有唐璜的风流

  看到后面,生命开始由最初的轻浮(荒诞?)渐渐形成崇高出现了 “孤独灵魂”的字眼,大约这才是伊沙老师最想要表达和追求的了,只不过他习惯于将它隐藏在他那狂放不羁形象背后了,颇让人心误会。就象这句“即使枯萎也保留傲骨清风肌肤”,那个以前难得见到的泰戈尔就出现了,这才能代表大师的手笔。比如“落寞”、“微微爆裂”“多少年守信仰”都能使一颗孤独卓绝的心有知音之叹。

  但读到后面,出现了箴言形式的短诗组合,这时才感觉前两部分的评论已无法说尽其中的内涵了。虽然有“世界”、“大地”、“无垠的沙漠”、“太阳”“群星”等看似宏大的意象,对普通诗人来说很难把握,要么流入抽象之论,要么流于空洞之言,但在这部诗里,一旦与细微琐细之物如“秋叶”、“一首歌”、“一次永恒的吻”、“大地的眼泪”“一脉绿草”放在同一语境下,对宇宙不但能得到“管窥一豹”,更让人感受到宏大中的细腻微妙难言,而宏观事物与微小事物之间的桥梁,却只有那些永恒的事物,比如“爱情”、“梦境”、“和平”、“诘问”和“语言”,甚至“创造的神秘”“黑暗伟大”。

  或许,诗句多次提及“神”,因此许多诗句真有神启?“哦,美,在爱中找到自我吧,别陷在镜子谄媚里”,这句是神为纠结多年的唯美主义启示出路,他们唯美的千古难题唯有靠“爱”方能解决

  另一方面,又似乎是神给西方文明的衰落指示方向:“将其最后的敬礼留给东方”,或许诗句真的曾给困惑中的西方哲学家提供过新的思路追寻东方文明,这即是神谕,即使是神自己,也需要“通过创造找到自我”,这样的诗句,让你很难否定这不是神透露给泰戈尔的秘密,所以说诗人即先知。此译文还原了诗人的先知角色,或许是伊沙先生的一大贡献,但你又怎能否定,这不是透露给伊沙老师的呢?可以这样说么:“是神拣选了诗人伊沙作他的代言人?”

  其实里面也确实深藏着一些神学思想火花,比如“死,多变为一;生,一变成多”。“神圆寂时,众教合一”,比如“来到世上的孩子,带来神并未对人类气馁消息”。要知道这句诗给最近多次气丧的我本人,目睹诸多灾难发生同胞身上,又目睹人类自相残杀,因嫉生恨而投毒,是莫大的鼓舞,我也曾为自己不够虔诚而追悔,总以为地上的灾难,有我不祈祷的一份罪在里面,于是我读到一句颇使我心安的诗,来自伊沙先生的译文:“安静,我心,这些巨树都是祈祷者”。这让我知道神一直在用力,也许那些灾难,都是他让我们面对生死机会,知道唯有蔑视死亡,才能战胜死亡,即使“离世归天”,也是一种自由,而死亡的价值,就是“用生命的硬币买到真正的宝物”。而“真正的宝物”到底是什么,诗中并未直说,这,有可能只能通过多次反复地诵读诗文,或者你才能悟透吧。总之,这不是一本读完一遍就以为够了的菜园小饼,而是需要多次品读才可能得到最全面营养,那么,我们说伊译本的意义就是使世界上又多了一本永远也说不尽的泰戈尔。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读后感(三):一位智者童心绽放

  一位智者童心的绽放

  评《生如夏花 死如秋月》

  很早以前就读过泰戈尔的一些诗集,那些诗集主要是郑振铎老师翻译的,也对他那颗包含童趣心灵充满了敬意,这本《生如夏花 死如秋月》汇集了他的三部诗集《迷失的鸟群》、《新月》、《献诗》,虽然和郑振铎老师的译著相比,这本《生如夏花 死如秋月》翻译得没有那么口语化,但也是作者伊莎和老G的一次辛勤工作,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独有的视角:用一份浓烈的爱,把智者的童心绽放地更加美丽。他们不仅把泰戈尔相对读者说的话带给我们了,而且也在翻译的过程增加了他们的祈祷(这种翻译方式可能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难,对于熟悉泰戈尔的大人们来说,翻译过来的内容则相对熟悉和易于接受了)。

  每次打开泰戈尔的诗集开始阅读,都会从他的文字里得到不同感悟,随着年岁增长经历积累,童心逐渐远离我们,但对于诸如泰戈尔这样的智者来说,他们却能完好地保留住他们的童心,并且经常真诚地发出这样的问候亲爱的,你还好么?这里包含的不仅仅是一次智者对于世界和生活智慧阐释,也是对于人性和心灵的一次亲切问候。

  《迷失的鸟群》(原译著《飞鸟集》)是泰戈尔用一颗跳动的童心,去发现自然、生活中的各种形态,用一种近乎孩子的视角展示给了我们,325首短诗,代表了他的325个发现:真是最诚实本质,善是最高尚的品德,爱是最美好的语言。自然各种现象竟让启迪我们的思考,人类的各种思考也会回归到自然,而那些错误行为在作者眼中则像孩子一样可以饶恕。

  《新月》(原译著《新月集》)则是描写一个孩子游戏场景,以及孩子的心理活动。我们或许可以从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想起我们以前也曾经有过类同的心理活动,只是随着岁月蹉跎我们已经逐渐远离童趣。受雇于孩子的虚无,我获得了自由,我们借由这种阅读重新回归于我们的童真,不也是一种智慧的返老返童?

  《献诗》(原译著《吉檀迦利》)是泰戈尔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作品,这份“奉献给神的祭品”包含着这个带着童心的智者,对于世间百态喜怒哀乐的解读,那位伟大的智者啊,在生活的锤炼中心灵经受炼狱般的升华,换来的是对于心中伟大的神一次神圣的祭拜。

  生如夏花之灿烂,不枯、不败、火热、妖冶、放肆,死如秋叶之精美,盛而不乱、姿态如烟,生命的生死将人们的美丽完全定义好了,每个人只需要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接受美、奉献美。于静谧森林,喧哗之闹市,都有一颗美丽的童心,不一样地绽放。

  2013-4-19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读后感(四):《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泰戈尔名诗精选》(伊沙、老G译)之《迷失的鸟群》感性书评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泰戈尔名诗精选》(伊沙、老G译)

  之《迷失的鸟群》感性书评

  1. 两周内对一部诗集做评,简直是一种残忍

  2. 我只能写下我初读她时内心中最简单、最直接、最清晰的感受或感动

  3. 那么,开始吧!

  4. 序诗《生如夏花》让我一下子安静,静,生命。我们在这个世界已喧嚣了许久,需要静静地体味一下:生命于我们究竟为何?我喜欢里面一个句子,不是“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而是“姿态如烟”,生命啊,如烟额!

  5. 《迷失的鸟群》,每一句,都是鸟的翅膀,或轻或重,扑棱棱,飞入我心。

  6. 打动我的,是诗,是语言,是无痕迹美妙汉语,感谢译者!

  7. 灵动着。

  8. 修辞无处不在,而又无处寻觅,妙!

  9. 我,内心,最温柔的部分。

  10. 我曾在梦中哭泣,因为分离陌路;而醒来后长久拥抱,因为刻骨的爱!我对某人说,对你的爱,在血里,在骨头中。

  11. 窗外,天空脑海,无穷。是窦唯的词,恰是泰戈尔的心、情。

  12. 与自然约会,是迷人的。

  13. 有时想想,生命对我们,只是路过,路过而已。而那名利,轻似风尘

  14. 我看着我,究竟是什么动物拼成的?

  15. 爱是纯粹的,对人,也对自然。

  16. 让该来的来吧,让要去的就去吧!

  17. 满怀敬畏之心,常流感恩之泪。

  18. 自然界诉说,你听到多少?请打开窗子,细细聆听!

  19. 人啊,你封闭地太久太久了。

  20. 无限遐想,如云,如烟,到最后,一片冰心。

  21. 生命真的要如夏花灿烂如秋叶静美?平淡,于我,也许合适

  22. 平淡中,涌动,诗情

  23. 一滴露水感怀,直到湖水盈溢。

  24. 像个孩子,我迷失在大自然里。

  25. 人类的歌唱孱弱的,在美妙的自然面前。

  26. 有一天,世上没了我,该多美好!

  27. 读一遍是不够的,而每一遍都有新鲜的发现与感动!

  28. 最无能的人在如此美妙的诗句前,都是自信满满。

  29. 恍惚中。

  30. 神额,让我来此,究竟何为?

  31. 美到浑身发抖。

  32. 我时常半梦半眠,梦不真切,眠不踏实

  33. 公平是美的。

  34. 用心感受,物我一体

  35. 伊沙的诗,当下,激烈。伊沙的译,入古,沉静

  36. 道理被老泰说出,为何如此迷人?让人不得不信!

  37. 平庸的生活,也可以有一双老泰的诗眼。

  38. 世界万物,皆我情人

  39. 放缓你的步子,放轻你的鞋子,来到这里,寻觅。

  40. 汉语还原了她的美,甚至更美!

  41. 泰戈尔的大胡子,是不是每根都在感触、思想、深情

  42. 有些诗句,我会心一笑;有些,我陷入沉思。

  43. 伊沙啊,译的,合乎国情。呵呵!

  44. 沉默是伟大的,言语何其渺小

  45. 喜欢雨,想起雨中的往事,少年时,中年了,老年将至。

  46. 正义战争,还是战争,会死人的!

  47. 生活着,真好。

  48. 绝妙比喻,让人迷醉。鲜花火焰,在死亡中绽放。

  49. 万物无言,纯洁的灵魂啊。

  50. 无事可做,无事做。

  51. 汉语之纯美,忘却翻译之往事。

  52. 想象,无限,突然,恍惚,余味在。

  53. 含蓄的哲理比振聋发聩更有力量。

  54. 让你的诗句像一把利剑直刺我心,让我在美妙中慢慢逝去。

  55. 反复读,读出泪。

  56. 喃喃低语。

  57. 生命,自然,爱,母亲,天空,云,雨水,哦,神额!

  58. 母亲默默注视着这世上每一个孩子,是你,是我,是他,是……

  59. 迷失的人,慢慢回来吧,一个不能少。

  60. 《迷失的鸟群》,读完一遍,心软软的。

  61. 完。开始!

  注:评得乱,请谅解。以上,都是在读的过程中,第一感受到的,无论对错,皆出我心。此评是纯感性的,便条式的。想找个安静的时间读诗,真不容易啊!《新月》《献诗》随后评。呵呵!

  夜已深,睡觉。嘘。。。。。。

  张明宇

  2013.4.21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读后感(五):谁在进行一次重大的救灾运动?——漫评伊沙、老G新译《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泰戈尔名诗精选》

  谁在进行一次重大的救灾运动?

  ——漫评伊沙、老G新译《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泰戈尔名诗精选》

  /李振羽

  第一次知道泰戈尔,记得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上初中的事儿。

  不是从语文课堂,也不是从老师的训导中,而是从爱读闲杂书的伙伴嘴里,首先听到了诸如“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这般很清纯又很青春很煽情的文学名句,我很吃惊很羡慕。之后,我发现了伙伴的一个秘密,这样的名句出自伙伴私藏在桌框里的一份《语文报》。

  紧接着,也就知道了这个如新大陆一样的名字:泰戈尔。

  这时,我也知道了这个文学泰斗的更多的名句,如“他是有福的,因为他的名望并没有比他的真是更光亮”、“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真心地垂着绿荫的”。

  之后,在乍暖还寒的1980年代的早春,在肚皮比脑袋更致命的贫困偏僻封闭的乡村,要想读到更多的新鲜的泰戈尔,根本是不可能的。

  转眼上了大学。我上的大学是西北偏东的陇东高原中央的庆阳师范专科学校,1980年代末的大学校园里,在周围爱好阅读的大学书虫津津有味地吸食汪国真的心灵鸡汤时,我莫名地就想到细读泰戈尔。也许是出于造化,进入我眼帘的,先是铺天盖地的更吸引眼球的关于朦胧诗的读物,随后是海子自杀后的泥石流一样泛滥成灾的麦地狂潮,我只在《外国文学简编》的教科书中,得到了关于泰戈尔的粗枝大叶的介绍资讯,完整的泰翁文本竟也没有读到。

  泰戈尔于我,十多年中竟然只是一个徒具虚名的华美阅读品牌的外壳。

  终于毕业回小城参加了工作,岗位立足,娶妻生子,接母亲进城……等生存安稳之后,开始安妥虚脱的灵魂。断乳期后的饥渴,加上骨子里对抗下海狂潮的本能需求,我忐忑瑟瑟地走进本县唯一的新华书店,一下子就逮住了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泰戈尔散文诗全集》。捧回家就像一口气读下去,但最终事实却警示我,这几乎不可能!这不是我多年顶礼膜拜的被世界传唱的泰斗级的大胡子泰戈尔!

  泰戈尔难道真的只是较高级的汪国真味的心灵鸡汤?

  索性不读罢了。但每隔时日,又总会不能自禁地把手伸向书架上那个泰翁鸡肋。

  到了新世纪的网络时代,在全民防灾的网络洪水冲刷猛兽撕咬下,呓语梦话的意象诗哪里能招架得住?几年中下来,这些词咬词的语言游戏开始纷纷溃退,口语诗渐成主角。2005年前后,我触网阅读和写作。论坛风云叱咤,博客问鼎中原,一时间,“诗江湖”、“唐”、“葵”等以建设新世纪最精良的中文现代诗歌为天命的阵地对峙并存,乱象纷呈中新的中文诗写契机一个个降生问世,由血肉模糊而渐显奇胎异骨的清晰面目——祛鬼语,写人话,去遮蔽,显真相,接地气,现人心,正能量……

  古代史上,有过唐诗对六朝骈文靡丽颓腐的革命;近代史上,有过黄遵宪、梁启超“我手写我口”的诗界革命;五四以来,白话对文言诗写的革命;1970年代意象诗对政治口号革命。

  这一次是诗歌史上最惨烈的真正的革命!

  革命后,最急需的就是建设。

  2011年以来,正当中文世界里口语诗包括泛口语诗果花飘香时,为了使花更艳果更香,伊沙、老G一路翻译世界80余位著名诗人的600多首诗作,包括中文诗歌翻译世界的重灾区泰戈尔,这些优美准确的的译本不但表明,伊沙已由一位著名诗人、评论家、理论家、作家、编选家,成为一名可畏的翻译家!更重要的,为荡涤后的本土中文诗歌提供优质的域外花粉以便于受精。

  这是一场诗歌翻译的救灾活动。

  伊沙、老G译《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泰戈尔名诗精选》正是灾后重建的奇迹见证!

  这才是憾我心术的孟加拉猛虎泰戈尔!

  起初,刚在网易微博读到伊沙、老G翻译的泰戈尔名诗,我便为之一振,不禁想起了近三十年前抄录泰翁名言的那个发黄的本本。

  其实,为了便于对照,伊沙在贴出每段译诗时,还一并贴出了英文原稿和旧译文。口语诗人不但可以裸写,还可以裸译!不遮掩,不装逼,不怕面对面PK。

  正如《迷失的鸟群》(旧译《飞鸟集》)第83首“善者正在敲门,仁者见门大开。”

  至于陋文前面提到的那些个名句,让我们分享伊沙、老G带给我们那个长胡子的真大师泰戈尔精准优美的汉语吟诵吧——

  “果实奉献的是珍贵,鲜花奉献的是芳香,但是让我的奉献成为绿叶的奉献,在其谦卑忠诚的阴影里。”(《迷失的鸟群》第217首)

  “名符其实的他是有福的。”(《迷失的鸟群》第295首)

  “如果你在失去太阳时垂泪,你也将失去群星。”(《迷失的鸟群》第6首)

  最后,借此陋文一并致谢致敬于伊沙、老G译《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泰戈尔名诗精选》的凤凰联动的出版人、策划编辑、著名诗人徐江先生及特约编辑张磊、一航先生!

  2013年5月5日星期日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读后感(六):简谈《生如夏花》

  微博盛起,我也成为了热衷于它的其中一员,也正因为它,让我遇见了《生如夏花 死如秋叶》这部著作,同时,也让我这个无名小卒和伊沙与老G这两位诗人有了那么点联系,很开心!于是,我更珍惜、更细心地去品读这本泰戈尔诗集的译本。

  在关注了伊沙老师的微博后,深刻感受到老师是敢爱、敢恨、敢讲的人,正如他所翻译的《迷失的鸟群》一般自由,与冰心奶奶的译本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我都很喜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不同的译者对原文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展现了原创者多个方面,让我们这些读者对泰戈尔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婉莹奶奶的译本很柔情,在她译本中我既看到了温柔的泰戈尔,又感受到了奶奶柔柔的心。而伊沙老师笔下的泰戈尔更多的是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其中,感受到了强大的正能量!《泰戈尔诗集》的再译,还未出版就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看来在中国还是有许多人热爱文学的,也足以说明了伊沙老师的译本是有足够的影响力的。

  下面重点讲讲伊沙老师的《生如夏花 死如秋叶》这译本,其中在着重地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生如夏花”。

  “夏日迷失的鸟群,来到我窗前,歌唱,然后飞走。秋天枯黄的叶子,无歌,一声叹息,在此飘落。”看完全部,还是最爱这句。人这一辈子似乎都被这句给涵盖了。夏花,是夺目的,色彩缤纷的,是绚烂的,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像夏花一般绽放,但也不能过于执着地去追求一些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因为,不管你活着的时候再优秀也好,拥有的再多也好,最终也不过和普通人一般,如秋叶落地化为一抔黄土。

  当然啦,这里并不是说我们不必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而是说开心就好,人生说短不短,可是说长它也不长,好好珍惜就对了。其实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纠结着一个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而活着?”包括我都曾这样过。但是,我们应该像伊沙翻译的“从世界的运动中发现你的美”。

  这本书,我不知道能不能读懂作者以及译者真正的用意,毕竟每个人的经历境遇不同,造就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有所差异。

  在写这不知道算不算书评的东西时,我也关注了其他也参加了这个活动的人写的以及老师的评论,深深感觉,老师为人很直接,他的人就如他的诗一般洒脱!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书中,我喜欢的几句:

  Her wishful face haunts my dreams like the rain at night.

  她渴望的脸庞萦绕着我的梦境,仿佛夜雨。

  Man is a born child,his power is the power of growth.

  人类是一个新生儿,他的力量是生长的力量。

  The light that plays,like a naked child,among the green leaves happily knows not that man can lie.

  像个赤条条的孩子在绿叶间嬉戏的光明,不知道人类会撒谎。

  光是第一部分,我就喜欢上很多很多句了,后面就更不用说了。当然啦,在看的同时,我也找来了其他译本进行对照,语言和修饰语的顺序各有所独特,许多细节的更新,让诗歌更显另一种自由的风味。

  在这里,我想和老师说声抱歉,由于我最近忙着许多事情,未能看完全部内容。这篇简谈也不过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当然啦,看完后,我还会继续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感觉。

  (未完待续……)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读后感(七):生命,轻薄不休

  生命,轻薄不休

  轻浮不倦

  一开始

  心里面一直构思的标题是

  用微笑面对这个世界的丑陋

  或天真的笑对这个世界的下流

  或许是因为职业习惯

  我早已经练成将写成的文字

  在心里面默默地多吟唱几遍

  哪怕是遇到土暴的开发商

  或是以折腾员工为乐趣的bt老板

  但这又能怎样呢

  谁让我一头扎进了广告圈且是房地产广告

  我曾经N次的对别人提前

  在中国做房地产广告的人都要下地狱

  都是强盗的帮凶

  正因为如此

  我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好好阅读一一片小说

  有多久没有朗诵一首诗歌

  尽管我的父亲

  一位内地山里的农民

  一辈子只上了一年级的老实巴交的男人

  在中国诗坛最为颓废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从不宽裕的手头上挤出钱买笔记本和笔

  偷偷地写下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不求名也不求利

  甚至没有想过用此

  来吸引一帮崇拜者

  或是赢得一两个女文艺青年的友情

  还有我的姐姐们

  是她们用童话启蒙了我的成长

  也是她们把大胡子介绍给了我

  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夏天

  姐姐外出打工回家

  给我捎来了两本泰戈尔的诗选

  黄色封面的厚厚两本

  译者为赫赫的名人冰心等人

  汗颜的是那两本书

  至今仍然没能从头到尾阅读一遍

  倒是《红楼梦》看了5遍以上

  文化的隔阂

  或是译者的风格

  让我辜负了姐姐的一片寄望

  如今

  当泰戈尔重新以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的形式再度重现

  却让我的内心燃烧熊熊烈火

  是因为

  曾经我写过灿若夏花人生大景的文字吗

  哦!分明不是的

  夏日迷失的鸟群来到我窗前歌唱然后飞走

  我就像在花朵里含笑的大地的眼泪

  感到了惆怅

  是曾经我们梦见我们形同陌路的伤感

  是醒来才发现我们相亲相爱的喜悦、

  它在告诫我

  不要因其高而让你的爱情坐在悬崖上

  我存在于世,是永恒的生命的惊喜

  小草你的脚步虽小却拥有你踩出的大地

  ••••••

  孔子说

  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我说文无情

  阅之反胃

  文学不需要去鼓动

  不需要流血牺牲

  写出当时最真实的情感就能行而远之

  哪怕是返璞归真的老庄

  哪怕是把大自然当做情人的泰戈尔

  当然这需译者化隔阂为神奇的才华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的伊沙和老G

  无疑是成功的

  尽管这对伉俪的笔名似乎倒置了

  或许这就是他们胜于老版的缘由吧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读后感(八):高歌书评:《当泰戈尔遇到伊沙》

  当泰戈尔遇到伊沙

  高歌

  和现代诗亲密经年,却一直没怎么碰过外国译诗,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难道是因为我天生对“翻译体”不感冒乃至骨子里充满排斥?外国小说可以顺畅地阅读,对一些倒装痕迹过重的“翻译腔”,在小说写作中还曾试图模仿,更不用说一度崇尚过的外国译制片对白了,但唯独对外国译诗“缺吃少穿”,这无疑和我早年糟糕的阅读体验有关:我最早读到的外国诗人就是泰戈尔,不知道是郑振铎还是冰心的译本,反正在我中学时代的“赶时髦”中,那本泰戈尔的诗集没能读完,应该也是三合一的版本,包括《飞鸟集》、《新月集》和《吉檀迦利》——谁没把《飞鸟集》当成格言或者名人名言抄写过呢?后来才知道“格言诗”的写法反倒是“非诗”的,把诗写成格言是一种歧途;然后《新月集》和《吉檀迦利》就读不下去了,天哪,太娘娘腔了!泰戈尔是一位阿姨吗?简直比琼瑶阿姨还软乎!尤其后者,冰心的译笔带给我一种幼儿园阿姨的甜腻……

  尽管读书存在“阅读年龄”问题,和看电影时的“少儿不宜”一个道理。但如果一位外国诗人来到中国,发现自己被变了性,情何以堪啊?一位世界级大诗人的悲悯和慈爱,如果蜕变成了先锋诗人伊沙在那首《我终于理解了你的拒绝》中恶搞的样子(一个女人满城追你,却只是为了给你敞怀喂奶),才真真是既搞笑又悲哀啊!现代诗并不“拒绝抒情”,更不“反抒情”,而是抵制“喂奶式抒情”,以及鼻涕眼泪满脸飞的“哭丧式抒情”。至于“译诗”,严复提出过“信、达、雅”的标准——“信”是“忠实”,“达”是“通顺”,“雅”是“文辞优雅或风格相同”——窃以为前两者最关键,为什么非要“雅”呢?原文雅则雅,原文俗则俗,风格相同最好,文辞优雅大可不必,这其实还是追求“信”,不然林少华翻译的村上春树也不会被人诟病“太雅”了,天知道“不雅”或者更真实的那个村上春树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还有一对更具操作性的矛盾标准,即“直译”和“意译”,很显然,“意译”存在翻译者(甚至“家”)会错意甚至压根儿不懂而胡乱解释的风险,据说有的翻译者在搞翻译时,会把外语原文通读、理解一遍之后,直接根据意思大概来重写一通,真是太“搞”了!那种“千篇一律”甚至“千人一面”的搞法简直是犯罪!所以,我现在更愿意相信并接受的是“直译”,也更愿意相信并接受由诗人来翻译诗人,道理很简单,只有诗人才最懂诗人,一位诗人比一位翻译家更懂得如何信达雅地“还原”而非“改造”另一位诗人——其实这么说也有些一厢情愿,你凭什么认为一位诗人在翻译另一位诗人时比一位翻译家更具“科学”精神?我们也只能凭借有限的视野去品读去对照其高下了,比如这本由伊沙和老G翻译的《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泰戈尔名诗精选》。

  不必说《迷失的鸟群》比《飞鸟集》更诗意,《新月》去掉那个“集”字更美好,《吉檀迦利》不等于没翻译吗?《献诗》才排除了语言障碍。且随便拈取伊沙和老G的新译,来对照一下郑振铎、冰心的旧译吧:

  《迷失的鸟群》:“4”被译作“它是在花朵里含笑的大地的眼泪。”(伊沙);“是‘地’的泪点,使她的微笑保持着青春不谢。”(郑振铎)。

  “7”被译作“舞动的流水,你征途上的泥沙在乞求你的歌声你的运动。你可愿带上他们这些跛足者一起前行?”(伊沙);“跳舞着的流水呀,在你途中的泥沙,要求你的歌声,你的流动呢。你肯夹跛足的泥沙而俱下么?”(郑振铎)。

  “10”被译作“悲伤在我心里缄默成和平,仿佛寂静的林中之夜。”(伊沙);“忧思在我的心里平静下去,正如黄昏在寂静的林中。”(郑振铎)

  还有《新月》,比如第一节,伊沙翻译成《家》:

  我独自走在穿越田野的道路上,这时,落日收藏起它最后的黄金就像一个守财奴。

  日光下沉得越来越深,进入黑暗,还有收割之后丧偶般的土地,静静躺在那里。

  突然,一个少年尖锐的声音升上天空,他穿过看不见的黑暗,跨过夜晚的死寂,留下歌声的足迹。

  他村庄里的家就坐落在那里,在荒地尽头,在蔗田远端,掩映在香蕉树影、苗条的槟榔树、椰子树和墨绿色的菠萝树之间。

  我在星光下我的孤旅之路上驻足片刻,看见黑漆漆的大地在我面前展开,以其双臂拥抱无数拥有摇篮与床、母亲的心与夜灯、年少无知其对世界的价值而满心欢喜的生命的家。

  而郑振铎翻译成《家庭》:

  我独自在横跨过田地的路上走着,夕阳像一个守财奴似的,正藏起它的最后的金子。

  白昼更加深沉地投入黑暗之中,那已经收割了的孤寂的田地,默默地躺在那里。

  天空里突然升起了一个男孩子的尖锐的歌声。他穿过看不见的黑暗,留下他的歌声的辙痕跨过黄昏的静谧。

  他的乡村的家坐落在荒凉的边上,在甘蔗田的后面,躲藏在香蕉树,瘦长的槟榔树,椰子树和深绿色的贾克果树的阴影里。

  我在星光下独自走着的路上停留了一会,我看见黑沉沉的大地展开在我的面前,用她的手臂拥抱着无量数的家庭,在那些家庭里有着摇篮和床铺,母亲们的心和夜晚的灯,还有年轻轻的生命,他们满心欢乐,却浑然不知这样的欢乐对于世界的价值。

  最后再来看《献诗》,比如第四节,伊沙译成:

  我毕生的生命,我会永葆我的身体纯洁,深知你那有血有肉的触摸正遍布我的四肢。

  我会永远将我思想中所有的虚伪都剔除,深知你是在我精神中点燃理性明灯的真理。

  我会永远将我心灵中所有的邪恶都祛除,让我的爱在鲜花中盛开,深知你在我心灵深处的神殿里拥有一席之地。

  于是我要竭力在我的行动中揭示你,深知你的力量会赐我行动的动力。

  而冰心译成:

  我生命的生命,我要保持我的躯体永远纯洁,因为我知道你的生命的摩抚,接触着我的四肢。

  我要永远从我的思想中屏除虚伪,因为我知道你就是那在我心中燃起理智之火的真理。

  我要从我心中驱走一切的丑恶,使我的爱开花,因为我知道你在我的心宫深处安设了座位。

  我要努力在我的行为上表现你,因为我知道是你的威力,给我力量来行动。

  再以第78节为例,伊沙译作:

  创世之初,群星闪耀出第一簇壮丽夺目的光辉,众神在天庭集会,高唱:“哦,完美的景色!纯粹的欢乐!”

  但是某神忽然叫道:“似乎某处的光链断了,一颗星星丢了。”

  他们的竖琴那金色的琴弦突然绷断,他们的歌声戛然而止,于是他们沮丧地叫道:“是啊,那走丢的星星是最美的一颗,她是整座天堂的骄傲!”

  从那天起,不停找她,呼唤声此起彼伏,在她的失去一极快乐的世界里!

  只有在夜阑人静的最深处中,群星微笑着窃窃私语:“如此寻找徒劳无功!尽善尽美是超越一切!”

  而冰心译作:

  当鸿蒙初辟,繁星第一次射出灿烂的光辉,众神在天上集会,唱着“呵,完美的画图,完全的快乐!”

  有一位神忽然叫起来了——“光链里仿佛断了一环,一颗星星走失了。”

  他们金琴的弦子猛然折断了,他们的歌声停止了,他们惊惶地叫着——“对了,那颗走失的星星是最美的,她是诸天的光荣!”

  从那天起,他们不住地寻找她,众口相传地说,因为她丢了,世界失去了一种快乐。

  只在严静的夜里,众星微笑着互相低语说——“寻找是无用的,无缺的完美正笼盖着一切!

  第102节甚至出现巨大“分歧”,看看哪个更靠谱吧?伊沙译作:

  我在人群中夸耀我认识你。他们在我所有的作品中都能看见你的形象。他们走过来问我:“他是谁?”我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们。我说:“真的,我不能告诉你们。”他们指责我然后嘲笑着走开。而你坐在那儿微微含笑。

  我把你的故事写进我永恒的诗歌。来自我心灵的秘密喷涌而出。他们走过来问我:“告诉我你全部的意味。”我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们。我说:“啊,谁知道它们意味着什么!”他们微笑然后嘲笑着走开。而你坐在那儿微微含笑。

  冰心译作:

  我在人前夸说我认得你。在我的作品中,他们看到了你的画像,他们走来问:“他是谁?”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说,“真的,我说不出来。”他们斥责我,轻蔑地走开了。你却坐在那里微笑。

  我把你的事迹编成不朽的诗歌。秘密从我心中涌出。他们走来问我:“把所有的意思都告诉我们罢。”我不知道怎样回答。我说:“呵,谁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他们哂笑了,鄙夷之极地走开。你却坐在那里微笑。

  神的“形象”居然被冰心译成了“画像”,“写诗”成了“编诗”就不意外了——还需要再多说什么吗?一位口语诗人现在又来分翻译界的大蛋糕,活该遭遇的非议早就量身定做好了:那都是“伊沙牌”的或者“伊沙味儿”的翻译吧?就凭我跟读伊沙这一两年来的译诗文本来看,至少泰戈尔、布考斯基、特朗斯特罗姆……等等诗人统统各有各的味儿——无论风格还是分行——有些诗作甚至相当“书面语”,伊沙竟没有一丝一毫的“夹带私活”,和他口感极佳的口语诗实在是太不一样了,不信你再读读他的另一本译诗集《当你老了:世界名诗100首新译》。至于这本《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泰戈尔名诗精选》,我只能说,它让我对“这个”泰戈尔肃然起敬,三部大作一扫我过去对旧译的反感不说,还在欣然品尝每一节每一句的每一颗心灵果实的同时,感喟不已:那些世界级的大诗人真不是白给的(伊沙语)。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读后感(九):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读伊沙、老G译《泰戈尔名诗精选》随想

  相信不少读者如我,在学生时代,未阅读泰戈尔诗集之前,就被装腔作势地,经常引用在作文中的那句——“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折磨得耳朵起老茧,避之不及,更不屑深究。后来,在文艺兴趣的萌芽时期,邂逅了朴树歌曲《生如夏花》,才消除了一些,对这一金句的抵触心理。

  09年夏天,我尚未毕业的实习阶段,在偏僻的小县城,做些业务推广工作,闲暇之时,逛逛书店,聊作消遣。一个庸常的下午,我在小书店书架上抽取了一本《吉檀迦利》,蹲在书店一隅开读,十来段后,渐渐沉醉,诗中泰戈尔对神明的庄重思索和虔诚对话,让我恍如忘记此时此地,心中纯净透亮起来,眼眶也几欲湿润(或许有记忆重塑之嫌疑),我明白,一种全新的、美好的阅读体验产生了,自此,把泰戈尔的诗集列入预读名单中。

  及至年底,来上海开始第一份工作不久,就急忙购进了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记不清是冰心或是郑振铎译本,当时只觉读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不久,也就闲置一旁了。

  谁料缘分又再度降临,2012年,伊沙开始每天翻译一篇泰戈尔的诗,他把《飞鸟集》译作《迷失的鸟群》,我的阅读感受,也支持他的译名修改行为。

  《迷失的鸟群》中,我读到泰戈尔对万物生灵倾注的人类情感,有着非常东方化的视角,全篇的短诗皆如箴言,涵盖的思想广博,情感万千。不难发现,泰戈尔写的自然,与人类是融融一体的,例如:“水里的鱼儿默默无语,地上的走兽聒噪喧嚣,空中的飞鸟高声欢唱。在人类的心灵深处,却有着大海的沉默,大地的喧嚣和天空的音乐” 此句可否算作人为万物之灵的写照?而《迷失的鸟群》全篇,包含着惊人的想象力、大悲悯的情怀和禅机般的高深智慧。

  伊沙的翻译尤见功力,例如:“鸟愿为云,云想做鸟”,“树乃地下有枝,枝乃苍窘之根”“善者正在敲门,仁者见门大开”等等这样精炼妙趣又朗朗上口的句子,不胜枚举。这样的翻译功力,炉火纯青,非大诗人不能承担。

  《迷失的鸟群》末句——让这句话做我的遗言:“我坚信你的爱”。则是明白的宣告,以“集”命名,显然罔顾了这是泰戈尔的长诗的事实。

  理所当然,《新月集》也不如《新月》译得精准,《新月》刚译出时,在伊沙的博客里,我通常是在急躁的上班时间,匆匆一览,只觉得《新月》像精致唯美的散文,对其好感一般。

  而收到赠书后,在悠闲放松的心情下,再次阅览,却能品出其中韵味,单纯美好的想象力,天真自然的童心,我的脑海中,有稚嫩的童声,念出那些精炼的诗句,如同经典的电影片段浮现,泰戈尔所谓的“大东西”,我想包括《新月》中纯净的灵魂吧!

  而例如;“当积雨云在天庭漫步,六月的阵雨倾泻而下,潮湿带泪的东风在荒野穿行,在竹林间吹响它的芦笛”这类景象描写的诗句,伊沙的译笔,则做到了精准与优美兼顾,令人击节。

  至此,我又联想到电影《西游降魔》中,令我心有动容的一段,“陈玄奘面对着鱼妖,虔诚真挚地唱着《儿歌三百首》,希望唤起妖怪的童心”,虽与《新月》不能同日而语,但或许诗心与佛心,殊途同归,这可算作,那些汲汲于财富和名声的成年人读《新月》的原因吗?

  《吉檀迦利》在百度百科中,即为“献诗”之意,伊沙选择恢复其直白易懂的名称,想必能消除一些宗教隔阂感,况且,这也是泰戈尔的本意吧!译作《吉檀迦利》倒是画蛇添足之举。

  全本诗集,三个篇章,我是花三个晚上读完的,得益于伊沙译本的绝妙语感,从《新月》开始,我有轻声朗读的意愿,我也就果真这么做了,这一次,我轻声朗读《献诗》时,又找回了初逢时的惊艳感受,不知不觉,我微微拔高了一些声调,读得如痴如醉,摇头晃脑,在狭窄的房间里,微微踱步,甚至想象自己站在舞台上朗读,内心充盈着高贵的幸福感。

  对这本诗集,我自知理解甚浅,而其带给我的美好阅读感受,却很令我留恋,来日重温,也是必然。

  2011年底时,我发过一条微博称:“读到伊沙是我2011年最大惊喜之一”,转眼两年,对自己这句激情断论,依然深信不疑。

  感谢伊沙、老G这对贤伉俪的辛苦工作,感谢凤凰联动的大方馈赠,也感谢泰戈尔的在天神明,斗胆的借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为题,一点阅读随想,不敢妄谈书评,认真写罢这篇阅读随想,才觉又收获一份快乐!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读后感(十):愿爱诗者与诗相遇

  大约一年前,突然想读泰戈尔,就买了一本《泰戈尔诗选》,燕山出版社出的,冰心等人译的。看了十几页,实在看不下去,后边的都是粗略看看,草草了事。今年搬书,这本诗选就不在身边了。阅读之前,泰戈尔已经携诺贝尔文学奖之巨威以“伟大”占据了我对其及其诗的认识,所以,这样的阅读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并没有想过也许是译者的问题(非指水平),只怪自己年识尚浅,不堪一悟;泰戈尔先生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束之高阁了。

  后来,在微博上看到伊沙和冰心关于吉檀迦利的一些诗的对译,这时才觉得,当时读不懂可能不全是自己的原因。直至现在(,读完伊沙老G的新译本),我仍然不敢妄断,伊沙老G与其他译者的水平高下如何,只是在比较中发现,伊沙老G的译本确确契合我的语感。

  对于我来说,在这之前,泰戈尔最伟大(也许是因最有印象)的诗就是那句“这世界没有哥们走出的路,但哥们曾走过”;但在读完《新月》后,脑子里没有任何诗句,只有两个挥之不去的形象。

  曾经看过一个乌克兰的6岁小女孩的诗朗诵(视频网站搜索“乌克兰”“小女孩”“诗朗诵”就可找到),那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被诗歌朗诵感动,也是第一次如此具体地被诗歌本身打动,眼泪夺眶而出,笑了。读到《新月》时,瞬间就看到了那个小女孩的笑容。

  另一个跃出眼前的,是那张端着酒杯的布考斯基,随之而来的是那个词语——“干净老头”。我不知道为何会突然想到他——这两个诗人无论在形象还是诗风上都牵强不到一块去,是因为最近恰好读了一些老布的诗,抑或因为他们的同一个译者在字里行间的某些痕迹?合上书想想,应该都有,但最大的可能是这两个老头同样的干净、可爱。

  读泰戈尔,如走在青草地上仰望蓝天,心里只有肃穆和平和,这是一个统一的感觉。伊沙老G当然也保持了风格的统一,但偶尔“违规”的译笔却如神来,平添几许风趣。比如这些句子,“吾投吾影兮在吾之路,吾有一盏兮未点之灯”(P25)、“天字第一号宠儿”(P83)、“阳春四月芳菲日、七月雨夜忧郁时”(P148)、“几多君子,叩我门兮,只为伊来,绝望而去”(P163)、“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时代如花,开了又谢”。 就像辽阔幽远的草地钻出几朵小花,万里无云的天空飘过几片轻云。

  说完了书的内容,再来谈谈书的“形式”。

  书的护封和封面的颜色,一灰一青,恰好对应着“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并且“生如夏花”里片叶不见,“死如秋叶”中却繁花盛开,寓意精妙(只觉精妙,不解深义)。封面的青色我并不喜欢,但想想如果要既表现“生如夏花”的主题又不失整体的端庄平和,亮色里面一下子也找不到更好的颜色了。

  书里的插画和诗相得益彰,有时甚至表现出比诗更广阔的意境。

  三部集选的排列次序得当。以哲理、易懂的《迷失的鸟群》开篇,续以《新月》,渐次渗透“神”“主”的概念,最后的《献诗》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了。

  作为精装的书籍,尤其又是诗集,再夹个红丝带就更好了。

  两周为限,不及细读,仓促成文,聊书吾感。唯愿爱诗者与诗相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