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凝望》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凝望》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19 05:2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凝望》读后感精选10篇

  《凝望》是一本由张炜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80元,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凝望》读后感(一):凝望——文学图片结合,无尽的思悟~~~~~

  凝望,出神地凝望,忘记世界,忘记了一切。一些捉摸不定东西作家捉摸着,色彩斑澜,梦萦神牵……联想,无穷无尽地,自由的联想,作家心中有一个多么丰富广阔的世界!任何一个细节:发带、眼神颜色都会激发出一个完整的、生机勃勃的、繁复多变的场景乃至社会。那一篇篇源自图片又游离图片的精短文章,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因而也更为个性化的张炜。比如他思考些什么、向往些什么、留恋些什么、珍爱些什么……这使我看到了蜕去《古船》那沉重使命感,又充满深情的同一个人。像这样直接袒露一个作家精神世界的书,还是不多见的。  

  随便翻开一篇,心灵都会被牵引、被感动。面对戴高乐将军和他残疾女儿照片,张炜写道:有人往往不能理解,我们从这幅照片想开去似乎应该得到一点启迪,那就是:真正伟大的心灵,伟大的人物,必定跳动着一颗柔善的心,如若不然,那么他往往只是一个历史舞台表演者,一个成功魔术师,而不是一个永远站立的、与日月同辉的伟丈夫。  

  看过这幅照片,我们还可以寻索那两卷著名回忆录,那里处处闪烁智者特有的风采思想光芒。一个大半生金戈铁马,在硝烟弥漫之中冲锋陷阵扭转乾坤,具有钢铁意志的人,一个神奇的将军,却同时又具有一个学者思索和探究能力,有着一个真正诗人所具有的幻想浪漫气质。他激流勇退的隐居时期,在美丽自然淳朴民风之中,灵魂得到了进一步安抚和休憩,重新获得了不息的力量……  

  四十七幅照片,四十七篇文字,张炜告诉人们,这些图片保留了二十多年甚至更久,可见它们真有魅力。它们在深层上感动着人们,或者有特异的美,或者能引发想象。我们像重温旧梦一样,进入它们的意境生命之中有多少奥妙!抚摸这些图片,常常地就不经意触碰了心弦:倾听振响,倾听那些难言的隐声。  

  愉快或不愉快的时候,人们爱找音乐和图片,它们总给我们以援助。这绝不是文学作品所能取代的。当然,图片也取代不了文字。像今天我读《凝望》,这二者的结合,让人产生无尽的思悟,让人回眸生命,终于明白,原来这些文字只是在记录某一刻的心情,记录一种循环往复、一种生生不息流动

  《凝望》读后感(二):画面的定格

  “作为一个个体是多么单薄渺小,它在万千生灵万千事物面前,只是大漠一粒,是草原一瓣。无论你在枯萎、在消灭、在茂长,或者是在分解、在吹散,对于整个大千世界微不足道”——《漫漫》是啊,我们是比漫天浮游的尘埃还要渺小的存在,在世界面前我们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以至于我们撕心裂肺地呐喊,我们的张牙舞爪显得多么的卑微。 在《凝望》哲学而又诗意的文字世界里,心不禁慢慢的静下来,慢慢地被吸引慢慢地被触动,慢慢的思悟...... 在书里,作者张炜呈现了他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所珍藏的47幅图片,将这些定格在画面里的女孩男孩、小猫、小狐、葡萄、乡菇、荒原森林笑容和感动都用如诗如画的文字隽永至情至性

  《凝望》读后感(三):光阴故事

  在光阴的故事里,记忆插上了翅膀回忆总会因为一段时期的某种特定情绪而定格于一首歌或者一个瞬间,蓦然回首,泪打衣衫,让我们随这47幅图片看看曾经深刻影响了作者的感人瞬间。

  《中国合伙人》成为最近热议的话题,一方面是因为影片讲述了我们看得见的现代人物的事迹,充满了励志的故事,另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的记忆中,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上,总有几个抹不去的“合伙人”和“同路人”,不管他们伴随我们多久,在一起的时候是否有过不愉快,当如歌的岁月在我们的心中刻下印记的时候,那些成长的瞬间也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一串串光阴的故事。。。

  一幅画、一个人物、一处风景,甚至一只小狗、一只小狐狸,都可能成为作者记忆深处抹不去的故事。

  这47幅图片和优美的文字,充分体现了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感情灵性而充满爱心遐想,从图片引申出来的故事或者揭示了图片的背景,或者展现了作者的想象,让我们跟随这段文字遨游于广阔的文学空间。任何一位优秀的作家都是悲天悯人的,本书作者也不例外。每一张图画、每一篇文字都渗透着作者对于世界万物的感念之情。“实际上,人类要求许多,有时又非常简单。他们仅仅想获得一份安居的人生。这种朴素的、并不过分的要求,现实中却总是很难达到。无论怎样努力,总还有一大批人过着饥寒交迫生活,或者过着相当简陋的生活。”

  不管是儒家的“仁”、佛家的“慈悲”还是基督宗教的“爱”,所体现的都是要我们从为自己利益到为别人某福祉,都是对于人类本能的一种超越。孔子、释迦摩尼、耶稣都有同样的特质,也因此成为人类最为杰出领袖代表。同样,任何伟大的作家,他的笔端不是对人类充满真诚和爱,是不会有优秀的作品流传的。这些作品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因为“爱”的核心而流传下来。对于平凡者的讴歌、对于灾难逝者的缅怀,就如对于伟人的歌颂一样重要,一样会对人类心灵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普通劳动者的歌颂也是作者的一种重要思想情怀。“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已经接受了“选择”。因为这看似平淡、实际上却是操劳不息的日复一日工作,正需要许多坚持耐性——这只是人生惊险奇绝的一次长长的分解。它并非不需要有一份勇敢坚定、一种一往无前品质。能够把劳动精神贯彻到底的人,往往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为了全世界人类共同享有必要的人类权利呼喊是作者追求普世价值的体现。“一个人为自己、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土地所滋生的不义和丑恶能够感到羞愧和愤怒,能够拍案而起,能够走上街头,能够大声地质询和呼号,这本来是一种非常基本的能力;可惜,今天这种能力在许多地方已经丧失殆尽。” 当乱象成为常态投机取巧就会成为生存的法则,人们要么选择默默离开,要么选择愤世嫉俗地苟活。“无论是多么恶劣的、令人震惊的事件,只要不殃及自身、不伤及手足、尽可以闭上嘴巴,转过头去——他们视而不见。”

  这种反思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人共同进行,尤其是那些掌握了社会发展方向控制意识形态统治阶层和精英们更需要具备这种反思的能力。为了更多人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我们都需要为了自己和他人生活得更美好付出努力。“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摆脱狭隘的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进入理性宽容,进入一种严整的思维,这往往是衡量他是否拥有人的自尊的重要指标。”这就是作者的“中国梦”吧。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风车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凝望》读后感(四):凝望:在瞬间中望见永恒

  坐在热得冒火的寝室里热得冒烟的电脑前,我一点一点地翻完了张炜先生《凝望》的书稿。看完最后一个字,抬眼一看,太阳已经下山了,看着窗外火烧晚霞,刹地就想到了书里的一段话:“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光明踽踽而行。它们大概也会有关于黄河岸边这美好一天的记忆吧。”(自《凝望》中《美生灵》)

  那片平原上的羊群是否会对那黄河边的日落留下记忆,我是不知的。但我知道,因为《凝望》,今天的晚霞大概是会永久地占据我心里的一个角落的了,若我也勉强算个美生灵的话。

  47幅图片,47个故事与遐想。

  图像捕捉的是瞬间,一个身影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而文字诉说的是永恒,一个故事,一段过往,一份情思。而什么是凝望?凝望就是你看着一个瞬间,并从中看见了永恒。

  不知张炜先生取这个名字时是不是这么想的,给这样一本书取名为《凝望》,实在是太适合不过了。书中打头第一篇短文是《自然的温馨》,因平日里看惯了小说,初看《凝望》,不免带着看短篇小说心态阅读,谁知看完了这第一篇,竟没看出什么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只见到花园中一对年轻母女,这位母亲看到一些,想到一些,有些欢愉,更多的是淡淡的惆怅,最后这篇短文结束在了一个问句之中,而我也带着些怅然和疑问,结束了初次阅读。

  就这样吗?我不禁问道。

  是的,就这样。继续往下读,就了然了作者并没有想要讲什么完整的故事,若要是故事,这文集大概就不能叫《凝望》了,既然是“凝”,自然一切都是静止的,何来情节,何来故事。但即便是“凝”,它背后所能蕴含的内容也是变化万千的。我时常会在公交车上看着身边混混欲睡的上班族老人家暗暗猜测猜测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皱着眉头,为什么望着窗外?衣袖上的污渍怎么没洗掉,手上的皮包在哪买的,也许是家人送的?看起来很疲惫,大概是工作很辛苦,是搬出来自己住的吗,也许根本不是本地人…… 每次这么想,都让我深切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每一刻每一秒每一个瞬间,都在发生着什么,而每一个简单的画面背后,都有着长长的因果,以及比因果更长的、人世冷暖悲欢

  一个故事要讲多长,才能说尽这背后的一切啊,而凝望,每一个认真而又深切的凝望,都有足够的力量去洞察那无尽的世间事,就像一个老人望着孩子,在爱意之中一切都明了而美好。

  是的,凝望是带着爱的。不然如何会写出这样暖人的句子——“他们三个都像小猫一样,乖乖地待在旁边;他们簇拥在她身边的那副模样,真的让人想起一只大猫和三只小猫,而且都毛绒绒的。”(自《凝望》中《她与顽皮》)简直要把人心都暖化了,不禁要微笑起来。或者是这样:“她用古板的眼睛告诉他,我有你永远诠释不尽的隐秘,我是一块让你绝望顽石,我是一方浓得化不开的胭脂—— 你随便把我看成什么都行,只要你爱我;但是,你爱我,要爱我的全部,要爱我的呼啸和飞翔。”(自《凝望》中《动之余》)这样让人震撼的、一个女飞行员的爱的宣言

  张炜先生的文章里,绝少出现晦涩的词。每个词句都是那么简单朴素,偏偏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有重量的文字。你听着他娓娓道来,就像和一位长者坐在公园长椅上,在向你讲述一些过往,一双温暖的大手缓缓地捋顺你的灵魂,让你沉静,让你沉思。这世界太喧嚣、太匆忙了,已经绝少有人愿意坐在窗前看风怎样让树摇摆,云朵从何而来向何而去,大概也没有多少人能够认真品味在公园草地小孩宠物嬉戏是怎样一幅美妙的画面,更不用说从中洞悉一些人生的意义。《凝望》正提醒了每一个人,你要停下脚步,你要去看,你要去感受,人类所追求的永恒的意义,也许就在身边的每一个瞬间之中,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张炜掀起了世界的帷幕一角,对我们说:“你来,你瞧。”你要探头去看,也许就能望见永恒。

  《凝望》读后感(五):关于《凝望》再版

  关于《凝望》再版

  张炜先生的《凝望》与《心仪》,几是同时落到我的眼底

  那是一个忽然机缘

  6月初到万松浦书院拜访。先是心仪了院子里啁啾的鸟鸣,再就被这一片绿意里的宁静魔魇住了。即算不比较,那都市里无可避让的喧嚣,也总会叫人生出几丝畏怕。高旷蓝天是常年见不着的,那车与车、人与人的拥挤,更叫人寂寞。便对能在这样仙境写作的张炜先生由衷地羡慕:难怪他的许多作品,那般澄澈且超拔。

  其景其境的烘托下,一见到书桌上的这样两本书,自是欢喜得紧了。于此而有了再版她们之缘。

  现在,当我从四面包围的事务中撕开一丝隙缝,沐着飘进窗来的小雨安静地阅读她们时,那初逢着的欣喜,就如风一般,又席卷了过来。“她在春天的白沙上寻找着四蹄动物留下的痕迹,以及顶着暖融融的春阳出来奔走的各种小虫。星星点点绿色指点、辨认,任何新鲜稚嫩的生命都让她爱不释手。”

  这些字词的热力,她们自然而又纯挚的姿态,甚至抵抗了这个初冬过快升起的寒意,即如旧时燃油的灯,驱逐了一地原始黑暗

  世间万物的美,原本自在着。只是人于尘俗里摸爬得久了,视线总会或多或少地要被俗尘遮蔽,原本的美,甚或艺术的美,因此而被忽略或埋藏。这长久的因过于实在而终至疲沓的生活,使一切梦想有了失翼之痛。

  凝望,是专注的开始。无论审美,抑或审丑,惟有在遍地的匆促中停下来,静心凝望,方能叫浮沫丛生的生活,有了新的意趣。使渐趋遗忘的个体自觉,有了重生的可能。

  张炜先生写《凝望》,不仅于描绘中抒发了他对所遇见的每一份不同的美的深爱,亦在这样细致体察和感受的叙述中,使在世俗生活里渐渐疲乏和麻木起来的人们,被启发了唤醒了,既而主动拂去蒙在眼上的尘埃,叫醒那心内沉睡了的感悟的细胞,去与美和芬芳,阔大和纷繁,以及力与智慧,一一相逢。

  “你睁开那双一贯明亮的眼睛,盯视这深不见底的黑夜,悄悄发问,一个惊讶压上心头。无边的夜海,那个声音在哪里?它太遥远,它大概沉落到了远方。可是你需要听到这隐隐的呼唤,这声音,这沉沉的声音--由于它饱含了重量而变得让人向往,让人寻觅和珍存。”(摘自《凝望》)

  《凝望》,更是一种关注。于人性的洞察,于幽微处的见分明。

  “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上,有谁还能为那些似乎是远离了自己的不义而愤怒呢?通常,他们只知道为自己抗议;可是他们究竟分得清什么才是自己的,什么才是他人的?而他人的又在多大程度上关乎到自身?卑微者的目光只会盯住方寸之地,久而久之,他将失去自己的立锥之地,更大的侵犯接踵而至。

  “在失去理性、从而也失去了力量的生命那儿,真正的恐惧开始围拢;因为冥冥中的什么会向其证明:他们已经丧失了在这个世界上获得幸福的最好机遇。”(摘自《凝望》中的《公民激情》)

  阅读《凝望》,是陶冶,是获得。

  编辑《凝望》,使心变得广大。

  简以宁 写于 2012/11/3 10:30PM

  《凝望》读后感(六):“她也有自己的痛苦,虽然这痛苦常常让其他人感到可笑”

  负能量占据全身的时候在书店读到这句话。当痛苦袭击的时候,人,在当下,本身就是一幅独一无二的图像。人们匆匆地瞥过,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当你为生命中那些必须承担的痛苦哭泣,最好也最无谓的安慰就是:我懂,我都理解。他懂得的只是他自己,他那一瞬间里图像背后的小雨,篱笆林,从面前跑过去的小松鼠,空气里的蓝莓香。你这一幅图叫做:在风中,别人还看不透你的乌发。“你的乌发飞扬起来,像火炬。这黑色的火焰,只有风才能使它燎成这样,不受拘束,狂放不羁。整个的你化为一首热情浪漫、妩媚动听的歌谣;你本身就构成一首绵绵无尽的、可以无限诠释和延长的故事。”别人只是觉得你的头发太乱,用手整理一下就好。谁知你却享受乌发舞动的这首歌谣。

  还好有作家,他把自己生命中那些记忆深沉的时刻定格在笔下,一点一点地去挖掘背后的景色。在他全面呈现的景色里,你也能暂时抛却自己的立场,并学会看见自己图像背后的全貌。听见你记忆里每天呆在窗边听楼下的钥匙叮铃铃,判断哪个是上了一天班的妈妈的钥匙串儿;看见初中的你晚自习后一个人快步走回家,穿过一群群由爸爸带着的同学;闻见一整个屋子蜂窝煤燃烧的刺鼻味。你不再仅仅是一幅“缺失爱而导致信心不足”的平面图像,你触摸到了真实的立体的你。

  《凝望》读后感(七):深情文字不因岁月褪减魅力

  《凝望:47幅图片的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作家张炜1998年书作的同名再版。15年的光阴过后,这部作品的魅力不仅没有丝毫减退,深情的文字反而在荒芜的时光中,越发绽放出沉静安宁的淡香。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图片的解析吟诵,更是作者用半生经历和体验来书写的人情冷暖、世事沧桑。就像书中《依赖》里老仆和少妇的故事,主人公不需说一字,一个家族几十年迷离的过往和斑驳的未来就已隐现于字里行间。

  书中收录了47幅图画,不论是陈旧的照片,还是不知名的画作,无论是风景、人物,还是动物,在张炜的凝望之下,它们都拥有了比画面本身更丰富的内涵、更柔软的质地、更细腻深沉的情感。我尤其喜欢《圣华金小狐》《自守与注视》《注视》《洁净》《天生的傲岸》等几篇,它们带给人遐想和震撼。比如《注视》一篇,作者写一只驴子经历的母子离散、故主慈祥老人的病逝、新主青年夫妇的无情冷血、驴子的出逃、与故主梦里的重逢、在荒原上的奔跑哭泣开怀,婉转回肠。那不是一只普通的驴子,而是一个有情感有灵魂有情有义的人,它虽然披的是驴子的外衣,但它是那么高贵深情,向往自由。

  《自守与注视》写的是沙漠里“情侣树”的故事,这不是童话,只是作者的意象,但文章却具备了童话的所有要素。作者把悲伤写到了骨子里,又把深爱和怜惜写到了灵魂中。

  作者看到一个印第安小姑娘,“她的盛装打扮让人想起一个国王”,而她的盛装绝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奢华美丽,而是用雄野鸡翎和孔雀毛做成的“王冠”,耳朵上戴着金属薄片做成的大耳环,野性中透着神圣,原始中现出庄严。“我不记得在其他地方看到过类似形象,我是指她特异的、高不可攀的气质”。作者对这种气质又有独到的解读——“整整一个民族的丰厚内容,从她身上溢流而出,向你显示一个民族的过去和未来。”

  书中不论是小猫、小狐、葡萄、香菇、荒原、森林,作者都赋予它们人性的光辉,用轻灵而又浓情的笔触,代它们向世界发出一声声微弱的呼喊。它们本来健康的体魄,因人类过度和无情的索取而开始岌岌可危。

  原载于/《京华时报》

  原作者/胡艳丽

  《凝望》读后感(八):今天带着昨天走向明天

  首先跟诗艺姐道个歉,这句话是在她的微博上看到的,今天借用一下,作为我写这篇短评的标题。

  七月季,毕业季。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怀旧”潮,先有《致青春》,再有《小时代》,趁热打铁,一组“老照片”也勾起了现代人对往事的回忆。

  据说,有些事,你把它藏到心里,也许还更好,等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了故事。张炜就给“老照片”添加了一个个回忆性很强的故事。

  作为二十X岁的大龄文艺女青年,人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就算没有经历过,也感同身受过。有些人出现了,又走了。然后一切回归原点,只是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回忆。这些回忆,无论是美好的还是悲痛欲绝的,时光打磨,没有让它暗淡,反而更加刻骨铭心。那些出现在年华里的人,那些定格在相册中的笑脸,不论属于爱情,还是友情,都同样刻骨铭心。因为他们教会你勇敢,教会你坚强,教会你等他们全部离开时,你也可以一个人向前走,不害怕,不迷茫。

  它们,都成了你生命中最最珍贵的财富。

  张炜说:“像诗一样看这些图片,像重温旧梦一样,进入它们的意境。”看着看着,你不再是旁观者,你化身空气,化身月亮,无所不在,见证岁月的变迁。你与张炜融为一体:赞美女性,钟爱小孩,垂怜动物,赞美生命,坚守信仰,留恋山村……

  于是,回过神来,回忆让你无处遁形。你走着走着就会一不小心踩到四年前流过的泪,走着走着就会一不小心撞到五年之前你们丢下的笑声,走着走着就会一不小心看到六年之前你们手牵着手一起从这里跑过,走着走着就会看到七年之前你们屁颠屁颠地跟在卖“爆米花”的阿婆的后面。

  于是,你开始问自己:你是不是比2012年的你好看了,是不是比2011年的你温柔了,是不是比2010年的你淑女了,是不是比2009年的你懂事了?是不是比2008年的你成熟了?

  这些,都会你自己独有的财富,整整行装,带着它们上路,你会走得更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