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的读后感10篇

2018-08-22 04:20: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的读后感10篇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是一本由彭萦著作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读后感(一):把MBTI扔掉,把自我修炼留下來留下來留下來

  看「请理解我」在前,买这本书在后。如果要从MBTI角度评判,恐怕只能打2颗星,因为即使我这个心理学小白也觉得内容实在是有点水。基本上和那些每周每月星座分析差不多组织结构,把"怎么样会怎么样"的信息强加给你,最关键的"为什么会这样"却没有看到。大部分的文章是从别处摘来或翻译而来,唯一看得见作者一点点干货的是如何判断别人的MBTI倾向可惜篇幅只有豆腐干一块,不禁大呼不过瘾啊。

  按理说,凭上面这些个人感觉,这本书我基本不会推荐给别人了。而实际上呢,已经有不下七八个朋友去买来看了。为啥捏?只为了封面上的那另外四个字"自我修炼"。嗯哼,你看,这四个字也挺大的,16型只是个形容词而已嘛。在篇幅超过一半的自我修炼文摘中,我倒是找到了很多很多感兴趣方面,比如训练余光啊、一天36小时啊、日记啊等等。有一篇文摘还写到了峰值尾值的内容,对我正在创业项目也非常有帮助。

  { 这里插一句和本书无关的话。10,000小时的概念都要被说烂了,书里这篇文章也经常在豆瓣、微博看到,这里推荐一个豆瓣用户(http://www.douban.com/people/ouyangzhiping/),他有篇文章值得一读:

  心智工具箱(12):刻意练习(http://www.douban.com/note/260623954/)}

  所以从自我修炼这个角度出发,我可以打四颗星,甚至更多。我对一本书是原创多还是文摘多没什么太大无所谓,有时候甚至期望文摘和参考文献可以多一些,这样一来它就像本小索引,指引我去阅读吸收更多更全面深入知识

  准备提交评论的时候我看了一眼作者简介,心里大概有一百个草泥马在奔腾啊,这皮都要扒出翔了!为什么一夜之间那么多人开始说这件事?嫉妒心作祟?不至于啊。闲得慌?这也太闲了吧,怪不得陈凯歌不是「霸王别姬」主导演事儿都被扒了出来,大家都太关注八卦了囧。

  不管如何,这书还不错的。如果你想看有关MBTI的,千万别买;如果要瞧瞧自我修炼的,买了看看呗。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读后感(二):读懂你的性格 把握你的人生

  一个人的性格会影响他看人看世界的角度,从而会形成不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决定交际关系婚姻选择生活状态职业选择以及创业成败等等,从而根本性的决定其一生命运。西方有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性格决定了人们做人做事方法,也就决定了自己道路和命运。但是了解自己并不容易,读懂他人更难。

  《16型人格及自我修炼》是一本非比较实用有效的职业性格测试自助读本,本书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国际流行的MBTI测试量表,它分别为4大类:外向E和内向I,感觉S和直觉N,思考T和情感F,判断J和感知P。再由这四大类再演变及配搭出16种外在状态模式,即16型人格,进而说明了这16型人格形成了我们不同的职场性格类型,如INTJ专家、INTP思考者、ENTJ执行官、ENTP预言家、INFP哲学家等等。书中对不同的性格类型都有详细的分析,列出了他们的特质,指出优势劣势。这16种模式几乎包括了人类的所有行为,每种性格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以及独特之处,没有那一个类别是特别好或差。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公元前古希腊将人按气质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粘液质,随着科学发展分类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有九型人格,十六型人格。不过越粗略的归类如四型,往往越准确。正如越粗略的预言越能实现,越具体的预言越容易出现偏差。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心理学的进步,测试工具及条件完善,测度专业化,一定会有更加准确。

  MBTI 是一种自我评核的性格问卷,在美国及外企公司早已广泛地受人采用,在国内并不多见,这种测试较为专业,能帮助你了解自己属於那种性格类别,准确认识自己,读懂他人,发优势,控制弱点。第二部分量身定制的完善和独特是本书的重点超越自己,完善自己,针对不同的性格类型的性格弊端提升潜力给出了具体的针对性建议,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可行性和实用性的方法来改变自己。了解了自己的人格类型,就能怡养天命,乐享生活,就能掌握幸福的命。了解了自己的人格类型,就能扬天性之长,避天性之短,就能掌握成功之运。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读后感(三):用MBTI了解人类

  之前只是做过MBTi网上的测试,知道自己是哪一型,但没有详细地去关注过。这本书对我这样少有了解的人比较有帮助,对于那些已经熟悉心理学的人来说就比较浅显了。

  书中先是介绍了MBTI的几种维度、基本类型,然后对每一型的特质、长处、完善方法做了相应介绍。本书比偏重实践,提供了很多有趣的小方法,实践起来也比较简单

  看完书后,给身边的朋友分析了下他们的性格,有准的、也有不准的。MBTI是个很有意思解读人的方法,以后可以当做小主题学习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读后感(四):这本书也许叫自我修炼的方法大全合适一点

  好吧。。

  怎么说呢,彭萦的博客以及微信公众账号一直在阅读并且比较喜欢,因此才买了彭萦的这本书,但看过之后只能说呵呵了。

  有MBTI的大致的概况简介,但除了那么单薄的几页之外好像就没有什么再与MBTI相关的东西了,其他都是各种个人管理时间管理,大部分都是从自己博客以及他人的博客和书里面摘取的各种小文章、小短文、小技巧、小总结了。。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普遍性的,与其中一个人格类型木有关系,与16型人格也木有关系的啊,出现在这本书里就不知道神马意思和主题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里面的一些关于个人管理、时间管理和沟通方面的总结和技巧还是挺不错的,有一些收获。也许,这本书摘除MBTI,去掉“16型人格的”,直接叫《自我修炼》这一类个人管理类的名字会更好一些吧~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读后感(五):《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

  直接了当的问对方四个问题

  1,我们都需要个人时间也需要和他人相处,但是,总的来说,你独处的时候是在充电的时候(内向),还是和他人聊天聚会的时候你觉得你变得更有能量了(外向)?

  2,你更喜欢抽象的总结性的话题(直觉),比如逻辑哲学,还是更喜欢聊生活中琐碎的即时的话题(感觉),比如今天发生了什么?

  3,当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你觉得原则讲理重要(思考),还是人情和谐更重要(情感)?

  4,你喜欢按计划行事(判断),还是喜欢随性而为(感知)?

  ---------------------------------------------------------------------------------------

  如何打造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一)确定主题和目标

  打造知识系统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先设定自己要学习的主题是什么。

  对于一个你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新领域,你完全可以从头开始学习。不过,一个完整的只是系统的构建,是少不了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同主题阅读以及相关的网站博客跟踪的。你可以每天花至少半个小时的固定时间专门分配给这个领域。在学习了两三个月之后,你就能对这个领域有一个比较粗浅的了解,这时候你也有了足够的信息来判断你是否真的喜欢这个领域,再来决定是否进一步投入时间,或者点到为止

  在开始学习之前,你要清除自己要学习到这么样的一个深度广度。这个目标必须是很详细的,可量化的。遵循SMART原则。

  (二)确定同主题阅读的书目

  在信息过载的现今,进行系统知识的构建,仅仅搜集一些片段性的信息来学习是不够的,阅读完全的系统性的书籍必不可少的。要了解一个领域,你首先必须确定一个主题,然后找几本相关内容的书籍同时阅读,这样可以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你需要列出一个要阅读的书籍清单,以确定这些书籍是否符合自己的目的。请选择主题相同,但作者的观点不太一样的书籍。

  (三)区分精读和泛读的书籍

  80/20法则无处不在,如果你只是需要构建一个小知识系统,粗略了解这个领域的总体情况,那么只要学习20%的知识就够了。只要学习了这20%的知识,你就能达到一个专家水平的80%了。所以,在进行同主题阅读的时候,需要清楚哪些知识点是那20%的关键知识点,或者哪些书籍是质量更高、知识点覆盖更全面、讲解更加深入的好书。这些关键知识点你需要重点掌握,你需要用80%的时间来看书单上这20%的书。其他80%的书籍你可以用20%的时间来进行泛读。在你不遗余力坚持阅读同一个主题的书籍之后,你会发现很多知识点都被你轻松融会贯通到了一起,泛读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容易。

  (四)阅读时的记录和总结

  知识性书籍的大药店在数的目录里就已经全部呈现出来了,但是每个篇章也许会有一些小的知识点,或者让你印象深刻地方,你应该把它简洁的记录下来。

  读完一本书之后,记录的读书笔记需要在第二天复习一遍,然后可以过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再看一遍。

  学习一个专业领域,书中可能会有很多专业名词,而且不同的作者对不同的专业名词的解释可能稍有不同。你需要自己去领会,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清晰的理解、更深刻的记忆

  一个知识系统的构建是漫长的,是需要上下求索的,你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也需要技巧,更重要的是你还需要坚持再坚持。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读后感(六):初读浅谈

  细心的人大概会发现这个标题起得很N,没错,本人是个INFP。读完了第一部分加第二部分INFP的内容,以及无意中翻到我喜欢的106页,因为有提到福尔摩斯哦^_^。一开始1.1的内容:MBTI性格分析能带给你什么,我觉得它带给我的是可以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一个陌生人,不再拘泥于文静好动自私大方仗义懦弱等这些很大众化的字眼

  有趣的是这本书是用来分析人的,然而我们写书评,写读后感,或多或少会对这本书进行分析。一个人对一本分析人的书进行分析,这样理解起来不难觉得有点本末倒置味道,很矛盾别扭,但也很有意思。

  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些引起我共鸣的语段,我用铅笔标了下划线,希望以下这些话语也同样能引起你的共鸣。

  一、P11 "我们要把自己的朋友、恋人父母孩子,甚至是陌生人都变成另一个自己。因为我们不理解差异,我们害怕差异"。这句的精妙在于“害怕”二字,有差异不要紧,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但不要害怕面对从而萌生改造心理,"包容"是一辈子的课程

  二、P13 "当我们更多地使用某一种功能的时候,我们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且越来越喜欢它,这就是造就了倾向"。这里强调的是倾向,很多人理解MBTI会很先入为主享受着标签优点放大时的感觉,往往看轻了自己不会没有某一倾向所对应倾向的能力,然而忽视。

  三、对于任何一样事物不要过度地解读,正如商品差评看多了,自然会一定程度地影响着你的购买欲。所以58页下面开始到59页的部分再一次在恋爱观上提到了它的仅倾向性。

  自己是个INFP,看完书中INFP分析后,很大篇幅都写消极情绪,以及抵抗消极情绪,93题版中测的INFP总倾向数值达83点多,鉴于此数值,我觉得我可以没必要继续去花钱测328题的第二步了,直觉告诉我第二步的作用是确保自己没有对自己撒谎,记得作者彭萦的一条微博说到过喜欢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深有同感。无论如何,做人还是真诚对待自己为好。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可以把再美好事情想得很糟糕透顶,还在没了解到有MBTI的时候,这些年来,我已经稍微懂得如何与消极情绪抗衡,我感谢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消极情绪认知得更深。

  在过往岁月里,每个人自身习惯性思维模式已经潜移默化地在脑海里扎了根,从而有了不同的倾向,即使如此,记住这仅仅是倾向,除自己人格外的每一个人格都可以是内心深层的自己,即使不表现在外,也可以好好挖掘,吸取运用于己。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读后感(七):不建议将此书作为MBTI入门读物

  从壹心理上看到一篇文章,节选自《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讲如何从社交网络判断一个人的MBTI类型,从那时开始对MBTI感兴趣,后来做了测试,看到测试报告,更加喜欢MBTI。

  于是去看了这本书。一本豆瓣上评分不高的书。

  看完发现,确实有些令人失望。

  作者一开始用很流畅和动人的手笔,讲了很多MBTI的用处,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很期待。应该说,我最希望从本书学到的有两个方面的东西:1,更进一步了解自己;2,学习和不同性格的人如何沟通。但很遗憾的是这两个目的都没能从书中得到满意的解答。

  首先,本书的重点内容,按道理应该是后面部分对16种类型的逐一分析,但作者的叙述方式是简单地描述该类型,然后就抛开了对该类型的针对性分析,讲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时间管理、成功学、读书方法等等,我不认为这些发散的内容和对应的该类型有什么联系,明显给人一种拼凑内容的感觉。所以,当我第一时间想去看看我的那种类型的叙述时,发现一下子就看完了,讲得太少了,还不如百度百科讲得详细。所以肯定达不到我的第一点要求:更进一步了解自己。

  其次,书里都是单独地讨论16种类型,从无将某两种类型放在一起讨论对比,或者论述差异很大的类型之间该如何相处,那么对于读者来讲,自然就很难勾起兴趣去阅读和自己无关的性格类型。所以,也达不到我的第二个初衷:学习和不同性格的人如何沟通。

  这本书唯一精彩的地方,就是前面部分,介绍MBTI四个不同纬度的识别,讲述如何识别一个人是什么类型。看了前面以后,我基本就掌握了如何去判断一个人是什么类型,我所指的判断是建立在和对方有足够的接触交谈的前提下,不是说随便聊两句就能识别一个人。

  说说我自己吧。

  我是一个INFJ,但其中F的倾向并不强,比重和T很接近。但我有很强的N。看完这本书后我终于肯定,我需要寻找的另一半,是一个必须有N的人!因为作为一名N很强的INFJ,我非常渴望在两性关系里可以和另一半有精神上的深入交流,能够一起讨论很多抽象性的事物。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什么作为一个闷骚的内向者,曾经外向的她(ENFP)会那么吸引我,就是因为她的N也很强烈,能够在我所感兴趣的方面较好地倾听我。

  我想,作为一个菜鸟级的心理学入门者,我大概不应该着急去了解别人,而应该多多了解自己。当我对自己有更充分更客观的认识后,我相信我会比现在更加认同自己,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上也可以表现得更轻松自如——因为我不再急于在人际关系里修正自己以保持关系的融洽,却又害怕丢失自己了。

  总结: MBTI是很好的工具,我深信不疑。但是这本书还是太弱了,哪怕作为MBTI入门的书都还不行。后面抽时间去看看《请理解我》吧。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读后感(八):你是哪种人格?

  你是哪种人格?《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

  为人类进行分类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一般都是按照性别分,按照年龄分,按照国籍分,按照民族分,按照职业分……这样的划分有无限种可能,不过我们一直没放弃按照我们的心灵对我们进行一次划分,我们的性格如何进行分类呢?很多人做过很多尝试,古希腊的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把人的气质类型分成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这可能是人类最早对我们性格类型的划分,当心理学发达了以后,各种分类就越来越多了,从四种到九型人格越划分就越细致,本书中的16型人格算是比较多的了,而且也很实用。

  16型人格是按照四大维度进行划分的,分别是外向E和内向I,感觉S和直觉N,思考T和情感F,判断J和感知P。其中每个维度中划分出两极,你的性格偏向那个极就是那种性格,比如内向还是外向,只能偏向一种,然后四种维度进行组合就出现了16种类型。这种划分起源于佛洛依德的弟子荣格。后来经过不断的完善形成了一种非常系统的性格划分和测试系统,叫做MBTI测试,现在很多国际化的大企业,五百强之类的,很多在招聘的时候都要进行MBTI测试,看看你是那个类型的,然后确定你到底适合做哪类工作。

  懂得性格类型的确很重要,否则的话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人和你有很大的不同,你总是把这种不同归结为价值观、善恶、好坏、人品等等,其实很多都是因为性格类型不同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人际关系中最复杂的问题,其实很多都来自性格类型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所以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了解自己身边人的性格类型其实很重要。往更大一点说,职业的选择,婚恋的选择,朋友的选择都和性格类型有重要的关系。

  上网查了一下找到了一个MBTI测试网站自己先测试了一下,我自己感觉我应该是专家或者哲学家这两个类型,在一个网站上测试了两遍,没想到测试二十八道题和九十三题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是检察员ISTJ,不过看看介绍感觉也挺符合的。

  不过感觉并不是划分得细就看得更清晰,因为人的性格划分为四种类型都只是倾向,有的倾向多一些,有的倾向并不明显,很多人都是比较复杂的综合类型,比如内向和外向,极端的内向和外向并不多,多数人只是略微倾向于内向或者外向,这样四种维度综合起来,就会发现同样是一种检查员,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划分得太细,反而感觉对周边的人很难区分了,到底他是艺术家还是表演者?是思考者还是预言家?真不好说。其实性格类型中,内向和外向,思考和情感这两对比较容易区分,也容易得到认可,我们可以把我们周围的人按照这两种维度进行很好的区分,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后两个维度感觉和直觉,判断和感知就有点不太明确了。所以加进去以后就感觉反而无法区分了。

  这本书前面提出的MBTI测试的确对我们很有启发,不过后面对每种性格类型的具体论述就感觉有点空泛,没什么价值了,里面很多内容都是从不同的图书网站中摘录的,价值和意义不大。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读后感(九):看看就好,有些方法值得一试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个外行,我觉得这本书说真的看完并没有让我对MBTI有什么粗浅的了解,除了那几个字母的含义。而且书中的内容大大的出乎我的意料,是意料之外的,我觉得不好。书中介绍说,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识别他人、和他人打交道,反正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然后翻了一下书,基本就是对16型性格的介绍。然后那些介绍,说真的,现在搜一下任何跟MBTI相关的网站都能找得到吧,而且个人觉得篇幅又太长太啰嗦。我想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是不适合的吧。

  撇去书中关于MBTI的相关知识的介绍,其他的部分,就是一些对我们可能有用的技巧,比如,如何战胜拖延、如何排除忧虑、如何赞美他人、如何写新年誓愿、如何做梦想笔记、如何进行10000小时的倒计时等等的方法有很多还是可以借鉴的。书中的最后几章,我真的觉得有点烂尾,有些东西前面已经讲过了,又重复讲。

  所以整本书下来,我觉得对MBTI的介绍其实并不深入浅出,无法让人有很清晰的脉络和思维去理解。而另外关于一些方法和技巧什么的,其实我们也可以在知乎、豆瓣等地方都搜索得到。所以,建议如果可以找得到电子版的,可以粗略看下,没有必要买一本书。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读后感(十):性格地图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改变人生。你拥有积极地心态,乐观的面对困难,生活会丰富多彩;你拥有悲观的心态,消极的面对困难,生活会单调乏味。我想每个人都会选择前者,想过幸福的人生,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突破性格中的瓶颈,性格分析方面的书籍,不失为了解自我的途径之一。

  从九型人格到乐嘉性格色彩,从各个层面分析性格,乐嘉将性格划分为红黄蓝绿四色,渴望自由的红色,征服欲望的黄色,冷静沉着的蓝色,无欲而安的绿色,在职场上表现各异,红色热情大方,侠骨柔肠,乐于助人,工作上马马虎虎;蓝色井然有序,整洁干净,工作上认真负责;黄色霸气十足,唯我独尊,说一不二,较真认死理;绿色不苟言笑,中规中矩,与蓝色一样,工作认真负责;九型人格揭示了人们内在最深层的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它不受表面的外在行为的变化所影响等等,我每次遇到新书或新信息,都会对照分析,看看自己所属的类型,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在九型人格测试中我兼于第一型和第五型人格,凡事讲原则,追求完美,热衷于心智思考;在气质类型测试中我属于多血质,刚好看到彭萦《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立即收入囊中,捧腹阅读。

  通观全书,坦率而言,我不是很喜欢本书,书中没有测试题,只有一些判断,我读了半天思绪不是很清晰,书看到一半时,只好上网做在线测试,才基本明白自己所属的类型,本书不是我的菜,读的我有点云里雾里,不甚明白,想起读胡挹芬《九型人格心灵密码学》时,心情十分愉悦,一章章测试题做完后,也就明白自己所属的类型了,两书相比,我更喜欢胡挹芬的书,浅显易懂,实操性强,而彭萦《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我个人感觉若读此书,最好对MBTI有些了解,或者先做个测试,了解一些基本数据,否则看书,会有些困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