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齐天传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齐天传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23 05:3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齐天传经典读后感10篇

  《齐天传》是一本由楚阳冬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齐天传》读后感(一):破立之间

  看罢《齐天传》(虽然还未完结),但觉全书所写,不过“破立”二字!

  何谓“破立”?其一,堪破凡夫俗子的愚顽、混沌之心,见性明心,重拾本性;其二,打破天地间既有秩序不安命运安排,我命由我不由天,甚至是重新建立一个天地秩序。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来颇有“破立”意识,但当其西行取经后,从最初的桀骜不驯,到最后成为斗战胜佛,貌似修成正果,实则本性已失,世间再无孙悟空!

  而《齐天传》给出了另一种可能,穿越不过是个楔子,引出的是那个从石头中蹦出,本性犹在,纵横妖界,敢于对抗天庭、佛界的齐天大圣,书写的是他的另一种精彩人生——成佛成神又如何,怎比得天地间的自由无羁、恣肆快意?!甚至是天地不仁,那么也敢与天地叫板,敢叫日月换新天!

  所以,由此可见作者的“野心”——驳斥、颠覆《西游记》甚至是中国传统神怪小说中的旧有观念框架。而且,文章合为时而著,《齐天传》的笔锋也重重扫过了现实。比如天庭至尊至崇的王母,却无比嚣张跋扈阴险狠戾,为一件微不足道小事,便能将覆海蛟逼得家破族亡;再比如蝼蚁小民虔心供养神佛,而神佛无需作为,端坐天庭佛界,便能借此凭空得造化,不仅将其视作天经地义,而且不知施恩爱护于民,反而会为了私欲夺取其性命以养造化;再比如与天庭有血脉羁绊也有旧仇的二郎神也说,“天界向来如此”,这个深受体制之害的人,在未被孙悟空点醒之前,也未意识到现有的秩序并非天经地义,而是可以被质疑、推翻的。凡此种种,皆是对现实的隐喻,可见此书亦是作者对现实的“发愤”之作。

  但是也不是说此书就是无缺的。应该说,从前半部来看,“《西游》遗风”较浓,无论是从遣词造句篇章构架,还是从情节思路上来看,都可以看到《西游记》的韵味。而且,写得很是成功,没有那种借着《西游》之名任意YY的随性,反而对原著表达足够敬意写作态度极为诚恳用心。而且,语言这一块儿,实在好得不得了。后半部分延续了这个优点,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凸显出来,或许不是问题,只是现象——就是开始有种架空小说那股穿越异世,要雄心勃勃扭转时局、创造历史热血冲动出来了。只不过,前者是人在凡尘,后者是孙悟空在妖界、仙界、佛界。但是,这个在本质上真的是不同的吗?

  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用了很多心思考虑东西绝非简单的“创世”,譬如书中时不时可见的哲学思考,关于生命、天地、宇宙终极问题的叩问,都不是简单的谈及,而是已经触及了一定深度;而且,关于世界构造,有些想法也相当精彩,比如造界,“芥子纳须弥”,学佛的都知此语,但是更多的将其视作一种思辨方式,如果把它看做是宇宙构成的一种形式呢,是否有了科学理论科幻小说中的平行世界那样同等的价值呢?而且再系联、发散一下,《盗梦空间》那样层叠的梦境空间,跟这样的自创一界,是否也有相类之处呢?而庄子的梦蝶,谁在谁的梦境,是否又是这一切的思考发端呢?有了这些思考,这本书已是上乘之属。

  再加上,作者将佛教、道家、道教、被归入法家实则也是道家的韩非子的思想都糅合在一处,试图形成一个独立周延的世界观体系。在这里,特意将道家和道教分开来说,是因为二者确实有不同的,道家更玄虚,更哲学派别,偏于精神方面,而道家却入世,与尘世烟火相牵,更接近民间原生宗教,而且为民间传说、神怪故事奉献了众多素材,《封神演义》就是集大成者,而且,也可以看见作者对《封神演义》也是下了不少功夫,《齐天传》中也融入了不少元素。这些东西聚合在一起,我想,作者是希望构建自己的一个神怪世界,有着自己的思维逻辑,和世界运转规律的。而且,中国自东晋起,就有了儒释道合流,这样糅合也不为过。

  其实应该说,如果希望写出伟大作品,那么这样做是必须的,就像《魔戒》、《哈利波特》,他们的世界都是力图达到“自洽”这个目的的。即使不是科学的东西,是奇幻神怪类,但是同样逻辑严谨,构架的世界的支架足够坚固,不会那么漏洞重重,让人诟病轻易就分崩离析。所以,如果《齐天传》有志于写成一个系列,一个以中国古代哲学、宗教、神怪传说为背景的神怪故事系列,那么在这一点上,就必须要加强,走得更深,更有体系。因为目前,感觉书中的各个学说、理论似乎让读者看来,更流于表面陈述,而体系尚未构建起来,显得有些散乱

  不过,如果作者只是打算写《齐天传》这一本神怪小说的话,那么也有另外一种处理方法,即淡化一下这些东西,而更多地加强故事情节。因为如果走网文路线,读者对文笔、思想什么都不是最关注的,更关注的是故事情节;而如果走图书出版的路线,那么同样,一本情节迭起的小说势必比一本有着很多玄虚思想的作品更能夺人眼球。而且,这本书如果没有足够的读者来追捧的话,那么它里面的这些谈玄论道说佛的东西,是不会有太多人在意追究的,而且确实存在阅读理解障碍,如果读者没有对佛教、道家、道教的东西有所了解,或者说没有读过《西游记》《封神演义》的话,那么很多东西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茫然的。

  另外,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前面猜测了作者应该是希望还原孙悟空以这样的形象——具有叛逆、颠覆意识,敢于挑战既有观念、秩序。但是从后半部分的情节走向和人物塑造来看,却似乎看到了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感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且之后孙悟空和众妖结拜排座次时,更是让人想起了《水浒传》中的排座次。这时候,走向就有点诡异了,这更像是人间的夺权打江山。也许作者本意并不是在写天界、佛界,妖界的故事,而是借此笔指人世。但是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多少还是会感觉有点遗憾,因为如此一来,那跟一般的架空文区别何在?难不成就是套了《西游记》的头面而已?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而且,人物的形象上,确实也更接近世俗世界的行事标准。比如,孙悟空本身从来不是什么道德完人,相信穿越过来已经习惯了孙悟空身份时侯也是如此。但是,在《齐天传》中,孙悟空可以一面鄙视、愤怒天界夺人造化,但偏生自己却又能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地将这些造化吸走化为己用;天界和妖界大战时,生灵涂炭,尸横遍野,但是孙悟空心中残存的一丝悲悯却也能被自己说服,这是为了对抗天界的大业必然牺牲,他的表情只是比诸神诸妖多了那么一丝裂缝。本来,作者想要突出的是孙悟空不屈从命运,从前面分析角度就是“破立”,但是也正如前面所分析的,“破立”应该有两方面,一为见性明心,二为打破旧制旧界。然而,文章写到后半部分,却看见孙悟空是不屈从命运了,是要突破桎梏了,但是未见其清神台,知本性,明本心,却反而更多地陷入到权谋争斗里了,有点儿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气势了。这是否也影射着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态度呢?

  只是通过孙悟空对权力反抗,却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他最终其实也是认同了这个秩序——因为他所做的,似乎跟架空文里的王霸天下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要让椅子上换个人坐坐,掌握自己及他人命运的要是我。但这把椅子怎么坐,坐上去该做些什么,他却似乎全然未想过。他们现在所作的,在人间就叫做改朝换代。所以,这样缺乏根本变革的反抗,不过是一场暴动,如此岂不沦为了假妖界逆天之名,行架空开创不世基业之实?

  而且,这样说,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且说孙悟空身边诸妖怪兄第,言行间就是要上位的,曾经欺压自己的,待自己上位后,将会更狠戾地报复欺压回去。他们绝对是只想到身份、形势的易位,绝对没有想到其余的。那么纵然孙悟空有什么夺权后的思量,那么也是无济于事的。

  并且,从文明世界而来的孙悟空(时侯),也是有着强烈权利意识,而且不乏狡诈之处。比如,初到花果山,便设法夺权称王,虽然可以解释为时侯是为了顺应原著情节,但是其后的网罗诸位兄弟,拉拢二郎神,其间的玲珑手段,足可见其深沉心计

  其实孙悟空和弟兄们之间也是各有算计的,譬如和牛魔王之间的彼此留一手,譬如和大鹏的互相利用,佯作不知,各取所需。这里面,权谋诡诈不断,妖界比人界也单纯不到哪里去。而且想到孙悟空说天地不仁时,牛魔王道天地为何一定要有仁心,而孙悟空最后也并未反驳,反而默认。如此,如果他们真的创立一个新天地,又会如何呢?

  所以,如果文章沦为妖怪的反抗大业,创建自己的江山的故事,那么文中那么多可贵的哲学思辨,还有世界体系,就真真太可惜了。不过,现在小说未完,还不知后续如何,也许是我多虑了,也许之后作者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精彩。

  另外,文中的很多伏笔、隐线也很有趣,比如地龙提到的那个捣乱蟠桃会、让他有机会得享蟠桃的人是谁?会不会是另一个时空里的孙悟空?而大鹏又隐藏了些什么?甚至那个狐狸精胡玉吞下的那个内丹又让她有什么造化?这些都值得人期待。所以,我就等着看后文了。

  《齐天传》读后感(二):我命由我不由天

  《西游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孙悟空的经历耳熟能详。可是,如果那只石猴成了时侯,那只灵明石猴却是灵明神猿,故事的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

  我很惊讶于《齐天传》竟然是一个穿越故事,穿越的主角是现代社会中的某位青年,穿越后的身份是令人咋舌的孙悟空!我更惊讶于作者楚阳冬对“西游”故事的熟稔和全新解构,将一个个隐藏于“西游世界”的仙妖人魔逐一揪出,将那至高无上大慈大悲的天庭和西天组织架构全面展露。

  孙悟空的师傅究竟是谁?七大圣结拜的目的究竟何在?唐僧肉到底是什么东西?猪八戒的前世今生有何玄机四海龙王到底在为谁卖力?妖族势力是否能和天庭佛界分庭抗礼?都说造化弄人,究竟何为造化?一本漏洞百出的《西游记》,成就了这本仙侠传奇的《齐天传》。

  《西游记》中,一个自由烂漫、率性而为的孙悟空,自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后,从此沦为西游取经路上的超级打手,令万千读者扼腕不已。为何孙悟空会出现前后如此大的性格差异?为何他遭遇如此待遇,那一干结拜兄弟却个个不见踪影?《齐天传》中给出了一个详细答案

  都说命格天注定,西游的道路,每一步都早已有了安排,可是成了时侯的孙悟空却不再满足于《西游记》的表面风光,他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更要探究那些“西游”留下的谜团,他要跳出那些将他当棋子使用的人的掌心主宰自己的命运。

  在那三清所造的界限中,孙悟空更是悟到了“我的道”,那仙妖的纷争、权谋的较量,那天道的公允、人心的无情,都投射在了悟空心中,形成他的道。越是发现那些隐藏于冰山背后的阴谋,他越是感到为自己的命运而战的必要。我相信,当《齐天传》完结的时候,孙悟空会创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妖族势力,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

  而楚阳冬的文笔,于古朴中透出细腻,人物形象丰满立体,事件发展形象生动环境描摹优美动人,将那严肃命题探讨,化为完美的阅读享受,实乃一大乐事

  《齐天传》读后感(三):我的大圣在此!

  《齐天传》这是我近年看过的最好的一套书!

  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另类西游记!作者因为从小喜欢西游记而又对原著中描述的孙悟空心有不甘,于是振臂挥笔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悟空!社会上对本书褒贬不一,有说这是对西游记全新的演绎,也有说这书是诋毁名著,因为本书中牵扯了佛、道两家的明争暗斗,其中不乏众所周知的道教三清,佛家如来也成见利忘义,一己私心的人。

  但是我想说得是,天地若大,包容万千,哪里都不是一人坐大,纵观历史至今,不也是无数信仰横出,当下这刻也许就有一个新的信仰。所以一本书,抛砖引玉,百年之后依然有痴痴学子效仿我觉得是对原作者最好的安慰,所谓容纳百川方为海。全当这是平行世界的另一个西游记又何尝不可?

  当这个孙悟空凭一己之力,与上古众人破除一界,携手三清在玉帝王母面前装样子,斗的如来携三身出世…二师兄西游之路刚走了一半就被孙悟空耍计遣送回高老庄,暗地里换上红孩儿保送唐僧,沙僧更是倒霉的刚出场就被灭,还没到灵山就哭着喊着不想去取经的唐僧气的如来直下杀手,这一切的起因是什么?何为善何为恶?此天地已七生七灭,如来灭世七次只为出此天,便是恶么?盘古开天七次,鲲鹏造世七回,创出此天地造就洪炉的人,便是善么?如果可以不妨静心看看这一个孙猴子如何搅动天地,横贯四洲,上天入地,跟着他的本心会一会这天庭玉帝西方佛祖们。

  我保证,你会认为这才是西游记始末,我们所知的那个可能就是简化大众版本,现在的孙悟空才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之前看西游记总觉得动不动打个妖怪就搬菩萨神仙来帮忙的孙悟空太辜负自己的名号,现在看来,原来一切是他的运筹帷幄,都是自己设下的局才释然!上天入地,东方西方,不搅合一下,如何对得起天地灵气孕育而生的孙猴子。看完后的感想其实就是一个词:解气!

  《齐天传》读后感(四):关于《齐天传》的读后感

  这两天看这本书,不由在心里把中国的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对比了一番。

  在这两种神话体系里,普通的人和动物都是棋子,在中国的神话里抗争的人最后都是皈依,大彻大悟,一切皆空,但是在古希腊神话中,人在与神的抗争中获得了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人生命短促所以活着才有价值,而神因为不会死不会老,无所谓好无所谓坏,一切都反倒没有了价值。

  《齐天传》虽脱胎于《西游记》,但是显然作者为作品赋予了新的现代的意义,更趋近于高贵的古希腊神话的悲剧精神。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大局已定,孙悟空身上自始至终笼罩着一层悲剧感,但是孙悟空一直在抗震在努力,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一干大佛们因为一切皆空,生命没了滋味,活着也等同于没有活着。

  我以前说过,判断一部好的作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作者讲述故事的技巧,一个是作者对世界的观照方式,以及世界在作者心中的投影。在我看来,作者虽在讲述故事的能力上仍有进步的空间,在第二点上却做得很好。

  作者如果在故事的讲述上再下功夫,同时加大悲剧性的营造,这书必成经典,即使孙悟空的结局是普罗米修斯又怎么样?

  《齐天传》读后感(五):一次性买两本,第二本或许不会拆开了

  齐天传这本书吧,把‘纵然西游天注定,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读起来呢,好像就是读作者一个人在书里面想心事,别的什么事儿都不过问。我不否定作者的记忆力能把原著中的对话原原本本的记着,但是八字不离你前世熟读西游记,好似你只读过西游记。能否有别的心理活动?能否不要一会儿白话文,一会儿文言文?——另外,对于那些只读过一遍西游,且只是为了应付当年考试的读者,能否标注出你说的神仙的由来和出处?很遗憾,这本书既然印出来了,那也木已成舟了。有备而来的穿越是最难吸引人的,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穿越回过去都能一帆风顺,就连只是熟读基本枪械知识手册的高中生也能上阵磨枪打鬼子。

  当我读完石猴和无支祁的对话后,我也猜到了这本书的可贵之处:一本不伤脑筋也不给人惊喜的无聊读物。

  《齐天传》读后感(六):西游外记

  常言道读书知味,当今真正静下心来踏实读书的能有几人?即便是喜读之人的也大都看个热闹,而难有所得。

  《西游记》这本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是被我等八零后所熟知的,途径大多是80版的电视剧,而能够像这本《齐天传》的作者那样细读原著的却是寥寥。当下“穿越”盛行,大多是今人穿回去,偶有古人穿过来,本书的古人(或者说是原书主人公)穿回去这种写法却未尝听闻,凭借“穿越”这个东风,加之作者文思才俊成就了这本奇书。

  读罢此书我惊奇于作者对《西游记》原著的熟悉百度得知作者熟读西游数十遍,这点却也非难事,书虫苦读者有之,但那天马行空却不牵强的非凡联想却是极难能可贵的!能够通过“石猴”的重生,把大家都熟知却当做热闹来看的细节挖掘出深入的背景,从而巧妙地串联起来,成为一本新作。这种精神估计也只有“红学家”们才能与之匹敌。

  如果没有看过原著的人,初读此书会有些摸不着头脑,感觉到东一句西一句的颇为零散,但耐心看下去,不难被作者所理解从而重新“打造”的“仙界”所吸引。此书行文看似平实,但总能够感觉到有一种颇具道家玄妙的风骨,

  百度后才得知此书是已连载在网络上的小说之部分,那么看来续集是肯定要出的,在普遍属于码字充数或YY状态的当下网络小说实为难以得见的奇作!

  《齐天传》读后感(七):为着改写命运的期待

  □木木勺

  据说每到暑假的时候电视上就会播放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据说很多国产的动画片当中都有一个近似孙悟空的形象,小朋友们对这只颇有神通的机灵猴子津津乐道。相比于保护师父取经的任务,大概孩子们更感兴趣的是孙悟空怎么捉弄那些可恶的妖怪;相比孙行者的忠诚,大家可能更喜欢这只猴子打败天兵天将、无人能敌、大闹天宫的率性胡来。

  尽管这只猴子在故事的开始干了些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但还是没能摆脱被驯服的命运。到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到后来戴上紧箍咒,曾经跋扈嚣张的齐天大圣变得越来越低眉顺首,法力似乎也不如当年,取经路上遇到了妖精总要去搬救兵。

  对于《西游记》这样的故事安排,历来就有很多不同的解读。质疑者有之,愤恨者有之,而我以为这是一种人生的隐喻,从孙悟空的故事里我们应该能读到辛酸——就像一个勇敢天真的少年,雄伟的梦想总要被残酷冷硬的权威打压,渐渐变成呆板怯懦的服从者。我们大家又不何尝不是被狠狠压在了现实无形的五行山下不得翻身呢?

  当然也有乐观或固执的家伙不愿意接受这个写在书里的故事,他们借着这些名字写出了自己的想象,也都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大话西游》,就为无父无母的猴子添上了爱情,这个故事里的齐天大圣,其实是想用月光宝盒寻找心上人的至尊宝。又比如今何在的《悟空传》,沿用了大话的荒诞,却变得更加朦胧莫辨。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我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楚阳冬的《齐天传》另辟蹊径,从原作者没有说明白的那些未知之谜出发,用穿越的办法来重新寻找答案。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因为有了更多等待挖掘的秘密变得新鲜。灵明、阴阳、通臂、聪明、兴水、通风、驱圣七个通天彻地大神猿的分散和再聚,牛魔王、覆海蛟、金翅大鹏、九头元君等七圣的会盟,随着情节的进行,悬念不断增多,阴谋的意味越来越浓,从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将来又会变成什么模样,一场改写命运的反叛和彻底的对抗显得蓄谋已久。

  如果有机会反叛,谁愿意忍气吞声?如果能改写命运,何不奋力一搏?如果在现实里没有办法,那就看《齐天传》里的石猴怎么覆地翻天吧。

  楚阳冬的文字颇有些古意,近似《西游记》的半文半白,读来别有韵致。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里庞杂的仙佛体系牵连广泛,其间的关系常常让人不明所以,但作者却似乎考据过,来龙去都能脉娓娓道来。

  好像这套《齐天传》要出到七本,这只是之一,只写了石猴学艺、借宝、结交七圣的经过,总体看来好戏才刚开锣。诸位且好生等待吧,料想后面的之二、之三六本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齐天传》读后感(八):不喜欢

  我觉查不出这本书为何被人赞的这么高。开头就不喜欢。从本书的开头穿越到石猴身上的现代人还熟读西游记,我就不喜欢了。再耐下心思看下去,看到寻师七年那段,遇到无支祁就弃文了。小时候看过白话文的西游记,电视剧看了无数遍。不知道真正的原著是怎样,就觉得他把悟空在人间八年饱受人类的恐惧与嫌弃给一句带过了,就不喜欢。电视剧里在这里把悟空塑造的很饱满,他的天真他的无知,都让我心疼。从这里我才开始了解悟空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喜欢他。而这本书一开始就把悟空写得事故,仿佛无所不知,让人生厌。

  什么等待老猴子死才去寻师求教,可知就是悟空的无知他的心大才想去学得长生不老之术,这长生不老也是西游记的线索之一。

  石猴到了人间八年未寻得仙人,作为穿越者他自知须菩提祖师是为教他而来人间现在肯定是找不到师傅得等八九年,而在人间“寻常人见了他避得远远,眼见与凡人难以相容”“只想找一处荒山,爱国者八九年时间再作出打算”。这石猴简直就是不带脑子读西游记,原著里悟空要是这脑子这领悟力早死千百回了,哪里有后来的事。

  作者写这石猴想到了菩提是为了教他才来人间,那可想过这菩提也肯定知道他何时来人间,既然这石猴不愿意在人间受歧视愿意在乡野躲逼为什么不早点出来教他法术?这八九年就是为了磨练他让他知道人世间的人究竟是何模样。这天上的神仙比人精明,人间凡人你都不相容搞不定你还想去天上造反?你凭什么认为你这种见事就躲的小聪明,到了八年之后菩提还愿意出来教你?

  就看到这里就没兴趣看下去了,没我想象的荡气回肠,就感觉臆想连篇自以为是自作聪明。但是对石猴描写都不够生动。

  这些都是我的愚见,个人看法。

  花了1.99买了kindle版,现在觉得吃亏了。

  《齐天传》读后感(九):不失本心的逆天

  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齐天传》终于看完了,洋洋洒洒一百六十多万,都出版的话,估计不会低于五本书的样子。

  里面构建了一个更符合逻辑的西游社会,相信改编成电影或者游戏都会效果不错。作者笔力也足够深厚,所述之思想也足够发人深思,好一个不失本心,使人不失本心。不过如此精彩的小说,不同时上市的话,实在很难让人克制不去网上下载的冲动,销量必受不小的影响。

  这书几乎具备了大作家早期高水平作品的特点,读起来感觉特像《鬼吹灯》,格局完整,思维天马行空,是沉淀多年的结果。缺点也很相似,就是把盘子铺太大了,前期埋的一些线索,到结局时已经来不及开启,比如人王灵魂怪鱼和中国的时光倒流等等,像章回这样的小视角完全可以做出很不错的支线情节,可惜被忽略了。

  不过他可以与金庸武侠还有鬼吹灯比肩的是,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己的小说类型江湖,借助庞大的内容信息搭建起了一个以《西游记》为基础的玄幻世界,里面佛、道、儒再加上五灵群族,复杂但明确的修炼层级,不断出现的各种法宝丹药,以及最重要的登场人物的出身性格情感,都写得非常好。如果《齐天传》以后可以大卖,作者随便从里面拽出一个非主人公,比如其他六个神猿、大禹、嫦娥,都可以轻松写出一篇不错的外传来。

  品评几个除悟空和如来写得不错的人物

  后羿:估计这也是不少读者最喜欢的人物了,如果把整个齐天传登场人物排出个最受欢迎TOP10来,后羿得票数肯定高居榜首,估计还得是第二名的一倍。小说中的言语不多,但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没有多余,往往还在最关键时刻力王狂澜,屡屡挫败强于自己的对手。对他的刻画,在上古人物里时最完美的,明显强于大禹、句芒、蓐收和赤松子,仅仅祝融能跟他拼上一拼。

  麒麟:真正的性情中人,热情有余,机智不足,为老不尊,在牛魔王、覆海蛟、大鹏这些以战养战的人物中是最快可以看出棱角的。

  九灵元圣:写他的文字其实很少很少,但已经准确勾画出了一个忠厚谦虚、有自知有自制的兄长形象。

  天蓬元帅:集逢蒙和猪八戒二者于一身,前世今生也交待得很完整,每次登场都堪称惊艳,可惜后半段则消失了,颇有些可惜。

  南海观音:由八面玲珑到心如止水的一个巨大转变,虽然人物表中顶多算个主要配角,但他担当的任务却是非常明确,那就是相对于悟空的感悟,他向读者传达通俗层次的对全书主旨,不失本心,使人不失本心的心路演变。

  《齐天传》读后感(十):《齐天传》穿越版的悟空传

  在愈演愈烈的穿越情结中,我们居然可以读到一部被赋予全新生命的《西游记》。在这里,它依托于中国正统四大名著的《西游记》,却别出心裁地另辟佳境。因为故事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面貌的孙猴子---齐天大圣;因为小说之中,我们阅读到了一个出自《西游记》却胜于《西游记》的新时代西行曲。

  作者楚阳冬向所有爱好《西游记》的读者们隆重地引入了今日版的《齐天传》。它是《西游记》的同人小说,它却给予书外的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新触觉。尽管异曲同工于相同的西游世界背景,小说中的内容却实实在在地讲述和勾勒着齐天大圣不同的故事。不为别的,只因为这里的孙猴子是穿越而来的。更因为这里的孙猴子有着穿越后对曾经悟空经历的了然于胸。也正是如此,我们在本书中可以阅读到一个全新的悟空奋斗史。西行的任务断然需要执行,但是今日的悟空有着不同于当年的悟性。众所知周,曾经的《西游记》中孙悟空具备中人性,猴性和神性的综合性。由于猴性根深蒂固的潜在影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跃着的齐天大圣形象。然而现代穿越版中的齐天大圣则变得更加地深沉和具备思想性。因为他是穿越过来的,所以他更有着独立的思想和个性。洞悉一切世俗的那种了然如胸,让他产生着不愿重蹈覆辙的挣扎和欲求。他深沉着,他思想着,他抗争着。在这条必去取经的路途之中,他早已经不是一个充满着豪情壮志的甘于屈服命运的角色。在这里齐天大圣更是通着灵性的穿越者。尽管西行还是这么一条历经千辛万苦,但是它的征途之中我们却时刻感知着一个全新的悟空形象。

  甘于挑战原版《西游记》的《齐天传》, 为我们书外的读者塑造和建立这一个全新意境之下的漫漫征途史。感觉本书的精彩在于如下的几大方面。首先作者有着对于原版《西游记》的深入透彻领悟性,所以我们读者很是可以观摩到《西游记》原本固有的风采和精髓所在。但是我们或许又发现这另一个绝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突破。那就是《齐天转》描述的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但是此刻的孙悟空却又有着被这个时代赋予的新生命。穿越古今,命运坎坷,虽然明知前途有风险,却又绝对地不服从天地的固有安排。那份城府,那份执着,那份抗争,那份执着是我们以前并未曾熟悉的。而透过小说,我们或许更可以发掘到的是作者寄予今日悟空的穿越精髓。书写神话的同时,更是透过这个时代的文字,展现着今日人们的不惧压迫,敢于挑战的豪情和感叹。一个时代的文字有着那一个时代的社会心声。而当年《西游记》中呈现的悟空注定着虽有才干也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无奈。那么,今日的《齐天传》更多的是当今社会人们思想束缚的解放和敢于向命运抗衡的勇气与努力。书中时刻穿插着人,神,妖关系的描绘,基于这样的讯息,我们书外的读者很是可以发现那份与众不同的时代气息。毕竟,此刻的悟空在了若指掌命运安排的同时,更是敢于真正地以一个齐天大圣的传奇人物出现在你我面前。穿越版的悟空传奇带给了我们完全不一样的解读《西游记》机会。

  事实上,这样个性的齐天大圣有着更多可发掘的话题和故事延伸。期待着后续内容的进一步推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