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酒国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酒国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28 04:1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酒国经典读后感10篇

  《酒国》是一本由莫言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6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酒国》读后感(一):哪怕你门槛比天高,我也要用青春撞折你的腰!

  《酒国》读完了,最大的感受相见恨晚看看小说最后标注的写作年代,是1989-1991。这正是我出生那两年。天啊。我出生那年,莫言就写出了这么富有现代主义黑色幽默的小说了。这太不可思议了。以前读鲍里斯·维昂的《岁月泡沫》,觉得是一个挺前卫的小说,中国作家是写不出来这样的小说的。即便是马塞尔·埃梅的《变貌记》,在中国的文学土壤里,也是很难诞生出来的。可是如今想来,那都不过是我的偏见。原来早在80年代,中国已经诞生了这么先锋的小说。虽然,我也知道先锋小说在中国早已有之,但由于大学阶段所受的教育,让我对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偏见,因此只读外国的文学作品。由于无知或者说后知后觉,导致了我对中国当代作家的误解事实上活跃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当代作家,也就是现在常说的50后、60后,以苏童、莫言、贾平凹、余华、格非、韩少功、李洱、马原等为代表的这一代作家,他们身上具有着强烈的先锋精神,并且在理念上绝不亚于国外。

  从具体的叙事上看,尽管《酒国》有着一些游戏笔墨(这些游戏笔墨在我看来既不活泼,也不幽默,只能算是对小说主线的妨碍),但总体上,它还是一以贯之地贯彻了反讽、戏谑以及(小说和现实虚实相生的风格。至于那些游戏笔墨(这样的笔墨总全局上看并不算多,譬如侦察员和门卫保安的那段对话),我们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说中“莫言老师”所写的小说与李一斗所写的小说形成鲜明反差。如果从直觉感官上来说的话,“莫言”之作营造的严肃性每每都被李一斗的滑稽破坏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面前失去了有效性。虽然,我们认为“莫言”之作在很多场景描写上极为精妙,尤其在开头部分写侦察员丁钩儿酒醉的场景,几近于化境。

  我想《酒国》最理想的读者倒不是什么品酒师、酿酒师、酒文化爱好者之类,反而是屡屡投稿成功者失败的写作者吧。“莫言”与李一斗的书信往还,展现出了一个业已成名的作家与尚在努力的写作者之间那种天然的张力。这种张力在《收获编辑王咸小说集《去海拉尔》的第一篇小说里有深刻、严肃、滑稽、辛酸的展现,但在莫言这里却有着怪诞、嘲讽、夸张的表现。尽管我们并不觉得李一斗的小说有多高明,但他那种对文学机制的严肃性的破坏精神,却是值得称道的。尽管李一斗在《第十章》中真正出现后表现出来的卑琐、滑头和迂腐的“酒博士形象,与他在书信中显示出来的怀才不遇的形象,有着比较大的反差。

  下面兹录几段精彩段落

  1、 第一章(二)

  2、 第一章(三)

  3、 哪怕你门槛比天高,我也要用青春撞折你的腰!(p101,作家出版社,2012年第1版)

  4、 第六章(三)《(肉孩)烹饪课》

  5、 第九章(一)李一斗书信,骂尽不识货的编辑。

  6、 第九章(二)李一斗小说《酒城》

  7、 第十章(一)“我”与“莫言”的合二为一的叙事法,堪称诡谲

  《酒国》读后感(二):相见恨晚

  《酒国》读完了,最大的感受是相见恨晚。看看小说最后标注的写作年代,是1989-1991。这正是我出生那两年。天啊。我出生那年,莫言就写出了这么富有现代主义、黑色幽默的小说了。这太不可思议了。以前读鲍里斯·维昂的《岁月的泡沫》,觉得是一个挺前卫的小说,中国作家是写不出来这样的小说的。即便是马塞尔·埃梅的《变貌记》,在中国的文学土壤里,也是很难诞生出来的。可是如今想来,那都不过是我的偏见。原来早在80年代,中国已经诞生了这么先锋的小说。虽然,我也知道先锋小说在中国早已有之,但由于大学阶段所受的教育,让我对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偏见,因此只读外国的文学作品。由于无知或者说后知后觉,导致了我对中国当代作家的误解。事实上,活跃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当代作家,也就是现在常说的50后、60后,以苏童、莫言、贾平凹、余华、格非、韩少功、李洱、马原等为代表的这一代作家,他们身上具有着强烈的先锋精神,并且在理念上绝不亚于国外。

  从具体的叙事上看,尽管《酒国》有着一些游戏笔墨(这些游戏笔墨在我看来既不活泼,也不幽默,只能算是对小说主线的妨碍),但总体上,它还是一以贯之地贯彻了反讽、戏谑以及(小说和现实)虚实相生的风格。至于那些游戏笔墨(这样的笔墨总全局上看并不算多,譬如侦察员和门卫保安的那段对话),我们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说中“莫言老师”所写的小说与李一斗所写的小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如果从直觉和感官上来说的话,“莫言”之作营造的严肃性每每都被李一斗的滑稽给破坏了,阳春白雪在下里巴人面前失去了有效性。虽然,我们认为“莫言”之作在很多场景的描写上极为精妙,尤其在开头部分写侦察员丁钩儿酒醉的场景,几近于化境。

  我想《酒国》最理想的读者倒不是什么品酒师、酿酒师、酒文化爱好者之类,反而是屡屡投稿不成功者、失败的写作者吧。“莫言”与李一斗的书信往还,展现出了一个业已成名的作家与尚在努力的写作者之间那种天然的张力。这种张力在《收获》编辑王咸小说集《去海拉尔》的第一篇小说里有深刻、严肃、滑稽、辛酸的展现,但在莫言这里却有着怪诞、嘲讽、夸张的表现。尽管我们并不觉得李一斗的小说有多高明,但他那种对文学机制的严肃性的破坏精神,却是值得称道的。尽管李一斗在《第十章》中真正出现后表现出来的卑琐、滑头和迂腐的“酒博士”形象,与他在书信中显示出来的怀才不遇的形象,有着比较大的反差。

  下面兹录几段精彩的段落:

  1、 第一章(二)

  2、 第一章(三)

  3、 哪怕你门槛比天高,我也要用青春撞折你的腰!(p101,作家出版社,2012年第1版)

  4、 第六章(三)《(肉孩)烹饪课》

  5、 第九章(一)李一斗书信,骂尽不识货的编辑。

  6、 第九章(二)李一斗小说《酒城》

  7、 第十章(一)“我”与“莫言”的合二为一的叙事法,堪称诡谲。

  《酒国》读后感(三):酒国都是醉人

  《酒国》这个故事没有完全塑造成功,莫言使了八分劲儿就停下敷衍而过,颠颠狂狂,真的是醉意渐浓,已无力着笔了么(笑),不过有时候完美可能也是一种美。其中《酒精》《肉孩》《神童》《驴街》《一尺英豪》《烹饪课》《采燕》《酒城》《猿酒》这九个短篇故事有些写的还可以。主线丁勾儿的故事就是有点颠三倒四,但是通过这几个故事“酒国”这个地方还是给写得活生生的。

  这是一个爱吃爱喝,家家享乐,为了享乐不惜杀死骨肉的地方。

  书中很多地方提到了吃,比如《采燕》中对燕窝的描写。

  燕窝是金丝燕的唾液,金丝雀呕心沥血造出自己的小窝,却没想到自己的唾液却成了人类眼里的极品。唾液是否真的有那么丰富营养价值吗?比鸡爪的胶原蛋白还多?毁了金丝燕的家,还有人前赴后继不惜奉上宝贵的生命去冒险。李一斗说岳母生的娇媚有燕窝的功劳,可它真正的价值只在于为它消耗人力物力

  吃婴儿也是一样道理。它的制作过程在《烹饪课》中就说了,从放血开始,就极为细致极为消耗精力。采购婴儿的过程更盛,怀胎十月,养成肉孩儿,再亲手把可爱的小东西送上给别人吃。这是个荒唐残忍交易

  在这样为吃癫狂的地方,名字叫做酒国。我不得不设想,是酒乱了人性吧,否则怎么会连享乐重要还是自己的孩子重要都分不清了呢?所以,酒国,这疙瘩人性根本不算什么,吃喝最重要,出场人物大多都醉人心脾,这半梦半醒人儿啊是不是都可以叫做“醉人”呢。醉人,罪人。一语双关,哈哈莫言有这个意思吗。

  第一次看莫言的书,还是摘抄一点他书中对事物看法

  1、婚姻

  根据我的推论,一对能将夫妻关系保持数十年的人,一定是冷静的、能克制感情的人,这样的人终生体验幸福顶多是一种类似黄昏的、缓慢的、苦涩的黏稠幸福,那幸福像酒梢子一样味淡色沽。而两个结婚三天便离婚的人,一定是两匹红鬃烈马,他们的感情像烈火一样熊熊燃烧,他们的感情能将他们周围的世界照得通亮,烧得流油。是正午的毒日头,是热带风暴,是凌利的剑,是猛烈的酒头浓文重彩,这样的婚姻是人类的精神财富,而前者却变成了黏稠的淤泥,既麻木了人类的灵悟,又延缓了历史发展进程

  2、借岳母的口说烹饪

  我岳母说任何美味佳肴一经烹制,其营养都要被大量破坏。我岳母说任何进步都建立在丧失一些东西的基础上,人类发明了烹调,愉悦口腔感官,但丧失了人的剽悍和勇猛

  3、世俗烦恼

  他原想对老头儿倾诉衷肠,竟变成了老头儿对他发泄不满。他感到失望明白了这世界上谁也救不了谁的道理,人人都有烦心事,说出来不充饥不解渴。

  4、柔情

  每一个学员都感到她亲切目光在抚摸着自己的脸,我感到我的岳母在抚摸着我的灵魂

  5、技艺

  他说:你不相信也不愿意那鱼鳞少年就是我——我看出来了——但这是客观存在。你要问我这身功夫是从哪里学来的,这我不能告诉你。其实,人只要把自己的性命看得比鸿毛还轻,就没有学不会的事情

  6、枪的生命力

  他知道处于这种状态的枪已经不是一块冰凉的铁,而是一个生命。它有思想有感情有文化有道德,它身上潜伏着一个骚动的灵魂。它的灵魂也就是持枪人。

  《酒国》读后感(四):乌有之乡

  读《酒国》并没有阅读小说一气呵成快感,想来莫言写小说的时候也不是一气呵成,有总打了框架慢慢往里填东西的感觉。这当然也可算成事作者的匠心独运。

  文中李一斗寄给莫言七篇文章。《酒精》《肉孩》《神童》《驴街》《一尺英豪》《烹饪课》《采燕》《酒城》加之叙事主线和所谓的现实,囊括了侦探小说、残酷现实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象征主义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武侠传奇小说、抒情小说、结构主义小说。简直就是一场盛宴,莫言擅长不擅长的都出来了。

  在李一斗和莫言的信中,莫言这个角色既是莫言也不是莫言,也有颇多反讽。金刚钻成为政治明星不是因为执政才能,而是因为能喝酒。大家对烹饪婴儿这个事情不予理会,是暗地相信一个骑着黑驴皮肤鱼鳞样的侏儒会终将惩恶扬善。写侏儒姐妹花不要将职位写的过高以免有心人对号入座。等等。在这个意义上讲又似乎是一个世相小说,对政府官场群众皆有揭露。

  除了李一斗和莫言之间的通信,还有省城来的名侦探丁钩儿来酒市调查吃婴儿一案,作为高级领导接见过的侦探,本来以为会是一场精彩绝伦智力游戏,可莫言偏不,先是随便勾搭女司机,再拿玩具手枪吓唬看门人,宣称“丁钩儿用鸡巴破案”的他却陷入女司机的情网里,最后掉入粪池而死。通篇丁钩儿都没有深入到酒市的案件中,在一个既定的环境里,丁钩儿始终像是一个外人,像卡夫卡《城堡》中的k,城堡里的人也许是有生存逻辑的,就像这个案子也许大家都知道,也许只有金刚钻知道及小部分人知道。小说的魅力还在于你相信真的有烹饪婴儿这个事情,至于金对丁钩儿说的那些不过是一种虚假信息,也许不是,也许是丁钩儿本身还不够吃婴儿的地位

  莫言认为这是他最成功的一部小说,读来没有《檀香刑》的惊诧沉浸,不过也显示了莫言的才能,对于各种小说似乎都可以熟练运用

  酒国不真实存在,酒国又到处存在。

  《酒国》读后感(五):山东人看《酒国》The republic of wine

  《酒国》是山东作家莫言1989到1992年间写成,1999年再度修改长篇小说

  很多人知道莫言是自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实上世纪80年代他就成名了,86年写出了《红高粱》,88年张艺谋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那时候这个电影作为支撑国人自信心工具,被全国各地包场播放。

  这篇小说分10章,讲的是检察院调查员被派到酒国市调查官场吃小孩的事,抨击了官场及人间酒池肉林、声色犬马甚至丧失良知的丑态,凸显出物欲过盛、追求感官刺激、精神极度匮乏社会万象,穿插了作者与酒国市一个文学青年的书信来往及文学青年的一些跟主线索关系密切的习作,结构巧妙。后来网上看到有人评论说这种巧妙的结构其实不是莫言的原创,是他综合了卡夫卡、一个英国作家还有一个拉美作家三个人手法写出的。卖小孩的那个片段有些鲁迅笔下人血馒头影子红衣妖精、黒驴小侠等正义形象也有古代侠客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式的想象

  叙事时莫言大量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很多片断和人物包括人名完全是漫画式处理,语言犀利形象。如果想想作家在上世纪8、90年代就写出了到今天仍然流行到时弊,作家的观察可谓超前。

  我为什么要看这书?因为作为一个山东人,我也对山东的酒文化极度反感。我的父亲,如果不喝酒几乎不会表达自己;平时沉默,喝了酒才有说不完的话,仿佛只有酒才能让他变成一个男人。这没大碍;但在山东,不喝酒几乎办不成什么事。很多生意、人际关系都是在酒桌上谈成。哪怕我回老家,中学同学聚餐,不喝酒不能算聚,而且山东人喝酒,往往是酒喝完后,如果没有人躺在桌子下,这酒就算白喝了。山东人劝酒非常有创造力(莫言在书中有酒桌上的一些描写),总能让你喝醉,我就被种种方法弄的人事不省很多次。我痛恨那种烂醉;第二天早上起床时觉得肝被火烧一样的难受,而且第二天仍然无法恢复清醒,一场大酒,宝贵的两天生命就浪费了。喝大酒还是轻的;在老家,经常听说有人饮酒过多而死。虽然以前的工作老要喝酒,但现在我几乎不怎么碰酒了;在我看来,喜欢喝酒,很多时候都是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的表现。山东的酒桌上也喜欢摆满各种菜肴,肯定吃不完,几乎全浪费(当然小说里吃小孩是作者的极端夸张,纵情表现人性的阴暗面,艺术远远超过现实)。其实山东并不是那么富裕,从这种酒场文化角度来说,山东是个非常落后的地方。我当然热爱我的故乡;但热爱也并不意味着不能批判它不好的地方,就象笔是莫言的工具,但他在文中来到酒国市比侦察员并不好多少的表现,也能看出他对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

  这小说看的五味杂陈。综合来说,莫言是个有良心也非常有才华的作家。看看他的小说,能理解很多当代中国艺术想表现的东西。

  加拿大读书会微信号:careaders

  《酒国》读后感(六):洋洋洒洒,不如莫言——评《酒国》

  《酒国》实验性浓厚,大体由三线构成,即文中莫言虚构的丁钩儿的故事;文中莫言与青年作家李一斗的故事;李一斗所写的短篇文章。这些最终合而为一,但是在融汇的过程显得生硬,也是这部小说失败至极的原因。莫言似乎把他的故事解构了,虽文章有诸如“在混乱和腐化的年代里,人跟鸟一样,看起来好像自由自在,实际上到处都是陷阱和罗网、弹弓与猎枪。”这般看似点旨文眼的话,然而杂糅地厉害,令人不明所以然,虽偶有惊艳之处。如丁钩儿办案前三回;“肉孩”及“金丝燕”等,但终归太杂了。 语言和叙述上,全文洋溢不少“毛文体”的影子,像什么“阶级仇恨深似海”之类,且夹杂大量民间俗语,并有模仿(也许照搬)诸如聊斋这类笔记体小说的痕迹,运用此种手法并无不可,可是莫言的使用拙劣稚嫩的很,生拉硬套的痕迹明显。而在叙述上,《酒国》的元叙述明显。读过马原《虚构》的朋友可做这样的思考,若抛却篇幅长度及故事情节不论,莫言的《酒国》某种程度上又是不是《虚构》的长篇版?马原去了个麻风病村庄,最后又好像没去过;丁钩儿调查红烧婴孩等事件,看似是文中莫言虚构的,可是由书信的对谈又确有其事,模凌两可。可是同马原那套缜密的密码相较,莫言在粘和文本结构的过程中又显得局促,给读者一种不自然的感受。(至于恶心 丑陋 狂欢化是他很多作品都有的,这里不论) 《酒国》创作于1989年,作家出版社《莫言文集》最初名为《酩酊国》。以莫言的创作历程看,酒国可算是他的一个小分水岭,而构架酒国时也充分展示了他自身的焦虑。 莫言于《酒国》前,先以《红高粱家族》的一声枪响,将大陆的十七年文学(共和国文学)击的粉碎,受到评论界瞩目。而“手枪”这一道具,于酒国又一次出现。只是这把手枪有个不同的涵义——工具上的手枪、性手枪(鸡巴)、人的欲望。然而和《红高粱家族》里参谋河边走火的那声枪响不同,这确是把作家自己都驾驭不了的“手枪”,一阵喧闹怪诞狂欢后,仅得不得已让故事停止。 文学评论界多把《透明的红萝卜》做为莫言作品的魂,而《酒国》虽不堪的很,确是莫言文学的重要一环,即它的体毛。我自认为在莫言的长篇里《生死疲劳》《蛙》是他《酒国》后的一流作品(《丰乳肥臀》及《檀香刑》还未有时间翻看)。而在《生死疲劳》与《蛙》里,叙述形式上,无论是西门闹六道轮回,还是蝌蚪写信给日本友人,讲述姑姑的一生。由《酒国》中都能溯到一点迹象。而两部小说的历史语境进入新世纪后,都可见《酒国》式的杂乱与混淆。这是莫言小说的一个通病(或特点),及故事性强,内涵丰富,可就差一点什么。就如斗牛士没刺下最后一剑,莫言的文字始终少了点震撼的力。 对《酒国》我多以批评为主,然这无以掩盖他的成就。《酒国》仅是他艺术上的小坎坷(或不是坎坷),可同那时的焦虑相比,我以为莫言在名利双收,跃上枝头之际,他的创作生涯结束了。莫言可能连《酒国》这样的作品也写不了了,或是因为他的文字不阳春白雪,也或是因为某人说的真善美文学他写不了,再或是他玩够了。然而我终归希望他能写出更棒的作品。可时下看来,或许这很困难。

  《酒国》读后感(七):虽然没有看完,还是力荐,希望以后有机会静下心来再看一次

  莫言真的啰嗦到家了,一段说话居然写了五六页纸,想到什么写什么,恨不得把所有想法所有技巧塞进小说里面。

  有些狂妄又有些自嘲,令人哭笑不得,但实际上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酒国是魔幻主义与酒文化与中国恐怖饮食文化的结合。

  有人说他为了得到诺贝尔奖而接近大江健三郎,希望得到他的推荐。但我觉得一个这么有想法又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如此多样化表达出来的作家,比中国好多作家出息得多。有人说莫言靠生死疲劳拿奖,但听说外国人更推荐酒国。

  《酒国》读后感(八):炫技之作

  总体来说,《酒国》是一部莫言炫技的作品。形式与结构——元叙事、非线性而多线索、局中局式的嵌套——成为了小说最出彩的地方。

  全文共三部分,第一,“丁钩儿”探案记,他同时也是书中莫言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基本遵循着“金羊毛”型的故事模式;第二,酒博士李一斗与莫言的书信,这部分夹带大量私货,如对文坛的评论、对自己的嘲讽等等;第三,即酒博士寄给莫言的九篇短篇小说,一方面,这九篇小说与前两个部分相映成趣,形成了“局中局“式的层次,使读者游戏于在现实与虚构之间。另一方面,九篇文章则分别戏仿着八十年代风靡文坛的写作流派——如武侠、魔幻现实主义、新写实、纪实文学等等,无不展现了莫言的笔下功夫。

  此外,各类实验性质的手法也可以在《酒国》中找到,陌生化的语言、意识流、叙述人称的转换、视觉、味觉与听觉的杂糅…总之在先锋性上,《酒国》可谓数一数二。

  至于内容,莫言始终将悬念紧紧扣在“食婴案”的真假上,但这并不重要,重点是我们看到酒桌文化上的性交易、贪腐以及对权力的邪念。酒不过是隐喻,人的兽性与阴暗统统藏在下面。就想评论家们所说的那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虚构的小说被冠以魔幻现实的帽子,然而现实却比魔幻荒诞的多。”

  《酒国》读后感(九):《九国》与《狂人日记》

  书评正文:

  《酒国》这部作品不是用常规手法写成的,根据作者本人的安排,我认为这部作品可以分为三条主线:

  第一线:丁钩尔侦察记

  第二线:莫言李一斗书信集

  第三线:李一斗文集(连载)

  一般的读书报告在开头会作品的情节做一简介,我本也如此套路,但又觉现今大家憎恶剧透,故虽自觉概括能力非凡,也只好作罢。只是在此对各个要素进行概括。

  我写文章一般过渡不太自然,因此,这篇读书报告索性采取对话体,倒也省了过渡词,免了衔接句。

  自问:丁钩尔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自答:丁钩尔是省上的特级侦查员,是《酒国》的主人公,尤其是“第一线”的主角。他内心充满正义与责任,拥有理想与荣耀,但却在调查“酒国市官员食用红烧婴儿”的事件时饱受磨难,成了一个窝囊废,落了个命丧茅坑的悲剧结果。我认为这一过程中的种种事迹也反映了他性格当中的优柔寡断。

  自问:李一斗是个什么人?它的作用是什么?

  自答:李一斗是酒国市的酒博士,是莫言的“学生”,一个半专业作家。多次往《国民文学》投稿,大多石沉大海,只有一篇《酒城》可能被发表。至于其作用,那就是他是本书“第三线”一系列作品的作者。那些文章政治性过强,批判味道太浓。

  可以说与文中的莫言相比,李一斗更像是真实的莫言的代言人。他批判就是作者在批判。

  自问:文中的莫言是个塑造的人物还是作者本人。

  自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曾经也在此纠结,很多读者也会犯同样的错误。但凡对莫言本人有所了解的人都会认为文中的莫言就是现实的莫言。但不要忘了,这是小说,仅仅是一本小说,我们将它与作者联系起来是因为他也叫莫言,所以,我们不妨想象自己此前并未听说过真实的莫言,不知道存在一个真实的莫言,或者本书的作者叫张三李四王麻子,不管叫什么,反正不叫莫言,这样一来,文中的莫言便与作者本人分离了。

  自问:请问你将这部作品归为“三线”,这三线之间关系如何?

  自答:我将这部作品分为三线是因为它的创作形式实在新颖,不少读者一时难以琢磨。我将它概括为“三线”是为理出一个脉络,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至于这三线的关系,简单来说,这三线相对独立。分开来读也能读出名堂。相较而言,第二线与第三线的关系更加密切。总体来讲,三线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因为作品中的不少人物都是在三线来回穿梭,且这三线最终都会归向“酒国”这一总线。

  自问:你如何评价本书的形式(结构)?

  自答:形式上很新颖。莫言老师如此独特的行文方法可以说是对汉语文学创作的一大尝试与突破。

  正如之前所说的,莫言老师如此技法,使得三线相互独立,紧密相连;齐头并进,相互照应。

  但作为一名忠实的,清醒的读者,我必须指出,对大多数资质较低的读者来说,莫言老师如此创作会让他们十分为难。此种创制作方法的代价既是故事情节被撕裂,被阻隔,当读者读到下一章时,可能已经忘了上一章的内容。这势必会降低读者的兴趣,消磨读者的热情。

  自问:你如何评价这部作品?

  自答:《酒国》这部作品是作家莫言于1989年9月-1992年2月创作,并于1999年修改的。这部作品以丁钩尔在调查酒国市官员食用红烧婴儿的事件为主线,以他在此过程中与酒的故事为主体展开。

  作为作家莫言的真实代言人,李一斗的政治性文章所批判的腐败现象其实就是莫言先生所批判的,在当时便能对中国的腐败问题作出反应,可见莫言先生的魄力与洞察力。从文中怪诞离奇的事件中,从酒国官员食用婴儿的事件中,我忽然发现,这不正是吃人吗?而《酒国》不正是当代的《狂人日记》吗?官场不就是吃人的宴席吗?

  同时作家在形式上敢于探索,着实令人敬佩。

  但遗憾的是莫言老师这部力作在出版后却并不像他的其他作品那样受到追捧,社会反响并不强烈,文学评论家也甚少关注。也许,大多数人都像我一样,在第一次阅读这部作品时深感茫然,兴致骤降。这实在是因为读者的愚昧而冷落了一部作品啊!

  总之,要我总结《酒国》的特点,那便是:怪诞、荒唐、现实。

  随着莫言老师获得诺贝尔奖,他的所有作品都会被重视起来,希望《酒国》这部当代《狂人日记》可以享受到她应有的待遇。

  附:莫言《酒国》妙句。

  1. 在混乱和腐败的年代里,弟兄们,千万不要审判自己的亲兄弟。

  2. 在混乱和腐化的年代里,人跟鸟一样。看起来好像自由自在,实际上到处都是陷阱和罗网。

  3. 三揩油喂了麻汁(莫言老师音译thank you very much)

  密斯特密斯(Mr. Miss)

  《酒国》读后感(十):酒国

  读的上一本书是余华的《许》这本书比余华的《许》文字更晦涩难懂一点,内容也是那种很值得人去好好揣摩的,刚看的时候实在很难看下去。

  文章主要以丁沟儿去酒国侦探吃食婴儿,莫言和李一斗的书信,李一斗写的故事组成。人们什么都敢吃,喝酒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和地位的标准,这是莫言笔下的酒国,父母可以为了钱财卖掉自己的孩子去做食材,一头还活着的驴就可以被残忍的卸掉驴腿,官员和恶霸沆瀣一气……然而丑恶的境况下有了鱼鲮小孩的惩恶扬善,为女儿筹学费摆摊的大爷,至少让人看到了些许温热。

  自始至终不喜欢丁沟儿,他虽是省里的检察官,书中也说他是一位正义的人,可我总觉得这是作者故意说的,他的本性决定了他在这场案件中的失败,他不忠于爱情,经受不住诱惑,能被金纲钻的花言巧语骗的团团转,或许,在那样的肮脏环境下,再眼睛雪亮的人也会被骗吧,他们的谎言说的太真实,太多人说就成了真的了。最后的最后,他也无可避免的成了酒国里最脏的那一个,掉进了酒国人民吃肉喝酒屙出来的粪坑里。

  有评论说什么都敢吃的酒国人是无所畏惧的,正折射了当下国人的现状,我不知道这是如何理解来的,我自始至终都没有弄清楚莫言写它的意思,或许只有等阅历更深了再回头看一遍,才能懂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酒国经典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