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读后感10篇

2018-08-31 04:2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读后感10篇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是一本由(日)松本清张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90元,页数:26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读后感(一):一张照片背后的人性之恶

  功利心不光会害死别人,也会害死自己。也许在害死别人的同时,就注定了自己也会不得善终的命运。人真的会因为功利心而不顾别人的死活吗?这个问题根本需要思考答案肯定的。世界上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悲剧。大到政治竞争商业竞争,小到个人之间为了一点小利而致他人于死地的悲剧日复一日的上演。人心也被这种习以为常麻木了。虽然知道是这个道理,但真有现实案例放在眼前还是会愤怒、会震惊。一个摄影爱好者为了想拍出一张可以得奖的照片而亲手导演了一场惨绝人寰交通事故,这是多么可怕人格啊!不得不去联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照片是在这样的情况拍摄出来的呢?这个充满功利的社会也的确让人心寒。能够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为自己的未婚妻枉死而查明真相并且报仇雪恨这种事情毕竟也只能出现小说中了。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很多杀人凶手逍遥法外,如果不能通过法律制裁他们,就只能靠自己。现实世界让人沮丧让人无奈,也就只能在这种小说中寻求慰藉

  松本清张的确对社会的各个阶层深入研究。书中不乏对各种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进行了大篇幅描写,让人佩服其创作用心。书中还说到中国早在三国时期神医华佗就发现了麻具有麻醉性,还说华佗可能是有着伊朗血统的胡人,也不知出处在哪里,若真有出处,还真是一大发现!这些事连我们中国人都不知道。

  这本书略微不足的就是开头略显枯燥,不能一下将读者带入到故事情节中去,书中的推理情节也仅限于男主人公一人,警察在书中完全没有推理小说中应有的地位。但总得来说,算是本中上等级的推理小说。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读后感(二):十万分之一的偶然

  所有的偶然其实都是必然

  如果他们没有相遇,没有相爱,没有筹备婚礼,那个可怜女孩就不会走那条路,就不会刚好赶上设好的陷阱,就不会死于车祸。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已经陷入了一个多骨诺牌效应,我们的生长环境决定了我们的童年,童年经历决定了性格,我们的性格又决定了命运,每一个人都像《死神来了》里的人物一样,早就在不知不觉中出演着命运早就写好的一部戏。这听起来多多少少有点像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我们称之为“偶然”的那些事件,其实只是当时的我们没有料想到而已。

  在十万分之一的偶然中,我们相遇,离开,背负着命运中叫做缘分无可奈何,继续书写我们的人生故事。我们都很聪明,聪明到把不想要的回忆装进匣子里锁好,装作从未存在过,我们不再对一些事情抱很多希望,因为这样就不会很失望

  一个偶然,可以让一个原本最爱看爱情故事的人从此告别一切感动,可以让一个原本懦弱的人变得勇敢,可以让原本莫不相识的两个人相遇,然后分开,我们的生命中充斥着这样的偶然,它们是人生的拐点,有的改变了我们一天的行动方向,有的改变我们的一生。不过幸运的是,在人生中不断转弯,有时候足够幸运的话,是可以再回到原点的。

  松本清张的这部作品让我想起海岩的作品,重大惨烈案件总是关于情与法的。曾经和政法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姐聊过,她说,实际发生的重大民事案件,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钱杀,要么是情杀,而后者占了大多数。一个人要有多恨才能真正付诸行动去报仇杀人呢?报仇之后他会有多少快感呢?要知道,杀人也是需要勇气的,而且是非同一般的勇气,这些问题,恐怕没杀过人的正常人都无从知晓。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读后感(三):世间怎会有偶然

  从一开始报纸讨论,是职业道德还是人性至上,怎么看都是非完美的小论文。唯一看上去略显疲惫的,是书中对于遇难现场的描写。当然这是松本清张的笔法(不过日文原作中有事故解说图,十分便于阅读理解)。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以事件去写人的笔法却是相当值得借鉴

  人性该是什么样子的?

  人性会成长成什么样子?

  这个故事从来就不需要正义伙伴

  不需要警察惩治真凶。

  这样一个结局,一个为了名利冷酷杀人犯,一个为了复仇浇灭恨意的杀人犯,大家一起去死的结局再好不过。

  退一万万步说,法律的手段惩治犯人,恨意真的能平复么?

  任何事情,只有自己亲自走一遍,亲手去完成,才能达到一种圆满

  这是人性的自私,也是人性的渴求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读后感(四):极致邪恶的摆拍

  摆拍的意思就是摄影师在拍照前,设计好拍照的意境主题、情节等拍照的具体内容,然后再拍照。拍人物的时候用摆拍的方式进行的比较多。比如:婚纱照、写真集。然而,当拍摄野生动物时也用事先设计好的方法拍照,就会对野生动物造成很大的伤害

图片来自网络

  这张树蛙抱着叶子的照片曾经风靡全网。一开始人们还在惊叹摄影师抓拍的功夫真是精巧,但很多网友指出,这是一张事先把野生动物按照特定姿势摆放,甚至人为固定成某一姿势之后再进行拍摄的摆拍照片。这种拍摄方式唯一收益的就是摄影师,通过虐待动物,拍出让人看起来“眼前一亮”的照片。

  如果,用可恶形容摆拍野生动物的摄影师,用什么词来形容摆拍交通事故的摄影记者呢?可能只有冷血和可怕了。

  松本清张的《十万分之一的偶然》就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摄影记者为了获得新闻摄影大奖而不惜牺牲生命,自己亲手制造交通事故的故事。

  松本清张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家,他开创了“社会派推理”。“社会派推理”小说把小说的情节和矛盾放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展开,更注重的是对人性的描绘与剖析,以及各种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

  1909年,松本清张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商贩家庭年幼家境贫寒,从13岁起被迫辍学谋生。先后当过街头小贩电器公司徒工和印刷厂石版绘图的学徒,这些也为松本清张今后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1950年,《朝日周刊》举办了“百万人小说”征文比赛,41岁的松本清张以处女作《西乡钞票(西乡纸币)》获得三等奖,获得了10万日元奖金。1952年,松本清张写出《某〈小仓日记〉传》,投寄给《三田文学杂志,得到著名作家木木高大郎的赏识,并获得第28届“芥川奖”。从此跃登文坛,开始了专业作家的生涯。松本清张在日本推理文坛地位极高,他与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并为“日本推理文坛三大高峰”。在世界推理小说中,松本清张也占有一席之地,他与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被并称世界推理小说三巨匠。

  松本清张的小说多聚焦社会问题,从事件背景中发掘社会问题,揭露人的本我欲望。因此,松本清张从来不吝惜描写人性和社会现象中隐藏的恶,不论是预谋已久的恶还是临时起意的恶。在这篇《十万分之一的偶然》中,松本清张在小说一开始,让一张用六人死亡、三人重伤的重大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获得了新闻大赛的摄影大赛最高奖。获奖之后,这张照片还在报纸上大幅刊登,详细报道当时的事故情况。这就引发了对这种惨烈事故是不是适合用大幅照片报道的讨论。

摄影爱好者的照片是出于兴趣爱好的结果,是属于“玩票”性质的。以“玩票”的心态拍出“惨不忍睹”的照片竟然拿去参赛,实在是叫人不敢恭维。——《十万分之一的偶然》那是一种比起帮忙救人来,更想“拍出好照片,并得到人们的赞扬”的行为极端自私。这种“急功近利”会发展自私自利之心,助长内心的旁观主义。——《十万分之一的偶然》

  然而,这只是初级的恶,因为这些批评前提是:这是一件突发事件,无法预料。

  控诉的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丢掉人性的行为。松本清张在书中写到,把他人悲惨遭遇作为自己赢得利益工具,而作为评委还把这样的作品评选为最高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非常恶劣。松本清张控诉的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丢掉人性的行为。

  松本清张为了让这种事件的极端后果警醒世人,把这种恶发挥到了极致——书中,这场事故受害者男朋友,通过调查,竟然发现,这次交通事故不是意外事件,而是精心策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大型交通事故,并且拍摄这场事故。

  这场杀死6人,重伤3人的凶手,用杀人的双手拍下惨烈的事故现场照片的人,获得了摄影大奖。这张记录着拍摄者犯罪现场惨烈情景的照片,竟然让这个犯罪者获得了摄影大赛的最高奖。这种极致矛盾又极致讽刺的情节说明——如果社会对人的评价,只关注这个人做事的结果,只用结果作为衡量人的标准,而忽视人做事的动机过程,会让人为了追求结果,不择手段,不惜牺牲和自己无关的一切,哪怕是他人的生命。而社会上如果任由这种唯结果论的评价标准横行,每个人或许都会受害,无法幸免。就像书中的故事一样:新闻摄影的评奖和卡车司机普通公司职员似乎毫无联系。但这些人都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成为想要拍出“震撼”照片获得新闻摄影奖的摄影师的牺牲品

  那么,应该怎样做呢?新闻这项需要和活生生的突发事件打交道的事业,应该怎样做才能对社会有益呢?

  松本清张在小说的一开始,就借由书中人物对新闻摄影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新闻工作看法

业余摄影爱好者在新闻摄影上是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功利心”的。新闻摄影家在成为时代的记录者之前,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必须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充满人类关爱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就会招致世人的误解,被看成是受照相机支配冷血动物。——《十万分之一的偶然》

  新闻的目的不只是报道真相,更应该是关爱世界上的所有生物。新闻报道,也不应该只是冷冰冰地报道真相,而应该用充满关爱的眼睛发现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事。

  这些或许就是松本清张通过《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这本小说,想告诉世人的道理。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读后感(五):耸人听闻书名之后便没了

  这是《球形的荒野》之后看过的第二本松本清张的书。

  首先得承认我是冲着书名来读的。第一本也是,《一个背叛日本的日本人》这个事后觉得烂俗的名字当时强烈的勾起了我未能免俗的好奇心。因为书名有趣而读书很多时候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一是期望值过于高最后难免失落;再则大多时候好书是不会取一个夸张的名字的。吃一百个豆也不知道豆腥,事实证明我活该被松本/读客图书再骗一次。

  于是,我决定以后再也不看松本的书了。

  还是说一说和书有关东西。不知道松本是不是都是这个套路,反正看过的两本都是先揭露一下谜底,然后花大量笔墨在证明这个结论的过程上。既然读者早早知道了结果,论证的过程也没有了过多悬念可言,终归让人觉得无味。所以,松本的作品是悬疑小说?可我总也没能跟着情节悬疑起来。

  这本书的名字自来便耸人听闻。其能免于被有改书名传统的读客图书弄成其他的俗名字,也证明了其本身足够噱头。不能说文不对题,但翻了几页就有“也不过如此嘛”的感叹,耐着性子看完,没觉得如何曲折精彩。倒是这个封面,有日式风格,还有让人称赞的创意。可和内容好像没什么关系……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读后感(六):需要赞叹的人性

  你可以赞叹人性的悲凉抑或其中的温情。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谎言,但却令人倍感痛心。如果有这个如果的话,有人不是为了名或者利而做一些事的话,是不是就不会有之后了?可惜的是没有那么多如果。抛开一切的背景单说高智商犯罪这件事,是挺可怕的,有太多的东西很难一一解开。虽然现在人们生活在一个被监视的世界里,但例外一直都不会少。转过头说说那张获奖照片并不是那么真实,怎么能够预料到目击过他的人都会死?至于近乎完美的谎言也一样,如果遇到了其他人怎么办?所以故事就是故事并不那么真实。如果你真的想尝试一些东西就会发现,太多的偶然了,书里的沉着既有视死如归感觉,但更多的是一种知道肯定能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作者带来的。或者说任何一个没真正想杀过人写的东西里一定有的一种味道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读后感(七):复仇只为心中的缔结,只为定格的永恒瞬间

  作者从一开始,就让我们很容易预料到这是个有预谋的摄影。读者要做的就是随着沼井正平一步步挖出真相。

  其实,沼井正平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推断告诉警方,让预谋者绳之以法,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让恭介和古家在他们根本还没有来得及赎罪的情况下就付之一炬,在他们刚刚得知由自己的私欲所导致的悲剧暴露时便葬身一瞬。他也想让他们得到死不瞑目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他妻子所遭受到的,一样的唐突而‘偶然’的预谋之死,让他们就像被相机记录下来一样,所以正平用他自己的手停留住了他们的生命。

  quot;野岛崎灯塔上的航标灯旋转、闪亮,将会定格成永恒不变的瞬间。"

  ——最后一句话,是解读整本书最为关键的key,其实松本如果稍稍改动这句话,整本小说的基调便可能不同。或许是他觉得这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小说的主旨,或许是他觉得绝对的悲剧才能给人绝对的警醒。或许并不是松本不想在最后给我们一点人间的余存,而是这些余存已经不再重要,已经没有再挽留下来的必要。当一切过去,瞬间便终于蜕变成了永恒。

  我直感到坠入黑暗太深,心情茫然不知所踪。

  一切的一切若是能够像照片那样被定格住,那么,是不是世间就不会有太多所谓的遗憾了?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读后感(八):以恶惩恶

  推理小说起个如此剧透的书名是实在是有勇气,从结局反证结论就像“主角不死”定律一样都是些玩心跳、没悬念的悬念。可惜这是本小说,没有强大脑补功能想要弥补“视听说”的功效实在是考验读者。好在作者还算厚道地在最后加了点料,给了个“你猜得着开头但是猜不到结尾的”结尾(已剧透,哈哈);还好在作者是松本清张。

  莫非这就是这类推理作家的特点,读者(→ →我)总是对奇怪的细节念念不忘:看完《苍白的轨迹》只惦记着箱根有烟雾缭绕的温泉和精致舒适的小旅馆;看完《偶然》对保险业务员恭介的工作和心态又颇有感触。很大一方面是来源于发展的“时差”感,到底是发达国家,也许作者当年(小说是1959年出版)长篇大论大麻的功效对现在久经浸洋文化的读者们来说,已经有点多余,暴走族也早已被不计其数、花样繁多的其他“族”所取代,但跑保险、莱卡相机(或许只是我这个门外人士的错觉)我来说倒是挺“现在”。这样的错落感当然是作者无法预料的,但是奇特的阅读感受反倒让读者不能不注意到日本文化。

  当然,推理小说还得看推理。《偶然》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局中有局。推理小说如果是以侦破人的角度进入故事,最后解开谜底(同时凭着“自己的智慧也能解开谜底”的错觉)方能享受逻辑推理的乐趣。《偶然》第三者的视角讲故事是比较方便,但是少了步步紧逼的“侦破”感,后两个“局”完全可以单独成立,有点“作弊”和“番外”的感觉。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读后感(九):复仇计划

  这是一个复仇故事。摄影师山鹿恭介为了在A报的摄影作品征集大赛中取得佳绩,人为地制造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沼井正平的未婚妻山内明子在车祸中不幸离世。沼井正平没有从这种悲痛中找到健康的出路,而是查找交通事故的原因,走上了阴暗的复仇之路。他先后将山鹿恭介和担任摄影作品大赛主要评委的古家库之助引向了死亡。最后,沼井正平选择在未婚妻的祭日追随她而去。

  作者写沼井正平谋害古家库之助时,详细得介绍了大麻相关知识,又通过沼井正平的讲述,呈现了很多日本古寺的文化,全书借助摄影这样的背景,也需要大量的摄影知识。这本书,简直是一个以复仇故事为线,串成的科普多谱图。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读后感(十):推理结束就是复仇开始

  清张的大多作品,嫌疑人就是凶手,没有遮掩躲闪,没有似是而非。这部也是,数十页过后,凶手很快浮出水面,额头上清清楚楚地自刻着的“凶手”二字,狰狞丑陋状如封面上的恶人型厉鬼样。

  既然脸上明明白白刻上了凶手字样,那接下来登场的就是清张贯用的推理了。为啥刻?怎么刻?凶手的嘴脸究竟是如何?在层层推进、抽丝剥茧的推理过程里,凶手令人不齿的手段和掩饰被一一阵列出来,汇聚在一起拼成真相。这个推理过程,跟汤川、御手之类旁观式的不同,始终围绕着凶手并与其互动,同时将各类社会元素渗入,是种食着人间烟火的推理。这也是喜欢读清张作品的原因之一。

  喜欢读清张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推理结束后的复仇。推理是种隐忍,那复仇就是释放,这次复仇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的。人在高处有种纵身一跃的潜意识,大师将两段复仇地点放在高处,阅读感刺激十足,要是能把这两个凶手从高处坠落的瞬间由上至下拍摄下来那会更刺激。

  故事的结局还是有淡淡的忧伤,复仇者独自站在另一高处,是否纵身一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