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怨女》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怨女》的读后感10篇

2018-09-13 03:40: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怨女》的读后感10篇

  《怨女》是一本由张爱玲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60元,页数:34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怨女》读后感(一):关于这本书的一点回忆

  

之前买了同系列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半生缘》,没买《怨女》。昨晚去金融街听陈子善老师讲张爱玲(主要回顾其小说的出版史,封面创作等),抽奖的时候抽到了《怨女》,好开心的

  《怨女》读后感(二):“怨女”是历史产物

  看看这本书,没啥说的,只能说是历史上不光彩的一页。谁让那个时代落后呢?更多的“怨女”是迫于生计,是为了一大家人要活命,包办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现今物质丰富,不愁吃穿。婚嫁自由,如果还有“怨女”,值得深思。

  《怨女》读后感(三):还不错

  喜欢小艾、怨女、少年同学都不贱,小艾虽然深受苦难折磨,但她遇到了她的金槐,看完感触很深,苦尽甘来,实属欣慰。 还有最后一篇讲到的同性恋,印象最深的就是恩娟“不忠于丈夫”。并不是行为上的不忠,而是她有自己情感寄托,她可以选择平常老百姓那样结婚生子相夫教子的生活,但她内心始终明白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她甘于传统,内心却又另一番自己的情感天地

  《怨女》读后感(四):有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

  爱玲的小说都是这样,描写民国时代上流社会的生活点滴,并没有情节

  人物间会有大量的对话,但是没有人称代词,普遍用她来代替。

  人物间的亲属关系复杂。有时候会感觉一头雾水。

  《相见欢》一篇,读着就像是吃一份没味道的菜,忍着快吃完的时候,真的吃不下去了。

  《同学少年都不贱》就显得有趣多了。有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她想。那些到了恋爱结婚年龄,为自己着想,或是为了家庭社会传宗接代,那不是爱情

  《怨女》读后感(五):离爱之人

  张爱玲简直是中国文坛第一奇女子(第二我推李碧华),冷成薛宝钗那样也不过是自带三分疏离,她简直是自带七分!她的人生根本就不需要有爱!她笔下的情感都是纠葛、调情都是算计。所以她老人家不能写真爱啊,王佳芝对易先生的情感转变简直莫明其妙,相比起来还是更喜欢《怨女》里的那种铺垫,虽然怨女细节情感把控更强、故事场面更大,但是我还是更喜欢她的原型《金锁记》,七巧那种几近变态压抑敏感到后来变态式的宣袭更够味,也更震撼。别人都是拒绝幸福角色,而那种执意摧毁幸福的女人,也只有张奶奶才写得出来了!!!!!!!

  《怨女》读后感(六):色易守,情难防

  “色易守,情难防”——我觉得这是对《色戒》最贴切的阐释了。

  佳芝说,听一位学者讲,“通往男人心的路是胃。”“通往女人心的路是阴道。”性会使一个女性产生迷恋,或是爱意

  对此佳芝并不赞同。她同梁闰生发生过关系,她本来讨厌他,现在只有更讨厌。而对于老易,她不信,再者,这只不过是她特工任务的一部分罢了。佳芝坚信,色易守。

  可在最后的关头,她瞥见静静坐在一旁的易先生,“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

  “这个人是真的爱我的,她突然想,心里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佳芝终究没能逃掉。

  情难防。对于佳芝来说,也是必然的。开始谋划这部戏的时候,一步踏错。对于自己所付出牺牲,周围的人又是怎样一个态度。只有第二次接近易先生,她觉得仿佛一切积郁都重刷掉了,因为这一切都有了个目的。

  《怨女》读后感(七):平淡而近自然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集结。对照着初期看,更觉得“平淡而近自然”,一切如生活一样不起波纹,因而看不出什么宏大主旨,只有细细品味其下的潜流。《怨女》是对早期《金锁记》的改写,但不简简单单是重复,而是另一种形态,另一种升华。《浮花浪蕊》大概融入了作者的自身经历:怎样离开故土,怎样踏上飘洋渡海的旅程。《同学少年都不贱》也有她中学时期和初到美国时生活的影子,但重点在于抒写人生际遇的体悟。以上写于2015年8月28日。

  留下本书最长的一篇小说《小艾》,今天一气读完。虽然作者本人表示“非常不喜欢”,因为“缺乏故事性”,但单调得如流水账一样的叙述之中仍然有她的风格。即所谓“张腔张调”。例如写小艾初识金槐之后听到他搬走时的心情,极易引起少男少女共鸣。当然文中也不乏社会写实,尤其是小艾在医院排队看病那几处描写,到今天都有同感。即使金槐那边有左派的背景,小艾心里还是想着他“总是说爱国,爱国,这国家有什么好处到我们穷人身上”。口吻像极了《茶馆》里的常四爷: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怨女》读后感(八):言简迂回

  说说《小艾》,是我读该作者的第一篇作品,在我尚未了解文风之下,觉得还挺有趣,读过了再查方知是张女士最不喜欢的一篇作品,仔细回味,的确如此,难得如此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以及家好月圆。大致看了看,这个人被文艺青年神化了,但又何尝没有我们身边什么人的影子?特立独行,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她不像苏青,不喜欢模式化的朴素,将尘世看得太透,可依旧义无反顾地一猛子扎下去,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其实这就好比学校周一升旗不愿意穿校服,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

  看过了《金锁记》回来重读《怨女》,各有千秋,前半部加了女主未嫁部分略显拖沓像注水的肉,中间细化了和小叔子的感情,在佛前偷情,那种禁欲下隐藏的蠢蠢欲动最能勾起人的胃口。后面没了我喜欢的拆散女儿婚姻逼迫女儿抽鸦片又阉割了,还有,就是蒙太奇似的专场,时光转到十年后,黑白照片死者电视剧常用桥段,被七十年前的张女士描摹地如临其境,她的作品风格如同当下,如是匿名很难想象是那个时代比肩左翼文学鸳鸯蝴蝶另类

  想劝诫当下的文艺青年,不要去歌颂张爱玲,如果她尚在,也不会稀罕。她只是一个有个性普通人

  《怨女》读后感(九):最爱张爱玲

  其实我没有向任何人承认过,我不太喜欢读小说。

  文学三大形式散文戏剧史诗,我都没有太大的兴趣讽刺的是,这竟然成了我的专业

  但是张爱玲是我最爱的中国女作家

  中国散文在我心中,无人出张爱玲之右,没有人有张爱玲一般与众不同视角敏锐观察力,也没有哪个女人如张爱玲生活上有那么多细小障碍,同样的,也没有那个人似张爱玲这般才华横溢,哪里都装不下。

  张爱玲或许不是最有灵气的,但她是最有才华的。

  民国女子中风情灵动者不出林徽因(有人说她小家碧玉不同意,她在建筑学上的造诣和她为人亲和力绝不是一个小家碧玉能够成就,话虽如此,我却不喜爱她的小说。)

  张爱玲无疑是可爱的。可爱得不行。她的散文大多源于自己的生活平凡的生活却从来不让人觉得平庸。她的字里行间有着让人发笑的魅力,每一个字块仿佛都会活络起来,在纸上跳跃舞动。

  这一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集本是极好的,几乎收集了爱玲的所有文章,这一本怨女里都是短篇小说集,色戒也收录其中。

  不过我有些好奇,不知道第一篇小艾是什么时候写的?我怀疑是她早期的作品。

  《怨女》读后感(十):那些痴情怨女

  《小艾》

  一个从来无爹无娘的孤女,可怜可悲一生

  《五四遗事》

  得不到的爱情永远是最好的。

  《怨女》

  银娣,可怜可悲一生。美好的初愿,变成最后扭曲的的人性。爱玲笔下的女人总是如此。她是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和家庭,才能有如此的灵感。银娣错误的选择,早就了她不幸的一生。人生,一旦选择,就回不去了。苍凉无奈

  《色戒》

  原来电影和小说有这么大的差别

  ”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到胃。“”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只有一只茶壶几只杯子,哪有一只茶壶一只杯子的?“

  《相见欢》

  两个”表姐“之间琐碎的谈话,各思所想。

  “死亡使人平等。”

  《浮花浪蕊》

  洛贞。三十多岁未嫁。内地到香港,香港往日本。

  ”杂种人因为自卑心里,都是一颗颗多心菜。“

  《同学少年都不贱》

  ”人总夸张自己演的角色的重要性。“

  恩娟,赵珏 ,芷琪,赫素容。

  几个女学生,几段爱情。恩娟与芷琪。赵珏与赫素容。

  恩娟与赵珏的友情间隙变化差距。疏远。

  ”有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当看到恩娟还是怀念当初的芷琪,那她是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爱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