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踏血寻梅》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踏血寻梅》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0-06 21: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踏血寻梅》经典观后感10篇

  《踏血寻梅》是一部由翁子光执导,郭富城 / 春夏 / 白只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踏血寻梅》观后感(一):踏雪寻梅

整部电影看下来的感觉是破碎的。不是因为它分了三部分所以破碎,而是对人物性格交代的部分让人觉得过于刻意,以至于让我在看完电影后感觉角色性格本身并没有之前交代的那么阴暗,会让我有抽离感。各个小的故事甚至到最终佳梅和肥仔的凶杀戏都感觉连不起来,完全在靠郭富城的角色在撑,在连接。

关于这部电影有几个不懂的地方:为什么要说肥仔恨女人;肥仔为什么要扒下佳梅的脸皮(仅仅是因为不想佳梅是人吗?);如果肥仔真的喜欢佳梅为什么要分尸(分尸了就可以不做人了吗?);为什么要告诉大家肥仔多害了一个人(婴儿)。也请各位大神帮我解答~

故事在最后让我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是特别明白导演为什么要加上后面郭富城去佳梅家的剧情,感觉拖沓。私以为交代完有关佳梅的事件后结束时最好的。

但电影的画面真的很美,印象很深的是佳梅的近景和佳梅妈妈的近景,很有感觉。电影中还有一个镜头可以说是震撼了我,就是肥仔以割破自己的手自慰来回忆与慕容在车里度过的那一晚。各个演员的演技也都在线。虽然看完电影会带着很多问题,有种没看懂的感觉,但是整体来说故事线还是清晰的,镜头也富有美感,称得上一部佳片。

  《踏血寻梅》观后感(二):怪你不够潇洒

“梅”,是王佳梅,一个16岁的香港移民,一件耸人听闻分尸案中的受害者。字典上说“梅”是四君子之一,象征着高洁和孤傲的品格。

不知道王佳梅的父母为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取名的时候是不是参照了这样的寓意,又或者只是随便取的,毕竟“梅”在人名儿里是一个很常见的字眼,而她也只是普通人中的一个而已。

每一个普通人在一开始都不相信自己永远普通下去,在他们的愿景里,未来一定会是光芒四射的。带着这样的憧憬,湖南妇女美凤年轻时再婚嫁到了香港,她的现任丈夫是一个比她大很多岁的男人,能给她香港户口的男人;而她的女儿王佳梅为了来香港与母亲姐姐团聚,先是从家乡湖南转到人生地不熟的东莞生活一段时间然后才达成了愿望。

但是香港给她们的不是五颜六色世界,而是一间紧挨着一间的公共屋,屋子里有斑驳的墙壁和逼仄的空间,屋子的样子也就是她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面貌。

不知道美凤十多年前来香港时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但可以确定的是,绝不是现在这样每天伺候瘫痪在床的丈夫,为了养家去给跳慢舞的中老年男士唱歌还要顺便被他们揩把油,也不会是被朋友要回去已送给女儿的贵重耳环却无可奈何

而少女王佳梅的梦想是明确的。她想成为模特,再之后或许还能成为如她偶像郑秀文一样的歌手,站在台上,光芒四射。她一直都在渴望美的事物,想带漂亮的耳环,想去听飞轮海的演唱会、想被摄影师拍好看的照片、想玩时髦的游戏机、想被喜欢的人爱。

虽然目标明确,但是王佳梅却无力达到。在现实里她是被暴躁的母亲随时甩巴掌的女儿,是在学校里被老师排挤的异类学生,是被朋友嘲笑不懂流行的土包子,她还是对嫖客付出真心却被当成垃圾的援交少女。

于是接受了这些现实后,她便能随手扔掉漂亮的耳环,她成为了一个对生活没有期待的人。

王佳梅是在网上遇到丁子聪的。丁子聪有个绰号叫“肥仔”,他只是一个失业的货车司机,和一个漂亮的女人有过一段无疾而终的关系,要不是犯了事被写进了警察的档案,他永远是别人口中的肥仔。

但他在与王佳梅聊天时的网名叫“崖上的聪儿”,或许他这一生中只有他妈妈曾经温柔地叫过他聪儿,可是小时候妈妈就在他眼前出车祸死了。他在世上得到的温暖短暂又稀少。

关于两个人之间的交集,电影镜头给得又少又苍白,好像感情也没有达到让对方介入自己生命的程度。

但仔细想想,人们对自己的同类总是能一眼认出来,即使刚认识也总会掏心掏肺地把自己的珍宝拿出来给他玩。

所以初次见面的王佳梅就对丁子聪说:“我想死。”而他说:“我帮你。”于是他杀了她,他喜欢她,所以不想让她当人。

贫穷是原罪,但一切又不能归于贫穷,我们总在被看不见的隔阂包围着,这里面有周围的环境,有世人的刻薄,也有我们自己的执念与贪婪

人来人往的北上广多的是和王佳梅一样疏离在环境之外的漂泊者。就像王佳梅心中时常惦记家长和家长的爸爸一样,他们的心中也永远都有故乡的位置。故乡里的家或许是金窝银窝,或许只是狗窝,但于他们来说,它是舒适的、温馨的,是躺在里面睡醒后不会感到慌乱的地方。

而费心移居过来的城市里并没有自己的家,那屋子只是一处住处。几平米的地方摆放着用来睡觉的床、用来盛衣服的柜子、用来做饭的锅、用来吃饭的桌子、用来煮水的壶、用来放书的置物架,这些东西都放在一块空间里,没有界限,没有美感,一切都很简易。

简易也就代表着贫穷,代表着凑合。但是人们又不甘心回到故乡。故乡美则美矣,但世界不是五彩的。

其实王佳梅和大多数的漂泊者一样,生了一个“公主的心丫鬟的命”。有人经过努力会上位成功,也有许许多多的王佳梅会永远跳不出那几平米的房间。因为在他们的房间里是看不见风景的,视野更开阔的那扇窗从一开始就被封死了。成长的环境、受教育的背景、个人的性格、遇到的人,都是做成那扇窗的材料。

如果王佳梅们学会知足常乐得过且过,对人生追求不那么高,或许会过得快乐一点。但是,偏偏人人都生有一颗爱美的心。

大家早出晚归的工作,皱着眉头挤在没有一丝缝隙的地铁里,都是为了摆脱掉生活印在身上的贫穷气息,为了能站在珠宝柜前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耳环,也为了从同类身上得到更多的温暖。马斯洛层次说,这是人的社会需求。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需求,人活着才好玩。

也正是因为得不到这些,王佳梅们才想死。

  《踏血寻梅》观后感(三):这人生可容易吗?

我一直以为,人生是为爱活着的,为了人和人之间特殊的联系,为了那些稍纵即逝的感受。

然而这人生真有这样容易吗。

1.佳梅

亲戚出车祸向我家借钱,他欠下了三万的手术费。不缴清,就没有后面的手术。我家借他两万,这已经是能拿出的所有存款了。

一辆车,癌细胞,就可以把一个人的人生摧毁。

而佳梅却不需要这样的打击,就已经活在生存的夹缝里苦苦挣扎了。

连一张照片都照不起,去援交,能让她买得起自己想要的耳环,可以打钱给爸爸。

为了更好的生活,来到香港,改变口音,光着脚去发传单,出卖身体,佳梅努力过了。

“只要活着,就会痛,就会累,就会想要活得更好。”

我们这么累,我告诉自己,我们是为爱活着的。

所以佳梅爱的嫖客,把她视作垃圾,佳梅在这个世界上不过是孤独的人。

所以不想再这么累了,信主,死后可以上天堂。

2.丁子聪

母亲过世没有让他对女性缺乏信任

他是个好人,老实敦厚,在做之前还会想着,不行,没带安全套。

但是爱太奢侈了,对老实人更是如此。

寂寞到划破自己的手自慰,只为了还原当初的感觉。

人有什么好的,人会虚荣,想要的太多,人有弱点,会离开,会悲伤痛苦

我讨厌人,佳梅那么好,尽管我们都是被别人当作垃圾的人,但我知道佳梅很好。

她想死,我就帮她,看见她的尸体,我不想她做人,做人很无聊。所以我要撕去她人类的脸皮。

可是我多杀了一个人,它想不想死,想不想做人,我不知道。

3.警官

臧sir看过了很多凶杀案了。

1998年的那一起,他知道原来人可以是恶魔。

原来人生很不容易的,这个世界是一片苦海。

不信,你清晨打开窗子看看,街上来来去去的面孔,他们背负着悲伤、痛苦在生活,一张张漠然的脸,要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还有空间,他还能努力生活。

那就努力生活。

  《踏血寻梅》观后感(四):漆黑中的光明

好的电影应该以一种自然真实优美诗意的方式反映社会和揭示人性,《踏血寻梅》就做到了,和以极端夸张制造各种噱头来吸引人的韩国犯罪片以及早先随意平庸的香港警匪片相比,《踏》是那样的让人尊重,金马金像的大量提名也肯定了它的品质优良,在金像上没拿最佳影片,完全是专业精神之外的因素导致,在金马上也有得一拼,我是金马评委我就会投票给《踏》了。通过《踏》,我深深的佩服翁子光,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导演。

如果导演不用心,《踏》太容易拍成一部靠暴力、性吸引观众的猎奇片了,因为它本身就有那么多猎奇因素,可翁子光却把它拍成了文艺片,这很难得,看那些暴力、性场面时,我并不觉得色情和暴力,而是感觉到了它们承载的人的痛苦和社会的无奈。并不是为三级而三级,而是剧情思想需要。

片中的演员也演技爆表,郭富城的颓丧和执着、金燕玲的无奈和市井、白只的痛苦和追求、春夏的梦想和失落都表现得生动传神,不只他们,其它配角也都表现良好,这部电影里的演员真的演活了人物。

场景道具也是用心逼真,比如片头春夏在东莞居住的地方,他吃饭时的桌子、菜、床、背景中脱落的墙,白只的住所、金燕玲在香港的家等。

以前看的很多文艺片都是长镜头居多,我也经常会有一种文艺片以长镜头,商业片反之的印象,可《踏》一开始时是较快剪辑,多个短镜头,不过还是连贯合适,还有些亮点,比如从多个角度拍佳梅吃饭。在拍佳梅从学校的楼梯去教室时、金燕玲家的外景镜头都让人感觉有象征意义

音乐和原创歌曲也符合剧情人物,还有特点,丁可是个不错的音乐人,音乐深化了主题。

影片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既丰富又有合适深度,影片涉及大陆移民、援交少女、家庭问题、少女梦想、下层人民等都典型真实,没有夸张渲染,也没有回避,让我们很自然的感受到社会的真实。

对人性的揭示也生动深刻,王佳梅的明星梦想、白只对爱情真诚追求、郭富城对工作的执着和生活的粗糙、家庭的失败、金燕玲处境的无奈、李慕容对爱情的态度等都让人能理解,很多还有共鸣,觉得真实自然,没有刻意美化或者贬低谁,也没有简单的脸谱化,大家都有血有肉,没有完人,也没有真正的坏人,人物的动机都能理解。一部好的揭示人性的影片应该展现每个人物的痛苦,让观众去理解那些表面上无法理解的人。

影片中的春夏白只都是下层人物,还长得不好看,他们对梦想的追求也受限于自身条件,像春夏的模特梦、白只的爱情梦,这是人在这社会必须面对的无奈,影片对他们的塑造让我对这些不好看的人产生了敬重,他们触动了我,我对他们有了理解,也深深认同他们的追求。这就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每个人都要面对,比如,佳梅也嫌弃想要她做女朋友那个又弱又笨的男子。(经典美文摘抄 www.wenzhangba.com)

影片中一些设置让人眼前一亮,如白只和喜欢女孩在经期发生关系,后来受次影响,他割手手 淫,有象征意义又创新让人难忘,一些台词也让人深思,如“我恨的不是女人,而是人”。

影片也不全然灰暗抑郁,春夏与父亲亲情,母亲对女儿的其实深爱、郭富城对工作的执着、白只对爱情的真诚,还有身处下层,经历不幸也不一定就是悲剧,比如片尾出现的那个当年郭富城救过的那个小女孩。如果佳梅不要追求不切实际的梦想,白只放弃不可能爱自己的女人,他们也不会走向悲剧,即使前边无法改变,他们两人最后也可以相濡以沫、踏实生活。出身底层、经历不幸、长得不好是会让人遭遇很多磨难,但人生的幸与不幸通常情况是可以自己选择的,片中的他们就可以有另一种选择。

  《踏血寻梅》观后感(五):佳梅其人

看完之后坐在电脑前缓了一会,还是有个问题挥之不去

佳梅,真的想死吗?

为什么会想死呢?佳梅,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佳梅的性格非常多面,纯真,贪婪,蠢笨,直率,矛盾……为了喜欢的男人,可以不收钱,但是为了钱,又可以接纳其他男人。佳梅是喜欢格子衫男人的,但是佳梅似乎并不爱他。或者说,佳梅还没有体会过爱的滋味,所以才会非常容易的说出并不害怕死亡这样的话。

佳梅有着非常强烈的自尊心,而贫穷则是刺痛佳梅的一把锋利的匕首。那对钻石的心形耳饰像是一串隐秘的符号,从她亲自将它从耳朵上摘下来摔在母亲面前那一刻开始,或者说从她挨了母亲一个耳光开始,为了得到它,王佳梅可以用一切交换,何况区区肉体。

而十分戏谑的是,对于物质的渴望,又战胜了佳梅脆弱的自尊心,当她带上那对钻石耳环的时候,她的眼睛是闪光的,这比她涂着闪亮的唇釉,穿着高跟鞋,在镜头前精心地摆弄身体时带给自己的愉悦更大,这是一种理想照进现实的喜悦。无论是做模特,或是援交女孩,在佳梅的心里是同样的,这只是一种得到的方式和渠道,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她坦率的过分,已经到了并不在意细小的羞耻感的地步。这是一种只属于十六岁,也并不属于十六岁的豁然与开朗——当她把小钱包里面次次辛苦积攒的零碎纸币一把撒向了柜台。

过早地入社会用身体讨生活,这并不是简单地可以用贫穷和空虚来判定的事情。佳梅的确是空虚的,而这种空虚来自于爱的缺乏,以及对爱的麻木。佳梅是个不懂爱的孩子。

才16岁,生理和心理上都还没有脱离未成年的范围。她的母亲和父亲,在成长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两个人,都没有教会佳梅什么是爱,怎么去爱。一个整日混迹在麻将室,歌舞厅,连女儿出门援交都不知道,另一个整日赌球,连电话都不会打一个,如果藏刑警不去拆穿,他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死了。佳梅其他的家人呢,姐姐在佳梅鬼鬼祟祟和客人联系的时候,只是告诉她抬抬腿,不要挡到自己换衣服,因为她要洗澡。继父只在佳梅死后才肯开口大段说话,只为了周刊小报给他的几顿茶水钱。这个家庭里,每个人对佳梅的爱都过于吝啬。我们不能说他们不爱佳梅,但是这种爱太少了,并且只在得知佳梅惨死的那一刻才集中迸发。如果佳梅没有死,那么在之后继续生活的日子里,又是否会有所改善,这都是不堪设想的情形。

导演似乎想在王佳梅的悲惨命运和和她的港潮移民身份之间做个死死的扣子。在影片中,也用了诸多港味的表达方式来展现,然而在我个人眼中,在更大的程度上,王佳梅的死和她的家庭的关系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这个世界上,贫困的家庭很多,移民的家庭也很多,水土不服,生活困顿,这样的生活困境无时无刻都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角落发生着。但是像佳梅一样轰烈却又诡异地死去的人却不多。换言之,这样冷漠而扭曲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无论是在怎样的社会大环境中,都有引发悲剧的可能性。对于佳梅个人的内心的表现,我觉得还是不够的。

佳梅不懂得什么是爱,在父母身上,她没有学会什么是爱,在家姐身上,她似乎也学不到对自己负责。(佳梅死后一年,姐姐就被别人搞大了肚子,生下来做了单亲妈妈)。

一个案子,凶手自首,人证物证俱全,为什么还要查下去,查下去究竟是为了什么?郭富城饰演的藏刑警也是个有趣的人。他的有趣在于他敏感而感性的性格与自己职业身份的冲突上。这样一个办案数十年,头发都已经熬白了的人,还会做噩梦,还会为了同情受害者而啜泣(不排除他为了唤回前妻对自己的同情而挽回家庭的鸡贼可能),还会在结案之后仍旧苦苦思索被害人和杀人者的动机。藏刑警一辈子都在和人性中最尖锐狂暴的部分打交道,却还是藏着一颗脆弱而敏感的心,这是无比珍贵而难得的,也是他痛苦与恐惧的根源。那个噩梦,就是他无数次历案心情的真实写照。

在这次的碎尸案中,藏刑警最关心的是佳梅为什么想死。其实当我们探讨佳梅的人生时,我们探讨的是一种缺失,不仅是物质上的缺失,更是精神上的缺失。缺失爱和基本物质生活的人生,最终将会导致人的精神空虚而扭曲,无论是佳梅,还是肥仔丁。

肥仔丁为什么想要帮助佳梅去死,他明明说他喜欢佳梅,人为什么要杀死自己喜欢的人呢?原因也很简单,肥仔丁说,他的确喜欢佳梅,但他不喜欢人,佳梅这么可爱,人是不可能这么可爱的,所以佳梅不应该做人。肥仔丁为什么不喜欢人呢?因为人会死,人会背叛,人会厌弃,人会欲擒故纵玩弄把戏,人会凌辱弱者,人是脆弱而狡诈的象征,人是爱而不得的泡影。他的母亲在他眼前惨死,他的老板凌辱他,他付出一切想要得到的爱人,宁愿用手也不肯和他做爱。

肥仔丁不喜欢人,因为他见过太多人间丑陋而永恒,珍贵却短暂的东西。

他最喜欢的,是阿婆家里的那只猫。

佳梅认为,人死之后就会获得快乐。其实佳梅并不知道死后的世界是否快乐,是否永恒,但是在和肥仔丁做爱的佳梅已然是想要放弃生命的佳梅。

因为,她抛弃了那对钻石心形耳饰。

一把摘下然后摔在肥仔丁脏脏的地板上。那是她在浴室里被格子衫男人淋的浑身湿透的时候都没有摘下的耳饰,是她用夜夜辛苦生活讨来的精致伪装。带上它的王佳梅,可以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而唯独不是王佳梅。摘下它的王佳梅,才是真正的王佳梅,贫穷而弱小的王佳梅,只能在床上伺候男人讨生活的王佳梅。

佳梅说她不讨厌肥仔丁,我是相信的。

佳梅真正讨厌的人,只有她自己。所以她要求肥仔丁杀了自己,而不是杀了肥仔丁或是任何一个曾在她身体上找到圆满的男人。

踏雪寻梅,无非是这个缺乏爱意的残忍世界里,无端生发的故事罢了。

换个地点,换个角色,这样的故事,永远存在。

  《踏血寻梅》观后感(六):《踏血寻梅》│“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悲剧,不仅剧情让人抑郁,画面血腥且伤感,整个电影都透露出一股深深孤独感,导致这几日睡觉时都有些害怕,这部电影把我内心的孤独都召唤出来了。

决定看这部电影源于在《奇葩说》看到春夏的表现。

她的身上有一股灵气,在节目中发言真挚,不掩饰,不做作,讲到对辩题的看法时,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会像某些只有外表的明星,说话却言之无物,故作深沉。

春夏在22岁时就接了这部戏。在相关的报道中,她的公司和经纪人其实并不赞同她接这么大尺度的戏,但她坚持要演,她说:“这是难得的体验,值得我和反对的声音去抗衡。”

在这个年纪主动接演如此大尺度的电影,我认为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且侧面说明了她对电影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有自己的价值观,在所谓大尺度和艺术之间,她做出了忠于自己的取舍。

  《踏血寻梅》观后感(七):不要做人,那躯体也不要在人世。

这部电影在硬盘里放了很久,大概有一年了吧。昨夜偶然点开,本只想看看开头是什么样子,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本对血腥镜头免疫的我,在看到丁子聪肢解王佳梅的时候竟然起了鸡皮疙瘩。都是可怜人,一个想死,一个想杀。这是何等的绝望。

看完我其实都没有很能理解丁子聪的杀人动机,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变态的,不合常理的想法——相爱相杀。你要死,我就成全你。但并不是因为仇恨,而是喜欢。因为丁子聪对人的憎恨与厌恶,导致他想让自己喜欢的女孩不要做“人”——那就死了吧,最好是连躯体都不要在人世。于是剥皮,砍骨,切碎,冲入下水道。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王佳梅怀孕了。他用颤抖的双手拿起子宫的时候,小孩已经成形。一尸两命。

看到这里,我闭上了眼睛。

你想死,我帮你。这需要何等的绝望啊。

  《踏血寻梅》观后感(八):香港的八百万种死法

不断想起劳伦斯布洛克的《八百万种死法》。香港有七百多万人,纽约有八百多万人。一个说我很想坚强,但是会累,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一个说我已疲于奔命,我已倦于微笑,无人愿意为我一掷千金。她们恰恰都是妓女,孤独的人,了断的人。正是如此,觉得最后一部分用八百万种死法死法“bbwzsf”要比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来得好。 本来下的是90分钟的版本,又重新下了12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才不至于错过。

几乎每个角色都很鲜活,有故事,有圈子,有悲伤。但一些人物也留下空白,没有那么圆满。

我喜欢每个人物都是圆满的,开始的时候看得到他,也知道他的结局,能满足我的探究和好奇心。

是为春夏而来的,春夏的辨识度确实很高。希望她的生活没有被电影带入黑暗的境地。希望她可以坚持艺术。

  《踏血寻梅》观后感(九):《踏血寻梅》影评

翁子光这部根据2008年香港深水埗一起援交少女遇害案改编的《踏血寻梅》并不是用推理、悬疑、枪战作为卖点的传统犯罪电影。而是想要拍出故事背后,在香港社会越来越失落的环境里边,年轻一代本地人在这个社会压抑、迷惘的生活状态,从而探讨更深层的社会原因。

翁子光是影评人出身,这部片子又是他自编自导,观影过程中能感受到他处理人物有种特有的细腻,重构人物关系时加强了每个角色的现实感。比如谭耀文每次出场都烟不离手,在多个场景里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导演用《寻梅》、《孤独的人》、《踏血》三个章节,采用碎片式的叙事,慢慢描述每个人物的生活环境和他们背后的故事。

首先是被害的王佳梅,因父母改嫁随之迁入香港,一家生活困窘,中间有个细节是她妈妈要回了送她的耳环还给别人,这对她的自尊心伤害很大,加上她一直挂念远在湖南的老爸,想寄钱孝顺。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促使了她网上援交挣钱的决心。而他明星梦的破灭,现实对她的打击才是她悲剧的根源。

凶手丁子聪,是个卡车司机,母亲早年因车祸身亡对他造成很大影响,性格孤僻自闭,加之相貌丑陋凶悍,对自己没有自信,也没有朋友。但他其实并不是《追击者》中那类变态连环杀人狂,在他追求的女孩面前还有幼稚的一面。王佳梅是他第一次杀人,至于之后变态的碎尸行为,按他的话说是看到卖肉那样做……

郭富城饰演的臧sir串起故事主线,个人感觉这是他最好的一次演出,没有神经质的推理状态,也没了玩命奔跑、用力咆哮,而表现的就是个不修边幅,因关注案子而疏远家庭的普通警察形象。导演还加了些细节如习惯性推眼镜,因女上司说他皮肤松弛而网购面部按摩器,每次在现场都让人给他用宝丽来拍照…这些加深观众对这个角色的理解。

于是看到他在叙述假扮王佳梅给她父亲发短信那场戏突然崩溃时,观众与他身旁的前妻一样,对他产生无限同情。可能这也是本片的唯一泪点。

所以援交、裸露、碎尸并不是影片的重点,事实上那些残暴的镜头也都进行了模糊化的处理。导演抛给观众的问题,是丁子聪为何要杀王佳梅?片尾丁子聪回答臧sir的话没必要说谎,他说一点不讨厌女人,甚至还喜欢上王佳梅。但没有说杀她的原因。我想这个原因,就是他在王佳梅身上看到了自己孤独、绝望的一面。所以他会以为杀她是在帮他,是一种解脱吧。

这片最牛的地方,就是看完才想起这是一部香港三级片。早年王晶还有近年的彭浩翔已经已经让观众对三级片停留在低俗、色情的印象中,在现在这个充斥着明星扎堆、恶俗搞笑或者装腔作势、陈词滥调的香港电影中,《踏血寻梅》太闪亮了。这才是2015年香港最佳电影。

  《踏血寻梅》观后感(十):这次我们不说电影,讲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

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将于4月9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

距1982年的第一届金像奖,今年也是金像奖的35周年之际,

虽然许多电影爱好者都在看衰香港电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任然是中国最具权威的电影奖项。



本届的金像奖跟去年一样依旧没有什么亮点和噱头,

唯一引起小二注意的就是星爷再次入围最佳导演以及他是否会出席。



还有一位演员,他的入围可谓是了了小二的一大心愿,那就是林家栋。

这位在电影中跑了十几年小角色的实力演技派和偶像派凭借小成本电影《树大招风》入围最佳男主,

之前他已经获得了香港电影评论协会的影帝,

按照张家辉的例子来说,林家栋问鼎的机会还是挺大的,

怎奈他的竞争对手是梁家辉,希望可以像去年的影后一样爆冷。



说起去年的金像奖,小二不禁想起了去年关于影后归属的一片哗然。

最佳男主角是郭富城,无可厚非,

最佳女主角是春夏,大跌眼镜。

时间,全民都在问一个问题

春夏是谁?她有什么能力获得这个奖项?




春夏是内地90后女演员,

春夏凭借影片《踏血寻梅》斩获影后殊荣,

也是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内地年轻女演员。

除了这个奖项之外,

这部电影还获得了六项大奖。

遗憾的是,翁子光导演最终败给了徐克与最佳导演无缘。



《踏血寻梅》是根据2008年轰动香港的援交少女分尸案改编而来,

这个案件本身就足够吸引人,

加上导演的渲染更加惹人注目。

其实,纵观香港电影史,

这种类型的电影很多。



比如黄秋生主演的《人肉叉烧包》,

本片根据澳门奇案改编。

也令黄秋生荣获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演员,

同时也是第一个凭三级片获得影帝的影星。



任达华主演的《羔羊医生》,

此片也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

不过,这个更为人所震撼,

是1982年发生在香港的人体肢解案件,

案犯名叫林过云,专门针对女性下手。



如果《踏血寻梅》的导演就按这种展现案件的模式来拍,

或许影片也会精彩,

因为案件本身就够离奇。

但是这样拍就落俗了,也不会受到这么多奖项的肯定。

导演通过案件来放大人性的光明与阴暗面,

著重从中反映人性,

尤其是被冷落,刻意疏离常人、社会的一面。

反而变的不同,也会引发许多方面的思考。



《踏血寻梅》四个字当中“寻梅”中的“梅”就是王嘉梅,

那么,“寻梅”就是寻找王嘉梅的尸体,

这样推算下来,

“踏血”就显而易见了。

所以,这次小二不说影片,

就像标题一样

这次我们不说电影,讲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


(以下部分图片来自《踏血寻梅》电影剧照)



王嘉梅出生于中国湖南,

1994年随母改嫁港人,

2005年移民到香港。

原本品学兼优但后边因为家庭的问题导致思想出现扭曲,

后又与继父不合,又不想母亲拾荒为生,

故于2008年1月辍学求职为生。



2008年4月27日王嘉梅被人杀害后残忍肢解,

更骇人听闻的是其部分人骨混入街头肉档出售,

并且已经分售到不同顾客和餐馆。

事件一出,整个香港都轰动了。



据闻,王嘉梅个性固执,

在校没有多少朋友,又遭到老师的针对。

但是平时喜欢上网聊天,

结交年龄大的对象。



而出于生计原因,

在网上与人交谈的时候,

王嘉梅以“kimi”化名在网上进行兜搭嫖客,

标价1500——2600港元不等进行肉体交易。



一次,在交易中遇到了丁启泰,

王嘉梅告诉他

我不想活了,你可以帮我吗?


据丁启泰一个版本中的供词来说,

他当时刚磕完粉,神经比较松散就莫名的帮了她,

后边就发生了肢解和丢弃、冲马桶事件。




以上就是根据凶手供词所做的案件报告。



肢解这一片段,导演也做了详细的表现,

所以该片充斥了大量的血腥残忍的肢解镜头,以及情色片段。

(因为限制级镜头较多,剪掉就失去电影的成色,

因此本片并没有在大陆上映。)

但这些并不是《踏血寻梅》的种种噱头,

而是对于电影主题内涵非常刺眼的解析表达。



导演翁子光借助此片一举成名,

在于他对由案件改编电影主题精确的把握。

如果只是一个案件再现的视频版,

完全没有必要花费这么大功夫。



所以导演以悬疑犯罪作包装,

继续贯彻独立精神。

电影延续性工作者的际遇,

借此道出社会的种种问题,

包括新移民问题、青少年的价值观、

资讯爆炸带来的错乱、香港人的迷惘等,

绝非一般商业电影。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