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独立时代》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独立时代》观后感10篇

2017-11-10 21: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独立时代》观后感10篇

  《独立时代》是一部由杨德昌执导,陈湘琪 / 王柏森 / 邓安宁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立时代》观后感(一):孤独时代:你连自己都不愿意去理解,更何谈理解别人

电影2016年12月3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看完这部电影,这是看得杨德昌电影的第四部,心生感慨,他的电影太少,真是看一部少一部,真是舍不得看。

其实,今年看这部电影,恰恰好。因为今年毕业踏上社会的路途,心中变化很大,而这部电影的故事也是讲述 。 电影前前后后出现的角色十几人左右,形成的关系确实复杂。富人朋友男女、父子、上下诸多关系,怎样在着诸多关系中生活的好呢?要会做人,要会装。当然,我没有富人朋友,更没有女友尴尬),所以便少了些纠缠。但内心,从学生时代的无忧无虑,现在想起学生时代那时候所担心的忧愁便觉的可笑,进入社会,自己内心的确会有许许多多的变化,自己审视自己,知道自己已经变了。

回到电影,故事的剧情很简单,但其中关系纠缠却是复杂,我就懒得赘述了。写这篇文字,也可能是好的电影可能让你沉下心思考些东西,可能这些东西毫无用处,但可能会让你自己试着理解自己。电影中的几个主角都在尝试着说服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当然也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当然也的确可能为你好。

电影中主角们都在困惑着,琪琪困惑为何别人怀疑自己的真诚,小明困惑工作上的清浊, Birdy困惑爱情上Molly答应嫁给他,至于Molly在困惑着爱情上、事业上、友情上的一切。也许这些问题带来的困惑只不过还未成熟,在承认老于世故的“大人”的眼中都不过是可笑。

在生活里,当你戴上面具,就不要苦苦追究自己为何戴上面具,为何变成如此?低级一点,大多数人会骗自己继续“装”下去;高级一点了,便是和自己试着和解,但本质上你是孤独的。特别在这都市钢铁森林中,以前多是因为道德伦理、宗法礼制中,人是一个集体,或者一个家族,作为个体,中国人其实并未有多少作为个体的特性,我们习惯集体的生活,就连文艺作品,我们都习惯接受或者偏爱大团圆的结局,时代洪流,90年代的台北那时已变成钢铁森林,那时候杨德昌的思考,如今也在内地遍地而起的钢铁森林中一一呈现。一切传统的消解,作为个体的我们终于开始有了作为原子式个体的特性----无尽的孤独,再也不会有什么制度道义把个体捆在在一起。

我再也不属于什么张氏、李氏或王氏家族的一员,也不会属于这个村或那个村的乡亲,所有仪式的崩解让我感觉一切是无意义的。权力与金钱是最好证明我存在的方式,我不想探究我的内心,当然我也不想理解自己,更谈不上理解别人,反正大家都是讨生活,笑脸便好,那管笑脸背后是真心或假意,大家装下去,生活才能继续下啊。

杨德昌的电影,看完总是会沉思,但自己才疏学浅,难抓到精髓。总感觉呈现出来的问题是庞杂的、难以解决的。也许杨也难以给这些呈现的问题以解决办法,不过,我这样的庸碌之辈连发现问题的眼睛都没有。

  《独立时代》观后感(二):真实是否就是这样?

A:

真实是否就是这样?这是我观影时一直在做的思考。我不否认影片表现的是生活下潜藏的暗流,但是这种悲观的论调我没法喜欢。对于同意进行道德刻画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我却可以很容易地喜欢上。我想两者的不同在于基是纯粹客观地展现事态,而杨的悲观渗透进了影片本身。它向我灌输的情绪,就像当我见识到生活的暗流时,我会自然规避一样。我喜欢的是美好,而且我愿意相信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杨通过影像对我们这个时代所作出的深切思考。他的电影首先有一个非常完善的剧本,因此电影可以少缺许多其它(影像)语言的使用。我们感受他的电影是真实的,他甚至不做深层次的抽象,只是让人物发出声音,而只要我们一听到某个人物的某些话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是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把噗,2011.8

B:

以上这两段写于二十岁时的文字,我已经不再能记起。对于这部电影,我也全然忘记。我只记得我是在某个暑假看过它,但具体哪一个也不再知道。我同样没有想起是自己曾经还写下过这些文字。当我现在重新去读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写下这些文字的人可能比现在的我更擅长思考,更懂得将自己的想法诉诸于语言。虽然那种深层老到的腔调与那个年纪的阅历是不符的,但我此刻也不再具有了。我是否陷入了倒退中:我越来越感觉到了使用文字的困难,天然地反感于逻辑。但是曾经,我对此显出更多的天赋。

把噗,2017.8

  《独立时代》观后感(三):再见杨德昌

“在我们强调整齐划一性的同流文化中,每个人最主要的生活目标就是‘人缘’。若没有人缘,就可能有遭受到被别人摒弃及孤立的危险。然而,同流也暗示了一种虚伪。从小我们的教育就不断地灌输我们如何做才是正确’,任何个人独特的想象力及创意,都会遭受强大的排昏及否定,以致每个人都需要戴上假面具扮演个别人熟悉的角色,来隐瞒内心的许多感触,以免被怀疑为‘与众不同’。因此,我们同时更相信别人都同样时时刻刻在装出同一副样子,隐瞒着他深藏不露的城府,使我们无法真正在群众之间建立最基本的相互信任。两千年来,假借孔老夫子之名而建立于社会全体成员之间的这种自相监视的预警系统,使中央威权有效地统治了这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家。然而,问题是,如果一个文化无法自其社会成员中汲取、累积个人的智慧及反省,是无法去修正它过去的错误,无法评估它的现况,更无法远瞻它未来的需要。”一杨德昌

  《独立时代》观后感(四):句句见血

杨导是我见过,目前将现代男女都市爱情拍的句句见血的男子,在弥漫的烟雾下,演出了现代男女爱情与事业的迷茫、混乱。
琪琪:温柔美丽善解人意,受绝大多数人喜欢的好人,有人觉得她美好的品格不过是装出来的,当她面临事业的选择,友情与爱情的冲突时,同样因为善解人意而不得不左右为难,困于迷茫。
啊KING :少不得事的富二代,像玻璃瓶中的花朵,心地善良,却没有主见,可和这样容易受他人影响的人相处太累,即使偶尔傻的可爱,也不是当老公的首选。
milly:有钱人家的文艺女青年,因为出身,不能自由追求自己的爱情,因为文艺,注定想法很多,想要得到很多。
小明:想要安稳,想要溶于大众的文艺男青年,压抑自己对制度的不满,爱幻想的双鱼座。
小波:沉溺于偶尔抄袭成功的快感中不能自拔,将大众看做愚民,艺术看做骗钱、骗女人的工具。
小风:聪明反被聪明误,她的心是冷的,就像阅尽风尘后的妓女,性欲是她向上爬的手段,和Larry相似,Larry是将友情看做向上爬的工具。
姐姐:世俗中的大多数女子,向往浪漫的爱情,成功的事业。
姐夫:觉醒家
物欲横流,快餐式爱情的时代,怎样自身才能有安全感,答案其实就在标题,唯独立二字。

  《独立时代》观后感(五):寻找安全感

生活中或者在电影小说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男人痛苦的问女人:“我对你这么好,为什么你还是不满意?”一般女人都会满脸哀怨的说:“我觉得你给不了我要的安全感。”安全感,无法用语言确切描述的一个名词,一种感觉,仿佛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紧俏货。曾记得一个朋友说过,他的一个朋友已经是某个企业的高层人物之一,年薪千万,但也经常唏嘘,总觉得不安稳,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简而言之就是“缺乏安全感”,于是,疯狂的赚钱,赚钱……他的安全感,需要用金钱来填补。想起了前一阵看过的一部电影《独立时代》,在这部电影里,导演杨德昌又一次扮演了城市手术刀的功能,对台北这个物质发达的现代化城市进行了细致解剖。人性的虚伪和懦弱、伪善与困顿、孤独与陌生、又一次清清楚楚的浮出水面。电影里,每一个看似独立的内心,其实都有太多的困惑和孤独。Melly是一个富家女,她总怕做深宅富太人生就不再独立,于是开了一家公司,但却运营的乱七八糟;Melly的未婚夫阿King害怕惹恼假小子一样的Melly而黄了豪门联姻,于是对Melly百依百顺;Melly的姐姐害怕自己主持的节目收视率下降,于是坚决不向媒体暴露半点家庭不和的消息;Melly的姐夫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整天在研究如何拯救世人堕落的灵魂,似乎他只有找到一个道理才能活下去。Melly的助理琪琪总是一副人见人爱的的样子,但她总怕别人认为她这是装样子;琪琪的男朋友作为公务员,不得不整天唯唯诺诺。最可悲的是阿King的谋士Larry和电视导演波,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和让内心更加安宁,他们所做的一切,无关爱情、友情,或是为了一时寂寞,或是为了拉关系,都是别有用心。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不确定感,似乎每个人都患有严重的安全感缺乏症。每人们随时想着自保,想着出逃,却在欲望和左右为难中陷入另外的棋局。安全感,他们的安全感到哪里去了呢?也许是他们无法把握他们的未来吧。想起昆德拉的《慢》里有一句话,“未来是害怕的根源,谁不顾未来,谁就天不怕地不怕。”从电影中、小说中出来,看看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吧。时间如水流逝,科技飞速发展,你很忙我很忙“牛仔很忙”,但越忙人们好像越没有安全感。特别是遇到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全球五百强们纷纷裁员、股市跳楼、物价高涨……人们的信心down到了低谷,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是怎么一个样子。安全感就像三九天的一件纱裙,很好但过于单薄,穿着它忍不住要打一个个喷嚏。我们的安全感呢?用力的寻找,却不知道在哪里。不记得《独立时代》里谁说过一句话,“如果每个人都向别人要安全感,又怎么会有多一个安全感给别人呢?”这部电影的结尾是光明的,几乎每个人都开始了新的生活,“独立时代”开始了。我想,这份“独立”来自于一种内心的安定和对自身的信任。其实,安全感是属于自己内心的,安全不安全纯属自己的一种感觉。有朋友说:“安全感需要互相给予。”我想,也对。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让相亲相爱的人们相互依偎取暖。

  《独立时代》观后感(六):独立时代

影片开场的那句孔子中的话就直接点了主题,在20年内迅速致富的台湾人,下一步该如何?钱权的交易、艺术的功利、人情世故的博弈、在空虚情感生活包围下繁荣得一片荒芜,人心在各种利益面前摇摆,在算计、计较、怀疑,与爱人争吵后退却却可立即和新欢海誓山盟……杨德昌把现代这种社会的种种现象通过影片中寥寥几位角色就把这人性的矛盾与复杂完全表达了出来,金钱社会对儒家教育的变相利用反而加速了信仰缺失后的对自我对他人的迷茫认知。
在万花筒般的人生百态里,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东亚意识形态成了杨德昌最乐于批判和嘲弄的对象。物质上的富余不但没有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麻烦,反而带来更多的问题。杨德昌用冷静的视角和戏剧编排式的手法来看待这一切,唏嘘人生,丑态百出。即使今时今日,这些症结仍然没有被解决,这个社会被种种问题浸淫者,我们始终是它的一部分,我们就在其中。

  《独立时代》观后感(七):剧情简介

Birdy(王也明)、Molly(倪淑君)、琪琪(陈湘琪)、小明(王维明)四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做着不同的工作,表面光鲜程度虽有异,都有身份转变(由学生到社会人)时期的尴尬。而这其中最难做人的,是夹在好友Molly与男友小明之间的琪琪,她只能暗自努力,以期好友、男友的事业与生活能有所改观,三人的关系能有所改善,却得到双方的误会。 Molly的姐夫(阎鸿亚)在认定生活就是由若干玩笑构成的排列组合后,开始转身面向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然而他自认重获精神家园之时,却收获了同琪琪一样的无奈——两人被认定不过是演技好的实力派而已。人生的荒谬与悖论就此呈现,表演只有迎合了旁观者(观众)的心里,才会被认定为“真实可信”。

  《独立时代》观后感(八):生活的真相

相信我,每个人生活的背后,都有一个真相。就象每个笑容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滴眼泪背后都有一个秘密,每个拥抱背后都有一段时光

常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家,车厢空荡荡的。若换做其他时间,我一定会来回翻着本永远看完的书。而此刻,却开始很小心地用眼神照顾着同路的陌生人。女孩摆弄着手机,时不时飞来一阵铃声,总是些最流行的曲子。妻子用一种奇怪的眼神和指法数着丈夫脖子上的痣,仿佛他们刚刚邂逅——我是说,如果他们真是夫妻孩子已经睡去了,张着嘴巴,呼吸车厢里憋闷的空气,母亲也迷着眼。而我刚刚从朋友那里脱身,计划着明天还要去见个谁谁谁。大家带着自己的前世今生,赶上了这最后一辆夜车,十几分钟后又要匆匆离开,奔赴下一个时间的战场。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真相。

比如琪琪,还是那样让人温暖的笑容。和朋友开玩笑说,这么好的姑娘,从了吧。朋友却说,你会要一张永远关不上的脸么?恩,我们太习惯变换面孔的生活了。大家都用这样的表情,就无所谓真与假,是与非。不世故的人反而更让人觉得可怕,因为大家的逻辑是,这个世界没有人不世故。你天真,只有两种可能:你城府太深,可谓“世故”中的极品;或者你真傻,谁还会跟傻子叫劲?对于琪琪,连最好的朋友都会相信她的背弃。那么,两人友谊的真相又在哪里呢?她失去了上演真相的舞台。

还有Molly,她刚刚下车。那辆保时捷,能担保什么?上了车的,会作态,上了床的,也不能坦白。等待一个人,却不想承认;等待一份爱,却拒绝付出。把自己保护得好好的,却还想向别人多要一个担待。如果你为一个笑容感动很久,也许会被当作白痴。所以,她开始怀疑,开始不清不楚的寻找彼此身后的真相。

小波从一开场就摇摆。玩儿滑轮,需要的是平衡,踏上了那双鞋,你就要不断调整姿态。搞艺术的就怕没有立场,或者说没有坚持,那样顶多算个半成品。所以他还是去做立法委员好了,左一下,右一下,左右逢源,永远不知道会在下个路口转向何方。艺术应该让阿King这样的来搞,至少他最实在,象个孩子,藏不住Larry的那些哲学和箴言。一个又一个的圈子,本身设计好了出口,走到一半突然发现来了个不懂游戏规则的,那些心照不宣的结局和答案一个个被倾覆。更不能容忍的是,他还用无辜的眼神看你在里面挣扎。

言情作家和王牌节目主持人,金童玉女。这样的组合,应该常出来走走台,让大家还会相信爱情,还会相信誓言,还会相信童话。但是,人们的感动也只会停留在舞台灯光亮起的那一刻,因为谁都知道什么都不能相信,偶尔激动一把,回想一下自己曾经的清澈,再走路,也不错。所以那些为了公众形象苦苦支撑的寂寞恋人们,背叛情侣们,心碎夫妻们,也自己走路吧。大家都明白在流言蜚语里蜜语甜言一定不容易,谁也不会为此伤心太久。票买了,钱掏了,鼓掌掌,一笑而过。

而杨德昌的真相,在哪里?他有太多话要说了,甚至有点唠叨。他一边揭开这个城市的伤疤,一边给大家塞止疼片。也可能是麻醉剂,话讲得久了,体内的抗体开始显灵。他让每个人都变成生活的哲人。而除了天生的哲人谁会在鱼水之欢过后,说说义和团,说说文革,说说天安门?小明能。因为杨德昌能。他够狠,不给剧中角色自己的空间,非要把大家生活背后的真实抛开给你看,违反着生活的逻辑。我们应该彼此尊重,那些潜台词伤人又不利己,何苦一定要溯本求源。还好到了《一一》,他已经不那么激烈愤怒了。每个人都变成了婆婆心里的故事,不用讲出来。生活已经够残酷,又何必去重复?

走出地铁站口,女孩被男孩接走,夫妻俩上了出租,母子二人也行得远了。我知道,有些故事最终只能对自己诉说。而所谓生活的真相,其实也只有自己在乎。

真的。

  《独立时代》观后感(九):世界是一个镜像,当你无可依凭的时间不要忘记,自己就是最好的依靠。

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因为人复杂的思想让整个社会都弄复杂了吗?当代社会如此浮燥与疯狂,处处充斥着虚伪与谎言,所以,我们彼此没有了信任感。
你看你XXX,装得比真的还像……听到这句话,还有什么是我们应该相信的呢?我已经不知道了。
这个社会变得如此可怕而混乱,找不到希望与出路。好象每一个人随时都会被人乘虚而入而又同时想抓紧机会对别人乘虚而入一样,猜忌无处不在。
杨德昌拍了一个非常真实的黑暗电影,然后又用对白来阐述所有。
这是部值得一看再看反复思考的好电影,但我又怕细想之下会对人性的可怕多了几层忌惮……不过想这么多干嘛,活着就好。
正如最好琪琪说的,无论我怎么做都会有很多人觉得那是装出来的,不要紧,只要我清楚自己心中所想,我就还有自己可以相信,于是就算在最灰暗与最充满困惑的世界里头挣扎,也都有了希望……

  《独立时代》观后感(十):物欲横流 什么是真

人见人爱的琪琪和小明相拥在电梯口,小明幡然悔悟,其实,琪琪才真的是对他比较重要的人。杨德昌导演的电影总是以“小”见“大”,无论是这部《独立时代》中的小Bar,小明,小凤,还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小明、小马、小虎,最通俗易记的名字背后总是代表着一类人,一个时代。
       阿king有钱,但他内心中少了些许基本的对人的判断能力。他看不出molly其实不爱他,larry本质上是个戴着笑面虎面具,背后捅刀子的坏人,其实,最后阿king想要沉迷于艺术,和那个内心对艺术家总是有着痴迷感情的可爱少女在一起,是件好事情。阿king恋爱了。只是,他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为何larry在去到小bar的工作室后能如此地气愤,恨不能杀了小bar,自己在楼下是遇到了小bar和morry,亲眼看到他们俩并没有什么,阿king想要劝larry,不要那么冲动了,事情已经过去了。Larry怎么能够想到,自己泡着小凤,同时积极在为泡老板的女人molly和她的闺蜜琪琪努力着,以为所有的伪装都没人能看出来,但一心虚构出来的molly和小bar 的恋情,主角竟然变成了小凤和小bar,larry瞬间脸绿了。
1994年的杨导向人们展现了很现实的问题,在富起来了以后人们之间可能会怎样,富起来了以后我们该做些什么。
 1、同样身为艺术家,杨德昌导演向那些深处一线的艺术工作者们敲了一记警钟。警钟鸣响,同样警醒着现今的大陆。
“為什麼要改變風格呢?”
“我沒有改變風格啊, 藝術家的責任是在於反映現狀。”
“現在大家都生活得這麼開心,幹嘛要澆冷水?”
“那就是你為了票房而迎合大眾口味的意思咯?”
“這是為了答謝那些……支持我的人嘛”
“大同世界,世界大同。什麼是「大同」?大同就是大家都相同嘛”
“如果大家的口味都相同的話,那麼戲票是不是就比較好賣了呢?”
现在的电影票真的比较好卖,不管你是有名的,没名的,原来干过什么,只要花钱(花很少的钱)拍出来一部比较迎合”大众口味”的电影,都会有人买账,电视中会报道,某某影片上映不久就突破了某某票房,至于电影究竟怎么样,Who Cares,反正拍电影的人和想办法卖座的那些赞助商们把钱赚到就OK了。可现在观影的人们到底怎么了,那些烂片你们真的觉得好看么,真的愿意把钱花到它上面去么,如果没有人愿意掏腰包,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导演”去“拍电影”…..看来,”大同世界”确实离我们不远了,艺术家们“呕心沥血”去迎合大众口味,的确是要答谢那些支持它们的人。远观带“艺术”风格的娱乐节目,唱歌的,跳舞的,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音乐制作,图书制作,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它们总能找到要答谢的人,也真是怪了,无论什么节目,总有人被感动落泪,我只觉得,他(她)们的眼泪真的太廉价了。
从小bar对智慧财产权的无知,到molly失败的经营,再到小凤的自暴自弃,艺术,艺人,那些能打动我们灵魂深处精神层面的东西,是真的需要潜下心来,抛开外界的各种看法和心中的杂念去创作的。否则,只能成为一个骗子。
“不是…工作,工作”
“那我陪你回去嘛”
“不用…我需要一些空間,我需要孤獨,我需要培養一些情緒”
“你媽啦,你又給我來藝術家這一套,他媽看你跟琪琪一樣每天裝著個樣子在騙人你想騙我啊?他媽的你別忘了我也是幹你這行的。”
作品问世,其实不是让每一个人欣赏的,因为很多人注定欣赏不来,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
Molly的姐姐作为一个名人,她和作家丈夫分居却在公众面前极力表现出和睦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我从11楼跳下去…..
看见10楼恩爱夫妻正在互殴……
看到了9楼平常坚强的Peter正在偷偷哭泣……
看到了8楼的阿妹发现未婚夫跟最好的朋友在床上……
看到了7楼的丹丹在吃她的抗忧郁症药……
看到了6楼失业的阿喜还是每天买7份报找工作……
看到了5楼受人敬重的罗老师正在偷穿老婆的内衣……
看到了4楼的Rose又和男友闹分手……
看到了3楼的阿伯每天都盼望有人拜访他……
看到了2楼的莉莉还在看她那结婚半年就失踪的老公照片……
在我跳下之前我以为我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现在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困境……我看完他们之后深深觉得其实自己过得还不错……所有刚才被我看到的人,现在都在看着我……我想他们看了我以后,也会觉得其实自己过得还不错……
我们每个人都是面镜子,从其他人的眼中看到了自己,但其实过得怎么样,只有自己心里面清楚。
 2、儒者的困惑
(四处逢源)身性比较迁就他人的琪琪是真的困惑了,因为每个人都觉得她天天在装,天天戴着面具,又因为那些以为她天天戴面具的人们恰恰也正戴着面具,她(他)们在一起工作、生活。Molly的姐姐戴着笑脸极力在公众面前挽救那已不存在感情的婚姻;阿king说想和molly结婚,实际上还是对和她姐姐那一段家里面安排的婚姻无法释怀;molly不在乎那个想和她结婚的人,却在结尾处和自己闺蜜的男友打的火热,在最不该的时候非要对方给个承诺;花心男larry在面对molly、琪琪、小凤时戴了三种不同的面具,唯一不变的是对小bar的愤怒,那个让他脸绿的人,这种情感或许将持续下去;艺人小凤游走在这个伪装的阵地,找寻着慰藉,在小明的同事身上、在小明身上,当然还有larry和小bar,小凤会想:既然你们要玩,我就陪你们好了;“大师”小bar在所有那些对艺术感兴趣的人那儿表现得道貌岸然,内心里汹涌澎湃地等着办事,只是,那个平常负责场务,默默无闻的小女生小bar你怎么就没能多用点儿心呢,她是真的。或许,小bar就喜欢假的,「大同」嘛。
所以琪琪困惑了。她找到了那个作家,闺蜜的姐夫。他给琪琪讲了《儒者困惑》的故事:孔子回到這個他自己發明的儒教世界裏面來,然後發現他成了一個受所有人歡迎的人,大家都很羨慕他這麼四處逢源,都來跟他請教。可是到後來他才發現,原來所有的人都認為他這套待人處事的方法是裝出來的,沒有人相信他是真的,他也沒有辦法替自己辯解,因為不管怎麼辯,人家都會覺得說他在自圓其說。反正有些人會嫉妒他,要造他的謠,搞得他身敗名裂。後來他遇到一個算命的說他命帶桃花,貪生怕死,命帶桃花,怪不得他受人歡迎嘛。可是最悲哀的事情是他死都不敢死,死了有什麼用,死了還不是轉世回到這個世界上,讓他這種痛苦的命運再這樣永遠重複下去。
琪琪说:“好絕望”
作家说:“其實我以前跟這個人是一樣的”
其实,琪琪是《儒者困惑》的开始,而作家则在结尾,琪琪开了头可没办法继续读下去,作家快读完了,但经历了书中的所写的故事后发现没办法结束。他们都找不到出路。
琪琪说:“你不要誤會,千萬不要誤會我是裝出來的。沒有人瞭解我,沒有人能抱住我,我連一個朋友都沒有了”
作家说:“Molly也是像這樣跟我翻臉的。 大學的時候我三天就可以寫一個小說,有時候賣得比瓊瑤還好,家裏都靠我在養,那時候我跟Molly的姐姐是同學,為了擺脫她家裏的婚事我跟她還奮鬥了好久。”
琪琪后来是打算改变一下,变得不那么四处逢源,不那么讨人喜欢。molly姐姐来到作家这里对她说:“琪琪,你可以先回去,沒有關係,太麻煩你了”,琪琪说:“為什麼你叫我走我就要走?” molly姐姐说:“那…那我們當然歡迎你留下來啊,你要不要喝點什麼?”琪琪还是走了,她觉得molly姐姐来找作家,那一定是有事情要说,自己干嘛还要呆在那儿。《儒者的困惑》没有看完,她依然在困惑中,无处解疑。
Molly姐姐来看作家,想让他和自己一样,戴上面具,接受「大同」。甚至不惜一切贬低他,诅咒他。
“那時候的你就像你的文章一樣溫柔,體貼,充滿樂觀的活力(那些体贴和活力正是三天就能写出的一本小说)。看你現在學那些人寫一些悲觀,灰色的東西。算命的還真準,命帶桃花, 連這種書都能吸引像琪琪那些裝模作樣的小女生, 我看你如果再繼續躲在這裏就不能怪他們說你貪生怕死了。你不記得他們說你最近會出車禍啊? 你以為你現在是在負責任嗎?你這些灰色的,病態的什麼作品真的能夠治療大眾嗎?” 而你的書呢?不是用死亡就是用犯罪來嚇唬你的讀者,還裝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如果你真的能夠找出治療大眾的方法,你自己就不會生活得這麼苦悶這麼封閉。你要是真的負責你為什麼自己不會像你書裏寫的那樣子?去殺人,去被車撞死,去自殺,去病死,去出賣朋友,去搶別人老婆,去猜忌。看你每天足不出戶,世界是什麼樣子能夠在這個小地洞裏面瞭解嗎?還談什麼關懷大眾,還自言自己是孔子在世,那你就不是在裝樣子?你以為…你這樣就不會有因果報應嗎?你這樣下去只有死路一條,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不會接受你,而且根本不需要你。”
作家说:“好像只要我浪子回頭就一切的問題都解決了,是不是?” 其實你就像你的電視節目,我就像我正在寫的書,老早就已經背道而馳了,你不能不承認這個事實。難道你不覺得电视节目的成功更證明了有多少人的心靈是這麼空虛?他們不只需要安慰,還需要治療。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無聊的人對我們分居的事情這麼感興趣對不對?你要是真的關懷他們的話你就會同情他們的內心有多脆弱。這是不可能只用一些化妝品美容出一副幸福美滿的樣子就可以治療的,這樣子只會使他們的病情更惡化。像我以前寫的那些甜言蜜語的小說,說穿了都是一些毒品,是一些鴉片,這些我們是要負責任的。”
刀锋的锋利,超越任何人的想像,除非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作家是幸运的,如果不是从车后面撞上去,如果不是碰到那个外乡出租车司机,也许,他真的会倒在锋刃的这边。
“活得好好的想那麼多幹啥呢?”
是啊,每个人都怕死,可世界有那么多新东西等我们去发现,每一天遇到的人、物都是新的,活下去变得有意义,每个人都能赋予它自己的意义。
3、物欲横流的年代,什么是“真”。
”去戰勝虛偽,其實不是要真的去死而是要真正誠實的活下去!
如果我們不去規定說真的只有一個,怎麼會這麼多假的?就是因為這麼真假難分,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對人的猜忌,人對人的誤會,彼此有這麼多不合理的期望。”
也许,当阿king和molly说他恋爱的时候,当小明拥抱琪琪的那一刻,“真”才具有了意义。
                                                                                        
《论语.子路篇》 子适卫,冉有仆(1)。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2)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