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食品真相大揭秘》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食品真相大揭秘》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09 22:07: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食品真相大揭秘》经典读后感10篇

  《食品真相大揭秘》是一本由安部司著作,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6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食品真相大揭秘》读后感(一):饭后做啥最养胃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流传久远的俗语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养生观,但饭后怎么走才健康,可是大有讲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王永学告诉记者,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翼方》中记载:“平日点心饭后,出门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王永学提醒大家,这句话中需要注意的是“缓行,勿令气急”这几个字,也就是说餐后散步一定要慢走,不能着急。饭后散步宜缓步慢行,走一两百步后需要适当休息,走路的速度适合控制在每分钟30步左右。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饱食后立即散步,或散步时步速过快,走的时间过长,极易造成消化不良、胃下垂等。
  专家还对人们餐后散步的具体方式提出了一些意见。他说,现在很多散步的人喜欢边走边拍打身体或按摩腹部,这种方式更适宜晨起锻炼的老年人,如果是餐后散步,会让被拍打的器官受到刺激,人体过于兴奋而不利于晚上的睡眠。散步时有规律地伸伸胳膊、打打拳可以让疲劳的肩、颈、肘等部位得到充分锻炼,但动作幅度不宜过大。
  专家认为,目前风靡的倒走式散步并无特殊功效,由于背对前进方向,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习惯于散步时听音乐的人,应选择轻柔舒缓的乐曲。饭后散步最好能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心情放松了,锻炼效果也更佳。做个胃镜检查多少钱:http://nk.kdnet.net/wsb/szwjyy/41298.html

  《食品真相大揭秘》读后感(二):食品底线

正如书中所说,食品添加剂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没有防腐剂的食品并不一定安全,很有可能变质;没有香料和各种添加剂,消费者购买欲望不高;若真有厂商生产良心食品,一切天然,多半是要亏损倒闭的,毕竟食品行业杭二进入门槛低,竞争大,只能靠着降低成本生存。
问题所在是底线在哪里?怎么使用添加剂?厂商为了利益加入明知道对人身体有极大损害的东西还心安理得的向公众展销便是最不可容忍的而法律对这方面的规定少之又少,社会关注几乎没有稳定的热度,多是在爆发了什么事件之后,大家只对某一个名词熟悉而已。消费者怕的不是一般的食品添加剂,怕的是食物里面加了连说都不敢说甚至要否认辩清的东西。
在那些响当当的企业里,企业家也许是个好的运营者,但是要成为一个企业食品家,更需要多一份社会责任感,食品千系万民,没有这份担当,怎么敢挑起这个重担。
可从整个行业来看,最靠谱的底线必须也只能是制度。可总有一种感觉只有等到某日食品行业问题变得严重棘手才会有颠覆性的转变。

  《食品真相大揭秘》读后感(三):蒙冤的果酱


这本书打动我的地方完全不是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真相,而是作者指出的、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泛滥,"消费者、尤其是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具体表现在城市儿童对于天然食物正常味道概念的缺失。
作为一个八零后我小时候对于果酱这种食物的了解完全来源于所谓的"果酱面包"里面的"果酱"。于是我对"果酱"的理解一直都是阿斯巴甜、增稠剂、色素、各种香料和防腐剂构成的那种奇妙的味道。于是在我吃到真正的、只用糖和新鲜水果熬制而成、比较容易腐坏的果酱之前,我讨厌了"果酱"十几年。直到今天,超市里的散装劣质果酱面包(白面包+一层红色凝胶状物体)还是让我反胃。
同样的还有一切葡萄味的东西,葡萄味汽水、葡萄味糖果、葡萄味溶液。。。
但是我很喜欢新鲜的葡萄。
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错怪了"果酱"这个名词是在读《美味欺诈:食品打假和造假的历史》这本书,这一顿悟让我有种劈死人工香精制造商的冲动——如果不是吃货本质让我愿意去尝试小时候觉得难吃的食物、我可能一辈子错过其实很好吃的东西啊!!!你赔我错过的那十年!!!十年我可以吃多少好吃的果酱啊!!!
同样的例子还有牛姨荒川弘的老公和儿子,他们在她北海道老家第一次喝到未均质化、未消毒牛奶之后整个人都被震撼了,据说三岁的小孩子满脸震惊、从此拒绝再喝奶粉。
(我突然想起我家狗小时候一直吃奶糕吃得很香,直到我爹给了它一片肉——你能从狗脸上读到"卧槽天下竟然还有如此好吃的东西"的表情,整只狗都震惊了,从此看见肉就两眼冒绿光。)
所以说食品添加剂破坏的何止是我们的心肝脾肺肾,还有文化本身——不仅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匠人精神的被迫灭亡、还有人对食物本身的理解和感动。这千万年流传继承下来的感动对于人类的存在,绝不仅仅是活着这么简单。想想看如果两代人以后游子思乡想起的不再是母亲的乡土料理、而是食品添加剂勾兑出的种种浓烈滋味,怎是可悲二字就可以概括的呢。

  《食品真相大揭秘》读后感(四):卖鱼丸的从不吃鱼丸

看完这本书,不禁想起了十年前自己刚大学毕业时,在食品工厂工作的那些岁月,作为一个在食品行业摸爬滚打过两年的过来人,本人和这本书的作者一样,曾经是一个食品行业的“资深造假者”,所以对作者所写的一些内容感同身受。于是在自己的博客里翻了一下,找出了部分当年写的工作日记,放在这里,可以作为对这本书内容的一种印证吧。本书的作者作为一个食品添加剂销售人员,不吃含食品添加剂的食物,我本人也因为在食品工厂工作过两年的缘故,从来不吃食品工厂生产的食品,想想心境都是一样的吧。
2007年7月1日 开始上班
明天开始到宁波JR食品上班.根据我目前掌握的情况,这个公司今年招了6个新人,有四个比我先报到,已经做了一到半个月,其中一个三十刚出头,有近十年食品行业工作经验,一个江南大学的研究生,两个江南的本科生,一个宁波大学的双学士学位,再加上我.都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感觉都还非常好相处.很多人毕业后转行,我觉得还是挺可惜的,其实做自己本专业还是很有优势的,如果你是科班出身,即使你不懂,别人也会认为你已经懂了,哪怕只是第一次见面的同事,他们在讨论工作上的问题时,你若也在旁边的话,人家也会征求一下你的意见,这样就能插得上话了.当然,进公司后很多东西后都要重新开始学,虽然说很多基础的东西我都还算懂一些,但是涉及专门的一些方面真的还要一步一步慢慢学,公司的其他新人见面也都很谦虚地说以后大家要相互学习.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感觉在这个公司应该能学到很多东西.
2007年9月30日 无印良品
最近这一个月都在罐头车间学习,本以为罐头因为最后有一个0.1MP,121oC,1h,的杀菌过程,根本就不会给微生物任何繁殖的机会,(连厉害无比的肉毒梭状芽胞杆菌都只有10的十二次方分之一的繁殖细菌,普通菌就不要说了)应该是比较容易做的一个产品,至少比真空冷冻干燥要容易许多,没想到一个月下来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完全错了。最近这半个月做的这几个新产品次品率高得惊人,即使这几个集装箱能发出去也是要亏损的,如果到时候发不出去的话,那结果更是可想而知了。这批货居然每天都有问题,而且每天发生的问题都不一样。每出一次错就是几万个罐头成为处理品,现在仓库里这批货堆的次品比良品还要多了,今天我们在仓库里挑出一部分样品先寄给客户,挑了一天,才挑出几百个好的。我在仓库里找每天生产出来的产品时发现有一大堆货上面的标签写着“无印良品”,我觉得奇怪,莫非这堆罐头是给品冠和光良准备的?仔细一看才明白,原来这一大堆罐头都是忘记打印罐盖代码的没有外观缺陷的成品罐头,简称“无印良品”!
2007年11月2日 免检产品
过几天会有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来采访我们公司,理由是我们的产品在这次专项检查后申请了免检产品,所以今天大扫除了一天,准备迎接有关领导和记者门的到来,后来我问了一下怎么会申请免检产品呢,同事告诉我说,最近连续发出去的几十个集装箱的油浸金枪鱼罐头都因邻苯二甲酸甲酯超标都被退回来了,现在这个产品是批批检测,而且批批不合格,如果不免检的话这个产品就没办法做了,好像免检申请已经通过了,接下来将以我们公司为典型,在全国范围内宣传通过这次专项检查,我们公司怎么提高产品质量,使得产品成功申请免检.今天已经有一家小媒体到我们实验室做前期拍摄工作,但愿不要出什么差错,否则要是再出什么事的话,后果可是不可想象的。
2008年6月18日 造假心得
明天一个比较重要的客户要过来年度检查,今天又是一天紧张忙碌地整理资料,晚上还要加班,美名其曰“整理资料”,通俗地讲就是造假,我自认为二十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诚实的人,可是一年多来却长期地从事造假的工作,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聊天时他问,你会不会因此而变坏啊,我想应该还是不会的,毕竟工作和做人还是要分开来的,再说造假也只是我众多工作中的一个比较小的部分而已。
感觉国内食品制造业造假氛围非常浓厚,几乎已经成了一个所谓的"潜规则"。有一次我去参加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培训,其中一个老师讲到90年代末期,宁波商检局曾经为了应付一个外国官方机构的检查,带领全体宁波对外生产企业集体连续造假三个月,场面极为壮观。需要造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节省成本、保护公司机密、形成追溯体系、应付各种第二方第三方及官方检查、 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等等。但是根本原因还是中国人太聪明了,往往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整个食品行业都是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出些奇招狠招往往很难生存,特别是现在由于奥运会的原因,政策常常迫于国际压力而处于过激状态,大量的食品企业倒闭便是一个明证。但我始终认为,即使每个业内人士都认为造假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也不要过于嚣张,搞得那些不造假的企业反而觉得自己理亏似的,毕竟造假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总有一天中国的食品行业能够走向规范、成熟之路。
我从事的造假工作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文件造假
   文件造假的主要目的是节约成本。造假的理论依据是“有比没有好”就是说即使造出来的东西被别人看出来是假的,那也比你什么也拿不出来好,现在无论是第三方体系认证(包括ISO9000、14000、22000及英国BRC等)及各种第二方审核及官方检查、都要求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鉴定(一般一年一次,也有半年一次的)还会要求提供许多检测报告,这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笔非常打的开销,而且所谓的官方机构的年度设备检验也只不过是交一笔钱去买一些证书而已,并不作实际的检验,所以与其每年浪费这么多钱还不如我们自己参照官方文本伪造一批类似的证书。造假的原则是“以真入假、以假乱真”以及“改动越多,漏洞越多”所以伪造的文件要尽量与原版文件相像就要尽量少改动,且修改的话也应该尽量使用原文件中的字,而不应该使用电脑中打印的字,因为往往会因为字体不同而使得改动太明显。
二、产品造假。
    产品造假主要是为了应对客户产品检验及保护公司商业机密。应对客户产品检验的造假策略由于涉及公司利益,在这里不好多谈,主要涉及到一些生产日期的显示及调整之类的内容,保护公司商业机密的造假主要就是由于需要对产品配方进行保密,所以需要在标签标识及官方添加剂备案时提供一些不完整或者是假的信息。
三、记录造假。
    记录造假的目的是建立可追溯体系。本来一个产品从原料到成品发货,追溯也并不是很难,但是由于第二点的原因,检查时直接使用车间送上来的记录便会出现问题,所以需要对原始记录进行修改和整理,也就是造假。在从事记录造假的过程中,我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全真阶段:刚开始接手的时候,我面对一整箱的记录,头都是大的,只能按照发货的批号对原有的记录进行局部的修改,在装订,这样的结果是往往漏洞很多,而且记录也非常不美观,常常会被检查官问倒。第二阶段为全假阶段,由于在原有记录上修改的效果感觉很差,所以我决定完全抛弃车间交给我的记录,我重新编写一份我认为数据完美的记录,虽然有时候要应对临时的检查我需要去车间叫小姑娘上来帮忙,但是我自己也写了大量的记录,为了让记录看起来更逼真,我使用左手填写记录,右手审核,这样写出来的记录虽然很整齐,但是速度太慢,且还是比较容易看出是假的。直到最近我才达到“以真入假、以假乱真”的第三阶段,由于开始理解了每份记录中的内在联系,对记录有了整体上的把握,主要使用车间原始记录,做尽可能少的修改,极少部分关键记录我亲自重写。感觉在真实性和速度上面能做到比较好的平衡。 记录这个东西我做的时候还是尽量追求真实性,但是我并不敢说这是最好的方式,我和同事小H分别负责一个车间的记录整理,我为了使记录看起来更加逼真,有时候会将我自己写的记录故意洒上一些产品汤汁,使它看上去更像车间里拿上来的记录。小H的风格和我完全不同,她的记录大部分是她自己手抄的,而且正常人都能看出是假的。一般检查人员或者客户看了她的记录后往往不看记录的内容本身了,他或者她会说:“呀,这个人的字写的确实漂亮!”然后我们其它人也都跟着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小H的风格就是把记录写成书法作品,同样也能每次都过关。
四、样品造假。
    样品造假主要是为了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有的时候为了对应一些比如罐头封口胶的邻苯二甲酸酯等贸易壁垒,为了能够顺利发货,需要我在抽检前做好一些外观一致内容物经过调整的样品,以便在抽样时掉包使用。其实邻苯二甲酸酯这个东西的致癌性国际上还没有统一,中国就把标准定为不得检出,确实有些神经过敏了,由于邻苯二甲酸酯是油溶性物质,所以一般的做法是把油浸类产品的样品中不加油,换成盐水。当然除了邻苯二甲酸酯样品外,组胺样品和微生物样品也是有做过的。
2008年8月18日 中国标准
前些天看到一份中国农残限量的国家强制标准(现行有效),上面的前言写道:上一版的标准总体上是合理的,但是由于当时没有考虑到中国仍然有许多地方和许多场合使用这种农药,所以不时仍有大范围超标的现象,于是在这次重新编定将范围放宽10倍......
看完之后我彻底无语了,农残标准应该是以不对人的身体造成危害为准的,哪能因为标准太严容易超标就改标准啊,哎,中国标准化之路还是漫长啊!!!
2008年12月30日 体系审核
今年是首次ISO9001、ISO22000、HACCP三个体系结合审核,而且一次来了三个审核员,所以有些忙乱,不过大家都是老朋友了,气氛还是不错的。
做审核员其实很无奈的,每个审核员都有他自己的风格,其实大家都知道好多东西是假的,只是有些审核员喜欢指出来,有些审核员喜欢一笑化之,审核员说得最多的话我觉得还是这句:“我觉得你们这些东西还是应该真正做起来”。下午一个审核员看到我们的自来水自检记录无奈地说了一句:“唉,今年还是假的啊”,去年他来的时候看我们的厂区捕鼠记录的时候问了一句:“你们明天能捕到老鼠吗?”我们说那不一定的,然后他说:“我看你们明天肯定能够捕到老鼠,因为你们记录显示每天刚好捕到一只。”唉,小H做的记录就是不追求真实,很容易被人找到破绽的。不过我过于追求真实今天也遇到一点小麻烦,我为了追求真实在好多份产品的金属探测记录上写的都是探出铁杂质,虽然写了纠正记录,但是还是被他抓到没有预防措施,结果临时给补了一份。
明天可能还要审半天或者一天,这次审核结束后需要抽空把几个体系的文件都整合一下。
2009年6月15日 跳槽雨润
到雨润上班已经一个礼拜了。
雨润食品的主营还是在冷却肉,有一百多个分公司,深加工的公司只有十几个,在这里可以透露一个行业潜规则,看到的人自己知道就可以了,没必要传播出去。屠宰的猪肉最好的就是做冷却肉直接上超市卖,次品就用来做深加工,这里面最好的那部分用来做块肉制品,比如火腿,火腿排、方腿之类,次品用来做打碎肉糜制品,这主要是一些低温灌肠制品,灌肠里面的次品再添加一些淀粉做成高温肠类制品,这就是大家常吃的火腿肠,火腿肠里的次品就再做成调味火腿肠制品,主要就是麻辣火腿肠之类的。所以做我们这行的人一般是不吃火腿肠的,尤其不吃麻辣火腿肠,原因相信大家已经都看明白了。
2009年7月17日 申请转岗
向公司申请转岗到销售部成功,至此我长达两年的工厂经历也就结束了,应该来说在食品工厂里能看到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中国的食品工业大体类似,都有工资低,劳动强度大,风险高的特点,现在的食品企业基本上可以用“钢丝上的舞者”来形容,刚刚还在优美地跳着舞蹈,说不定马上就摔下来,动弹不了。总体来说食品工厂的特点就是累,我在雨润这一个月里,除了每天在车间里上近十个小时的班,晚上还要参加每天的品管科日清会,生产科班组长会,感官会,质量会,成本会,培训会,等等,基本上每天早上六点半起来到晚上九点半,就没有停的。
在我去雨润之前就有兄弟提醒我,小心过去了之后以后再也不想吃肉了,说实话我现在对于深加工的肉制品确实是没有什么胃口了,不过我倒是总结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吃一定要吃贵的。我所在的雨润生产二部主要做高端产品,高端的次品用来做低端产品,低端的次品用来做更低端的,因此可以这么说,越是贵的越干净,越是便宜的那用的原料就不知道是些什么东西了。
如何去评价一份食品的优劣,我觉得可以从色泽、风味、质构、营养价值四个方面来看:
一、色泽,好的食品应当保留它原有的色泽,如果使用掩色剂,比如色素等,那么就可以怀疑食品的品质是否有劣化的可能性;
二、风味,好的食品应当保留它固有的风味,如果使用掩味剂,比如香精香料,那么多半所用的原料也不大新鲜;
三、质构,所有的食品都有它的天然质构,如果使用了质构改良剂,比如发泡剂、乳化剂,那么这些食品的原料多半也是有问题的。
四、营养价值,如果使用了辐射、长时间高温、腌制等容易破坏营养价值的加工方法,那么这份食品的品质一般不会太好。
在中国,食品添加剂经常被用来掩盖一些腐败变质的原料,所以我吃东西一般喜欢是原味的,不大吃那些加了过多食品添加剂的东西。以肉制品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说新鲜肉和火腿比起来那个更好,当然是新鲜肉了,因为火腿使用了色素和亚硝酸钠作掩色剂,并且使用了腌制等破坏营养价值的加工方法,那么火腿和香肠比起来哪个更好呢,当然是火腿了,因为香肠使用了香料作为掩味剂,那么西式香肠和中式香肠比起来哪个更好呢,当然是中式香肠了,因为西式香肠使用了斩拌工艺并使用大量乳化剂,这样你就吃不出肉制品的原有质构了。并且高速斩拌机一开,除了肉之外还有什么东西掉在里面你根本不知道,所以说吃火腿肠大部分情况下你根本不知道你吃进了什么。
肉类加工的整个产业链雨润公司都在做,从养殖到屠宰到生鲜销售再到深加工:雨润的生鲜次品做深加工火腿,火腿次品做香肠,香肠次品做火腿肠,火腿肠次品做调味(主要有五香、麻辣等)肠,只有调味肠的次品才报废,所以说雨润原料的利用率是非常高的,基本没有什么浪费。

  《食品真相大揭秘》读后感(五):你不知道的食品添加剂

看完这本书真是大开眼界,里面太多食品界的内幕,你完全想象不到你吃的东西里面添加了多少种添加剂,按书里的举例,任何一种食品,都可能超过十几种添加剂。如果你一日三餐都在外面吃加工的商品,也许你一天吃的添加剂超过四五十种,这是个多么骇人的消息啊!
看完这本书,我顿时更加坚定了要采购新鲜的食材自己做饭的想法。
书中谈到,现在对于单一的添加剂的使用有审核标准,可是对多添加剂的混合却没有统一标准的研究。而目前的食品怎么可能是单一的添加剂呢?
以后去超市采购,万不可有认为大型超市就比较安全这样的心理了,而应该仔细的阅读产品包装袋的配方栏,了解该产品的添加剂有哪些,尽量挑选添加剂少的食品。
再者,我觉得可能保质期时间越久的产品可能添加剂的“厉害”程度越高吧?

  《食品真相大揭秘》读后感(六):我们都需要慢食生活

       看完就急不可耐的分享给我的亲友们,这恐怕是读书的最大益处,不单单让自己涨姿势,同时自己也是亲友们的眼睛,替他们找到生活中该避免的雷区。
       书中的观点我都认同,很多细节也都是我日常生活中一直都在遵守的准则。要知道,快捷和健康大多时候不可兼得。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里,我们亟需养成慢食、健康的习惯。推而广之,我们的精神领域也亟需慢下来、清亮的体会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席卷去不明确的远方。
       真相会改变我们的观念,观念会指导日常行为,良好的习惯确保健康的身心,这是个正反馈的过程。
       我们对于有些东西总是持有似是而非的态度,真的有一本这样的小书摆在面前,什么都不讲,只给你谈谈食品添加剂的事情,相信读过之后,会在读者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再去超市,不会拿起来一个食物,单单看它的价格和口味,而是一定会去翻看背后的配料表,看过之后,也就没有了购买的欲望。

  《食品真相大揭秘》读后感(七):不吃零食真的是很重要的好习惯

这本书的猪脚是食品,食品背后的秘密就是添加剂。
本书作者的特殊经历是这本书出版的第一原因,现代饮食的方便卫生美味三大优点无一不是建立在添加剂上,而添加剂到底是是如何改变了食品这个行业,作者也做出了具体的叙述,深深有所触动。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享受了添加剂的好处,就很难回避它的坏处,而且还有破坏饮食文化,甚至摧毁人心灵的力量。在日益舒坦的今天,一旦明白了添加剂存在之深,就有种如履薄冰的谨慎感,生怕这依赖的添加剂日后被告知具有致癌的作用,说到这里就想起中国的三聚氰胺事件。
其次,还有就是那份警醒,不要紧紧盯着廉价好吃的食物来界定食品是否值得购买,就是因为存在着大量的消费者,所以添加剂才能肆无忌惮的在生产商那里畅通无阻,所以我们该做出自己适当的选择,为自己的味觉以及身体健康赢得一席之地。
在这里也特别想提到火腿,不是想老生常谈的提那些添加剂而是指原来所有猪肉材料都有注水这个过程,想到这里瞬间没有食欲了,所以说啊,不吃零食真的是很重要的好习惯。

  《食品真相大揭秘》读后感(八):胭脂红----亿万小虫的墓志铭

标题党一下。
胭脂红就是一种生长在仙人掌内的小虫子碾碎了;米酒不是米做的;你所看到的添加剂表并没有显示全部添加剂……买零食和速食食品的时候,请仔细看好产品背面的配料表再买。还有,从现在开始,请至少记住蛋白水解物和果葡糖浆这两种添加剂。" 之所以提及这两种,是因为在加工食品中添加的成分里,我最不想让孩子们吃到它们。 味觉的破坏、糖分的过度摄取,这些都是应该担心的问题,但是如果孩子们因为食用这些东西,就认为食物是很轻松地做出来的话,就更恐怖了。 支撑我们身体的食物,不是这么简单、快捷地得来的。
纷繁乱杂看不清的不止添加剂,还有人心。长久以来一直如此。

  《食品真相大揭秘》读后感(九):良心标准和思考

如果制造人能够明白‘’你使用添加剂来制作食品,但同时你也是消费者,而且你爱的人,也都是消费者"的话,在制造食品的时候多些考虑,少放些添加剂一点都不难。很多制造商自己制造的食品都不吃,但是别的呢?在这个社会上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根本防不胜防。
此外,无添加食品并不意味着难吃,既然作为食品制造商,你就有责任在不违背良心标准的情况下做出好吃的东西。除了希望制造商能回到制作食品的原点以外,还希望大家在采购食品的时候,能做出有价值的选择。现在的小孩,包括我们,味觉都已经被损坏了。所以在这里想说下,"买零食还有速食食品,要看好配料表再买";遇到特价要思考下为什么这么便宜?"还有,请记住至少蛋白水解物和果葡糖浆这两种添加剂,尤其孩子尽量不要吃到这两种添加剂。"
       
  最后放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不要吃厨房没有的东西。
        
 这是一本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科普书籍。
2016.7.10读《食品真相大揭秘》(日·安部司)

  《食品真相大揭秘》读后感(十):少吃食品添加剂

      《食品真相大揭秘》是日本的安部司写的。他从事了将近二十年的食品添加剂的推销工作,很了解这个行业。作者以前被称为“食品添加剂之神”。食品添加剂在他手中成为了神奇的魔法,他解决了很多制造商的烦恼。但某天当他回家发现吃饭时,发现妻子做的肉丸是他自己开发出来的,孩子们很喜欢吃。这是用黏糊糊的废肉和二三十种添加剂制成的肉丸。在此之前他还为自己开发的这种肉丸感到骄傲,把没有用的废肉变为食物,又为主妇们节省了成本。但当他发现自己的家人也在吃这种肉丸时才意识到,他内心里是不希望他们吃的。这件事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然后辞职了,努力让家人吃上更健康的食物,并到处进行演讲,为大众揭露食品加工业的幕后。
       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的。食品添加剂让食品口感更好、卖相更好看、保存时间更长、制作更方便,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使用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我们消费者都有一个心理误区,认为添加剂都是经过了国家质检部门的检验了的,我们大可放心食用。但问题是,这些检验结果只是基于单种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得出的,现在一种食品可是放了好多种添加剂啊。而且这些检测都是在老鼠等动物身上进行的,不能完全用于人类。
       正常使用食品添加剂也就算了,问题是,生产者和销售者在利益的驱使下,滥用食品添加剂。作者在演讲时向听众演示了他是如何制作猪骨汤的,把十几种粉末进行调和,然后注入热水,猪骨汤就制作完了。连平常常吃猪骨拉面的人也觉得好喝,但这用的材料是一堆白色粉末,一滴猪骨汤也没加。还有数不尽的例子,商家所谓的"健康饮料"是用寄生在仙人掌里的虫子碾碎染色而成的,袋装蔬菜沙拉是在消毒池子里一遍一遍被消过毒的……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举了好多个实例,想想制作场面就觉得可怕,我们到底在不知不觉间摄入了多少添加剂。
       这些滥用添加剂的制造商从来不吃自己生产的食品,但他们忘了他们也是消费者,也会吃到和他们一样的制造商生产出来的产品啊。就如这本书的作者一样,在他为自己的业绩而感到骄傲时,却忘了他的家人也会吃到这些东西。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仅是制造商的责任,销售商和消费者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销售商为了拿到更便宜的货、提高销量,消费者贪图便宜。这三方的立场不同,但都各自纵容了添加剂的泛滥。
       虽然书中讲述了添加剂的各种弊端,但作者也强调,添加剂在现代的食品加工业中必不可少。做馒头的发酵粉小苏打和凝固魔芋用的氢氧化钙都是添加剂,如果没有添加剂,我们就吃不到馒头和魔芋了。添加剂在防腐方面发挥的作用尤其大。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食品添加剂,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能滥用。作者呼吁“现在应当公开有关食品添加剂的信息、食品是怎么制造的等一系列内幕,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让消费者自行选择”。这样会对生产者造成压力,在添加剂的使用上会更慎重些。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不仅仅是要购买需要的商品,而且还要多思考。当我们在咖啡厅里拿很多包奶精时,不妨思考下,为什么奶精可以免费地供我们随意取用呢,难道商家会做亏本的买卖么。然后就会发现奶精不是由牛奶或鲜奶油做的,而是在含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植物油里加水、添加剂混合搅拌,做成的类似牛奶的东西,因为便宜所以才会供我们免费取用啊。我们加好几包奶精进去,还自以为赚到了。同样的,在超市选购商品时更要多思考,为什么这个东西这么便宜,商家就是来赚钱的,这么便宜的前提就是成本更低,这时我们不妨看下食品包装袋上面的原材料。虽然食品中含有添加剂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含得比较少的。
       虽然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加工业中必不可少,但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购买商品时不妨看看包装袋上的成分,选择低加工的食品,有空的时候多自己做饭。毕竟健康是自己的。
        我现在买东西时都会看看成分。以前挺爱吃可爱多的,现在偶尔才吃下,因为看看上面的标签,发现冰淇淋简直就是用添加剂做成的。也不是说完全不吃,就跟我们明明知道外面的食物有多不干净但还是会吃一样,毕竟我们也需要这偶尔的放纵来满足自己的味蕾。
       时刻牢记:生活可以偶尔放纵,但更多时候需要我们克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