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柠檬可乐》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柠檬可乐》经典影评10篇

2017-11-19 21: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柠檬可乐》经典影评10篇

  《柠檬可乐》是一部由蔡继光执导,张国荣 / 周秀兰 / 露云娜主演的一部歌舞 / 喜剧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柠檬可乐》影评(一):5251:柠檬可乐

5251:柠檬可乐
   本想多写一些,但是看了芳汀的文章,人家收集的资料比我多的多呢,随便谈一个镜头和一些电影插曲吧。
  一个镜头就是男女主角刚开始在一起喝柠檬可乐,镜头绕着张国荣拍了一圈,这种拍摄手法现在来说数不胜数,但是在当年还极少见,而且这个镜头也不是单纯的炫技。当时张国荣边喝着饮料边侃侃而谈,这个镜头表现了就周秀兰对张国荣的钦慕之情,只是当年的技术还不够,所以感染力不够强。
  至于插曲嘛,够得上塞满一张cd了,主题曲柠檬可乐主唱露云娜,插曲凝望演唱张国荣,插曲白墙演唱曾路得,插曲爱的空气演唱曾路得,插曲愿与你相对演唱周秀兰。另外在地下酒吧还有两首林子祥的歌曲,一首是摩登土佬,另一首听不出来,片尾也没有写。
   张国荣早年命运不佳,出的唱片没人买,都回唱片公司打烂。第一部戏是肉片。所以后来张国荣常感叹,蔡继光导演的喝彩里陈百强演的是高富帅,第二部戏青春片好不容易到我了,却是个二五仔。

  《柠檬可乐》影评(二):翻滚的冲动

纯情之中有冲动。
把主题曲【白墙】的歌词改了一个字,个人感受。
片子是女生“四人组”的故事,四个女生用日常的生活向观众讲述着青春的另一面,自由恋爱、通宵party、陪酒换钱···一群站在门口的后生向大人们喊着:我们真的不是什么都不晓得的孩子。这是第一个纯情和冲动。
第二个纯情和冲动便是属于制作班底的。片头就挂出主题,无非是想强调,想引起观众注意。1982年,现在电影评论界所说的“七九新浪潮”还有影响力,强调贴近香港本土生活,注重真实。邵氏也随着市场转型,之前这个武侠为主的公司也拓宽了戏路。观众随之看到更多种类的电影。
【柠檬】是在这股浪潮里诞生的试验品,身上挂满了制作班底“设计”的烙印。他们把手伸向青少年环境上,就像青春期少年一样带着一张白纸,凭借着不多的经验,要求自己在这部戏里做出与以往不同的突破,根本没想隐藏满腔热情
有意思的是我似乎看到片中人和制作班底之间的重叠。男生打乱了女生单纯的生活,就像浪潮给了电影尝试的机会。婷婷希望的浪漫爱情以互道珍重收场,编剧高志森构思的宏大制作还是要回归现实。婷婷最后一场的自由发挥,也是演员的自我发挥···戏里戏外的碰撞,或许是我们今日再来看此片发现的时间闪光点。

  《柠檬可乐》影评(三):往事只能回味 却是永恒主题

最近对张国荣产生浓厚兴趣,隐约记得他有这样一部青春片。本来是没兴趣看着部片的,因为看海报像是略低俗。可前几天在Esplanade Library 展览看到倒闭的曾经属于邵氏的Capitol Theatre几张修复了的泛黄老照片,殖民地风格的白色建筑上面挂着《柠檬可乐》几个字,就不禁心头一震,恍若隔世。呵,青春片。曾经播放它的邵氏Capitol Theatre早就衰弱,几经投资,重建,终于被政府收了,当时男男女女坐着发热的影院沙发现在被搬到图书馆做文物展览。而如今的邵氏电影院屹立物欲横流的乌节路中央无比高端大气。噢,而且百年传奇邵逸夫最近也与世长辞。掐指一算,1982年,那时我爸妈最多小学毕业,所以此片最多是属于他们的青春,又与我何关。可是我可能天生就是个怀旧的人:记得自己小学低年级时就爱翻出小时候的老照片看了又看;在外婆家一下午偷偷看到爸妈小时候的日记书信磁带;是的,我对八九十年代的相册,日记本,还有泛黄的纸,钢笔字,手抄曲谱本都爱不释手。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突然涌起一阵特别的冲动,光看到1982年上映这几个字,就迫不及待想看看曾经的青春片是什么样。
当然不出所料,剧情毫无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结局略有戏剧感。校园生活,欺负老师,考试作弊,都是经久不衰的典型青春片情节。不过按照我的审美,当然觉得男主女主都又美又清纯。而那种青涩和普通,又确实是在我印象中少有看到的:女主不是定位为”萌萌的“(?)傻大妞,但也不是什么值得顶礼膜拜的女神。男主不是拽到不知天高地厚的”高富帅“,也不是什么仰角四十五度的忧郁少年。两位主角更像是再普通不过的中学生,只是长相俊美多了罢了。而就是这种简单性格刻画,简单的衣着,让我觉得那是情愫,是过往,于是勾起一种很轻很淡无以言语的时光流逝之感。剧中插曲《凝望》那首歌也很美,前奏如月光又如水,张国荣早期的声音更是清澈而饱满,低音流淌在当时的树梢,海滩,和素色长裙拼接的流光中。
以前的时光究竟有多好,我的确不知道,因为我纵使再sentimental,也不免落入skeptical,告诉自己这些只是幻境,要活在当下,至少是自己的生活里。不过,也许怀旧也是青春的主旋律。青春可以在古老的故事里发芽发梦然后发光发亮,就像这部老青春片里的爱情孕育于莎士比亚的悲剧中。而新加坡的老Capitol Theatre也要重建,准备重新开放了了。周围好多人还在听在唱The Beatles的歌。也有好多同龄和我一样喜欢听几十年前的调调。这些其实都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虽然往事只能回味,追求美的事物却是生命的主题,也是青春的主题。

  《柠檬可乐》影评(四):光明的煙霾,寒冷的火燄


從前我一直以為,在香港,莎劇是港英殖民時代英語教育的核心課程,每個中學生都該讀過一點莎士比亞,至少是所謂莎翁樂府本事之類的輔助讀物。看了本片我才發覺不那麼簡單。在英語中學(英文書院)應該是這樣沒錯,所以張國榮曾說他在(天主教道明會辦的)玫瑰崗中學讀書的時候,就很喜歡誦讀莎劇。他在本片裡飾演的男學生也是寄讀英文書院,而且平常以英文名(Jackson)行世,說話帶洋字,熟讀莎劇。反之,周秀蘭演的女主角婷婷,讀的就不是英語中學,甚至還未必是雙語中學,這從兩點可以看出:第一,英語課大家說中文;第二,代課老師雖然是海歸,留美多年算半個外教,上課仍然說中文。在這些學校裡,莎劇應該不是正課,所以我們看到,當婷婷和Jackson第一次約會,問他為什麼把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結尾改編的時候,他會紆尊降貴地稱讚她說:「妳讀過原著,很用功」。如果莎劇人人須讀,考試必考,或者莎劇故事至少是中學常識,那麼這句稱讚就假得不著邊際了。
Jackson改編得很有趣,儘管羅密歐仍然因為誤會而服毒,但是藥才入口茱麗葉便蘇醒過來,兩人於是有了生死訣別的機會。誰知生死訣別之際,也是試煉人性之時。----如果按照1998年鐵達尼號的演法,那麼羅密歐大概會很有騎士風範地說小茱妳要move on,大好人生還在前頭,我死就算了,妳千萬別親我云云。誰知負心漢Jackson改編的版本裡,羅密歐二話不說,一開口就拿愛情來質問茱麗葉:「你是不是真心愛我,你願不願意為我而死?我的嘴唇上應該還有一些毒汁!」更好笑的是,Jackson甚至發明了一套理論想要自圓其說:
「其實莎士比亞處理這個結尾,還沒有發揮到淋漓盡致。因為這是生離死別的關鍵時刻,也是感情衝擊的最高點。男女主角應該還要有很多感情的交流,原著錯過了。我之所以要把這段戲加上去,無非是想講明,男女的愛情是有絕對的自由。要離就離,要合就合,命運的因素,根本一點也不重要。」
但我看他這套理論只能用來自暴其短。若說倒楣的羅密歐有多少逼妻殉死的自由、還魂的茱麗葉也就有多少坐看夫死然後一走了之的自由,大家各憑私心,合離兩願,平等互惠,那倒是OK。問題是戲裡的茱麗葉偏偏就沒有一走了之。不但沒有一走了之,照Jackson安排的結局,茱麗葉最後還是必須一吻殉夫,和原著完全一樣。---- 但是觀眾的感受不會一樣;看原著,我們尚能確定莎士比亞塑造的茱麗葉是心甘情願去殉情,看Jackson的版本,我們倒真要疑心茱麗葉多少是被羅密歐逼上了絕路。「你要是愛我,就為我死」這種話語很難說是體現了愛情的自由,倒是暴露了愛情的專制。
可歎的是,學生們終究還是跟著他們的領袖把這套改編劇本從頭走完,並且博得了師長們的一致起立喝采,茱麗葉最終還是沒有按照她的臨時起意往羅密歐臉上搧巴掌。學生們雖然想造莎士比亞的反,到頭來卻變得比他老人家還反動,新編的戲碼成了取悅傳統男權的文明戲,像是一場甜蜜的壓迫,溫和的肅殺。究竟是莎士比亞的威靈太厲害?還是學生與看客的頭腦太冬烘?在這個美妙而適合夜遊通宵的晚上,我可真看糊塗了,清清楚楚地看糊塗了。

  《柠檬可乐》影评(五):罗密欧与张国荣

       青春就应该是那样,海滩篝火跳舞。80年代的青春片和现在的主题完全不同,《柠檬可乐》是对青少年爱情与性教育的探讨,(原来那时的港女已经很open了)而现在的青春片则是一味的贩卖青春。女主角周秀兰较之《鼓手》的造型要养眼的多了,据说结局那段戏是她的临场发挥,很符合婷婷这个角色当时的心境,不过作为对手的Leslie也很机敏懂得接戏(虽然也看出了有小小惊慌)。很认同一句话:张国荣在很早开始就已经懂得如何自然又不做作的演戏了,虽然演技还十分稚嫩。
     “如果世界上真有罗密欧,我认为他便是你这样的。”这是林奕华在第一次见Leslie的时候对他说的话。我一直都认为如果荣少没有这么早的离开,有两个角色他是一定会演的,一个是罗密欧,一个是贾宝玉。而这两个角色也是非他莫属。对我而言《柠檬可乐》最大的惊喜是让Leslie第一次在戏中戏扮演了罗密欧,虽然比不上后来的《夜半歌声》,但到底也试过一次了。
       还那么幼齿的小哥哥,面如冠玉,明媚皓齿,可惜唯一一次的贾宝玉没有摊上好剧本,我也再没有机会看到他的贾宝玉,罗密欧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