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彗星来的那一夜》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彗星来的那一夜》影评10篇

2017-12-25 21:3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彗星来的那一夜》影评10篇

  《彗星来的那一夜》是一部由詹姆斯·沃德·布柯特执导,艾米丽·芭尔多尼 / 莫瑞·史特林 / 尼古拉斯·布兰登主演的一部科幻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彗星来的那一夜》影评(一):你并不能退相干到更美好世界

  看完影片我的感觉是,首先电影还是该归于情感的,毕竟我们不是来学习科学知识的,烧脑以后,我们主观上还是首先会有细思极恐之类的感觉,而我的感觉就是如题:你你并不能退相干到更美好的世界(这是针对影片英文名相干效应来说的)。

  而影片既然已经大大方方的用了Coherence(相干性)这个名词,那么其实整个片子就是建立在多世界解释的退相干历史这个理论上的,所以首先我们是要认可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当然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它只是一个在很多方面说得通但也在很多方面有漏洞的假说,所以别忙着挑BUG了,那是一定必须会有的,回到我说的前提,退相干历史是正确的,那么退相干历史是什么呢,首先我前面提到了这是属于量子理论中多世界解释,它认为历史是无数的而世界或者说未来是唯一的,无数的历史间存在着相干,也就是纠缠在一起,借用我看过的《量子物理史话》的解释来说比如一场足球比赛,它有无数个可能结果,比如1:0、2:0、3:0、0:1、0:0等等而这些结果或者历史都是相干的,因为你不能通过这场比赛不是1:0就是2:0来把这些结果完全区分开,它们是纠缠在一起(这里是我的个人理解具体可以去看书上解释)但在宏观上来看其实可以简单的归成胜、平、负三个结果,而这三个结果就是退相干的,因为胜了就绝不可能平或者负,所以当把一个有无数相干的细小的事件宏观观测以后所有的历史在宏观观测后退相干到一个世界中,而影片中多次提到的很黑的地方可能是虫洞或别的总之是彗星带来了某种力量,让宏观世界的我们可以观查到本来纠缠的相干的细小的历史,在退相干理论中细小的历史都是相干的,只有观测时才会退相干,也就是说我们所见的宏观世界都是退相干的结果,而影片中,女主角是唯一一个对很多的细节做出分析的人,所以在退相干的粗粒世界里或者宏观世界里,她观测到了更多细粒的世界,而细粒世界是纠缠的相干的,这些相干的地方,你可以像MIKE选择忽视,选择只关注现在的房间,那么你的宏观历史又可以退相干,你可以活在这个唯一世界里,或者像女主,借助彗星的力量不断的在相干的细粒世界里游走,而我们也明白女主希望找到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她和男友没有隔阂的世界,一个她不用去极度劳瑞的世界,一个大家相安无事的世界,但就好比我前面说的一场比赛,最后肯定会退相干到胜,平,负三个世界,但如果你所处的细粒历史是0:1输了,那么你最终退相干到了的宏观世界一定是输了的世界,而不可能是平或者胜,而女主却希望从输到赢,所以影片结尾她希望的世界因为她自己行为最后退相干后还是一个对她而言不幸的世界。 我觉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无法借助外力(彗星)或借助暴力(杀死妨碍你的人)去获得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我觉得至少这样去理解更正面些。

  以上是在下拙见,不是物理专业,有错漏欢迎指正。

  《彗星来的那一夜》影评(二):不让我写短评

  好久没看这么嗨的片子,直接看呆,本身平时世界就是我喜欢话题,更别提是选择导致平行分裂,背后还有量子力学支撑,不过看完好害怕啊,平行交叠,我如何面对自己,ps女主拿戒指遇见那个男的画面耐人寻味,还有最后的电话真实的女主压根就没来聚会吧,那是另一个现实

  晚上又想了好多。为什么会恐惧,觉得还是对于未知的世界吧,因为无知,自己太过于渺小。

  反观平日我的兴趣,很多都在大家认为很悬的东西上,可能只是因为我并没有那么相信如今的科学,他可能只是一种近似解释,就和用牛顿定律解释运动一样,超过一定条件便无法适用。如果这样是否唯心的想法是解释更复杂问题方法呢,就想用统计力学解释热力学。太多的未知,太多的恐惧,没什么是绝对对的

  《彗星来的那一夜》影评(三):一个不太精进的佛弟子的感悟

  刚看完了,是慧星来的时候不同空间相同的自己的人生,产生了交织。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人生和命运。金发女主一开头时她男友是出轨了认识的劳瑞,弟弟是科学家的男人,他老婆出轨了一个朋友。慧星来临时,他们走出房子答案,结果发现另一幢相同的房子和相同的自己。然后女主发现可能是经过黑暗那条路时,出门的每个人被随机分到不同的空间。然后她发现通过每人报出的数字和一开始的对比,结果居然分别有来自其他几个空间的来访者,她自己也出过门,也是来访者。然后她发现所处的屋子,每人都是最暗黑的那个自己。之后她就走出去,查看每个亮着的房子,很多屋内都在争吵,有的都被绑要被杀了,只有一个最好的,屋内人人正直善良友好,没人出轨,但那屋有她了,她砸了自己的车,引好的那个自己坐车内时杀了她,没杀死,那个她自己爬进屋时,她又拖到卫生间杀了一次,然后去睡觉了。第二天起来,每人都很好,她以为是迷幻药让自己做了个恶梦。迷茫的走上街,她的车窗被砸的印还在,天呐,居然真的发生了。然后她发现车里的书没开封。是真的发生了。她男友接个电话,说是你给我打来的。这是个开放式结局。一是那个好的她自己没死了,逃到安全地方给她好男友打电话,她麻烦大了。二是彗星没让多个空间分离开,其他空间的她打电话给她这男友了。这两种结局都反应出多个空间全绞在一起。最终结局是坏的全会杀死好的那个自己,最终坏人大团聚,每个人都是最坏的自己,认为别人不知道,认为别人是好人。当然,想想后觉得,最终结局应该是好坏参半,因为坏的自己在谋好好的自己时,也可能被误杀,或是死掉。

  有很多时侯,我也会有这种感觉,尤其是犯错忏悔,却一直有罪恶感,不知道自己恶业消没消掉的时候。因为有过做梦,梦里一直重复,比如那次梦见自己跟我爸睡觉了,醒了又梦见这事,醒了又梦见一次,居然一天晚上梦里醒了睡,睡了醒,梦了三次,好像是外星人或是谁,要加深这个梦,让现实中的我,以为这事是真的。醒后我有半天在想,这事到底有没有发生过。想了半天后,原来是个梦,这是很恐怖的事。这件事,延伸开来,就是像金刚经里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幻,应作如是观。自己可能都是虚无的,不存在的。就是梦里的自己,一切感觉都那么真实。如此一来,是可以放过自己了,因为自己认为自己过去未婚睡的几个男人,佛家讲邪淫的恶业,可能不是我干的,是外星人或是外在的什么力量,放在我脑子里的,通过洗脑或是多次做梦的方式,让我以为那段不好的人生是我的。谁知道呢?愿我们都成为最好的那个自己。这就是为什么要努力向上的原因了。让一切都处在永恒的佛光中,光明自在干净美好。

  《彗星来的那一夜》影评(四):薛定谔的猫

  这是薛定谔的一个理想实验,是为了解决爱因斯坦(Einstein)相对论中的一个悖论,就是平行宇宙的说法。

  这个一个关于理想状态下的一个量子理论的实验,假如把一只猫放进一个密闭且不透明的盒子里,盒子里有一个毒瓶,毒瓶与一个放射性原子核组成一个理想装置。假定该原子核一小时内有50%的可能发生衰变,并且该原子核衰变时会触发装置打开毒瓶,那么在你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你就不会知道猫是活着还是死了。

  薛定谔说:“按照量子力学的解释,箱中之猫处于'死-活叠加态'——既死了又活着。要等到打开箱子看猫一眼才决定其生死。”即原子核处于衰变与不衰变的叠加状态,那么猫就处于死与活的叠加状态。

  这使量子力学的微观不确定性变为宏观不确定性,微观的混沌变为宏观的荒谬——猫要么死了,要么活着,两者必居其一,不可能既死又活。

  以上援引自百度知道,用词上做了轻微修改,仅为自己查看“薛定谔的猫”更方便之用!

  《彗星来的那一夜》影评(五):《彗星来的那一夜》

  《COHERENCE》:不知怎么译作《彗星来的那一夜》,直译为《相干性》,一看就是逼格甚高的烧脑片,许多文青也是推崇备至,实际上它融合了科幻、悬疑、惊悚各要素。影片不长,没有大的场景和特效,但其烧脑程度和其中的逻辑关联真心不弱于《星际穿越》。对于我这文科出身的物理盲来讲,看完后直想爆粗口,太高深的物理理论以及片子中被自己无意忽略的细节,造成看不懂的地方太多,我也不想深究;关键是,影片通过“平行世界”想展示的人性,当来自黑暗世界的自己看到完美世界的自己,你的反映是什么?欣慰?嫉妒?还是不惜代价,杀死自己?电影中女主角的黑化让人细思恐极,也许当平行世界真的存在,最黑暗的那一面才是真实的你,谁也不敢说真得看清了自己。

  《彗星来的那一夜》影评(六):我心即是宇宙

  其实烧脑归烧脑,我很喜欢豆瓣上一个另类的解读--这个电影在无数平行空间的外套下面,其实讲的是一个女孩,当她人生中的机遇都一个个逝去的时候,到最后她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去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甚至不惜去做一个替身。

  作为一个科幻片,它却是依赖狭窄屋子里八个人的对话,冲突,来展开和探索故事的,可以说并不酷炫,一度让我想起吕美特的《十二怒汉》,或是弗兰克·德拉邦特的《迷雾》,困境中的人,地图迷雾开启带来的狭窄视野,观众也被束缚在这屋子里,跟着八个人焦虑,猜疑,对峙,碰撞。

  抛开薛定谔的猫,抛开平行宇宙,坍缩,量子力学理论,作者想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什么?

  我们以何种独特的方式独特存在

  Lee安慰Mike时说, there’s no way that anybody over there,or...or anywhere,loves you so much as i love you right here.在Lee眼中身旁的这个Mike无疑是独一无二的,是她的丈夫,是她认识的那个人,这个具有恒定特征的非物质性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灵魂,它是不可复制或被替代的,为何她如此笃信这一点?即使对面屋子里的那个Mike可能和这个Mike有着相同的人格和面孔。

  在讨论关于生命本质问题之前,有一个隐藏的假设逻辑,即我们是独特存在的。我们既不是被人操控的傀儡,也不是某个遵循已设定程序的机器人,既不单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不会是欲望的集合体,我们有自由意志,有自我意识,有独一无二的生存意义,所以我们在直觉体验上有着对独特性的肯定。我想即使我们大多数人都曾幻想过和自己的复制体交谈,亦或是这世界上某处或许有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但当我们有一天真正发现这个真相的时候,结果一定是恐慌,因为个体价值的逻辑前提被打破了。

  所以从这样的角度去想,我觉得不难理解corherence中当他们知道“对面”屋子里的人就是他们自己时候的恐惧和惊慌。(当然未知的神秘力量也是其原因)

  认识你自己

  这是刻在古希腊遗址阿波罗神庙上的一句话

  人类的所有智慧总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向外的探索,自然科学,数理化生天文地理,外部世界的本质和运行规律等等,但这一切探索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我们对于内心宇宙的种种疑惑,我们是怎样产生的,生存的本质意义,人们不同的性格特质,关于亲密关系,关于信任,当片中Emily一行八人陷入某种困境之中时,他们物质的肉体在空间上被局限了,所以他们被迫的,以某种方式去认识自己。若是不存在认识自己的问题的话,他们就不会被对面房子中的自己,和自己的“朋友”吓到,正是我们和真实的自己之间如此遥不可及,特殊的情境才会爆发出如此令人意想不到的力量(很多密室电影的主题之一),仿佛是情境异化了我们,但或许是情境催生了真实的自己。Emily和Kevin之间“需要在聚餐前谈的问题”,Mike的暴力倾向等等,我们惧怕一个黑暗的自己,但在这里因果悖论再次嘲弄着我们。

  因果悖论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将冲突行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人们斗争以获得他人的东西,第二种是人们斗争以保护自己的财产或者预防可能发生的侵略或威胁,第三种是纯粹为了获得斗争的荣耀。在片中,Mike说如果那边屋子的Mike在喝酒怎么办,他会跑过来杀了你们。但佯谬的一点是,如果Mike正是基于预防式的心理而产生暴力行为,也就是冲突的第二种,因为恐惧外部威胁而制造威胁,动机正是来自于对结果的预期,那么谁也说不清是暴力产生了恐惧还是恐惧产生了暴力。

  选择

  脑洞大开参考《无姓之人》= =,五维空间,什么什么什么什么的..........(待补充)

  看到Emily向Mike揭示了屋子可能有无穷多个的真相时(1h左右),我疑虑作者会以怎样的方式结尾,回环式结尾的节点已经被错过了,电影不会是《恐怖游轮》式的循环,悬疑或许不能保持到最后一刻,而结尾确实也说明,相比于悬疑,导演或许更想表达一些别的东西(最后,关于选择)。

  《彗星来的那一夜》影评(七):拷问人性的科幻片

  就像《K星异客》一样,扯上科幻的平行空间量子物理理论只是影片的楔子,其实从导演在错综交错的平行空间中把最初空间中米莉的角色固定住后,这片就注定要走向揭露人性趋利自私的结局。整部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是最后的12分钟内容。

  我们把最初空间的米莉称为A米莉,因为自尊放弃替补舞者的机会导致生活发生巨变,A米莉虽然看似坦然地面对曾经错误的选择,但内心依旧是后悔不已。同时,因为曾经选择的创伤让她现在变得有些优柔寡断,所以在感情上也显得非常被动,而男友凯文和他的前女友劳丽因为彗星之夜的相遇,更让A米莉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苦恼不已。而所有的这些铺垫,让最后的剧情发展显得更合情合理。

  逃避一个个因为某人的错误选择而出现茅盾导致原本8个关系密切朋友变得一团糟糕的空间,而为了融入一个没有任何人做出错误选择的完美空间,她选择把这个空间的自己杀掉,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的自私和趋利性,而影片最巧妙的是,A米莉杀掉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从而将自私的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当一个人被剥离成两个或者更多的在DNA上具有100%相似度的个体时,并不能让这些相似的个体产生更多的亲切感、爱或者包容,从分离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完全不同,就像放在唯心主义教学课上面的研究课件。而且在这些个体中,还加入了恶魔的存在,这就是个体间的可替代性,这种可替代性在平行空间中演变成一种可修正性,这就是本片最恐怖所在,也是人性最卑劣所在。A米莉因为自己的自私和懦弱,她选择了逃离出现问题的空间而把完美空间的自己杀掉然后成为替代品,她以为自己选择了完美的空间自己就能变得完美,但其实她忘记了,就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最黑暗的一面被激发和放大,才导致她对完美空间的渴求,这个空间有多完美,她就有多丑陋,因此也就注定了她是不可能真正融入这个空间的,而开放性的结尾也正好说明了这点。

  有朋友说这个开放性的结尾显得有些突兀,但是我觉得,正是这个结尾的张力,才将结尾正在推向了高潮,A米莉在前面讲了一个芬兰的故事,妻子告诉警察说这个丈夫不是他的丈夫,因为她已经把她的丈夫杀掉了。这个故事可以想象那个妻子是有多么的恐惧,而这种恐惧不是源于平行空间的错乱,而是她内心深处的恶魔。所以结尾凯文听完电话后,看着A米莉的表情,正是一副你是谁的样子,这样一个表情,将A米莉的恐惧,推向了极致。

  《彗星来的那一夜》影评(八):上帝就是你自己

  其实就是很多的可能都存在的世界,看你如何选择自己。

  女猪脚毫无疑问作出了错误的选择,她试图杀死另一个自己,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导致了原来世界里自己的消失。怎么收场呢?这个结局直接导致薛定谔理论的破局。你打开盒子,发现其实里面要么有两只猫,要么一只都没有,这是理论不会发生的事情。

  所以这是个荒谬的结局,也许恰恰反映了世界的荒谬性。

  量子理论伟大的地方在于,我们的世界不是上帝决定,是由自己决定,上帝就是你自己。

  女猪脚如果选择了跟随男猪脚去越南,结局就完美了,不是吗?

  当你反悔,一切都回不去了。

  你甚至发现自己都不曾经存在过。这是最有趣的地方。

  谁敢说自己是真的存在?也许下一秒钟就消失了呢!

  《彗星来的那一夜》影评(九):小小选择铸就大大的我

  片头几分钟总让人有种想要关掉电影的冲动,最终在弹幕的温馨提示下,坚持下来了,看了十多分钟,渐入佳境,逐渐适应了,摇摇晃晃的镜头,和记录片式演员间乱七八糟毫无章法的对话。当看到半个小时后,简直欲罢不能,大脑好像也被调动起来,参与整个过程的分析:到底每个房间有几批人,他们又是什么时候从另一个空间进入的,又存在几个平行空间。当然靠自己完全理解根本不可能,看完电影结合豆瓣和知乎的影评才算基本了解。

  其实这样稍微烧脑的电影不是很适合我这种慢半拍的人,真正让我有所收获的深刻体验到,不同的小小选择,会带来不同的后果,小小的选择铸就大大的我。同样的一批人从母亲胎中诞下,却走向不同的人生,无数个平行空间预示着实际上我们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后果。我们的人生就是由无数的选择构成的,女主在最后抛弃了原来的空间选择了一个更好的平行空间,想要改变人生,却无法改变自己终究不是此平行空间的自己,在这个空间中的自己也是由无数选择造成的无法取而代之。当然我更相信人性本恶,从女主选择杀死此空间得自己想取而代之就可以看出。

  《彗星来的那一夜》影评(十):结局两个细节

  我看了很多评论,居然没有人讨论最后的结局的两个疑点:

  1:最后电话到底是谁打的?

  2:最后戒指为什么掉在地上了?

  第一个问题:最后的电话到底是谁打的?是在厕所里被击昏的Emmy吗?应该不是……因为Beth从浴室出来,Kevin也说在厕所捡到了你的戒指,所以一定有人进过那个浴室,结果没有任何人表示出惊讶!也就是说,浴室里那个看似被击昏的Emmy一定在任何人都发现整件事儿之前被移动了,但是Emmy自己昏过去了,所以只有可能是看似被击晕的Emmy醒过来了,自己离开的,那如果是被击晕的Emmy,醒来了第一时间肯定是找惊慌大叫啊,怎么可能不声不响地继续过自己的生活,然后差不多天亮了给Kevin打一个电话,这绝对不可能。所以打电话的Emmy,不是浴室里的Emmy,而浴室里的Emmy,也不是车里被闷昏的Emmy。

  所以最后的结局应该是:电影里一共出现了4个Emmy,最后的时空中有三个Emmy。

  最后活着的三个Emmy中,其中一个人是我们的女主,也就是一直以来摄像机都跟随的Emmy,她成功地干掉了“完美家庭”中的Best Emmy,进到了完美家庭中(但是Best Emmy一定没有死,因为电影最后的特写给了那一辆车,车没有变,但是人没了,说明Best Emmy醒来以后着自己家,结果……找错了)。然后,爬进了来的那一个Emmy,不是原先的Best Emmy,而是在外边也经过一些“锤炼”甚至发生过搏斗之后奄奄一息的Emmy,这个Emmy也很清楚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是在很虚弱的情况下开始找寻完美家庭,最后也锁定了同样的屋子,但是她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是一个invader(入侵者),所以进来以后她一直不太大声说话,即使是在被打的时候,因为她以为打她的那个Emmy是完美家庭里的Best Emmy,但实际上打她的是我们的女主!这是第二个额Emmy,这个Emmy的结局会怎样呢?应该只有一种,她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成为女主人(她以为女主人还在),醒来以后应该就自己悄悄地走了,她不会傻到跟女主对峙,因为只要交流就露馅儿了。那么打电话的人是谁呢?我觉得应该是第三个Emmy。看过了大量的影评,很多人都表示很怀疑一开始的Emmy是不是也是时空交错的产物(也有人说最后电话就是没有来的Emmy打电话道歉的,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得到的证据),我觉得这个有可能,所以结局是:完美家庭里的Emmy一开始就没有来,来的是车里被女主闷杀的Emmy,没来的Emmy最后给Kevin打了电话。所以最后,一共有三个Emmy存留在了同一个时空中。女主,电话那头的Emmy,爬进来被打昏,最后应该已经逃跑了的Emmy。

  以上只是我和同学商量的个人观点而已。

  另外就是戒指,大家应该有注意到,Emmy在处理戒指的时候很奇怪,我们俩到最后都不完全懂。她取下了被打昏的Emmy的戒指,戴在自己手上,这个很好懂,因为她也误认为对方是女主人,结果对方其实不是,但是她既然以为是,就要戴上对方的戒指装样子。但是她把自己的戒指掉在地上,就比较奇怪了……我们当然可以觉得她犯了一个错误,掉在地上了,但是我觉得这么严谨的一部电影,不会出这个一个小的错误,所以不是很确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