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线无战事》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西线无战事》经典影评10篇

2018-01-17 21: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线无战事》经典影评10篇

  《西线无战事》是一部由刘易斯·迈尔斯通执导,路易斯·沃海姆 / 刘·艾尔斯 / 约翰·雷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线无战事》影评(一):民族主义之花

  居然快一年没写影评。

  战争,狂热的民族主义,让少年怀揣光荣梦想前仆后继。电影讨论了战争的意义与觉醒,特别是一战,民族国家间无耻的争斗,以光荣崇高的名义,彼此杀戮,可是一战爆发快要百年了,民粹主义,民族主义这种狂热却没有消失。

  人类成长离不开集体,联合,从部落到部落联盟到城邦国家,再到大一统封建帝国,可当人们组织形式抵达民族国家这个阶段后,我们却发现,这个紧密强大的组织方式具有摧毁性的力量。它可以击溃一切理智清醒,吞没一切智慧的反对派声音;它可能使一个民族完成独立形成民族国家,也可以使得两个民族陷入永无休止的征战。

  每一个民族不论弱小或强大,当他们与其他民族发生争执,任何妥协都变成退缩,激进势力抬头,一致对外的口号震天响,而没有一个横架其上的秩序可以仲裁,唯有暴力,于是战场上兵戎相见,成王败寇是铁律,“德国的剑要为德国的犁争取土地!”——铁血宰相俾斯麦如是说。

  回到我们中国例子里,当我们提到某某国从前是我们的领土,现在不是而愤恨,有没有想过,那个民族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民族国家不是天经地义存在的,国家宣传机器的力量赠与了你荣誉感与归属感,于是你挥起屠刀,杀入敌阵……

  至于两个国家为了弹丸之地引起外交纠纷乃至小规模武装冲突,就更是数不胜数,除了贪婪的人类,还有哪一种生物自大的声称自己是某一块土地的主人?那片土地从来不属于任何人,任何外来移民都是入侵者,不要借口,看看吧,你们以上帝的名义都做了些什么!

  《西线无战事》影评(二):再也回不去了

  从影片最初,一班的小伙子们兴冲冲上了战场,班长第一个死了,当时我说,大家都在一起还是幸福的,等到身边的人一个个死掉,就剩自己一人是才是无尽的孤独悲哀。 最初的群像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纷纷嚷嚷没有重点主角。然而,慢慢地,都死了,或者伤残了,主角终于成长为老兵了。可惜,最终剩下的一个Paul也还是死了,死在黎明前的那片黑暗里。 这就是悲剧性的表达,其实从他提前结束重返战场时就该知道,战争不仅夺人性命,还将活人推入无底深渊,再也回不去了。

  当Paul的手垂下,一班少年出征前回眸的镜头隐隐浮现在镜头前,那些眼神意味深长,最后一眼,扭头向死而去,一切就这样嘎然而止。

  想起《我们的父辈》,最终都是不能活的……

  《西线无战事》影评(三):反战,永恒主题

  海明威说过“任何战争都是罪恶,不管是否所谓必须,也无论是否所谓公正。”

  《西线无战事》改编自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小说,剧本内容底子厚为电影打下了高质量根基。小说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可见其影响非同一般。电影运用简单干净的拍摄手法把战争进行了真实还原,这与小说的描绘方式如出一辙。真实,是战争电影体现反思战争的突破口。

  影片没有纪录沙场上的壮志豪情,英勇捐躯。没有屹立不倒的血染国旗,没有军歌嘹亮,没有对英雄勋章的迫切渴望。镜头里的战争,残酷,肮脏,痛苦。前线饥寒交迫阴雨连绵,死亡阴魂不散,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作为一部战争机器养成记,电影以一群少年的视角去审视这场无意义的战争。战争初期小镇一派安逸繁荣,人们丝毫没有战争的恐惧,或对政治高谈阔论,或烟酒享乐浮生若梦。每个市民对战争盲目认知,乐观自信幼稚,他们为军人奔赴前线引以为豪,为国家有如此远大的战略部署而拍手称赞。教室里的少年更是受老师的洗脑鼓吹而热血沸腾,战时阶段的集体无意识狂欢可怕得让人颤抖。学生们带着参加运动会的游玩心态远赴兵营,去亲手实现老师嘴里的宏愿——为祖国奋勇杀敌,国家需要我,我是国家的儿子

  打着鸡血亢奋至极的孩子们分不清国家、政府、政党的概念,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在耳边喃喃潮吹,让少年带着性的原始冲动意淫了前方战场,前线就如同那漫天飞舞的书页,不真实的浪漫。死亡,被一股脑遗忘角落

  拔苗助长式的敷衍训练之后,少年们就被塞进了战场绞肉机,一个个充满童真的脸庞让人哭笑不得。想用钱在战场上买来食物,用稚嫩天真语气询问前线的哪个角落里搭建了食堂,老兵听得哭笑不得,少年们此时已经感受到了欺骗,乳臭未干的菜鸟,作为军人的菜鸟,他们被剥夺了人性,他们是国家冲锋陷阵的炮灰。

  鲜血与死亡究竟恐怖到什么程度?班恩的眼睛生命给菜鸟和没有经历战争的观众上了一堂震撼心灵课程,明明上一秒还讨论暑假,玩耍,约会,老兵凯特还分享了保命绝学,可这一秒,班恩的哀嚎透彻心扉,他的死让人恐惧发憷。

  “不管那人生前是谁,现在都只是一具尸体。”炮火连天的轰炸让人精神崩溃,压抑嘶吼,对比新兵的慌乱,老兵的麻木,战争哲学果然是一条鲜血淋漓的实践道路。人一天比一天少,“活下去就是胜利”就越成为至理名言

  此时,那个课堂上煽动洗脑年轻人参战的老师成了少年最最憎恨的暴徒。我们为什么要打仗?我国家的山会憎恨你国家的河么?为什么领导者只动动嘴皮自己却不上前线?为什么我要杀死与我无仇无怨的他国子民?我不求名流千古,建功立业,为何要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体生命?有人有家的地方才有国,国家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人民幸福安逸的生活么?不愁吃穿,不愁教育医疗,专心享受艺术享受人生这不应该是形成国家的终极宗旨么?人民利益不应该大于国家利益么?

  “我觉得战争比较像是一种流行病,没有人想要生病,但是大家却又被感染了”“经历了战争,我没有办法再面对那些虚无的大道理”,少年在战争中迷茫彷徨,肉体精神双重衰亡。十六岁,花季年龄,本应吃喝玩乐谈情说爱加做爱的年纪,可因为战争让他们失去了一切。战争没有对错正恶之分,活下去才是大王!就像战俘区的法国姑娘,只要活下去,只要有食物,什么道德,什么爱国,什么气节,这些与一个混乱年代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呢?

  政治家的邪恶嘴脸,虚伪做作。人只能是目的,不能成为他们嘴里实现宏伟梦想的工具手段。少年保罗,老兵保罗,他活下去的信念令我十分震撼动容!回家乡休假的片段人心痛唏嘘,小镇前后繁荣与荒凉的对比,可笑的是那群大后方纸上谈兵的无耻官员,围着咖啡桌为了一己私利随意调遣人命,一副运筹帷幄的嘴脸真的是恶心至极!学校里的疯子老师还在煽动一批又一批的无知少年远征赴死,老掉牙的歌颂方式却在孩子们那里十分受用,铁人,英雄,流血牺牲,保罗隐忍着情绪低沉地谴责,去他妈的谎言,耍嘴皮的败类,一句“祖国需要你”的本意就是趁年轻“赶紧送死吧!

  “”在战场只担心自己的死活,一切是那么的简单明了,没有谎言”,“我们完蛋了,经历了战争我们不可能回到从前”,战争彻彻底底毁了保罗的美好青春,他的生活彻底解构,没有意义,无法适应,当他再次回到前线,看到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他无能为力,因为战场屏蔽神灵的信号,祈祷无用。老兵凯特就像是慈父一般给战场上的保罗带来踏实安稳,他死在了两人最后一次的重逢,“为国教效力是假,唯有死亡真实”的前线,随着凯特的死也让保罗丧失了家的安全感空虚寂寞失落压抑,无从宣泄。直到他看到战壕外停落的蝴蝶,翩翩扇动的美让人不能自已,想伸手触摸美的真实,一次就好,但最终只差了一只手臂的距离。保罗死了,死在了第二家乡,他离美很近,或许明天就是一派祥和,只是这宁静代价太鲜红。

  战争终归是战争,我们杀人,我们被杀,但我反战,坚决反战。爱与和平才是正道,人类很渺小,需要阳光的怜悯普照。

  《西线无战事》影评(四):疼

  对食物的渴望,一位老兵的嘲讽,等价值的交易,试问孩子们他们明白了吗?不,还没有。

  “不会有危险的,只要你小心就行。”

  孩子们并不明白那指设么,在他们眼中,那是一场游戏,殊不知血腥味以在空气中弥漫。

  “别把生命开玩笑。”

  “那是我的朋友。”

  “那只是一具尸体。”

  是的,他死了后便只是一具尸体,不再具有任何意义,在战场上。

  可是孩子们还没有长大。

  他们开始恐惧、惊慌,但战争还不止这些,血腥味越来越浓重了。

  孩子们还没有长大。

  《西线无战事》影评(五):为什么战斗?——西线无战事

  如果真的有一天发生战争,我会应征入伍,因为这是我的责任,但我从来不希望有战争。

  最近世界史讲到一战了,看完一本书,《一战时期士兵的生活》。这个法国人从贴近前线的兵们的角度看待这场战争,有种亲临战场的真实感。书中有战争的英雄主义色彩,爱国主义的情怀 ,但作者写到士兵们为什么参加这场战斗,回答仍然真实而感人

  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为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又有谁能相信整个欧洲战火连绵是为了这么一块弹丸之地呢?是为了祖国而战吗?他们根本了解祖国...人家告诉他要懂得牺牲,他们回答说牺牲是渺小的;人家要他们为自由女神奉献生命,他们却根本没有这个信念。最后只好拿法律来威胁他,让宪兵们监视他,他在屈服的同时暴跳如雷。打仗究竟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阻挡日耳曼的胜利?对此你能够肯定吗?当然不是的。 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他们打仗是因为他们诚实,因为被逼无奈。他们战斗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还有他们打仗是因为第一个令人丧气的冬天过去之后,当最初的激情退却之后,在第二个冬天到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学会了忍耐。他们离开舒适的家园,来到了简陋的掩蔽所,离开了家人,和战友朝夕相处。过去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中度日,现在是在苦难中耗费生命...这些经历了苦难的人们身上有着固有的正义感,但凡背信寡义的行为都会因其他们的愤慨。他们痛恨躲在后方的军人。他们有权力说话,也有权力要求后来他们索要的东西。完成了任务让他们感到满足,战胜了困难让他们感动骄傲自然就是最后唯一能解释他们自觉战斗的原因。如果有人对此有异议,那尽管来说好了。

  我想没有什么语言能够超过他所描述的士兵的真实心态,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战斗,这就是那场在战壕中苦苦挣扎的拉锯战的真实写照。写下这段话的战士叫路易•迈雷,他在1917年4月16日的卡奥那战役中牺牲。所有人都会死,法军阵亡131万人。战争的对错胜负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为那些在战场上无谓牺牲的一代人,希望不再有战争。

  《西线无战事》尽管拍摄于彩色电影还没有诞生的时代电脑特效已经今非昔比,但仍然可以称为一部电影史上伟大作品。在以后的战争电影当中,我都能看见这部作品的影子,所以说它是超越于这个时代的。士兵们对这场战争的冷嘲热讽成为反战电影中所有荒诞不经的鼻祖,还有电影镜头的应用上,保尔捉蝴蝶时颤动一下就垂下来的手臂,如同《拯救大兵瑞恩》里面米勒中尉最后停止颤动的手。而捉蝴蝶这个象征追逐自由的镜头如同《紫日》里面被子弹打中胸口的日本女孩手中扬起的野花,在空中散落。最后那个闪回镜头:在残酷的战争中白白牺牲的战士,在行军过程中一一回头,像极《集结号》中最后的夜行军。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所谓伟大正在于此吧。

  《西线无战事》影评(六):反战电影?

  一战后掀起了一股反战电影,二战后尤甚,越南战争达到了顶峰。为什么呢?国家战争的模式,很多读了书的年轻人上了战场,这些学了人道主义的人,根本不懂什么是战争,暴力,杀戮,他们都是忧伤的小资产阶级,渴望读书,工作,然后安分的过日子,国家打断了他们的幸福生活的规划,让他们无法活下去。越南战争尤其如此。

  但是在以前,根本就没有国家战争,战争的军队都是雇佣军,或者豢养的军队,是职业军人,平民只是纳税,根本不用打仗。当拿破仑战争过后,民族国家建立,民族意识高涨,兵役制度取代雇佣军之后,每一个人都和战争有关。战争的正义性需要国民的同意,战争牵动每一个国民的心,而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战争变成了绞肉机,无论是南北战争、一战,他们都是步枪的战争,而且是大规模的步枪战争,而且都是阵地战,战争就像绞肉机,一步一步都是拿性命铺出来的。这太可怕了。虽然战争管吃管住,但是战争从来没有这么漫长,残酷。

  在残酷的绞肉机面前,在漫长的折磨面前,什么国家意识,什么民族独立,都没有效用了。战争不能给他们带来财富,就像在殖民战争那样,战争不过就是为了国家的胜利,而国家离他们太远了。

  在一战中,其实战后反战最严重的是英国和法国,所以他们一再对希特勒忍让,就是不想再打仗。到最后民族国家沦亡,他们才开始反抗。

  而失败的德国,并不觉得战争多么残酷。他们反倒是充满了民族情绪,战败让他们的民族情绪更加激烈,而这是发动战争最好的财富。希特勒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才有了二战。

  反战,刚开始反的而且一直反的都是国家主义,是国家的征兵制度,让平民卷入战争,这和反恐战争是一样的,恐怖分子就是无目标地报复,让无端的平民卷入战争。但是现在的反战甚至到了反战争本身,反对任何暴力,这就有点太过分了,有些战争是必须要打的,为了捍卫自由,捍卫民族独立,谁也不能忍让。这就像想让恐怖分子不反抗一样,是不可能的。恐怖主义是弱者的武器,他们也许不会成功,但是你不能从道德上说他们无用,这就像说工人起义,农民起义无用一样。

  所以说,这是一部反战电影,但是是一部幼稚的反战电影,一群无辜的人被卷入战争,完全对战争一无所知,这不是严肃的反战态度,这就像是反疾病一样,并没有多少深度。

  真正的反战电影,反的是战争本身,还是反的是战争发动的目的呢?反的是作战方式,还是反的是战争的生活呢?都是问题。

  《西线无战事》影评(七):不是影评的影评

  超

  (一)

  坎莫瑞是个好人

  a nice fellow like Kemmerick.

  是啊 法国必须为挑起这场战争付出代价

  Ah, the French certainly deserve to be punished for starting this war.

  每个国家都说是别的国家的错

  Everybody says it's somebody else.

  那战争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Well, how do they start a war?

  一个国家要先触怒另一个国家

  Well, one country offends another.

  两个国家怎么可能互相生气呢

  How could one country offend another?

  难不成德国的山会对法国的田野生气吗

  You mean there's a mountain over in Germany gets mad at a field over in France?

  当然不是罗 笨蛋 我是指两国的人民互相交恶

  Well, stupid, one people offends another.

  就这样啊 那我根本不应该在这里

  Oh, if that's it, I shouldn't be here at all.

  因为我一点都不生气

  I don't feel offended.

  这跟你这种小人物的情绪无关

  It don't apply to tramps like you.

  那好 我现在就去打包回家吧

  Good. Then I can be going home right away.

  -你有胆子就试试看啊 -你想被枪毙啊

  -Ah, you just try it. -Yeah. You wanna get shot?

  德皇和我...

  The kaiser and me...

  我和德皇 对这场战争的看法有志一同

  Me and the kaiser felt just alike about this war.

  我们谁都不想要打仗 所以我要打包回家了

  We didn't either of us want any war, so I'm going home.

  他可是一直都没离开过他家大门

  He's there already.

  但当初一定有人想要发起战争

  omebody must have wanted it.

  或许是那些英国人

  Maybe it was the English.

  不 我不想要射杀任何英国人

  o, I don't want to shoot any Englishmen.

  在上战场以前 我甚至没看过英国人长什么样

  I never saw one till I came up here.

  我想他们在来这里前也一定没见过德国人

  And I suppose most of them never saw a German till they came up here.

  不 我很确定他们 并不想要和我们打仗

  o, I'm sure they weren't asked about it.

  不

  o.

  嗯...

  Well...

  但是这场战争 一定对某些人有好处

  it must be doing somebody some good.

  肯定不是我和德皇

  ot me and the kaiser.

  我想或许德皇希望这场战争发生

  I think maybe the kaiser wanted a war.

  你别把我们牵扯进来

  You leave us out of this!

  我不觉得

  I don't see that.

  德皇干嘛要打仗 他什么都不缺

  The kaiser's got everything he needs.

  但是他以前从来没参与过战争

  Well, he never had a war before.

  每个成年的皇帝都会想要 建立战功

  Every full-grown emperor needs one war to make him famous.

  好在历史上留名

  Why, that's history.

  还有将军也是 他们需要战争

  Yeah, generals too. They need war.

  还有那样商人 他们可以大捞一笔

  And manufacturers. They get rich.

  我觉得战争比较像是一种流行病

  I think it's more a kind of fever.

  没有人想要生病

  obody wants it in particular...

  但是大家却又都被感染了

  and then all at once, there it is.

  我们不想打仗 英国人也不想打仗

  We didn't want it. The English didn't want it.

  可是我们却在这里打得不亦乐乎

  And here we are fighting.

  我告诉你们该怎么着...

  I'll tell you how it should all be done.

  以后要是有人想要挑起世界大战

  Whenever there's a big war comin' on...

  -我们应该把一大块地圈起来...-然后贩卖门票

  -you should rope off a big field... -And sell tickets.

  对 然后...

  Yeah. And...

  选好一个黄道吉日

  And on the big day...

  把所有的国王 皇帝和他们的内阁及将军们找来

  you should take all the kings and their cabinets and their generals...

  让他们每个人穿着内裤 站在圆圈里面

  ut them in the centre dressed in their underpants...

  手持棍棒打个你死我活

  and let 'em fight it out with clubs.

  看谁获胜那个国家就赢了

  The best country wins.

  (二)

  保罗 你好吗 保罗

  aul! How are you, Paul?

  教授 很高兴再见到你

  Glad to see you, Professor.

  你来得正是时候 真是太好了

  You've come at the right moment, Baumer! Just at the right moment.

  为了应证我的话 我给你们

  And as if to prove all I have said,

  介绍一位身先士卒的学长

  here is one of the first to go.

  他曾经坐在这些椅子上 专心听我讲课

  A lad who sat before me on these very benches...

  他放弃了一切 只为了在战争的头一年从军报国

  who gave up all to serve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 war;

  多亏了像他这样的铁血男儿

  one of the iron youth who have made

  我们祖国才能在战场上屹立不摇

  Germany invincible in the field.

  你们看看他

  Look at him...

  坚毅的体魄 褐色的皮肤 和闪亮的眼睛

  turdy and bronze and clear-eyed.

  他这样的战士 是你们所有人的好榜样

  The kind of soldier every one of you should envy.

  孩子 你得跟他们说几句话

  Oh, lad, you must speak to them.

  你得告诉他 为祖国牺牲奉献所代表的意义

  You must tell them what it means to serve your fatherland.

  -不 我没什么好说的 -别这样 保罗

  -No, I can't tell them anything. -You must, Paul.

  就说几句 只要告诉他们

  Just a word.Just tell them how much

  祖国的前线有多么需要他们

  they're needed out there.

  告诉他们你为何挺身而出 而那对你有什么意义

  Tell them why you went and what it meant to you.

  我什么都不能说

  I can't say anything.

  如果你记得战场上的

  You can remember some deed of heroism,

  任何英雄事蹟或是高贵的情操

  ome touch of nobility.

  也可以告诉大家

  Tell about it.

  我不能告诉你们 你们所不了解的事

  I can't tell you anything you don't know.

  在战场上 我们住在壕沟里 整天奋战

  We live in the trenches out there. We fight.

  我们试着保全自己的性命 但有时也会死很多人

  We try not to be killed; sometimes we are.

  就是这样了

  That's all.

  不不 保罗

  o. No, Paul.

  我上过前线 我知道那里是什么样子

  I've been there! I know what it's like.

  但是你不应该只谈论那些

  That's not what one dwells on, Paul.

  我听到你在这里 歌颂那些老掉牙的东西

  I heard you in here reciting that same old stuff...

  你想要创造更多铁人 更多年轻的民族英雄

  making more iron men, more young heroes.

  你还是认为为国捐躯是一件

  You still think it's beautiful

  美丽而又甜美的事 对不对

  and sweet to die for your country, don't you?

  我们一直那么相信你的话

  We used to think you knew.

  直到第一次被敌军炮火袭击 我们才觉醒

  The first bombardment taught us better.

  为国捐躯是一件 既肮脏而又痛苦的事

  It's dirty and painful to die for your country.

  当为国捐躯的时刻来临时

  When it comes to dying for your country,

  我宁愿选择活下去

  it's better not to die at all!

  已经有上百万个人为国捐躯了

  There are millions out there dying for their countries,

  那又怎么样呢

  and what good is it?

  保罗!

  aul!

  你要我告诉他们 祖国有多需要他们

  You asked me to tell them how much they're needed out there.

  他是在告诉你们"去送死吧"

  He tells you, "Go out and die."

  老实说 这样光耍嘴皮子的差事

  Oh, but if you'll pardon me, it's easier to say

  也实在太容易了

  quot;Go out and die" than it is to do it.

  懦夫!

  Coward!

  你骂得很轻松

  And it's easier to say it

  是因为你没有亲眼目睹过战争的残酷

  than to watch it happen.

  不 孩子们 别这样

  o! No! Boys, boys!

  我很抱歉 但是我必须说...

  I'm sorry, Baumer, but I must say...

  讲这些都没有用

  It's no use talking like this.

  你不会了解的

  You won't know what I mean.

  只是我离开那么久了

  Only, it's been a long while since

  从我踏出这个教室的那天起

  we enlisted out of this classroom.

  我还以为这个世界会记取教训

  o long I thought maybe the whole world had learned by this time.

  你们现在竟然想把小孩送上战场

  Only now they're sending babies,

  他们绝对活不过一星期

  and they won't last a week!

  我不该休假回来的

  I shouldn't have come on leave.

  在前线 我们只需要担心自己的死活

  Up at the front you're alive or you're dead, and that's all!

  一切是那么的简单明了 没有谎言

  You can't fool anybody about that very long.

  在前线 我们也知道不论死活

  Up there we know we're lost and done for

  我们的人生都已经完蛋了

  whether we're dead or alive.

  我们忍受了三年 已经快要四年了

  Three years we've had of it... four years.

  每个白日和黑夜都那么漫长 简直度日如年

  Every day a year and every night a century.

  我们的身体化为大地 而我们的思绪化为泥土

  Our bodies are earth and our thoughts are clay...

  我们和死亡肩并肩的一起作息

  and we sleep and eat with death.

  我们完蛋了 是因为在经历战争后

  We're done for because you can't live that way

  我们不可能再回到从前

  and keep anything inside you!

  我不该休假回来的 我明天就回去

  I shouldn't have come on leave. I'll go back tomorrow.

  我还有四天的假

  I've got four days more,

  可我一刻都待不下去了 我明天就赶回去

  ut I can't stand it here! I'll go back tomorrow!

  我很抱歉

  orry.

  (三)

  你的休假还愉快吗

  Have a good leave?

  -有一部分还可以 -怎么回事

  -In spots. -What's the matter?

  我已经没有办法回家过生活了

  Ohh... I'm no good for back there any more, Kat.

  我们都一样 我们在战场上待太久了

  one of us are. We've been in this too long.

  有个男孩叫我懦夫 只因为我跟他们说

  The young men thought I was a coward because I told them that...

  为国家效力是假的 只有死亡才是真的

  we learn that death is stronger than duty to one's country.

  还有些老头跟我说"加油 你们要直攻巴黎"

  The old men said, "Go on. Push on to Paris."

  我父亲甚至希望我在他身边时 身上都要穿着制服

  My father even wanted me to wear my uniform around him.

  那里已经不再是我的故乡

  It's not home back there any more.

  至少我们知道前线真正的情况

  At least we know what it's all about out here.

  这里没有谎言

  There're no lies here.

  《西线无战事》影评(八):战争,比你想象的残酷

  看了一部以一战为背景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西线无战事》,这部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黑白片,在如今看来,电脑特效和战争场面都不如现在的战争大片,但它却凭借自身优秀的人文内涵,反战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雄踞战争类型片的至高点,毋庸置疑的跻身影史最伟大电影前十之列,令《拯救大兵瑞恩》,《野战排》这些经典大片都望尘莫及。

  影片奖了一个叫保尔的少年与其同学在老师的煽动下,怀着英雄主义理想奔赴战场,可真正投身战争后才切身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身边到处炮火轰鸣,战友被炸得血肉横飞。主人公开始怀疑起过去的理想,战争的残酷性与毁灭性彻底摧毁了保尔的英雄主义,于是他开始怀疑战争,厌恶战争,整部影片最震撼人心的一幕是在结尾处,保尔爬出战壕去抓一只美丽的蝴蝶,结果被敌人的冷枪打中死去,那一天,前线司令部的报告中分明写着“西线无战事”。那只蝴蝶好比代表了自由与和平,保尔去抓蝴蝶正代表着保尔向往和平与自由,但最终却在追求自由和平的道路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个人利益与战争利益相比,在那些政客眼中,个人利益微不足道。讽刺的是,这部影片带给人类的警示始终有限,仅仅十年后,人类又陷入了一场更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喜爱这部电影,是因为它拍摄于一战结束不久,大量真实战争场景的穿插,可以说是一部一战的纪录片。以二战为背景创作的影片如今比比皆是,而以一战为题材的影片少之甚少,该片无疑是最好的一部。它不仅极具观赏性,为当今众多历史学家研究一战提供了不少价值。

  保尔只是战争中无数牺牲的年轻生命的一个缩影,那些战争狂人们给人类带来的伤痛更是无以复加。

  《西线无战事》影评(九):士兵的战争

  西线无战事,看电影前,心想这是不知道什么是战争、只顾寻欢作乐的一群人的故事,是西方版的“只把杭州作卞州”。随着夹杂着呲呲配音的颤抖的黑白镜头逐渐展开,才发现从头至尾,充斥着大量的战争场面,二线的人们的热烈欢迎和拥抱战争的,一线的士兵厌恶而无奈地参与着战争。看完了,当保罗伤愈回家探亲,似乎有些明白了,那些西线的人们,特别是男人们,是一些极端的浪漫理想主义战争狂热者,热爱战争,是因为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是西方版的好龙的叶公。 “三万!是苏联人吗?不,是法国人,苏联的俘虏更多。”欢欣鼓舞的市民,为赴战场士兵献花女人。镜头以此展开。

  放地球仪的教室,我以为受到外面行军的干扰,老师仍然鼓足干劲,讲他所钟爱的知识,没想到他是在鼓动学生投笔从戎。他的演讲也着实精彩,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是在德国,他倒是一个能说会道让人钦佩的大师。这些被热情鼓舞和激励的学生,当真正的踏上战场,才知道何为战争,这些亲身的感受是坐在教室体会不来的,这可能是他们仅有的收获了。当然,正像他们的老师所说,练就了“强壮的身体,青涩有神的眼睛”,这倒也不假,不过是用全班20个同学的生命换来的,就连保罗自己最终也永眠战场,带着小蝴蝶的细微而温暖的梦想。

  “战争就是互相攻击,尽力避免不被人杀死,如此而已。”作为战场的士兵,我方的还是敌方的,曾经善良的还是邪恶的,是热爱战争的还是厌恶战争的,都一样,战争就是杀人和避免被杀,惨烈,赤裸。不是诗歌,没有那么多浪漫和动情。仅有的情感,只是相互对生命的珍惜,不管是战友还是敌人。这就是一个被老师的热情鼓动出的学生,亲自经历了战争后的最简洁直率的表白。

  “我告诉你我不想杀你,我只想活下来!”死去的法国士兵很平静,面带微笑,而留给德国兵保罗的却是无限的痛苦,矛盾与自责。法国人和德国人其实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其实都一样,他们都是人。就像德国兵与法国女人的幽会,不会因为语言的不通,不会因为军官的警告,不会因为两国的敌对而取消,她们需要食物,而他们需要女人,仅此而已。

  “掀起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呢?德国的山生法国平原的气?”国与国之间的对立,国民之间的憎恨,一定是某人做了“好事”,凯撒想打仗,每个国王都需要战争来扬名,将军想让战争成就他们。怀有人民意志却受国王领导的土兵,当看到樱花树的时候思维就错乱起来了,期望收获的时候可以休假外出,酒和女人――抱着她半个月不放手,挖我的煤炭之后就痛快地喝啤酒,战争结束后难道还能读得了书吗?这边是他们最实在的愿望。

  “你要保重你的身体;我每天都会为你祈祷,尽量少给你危险性的工作;我给你准备了两件毛制的内衣,放在你的背包里,织得很好,可以保暖。”天底下最朴实最真情的话,妈妈对临行前儿女的叮嘱,看到这儿,眼热了,心化了。她不漂亮而衰老,衣着不光鲜而拖沓,但她就是最能牵动你心的人,妈妈在哪儿,家就在哪儿。想起烦拉说过的一句话“人人打仗都是为了回家”,大概回家就是为了守在母亲身边。

  我想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没有战场上真正完全对应的人,但是故事里所有的德国士兵的言行举动都可以从真正参战的德国军人中找到原型,而且不仅仅是一个,是一群。

  《西线无战事》影评(十):光荣之路,直通坟墓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凭冠冕堂皇的说辞,将大批青年学生煽动入伍。然而当十九岁青年保罗·鲍曼与他的同班同学们真的走上了西线战场,随着第一发榴弹的炸开,惨烈的战争抽离了士兵们的“人”之属性,使他们沦为只知厮杀的野兽。更可怕的是,当保罗于休假期间向平民们诉说战争的残酷时,被爱国狂潮彻底冲昏头脑的民众们却毫不领情。心灰意冷的保罗提前结束休假返回战况愈加惨烈的前线,目睹了战友的接连阵亡,自己亦在于战壕中像童年那样伸手捕捉一支蝴蝶时,不幸被流弹击中。此时距离停战只有一周时间,德国报纸的标题为“西线无战事”。

  (一)有声片的初试啼音

  1898年出生的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十八岁入伍,在一战战场上负伤五次,最后一次险些丧命。1929年,他一边从事赛车手、体育记者等多种工作,一边以亲身经历写就了人称“古今欧洲书籍最大成就”的《西线无战事》。“西线战场”位于法国东北部及比利时,1914至1918四年间,德军与英法在此激烈对峙 ,坦克、毒气、飞机等等“新兴科技”由此进入人类的武器库,这场“每前进一小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战斗,最后以协约国近八百万伤亡、同盟国五百六十万伤亡的惨重代价告终;而所谓“无战事”,则意指血肉弹片横飞的战场上,死神与战神统领一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再无“新鲜事”——颇有几分荒诞意味。

  小说主人公保罗-鲍曼本是一名充满理想的文学青年,不料在与太多诸如“冲击波将士兵的制服全部炸掉”、“军服上的肉块原本都是人的四肢”的景象擦肩而过后,渐渐分不清炮火与焰火,熄灭了对万事万物的热情——彼时用了十年都无法摆脱一战创痛的读者,惊叹于雷马克云淡风轻的笔触内雷霆万钧的力量,感慨于连天炮火中无数年轻的生命无比迅猛的消逝,有感于见惯生离死别后冰冷麻木的伤悲,很快将之尊上神坛。首版发行仅仅三个月后,《西线无战事》已经售出了六十五万本,且于一年内被翻译为20种语言,不单至今都是世界范围内最为畅销的德语文学,更带动了大批同类作品的诞生。

  自然,唯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电影才配得上《西线无战事》的显赫声名。1930年,电影版《西线无战事》在传奇制作人小卡尔-拉姆勒的推动下(他的代表作还包括1932年版《木乃伊》等划影史级技术大片)正式上映——拉姆勒本想让雷马克来扮演男主角,可惜被作家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影片花掉了环球公司整整125万美元,位于加州的拍摄场地浩荡绵延数百亩地,不仅收获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更在当年的奥斯卡上捧走了最具分量的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作为史上第一部主流反战有声片,剧组特地为尚未安装声音系统的影院配置了平行音轨,不过令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哭笑不得的是,由于担心音乐喧宾夺主所以他特地没有配乐,但是许多影院都在放映时主动配出了自己的OST。

  (二)梦想渺小,生命卑微

  如今,1930年版《西线无战事》是少数几部仍被当代观众观赏的早期有声片之一。小说原作采用倒叙形式,残忍并诗意(“克默里希的指甲缝里都是战壕里的脏东西,即使在他死后也会继续生长”),震撼心灵;电影则以较为通俗的顺序叙述,注重打造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艺术性虽稍有欠缺,却能感染更大范围的观众。编导经由丰富的细节,将巨大却苍白的伤亡数字,还原为学生、工人、农民等形形色色却又殊途同归的个体人生,真实而细腻地诠释了电影开场白(也是小说扉页上的著名题句)中的精神——“这个故事既不是一种谴责,也不是一份表白。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尽管躲过了炮弹,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

  《西线无战事》中的士兵不仅从不高喊口号,且若按我们所习惯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简直称得上是精神脆弱、贪生怕死——所以有人吓尿了裤子,有人当了逃兵,有人甚至进了疯人院。但这才是真实的:若我们自己也深入到那连天炮火之中,很难战斗得比他们更英勇。学生们作为物理学家或作家的远大前程,在穿上军装的刹那尽数被湮灭了——歌德、黑格尔,再熠熠生辉的名字,再端庄宏伟的学识,在人类的求生本能前几乎全部不值一提。全连食量最大的恰登用脸盆盛饭,一听到冲锋口令就大吃大喝,“告诫”新兵“吃东西时千万别犹豫”;为了填饱肚子,士兵们将香烟、纸钞和白兰地如数交出,“胃中装下了3/4的词汇量”;而卡特钦斯基的丰富经验,亦体现于他能凭第六感找到食物,在除了墙壁一切皆被劫掠一空之地,悄无声息地扛着猪出现。

  恐怖渗透于战地的方方面面:营房里爬满老鼠,伤兵一块块地咳出烧伤的肺,受伤的马被自己的肠子缠住,因冲击波倒下的树将冲锋中的士兵砸死,由于某位受伤不轻不重、翻不了身、却无法被确定方位的士兵的哀号太可怕,连长特批找到他的人可以放三天假……剧组动用了当时最精尖的手段来展现真实的战场——某个片段中移动摄影机依次掠过战壕中诸人的头顶,显然是俯瞰摄影在影史上最早的应用;一些极为惨烈的镜头,如被机关枪打掉的双手在铁丝网上悬荡,甚至被剪进了几部三四十年代战争纪录片,当作战场实况播放于众。

  更可怕的是,战场将一切“温情”都撕裂了。诚如小说原作所述,“战壕中最令人有安全感的声音,便是战友的声音”,在这场“每一具被炸得粉碎的尸体都救了我们每个人的命”的浩劫里,士兵和士兵之间因恐惧相互联系,就此铸成了世上最牢固的友谊;可当一名士兵冒着生命危险背回战友的尸体时,却受到了连长卡特钦斯基的批评:“它只是一具尸体,无论是谁的都不重要了。”士兵克默里希在奄奄一息时因“右腿痛得撕心裂肺”呻吟不停,并未察觉它早已被截肢了;一旁的战友却直勾勾地盯着他那双漆黑油亮的优质大统靴,可这无可厚非:“如果这双靴子不给我,就会被卫生兵夺走。”后来,这双靴子接连不断地从一个士兵传给另一个士兵,每当有人阵亡,便更换新的主人。

  首映过后,《纽约时报》等媒体均发表评论称“观众场景太过逼真而屏住了呼吸”;谢尔盖-爱森斯坦更评价说:“惊心动魄,并具有印象派风格。同时,这部影片极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内涵又使它成为了一部‘优秀的博士论文’。”置身事外时,我们当然能轻松地评论说军人的天职理应是服从命令、为国捐躯,也可手握游戏手柄声称战争不过是更大规模的游戏,甚至大可在网络论坛中高呼“早打、大打、扬我国威、筑起一道人墙”——但所谓“战斗英雄”,在本质上只是十八九岁的孩子,特别是在战争后期未经充分训练便被匆匆送上前线的新兵们,唯一会做的只是白白送死罢了。只有没打过仗的人才会将上战场视作儿戏;要知道士兵们男童时代的短裤,还挂在家乡卧室的衣橱里。

  (三)敌人

  《西线无战事》并没有将“敌人”刻画为“另一种人”,甚至不妨说,法军亦是某种意义上的“战友”,“我方”与“敌方”实乃完完全全的同类,都是被政客送上战场的普通人——“一道命令使他们成为我们的敌人,另一道命令也可以使他们成为我们的朋友。” 经由士兵之口,影片全面质疑了政客口中的“光荣牺牲”、“效忠祖国”:“德国的河流不会主动前去攻打法国的山川……德、法、俄三国人民被迫相互仇视,而世上最聪明的头脑在制造舆论,好让这一切延续得更长……每个较伟大的皇帝都需要一场战争。”

  全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当属保罗与某个垂死的法国士兵在被困于炮弹坑期间所发生的“争斗”,这段情节尽管并不大合乎常理,却充分表达了编导的理想。起初由于担心法国兵的呻吟声会暴露位置,保罗用力捂住了他的嘴,随后又因恐惧而试图洗掉手上所沾染的血,乃至因愧疚而喂他喝水。次日清晨,法国士兵的痛苦叫喊仍在持续,令保罗的精神几近崩溃:“你为何要花这么长时间去死呢?!”但他随即意识到了自己与他在本质上的相通,改口安慰道:“你不会死,你能回家,你能赶在我之前回家!”——可他还是因为伤势过重去世了,那个刹那他嘴角上挂着淡然的微笑,眼神中却透着深深的不甘心。从法国兵的口袋里,保罗翻出了他与妻儿的合照;保罗于是做了个几近不可能的承诺:“我会照顾你的孩子,写信给你的父母。希望你原谅我。”

  然而,影片中的诸多人物,绝非人人都对战争怀有清醒的认知——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各个意义上的受害者。如深深为士兵们所唾弃的希默史托斯,原本是个性温和的邮递员,不料参军后却摇身一变成了有虐待狂倾向的军官。他义正辞严地要求士兵们“忘记一切你所知道的及你想成为的,忘记你的曾经与你的未来”,声称“要么将你们打造成真正的士兵、要么杀了你们”,实情却是他的那些命令——扑进泥地、爬到桌下——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取乐罢了,其所作所为之病态,甚至收获了保罗颇具前瞻性的评价“世上不幸皆是由矮小的人造成的”。

  极具讽刺意义的是,希默史托斯其实是个胆小鬼,作战能力远在他“训练”出的新兵之下,擦伤后的反应有若重伤濒死,最后亦没能立下任何“战功”便化作炮灰。这类小人的存在,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军队的痼疾:等级森严、气氛压抑,并有一套允许一个人肆无忌惮地折磨另一个人的制度,偏偏在讲求求生本能与战斗技巧的前线,这一切都行不通。由于能力不突出,希默史托斯平素很难获得他人的尊敬,就此滋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以致一旦手握实权,便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体验权力的“美妙”;换言之,他很愿意被奴役,在自由社会中他的能力并不足以令他有安全感,唯有在高压专制、讲求军阶的世界里才能谋得一席之地——于是军队之中,这种会使人性情大变的“路西法效应”几乎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扩展开讲,战争是全民动员,越是没有发言权、不具备鲜明态度与强烈自我的普通人,就越容易被宣传机器钻入内心。影片开场便是国家主义者坎托霍克教授的口若悬河:“难道你们的父亲会如此忘恩负义,以至认为自己的儿子比祖国更重要吗?难道你们的母亲会如此脆弱敏感,以至无法承受将儿子送去保卫这片生养他的土地吗?且再退一步,难道多一点点经历,对男孩来说会是一件坏事吗?既然年轻的姑娘们钟情于那身军装,又何必不对此感到自豪呢?”如此一番将战争粉饰为游戏、将侵略鼓吹成光荣的华丽辞藻,自然使得十九岁的学生们热血沸腾。悲哀的是,当保罗休假返乡,首先等待他的却是父亲及父亲那些好战的朋友们的欢呼:“有没有给法国人点颜色瞧瞧?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你们在前线至少吃得不错,这里可什么都没有啦。当然要把最好的留给士兵!你冒了生命危险,你也收获了最高的荣耀!”随后这些上了年纪的绅士们展开地图,针对战争局势侃侃而谈。

  学校中的战争氛围更加狂热,对战争天真、荒诞、浪漫且错误的幻想充斥了学生们稚嫩的心灵。当坎托霍克教授要求保罗这位“英雄”讲一讲战场经历以“鼓舞士气”时,愤怒保罗却发表了一番这样的演讲:“我听到你仍在重复那套陈词滥调,试图制造更多的年轻英雄,咬定为国捐躯是件幸福而甜蜜的事……我们过去也以为你知道战场是什么样子的,可是真正让我们懂得战争的是第一声炮响。最好永远也不要为国捐躯。各国都有数以千百万计的人为国捐躯了,可这有什么好处呢?”整间教室的学生都被保罗这番言论深深震惊了,这种感觉他再熟悉不过。保罗继续说:“他告诉你们,‘上战场,牺牲!’可是,说一句‘上战场牺牲’要远远比真的上战场牺牲来得简单!”等待他的是学生们愤怒的吼声:“懦夫!懦夫!”

  保罗的真诚没能打动任何人,准新兵们仍对“打仗”欢呼雀跃,他们的认知唯有真相才能改变——那时他们将度日如年、度夜如世纪,尸体铺成大地,与死神共眠。彻底绝望的保罗提前四天回到前线,告别了他忧心忡忡、身体虚弱的老母亲,告别了他自孩提时代开始搜集的心爱蝴蝶标本——事至此时,战壕,成了他真正的归属。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风和日丽的家乡,本该是与战场截然不同的另一重天!战争的荒谬彻底释放出了人性的荒谬,将整整一代人带离了正常轨道;前人不理解他们的狂热,后人不宽恕他们的罪孽,他们自己亦不知道何处去埋怨。倘若你我也处于那般的情境,又怎知自己能不随时代的洪流一同毁灭?

  (五)血色历史一再轮回

  纳粹上台后,《西线无战事》被当局公开焚毁,电影也遭到封杀,德国民众亦再度陷入集体性战争狂热。雷马克流亡随即瑞士,而后移民美国,之后几部作品如《里斯本之夜》等皆是以反思一战、二战为主题。二战东线战场亦涌现出了不少士兵回忆录,它们内省得更加细腻,诚实得更加残忍,所述更加触目惊心,令人唏嘘。《西线无战事》则成为了群众基础广泛的经典名著,于1979年再度被搬上大银幕;2014年底,第三次翻拍的新版将正式上映,且由正值当打之年的丹尼尔-拉德克里夫领衔——可当今的世界,即便在经历了两次大战及它们所引发的思想界震荡后,人与人间的屠戮依旧在据说是“文明”的社会间继续着。既然无视生命珍贵、热衷穷兵黩武的好战分子仍然飞扬跋扈,既然熊熊战火、滚滚硝烟仍然接连不断,既然民间仍然会为“早打”、“大打”这类字眼欢呼雀跃,《西线无战事》也便理应继续被人们阅读——它是为了忘却一切的纪念,也是为了纪念忘却的一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给柴斯卡的支付宝打些捐赠:Kayrourke@sina.com

  感激不尽

  转载时请不要去掉最后几行字的说明

  原载《看电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