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路边野餐》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路边野餐》经典影评10篇

2018-01-30 20:53: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路边野餐》经典影评10篇

  《路边野餐》是一部由毕赣执导,陈永忠 / 谢理循 / 余世学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路边野餐》影评(一):这分明是一个悬疑推理片(内高度剧透,附分析

  前一天和朋友瞅一圈这个时期上映的院线片,大家都摆摆手没什么想看的欲望,隔一天另一个朋友邀请我一起来看路边野餐,万万没想到这个不起眼名字直接在影院二刷。

  这里有个笑话朋友问“一起去(看)路边野餐吗?”我以为是邀请我去have a picnic……一刷结束朋友说“路边野餐太牛逼了!”,朋友B无语凝噎,半分钟后恍然大悟直呼原来是电影。

  -

  《金刚经》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 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

  电影的第一个开场意象是防空洞,或者说,是防空洞里的香蕉。

  防空洞的温度、湿度和避光性都有利于保存水果,而香蕉是一种由涩至甜的水果,保存一种甜美食物于陈升似乎是保存一段由涩至甜的回忆妻子张夕患病,陈升跟随花和尚,花和尚给了他一大笔钱,他即拿着钱给妻子买药治病。佐证是第二次出现香蕉时,陈升陷入了舞厅的回忆,陈升问“吃了药好些了吗?”,看不清脸的女孩儿表示药没太大效果,陈升玩着歌舞厅的吊球说,那再玩一会儿就回家吧。

  第二个意象就是歌舞厅的吊球(原谅我不知道那个闪闪发光的球的学名是什么)。

  吊球第一次出现是在老歪家里,入夜,陈升的阳台上也有一个吊球,而每次回忆起过往与张夕欢乐日子,吊球都在镜头里出现,要么挂着、要么放着、要么在脚边玩弄,似乎暗示着不同人物之间关系的深浅。

  一直让人觉得困扰的野人我是拿来当做确认时间线的关键点用的,陈升在开始走出防空洞和酒鬼的对话就涉及到了野人;和小卫卫首次同框出现也谈及野人,小卫卫说适才酒鬼来恐吓他有野人出没(这里能确认确有酒鬼一人),陈升安慰小卫卫莫要害怕;陈升在梦见母亲后醒来电视机里播放发现“野人脚印新闻;陈升出狱时电台正在广播车祸和野人新闻……在非梦境现实世界里,以一条新闻的时效性来看,导演似乎在告诉我们陈升出狱的时间不长,距离医生儿子的死亡时间(被后座载有野人的白色皮卡撞翻的骑自行车的手持蜡染布条的青年男子)至少在三年以内,而老医生儿子手上的布条是从陈升母亲处拿的,陈升母亲又在陈升蹲牢房的时候过世了,那么陈升母亲很有可能是在他服刑的最后一年里过世的(老歪换碑不刻陈升的名字,后来又质问他母亲过世时他做了什么)。

  参考影评人小佺的看法,如果老医生是陈升未死的妻子,那老医生逝去的儿子是陈升的儿子,陈升在整部电影里没有孩子,假设成立的话那么整部电影虚实交织的原因就是

  【陈升在出狱的最后一年分别痛别了母亲、妻子和儿子……】

  老医生是陈升年迈版妻子化身的假设有五个佐证:

  1.医院来电有病人来看病时陈升给婴儿打针,老医生在倒热水瓶(真是一个非常长非常长倒水的镜头啊),陈升在麦荡碰见洗头妹时洗头妹也有多个关于倒热水的动作(这里暂且认为洗头妹就是陈升年轻版的爱妻);

  2.老医生说林爱人让她把手电攥在手里暖和暖和,陈升让洗头妹攥住手电告诉她看见海豚的感觉

  3.陈升一个人住没有冰箱,老医生一个人住却有冰箱,还让陈升把东西放在她那边,这里注意协议离婚时陈升是净身出户的;

  4.是老医生做梦梦见儿子,还有苗人吹芦笙,那阵子陈升有天晚上睡不着站去阳台,BGM是芦笙音乐(就是最后吹给师公林爱人的丧乐);

  5.陈升出狱时来接他的人对他说,陈升母亲把房产证放在老医生那里。

  洗头妹是陈升年轻版妻子化身的假设也五有个佐证:

  1.洗头妹和张夕好像是同一个演员!偏后部分有一个张夕的侧脸镜头和洗头妹非常相像;

  2.(这里默认老医生就是张夕,陈升就是林爱人)老医生说林爱人给过他一盘磁带,那盘磁带是从箱子里掉出来的,让陈升把磁带带还给病重的爱人。在麦荡穿着老医生交代要送给林爱人的花衬衫的陈升把磁带给了洗头妹;

  3.洗头妹一开始表示演出要开始了,擦擦手都准备关店门,但是随着洋洋绕了个圈子回来,洗头妹又愿意给陈升洗头了,在麦荡的一切都是一场梦的话,陈升是指定了洗头妹就是那个她,潜意识增加与其的故事。洗头妹还说,在她们那儿,背着手的人是有罪的,即暗示洗头妹知道陈升有罪,哪怕陈升很快摆正了手;

  4.陈升把这些年来的感情故事都告诉洗头妹,这里说明陈升对洗头妹是信赖的、认可的;

  5.陈升唱小茉莉给洗头妹。

  麦荡是虚构的。毕赣最让我叹服的就是他用一个连贯的长镜头说了一个非线性的梦境。首先陈升在去镇远的火车上睡着了,突然出现一个叫做麦荡的岔道口,陈升独自一人走在铁道上,犹豫中走进了本应是列车行驶的路线。麦荡里的二楼台球场和之前陈升与老歪对话的台球室很像。麦荡里司机打酒的酒壶在凯里出现过,司机外号是酒鬼,和发生车祸的肇事司机一样。麦荡里大卫卫骑的车只有一侧后视镜,陈升和老歪发生冲突的时候老歪正在修一辆只有一个后视镜的摩托。麦荡里大卫卫的右胸有一块纹身,老歪右胸也有一块纹身(这里我觉得大卫卫是卫卫和老歪的合体)。麦荡里也有野人的新闻,手肘绑枝条的行为和凯里酒鬼手肘绑枝条的行为很像。麦荡里老歪曾搭乘了一辆白色皮卡,正是新闻报道里的模样,前一句还在修的皮卡后一句话就能出发,当地人把载货区叫做后座(野人出现在后座),陈升和几个年轻人坐在后座上,其中一个年轻人的头发是棕色……还有时不时响起的雷声。

  这个梦境也是反复的,洋洋先对洗头妹说了一句我去看演出了,乘船、过桥绕回来又对洗头妹说了一句我去看演出了,此时洗头妹也产生了从态度强硬的要关店到给陈升提供了洗头服务变化,说明陈升可以摇摆这个梦境。

  卫卫画的钟表的时刻一直是十二点一刻,故事高潮发生的时间正好是中午时分,吃完饭的洋洋、吃完粉的陈升和大卫卫,因为农村人吃饭简单快速,那么陈升唱小茉莉的时间很有可能正是十二点一刻。

  《路边野餐》影评(二):一曲儿歌,为爱而唱

  期待看《路边野餐》已久,自其初摘费比西奖桂冠,名声便大噪,大有不可收之势。早先在北京和上海都有放映活动,也只是一二场而已,路途和时间上的不便都没去成,觉得遗憾。终于是等到上映,方可一睹真容。

  这是一部口碑甚望的作品,许多人士对本片不惜溢美之词,未看之前便预知本片的质量不容小觑,更有人对导演赞誉有加,说贾樟柯后继有人,谓其为大陆的侯孝贤,中国的阿彼察邦,作为一个年轻导演能收到这样的赞誉,幸甚。于我而言这的确是一部优秀独立艺术片,其他不想多说,且谈些观影的感受,做以回顾。

  由于制作上的“金简”,影片从头至尾都透露出一种“简陋”之感,场景的残破和拍摄手法的简单,都给我一种新人新作的印象。影片大量使用长镜头,因此带来的枯燥感,使我在最初半小时失望情绪慢慢堆积,又加以影片在叙事逻辑上有意“隐因彰果”的手法,使得剧情中的许多谜点逐渐积累,更增加我心里的困惑说实话自片名出现之前,我已然觉得本片是名过于实了。只是奇异之处在于,在之后的情节中,片中的各个谜点逐渐被揭露,男主的家庭身世也愈来愈明了,竟有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因此这是一部在观影过程中,会不断加分的作品,当然对观影素养要求较高。

  影片最被普遍提及的那个42分钟的长镜头,倒没有先前听说的那么玄虚,只不过它的确是本片的高潮之处和点睛之笔。这一部分对影片之前各种有意遮掩的家庭背景和际遇做了说明,使男主的形象更加具体丰富。有人说这是一场梦,而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场巧遇,由于他过于蹊跷,而让男主竟以为它“如梦一般”。在此处,男主遇到了也叫卫卫的年轻摩的,遇到了想去凯里做导游的洋洋,更遇到了似是自己逝去妻子的女人。影片在这里对年轻人的爱情观和出走的心态都有所猎及,同时含蓄的展现了男主与妻子的重逢和告白。与妻子的相逢,有人说这是梦,我却认为这是现实,现实是那个女人不是虚幻的,是实际的,不是像他的妻子,而就是他的妻子。妻子的过世或许只是朋友对男主的善意欺骗,而妻子改嫁是事实。所以当男主站在街头为那女人唱起那首儿歌,《小茉莉》时,她会不由留下眼泪,那苍哑的歌声从一副精干的躯体里释放出来,诉说着爱意以及别离,而她的眼泪里是否也有感动、遗憾和不舍。这是本片中最为打动我的地方,我看红了眼,爱情啊,你为何来了又去,现实啊,为何你总叫人不堪。至于为何让男主唱一首儿歌,导演说是有意安排,这是一个童心未泯男人,而不仅仅缘于他的不善歌辞。我觉得这样的安排是对本片的深化,现实的破败下,是一个个深邃敏感灵魂。梦入不了现实,而现实却可以如梦,这是自我暗示和排解。

  影片对于时间概念表达,有些虚幻,时间不可倒流,而基于现实的考虑,对于以往只存追忆,而现实是在继续,时间不可倒流,人为设计只是自我的释怀,就像结尾处火车窗外,在相遇货车车体上是青年卫卫画的时钟,在相对运动中,时钟在倒转,一圈一圈时针的滚动,留不住时间的脚步,留下的只是卫卫对爱情的追逐和男主对过往的不舍和寻回。

  《路边野餐》影评(三):六人谈|关于《路边野餐》以及艺术、电影(上)

  时 间:2016年7月15日晚

  地 点:太原茂业大厦博纳国际影城地下停车场、行驶中的汽车上、山西太原南中坏体育路口数码港B座——原地放映大本营

  对谈人员:原地放映刘,原地放映顾问、私影像电影作者胡新宇、原地放映小分队(蕾哥,丁丁,淼淼,九妹)

  背 景:从太原茂业大厦博纳国际影城地下停车场钻出来的那一刻,雷电交加,倾盆大雨,浸湿了整个世界,却未能淹没急切表达的欲望。作为苟且远方压抑中的西北文青,在车辆的围攻堵截中,开始了对《路边野餐》(以下简称《路野》)全方位扫射和炮击。

  一回合:原地放映刘和胡导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一)

  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老百姓认为不好的东西这些所谓的艺术家们都认为是好东西?是他们在装逼呢还是老百姓不够坦诚?必须考虑这个。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问题,我刚在说什么问题来着?

  蕾:你说,跟艺术家待时间长了,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了。

  九:我觉得艺术是没有对错的。

  胡:他(刘)说得也没有错,因为他就是个艺术家嘛(大家笑)。

  刘:我不是,我就是个娼,被艺术搞得那个娼(大家笑)。

  胡:这说得这句话完全没有病句,因为艺术就没有对和错,只有自己觉得好与不好。

  刘:那为什么老百姓喜欢的东西,艺术家都说不好?

  胡:你没有普查,然后就是说……所以你不能代表老 百姓。我不是针对你说的那个话,所以刚才我的答案已经解释了,我是想说因为一般的群众听不出它话里有话。这里头确实有一个技术的成份,从电影史和艺术史上有一个上下文的关系,一般群众、或观众、老百姓啊一般不知道这个上下文的关系,所以它就分出了大众电影和小众电影。(沉默)我认为他这个片子还是不错的,从开头……我(开始)挑的毛病挑的更细,它(《路野》)前面有多少笑场,然后那女大夫倒水的时候刻意躲开镜头(为了逆光拍水的蒸汽),但后边的时候…… 我也是一个主观的人,就他(毕赣)一个长镜头叫我一下把秘密解开了。因为他前面很多碎剪……就是那个拼图式的,结果他是用一种自言自语或者是很多是梦的感觉,或者是他真实截取的片段,去找他孩子的那个东西,然后很面(长镜头)直接交代出来了,前面是谜团,后面是谜底。

  刘:就算是谜团,前半部分也是现实的,没有梦幻的东西,有梦幻的东西也介入的很突然。最关键一点是,很多镜头和情绪哈,尤其这种空镜运用的莫名其妙,你明白我的意思吧?还有音乐进入的莫名其妙,这是最大的硬伤。没有任何铺垫的……

  胡:没有问题,咱们在放映的时候我已经说了,但是这应该是他最小的问题。

  刘:那剪辑是有点混乱,切入点特别不舒服

  胡:我觉得他没有最大的问题就已经可以了。前半个小时我对这个片子是持否定态度的,但我觉得这个孩子是比较有心计的,就是一个有心计的长镜头,而且是……他有一种精神状态在里头(长镜头),那个执着的劲儿,这些东西不是他耍小聪明出来的。

  刘:就说长镜头,去比较一下《鸟人》的一镜到底,还有《荒野猎人》的长镜头,那里面用到的(长镜头)在每一刻都是有戏的。这个(《路野》)是莫名其妙的在路上不停地运动,有意义么?要表达什么?是要延长片子的时间吗?为什么用长镜头?没有任何意义。

  胡:那为什么一般电影里要用长镜头?

  刘:长镜头是讲故事的一种方式,并不代表时间长就是长镜头。

  胡:嗯,我是说,长镜头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情绪延伸,还有一个表演和调度的难度。

  刘:他的调度很拙劣你没发现吗?

  胡:我觉得他这个长镜头还是可以的。

  刘:极其拙劣!

  胡:而且他这片子就是玩长镜头,如果这块不行,怎么会获那么多奖呢,所以是有他一定的道理的,我可不是媚他。

  刘: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觉得不是,现在电影节里为什么都是很小众的几个人在评?这里面会不会有水分存在呢?或者有没有人与人之间抱团的现象出现呢?

  胡:我觉得不属于抱团的性质,他参加的电影节都是艺术电影节,不是老百姓选出来的,是评委选出来的,我不知道他获得是什么奖,但是他的片子评委会给他一个奖。

  刘:为了长镜头而长镜头,我觉得这个就不可取。

  胡:我觉得他的长镜头有他的道理,他表达了贵州的复杂地貌,也有卖弄他调度演员的能力。(刘摇头微笑)也有调动他电影资源的这个能力。但是我看到那个地方(长镜头)开始有一个非常惊喜的感觉,当时我就说我喜欢这个。我开始是很否定的,然后我突然就发现喜欢他。我这个人非常主观,所以我非常不客观,或者是非常偏……偏激的一个东西。

  刘:后来我才知道他为什么要把诗要加进去,其实因为有大段的空镜头,如果不放任何东西,那个地方纯粹是空了,没有任何东西了。

  胡:这恰恰是他聪明的地方。

  刘:然后他把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和诗给揉进去了。而这个诗根本就跟这个主人公不符,每一次主人公出现的时候出现这个诗,但这个主人公他的心境他是完全不可能诗化的,他就没有那个背景。

  胡:我猜测他这个片子里的人和事不是胡编的,应该是有根据或真实案例的。而且这个诗大部分不是毕赣写的。

  刘:(笑)也许吧。

  胡:因为作为一个二十八岁的小孩儿能写出一两句像“狗都懒得进化”这种诗是很难的,因为你一个二十八岁的男孩儿在女孩眼里……他就是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儿。

  刘:我觉得现在过度炒作了,每次对毕赣的访谈说他是诗人,把他诗化了。

  胡:我没有在媒体看他的任何消息。

  刘:(媒体)不要把作者神话。是,也许这片子有可取的地方,但如果一个东西被人为神话到一个高度,这么做没有任何意义。

  刘:他的(电影)宣发特别成功。但电影太刻意了,尤其长镜头。

  胡:他应该是有他命里的道理。

  胡:我觉得有一点就是说……巴赞理论里的镜头内部蒙太奇如果对他并不太深刻的话,你说的话(关于长镜头的拙劣部分)应该是比较刻意的。但对我来说,(这种长镜头)我是实践过的,应该是合理的。

  刘:摆设那么刻意,调度也是。

  胡:这个里面的长镜头不是随便都能拍的,是有难度的,一定是设计很精准的。

  刘:有什么难度?

  胡:调度还有摄影嘛。

  刘:摄影?他完全没有技术含量,就直接自动光圈,自动跟焦,像拍纪录片拿个摄像机拍就得了。孩子(毕赣)这作品是还可以,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大家把它人为升华到一个很高的段位,这没必要。

  胡:那你韩国那个片子(《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怎么渲染到那么高的层次?

  刘:那比它(《路野》)好,真比它好。

  胡:我看了几个镜头,觉得特别装。那就是咱俩的倾向不一样。

  刘:嗯,也许是咱俩倾向不一样。

  二回合:原地放映刘和胡导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二)

  地 点:原地放映工作室

  胡:咱们不要批判,你不是不喜欢吴昊昊批判这批判那,咱们评价,好不好?

  刘:不论看见什么,哪怕看见的是一坨屎,就说一坨屎。

  胡:它原本是一坨花嘛(笑),你非要说它是一坨屎,这个主观了啊。

  刘:我车里已经说了,你们不要受我俩思想左右。

  (窗外还有连续雷声,众人笑。)

  胡:(对刘)你先放炮,这大炮可开始了,电影本身即是野餐嘛。

  九:我记得它这个名字不是他这电影本身的名字,资讯我了解的不是很清楚,听说之前那个名字(《惶然录》)也不知道哪儿不合适,他(毕赣)直接就把下一部想拍电影的名字“啪”就给贴这儿了。

  胡:所以说,我对电影它本身有一种偏见,我觉得好电影应该叫无题,就是说我起个名字叫一坨屎,他起个名字叫一坨花。

  九:我觉得从类型上我都不好给它(《路野》)定位,纪录?剧情?

  胡:它完全不是纪录,纪录是他的一种方式,有纪录的风格。

  刘:它以纪录的形式介入,但还是一个剧情片,是摆出来的。

  胡:应该不是介入,是介入的话应该是主观镜头,如果是主观镜头,应该是以一个人的眼睛,或以一个参与者。这不算介入,但他的摄影机明显有介入的痕迹,不过无所谓,他就是表示出他这个技术比一般人高,这是他的用意,别人做不到。

  刘:他这个技术高不到哪儿去,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你之前说的,他通过这么一个大的场面,一个那么大的区域,进行一个调度,这是你觉得他好的一点,但实际上这中间好的地方也很拙。

  胡:我觉得这就是他的好和坏全部暴露出来了。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他的老师告诉他,一个好的片子要留口,内容是百分之四十,剩下(无内容)是百分之六十。

  刘:(质疑)内容是百分之四十?

  胡:剩下的都是留白。他(毕赣《路野》)前面那段是在留白,为了防止留白怕观众们跑了,他加了很多诗歌。

  刘:留白是从国画里走出来的东西,核心是在于哪怕一点,角落的一撇,或一笔,那一笔要足够优,才能衬得起大面积的留白,而现在这个我几乎看到的全是白。

  胡:首先(那个长镜头)开头的固定镜头,他发动不起来,这就是一个点,然后他走到那个地方(荡麦),那个人(青年卫卫)站在桶里面,旁边人欺负他,这也是一个点。

  刘:这是两个点,这两个点中间留白那条线,过于枯燥,没有任何内容在里头。

  胡:所以他(在片子这种情况下)加了很多诗嘛。

  刘:有人去解读过说这个有点像侯孝贤的东西,隧道里的部分,摩托车在路上一直行走,优的东西它里头是有情绪贯穿的,是有意境在里头的,但他(毕赣)这个摩托车在路上走的时候,我看不出任何情绪的细的东西,我看到的是一种纯记录,就是一段行走,这个东西就失败了。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林强的音乐,配侯孝贤和贾樟柯的东西时就特别有意境,是一种空灵的感觉,恰恰在这个片子当中,完全莫名其妙。按理说,骑行的镜头,配对了音乐看起来是很有意境特别爽的,而这个里面却有一种违和之感。好多这种有情绪的空镜,音乐加的莫名其妙,本来不该去渲染情绪的地方,刻意去渲染,没有任何意义,一种矫情的东西就出现了。

  胡:我觉得前半个小时,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看到后面的时候,我把前面的(看法)否定了。因为我觉得他贯穿了,他贯穿了一种情绪,他前面那个音乐,就是拐弯从那个坡上下来的地方,到现在我也觉得那个地方也仍然不好,但我觉得可以容忍。总体来说,配乐还是不错的,对于我们搞音乐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刘:我不是说他配乐不好……

  胡:嗯,他放的地方也还是可以的,还是不错。就是他那个地方(摩托车长时间拐弯下山那段)有点……太文青了。

  刘:音乐在一个电影中的运用就和剪辑的一个切口一样,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去感知这个东西就能发现,音乐早几帧晚几帧,感觉都不一样。

  胡:他这个音乐有一种倾向是不对位的倾向。

  刘:我反而觉得太对位了。

  胡:太对位那一截儿(摩托车长时间拐弯下山那段)我已经说了,那一截儿是最不好的。

  刘:他音乐总是镜头起音乐起,镜头停音乐停。

  胡:我觉得这个还可以容忍,整个大的面儿上不是一个劣质品。

  刘:其实电影最可取的地方就是他把生活琐碎的地方散文化。咱们平时看的好莱坞主流电影,它最明显的是把所有东西都过滤掉,好像世界上只剩下男女主角一样,但艺术片最好的东西是把琐碎的混杂的生活化的事情,看似和剧情无关的元素放进影片里。

  胡:我觉得你说的这个特别好,这个直觉是很对的,是对那个长镜头最明显的解释,因为他会告诉你这里为什么要有意义。

  刘:不不,我还没说完,你看是无意义,其实是有意义的,因为它(琐碎的生活片段)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主人公他是要生活的,就和以前我们看小说看片子,后来你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些侠客这些剑士,他就不吃饭么?他就不挣钱么?你忽然有一天会有这个疑问,小的时候你一直投入在情节当中,觉得他们就像神仙一样逍遥自在。那这里面一样,一些很碎片的东西,其实是交代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就是很生活化的一个元素介入,但这个介入,必须有个度。

  胡:《路野》比阿彼察邦的人物要丰富的多。电影《祝福》里面,主人公得了一个热带病,然后去哪个地方去转悠,然后吃了个东西就完了。那个我也看进去了,我觉得这个(《路野》)比那个要丰富的多,因为他点的这个点还是有精心企图的,不轨,反正是不轨企图。我想说的是:他们还是活在一个六零后,七零后的阴影下。因为他好像是八九年的,还小。他的一些电影符号用的都是侯孝贤,贾樟柯的东西,包括杨瑾那电影《二冬》,都是那种摩托车啊这种,他有那个影子,他没办法,就是会有一定影响。

  刘:嗯,开篇第一个镜头,就让我想起《雾中风景》,那个导演叫什么?

  胡:安哲罗普洛斯。

  刘:对,这电影里也是,开始就一直一个长镜头摇过来推上去,有一段声音没收到但还是把字幕加上,不然这剧情就不完整了,因为莫名其妙外面有狗有火什么的,还想带入那个疯子。疯子这个带入倒是有点意思,是有可取的地方,但有些地方拙了,为了形式而形式我不赞成。任何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说纯粹为了形式往里面套内容的话,就有点刻意了。这两年一个《鸟人》一个《荒野猎人》把长镜头炒的很热,我想对他影响比较大,《鸟人》的一镜到底中间没有片刻是废的,没有一帧是废的。

  胡:这个是一个类型上的不同吧,西方的戏剧发展史很长,咱们中国只有戏曲,在演技上也有不如西方的地方。你看俄罗斯的艺术片为什么那么强大,因为他们作为演员作为导演,他们戏剧的底子是非常好的。咱们只有世俗化的一些东西,一些小文化的倾向。

  刘:而且还有一点,这个核心的演员演得不好,在镜头前他好几次很不自然的露怯。尤其后来那个女孩出现的时候。

  胡:嗯,女孩在裁缝店开头第一下就笑了。

  刘:简直是(不够专业)。

  (未完待续……)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原地放映。

  《路边野餐》影评(四):我搬进鸟的眼睛,为了寻找你——《路边野餐》影评

  故事发生在乡村,现代南方乡村。扎扎实实的长镜头跟拍,让每一个观者都成了闯入者,向着因为过度摇晃、写实而显得异质的风景长驱直入。这也是一个归来的文艺青年诗眼翻看的乡村,长镜头画面表达的正是画面风物本身:被水田、南方植物和丑不堪言的火柴盒自建楼夹紧的乡村风光。所见即所得的表象也就是影像画面的深度。人、物、事漂浮在这些干净、纸片化的风光上,它们和这片土地可以说并不具有必然的关系,它们不从土地里长出,而是从时间里长出。报恩、入狱、归来,连贯的乡土时间被一段狱中经历截断,找回时间的正确方式是重访故人,陈升受诊所老太的嘱托回到从小长大的镇远,然而找到的不是过去更是未来。过去已经不可能和现在无缝衔接,就像导演本身的眼光也变了,从乡土叙事的套路中彻底松了绑。

  摩托手、流行乐、台球厅、自建房,改变了村庄的形式和气质,男主陈升不由感慨说“一切都像做梦一样”。不久前我到过福建的乡村,除了路边植被类型微小的差异,乡间风景和电影所示几乎没有误差,更重要的是导演毕赣原味呈现的感觉。乡村的秘密,全部写在起起伏伏的山间公路,滥兴土木的自建楼,写在霉湿剥落的阴暗墙皮上。清波、渡船和亚热带季风区的诗意座签让这片土地显露出一种违和的和谐和丑丑的美感;这个失魂的乡村现实的确漂浮在梦之上。唯一具有连贯性的是没有连贯性的诗歌。这些假托陈升实则出自导演之手的诗,孤单落寞不煽情,很有味道却和镜头不全重合。这种反乡土的诗意构成了影片容忍乡土的原因。

  卸掉了土地的遮蔽,我们可以更好地接近这个故事。一个善良的,有故事的中年汉子出狱回来后在一间小诊所供职。家庭一线:不成器的同母异父弟弟老歪为死去老妈的房子和他耿耿于怀。汉子担心老歪幼子卫卫的安全,打算拿房子换卫卫的抚养权。工作一线:和一个老妈妈搭伙开诊所,两个人闲来谈谈梦,谈谈失落的过去,话头个个仙气,不太染世俗尘埃。谈说间,颇有一些过去之心不可得,现在之心不可得的玄奥与伤感。两条线并成一条是因为镇远这个地名:卫卫突然消失,据说被送去了镇远;老妈妈嘱托汉子给病危的旧恋送去一点纪念。然而,来到镇远的汉子,却不小心搭上了未来的卫卫的摩托车,卫卫的恋人和神似少年妻子的发廊女人是好姐妹,老妈妈的旧情人已经病亡,吹芦笙的歌者排队礼送他的亡灵:过去、现实、未来在镇远相撞。真是无奈。

  无奈的还有在这不温不火、没有情节的寻访之路上偶然放光的故事:汉子服刑期间偶然违规搭了一趟绞车,就被安检逮个正着;本意想恭维安检头子,却不慎变成了中伤(就是那则脍炙人口的狗师傅梗);自己真心疼爱的孩子却没法护在手心上,喜欢的女人却要远赴他乡……所有这一切都推给了“手表”这个隐喻来解决。卫卫喜欢的女人洋洋说“除非时间倒流,我才回来。”这般发狠的誓言,意义几乎可以清零。既不可能发生,即便在逻辑上发生,也只是回到“我不曾离开”的那个原点,无奈就像一直在顺时旋转的表盘,他也衍生出来许多影片中的诗意情绪。然而打破被动宿命的是卫卫这个年轻人。连汉子陈升爱的歌也是童谣。“年轻人”在乡村里扎眼、叛逆、异质化,卫卫要倒转时间,并且要用一个浪漫化、孩子气的方式,把表画在一节节车厢上,用运动的车厢练出时间倒流的骗术。然而他对自己充满自信,就像他并不那么顺利的爱情,这个孩子气的作为为气压下沉的亚热带土地带来了色彩、轻飏和某种魔幻的希望。

  《路边野餐》影评(五):影评及诗

  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有的遗憾和执念都在半梦半醒中,在一个不存在的地方相遇。

  真相是破碎的,拼图般散落在影片各处,台词不是台词是谜语,答案指向他的人生。

  磁带、衬衣、野人、苗人、酒鬼,是时间留下的线索,是连接时空的通道,是回到现实图腾。

  长镜头引入悠长的梦境世界,无处不在的时钟暗示错乱的时空,镜中窥人是画面感多过意义,梦呓般的台词是短板。

  实现了艺术的神秘性和可探索性,绝不是无聊的作品,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耐心做一个细心的侦探。

  充满着东方美术的魅力,结构和情节更像是依靠直觉构想而非理性,随心所欲既是优点又是缺点。

  并非完美,甚至有些台词太粗糙,有些画面意义不明,但缺陷是未来的无限可能。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的栖居”,失意的男人演绎了诗意的人生,诗和电影改变的从不是生活本身,而是面对生活的态度,是为生活赋予的意义。

  《路边野餐》影评(六):没有心脏却活了九年

  应该算是近两年来看过得最好的国产影片了,注意力一直集中。虽然从一开头小卫卫做火车,镜头对准铁轨我就开始头晕,到最后镇远山路上颠簸的镜头,我觉得拍摄者彻底放弃给我们一个稳定的镜头了。这样也挺好,演员们不是专业的,技术欠缺,很搭配。听着里面每个人,是的,每个人,不矫揉造作的念出自己的台词,是多么不容易得一件事。在网上做了些功课,到处都在讨论里面的细节以及它们的隐喻,一部好看的电影就够了,还要知道怎么破。。

  在山区缺乏法治,当地人总归有自己的方法来解决恩怨情仇。影片里让陈升的九年一闪而过,出来以后一头扎进物是人非的迷蒙里,叙事线索混乱考验观众智商。太像一部公路电影,主人公走来走去,寻找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但在最后一刻他总能知道自己找到了。温热的凯里场景都能挤出水来,也许还有霉。那是乡村生活,真实故事比电影还好看,除去简陋的物质条件外,剩下的都是诗意。

  再说最喜欢的场景和段子,货车上画时钟,让时光倒流,浪漫。但更喜欢野人的故事,手臂上绑着棍子捅野人的胳肢窝,让它笑了就放你走。也听朋友讲过另一个,在神农架,出门的时候戴手镯,野人抓住手镯,也会笑,乘机你就可以退下手镯跑掉。这么看野人真是爱笑的天使了。不过在这部电影里,野人更多是个借口,把责任推给不存在的东西。好看的场景则是陈升撩妹,高手。理发店老板娘像不像他过世的妻子倒是其次,洗头发是多暧昧亲昵的举动。谁不喜欢重情义的汉子呢?哪怕他蹲过牢房。多数时候人们在叙述自己的故事,喜欢用第三人称,彷佛在讲别人的事,但听者心里都知道。最后陈升再献上一首只为你的歌,粗糙忘词怕什么,那是给你的歌。

  《路边野餐》影评(七):剧透又何妨

  * 路边野餐:剧透又何妨

  时光,回忆,人与人间的亲疏,是电影长久的主题。

  ** 一

  陈升与妻子张夕是在舞厅相识的。陈升性格内向,不擅辞言,更不用说唱歌了。

  不过两人是住在瀑布边的房子里,瀑布的声音盖过说话,两人就索性不用说话了。

  张夕患了重病,陈升找当地大哥花和尚借钱为妻子治病。花和尚儿子被仇家活埋,

  被杀前还被剁了手。没能留具全尸让花和尚耿耿于怀,多年之后仍然是萦绕的梦

  魇:儿子从地下伸出手来,想要个手表。花和尚烧了好几个手表仍然无法摆脱,

  只能金盆洗手,在镇远乡下开起钟表店。

  身为小弟的老陈得知这事,带着弟兄替大哥报了断指之仇。然后一人顶了罪,坐

  了九年牢,算是还清了大哥的人情。

  度过“没有心脏”的九年铁窗生涯,出狱后老陈得知母亲和张夕都已去世。他在

  狱中学会的歌再也没机会唱给自己的爱人。

  母亲去世前,嘱咐将房子留给老陈,并且希望他照看好同母异父兄弟老歪的儿子

  卫卫。花和尚也给老陈留下一笔钱,母亲希望老陈用这笔钱盘下老医生的诊所,

  算是出狱后的营生。

  ** 二

  老陈不断在梦中被芦笙环绕,捉摸不到的,关于母亲的梦让他不安。

  在老歪看来的,对卫卫过度的关心,家中遗产分配的不公,加重了兄弟二人的隔

  阂。老歪重修了母亲的墓碑,直接去掉了老陈的名字,划清了界线。为了隔离儿

  子和老陈,他让花和尚带卫卫回镇远乡下。

  老医生闲谈时讲起自己年轻时候的好友。冬天的夜晚,两人手握住手电,让光穿

  过手指,仿佛可以取暖。老医生毕生清贫,积攒旧物的百宝箱里,除了死去儿子

  未用完的婚礼鞭炮,就是与这位好友的约定:一盒磁带,一件衣服。

  老陈决定回一次镇远,寻找芦笙、卫卫和老医生的好友。

  ** 三

  火车穿过山洞,明暗变化。车轮在铁轨接缝出撞击,咔咔作响。老陈进入了梦境。

  梦中老陈穿过涵洞到达了世外桃源般的荡麦。他梦境中吹芦笙的苗人而来。准备

  离开时,却被梦境中的青年时代的卫卫带入到荡麦的中心。

  在那里,老陈偶遇张夕,梦境中的理发师,在和瀑布小屋神似的理发店里,向她

  述说自己的回忆。最后在荡麦的演出上,唱出了自己一直没有机会给张夕唱的歌。

  压抑在心中对妻子的情感终得释放。

  ** 四

  路边野餐并不是一个专注讲故事的电影,与导演多次提到的几位大师的作品类似,

  故事的结构让位于影片中情绪氛围的结构。导演接收采访时说由于电影的情绪已

  经在荡麦唱歌时到达顶点,后面直接删除了二十分钟。这也导致电影在母亲这条

  故事线索上的不完整,一部分片头铺垫的意向没有进一步延展。

  由于片名和荡麦的缘故,很多人把这部电影和老塔的《潜行者》关联。我倒是认

  为其中关于梦境、思念,以及诗歌的串联,更像是老塔的《镜子》。

  与现在大多数通俗易懂的电影不同,路边野餐在即使关键部分没有跌宕的情节,

  没有歇斯底里的宣泄,甚至看不出什么碰撞。整个电影保持着连续的一致的节奏,

  最后仅仅主人公一首跑调的儿歌就将全片推上了高潮。相比那些节奏趋于离散的

  电影,观众通过观察影像片段的值域变化就可以分辨出关键部分(比如一个大场

  面,一段冲突)。路边野餐这种风格的电影,则是需要观众在内心对连续的影像

  去做一阶二阶三阶导数才能感受到导演的表达。

  相比老塔的电影里晦涩的宗教意味、俄国的文化背景,毕赣的这部电影里传达的

  是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的情感。

  ** 五

  电影里野人的线索用来穿插勾连老陈出狱和现今。

  防野人的木棍出现在酒鬼的闹报废汽车,荡麦里的青年卫卫给老陈也插上木棍。

  手电光照手最初是老医生提到的,在梦境里成了老陈的海豚。

  小时候的卫卫在面条和米粉中选择了米粉,于是梦境中他们随意地吃了一些米粉。

  导演本人在荡麦露了个面,演一个卖酒的老板。

  《路边野餐》影评(八):这部只上映十天的电影,可能是今年华语最佳!

  昨天,《路边野餐》官方正式宣布,影片将于7月15日正式上映,但是只上映10天!

  在这个动辄密钥无限期延迟的电(圈)影(钱)市场,《路边野餐》一部作者电影竟然只让自己的孩子活10天,不知是以退为进博眼球,还是对排片没信心。

  对此,导演毕赣回应:“从地球最远的地方飞过来,我算了下,时间够了。”

  这逼装的,我给满分!

  说起来,这部电影也是因为改档才在这周上映。如此改档海报,自嘲意味十足:

  “王炸,要不起!”

  《路边野餐》影评(九):四顾心茫然

  看完 路边野餐,排片非常少,真的非常少。

  但是意外的上座率不错,看了几家附近的都几乎满座。

  电影里很多东西,环境,似乎比我们再晚几年出生的看到大概就没什么感觉了。

  像回到很小的时候,发黄的墙壁,涂了一半墙的蓝或者绿漆来防潮。

  煤炉烧水壶,伍佰的歌声,房子慢慢要被拆掉,新的高楼在建起⋯⋯

  老去的人们逐渐弯下了身子,茫然地抽着烟。年纪越大,越容易做梦,梦到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人。

  你叫什么?

  卫卫

  卫卫?

  真像一场梦啊。

  像是我爸爸这个年纪人的困惑,过去已了了,前路一眼到底。

  现在呢,孑然一身,心茫然。

  确实,叫原名 惶然录 更合适。

  全片无数关于时间的特写,我们的,他们的,每个人的时间,看到火车上的时间突然有点感动。

  看完去厕所,有两个姑娘在门外说,

  你看懂了?

  没看懂,不过就这样吧。

  :长镜头很真实但是我真的好晕⋯⋯

  《路边野餐》影评(十):路边野餐

  纯解析。

  电影中涉及真实生活的一共有三条线,升哥和自己的妻子,老医生,以及升哥同母异父弟弟老歪和自己的儿子卫卫。

  这三条线分别有三样东西串联,升哥和自己的妻子相识于舞厅,他们以跳舞为主要约会方式,在舞厅,旁边弟兄要求升哥给自己的妻子唱一首歌,升哥谢绝。

  在荡麦,他为理发店里酷似自己妻子的女子唱了一首在监狱里学来的《小茉莉》 。

  老医生和自己的儿子相依为命,儿子被酒驾司机撞死,托梦梦到儿子临终手里拿着一块蜡染花布的情景,她没有把蜡染烧给儿子,年轻时的恋人在病重中捎来消息,她选择送去珍藏的衣衫和磁带,作暌违的回绝。

  在荡麦,衣衫被升哥穿上,磁带被赠予他人,到镇远也只是得到斯人已逝的消息,芦笙余音渺渺。

  老歪一事无成,“人已是废了的”,对待儿子不上心,经常让卫卫挨饿,卫卫只能画钟表,希望时间加快流过,他计较房子留到升哥名下,不将他看作亲人,甚至连将卫卫送走都没告知一声。

  在荡麦,卫卫成了青年,他聪明,热心,开朗,阳光,在他身上,丝毫看不出父亲老歪的痕迹。他为了留住喜欢的洋洋,在火车上画满钟表,让时间倒流。

  火车穿过隧道,代表着从现实穿越到梦境,大路小路,晃晃悠悠,来到荡麦,起初的原因是为了寻找“那几个会吹芦笙的苗子”。这又是从何而来?是升哥的梦境,深水中央,母亲的一双绣花鞋,和悠扬的芦笙调子。

  芦笙,绣花,蜡染,据此判断,升哥和老歪的母亲应该是个苗人。这里面有几个因果比较有趣。

  其一,为了找苗人安慰自己未能侍奉母亲的遗憾,陈升到了荡麦,不过他在荡麦没有找到吹芦笙的苗人,反而是到了镇远,代老医生完成看望旧时恋人的心愿时,碰上老医生旧时恋人已死,苗人的徒弟前来吹一曲芦笙,送他最后一程,凑巧听得芦笙曲。

  其二,花和尚的儿子被仇家活埋并砍下手指,花和尚梦见儿子托梦索要钟表,于是索性开了家钟表店,陈升为替花和尚复仇,遭遇九年牢狱之灾,未能教养卫卫,他在荡麦遇到青年卫卫,依旧爱画钟表,后来到了镇远,他也接受了卫卫被花和尚收养。

  其三,酒鬼酒驾,幻想遇上野人,继而撞死老医生之子,之后发疯,被升哥解围过一次,在荡麦,酒鬼当了司机,让升哥再次遇上青年卫卫。之前升哥为疯了的酒鬼解下驱赶野人的棍子,之后青年卫卫又为升哥系上。

  所以说,阴差阳错也算一种因果。

  陈升自己因着九年牢狱之灾,未能侍奉母亲,未能陪伴妻子,未能教养侄子。这些是他的遗憾,是他种下的因。荡麦便是他的果,他对理发店女子说出了心里话,他去找了吹芦笙的苗人师傅,他也接受了青年卫卫的孤儿身份,以致于后来到镇远放弃将卫卫带回。做了该做的,接受该接受的,这便应了起头那《金刚经》上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道理。

  野人会跟在人后,可过去的自己,比野人更难摆脱。

  所以你看,时间,甚至空间,只是导演手里的道具,他反复将虚实打碎重组,向观众阐明的其实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哲学,即我们所做的事情与我们的命运,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如同那句诗所言,“当我的光曝在你身上,重逢就是一间暗室。”

  所以告别吧,就像那首歌那样。荡麦小城,不过就是一场隐秘的梦境,看见的还是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