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那些爱人》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那些爱人》经典影评集

2018-02-11 21: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那些爱人》经典影评集

  《那些爱人》是一部由阿扎泽·雅各布斯执导,德博拉·温格 / 崔西·莱茨 / 艾丹·吉伦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些爱人》影评(一):夫妻互戴绿帽后又互相出轨,这片三观神了

  出轨,无疑是时下舆论中,最不能容忍的一种行为

  任何人一旦被发现出轨的行径;

  “渣男”、“小三”的标签就再也无法撕下来。

  而在感情中受害的一方也很无奈

  不少人都会为了生活,顶着绿油油的头顶选择隐忍和妥协。

  所以才会有那句调侃:

  “当然选择原谅他。”

  《那些爱人》影评(二):勿忘初心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保质期,感情这个东西很奇妙,说它没有保质期,那么七年之痒从何而来?所有的情侣都很怕这个东西,所以都不约而同的使出浑身解数来经营它,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的是这么说的

  “男人天生具有易于疲倦的贱的本性,于是,聪明女人要使自己永远被男人看重,做了妻子永远要获得丈夫的宠爱,她应追求的不是让男人占有,也不占有男人,和让男人占有,也占有男人,转换这种关系的是一种平等,一种自我的独立,以自我而活,活有个性,活有热情,这就是常活常新。正是这种常活常新,才使男人有了新鲜感,才有了被吸引力

  这看似很平常道理却在《那些爱人》里颠覆了人们观念,电影的开头是一个女人在哭泣,男人去抚平,而后另一位女人就是女主和别的男人见面说“我爱你”,两个人都出轨了,可是在一次偶然的亲密接触后,两个互相厌烦的人开始了各种激情动作,隐藏在内心多年的爱欲好像熊熊燃烧着的火焰爆发,其中,男人的感情细节变化微妙,其实看得出来,男人先前出轨的时候并不开心,但是和老婆重新相爱后,他每天都很开心,然而随着儿子回家,女主摊牌婚姻最终瓦解,最后结尾,男人开车门说“我停止不了想你”,镜头转到女主工作地方,电影结束。

  我试想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可是我发现相处了很久的夫妻或者情侣即使激情不在,也是有爱意在的,我在想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即便彼此厌烦,但爱是深深的扎在心里的,以致他们互相发短信时都能大笑,这种默契相比彼此的出轨对象来说好像很难,即便最后他们还是分开了,但是大家都不快乐,因为他们对彼此的爱已经深深的驻扎在心里。

  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原配和出轨对象换了位置,当男女主和出轨对象在一起的时候反倒没有和原配在一起那么快乐,好像出轨了的爱情更幸福一样,其实,在相处的过程中,大概发现了原配的好,感情有了对比才显得弥足珍贵

  这是一部不太符合常规的电影,演员表演相当细腻一颦一笑都将状态表达出来了。看过很适合反思婚姻,总归一句话

  “勿忘初心”

  《那些爱人》影评(三):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张爱玲说过:“每一个男子至少有过两个这样的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中国男人自古以来脑海中就有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这样的概念。这当然不是男人的专利,更不是中国男人的专利,放眼全世界,这几乎是全人类的共有特点——真要把一块大蛋糕推到你的面前,让你没完没了的吃下去,估计很快就倒了胃口,还是放在橱窗里,眼巴巴的看着,才有咽不完的口水。你也可以把他理解成我们经常所说的“人性”中的一部分。如果你想了解这种状态,去看看那些走到尽头的婚姻吧,也可以看看这部电影,这里的一对夫妇,各出各的轨,可以说是张爱玲红玫瑰白玫瑰之说在异国的一个典范,纵使他们在相看两厌后曾一度重燃爱(yu)火,也只不过是波动这死水一般婚姻里的一点涟漪罢了,连浪花都算不上。所以当我看到那个HappyEnding时,仿佛看到了一个能令人会心一笑的冷笑话。就好像有人在评论里面疾呼“婚姻制度是违反人性滴!”我一看,心里说话,别开玩笑自作多情了好么,人家制度从来压齐根就没把什么人性放在眼里好么,婚姻制度作为生育制度的一部分,为的是保证人类幼年可以得到足够稳定的抚育成长,其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整个社会,而不是结婚的两个人,一个人作为个体来说,在婚姻中肯定是失大于得的。这种婚姻制度无视个体人性情感例子,在另一部叫做《龙虾》的寓言式电影里体现更为深刻,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而这部电影里,夫妻双方选择在儿子行将成家之时宣告将要解散家庭导演似乎要告诉我们,这对男女在婚姻制度里面已经完成了自己抚育下一代责任,他们已经有权力重新拾起作为人类应有的自由交配权,去选择他们所喜欢的朱砂痣和明月光,这样一来,所谓的婚姻制度也就自然而然地瓦解啦。

  《那些爱人》影评(四):爱情的反复性

  刚看着电影的时候,我在想,中国大爷大妈们这个年纪 不是在家带孙子就是在各种逼婚,哦对了,还有就是走在直销的路上。

  人家正忙着婚外恋呢~~

  男主女主一觉睡醒相互亲吻,然后一脸懵逼惊起,再到旧情重燃,干柴烈火。我再次肯定,爱情在婚姻中具有反复性。(感觉他俩口活都挺好~~)

  随着年龄增长,我慢慢发现爱情是短暂的,不可能长存,我就对婚姻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有与没有显得不那么重要

  诚然也有所谓完美的婚姻,因为爱情具有反复性,只要两个人可以共同努力经营,爱情仍可以以起伏的波浪线呈现。这大概也是我最后一点点的相信了。

  电影中的一些眼神细微的小动作很有意思~~

  男主给我的唯一印象就是口活好,最后的弹唱很棒~~

  《那些爱人》影评(五):伟大的爱情拥有无比庸俗讽刺的外衣。

  夫妻之间宁可相互欺骗,也不愿意承认彼此真的是一种亲情,尽管有一天发现彼此做爱又焕发出青春,仅仅因为很久不做爱的熟人,对彼此的了解,往往是可以再次点燃某种火花。他们真的是亲情,听见彼此出轨的事情,他们更担心儿子对此的看法

  结尾相反是一种对彼此的谅解,都将给彼此的炮友一个解释,这就好比,你很爱你妹妹,他有一天要出嫁,尽管只是为了完成婚姻这件事,尽管只是为了给对方一个说法,这桩婚姻将会持续这样的激情的开始,和无聊的过程,你都知道,但你还是会让他去完成这件事。

  无论这件事多么无聊。

  并不觉得这部电影是某种讽刺,这明明是一种伟大的爱情,尽管儿子会误解,世人发现后会鄙视,但他们都知道,亲情的存在才是无比坚韧的,儿子会过好他自己的生活,激情,炮友之情会退散,那些美好舞蹈诗词都并非他们心中的美好,真正的美好,是他们彼此心中毫无芥蒂的亲情,他们彼此也会持续用这种亲情,分分合合。

  如果硬要解释这一切,就像结尾那首男主唱得完整版的《It must be love》来解释吧。

  《那些爱人》影评(六):影评,The lovers 那些爱人

  不知道曾几何时,“小三”、“渣男”、“婚内出轨”等一类词开始频繁得见诸报端!随着网络媒体高度自由化,越来越多有关婚姻、爱情方面的负面消息充实着人们生活,让人猝不及防。这个世界怎么了?人们到底怎么了?如今的社会,已经变得我不再熟悉!是啊!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那些爱人》影评(七):唯有保持住“出轨”状态,婚姻才能维系?

  唯有保持住“出轨”状态,婚姻才能维系

  这可绝不是提倡在婚姻中双方都“出轨”

  而是在日益磨损的不耐烦中维系住情感

  的新鲜度,妻子应当如同偶见面的情人

  《那些爱人》即探讨了这个问题,夫妻

  双方相互厌弃,暗地里心照不宣地出轨

  但因为偶然的肢体接触,情感再次迸发

  原本爱人的身份转换出情人的激情状态

  情人们开始嫉妒原配,好戏便如此开演

  及至最后双方离婚,爱人变为地下情人

  这种直接的表达俏皮、可爱,又显温情

  将其染指于现实可谓误入歧途,它指出

  了情感的本质需要不断更新的保质期

  《那些爱人》影评(八):个性的独立 追求自我

  阴影面积真特么大,两个人怎么才能过一辈子啊(捶胸顿足ing)。看过那么多出轨故事,这个最残忍。[亵渎电影]分析说这部电影是真正出轨故事的happy ending,并赞赏片中独立的价值观(摊手)。情人变爱人,爱人变情人,偷情永远是最爽的,细思极恐,这明明残酷可怜。导演用另辟蹊径的视角切入了一段同床异梦的夫妻关系,双出轨在这里不仅是疲于婚姻生活的表现,它反而作为一种嫉妒的催化剂激发出夫妻间的激情,这种反作用力的设计普通出轨题材里歇斯底里的控诉要有趣些,不过结尾为了表现独特价值观而让偷吃关系置换就显得过于刻意了。

  你倦怠、磨损、麻木于作为常量的A,于是你钟情、迷恋、沉醉于作为变量的B,直到有一天,B也成为让你不堪重负的常量,你忽然发现,A竟然同样可以充当逃遁、充当救赎、充当想象的异域。以上翻译成人话就是:当小三即将变成原配,原配可以提供近似小三的刺激。婚内出轨这件事,这样的结局才是真正的happy ending。婚姻内,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保持个性的独立,不能成为对方的附属品,够独立,才有勇气追求自我,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能继续开始新的生活。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价值观,像片中那个年代的人,可能是老到活明白了,他们的勇气其实很让人羡慕。

  可能人类的本能就是多偶制吧。婚内出轨,然后和原配重燃欲火,又相当于对出轨对象出了轨,一套套的气氛倒更像谍战片。不过片尾的歌中唱着,一定是爱一定是爱,爱反正不是什么天长地久的事,但爱肯定没错。

  《那些爱人》影评(九):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机缘巧合,莫名其妙,独自一人看了这部电影,无人打扰,兀自开心。我这个年纪已经不大爱看热销剧目了,一般都是无事可做才去影院作为消磨时间借口。而自己一人欣赏的确是这种冷冷的黑色幽默,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对了我的胃口。从没写过影评,只是一天没说过话了,静静的看完了电影有了些感慨,随手记下来吧。

  电影从“女小三儿”的哭闹要求男主尽快回家和正宫摊牌开始。男主在我看来好没魅力的说,白发也就罢了,主要是没多少了,腆着中老年男人标配肚子,黑框眼镜,这不是我们在大马路上看见了也当没看见的普通大叔吗(当然是个美国大叔)。女主从外貌看曾经年轻时肯定有过不错的时候,但现在只看见年龄在一个女人身上的体现,松垂的颈部皮肤眼角蜘蛛网,风韵犹存,但也就仅此而已了。也就是说本部戏不靠外貌,全凭演技。好吧,人老了,就这点儿好,有经验,不管干嘛,表现在演戏上就是有演技。绕远了,说回正题。有“女小三儿”,就有“男小三儿”,这就是部纯纯的讲述婚内出轨的故事。故事普通没深意,无非是婚内的两人在一起许多年,倦了、累了、乏了、没激情了,他们曾在儿子面前表演模范夫妻,但毕竟是演的,儿子也不傻并且很烦他们这一套。他俩也累,当儿子不在的时候,也就懒得演了,慢慢就在疏离,然后就是电影里的状态。躺在一张床上的两个人,都各自有个他(她)。

  整部电影叙述行云流水,演员表演精湛,渐渐就把我带到电影里,看他们就像是我们认识的人一样。电影手法处理干净整洁,像是他们一起住了很久的井然有序房子。男主随手洗着的盘子,肩上搭着的毛巾,都让人觉得舒服。看起来不吵不闹那么平淡幸福的一对儿,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再年轻一些的时候可能经历过吵闹和哭泣吧,但是这个年龄段已经没有了,一切显得那么平静,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小时候他们吵,后来就不吵了,相安无事,平淡度日,没有了一地鸡毛,尘归尘土归土。电影很好的呈现了这个年龄段的夫妻的常态。只是它给了这个年龄夫妻的另一种相处的可能性。没有激情四溢,却很生活的,淡淡地透着导演的精明,黑黑的幽默像乌云一样慢慢聚拢,好像能听到远处滚滚的雷声,雷声由远及近,到电影的高潮也就是结束时,轰隆隆下起雨了。好吧,无论怎么躲闪,怎样不愿面对,终于还是下起雨了。儿子的表现在高潮里起到了雷鸣闪电的作用。嗯,雷阵雨,过去了,一切归于平静,顺理成章的完成了俩主必须完成的任务。而结局设计的巧妙,像是雨过天晴后的彩虹,想到都不禁让人嘴角一撇,哼笑一声。

  封建社会时,在有条件的家庭是允许男人妻妾并存的,还有一说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此等现象被后世人诟病为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坚决取缔,保护妇女大快人心。可是现在社会进步至如此,人们在对感情生活和婚姻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发现。社会的包容性越来越强大,不仅包容了“小三”“小四”,还有同性啊什么的。大家的神经被各种新的探索和发现搞得越来越迟钝,怎么都行,如何都好,管它什么宗教信仰,为人道义,或是伤害自己,只要开心就好只要当事人不要伤及无辜就行。

  婚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出现婚姻这种契约当初又是为了什么。我脑子有点儿乱,真的不好定义了。大家现在好像在争吵,什么样的论调都有,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对于婚姻的看法。所以不强求,也强求不来,各自安好,找一个能志同道合或貌合神离的人过下去吧。或许现在世界真的变了,每个人都会说自己压力好大,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年,干吗强迫自己活得不快乐,好吧,跟随你的心,让一切顺其自然。也许不是我们变了,也不是不爱了,只是更享受那种“偷”的感觉吧。

  《那些爱人》影评(十):~~~

  虽然电影拍得挺轻松小品的,但是真的看得我心哇哇凉啊,这是对张爱玲那红玫瑰白玫瑰的交互版诠释,所谓男人身边的蚊子血和剩饭粒以及心里的明月光和朱砂痣,我觉得也许还有绿宝石和呕吐物啊,蜜蜡和烂菜皮一类的,总之身边的那个无论是高矮胖瘦,美的丑的强势的温柔的总有一个甚至一群缓冲体在外面。那一段婚姻甚至是关系里的女人呢,似乎不是这个需求,就算我是个女人我也没想明白,这里说的不是个人的追求,所以表跟我提什么保持独立的问题。起码电影里的这个女人是有需求的,难道是外国女人的需求特别一点?还是中国女人都矫情了觉得自己特别伟大,只想着琢磨男人那点歪脑筋?我走远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