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岸线》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海岸线》经典影评集

2018-02-13 21: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岸线》经典影评集

  《海岸线》是一部由金基德执导,张东健 / 朴智娥 / 金泰宇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 / 战争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岸线》影评(一):战争从心内开始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心酸的电影。压抑的军营,无聊士兵,一个终日幻想着捕获北朝鲜间谍的小军官,一个不幸的因误入军事禁区而被前者射杀的偷欢者,一个痛失爱人又被士兵们玩弄的疯女。金基德把故事放在南北对峙的大背景下,用一个荒诞的故事悲伤结局让我们看到人性的扭曲,人的崩溃。海岸线上的士兵没有了英勇-只有任附近村民嘲弄的懦弱,没有了良知-把一个疯女子当作人尽可夫的泄欲工具,没有了战友情谊-只有落井下石冷漠。战争的威胁到底还在吗?是人为的灌输和暗示还是战争离这些士兵真的不远了,总之战争没让士兵崩溃之前,士兵已经承受不了强大的假象敌带来的压力,崩溃从内部开始了,对峙改变了每个韩国人生活,压抑成了挥之不去阴影,张东健最后像堂诘柯德那样在汉城的闹市中旁若无人地杀敌难道不是可怕情绪的蔓延吗?

  《海岸线》影评(二):被重复和被置换的疯狂

  被重复和被置换的疯狂

  文/小古

  《海岸线》是这样的: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多看了金基德这种猜谜式的影片,对结构和暗示会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敏感理解《海岸线》的“家庭——国家”的路线自然不在话下

  因为“间谍”,导致情侣生死两隔、分手失去了情侣的分别发疯,士兵精神失常被迫提前退伍,战友反目相互射杀。但是,间谍从始至终都从未出现过,那是一种概念化的历史残留物,是南北韩之间没有愈合的伤疤

  真是人间悲剧。张东健演的士兵“康”,一看就知道是个神经质的人,果然他在夜间值班时,把喝醉了酒闯进禁区做爱的一对渔民青年情侣打死了一个。被严重惊吓和悲伤的女孩成了精神病。他自己也因为性格变得怪异而被在读大学女友甩了,自己也被迫退伍。成为白痴的女孩竟然还被其他士兵诱奸,怀孕,然后被这帮小子在没用麻醉药的情形下给做了堕胎手术。最后,成为平民的康,因为没法去别处生活,就如同幽灵般游荡在兵营,并在夜间偷到战友的枪,成功导演一场混战,射死几个兄弟,而后逃到女友所在城市,发疯,被警察射杀。

  如此悲惨无以复加,还要我们废什么话呢?说扭曲,没用——不扭曲那还叫电影吗?扭曲到发疯,效果;说飘忽,没用——不飘忽不诡异那还叫金基德制造吗?飘忽诡异到彻底崩溃,效果;说残忍,依旧没用——不残忍那还叫血的历史吗?残忍到连胎中婴儿都那样毁灭,效果。

  因为有了那堵钢丝墙,因为有警告间谍的牌子,所以家庭和个人的悲剧,很容易被替换理解,类似中国古文里的互文手法。轻和重,似乎在这里可以自由置换。扭曲的疯狂的“康”有一张走神飘忽的脸,而悲惨癫狂的姑娘则有孩子般的痴呆来抵抗痛苦,勇猛刚强的士兵在长官面前露出一排屁股孩子似地被鞭笞……

  从结构上来看,我几乎对这种形式强烈的反差、矛盾障碍高潮产生审美疲劳了。但换一个角度想,对于新鲜角度和重要题材来说,“重复就是力量”也许并非一句废话。一个民族之间的裂变所带来的巨大苦楚,使个体毫无挣扎之力地承受,所以最后导致了全面崩溃的悲剧和疯狂。这种题材,应当值得作为韩民族的导演金基德去重复一次自己烂熟于心的技术和套路。

  相比而言,我们汉民族的艺术家,往往连重复的心思勇气都没有。

  《海岸线》影评(三):从配乐分析海岸线

  一开始的配乐只有一段很唯美和一段很压抑的。

  很唯美的是描写女孩的,从这个配乐,感觉是导演想表达出女孩男朋友被误杀了,而被逼成的一种纯爱的人,把每个人都想成了自己的男朋友,一直在傻傻的笑,感觉永远那么的天真

  很压抑的那段是描写姜上校的,从这个配乐,感觉是导演想表达出上校自从误杀之后,极度压抑(本身上校就是极度向往捉到间谍的,发现自己误杀之后反差太大),再加上一些舆论的压力,女朋友的某些事情(其实这里没看懂),导致了上校被逼的产生了一种要终日要在海岸线,从事捉间谍的工作

  而从46:55开始,第三段配乐开始了,是一段很悬疑,很阴深的音乐,这段音乐我觉得是导演想暗示,第三个被逼疯的出现了,那就是上校的下属,金下士,感觉他是因为被在海岸线上的总总超乎他想像的事情所逼疯的(命令他不服从一个曾经很佩服的上级的命令,看着其他人把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杀掉),他厌倦了这个海岸线,所以产生了人格分裂,要把这里他讨厌的人杀掉。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完美的阐述了一个逼字,海岸线如此,现实也如此!

  第一次写影评,情各位大大提出宝贵意见哈哈哈!!!

  《海岸线》影评(四):海岸线

  海岸线讲的一个小军营,两个得强迫症的人是线索。他们的病是人性的一种状态

  发疯的女人引男主角进入危险区时的那段,我将女主角看作是男主角内心的一个幽灵,因此他才会幻觉的拣到那只手

  人被误击毙后群众激烈反应和最后群众的围观说明了百姓的愚性

  军营里依旧有人听从退役的男主角的命令,显示了军营一日为上司终日尊重的上下级分明制度

  也正因为这种制度 使得下级对军令对上级的恐惧,也就有了私自的堕胎

  电影表达了导演对战争的厌恶,没有战争就没有压批人性的军营,没有怀孕的女人 没有误伤的百姓,没有疯了的女人和男主角 没有这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但是如果没有战争 这种人性是否会从别的角度表现出来,我的答案肯定的。

  所以 这又是一部金基德拍的 反映我们只能接受不能反抗的现实人性悲惨的电影 在他的电影前

  努力变的多么的无力

  《海岸线》影评(五):疯了的海岸线

  嘶吼,挣扎,狂奔,鲜血烈日,怒海……这种种的意象,便是《海岸线》这部电影所展现给人们的。铁丝网把清一色的蓝分割成了不完整碎片。人的眸子与惨淡的笑在碎片中碾出血来。疯狂,不尽的疯狂如此鲜活,而疯狂之外的东西已被白浪卷走,发出嘲讽的呼啸。

  第一遍看《海岸线》的时候,整个思绪慌乱而无从把握的。稳定画面传递出不稳定的讯息,动荡控制了所有清醒想法。影片开头,男主角的一身迷彩绿在镜头中疏远成了浓重的灰黑,可灰黑中的人分明还实在存在——由那纯净的蓝衬托出来。他周身迸发出阳刚的呐喊,突刺有力的动作象征原始的挣扎。或者不可说挣扎,因为挣扎已被规范成一种信仰。在信仰的支配下,男主角用黑墨在自己脸上画下狰狞的图案,于是故事展开了,一个看似单纯的开端揭开了幕布。

  这是韩国的海边,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军事警戒区。

  这里的军人们所存在的意义目标就是捍卫国家,捍卫那由无数****堆垒起来的人的城堡。这种意义被美化成了口号:我们要抓住间谍。为了这一理想,军方给与了士兵许多美丽承诺。然而困惑不安不可遏止地向天空攀长着:在这海边,我们真能抓住一个间谍?这是否一个笑话?这是影片中无人可回答出的问题,但它的求解过程却为以后海的疯狂作出了预言。

  为着不可知而享受着待遇,这样的奢侈引起了海边平民的敌视。这些与人们争夺着生存之地的军人,真的有用吗?

  不可避免冲突终于爆发于几个小混混与主角士兵康之间。第一次的血的召唤里,枪,这个血与暴力的媒介开始深化了它的意义象征,枪口在影片中第一次对准了人。那满脸油墨掩盖不了男主角如兽般的双眼,镜头的接近开始令人恐惧,无意识中昭示了人血与暴力的本能,信仰与真实的冲突已经突破了人的体肤。

  镜头的背景仍然是海,看似平静,却呼啸的海。

  几天后的夜晚,枪声终于响了。士兵康误杀了一对闯进海岸线的情侣。崇高责任义务刹那崩溃,间谍的童话再次成了一个恶狠狠的童话。士兵康的眸子在张牙舞爪夜色中显得慌张、无助而几近崩溃。不仅是他,还有那个女人——目睹情人死在自己面前,她疯了。

  愤怒的平民们把仇恨幻化成拳打脚踢,士兵康就在这人与人的肢体交织中蜷缩着。而他的战友们,眼神无谓,更加以冷漠的嘲讽。对所谓信仰的坚守,到幻灭,使男主角的崩溃成了必然。他一面为自己的罪承担了爱的背离和人性的恨意,一面仍在探索放弃与不放弃间的距离。他到处挑衅平民,用肉体一次又一次的疼痛来完成精神的彻悟与清醒;他又折磨战友,用陌生的仇视与熟悉的痛感,完成最终的疯狂。他已经搞不懂自己到底属于什么,也分不清错及对。这个世界似乎意味着全部对,也意味着全部的错误

  他的战友都说:士兵康疯了。

  是的。枪这一主体意识再度出现,他开始用它,来杀死海岸线内的军人们,那令他疯狂的理念根源,一个接一个地,杀死。而那个疯女人,则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祭品,同样给了军人们,直到罪恶种子在肚中萌生。两个海岸线内的疯子命运的浪尖终于把二人都推向了复仇。为了毁灭证据,海岸线内的士兵们,把孩子从她腹中,拽出,满地血……士兵康冷笑着,把枪口对准,把眼神对准,战友……疯女人麻木地坐在鱼缸内,咬下一个个头颅……黑夜中的海无限度地延伸,海浪的呼啸一次次冲破那连绵的海岸线,用力的。

  影片的结局,是男主角在人潮汹涌的市中心,重复着影片开头的动作。用枪,突刺,再突刺。一个男子倒下了,警察来了,男主角被拖走了,只留下一双眼睛,冷峻地,恶狠狠地,受伤地,瞪着镜头。

  他在看什么?

  《海岸线》影评(六):最大的受害者是张东健

  我不认为作为一个士兵的张东健误杀平民做错了,明明是军事禁区,硬是要闯到里面去乱搞,难道这样会刺激些么,快感来得更强烈些么,高潮会更多一些么,正所谓不作不死,一作就死。

  以致此后的精神问题,其实可以看作是误杀之后的一个愧疚和反省的表现,女朋友的离开恐怕也是给他最大的刺激,致使他一步一步走向深渊,导致悲剧发生重要的一笔。如果能的到别人的理解,尤其是亲近的人,张东健最信赖的女朋友的理解。此时有人帮助,开导的话,也许能够得到救赎。

  赵士兵是刺激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嘴贱,活该。围墙边放玻璃渣那段我就希望这种人去死,果然后面给别人阴死了。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太自我的人总是没有好下场的。

  女主也是受害者之一,无话。

  我们没有权利去苛责别人,因为我们不在别人的立场,不在别人的处境,不知道别人当时的想法与难处。任何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非影评。

  以上

  14.05.22

  《海岸线》影评(七):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魔鬼

  有时候,我们对人性感深深失望和恐惧。有时候,是与非的界限不是那么分明。在冲动的那一刻,小小的恶意和贪嗔往往会主宰我们的大脑。于是,我们都成了冲动的魔鬼,欲望奴隶。并不得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为此付出不菲代价

  《海岸线》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一等兵康在一次站岗中不慎误杀了在军事禁区交欢的平民,他,以及死者的女友、家人,还有他所在营区官兵的生活从此改变,陷入了无止境的漩涡。在这场没有结果的纠缠之中,人性的丑陋一面被充分暴露出来,敌我的概念也不再明晰。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魔鬼。或是贪,或是嗔,或是色,或是恶。我们穷极一生,都在与魔鬼交战,并且永远没有最终的赢家。

  《海岸线》影评(八):罪恶之源何时了?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一部格局由大到小,最后又由小见大的片子。

  大的格局,在影片开始不久就交待了,在士兵们唱的那首歌中,我们知道,那正是朝韩对峙的紧张时期,于是似乎并不难理解,为何在海岸线处会有一处禁地,进入者就要被射杀了。但我发现我认为这并不难理解,有人却认为这难以理解,我的一个同学就告诉我,“不就是战争期间嘛,至于这么紧张,以至于错杀老百姓吗?”

  我必须说:“至于。”

  我想说那位同学一开口就说错了,什么叫“不就是战争”?

  以我和他的年纪,再加上我们成长环境,是不可能经历过什么战争了。然而我知道,真正的战争,期间的残忍,无情,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从一些谍战电影里,尚还能瞥见一些端倪。于是海岸线的那一块禁区,确实是可以理解的一种措施

  回到电影,大的格局一交待完,小人物们立马就登场了,而且一登场,就是一幕高潮——认真负责的上等兵姜汉泽,射杀了一名闯入禁区的男子。

  自此,影片开始叙述大格局下小人物们的命运,而这一切的事件都有个主题,叫作人性的缺失与扭曲。

  姜汉泽,一个最认真最负责的上等兵。队友们每日抱着混日子心态抱着枪晃悠时,他却梦想着自己作为一个军人能够创下功绩。队友们光着膀子在操场上踢皮球时,他还在草丛里一丝不苟地演练战术。就是这么一个人,突然因为他的认真负责而捅了篓子杀了人,真是有点讽刺有点无奈。但细细想来确实顺理成章,也只有这么认真这么负责的士兵,有胆量在那个时刻开枪了。于是一连串的打击降落在了这个本应是最优秀的士兵的人身上,村民们的辱骂,追打,哑女的疯癫,女友的疏远,朋友的嘲弄,一瞬间,把姜汉泽推到了世界的边缘。然而最沉重的,是来自于他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无力,恐惧与绝望。重压之下,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下场——疯了。疯狂地想要回到队伍,疯狂地教训别的士兵,疯狂地嘶吼,挣扎,却迟迟无法摆脱那片缠在心间的巨大阴影。

  姜汉泽扣动扳机的那一刹那,其实就是丧失人性的体现,因为在战场上,一个优秀的战士对待敌人从不需要人性。然而他发现自己杀死的只是个平民时,心存的人性这才涌上来,瞬间淹没了他。而当村民们的第一声谩骂,第一通拳脚降临在他身上时,那恰恰是他人性开始真正消亡的时刻。不断地被排挤,不断地被孤立,终于导致他彻底丧失人性,沦为一个疯癫的士兵,站在闹市中一丝不苟地踢正步,举枪挥舞。那时他心里仅存的,恐怕只剩一个军人的建功之梦和报国之心了吧。可惜而又可怕的是,那也正是葬送他自己的东西。

  人性的扭曲,则在他人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个时代的那片小渔村中的那一群人,没有什么好东西。每个人都在那种长久的,沉闷的,宛如死鱼烂虾般恶臭的气氛下发生了异变。而异变的爆发,仅仅需要一个导火索,姜汉泽便充当了那条导火索。村民们野蛮起来的狰狞面孔,嘲讽时候的轻蔑嘴脸,让我看来都觉得难以消受。哑女在酒精作用下,对所谓的禁区不屑一顾,在自食其果后又精神错乱。这里有一个问题,她是真的完全疯了吗?我认为不是,影片中,他还将姜汉泽引入禁区之中,导致他差点也被射杀。这样看来,在哑女疯癫的外表之下,藏着的可能是一颗冰冷的复仇之心。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不寒而栗,金基德真是把人性的扭曲变态演绎到了极点。还有那些士兵,9人与哑女发生了关系,强行对其进行人流,争吵、谩骂、杀戮,一幕幕全部降临在了他们身上。于是我们看到了,金基德想要展现的,那个在大的战争格局下,扭曲变态的小小鱼村。那个在小小渔村中,人与人之间无情、虚伪与丑恶的极致。

  然而我最佩服的,是他没有止步于展现人性的扭曲与缺失。在这之后,他又重新由小小的渔村出发,上升到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矛盾。是啊,造成这一切不堪景象的根源,不正是那罪恶的战争,而那罪恶的战争,不正是源于国家间的矛盾与敌视?

  影片的最后,战士们又开始踢起了皮球,背景音乐又响起了那首民歌,渴望统一的歌词听起来竟是如此地讽刺与荒唐。我注意到,球场的地面上,用白粉笔画着朝鲜半岛的地图,而中间那一道球网,赫然便是军事分界线所在的位置。一半朝鲜,一般韩国,身处一个队伍的士兵们此刻分立两边,皮球就在他们中间,飞来飞去,从朝鲜飞向韩国,又从韩国飞回朝鲜......

  看到这一幕不禁感慨万千,02年的电影,放在今天依然适用,那颗沉重的危险的皮球,时至今日仍然飞跃在整个朝鲜半岛的上空,而受此影响的,又怎会仅仅是两国人民?部署“萨德”,对抗朝鲜,危及中国,电影中展现的那种大的格局似乎从未改变,而受此连累,或疯癫,或死亡的那些人们,又何曾走出过这片阴霾?

  万恶的战争,究竟何时才是个头?

  《海岸线》影评(九):生命是一张草图

  又是一部很沉闷的电影。看完心里堵得慌。

  原本好好的生活却被一次误射破坏了。死了人,是谁的错?一个是严格执行命令想立功的士兵,一个是爱情中的平民。白天争执时的气话在夜里得到了验证。从此生活改变了。他原谅不了自己,他们不能原谅他。女友离开了他,被杀死的平民的女友也因此疯了。这么个精神失常的女人经常能出现在他面前,不断地提醒着他---他杀了一个无辜的人,又害了另一个无辜的人。他怕别人提起这件事,偏偏人们总提起。终于在人们不断的提醒中,他变得神经质起来。我怕看那样的眼神,一个心灵开始扭曲的人的眼神。没有了以往灿烂的笑,没有了正常人的生活。谁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女孩在神经质中回忆着过去的爱人的甜蜜,他把每个男人都当成了爱的人。那些士兵就这样在她一个个亲吻中站了出来。人性啊!那些兽性的欲望。女孩怀孕了,那一帮的男人为了逃避罪责,竟在茫茫的夜色里追逐一个受到伤害疯了的女孩。他们没有一个懂得妇科知识,却把女孩围住了,在女孩的裙裾下悄悄扼杀着另一条生命...

  再说他吧。影片的男主角。从前的战友开始说他疯了的时候。他悄悄的端起了枪射杀曾在一起有着美好生活的战友。影片最后重现了在一起踢球的美好画面,曾经的东西已经过去,一次意外却改变了周围所有人的生活,死的死了,疯的疯了。谁也回不去了。

  昆德拉说过,生活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不管是好还是坏,我们无法修改。只有一次。

  如果生命可以打草稿,是不是生命就完整了?

  《海岸线》影评(十):我的胃啊

  原本以为我已经被懈怠磨灭了亢奋,但一看到棒子片的挥人相,立马出离愤怒,这力度打上来不偏不倚。

  话说还是好几年前看的剧透,引发了对这个故事的些许猎奇兴趣,这冲动的感觉一直存档保留着,虽然标签是我一直不待见的金基德。

  终于酝酿好情绪就看了。不能忽略的是开片字幕:“朝鲜半岛是世界上惟一分裂的国家”!立马让我愤怒外泄。而后电影情节的憋屈和抓狂,让我再一次领教了【实尾岛】式的变态和扭曲。韩国人的这种非庸常亦非正常的另类写实,让我一边被恶心,一边被冲击。

  冷静地说,这么赤裸裸地表现人性的趋向兽性变异,金基德堪比芥川龙之介的深刻。想起看朴赞郁的【老男孩】,虽然胃部极度抽搐,但影片拷问的力量,对内心的震撼,确实是无法违心地忽略或带过。就这种自我剖析的狠辣做派而言,韩国人确实比我们有勇气。

  张东健确实是个很到位的演员,豁得出去也投得进去:全片的情绪脉络由他主导,在一种压抑中张扬疯狂,几近崩溃之间,甚至让我有点替这个角色揪心。而那个女人,在金基德的镜头前,一边无力地受害,一边以自毁复仇。恕我愚昧,看不出导演到底是要女人做符号还是做标签?但我对这个疯女人实在没法动情绪,同情都显羸弱。即使是受害者,我也不能忍受这种自虐式的报复。而金基德对军人的刻画,使他受其国民打压是必然。在他的眼中,军人的饥渴和疯狂有现实的压迫,也有人性劣根的使然。军人外壳的伪装,在一层层地撕下之后,我们这些局外人看着都惨不忍睹。

  我承认,除了愤怒,我确实收获了其他。不过,这种冲击的频率不能太高,我的胃还没缓过劲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