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宛如阿修罗》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宛如阿修罗》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2-19 20: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宛如阿修罗》观后感精选10篇

  《宛如阿修罗》是一部由森田芳光执导,大竹忍 / 黑木瞳 / 深津绘里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家庭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宛如阿修罗》观后感(一):所谓“阿修罗”

  所谓“阿修罗”,似乎是佛教里的人物,至少是个著名的罗汉,很风光的一个罗汉,但是此人生嫉妒心强,因此活的并不痛快。[宛如阿修罗]日文名字似乎更加直白一些,是“阿修罗的孤独”,意说一个怀揣嫉妒心的人,生活的并不愉快,他的孤独是,与人不容。在这个电影里,阿修罗主要是指女人,四个年龄悬殊的姐妹,当然,这故事传带出的“理”,基本适用于所有现实生活中的人。

  故事并非发生在今天的日本,大概是以上世纪80年代背景,但这样的感情却是相通的,这个故事的主题表面是讲嫉妒,而结论却最终落到宽容,相当了不起。森田芳光的手笔细腻生动,这样的故事竟能拍的如此妙趣横生,很多细节都非常好玩,确实很见功力。几个演员表演也都很出色,尤其是扮演大女儿的大竹忍,和演二女儿的黑木瞳,表情动作自然到位,都是很出色的演员。

  自古以来,表现家庭故事的日本电影一直就很多,小津是位难以逾越的先驱。小津电影里的家庭世界总是那么和谐,即使破裂也显得和谐,[宛如阿修罗]也有这种情调的影子,这大约是源于日本文化对“和”的看重吧。大概在小津的时代,外遇还不是男女生活的主题,而现在,这样的家庭和伦理矛盾却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复杂,复杂到你无法回避,又无法解决,于是这部电影告诉你一个态度,这个态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化解这个矛盾,但是拥有这个态度需要牺牲你的嫉妒心。此外,这个故事除了讲女人之间的对立,女人和男人之间的对立也是叙述的重点,女儿和父亲妻子丈夫,可喜的是,它并不得出结论,而是将那画卷一幅幅向你展开,由你自己去揣摩。这部电影的遗憾是它的结构稍显松散,个别情节有些刻意,而主题也不免暧昧

  《宛如阿修罗》观后感(二):活成阿修罗挺难受的吧

  大姐:像小孩子一样本应该是最成熟的一个却像小妹,和有妇之夫在一起的寡妇,能开出‘’怎么办,丈夫死了‘’的玩笑的人。

  二姐:在家相夫教子的典型日本女人,隐忍的生活,不敢怠慢有外遇的老公。却是最有智慧的一个人

  三姐:正直善良的怪人,导致喜欢她的人也是奇奇怪怪的人,却得到了最完美幸福

  四妹:不守规矩,有点像现在的女孩,却在丈夫成植物人之后静心照顾丈夫和孩子

  因为三姐发现年迈的父亲有外遇还有一个儿子,召集了许久不见的四姐妹一起商量对策。片头导演只用了四个人打电话镜头就将四个人的性格揭露展现。电影出现了三次一个男人站在有四个旋转的飞船凝视着那四个船的镜头,其中前两次船在旋转,画面是彩色的,最后一次船停了,画面变为黑白。其实一直都在想这三个画面是什么意思,四辆船应该是指四姐妹,可是旋转和暂停是指什么意思呢?还是没有想明白

  最喜欢的镜头有三个

  第一个是二姐借着父亲外遇的事同出轨的丈夫的交谈,多么聪明的女人啊,在那种男尊女卑环境下,借着父亲的事,表达了自己对丈夫外遇的不满,把自己的委屈无限放大化。

  第二个是大姐被辞退的镜头,三个人心里都装着异样情绪,当三只手都放在那个信封上的时候,好像就连重一点的呼吸都能打破被盖着的那层丑陋

  第三个是父亲送即将结婚的三姐顺便买烟的镜头,父亲是爱着这个家庭的,只是生活太平淡,需要新鲜罢了。

  整个电影的镜头语言太多,一个看似简单的家庭,故事复杂,每个人都经历着一些事。就是这种简单的生活故事,它发生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真实细腻,感情涌动。

  《宛如阿修罗》观后感(三):也许单纯的人会比较容易幸福

  一直不冷场的喜剧,结尾也可戳中泪点。悬念和细节都做得到位,节奏把握也很成熟。剧本好、音乐好、演员好、导演好。

  当你投入地看一场电影,往往可以收获很多。爱上它的每一个角色,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就像在经历着不同的人生。

  我突然相信,看一万部电影,或许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着相同效果。而所有可以触发人们思考东西,也都是“深者见深,浅者见浅”。有了一定阅历之后,才更能体会到,主创所表达的东西。因此经典是值得重温的。就像十八岁的时候,看不懂张爱玲小说,二十几岁再读,才发现它的好。

  最喜欢的是老三一对儿,他们很般配,两个人都极单纯,神经紧张脆弱敏感,乖是他们的共同之处,看似平淡的人生每一步都稳稳地走着。那个男生傻傻呆呆的,喜欢上一个女生就要跟她一辈子,烧自己的房子也要保证心爱的女孩家庭幸福……第一次见准岳父就直接喊“爸爸”了,还极其真诚地跟人交实底。还有他吃牛肉样子,满溢的幸福感,可以感染这个家里各揣心腹事的每一个不快乐的人。如果我带这样一个傻孩子回家,估计我爸妈也会笑得合不拢嘴。“爸爸”说:“我很久没有这样笑过了”,在座的我又何尝不是。老三泷子也非常可爱。她的工作图书馆员,她功课门门A(自己还强调体育是B),她渴望更多的父爱和肯定。她”不要可怜,要重视“。同时她乖极了。家里的皮鞋数她擦得最亮,只有她一直跟父母同住,包括有了男人之后。她爱上一个男人也可以很简单,她决定嫁人的过程让人觉得很快也很合理波澜不惊姑娘,过着最简单幸福的日子。而且她摘掉眼镜也很美,难怪这位得了最佳女配角,当之无愧

  其实“阿修罗”们最注重男人什么呢?无非是对她们好,仅此一条已经足够。

  “在乎的人要傻傻地爱”——张悬是个活明白了的好孩子

  《宛如阿修罗》观后感(四):婚姻游戏

  1983年森田芳光拍了《家族游戏》,而2003年的这部《宛如阿修罗》也可以叫做《婚姻游戏》。

  若拿着道德的放大镜去窥探他人,其实没有谁是正常的吧,在年少无知的孩子眼里“家”不过是个游戏的地方,在日复一日为了生活而奔波徘徊在围城里的男人和女人,“婚姻”或许也渐渐变成了一场游戏,爱情是不会永远新鲜的,生活的琐碎冲淡了一切,而我们都难逃寂寞,并不是结了婚就不孤独啊!

  有人说“一对不曾吵过架的夫妻,一定是藏着很多秘密的两个人”,看似平淡而幸福的婚姻生活其实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早已暗潮汹涌,这在现实中太常见了,森田芳光撕裂了这小津安二郎式的幸福的假象,将婚姻的另一面扔在众人面前,姿态优雅的说:“看,这他妈的才是真实的婚姻生活啊”,然而导演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一个心灵鸡汤答案,剧中女人的隐忍妥协还是表明了“还能怎样?凑合着过吧”的悲伤无奈

  7.8/10。

  《宛如阿修罗》观后感(五):宛如阿修罗

  平和的表象下,往往是暗流涌动。

  一部关于“猜忌”和“女性”的电影,导演森田芳光是著名的唯美主义导演,而影片也秉承了细腻完美的风格

  竹泽家四姐妹聚会在家中,她们得知70岁的老父亲居然搞起了婚外恋,决定把这一事实母亲隐藏。但四姐妹自己的婚姻或感情生活,也和传统的日本道德发生着冲突,而她们的母亲,其实也已经发现丈夫的秘密。乍看平稳的家庭,其实人人的内心都有长年的挣扎与嫉妒,情不自禁堕入欲望过强的阿修罗界。

  阿修罗,梵文音译,印度古代的诸神之一,被视为恶神。男子形象诡异,丑陋好战;女子妩媚妖娆撩人。帝释天有美食而无美女,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双方相互嫉妒,因而经常与帝释天争斗不休。如同阿修罗的梵文翻译意指“非天”,所以阿修罗道又称非天界,能生活得有如天人般享福,但却沒有天人的德性。

  四女儿由深田恭子扮演!”),三女儿则是由深津绘里出演,非常欣赏她的演技,说到她,近日在看的一部日剧《从天而降亿万颗星星》里的优子也是她演的呢。总之,太多出色的女演员了,毕竟这是一部女性电影嘛!

  不得不说一下日本传统女性,其实文明发展殊途同归的,日本又受了很大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片中母亲和四姐妹的身上,隐隐看出所谓女德中“三从四得”的影子,化为外部品格,便是——隐忍,却又不尽然。其实母亲也已经发现丈夫的秘密,却依然兢兢业业地尽到妻子的本份,典型的家庭主妇,完美的微笑体贴温柔以及看似圆满的家庭。以二女儿的口吻在晨报上发表文章,写下丈夫外遇的事;以美丽的死亡让她的男人终其一生生活在思念悔恨里。无声地抗争哀伤夕阳恋曲……

  整部片没有突兀的冲突,弥散一种淡淡的忧伤里,宛如阿修罗。

  《宛如阿修罗》观后感(六):宛如阿修罗,女人的智慧

  北影节过去之后,有一位导演的名字在电影爱好者的圈子迅速流传,有人已经毫不吝啬地说这个导演竟然成了他最喜欢的导演,而这位导演的作品更是盖过了大受好评的《海街日记》。现在想想也确实如此。

  这位导演就是森田芳光,而这部盖过《海街日记》的电影就是《宛如阿修罗》。电影节之前对导演森田芳光并不太了解,也只是看过他的一部电影《失乐园》,而且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渡边淳一的书,但最后也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

  所以,趁着假期有时间,私下把森田芳光导演的几部优秀作品又刷一遍,《春天情书》《其后》《家族游戏》,当然还有这部最喜欢的《宛如阿修罗》。

  影迷们把这部电影和《海街日记》放在一起比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两部电影都同样讲述了一个家庭中四个姐妹的故事,只不过《海街日记》中的姐妹是一起生活互相扶持的关系,甚至整部电影中都没有一点细微的冲突,而电影《宛如阿修罗》里的四姐妹关系正如其片名所说的宛如阿修罗,成人之后各自成家,过着各自的生活,有些秘密相互隐瞒,有些事情互相较劲,但始终依旧保持着血浓于水的姐妹之情。

  阿修罗,印度民间信仰的魔族,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供奉仁义礼智信,但内里猜疑心却非常强烈,日常喜欢争吵,互相歪曲事实,而且又骗人家说他人的坏话。后来称之为怒吼生命象征争执不断的世界。

  当然电影的片名并不仅仅只是指的这四姐妹的关系,而是更广泛地指向所有女人。电影的最后二姐的丈夫在祭拜母亲的时候,在她的坟前悄悄地说了一句:女人就是阿修罗。

  电影的开头非常有意思。三姐发现已经七十高龄的父亲竟然有了外遇,不知所措的她打电话给三个姐妹要求聚一聚商量一下该怎么办。电影用四姐妹打电话时每个人不同的语气和神态作为电影的开头,非常形象生动而直接地把这四个姐妹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姐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尊敬父亲,在一个图书馆工作。所以在给三姐妹打电话时,只是说了:总之四个人聚在一起之后想好好谈谈。并没有直接把父亲有外遇之事直接说出来。

  大姐性格泼辣,中年丧夫的她独自一个人生活,在听说有关父亲的事情之后并没有惊讶,反而说:你说的父亲的事是怎么回事大惊小怪的。

  二姐性格活泼隐忍,丈夫是公司部长两个孩子也已经中学模样安心在家当家庭主妇的她生活美满。在听说有关父亲的事需要商量一下时只是非好奇

  小妹年纪最小,自小受人疼爱,为人直接,爱憎分明,在接到电话之后直接就问到底是什么呢?

  短短几分钟简单的几句台词,配上四姐妹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就直接把电影中最重要的四个角色的形象展现出来,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极有创意的开头。

  四姐妹见面之后,三姐终于吞吞吐吐地把察觉到的父亲有外遇之事和盘托出,其他三个姐妹的表现也正如其性格一般。大姐短暂的惊讶之后便很快接受了;二姐并不相信,甚至在三姐拿出私家侦探偷拍到的照片,她都表示不想看;至于小妹更是直接说三姐侵犯他人隐私,两人吵架甚至动起手来。

  然而她们在接受了这个事实之后,共同的想法绝对不能让母亲知道。达成一致协议的她们开始围绕着这件事,四姐妹之间变得越来越经常联系,一改往日各自生活的常态

  四人之间各自生活上的幸福和不幸都被姐妹所知。

  原来大姐丧夫之后一直和另外一个有妇之夫偷情,过着并不算寂寞的生活。两人关系融洽,甚至开始讨论离婚之后再婚的事情。所以大姐对待父亲之事似乎多少有些理亏而表现得十分理解。然而情人的妻子发现这件事之后,甚至带着“枪”前来威胁。大受惊吓的大姐决定放弃这样的生活,回到了一个人寂寞的生活中去。

  家庭美满的二姐本该十分幸福,然而她却发现丈夫似乎跟他的秘书有私情。所以在父之事上,她尤其为母亲所伤心,也常常在丈夫耳边说起母亲的种种心酸,其实是在暗含自己作为一个家庭主妇,照顾丈夫和两个孩子,而丈夫却在外面花天酒地的心酸。但是隐忍的二姐一直没有发作,只是默默地自己忍受着,甚至在一次丈夫打电话约秘书吃饭却错打给二姐的时候,依旧含着泪笑着自言自语:他打错了。

  三姐木讷不善言语,在一家图书馆工作,因为调查父亲之事认识了一个同样不善言语的私人侦探。两个人因为父亲之事经常见面竟然发展出感情。但是同样不会表达的两个人在经历了无数次表白的乌龙之后,最后终于完美地在一起了。

  小妹和一个年轻的拳击手同居,准备在他拿到冠军之后才能结婚。前期,在拳击事业上一塌糊涂的他开始消极怠日甚至带女人回家,而小妹也是同样的隐忍接受此事。后来,他们因为小妹的怀孕而结婚了。婚后的他一帆风顺地获得了冠军,但是却因为身体原因昏迷不醒。独立乐观的小妹独自一人照顾着刚出生的孩子以及昏迷不醒的丈夫。

  四个家庭之间各有各的不幸,唯一值得慰藉的是她们始终有四个姐妹。虽然有些时候会疏远,但终究有姐妹互相帮助,比如大姐二姐之间互相知晓对方的遭遇,常常互相安慰。

  最动人的是原来三姐和小妹之间因为年龄相近,自小以来便一直互相较劲。三姐在还没结婚之时,看着小妹美满的婚姻和她丈夫的成功人生,甚至有过小妹的丈夫突然失去一切、小妹再次变成丑小鸭的念头。但在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之后却后悔自责不已。

  之后在一次小妹被人打电话勒索的时候,打电话给二姐求救却阴差阳错让三姐听到了。三姐迅速带着当私家侦探的丈夫出面摆平了这件事。受到惊吓的两姐妹抱头痛哭。

  虽然生活带给她们种种不幸,幸运地是她们依旧有姐妹相互支撑。

  其实,母亲早就知道父亲一直有外遇的事情,甚至会常常去那个女人的楼前站着。二姐在一次偶然经过的时候发现了母亲,母女两对视了一眼之后,母亲却在此时心脏病突发去世了。围在母亲病床前的一家人各怀心事,而父亲则是懊恼不已地站在那接受几个女儿的控诉。

  电影中有一个重要的伏笔。在四姐妹都知道父亲的事情之后,有人竟然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而所说之事竟然跟她们的遭遇非常相似。她们互相怀疑是哪个姐妹匿名写的,但却没有一个人承认。到电影的最后,她们四个才在母亲的房间中找到原稿,这才知道原来文章是母亲写的。

  文章中写道:“我觉得所谓姐妹,就是一个围墙上长着的小豆。结出大大的果实,到时机绽放的时候,生活也好,想法也罢,都各奔东西了。我们是三姐妹,如果没有婚丧嫁娶的话,很少聚在一起。但最近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年老的父亲竟然跟一位女性交往着。年老的母亲什么都不知道,相信着白头偕老,过着平稳的生活。我们姐妹一旦聚在一起的话,就长吁短叹。我的丈夫也快要四十了。不掀起风波地过日子真的就是女人的幸福吗?此时此刻我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

  或许对于母亲来说答案是“是的”。当然对于现代女性来说或许不能这么理解了。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昭和54年,也就是1979年左右,当时的日本社会还处于严格的男准女卑的传统状态,男主外女主内是社会常态。所以电影中的四姐妹和母亲,甚至那个和父亲有染的女子以及二姐丈夫的秘书都是处于同样的状态,以男性为中心,而自己却隐忍委屈地生活着。

  所以在母亲的病床前,二姐的丈夫甚至为父亲以及为他自己辩白说道:认真地工作,重建家园,把四个孩子抚养成人,那个之后没有给任何人添麻烦,稍微享受一下自己的人生,那么的不行吗?

  在我看来这样的言语在只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才能说得出口。所以,电影中很多做法在我个人看来是不赞同的,但却能够理解她们的做法,并且电影中姐妹四个人之间的感情、母亲小妇人般优雅从容的笑以及三姐和丈夫之间哭笑不得的交流都让我为之动容。尤其是母亲在房前晕倒的那个镜头,缓缓倒下的小妇人,随之洒落一地的蔬菜,破碎的鸡蛋缓缓流出,看得真的让人心碎。

  电影的最后父亲依旧是那个受人尊敬的夫妻,大姐似乎又开始约会原来那个有妇之夫,二姐也没有和丈夫离婚,三姐和丈夫美好地生活在一起,小妹依旧独自照顾着丈夫和孩子,整个家庭的人依旧美好地生活着。

  似乎外遇事件、母亲的死去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任何改变。四个姐妹最后找到母亲投稿的原件时又哭又笑的表情似乎对母亲的做法表示赞同,而也正是母亲的这种智慧为这个家庭维持着安稳的生活。

  《宛如阿修罗》观后感(七):我还成不了阿修罗

  最近被这部电影刷屏了,于是把它从硬盘里捞出来,当初是因为这个片名瞬间有了好感下下来,不过因为硬盘那个三千佳丽里还是默默滴给忘记了。其实再次捞出来依旧是对这个名字好奇,阿修罗是个彪悍的形象,可是这明明是四个婉约的女人哇,有戏。

  这是一家女人的故事,包括妈妈,其实谈不上是美好,并不是满满的日式精致和谐,而是带着股生活的苦味,苦了回甘,甜了又会苦,中性的色调,不冷也不暖,好像重重的又随时可以拨开,这算是森田芳光的调子不。这几个女人真的宛如阿修罗了吗,她们有的是对家庭,夫妇之道,生活的一种坚守方式,我得说我绝对忍不了,也许那也是种相处之道,也许某种程度这是所谓女人的更高级存在方式,但是我真的还领悟不到哇。相比去年的海街日记,不谈风格和现实与否,我也许更愿意接受小女生们自由的快乐吧。

  我喜欢那个鼓点,有种阿修罗要出来时的作战鼓的即视感,好嗨,最后那个法语版尤其有趣,虽然听不懂在唱什么,但是这种诡异的混搭好好听。

  《宛如阿修罗》观后感(八):微笑的阿修罗

  这个电影名字取的好。《宛如阿修罗》。虽然我不大知道阿修罗。片头有段话,说阿修罗外表仁慈,内心阴暗,善妒,善变。

  我去搜了一下。大概知道的阿修罗,是一个印度“神仙”,它非人非神非鬼非物,好斗。好一派自在的样子。就好像齐天大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自由到没法说的地步。

  这个电影在开头就界定了阿修罗,就是善妒善变,并用片名说,女人就是这样的。

  女人是这样的吗?

  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家庭,四个女儿,三女儿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偷情,四个女人就联合起来,想保护妈妈不被伤害。

  影片最后,妈妈倒在爸爸偷情的女人的公寓外面,大家才知道,妈妈早知道。可是,她从来不说。她甚至曾经跟报馆投稿,讲了这么一段偷情的故事,可能是实在压抑不住,但也没人知道那个是她写的,直到她死后翻检遗物。这就是日本女人。这样的女人,既不善妒,也不善变。

  她用一辈子的光阴,维护了她看似完美的爱,却在心里受着煎熬。只是默默地等着她的男人回心转意。把自己伪装的一派静穆。钱钟书曾经说,真正聪明的女人,从来不把自己扮成才女的样子。这位母亲的聪明在于,以一人的苦,维护了大家庭的甜。

  婚外情,日本人好像乐此不疲。在他们的文学作品里,写此类畸情的蔚为大观。而且虽然普遍,但是作品里还是寄予了道德批判,最终也多是幻灭。本片里演二女儿的黑木瞳,演过一部渡边淳一作品改编的《失乐园》,就是演一个偷情的女人。在这部电影里,她是装作不知丈夫外遇的贤良主妇,那部电影里,却是一个饥渴的不贞妇人,最后和情人同归于尽。

  在医院里无意中看到丈夫和那个女人在一起,那个秘书正在用手帕替丈夫擦嘴上的药。二女儿的反应竟是说对不起,关上门。再进来,一副很抱歉的样子。在母亲坟前,她问起丈夫,丈夫说,我从来没有背叛你。她微笑着说,我从来没有相信过你。外表恭良,话可不是一般的恶毒。那个丈夫走到丈母娘坟前,只是叹口气说,女人啊,就像阿修罗。

  到底有没有出轨?片子里的所有细节都说明,这个男人的确在和秘书偷情。比如,联系约会地点,错打到了家里,意识到后惊吓地挂掉。给妻子买的衣服和秘书一样。可是他却不承认。说到底,即使女人像阿修罗,也是男人造成的。

  人生中就是有这样的诸多无奈。如果真像阿修罗那样好斗,来它个天翻地覆,气是解了,还有若干年后的那一幕吗——看着三女儿穿着和服忙碌的背影,父亲怔怔地说,你太像你母亲了,简直一模一样,然后老泪纵横,那时候,母亲已经不在,可是,她在这个男人心里,最终是留下了。

  :在网上找到这样一段话:

  其实每个人就是一个阿修罗,善恶存在于一个躯体中,美好丑恶,杀戮仁慈,嫉妒平和。而执著的程度就是决定善恶修罗出世的关键。

  大修罗王执著于自己的救世所以不为佛(神),执著于自己的出世和清明,脱离了精神界的污秽所以不为人,执著于美好和善不想造业所以不为物(下三道),执著于无界限和无善恶无奖罚没有了是非观,所以不为天。

  不是一般地好啊!

  《宛如阿修罗》观后感(九):隐忍抑或爆发

  看片名的时候有点佛教的意味,第一次看完片头没多久就作罢了,或许是当时内心不够宁静吧,烦烦躁躁最不适合看这生活感情片。前几天有些片荒,才终又想起还有这么一部没看。片子在今年北影节也有展映,和海街日记放在一个系列里了,可见二者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看着八十的票价还是有些嫌贵的,而且也不知这片质量到底如何,所以当时就作罢没订票。

  故事发生在日本七八十年代,那会儿应该算是日本经济的黄金时代吧,飞速发展,迅速跻身列强队伍。片子主要讲了三种感情,一是姐妹的手足之情,二是男女朋友或夫妻之情,三是父母与子女之情。

  首先说说姐妹之情,尚未成家之前姐妹算是亲密无间,一起偷用母亲快用完的口红,一起大口吞咽母亲做的泡菜。随着各自的成长,分离在所难免,就如一个壳里的豌豆,曾经再亲密无间,也有分离去过独自生活的一天。时间一长,彼此的疏离感也在加深。若不是家里出个问题,姐妹几乎很少能聚在一起,说起还真有些可笑。这也是生活的无奈吧,大家其实也是享受这种相聚的时刻,共同回忆曾经的时光,可总是会被生活的各种琐碎迁畔。姐妹间的攀比也是不可避免,可仔细想来又何必,都是自家人,相亲相爱才为贵。老三和老四最后的冰释前嫌不得不让人感到丝丝暖心。

  男女之情要想长久牢固总是不易,外遇在所难免,这也是社会问题中的毒瘤,无法拔除。但是如何应对就显得尤为重要,是直接隐忍听之任之,还是无所顾忌的揭发然后各自为道。片中的老二,老四,老妈都选择了隐忍,但是程度和方式不尽相同。老二发现丈夫与属下有染后,开始选择隐忍并有点自欺欺人,虽然还是采取了措施去监督,却还是显得有些怯弱。最后还是靠小三自身良心发现才得以解决问题。老四的方式算是最懦弱的,直接就是自欺欺人外加掩耳盗铃,对于暴怒恶男居然还是死心塌地。老妈算是最不动声色的,虽然心知肚明丈夫的行径却依旧一副不知情的表情。这种隐忍确实需要时间的历练,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或许她考虑到子女都已长大成人,这把年纪再闹腾只会让家更不家吧。似乎日本女子的地位比男子低了不是一点半点,男子再渣有时也得忍受。老三和侦探男的感情倒是给了人一点正能量,侦探男虽然傻的可以,木讷的可以,可至少对老三的感情看得出比较真挚。这对应该是片中唯一让人庆幸的一面了吧。

  儿大不中留,儿女长大成人终要离开父母,组建小家庭。有时想想,没了孩子陪伴的父母真是挺悲情的。从小带到大的感情寄托,忽然间就从身边消失,还是在自身日渐衰老的时候。子女的孝顺就显得尤为重要,常回家看看终归是好的,哪怕随笔家长里短或者帮着做做家务。

  还是毫无忌惮的表示对于此类生活片的热爱,真实自然,看完让人对生活有所深思和感悟。

  《宛如阿修罗》观后感(十):《海街日记》与《宛如阿修罗》:时至今日,无法体会的深情

  总有一些别人津津乐道而我全完不认识的演员,我会在某部片里第一次看她演戏。比如长泽雅美,我觉得她是日版高圆圆,我知道直男是盯着她的腿看完全程128分钟的。

  其实说到这枚长腿妹纸。《海街日记》之前,我还看过《宛如阿修罗》,但那时候她还是个孩子。

  《海街日记》和《宛如阿修罗》都是由姐姐作为家庭担当。

  手册君认为长得有点像大S的国民女友绫濑瑶作为大姐,养活了三个妹妹。

  这是一部颜值爆表的电影,这句话可能让有些人按耐不住,放下手机去下片儿了。那么我可以开始说正经事了。

  找个男朋友是个怎样的体验?

  张泽雅美饰演的二姐在片中回答了suzu妹妹:

  你的世界会变得不一样哦,你会觉得再无聊的工作,都可以忍受。

  这句话简直是真理。真理是什么,就是反过来说不成立的句子。比如:给你一份超级棒的工作,这样就连再差(具体哪里差请脑补)的男朋友你都可以忍受。

  话虽如此,然而现实情况也许并不美好。

  有句话说:我们总以为有了男票什么都有了,其实有了男票什么都没了。

  长泽雅美的男票其实就是一个还没玩儿够的小男孩,跟她借了钱,然后跑了。据大姐的口气推测,这已经算她男票中品质还不错的了。

  身为护士的大姐一直瞒着妹妹们和医院一个大夫在一起。其实大夫有个得了心理疾病的妻子不愿意面对,也迟迟不肯离婚,虽然最后要带大姐一起出国,但大家一定觉得,大姐还是不去会比较好吧。

  uzu小妹分班后,有一位不敢告白的男同学对她倾心已久,那场骑自行车带着小妹去樱花隧道的场面简直美到想下单机票去日本。但是你们造,青春期的男孩总是比女孩晚熟好几岁,加上小妹复杂的人生经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并不是樱花隧道可以拉近的。

  再看看《宛如阿修罗》中的大姐。

  丧夫后一直和别人的老公搞在一起,几次纠结都无法撇清关系,最后被正室发现,持枪追上门来捉奸。

  二姐算是修成正果和老公恩爱多年,却一直怀疑老公和秘书有暧昧关系。偏偏此秘书还长得特好看,换谁谁放心?然后陷入叨叨叨模式,我们女人不容易啊,你们男人不应该啊,换谁谁不疯?

  小妹爱上一个无名拳击手,拳击手脾气很暴,一天小妹提前下班回家发现男票和另一个妹子滚在地上,当场放话不跟男票计较,但是请小婊砸马上离开。说出这种话也是不容易,但小婊砸临走还说了一句:听说你俩没登记吧?

  相比而言,这两部都是以四姐妹为主角的电影,尽管都是以父亲出轨这个原由为主导,但给人的感受实在差异很大。从人物来讲,《宛如阿修罗》显然更耐人寻味一些。

  《阿修罗》中因为女儿发现父亲出轨,三姐找了个私家侦探去调查,发现父亲不仅真的出轨,女的还有个孩子。大姐由于跟别人的老公搞在一起,所以对父亲出轨这件事的态度很暧昧。二姐因为怀疑自己老公有小三儿,所以更加心疼自己的母亲。小妹被拳击手男票搞大肚子,照顾自己还照顾不明白。

  最后,故事以父亲外面的女人要跟别人结婚而告终。

  《阿修罗》的四姐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

  大姐遭受道德谴责,却坚守爱情;

  二姐认为女人辛苦一辈子,不应该纵容男人在外面沾花惹草;

  三姐无法忍受伟大的父权形象的坍塌;

  小妹用实际行动说明人都应该努力去在当下珍惜真爱。

  但无论如何,人不能代替另一个人去思考。

  我喜欢接近结尾的一场戏。

  母亲昏倒入院,女儿们责怪父亲。父亲匆匆赶来,坐在病床前,像一个孩子,他委屈地对母亲说:我被甩了。

  也许是母亲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希望父亲有个归宿,也许那个外遇其实是父亲儿时暗恋过的青梅竹马,也许什么都不是。但他们之间的深情,若不是我们已满那个年纪,一定无法体会。

  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自以为是的理解。

  比如父母一定希望我考100分,父母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父母希望我们早早独立赶紧嫁人,父母指望或是不指望我们给他们养老,父母孤独或是不孤独。

  当我们没有成为他们,我们就不会知道这些究竟是不是真的。

  这就是电影的乐趣。也是人生的乐趣。

  有人说,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应该去看看这两部电影。

  可能小时候我们也曾设想过,如果有个兄弟姐妹会怎样。

  这种牵绊应该会非常美好。

  找个男朋友,应该是一种更美好的牵绊。

  fin.

  前提是,你得有个男人。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订阅号:青年戏剧手册

  id:xijushouce

  (一个不聊斯坦尼的戏剧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