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由意志》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自由意志》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2-22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由意志》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自由意志》是一部由马蒂亚斯·格拉斯纳执导,于尔根·福格尔 / 莎宾·蒂莫提欧 / 安德烈·赫尼克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由意志》观后感(一):这是一场有关纠结的stroy

  里奥沉重呼吸像在耳边,离得很近,让人颤粟,沉重源于纠结,倘或不那么纠结,内心也便少了这多煎熬,但,这便不再是里奥,他是施虐者,也是受虐者,若荷尔蒙是本恶,他便纠结游离于这恶与良之间,给一个选择,做一个正常人,或是做自己,一人说恐惧这种选择源于人世轮回,每一生都同今生一般来过,你要如何选择?前者少了这纠结,而内心里不再有挣扎,便甚是苍白,纵是每一生都相同,这一生我也不曾记起前生之事,再活一次又何妨乎。活着是为了自我完成。

  娜蒂让我想起龙纹身女孩,有时候联想很奇怪,你想起了另一个人,却想不起他们之间的瓜葛

  里奥要给娜蒂一个惊喜,在空旷教堂里听歌剧,电影一直冷色调,面无表情人物,在教堂这一幕,却阔绰的给了一束阳光,打在两人的脸上,这才仔细审视这两张脸,他们的眉毛那般淡,就像睫毛不被看见一样,淡出自己的视线

  他们开始相濡以沫,站在那,脱下衣服疯狂的makelove,但是,承认吧,这般幸福活着的时候,你根本不是你

  你什么都不知道,你知道个屁、我不爱你,我恨你

  想过很多种死的方式,也许现在想不合日后时宜,那日心境需要以何种姿态去死,便如何去死,这种虐杀自己的方式也许最适合里奥此时的心境,他生命高潮延续了直到血液流尽,海浪冲刷掉娜蒂的印记,冲刷掉今世的纠结,再一次给了暖色,这暖色让我再想起了水浒,哥哥,天怎么红了,兄弟,是日头落了……

  《自由意志》观后感(二):真实的救赎

  真实——这是我给这部电影最好的评价

  心理行为镜头、剧情所呈现出的真实感让我赞叹。

  开场男主角强暴后发现被害者受伤了,拿药品回来找不到被害者时惊恐无助状态

  他从监狱出来后对着情色电影自慰;

  好多次尾随女人

  在教堂和奈特西相拥而笑的神情

  奈特西找到曾经被害的人却被对方伤害

  最后在海滩男主角自杀,奈特西哭到惨叫。奈特西救不了他。

  这些镜头真实到让我怀疑这是否是一部真实的传记,每一个心理环节环环相扣导演演员的功力达到了极致

  导演扒开精神患者外衣,将他赤裸地展现在观者面前,看到的是饱受摧残的心灵。从奈特西参加朋友欢送会后他又去强暴女人可以明显看出,他的扭曲心理源于对女人的憎恨,恨来自于人对无法控制的事的无能无奈,他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恨,无法控制所恨的事不发生

  真正地不带任何批判地看一个人行为背后的原因,便不会盲目地下结论憎恨一个人,而只是去挖掘万物所发生的规律

  《自由意志》观后感(三):枷锁还是无限

  《自由意志》是一部德国电影,导演马提亚·甘斯勒用类似纪录片的方式讲诉了一个关于强奸犯的故事

  从强奸犯犯案被抓到改造再到最后自杀,整个过程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变态心理以及有点憋屈也很扭曲的人性影片中强奸犯的名字叫西奥,年龄大概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对年轻漂亮的年轻女性有不可抑止的性冲动,从几次犯案过程中可以看到他强奸女性不但仅仅是满足了自己的性欲,同时在强奸的时候还会粗口甚至是很暴力的对待女性,这种暴力情绪发泄,让人觉得那种自我封闭的孤独空间里心理扭曲到一种病态。

  被抓之后,西奥的犯罪行为被判为性疾病接受医院治疗,经过几年的治疗之后,他将性欲强制变成性禁,对自己每次的性冲动都强制性的隐忍,表面上,他好像变成了一个可以适应社会生活的正常人,因此他获得了自由重归社会,然而表面上的妥协让他的心里更加孤独,备受煎熬。

  西奥过着有规律生活,勤劳工作锻炼身体、坐车逛街吃饭,有固定人际关系,并且他还认识了一个漂亮女孩奈特西。每次看到西奥在生活周边看到漂亮女孩他面色正常可是眼睛里却闪烁着忽强忽弱的性侵欲望,让人觉得人性已经被他自己扭曲的更加绝望与孤独,他解决性欲的方式就是在自己的房间里自慰。

  奈特西爱上了看上去单纯善良的西奥,主动接近西奥,每一次接近对西奥来说都是一次挑战。西奥强忍着自己的性冲动和奈特西君子之交,可是性欲却在体内逐渐膨胀,人性在他身上内张外敛,他再次偷偷跟踪一个漂亮女孩潜入女孩的家里,看着全身只穿了条内裤的女孩熟睡在床上,他不是不想强奸,可是他走到阳台看到隔壁的女孩和男人正常的暧昧关系理性意志终于战胜人性的冲动,仿佛找到的性欲的突破口。于是他回去主动和奈特西发生了正常的男女性关系。

  这种单纯的性关系无法满足强烈的性欲,被解封的禁欲让西奥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性冲动,他再次用暴力性侵了一个女性,并且还向奈特西坦白了一切,他说,我知道它就一直存在于我的体内,从来没有消失过,并且还会一直存在着,我无法控制住它。此时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是西奥的无奈,而是人性被扭曲到一种极致后的惊悚感,意志面对病态心理的无力感。无可逆转的西奥离开了奈特西,继续过着强奸女性的犯罪生活,徘徊在禁欲与释放性欲之间。奈特西竭尽所能的想要拯救西奥。最终,西奥选择了自杀,死在了奈特西的怀里。

  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看完后一点不觉得电影漫长,看完后也会让人产生很多的想法,这样的电影才是有灵魂的电影,这样的导演才是有思想的导演。西奥是个强奸犯,他的心理病态可怖到无可逆转的极致,人性扭曲到恶魔的典范,镜头里的西奥是被放大的人性,也是被夸张的人性,并且真实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感知。

  这样的扭曲人性在别人在我自己身上也是否存在呢?我认为每个人的本性都是相同的,只是每个人的资质和阅历不同呈现出来的人性便会有所差异。你不恶不是你身上没有恶的细胞,而是你的生活并没有将沉睡在你体内恶的细胞激活,大善大恶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大善容易大伪。

  人性让我们追求生活自由,而社会生活是让我们用意志规范生活,给彼此一个自由的空间,因此社会总在建立道德规范,健全法律制度软硬兼施。我们的自由也总是限制有限范围内。如果你要裸体逛街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要承受的住语论的压力和法律的束缚,你要在自己的房间里裸体,随便。社会生活里人们可能获得相对自由。人性被限制就要学会变通,是扭曲?是压抑?是解禁?是释放?渠道不同、方式不同,成就不同的心理状态。心理不同,又会释放出不同的人性。二者互为因果循环反复。电影里的西奥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心理病入膏肓,人性也扭曲到极致。自由意志里存在一个度量的问题,导演没有给观众一个结果答案,它需要我们作为独立个体去自我挖掘。

  《自由意志》观后感(四):《纵欲》与《希尔顿的巴黎一夜》

  本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颁给《纵欲》,我无任何异议。我去过欧洲,去过欧洲的教堂,感受宗教气氛,也窥视过祷告的赎罪的人。所以可以理解影片的主题。电影原名为The Free Will,中文意思为“自由意志”,这是基督教的用语,基督教相信人有“自由意志”,并将人类的一切罪行归咎于此。《纵欲》从同情角度表现了一个无法控制自己性欲的人,在与女子独处时,会忍不住地施暴。施暴的过程真实得令人惊痛,女性的弱势无端地提供男性强势施暴的可能。画面色彩阴冷,令人窒息。当观众在揪心地同情受害女性时,恨不能将男人杀而后快。但男人在被监禁数年后,出狱时,表现出一种自控带来的焦灼。他终于遇到了无需施暴便可心完成性爱的女性,那是一个家庭问题下阴郁的不相信爱情的女人。他们都想救赎对方,于是相爱。但男人,终究忍不住要暴奸犯罪,作案后,他逃避女人,觉得女人的爱情对自己的救赎是失败的,女人不想失败,面对伤害仍然寻找,帮他也是帮自己。电影在一个潮湿的海边,没有任何希望的死沉的海边以男人自杀死在女人怀里结束

  不能完全将影片归类于犯罪的或情色电影,也不能完全地归类其为爱情电影,更不能归类于有什么悬念的心理电影。它所反映的问题绝对是非常当下的,故事的种种不过是个载体,所要表达的是,人类欲望的升极,自由意志下罪行累累无可救赎。

  我们纵的是什么欲?权利欲、金钱欲、倾诉欲、暴力欲、性欲、爱欲、恨欲、窥私欲-------?

  与此同时全球富豪希尔顿的性爱光碟《希尔顿的巴黎一夜》全球上市,不求票房,只求露阴欲望的满足。内容分三段式(此处省大段内容描述),每段表达同一主题,那便是一个从出生就住在总统套间的豆蔻女富,对于自由意志通过真枪实弹的充分表达。镜头是自由的,性器官的暴露也自由,声音是自由的,于公众前的动物性也是自由的。

  不缺钱的女富尚如此,缺钱的秀场女又将怎样?

  地球因人的轻视与糟蹋被千百遍诅咒,谁又来救赎糟糕的魂灵?

  《纵欲》的结尾,仿佛给了人唯一的出路,自绝才是最后的救赎,这太可怕

  《自由意志》观后感(五):爱,欲,谁更强?

  花了3小时看这个电影,看完后竟完全没有力气思维空间去思索到底这部电影我喜欢还是不喜欢。所有的脑细胞都充斥这那些画面:扭曲的脸,内心抗争的表现,无谓的挣扎,最后的爆发,解脱......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从那字幕当中脱离出来了,这电影也许本身不需要字幕,你观看的时候从演员的脸上就可以看到大概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影片的多数时候灰暗而沉闷的色彩让人压抑的无所适从,就算看到两人确立关系后一起站在窗边看太阳升起或着落下,那太阳的光也带着一丝血色,让人感觉希望的渺茫。

  我记忆中保留了女主撕心裂肺的两次哭喊,都是因为爱,仿佛无关欲望,可那遍寻的执着难道不是欲望的纠缠么?男主角最后的割腕,表面上是两人之间的爱无法抑制内心的欲望,但从第一次决绝的离别和最后放弃了生的痛苦寻求解脱看,难道就不是因为爱战胜的了欲望,让他选择了一个对谁都是好的选择么?

  :看完心里超级不爽,睡觉也没睡踏实

  《自由意志》观后感(六):做一个自由的混蛋,还是意志坚强傻瓜

  工业神话对自由意志、自主性和制度客观有效性的推崇和高扬,是在宗教衰落后仍然对其虔诚的信条趾高气昂的穷追猛打。观影中,我总是想以现代文明的规范来调和男主角无法抗拒的暴力的性本能同他内心深处坚定的道德羞耻感。但自由和意志却是两个生来就冲突的范畴。性是本能,那么性就是最基本的自由;但意志本身之意却是指克制和隐忍。性本来不需要过多的克制,但由于在本片中性和男性的强势暴力(不知能否同归属于本能)媾和在一起,就只能用意志来限制二者。比如芬兰电影《纵情欲海3》,没有强势暴力的女性如果有性瘾症,最多只沦为一个荡妇尔耳。但很明显性瘾加男性暴力就必然催生出强奸犯。如此一来,披着疾病的外衣,最主要的或者唯一的冲突就能深刻集中在男主角个人身上。本片几乎没有任何宗教场景,无论男主角如何困惑挣扎,他向体制求助、向爱情求助,但从未向宗教求助,他完全将本能与道德的挣扎划归在自己的内心意志当中。

  我想说的是,从亚当和夏娃开始,性本身都携带着浓重的原罪性质,既然是本能,就是人本质的固有属性,就不是个人能承担的东西;同样不管是性的泛滥,还是性与暴力联合作恶同个人道德操守之间的对立也不应当对位于自由与意志之间的关系。创作者从一开始就察觉到自由与意志之间难以两全,但他打出freie wille这张牌,就是讨论是否能有“自由的意志”这样一个范畴。但与宗教的原罪处理方式非常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将“群体所在位置弱化为男主角与“他者”之间的往来。也就是说,不再是一种众生平等,唯上帝高高在上与每个人对话的群体信仰;而是上帝死后,整个世界以男主角的心理遭遇中心,不断的插入友情、爱情等他者对个体道德行为的干涉和影响。如果男主角生活的世界一直以来只有晦暗和冷漠,他就会毫无顾忌放纵自己的行为;但事实上他却不断的感受到外界的道德和情感压力,不断的受到自由和意志冲突的撕扯,直到最后自己筋疲力尽

  创作者明知道这样的冲突即使是这样三个小时的电影也难分胜负,但他仍然非常任性的想要宣称自由的意志是存在的,比如在电影的结尾,他无非就孩子气的想说,男主角的自杀是自由意志的体现。在经受体制、友情的关怀和爱情的温暖之后,终于可以实实在在的做一把自己的主。自杀,即把握住了天赋的自由,又维护了个体意志的尊严。但严格说来,我并不认为自杀是自由意志的体现,所谓自由的选择,就好比你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你向左走也行,向右走也可以,但生和死对人来说却有终极意义,你选不选择死,最终都会死,选择自杀就是选择早死。就是没有往左走,也没有往右走,直接在十字路口挖了一个洞钻了进去,然后说,你看,哥还有第三条路可走。如果放弃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那我便无话可说了。

  与自由相对的是禁锢,选择了自由就是需要不断地与禁锢自由的东西做斗争,如果放弃了斗争也就放弃了自由。自杀这种事儿和自由、解脱之类的毫无关系。这也是基督教早就规定好了的,除了人类在性上的原罪色彩,基督教明确的禁止自杀,也是告诫世人,自杀根本就不能让你解脱,因为你没有虔诚的等到末日审判的那天。你要不断的在自由和意志之间斗争,直到审判的时候,上帝才会告诉你,你是一个自由的混蛋,还是意志坚强的傻瓜。

  《自由意志》观后感(七):也许曾有爱

  北京地铁5号线竣工了,算起来苏州桥事故中那几条无辜的生命,北京城市建设凝聚的已经不只是金钱和汗水了,“多快好省”的大跃进口号声犹在耳,只希望不再因为好大喜功,牺牲更多原本不该牺牲的东西。当然,修好了5号线说明我家门口的地铁站也应该快成了,这是好事,高兴之余不由又担心那些办假证的卖烤肠的摆地摊兜售床单袜子的,他们永远是如约前来,瞬间就把清洁的街道变成杂货铺。修通地铁的另一好处是为我淘碟提供了方便,我的搜索范围能扩大数倍,当然有人可能会问:你丫花的路费也够买D9而不是D5了,对此我的回答是:多买!只有购买总量增加才能消化运营成本,比如昨天我就又去了趟北影,这回成功淘到了期待中的《自由意志》。

  网评把《自由意志》说成是一个性欲狂人的暴行录,十分不准确,如果想满足这方面的癖好肯定要失望,故事梗概是一个无法控制欲望的男人,曾因多次严重伤害女性而被囚禁了9年,恢复自由后他时时想走进正常人的生活,并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压抑自己的冲动,比如参加跆拳道训练来释放过剩的精力,但施暴的念头时时困扰着他,即使认识了一个同样内心落寞的女孩,开始谈一场用心的恋爱,但最终还是被心魔所左右,趁女友的生日派对去强暴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女人。电影最后主人公出于对自己的痛恨而割断双腕,死在了女友的怀里,结束了痛苦挣扎的生命。

  《自由意志》里似乎带着某种德意志精神,克制、压抑、自我惩罚的完美主义者。主人公虽然犯下很多暴行但仍让人同情,因为他的内心总是饱受良知与欲望的煎熬,生活得如此痛苦。他也曾经试图以正常的方法去接近女性,比如在地铁里搭讪,但不得要领,作为一个蓝领又不能通过金钱来获得快乐,生活最痛苦的莫过于没有希望,看不到明天,想起那种感觉就让人透不过气,男主人公将这种感受表现十分真实。

  影片的冷色调令所有美景都变得毫无生气,男女主人公在落寞的心境中走到一起,大多数时间脸上都毫无表情,就象街上大多数行色匆匆的路人,即使曾经努力去爱,爱对方、爱自己,但心门始终是关闭着的,女主角也曾经努力去挽回这段感情,但她完全不能进入对方内心,只能眼看着对方狠狠割开自己的手腕,在一旁悲伤无助的哭泣,那一种绝望令观众也十分痛苦。

  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感觉是,应该珍惜你身边的人,更应该珍惜爱你和关心你的人,即使他们不能给你幸福和快乐,但让你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意义。

  《自由意志》观后感(八):163分钟啊

  有看完不会轻易忘掉的细节:男主人公在施暴之后看到要逃跑的女子跌倒受伤,就赶回去给她拿包扎用品,这一节外生枝导致他被捕入狱;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在模拟对练跆拳道,女出拳越来越快,越来越狠,越来越真……但总体来说,情节沉闷、对白稀少、表情阴郁、摄影成像不清晰色彩不丰富(the low resolution, low color, video camera style)(应该是故意为之吧,毕竟是2006年的作品啊,到处都是好器材)、主题好像可以卑之无甚高论,与之相应的163分钟的放映时间显然太长太长太折磨人。探讨边缘题材的作品历来容易受到人的好评,这部片子同样如此,在IMDB的平均得分是7.7,我觉得属于过誉之列,对自己观影到一半时未能及时打住而是继续硬着头皮撑下去浪费时间的做法甚是后悔。

  《自由意志》观后感(九):麻木不仁

  我上学的时候,一位日本女星为情自杀了,我嘲笑这种傻子似的行为。但我的一位朋友却激烈的同我争辩,他很欣赏她的行为。那位女星的生死与我毫不相干,但当时我内心里却捏了一把冷汗,因为我的朋友他是个情种。现在,万幸的是他还活得好好的,不幸的是他已经不那么相信爱情了。

  生活越来越麻木不仁了。所谓爱情的坚定信仰、海誓山盟,最后都敌不过时间的流逝。最后胜利者永远是时间。

  于是我们去看电影,黑暗的影院里,银幕上演的梦在修补那一个个曾经笃信的破碎的肥皂泡。我们成长了,但生活已经面目全非。

  对于无法治愈的精神疾病,有时候死亡是最好的解脱,所以作家Virginia Woolf选择了沉河,而电影中无法控制自己强奸欲望的男主人公选择了在女朋友的怀里割腕自杀。观众感到最悲伤的时刻,也是感到解脱的时刻。因为他用自杀这种自我意志永远的结束了自己的罪孽。

  但现实生活不是电影,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放弃自由意志,然后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自我欺骗着,麻木不仁的行走在众生之间。

  电影的叙述结构完整,逻辑性很强,是德国人一贯作风的表现,看出来导演很用心和卖力。演员的表演也算基本到位,但张力还是表达的不够。而影片的剪辑工作是一个败笔,它不够睿智和简洁,信息传递做不到见好就切,使得整部影片显得拖沓冗长。

  我在想的是这部影片的剧本还是不错的,但显然导演和演员的中规中矩,特别是剪辑工作的负面效应,还是使剧本没放射出应有的光芒。

  整部片子看下来,结论是值得重拍的片子,希望在未来能看到更精彩的一部,但这一部也值得一看,仅仅是因为剧本的光芒就值得一看。

  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好的剪辑师,如果同时出现在一部影片中实在是件幸福的事,但这一切又往往不是人们的自由意志所能决定的,但对于具有专业化团队精神的国外的影片我还是有所期待的。

  而至于对于目前的中国电影的期许,正如中国足球给我带来的情感撞击一样,早就波澜不惊,麻木不仁了……

  《自由意志》观后感(十):新的起点,不是点一个点那么简单。

  我是在他俩吃早餐时崩溃的,离电影结束大概还有40分钟。

  长桌上干干净净,厚塑储物桶里面好好地放着粮食。

  红色的座椅在一片浅色调里,有点触目但不惊心。

  从窗子向外望得到舒适的远景,很安宁。

  女人的头发一如既往地散乱随意,但她的心比从前幸福多了。

  男人很紧张,他有秘密,无关情感的背叛,但神不守舍。

  这是他们终于发自肺腑想要的新生活,可是怎么那么难?

  选择就是打个勾。

  过另一种生活,却是揪着自己的头发,

  竭力把自己从过去里面一点点扯出来。

  还不一定成功。

  ew starting point is not a point.

  生命的造句尊重语法了吗?谁在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