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在故宫修文物》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在故宫修文物》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3-10 21:0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在故宫修文物》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由叶君 / 萧寒执导,王津 / 亓昊楠 / 屈峰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在故宫修文物》影评(一):我在故宫修文物——沉得住气的内敛

  《我在故宫修文物》 总共三集,第一次看纪录片看得意犹未尽。心里老想着:这不该只有三集吧?这时候不禁想到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影视作品,大概只要用心做、做得好看大众都是认可的。

  片子里面大多数人给我的感觉是沉得住气的内敛,正如此片的气质。有自己精神气,却又平淡不浮夸。如片中提到的:这些老师傅身上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国现在所缺少的工匠精神。影片整体和其中的人物场所融合的比较好,比较统一。没有夸张的修饰词,没有爆裂的场景,更没有以怪诞博人眼球的人物。看起来在做一件很神秘事情(修复文物),但其实他们只是与常人无异的普通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看得相对平淡,但是同时用自己熟稔的技艺严肃对待工作。

  第一集以修复康熙六十大寿儿孙们为他献上的万寿屏风,引入了这一群看上去很普通的文物修复者们。屏风是由多个工艺配合制成,修复起来自然也是得多个部门一起处理。修复文物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甚至经常需要跨领域合作,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另外也表达出此片拍摄期间,文物修复者们正在为故宫建院九十周年庆典的展览做修复工作。切入点是不错的。第一集主要讲述了,钟表组、青铜组和陶瓷组的情况。以他们手头上正在修复的器件,讲到了与之相关联历史状况、修复技艺、传承以及新时代的师徒关系,还带着一些他们在故宫这个地方生活气息。这样的讲述方式扣题又比较易于让普通的观众接受,有亲近感。将人们观赏文物修复后的场景放进来,更能体现出文物修复师的不易。其中又以钟表组的王津师徒为主,延伸了时间概念以及这份工作的内涵

  第二集以木器、漆器、镶嵌和织绣为主。这一集生活化的气息更浓,大家在故宫工作的气氛是比较欢洽的。有些组以年轻人为主,已经没有老师傅带了,这些工作是需要被传承,后继有人同时也需要吸纳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另外,处在科技时代文物修复师的修复手段越来越科技化,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工艺又是无可替代的。这也是一种对比,另一种时代的对话

  第三集是书画组的专场,大概是由于书画修复相对其他文物修复工序更为复杂繁琐。大体的讲述方式还是和前面两集无异,着重提了提老师傅们,以及优秀的临摹作品也是相当宝贵艺术品。这一集又提到了工匠精神,大概作者是有意在给予观众或者当下我们的时代的一些建议。一些优良的传统还是需要被继承。

  三集看下来一点也不费劲,有时间大家可以去看看。可以看到文物修复师怎么修复一件文物,可以看到不拥挤的故宫,还可以看到历史、古今对话。

  《我在故宫修文物》影评(二):我想,是时候了

  /

  1

  /

  记忆中,小时候约莫去过故宫三次,最大一次应该已14有余,在读初二

  然而说来惭愧,我对于故宫的印象实在寥寥

  因为那时毕竟还算年少无知,全然把故宫当作是一般的公园来游览,随便逛逛也是一天

  所以到现在,除了依稀记得那土字台上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慑人的恢宏气势和全故宫络绎不绝游人

  别的无非是之后从电视、网上看来的故宫的印象

  即便这样,也就是了解其一些修建的历史背景、知道其作为博物院收藏着无数的宫廷珍宝

  浏览过几张著名藏品的照片,自嘲过自己不能同古代帝王奢华度日

  仅此而已

  对故宫提不起太多兴致,不是不曾钟爱于那太和门广场上金水桥环抱之景

  但总觉得物就是物,不论你建筑辉煌藏品再精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不够畅快过瘾

  少了些什么,我最近才找到

  /

  2

  /

  听朋友推荐,看了《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一共三集,一口气看完

  看完,才知道

  历经百年沧桑的故宫珍宝从保管到展现在游人面前,走了这么长的一段路,承载了这么多人的付出

  纪录片拍摄记录了故宫青铜器、木器、陶瓷、钟表、漆器、百宝镶嵌、织绣等多样文物的修复过程

  其中传统技法的传承与现代先进技术工具结合完整地呈现了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技术。

  ---❖---

  一般来讲,文物修复只是一门谋生的工作而已,只不过平常人们接触不到而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若说是纪录片中介绍不同文物的修复方法或是某件珍宝吸引了我实在难以令自己信服

  说实话,现在让我再回想片中提到过的文物修复的各种技术,能记起的太过寥寥

  我转而去想现在自己还记得片中的什么

  去找自己被深深吸引的原因

  在我看来,《我在故宫修文物》的重点绝不是普及文物修复过程中或传统或现代的技巧,而在于通过展现修复的作业过程,将修复者的生活故事呈现在观者面前

  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对:

  “进了宫墙,就感觉进了另一个世界。”

  只不过,进入的不再是历朝帝王的世界,而是文物修复者们简单的小世界

  因为至今为止,我还记得的是老师傅们历经岁月平和谦恭的笑容

  是所有修复者执着富有活力的工匠精神

  是他们在故宫中最神秘而又最平实无异的生活

  /

  3

  /

  谈到师傅们身上体现出的平和从容姿态,不得不提整部片中我最喜欢的一位师傅——

  钟表组的王津

  还记得当时我是在b站上看的《修文物》的第一遍

  刚到钟表组,画面还未拉近,方才传出金属敲击的悦耳声响时,弹幕里便疯狂地刷起了一波“男神

  不明所以的我开始还以为是哪个年轻的帅哥在钟表组里做学徒,但后来当王津师傅第一次出现在画面中的时候,我便隐隐感到,男神说的是他

  颀长的身材显得干练有加,棱角分明脸庞上总挂着亲切的笑容

  他目不转睛工作地样子让人出神,时间在他身上添了苍老痕迹,但却掩不住他眼中依然透出的淡淡光彩

  喜欢王师傅,大概是通过两件事

  先谈一个很多看过片子的人都提到过的一个事情

  王津师傅和徒弟去参观一个钟表展览,展览上遇到的台湾私人收藏家黄先生向王老师展示他收藏的世界珍品

  说要是有一两件故宫没有的就知足了,颇有些炫耀的意味

  王津老师礼貌微笑回应,没多说什么

  待回到故宫,王老师才又露出温软的笑容

  解释到故宫的钟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皇家钟表中很多精品,一些大型的英国钟表在大英博物馆都没有

  黄老先生也收藏了一些还不错的表,可能就是想跟故宫的比试比试,但其实故宫的钟表藏品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

  说到这,王师傅又不好意思的笑了,却丝毫没有嘲讽或是炫耀的意味

  因为在他心中,本就没有半点与人相争的目的

  可能他眼中所现心中所念的,唯有在自己手下正逐渐恢复生机的一座座钟

  ---❖---

  我这里没有半点贬低那位收藏家的意思,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收藏家就应该是忠实于自己的爱好,想要与别人比试自然也无可非议

  可若要我选,我希望多年之后的自己脸上浮现的是同王津老师一般

  谦恭平和,与世无争

  ---❖---

  第二件事是在故宫博物院九十年院庆的钟表馆展览上,王老师站在展台外看着玻璃窗内自己曾经修复过的一件件展品只能静态的陈列而不能上满发条向游人展示,心中充满了遗憾

  “上满了弦,在它那个演示功能全恢复的情况下,你看的那种感觉就是跟不动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感觉它就是一种活的。你看它现在静态的摆在那儿,看着都有点心疼。”

  之后,王老师又指着一座车型钟介绍道:

  “当时修这个的时候是81年。当时二十岁,还跟着师傅打下手呢。这五年钟表馆要不改陈的话,可能我也赶不上了,再修我就退休了。有时候不觉得,但是你这么一回想起来,挺快的这人的一生真是,工作的这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

  说罢,王老师又轻轻笑了,只不过这次的笑中透出太多遗憾与不舍。

  他静静地站着看着自己修复的一件件文物,不再说话

  身后游人如织

  这一瞬,心中难以明状的酸痛

  一个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眼前文物中的男人,在行将离别之时道出的惋惜,太过触人。或许这也是片中所提到的工匠精神的一隅吧。

  /

  4

  /

  什么是工匠精神?

  很难一并作一个概论

  我认为大抵是对于工作绝对的专注,一丝不苟认真对待

  但若仅此而已,终究不禁让人感到死板无趣

  在故宫师傅身上,是一种充满生机的,颇为享受的匠心

  他们将自身与手中的物融为一体,以己身观物,又从物中悟己

  在故宫里修文物,选择的其实是一种人生状态

  ——一种平实简单的人生状态

  ---❖---

  清晨,最早到的师傅打开七重大门,给聚集过来的“御猫”喂食后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工作休息时间,书画组的师傅会抱着吉他弹一支小曲,对着年轻的女孩哼几句《两只蝴蝶》;

  青铜器组的师傅趁着工作间隙骑着电动车到重重宫墙外抽根烟小憩一阵,回来又转而投入工作;

  木器组的师傅则带着年轻人在院子里偷偷打杏,收获每每颇丰;

  而漆器组的徒弟一边工作又一边跟师傅抱怨他砍了自己种的无花果树……

  很快一天的工作便结束了。傍晚,最后负责的师傅又锁上七重宫门,开玩笑的对着空中吆喝句:“你们上岗吧,我们下班了~”

  (师傅别吓我,传说故宫闹鬼啊)

  就是这样简单的每一天,真实愉悦,无法让人不去向往

  ——但这又是一种深奥的人生状态

  修复文物的过程也是与先人、与自己的一次对话。

  木器组屈峰师傅的一段话或许说出了大多文物工作者的心声

  “故宫里的东西是有生命的,因为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

  很多人都一般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

  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上面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

  是的,物就是物,本身并没有太多意义,但其中却可以承载“人”的精神。且一旦如此,物分明鲜活起来了,变得具有了生命

  故宫中的文物,更是如此,承载了几代人历经百年的思绪

  当年这些珍宝的制作者们呕心沥血将自己的品格融入其中,而今日作为修复者的他们沿着前人足迹,据自身领悟修补着一件件文物,以重现它们昔日的华贵光彩,这个过程中他们将自己的情感也纳入其中

  将点滴都灌输其中

  同样,曾经精妙辉煌的它们能够在尘封百年之后还与这样相知的一群人相遇,不得不说是一场令人神往邂逅

  如今,当我知晓了这些瑰宝与这些人的故事后,再欣赏它们,眼中所见便不仅是一件瓷器或是一张书画了,其中分明多了些什么

  多了些什么呢?

  /

  0

  /

  我想,是时候去重游一趟了

  《我在故宫修文物》影评(三):择一事,全力以赴

  在没有见到谢老师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在厦大还有这么一个精神角落。拐过图书馆正门,来到地下一楼,你会看到档案馆门口许多充满生机的多肉植物,它们都是鲜活的生命,而档案馆内却尘封着无数历史悠久、衰破残缺的字画。

  《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大家对文物修复师的行业热情空前高涨,作为厦大唯一的字画修复师,谢老师却不为所动。他说,“我只需要做好我该做的就可以了,时代的热潮只是一时的,最后留下来的还是同一拨人。”

  毕竟字画修复其实既繁琐又枯燥,只是一张宣纸就要经过反复晾晒,在修复的时候必须一次成功,容不得些许差错。常常要好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完成一幅作品的修复。与文物打交代,你得先把自己也放慢了。谢老师回忆他当学徒的时候,抹桌子便抹了好几年,“活生生把我原本尖锐的棱角磨平了,开始沉得下心。从事这个工作一定要沉得住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年已经是谢老师从事字画修复的第15年,坚持下来的原因简单得很:热爱。一个人的工作室,在无数的字画陪伴下,他丝毫不觉得孤独无趣,反倒总是充满了激情,再繁琐的工作都变得熠熠生辉起来。

  择一事,终一生。或许这样的人生选择并不适合所有人,许多人更 需要的是不断地迁徙,而不是偏安一隅的生活。但如此的人生状态足够 令人动容。只专注在一项自己最热爱的事业上,不被其他事物动摇,不被任何因素影响。从不动摇,也未曾犹豫。而且,专注在一件事上,并不意味着保持一成不变。看似不变的工作中,蕴含着千变万化。以字画修复为例,每一幅作品对应着一种独特的修复手法,无论是何种事业,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在校园里的总是爱自嘲“谁的青春不迷茫?”,为何迷茫?总归是人生道路。“我该何去何从,我该选择何种事业,我该往什么方向发 展?”“什么是最适合我的?”“我该不该坚持下来?”

  为了寻找方向,许多同学迷茫的同时也会让自己在更多的领域尝试,试图探索出“最合适自己的路”,这的确是一种可行的做法,但同学们在探索道路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专注和坚持的重要性。每一项事物,都需要时间的积淀才能散发出价值的光芒。当你坚持的时间越久,时间给的馈赠也越丰盛,反之也会让人更有动力前进。

  对所有美食浅尝辄止,不如选定一项后细细品味,咀嚼消化的时间或许缓慢,但它给你的感官享受会是最深入的。只有专注,能让你更深入地 了解你的选择,而不仅仅止于皮毛,肤浅地浮于表面。即使你最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它而选择放弃,但专注于此的这段时间并不是白费,你一定会从中受益良多,也会更了解自己的到底更渴望怎么样的未来,从而为自己做出真正适合的人生规划。

  “记住那 关于光阴的教训

  回头走 天已暗

  你献出了十吋 时和分

  可有换到十吋金。”

  ——《陀飞轮》

  时间的针脚绵绵密密,相信你的专注与投入终会使它呈现出一幅专属于你的蓝图。

  《我在故宫修文物》影评(四):masters in forbidden city

  这是一只幕后工作团队,工种属于市农工商中的工。他们在故宫博物院温饱科技部工作,上班地点在故宫红墙内,修复顶级艺术品。

  这是门手工艺活,他们拜师学艺,传承着艺人的手艺。这在传统手艺逐渐遗失的今天是稀少的。他们热爱艺术品,几十年如一日,代代相传地投入在这个特殊的职业。他们眼中的艺术品有生命,是活的。格物致知,通过艺术品看自己,又通过修复艺术品践行自己的品格。虽是们艺术活,但不能是纯粹的艺术创造性,而是需要耐心谨慎地修复缺失的艺术,所以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并不能得到发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份工作,有的人来了又走了,留下的多是热爱这行的人。这里需要拜师学习。没有大学对口专业,没有对口的人才,只能通过老师傅传授技艺。学徒三年,然后在这做到老,再带徒弟。有的大师只带一个徒弟,技艺单传。

  这里简陋,但又有生活的气息。虽然是在故宫,红墙赤瓦,但办公室着实简陋。办公室小,设备简单,主要还是看手艺,都是实干派,办公室弥漫的气息是简朴和踏实的。办公室里严谨,也有欢笑。院子里有杏树,有猫。相比隔壁故宫游人熙熙攘攘的热闹,相比外面都市的繁华和浮躁,这里显得冷清和质朴又温暖。这里的时空都脱节了,下班时离开办公室沉入都市,仿佛从古代穿越到了现代。

  这里也在慢慢的转型,现代工艺和理念逐渐进入到办公室。年轻人越来越多,清华美院和中央美院等高校的毕业生多了起来。

  技高一筹的艺人总是得到尊敬,他们在修复顶级艺术品,修复了传统手工艺缺失的一角。

  《我在故宫修文物》影评(五):宿命

  穿越

  片子里再三提到古今对话是一种怎样独特的体验,我想那确实很美妙。

  由于个人文化修养不够吧,不懂文物,更不懂如何欣赏文物。去博物馆都是走马观花,除非遇到讲解很棒的导游。

  常常会想我和古人都曾在同一个空间里停留过,我们的灵魂是不是也有什么相遇?

  我不是灵魂论者,只是无法形容这种奇妙的感觉。每次穿行在古建筑、老房子里,都想寻找一点过往的痕迹。

  物以稀为贵

  但是文物并没有让我也产生这种类似的感觉,除了赞叹他们的巧夺天工的智慧,我感受不到其它的特别之处。片子里也多次讲到通过文物的细节能够断代,能够了解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或许有这就够了吧。

  物尽其用

  钟表组的王津老师费尽心思几十年修好的古钟,动起来美轮美奂,然而在橱窗里也就是那样静止了,在流动的时间里静止着,灰突突的。王老师很落寞。

  一样物品如果只剩下收藏价值了,那它其实也就没什么价值了,这也是物品的宿命。文物修复工作确实很伟大,起死回生。但千辛万苦修复好了就摆出去让汹涌的游客卡啦卡啦拍几张照片。

  书画组的老师傅说他年轻的时候还能用乾隆绢纸补画,现在那纸也没得用了,因为被划为文物了。

  有个笑话,爱拾掇旧东西的人坚信若干年后那些都会变成文物。

  情怀

  片子大肆渲染情怀,师徒情怀、世外桃源情怀、工匠情怀、手艺人情怀……

  我也喜欢这种世外高人落俗家的意境,我也想能在空旷的故宫广场上骑自行车看蓝天白云。

  纪录片,用写实的镜头告诉我们,这世上的很多角落里都有这样那样的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岗位,干着或平凡或伟大的事业。站在街头抽烟的时候你看他掉人堆里立马看不见,但是工作起来可能就变成了盖世英雄吧。

  其他

  1.听口音,文物修复组受访的大部分都是北京人了,北漂应该是不甘寂寞藏在深宫里的。

  2.出境的人里头随随便便不是清华美院就是中央美院的研究生,这很正常,如果有个是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才比较怪。

  3.工作人员说早上开门要大声吆喝是因为会有小动物,我才不信呢!当然我信不信又有什么关系呢。

  4.故宫博物院2016年招聘启事里有我的专业,我以后有没有可能跳槽去?

  《我在故宫修文物》影评(六):文物的命

  Masters In Forbidden City英文名起的多好听,中文虽然更加口语化打亲民牌但是就像山寨的一样,刚开始看着很感动于这些文物没有放在尘封已久的库房中,而是有人不辞辛劳的修复,修复的人一代又一代的修复,让这些经过时光车轮碾压的文物又有了新的生命力,但是后面听到展览完毕后放入库房不由得再次失望。

  直到我都不希望流失文物回国,文物被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那千真万确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不论是埃及的法老头像还是中国的佛教壁画,不论是欧洲的油画还是玛雅的玉器,只要条件允许,即便不能向公众展出也会有高清的照片在网络上向全世界每一个能使用互联网的人传播。而文物一旦回归大故宫博物院,那除了争到一口气就什么都没了,不但不属于全人类,连中国人都不属于,从此尘封在档案馆和储藏室里,就算被偷走也没人知道。

  《我在故宫修文物》影评(七):我在故宫修文物

  故宫九十周年院庆,央视拍了一部纪录片作为献礼。后来纪录片太火了又做成了部同名电影。

  一开始接触,是冲着“故宫”来的,大概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盛古往今来,这里的红墙绿瓦同掩藏在岁月后的故事似乎可以包容我们的情怀。

  纪录片开始了,首集便是钟表组的工作介绍。也许你不懂那些精密的

  《我在故宫修文物》影评(八):很喜欢

  在我已经长大了一些,开始思考自己的三观的时候,一度对历史尤其文物的态度很消极,你想呀,地球就这么大,人的内心就这么大,一边想着前进一边死守着历史,万一有天装不下了什么办

  这不是要先扬后抑表明这部纪录片对我的影响有多大,尽管它的确让我触动很大,只是想真实表达自己曾经的思想

  但是还是想吐槽纪录片本身…单纯从一个观众角度看,叙事的架构、人物的突出、不同故事间的转换显得略显凌乱,所以其实里面很多金句或者说可以跟引起人反思的场景渲染力可能没有那么强了

  ut,who cares ,片子的内容本身,真的,真的,真的很棒

  其实去故宫那一块参观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跳开游客众多的地方,故宫后头的一些小胡同里,还保留着与现代北京不相适应的闲适和厚重历史感,这种感觉在宫墙里头进一步扩大

  所以抛开这一工作本身的了不起,在我看来,这是个很让人舒服的工作环境,很少有人化妆,基本没有浓妆艳抹,但皮肤都不错,精神状态很饱满,是很舒服的长相

  所以对里边那个师傅说的 其实每个修复者不仅是在修复文物,是把自己融入进去的 他说的比较实在,再文艺一点的说法,其实修复者不仅是在修复文物,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满满填补自己的心灵,升华自己的灵魂

  而且故宫环境那么幽静,还可以自己打杏子、种树、逗喵星人,幸福感不要太高好伐!

  同样也是那个师傅说的,故宫里的文物其实都是有生命的,透过它们可以看到创造这些文物的古人的故事、环境等等,换句话说,这些文物,就是这些古人的生命的存在、延续

  看着看着,心就静下来了

  最后,一定要表白王津师傅,真真是温润如玉

  那一个修复八个月的钟表真配的上巧夺天工这个词,太过惊艳!

  《我在故宫修文物》影评(九):穿越古今 万物有灵

  片名实在起的太随意,我在故宫修文物,就好像我在教室上课,我在食堂吃饭一样顺理成章毫无吸睛之处,而且下意识的以为,文物修复的纪录片。点开看了一集之后想给导演点赞,文物修复师傅的切入点要比传统文化美学科普亲切多了。万物有灵,创造者给了他们第一次生命,修复者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故宫的文物修复师傅有和普通职业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他们或是家族传承从父辈那里get了这项技能,或是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毕业机缘巧合来到了这里。旧时富丽堂皇(可能也没有那么富丽堂皇毕竟物质条件有限)的宫殿,被时光流逝留下了斑驳的痕迹。看着他们的工作室,好像觉得“皇室”也没有那么遥远,普通的就像小时候生活的大院。老一代的师傅们大多语速平缓,说着地道的北京腔,不紧不慢,就像这个院子里他们的工作状态。除了这也没有几个地方是能骑着自行车在办公室之间穿梭、工作间隙逗个猫打个枣杏的了吧。“此树已出售”、“你们竟然敢这么捆菩萨”开起玩笑的师傅也是萌萌哒。

  看到弹幕和评论里好多人说想投身这一行或者下辈子想做这行。我想说你们都太冲动了。在日复一日的修复工作中,枯燥的重复绝对占了大部分。这里像是一个有点与世隔绝的世界,由于投身文物保护而无法完成自己的创作生涯,还跟时代有些脱节,可以看到师傅们的一些些遗憾。但人本来就不是全能的,在某一个领域有所成就,本来就值得敬佩了,何况还是崇尚匠人精神的这个年代呢。文物确实是美的,多吸引年轻人来这里也是好事。

  旁白前后鼻音分不清,但声音还是挺好听的。

  《我在故宫修文物》影评(十):我在故宫修文物——最复古的工作

  经典台词:

  我们每个人都有或长或短的职业生涯,最终完成的工作任务,数量也许很多,有些是能让人依依不舍的。

  当那些经过文物修复人员数个月修复后而成型的文物们被送往故宫不同的展厅时,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次一次面临巨大挑战而修复完成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付诸自己感情的一个作品,每一次的送别都会让人依依不舍。

  我想我大概能够体会到这种感觉。很少有人能仅仅将工作任务当成死物的,除非你一点都不热爱你的工作。

  关于导演:

  叶君,80后新锐纪录片导演,清华毕业,毕业时曾与同班同学合拍大四纪录片《大肆》,那些记录青春最后一程的影像,直戳人心底;萧寒,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纪录片《喜马拉雅 天梯》导演、《丽江▪拉夫斯基》导演。

  关于影片:

  这是一部关于工作描述的纪录片,大多数时候大家都会好奇一些特殊职业的工作者是如何工作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在普通民众心中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工作,能够直接接触文物,还能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全国最为高端的展厅中供成千上亿人观赏。

  可是事实总是和想象有一定落差。那些在人们心中高高举起的文物修复者们,在故宫的后院中担当起技师的工作,他们也有烦恼与忧愁,就像很多人对于工作有迷茫有疑惑,这里并没有因为高大上的环境而避免。

  在故宫的文物修复工作者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年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美术工作着与资历高的老师傅之间的矛盾;还有就是维护文物的传统艺术与现代美术发展之间的矛盾。

  很多中央美院毕业的学生来到故宫,面临的是不在破环文物原有风貌的情况下对文物进行修复,这和他们所受教育中美术创意不同,太过保守与守旧。相对于社会而言,故宫的工作太过于隔离,偌大的紫禁城宫殿将他们与现实世界隔开,对于很多刚刚从校园离开的学生来说,真的面临着太多的迷茫与磨合。然而,随着故宫老一批文物修复者逐步退休离开,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会融入故宫,那么以后我们会见到怎样的故宫新面貌呢,好期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