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葛城事件》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葛城事件》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10 21: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葛城事件》经典观后感10篇

  《葛城事件》是一部由赤堀雅秋执导,三浦友和 / 南果步 / 新井浩文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葛城事件》观后感(一):家庭家族

  葛城事件不是一个值得广泛参考意见作品

  现实中这样的家族,这样的杀人犯,总体还是相当相当少数的。

  整部作品虽然选用了真实事件,却在整体编排上却选用其父做主角

  这背后沿入了监督脚本的诉求观,即因为这样的父亲,这样的家庭,诞生了这样的事情

  说真的,影片并不太优秀。虽然有“子不教,父之过”这样的古训,然而每个人成长轨迹都是完全不同的。影片中也未见父亲对杀人魔有如何根源性的影响

  仅仅是影片中表现的,父亲爱说大话,有控制欲,轻微暴力母亲过分宠爱自己哥哥稳重优秀。

  我们实在难以想象仅仅如此的家庭,其次子能变成杀人魔。

  这是影片缺乏说服力,在“高于生活”这条艺术路子上反而离开,跑偏了一点生活。

  从主旨上说,电影有一些跑偏。我认为去研究电影背后的真实直事件与新闻,更有意义价值

  总体来看,这本电影则拍的并不坏,还有许多细节可以摸索。

  尤其是在家庭与家族,围绕这两者,影片提供了无数细节去推敲。

  其中有一些很令我感慨

  饭桌

  影片中,父亲在饭桌上大发雷霆,他对着侍者发脾气,“这家店我已经来了二十年,无论有什么好事发生,我一定带上家人一起来这家店吃饭,庆祝。”

  其实我很羡慕。如我这般的80后,其实并没有什么家庭主宰权,在总体家族上更是几无分量的一位。能做的也只有片中长子的陪笑,次子的默不作声

  所以我至今没有结婚,这种80后以及更以后的问题,是影响我的一个考量。

  当然结婚了的更多,当他们婚后,发现家庭与家族之间的摩擦,感受到“婆媳关系”,感受到“结婚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更要命的是还感受到自己在新家庭中的角色地位

  80后用结婚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当然所有人都面对问题,只是大小区别

  在家庭与家族之间,既然无法做一叶以障之的主导人(男主),如果不能够做到潇洒相处,则你无论摆在哪一个位置不见得好过。

  长子

  影片中的长子—保,戏份不多,却很深刻

  我印象最深的是其参加面试时满脸流汗那一场戏。

  他之所以自尽,这是最关键原因

  社会上对于有显性残疾人群关注度也好,帮助也好,都已经相当低了。

  但是如果并非非常大的身体残疾,还是能够做一些工作的。

  那么相比起来,长子保其实是不是比残疾人更加惨,然而却几乎收不到什么帮助呢。

  我注意到影片中的刻画,讲真有震撼到我,让我第一次了解为什么有的人没法再工作了,可是他们看起来无比正常

  长子保在面试中汗如雨下,一句正常的话也说不出口,这心里疾病已经非常非常严重。然而他回到家状态都是好的。我不是医生,完全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但你不可能说这样的人没有病。

  他的病在我看来,非常的严重,尤其是所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一个担负起整个家庭的男人无法工作了,这负面影响太大了。另外就是大家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度不高,也许有些人还会讲出,你有手有脚,你装什么病啊。再者,即使认可这种病,心理上的疾病,治疗起来是非常难,且容易经常反复的。

  长子保的整个戏份,都让我胸闷。我以前太小看心理疾病,没有想过其具有真正摧毁人整个人生能力。而不是轻描淡写的,抑郁嘛,不就是不开心嘛,这种话。其次,我们社会几乎不具备能力去帮助心理疾病的人。

  关于长子保可以分析的还有不少,新井浩文出色演出,确实将这一人物入木三分

  次子的动机

  《葛城事件》观后感(二):葛城事件

  开头让我感觉浑身自在,顺子的圣母心,以及对死刑理解,都与我的价值观不相符合甚至弹幕还有表示支持顺子的,原谅我真的不能理解,决定看到最后关掉弹幕安心的入戏:葛城先生人格性格是导致家庭变成如此落魄的最根本原因吧,对妻子孩子邻居都是一副嚣张跋扈的样子。保的自杀对他来说也是最好的结局把。稔的变相自杀是对父亲的挑衅,对兄长的蔑视,在瞧不起我的同时我也是瞧不起你的。在葛城的身上仿佛看到了我父亲的影子,也许有一天我家也会是这种样子,潸然泪下,想要去改变无能为力就应该让他顺其自然吗?受害者一旦背负起这个名义就无法逃脱,而加害人在为所欲为之后还能够逍遥自在

  《葛城事件》观后感(三):胡言乱语

  第一次写影评 因为确实感到比较震撼 有人认为影片无趣 这里自然不能和阅片无数的老司机比 以下也只是个人的的一点想法:看不少人都在谴责剧中父亲 认为葛城清狂傲的个性和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造成整个悲剧 但天底下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过更好的生活 就像葛城清年青时奋力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一样 这些我认为本不至于造成悲剧 因此不应把整个屎盆子全扣在他一人身上 剧中父母的婚姻矛盾、母亲的溺爱、孩子们压力承受力与好高骛远心态、社会对家庭的施压等一系列因素不容忽视 你若问我哪个是主要原因 我无法回答 这里也体现我个人理解能力的有限 但正如影片标题为事件 重在叙事 观众自可有万千解读 这本身也没有什么问题 很多人不喜欢看日本的这种电影 认为只叙事而不讲理 留下很多问题抛给观众 这也许受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 体现两国看待问题的差别 我们可以不喜欢 但以此来批评这类影片的好坏导演能力 表达浪费时间不值观看则略有欠妥 毕竟没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逼你看

  《葛城事件》观后感(四):无重点

  1.不能全靠三浦友和大爷一个人撑场子吧!? 2.老帮菜饲养的两个倒霉孩子,拼死法,一个静悄悄滴跳楼啥也没留下,一个高调滴向路人砍瓜切菜……这段跟真实事件有较大出入,能着重篇幅会好些吧,哎,亚洲国家禁枪还是有一点好处的 3.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这女主是什么套路?嗯,美剧也有崇拜迷恋连环杀手的女仔

  《葛城事件》观后感(五):家庭与家族

  葛城事件不是一个值得广泛参考意见的作品。

  现实中这样的家族,这样的杀人犯,总体还是相当相当少数的。

  整部作品虽然选用了真实事件,却在整体编排上却选用其父做主角。

  这背后沿入了监督脚本的诉求观,即因为这样的父亲,这样的家庭,诞生了这样的事情。

  说真的,影片并不太优秀。虽然有“子不教,父之过”这样的古训,然而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是完全不同的。影片中也未见父亲对杀人魔有如何根源性的影响。

  仅仅是影片中表现的,父亲爱说大话,有控制欲,轻微暴力,母亲过分宠爱自己,哥哥则稳重优秀。

  我们实在难以想象仅仅如此的家庭,其次子能变成杀人魔。

  这是影片缺乏说服力,在“高于生活”这条艺术路子上反而离开,跑偏了一点生活。

  从主旨上说,电影有一些跑偏。我认为去研究电影背后的真实直事件与新闻,更有意义,价值。

  总体来看,这本电影则拍的并不坏,还有许多细节可以摸索。

  尤其是在家庭与家族,围绕这两者,影片提供了无数细节去推敲。

  其中有一些很令我感慨。

  饭桌

  影片中,父亲在饭桌上大发雷霆,他对着侍者发脾气,“这家店我已经来了二十年,无论有什么好事情发生,我一定带上家人一起来这家店吃饭,庆祝。”

  其实我很羡慕。如我这般的80后,其实并没有什么家庭主宰权,在总体家族上更是几无分量的一位。能做的也只有片中长子的陪笑,次子的默不作声。

  所以我至今没有结婚,这种80后以及更以后的问题,是影响我的一个考量。

  当然结婚了的更多,当他们婚后,发现家庭与家族之间的摩擦,感受到“婆媳关系”,感受到“结婚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更要命的是还感受到自己在新家庭中的角色与地位。

  80后用结婚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当然所有人都面对问题,只是大小的区别。

  在家庭与家族之间,既然无法做一叶以障之的主导人(男主),如果不能够做到潇洒相处,则你无论摆在哪一个位置都不见得好过。

  长子

  影片中的长子—保,戏份不多,却很深刻。

  我印象最深的是其参加面试时满脸流汗那一场戏。

  他之所以自尽,这是最关键的原因。

  社会上对于有显性残疾的人群,关注度也好,帮助也好,都已经相当低了。

  但是如果并非非常大的身体残疾,还是能够做一些工作的。

  那么相比起来,长子保其实是不是比残疾人更加惨,然而却几乎收不到什么帮助呢。

  我注意到影片中的刻画,讲真有震撼到我,让我第一次了解为什么有的人没法再工作了,可是他们看起来无比正常。

  长子保在面试中汗如雨下,一句正常的话也说不出口,这心里疾病已经非常非常严重。然而他回到家状态都是好的。我不是医生,完全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但你不可能说这样的人没有病。

  他的病在我看来,非常的严重,尤其是所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一个担负起整个家庭的男人无法工作了,这负面影响太大了。另外就是大家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度不高,也许有些人还会讲出,你有手有脚,你装什么病啊。再者,即使认可这种病,心理上的疾病,治疗起来是非常难,且容易经常反复的。

  长子保的整个戏份,都让我胸闷。我以前太小看心理疾病,没有想过其具有真正摧毁人整个人生的能力。而不是轻描淡写的,抑郁嘛,不就是不开心嘛,这种话。其次,我们社会几乎不具备能力去帮助心理疾病的人。

  关于长子保可以分析的还有不少,新井浩文出色的演出,确实将这一人物入木三分。

  次子的动机

  《葛城事件》观后感(六):现实中的“葛城事件”

  看到有电影节观影后不明白女主是干嘛的,来解释一下本片背景

  本片原案来自于导演赤堀雅秋率领的剧团THE SHAMPOO HAT在2013年4月公演的话剧《葛城事件》

  故事本身取材于真实事件,过程当然是瞎编的

  话剧版的父亲葛城清一角由导演本人出演,母亲是鈴木砂羽,順子是安藤聖,日比大介扮演长子,电影版中的长子新井浩文则出演了次子葛城稔。

  话剧版和电影版的故事,侧重点都有不同,在此不赘述,直接讲原型。

  【2001年6月8日于大阪府池田市发生的“附属池田小事件”】

  犯人宅間守(当时37岁)持刀具进入小学校园内,杀死8名儿童,另有包括教师在内的15人负伤。

  事后进行的调查和新闻追访中指出,犯人的父亲因祖上是下级武士出身,生涯抱有强烈自尊心,十分顽固,亦曾对家人施以暴力;

  母亲不善家务育儿,对犯人说过“没把你生下来就好了”,家务几乎全由父亲承担,1989年开始(犯人25岁时)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后长期在精神病院疗养;

  长子大犯人7岁,因(事件前已有一系列前科的)弟弟存在造成心病,加上事业失败于1999年3月刎颈自杀;

  宅間守本人,从儿童时期开始既有被欺凌后转而去欺凌更弱小同学,烧死小动物等等行为

  小学时代对自卫队抱有强烈的憧憬,18岁加入航空自卫队,但只过了1年左右即因和离家出走少女进行性交易被开除;

  后辗转十几家公司各种不同职业,都在不到半年的期间内辞职/被解雇。

  1984年在其当时供职的房地产管理公司下属建筑内以收租为名强行进入房间强奸一名女性,后假称精神病入院,入院后从5楼跳下负重伤,并因此事被诊断为患有精神分裂症;

  1986~1989年在奈良少年刑務所服役;

  1993年被雇佣为非常勤的地方公务员,担任巴士司机,垃圾回收,小学用務員等工作,1999年4月因在小学教諭们饮用的茶水中放入安定被免职,但刑事责任因判定为“无责任能力”并未追究。案发前除初犯的强奸案外另有15起前科或“不起诉处分”的历史

  因杀人事件被逮捕时,犯人仍在伪装自己患有精神疾病,但两次精神鉴定的结果都是“虽患有一定的人格障碍但并非精神分裂症,不在责任减免范围内。”后因假服药事迹被发现承认自己是装病。

  犯人仅在一审时表示本想成为下関事件的模仿犯,愿意为受害者偿命。判决下达后随即改口称总比什么都没说好,原打算指明批判4位遗族,既然被判定为有刑事责任能力说什么都是徒劳的。

  公审时态度恶劣,瞪视受害者遗族及法官引发了旁听席多人辱骂其“早点去死。”

  死刑判决正式下达后,一名从事死刑废止运动的女性通过书信与其相识,后狱中结婚,犯人将其自身的姓改为了女方的姓。(实际上因婚事被家族反对,该女性使用的也是脱离家庭后自行更改的姓氏)

  2004年9月14日死刑执行,影片终末顺子告知其父的台词基本来自于当时的新闻报道。

  最后的遗言仅留下对妻子的一句“谢谢”,从始至终未对被害者家庭有过任何谢罪表示。

  另:犯人于1990年至1998年间曾四度结婚,离婚,狱中结婚的对象为第5任妻子。

  除最终结婚的对象外,狱中还曾收到过爱知县已婚女性的“爱的告白”,亦与对方有书信交流。

  《葛城事件》观后感(七):狗屎般的人生,就是我!

  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写下这篇影评,不仅仅是因为喜欢三浦友和,更重要的是因为剧中的少年阿稔(若叶龙也 饰)这个人物太像曾经的自己和身边的一些朋友了。

  阿稔本来生活在温暖的家庭里。母亲对他温柔宠溺,哥哥阿保(新井浩文 饰)也对他事事顺从。然而,即使这样,他还是被个性强硬的父亲葛成清(三浦友和 饰)拿来和哥哥比,内心的压抑越积越深,直到足不出户,拒绝交流。有一天,希望引起注意的阿稔伤害了只有四五岁的侄子,而独断专行的父亲却对他毫无办法,依然选择继续无视他的存在。其后,一向听话上进的阿保却因无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而走上了自杀的悲剧道路,彻底刺激了潜藏在阿稔内心里的邪念和破坏力。于是阿稔带着砍刀走上街头,以15个无辜路人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其实就故事和画面而言,影片的前半段稍显沉闷、平淡,尤其是阿保自杀前的场景多以固定镜头拍摄,风格略显灰暗压抑。但是阿稔被捕后对积极要求废除死刑的女志愿者所说的话还是刺激到我。

  他咆哮着说: “你要真的想找个意义,这个怎么样?十几二十岁都过得一塌糊涂的蠢货,快到30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人生完蛋了,然后发疯了,嫉妒那些把人生过好的人,选择了一条歪曲的自杀道路暴走了,这个动机,能被人接受吧?”

  “不可思议地疾走着,毫无干劲,这样狗屎的人生肯定不是我,是要别人负责的。面对逆境的勇气一分一厘都没有,想改变人生却只能找借口,被人当作狗屎一样。狗屎般的人生,就是我。”

  以前每次看日本电影,都是想从中寻找向上的力量,而这一次却没想到它竟如此真实地为我的堕落找到了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

  很多人都说存在即是合理,每个人都在问杀人动机,每个人都在追问意义,但无论是杀人动机还是人生意义,其实更多时候是没有答案的。

  回顾我25岁之前的人生,从小学升到研究生,一直在寻找自己人生的方向,却也一直逃避生活的压力。每次看着大城市里的璀璨灯火,一遍遍告诉自己要坚强,要活下去。但更多时候觉得自己是如此卑微,卑微到连自己的心情都无力改变。

  曾经问过朋友,如果最终我还是过着狗屎般的人生,该怎么办?她说:“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跪着也要走完。我相信你,一定会过得很好的。”那时已到抑郁极限的我,听到这句话之后仿佛又看到了一缕生之光。

  当影片最后自杀未遂的葛城清安静地走回餐厅,吃着未吃完的午饭,我也逐渐接受了面对人生如此软弱的自己。也许人生真的没有单纯的意义可言,经历着,感受着,笑着哭着,就是全部的价值所在了吧。

  《葛城事件》观后感(八):绝望的尽头是黎明——观《葛城事件》

  一家四口,丈夫经营着一家祖传的小五金店,妻子在家相夫教子;大儿子已婚,在一家公司做销售,育有二子;小儿子虽然没有工作,但是偶尔也是打打零工……这样的家庭放在这个星球上比比皆是,朴素而不失温馨,这也是电影《葛城事件》最初的人设。

  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丈夫的刚愎蛮横,脾气暴躁与妻子宠爱,导致小儿子的内向、自闭,大儿子职场受挫,丢了工作,却不敢直面妻子,还要分心于家中父母的矛盾……似乎在不经意间,一个美好的家庭慢慢滑向不可挽回的深渊……

  戾气一点一滴的积聚,好比温水煮青蛙,使家庭慢慢地走向崩溃……

  丈夫:脾气暴躁,却与家人缺乏沟通。一心想让两个儿子出人头地,但是生活偏偏与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大儿子因职场受挫,想回来继承家中的小五金店,却不敢告诉他真相;小儿子一直被他视为废物,更是妄谈沟通;直至妻子的一句“从一开始就没有喜欢过你”,怼得他怀疑人生……他一直希望打造的遮风避雨的家庭城堡瞬间变成豆腐渣工程!

  妻子:与一个自己从未不喜欢过的人生活了大半辈子,本身就是一大悲剧,时不时的还要忍受一下丈夫的家庭暴力,大儿子的跳楼身亡与小儿子杀人求死,让她心如死灰!

  大儿子:满怀家中的希望投身职场,到头来却是四处碰壁,甚至被辞退也不敢让妻子、父亲知晓,家中的妻子以及两个嗷嗷待哺的儿子,他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父母间的矛盾,兄弟间的纠纷也需要他的分心。上有老,下有小,中年危机,让他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最后只能以跳楼来解脱!

  小儿子:一直在母亲的宠爱中成长,导致了自己的内向、自闭,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稀里糊涂地活到二十几岁,到三十岁时发现自己的人生完蛋了”。他的父亲甚至想杀死他,而他只能窝窝囊囊地活着,甚至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最后只能以杀人的方式,让法律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母亲遭到父亲家暴和小儿子搬到出租屋居住后,大儿子找到母亲,三人一场关于“最后晚餐”的讨论,表面平静、淡然,但其内对生活的厌倦也预示着家庭的破碎不可避免。直到父亲在小儿子获罪后,去到家附近的小酒吧喝酒时,老板娘的一句“不会再有人回那个家了”,将这个家庭的最终结局盖棺定论。

  或许这只是为了剧情的需要,将社会与家庭的问题无限放大后凝聚在了一个家庭之上,但是这何尝又不是世间百态、社会人生的缩影,每个人、每个家庭,似乎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每个人也都有相似或者不同的故事,在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面前,或许大家都应该慢下来,重新校正自己的未来。

  当丈夫搬迁新居时,在自己的的院子中种下了一棵柑橘树,脸露微笑,希望自己的家庭也如这棵树一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却不道,当柑橘树硕果累累之时,已是物是人非,人去屋空。

  西方家庭讲求独立,而东方家庭追求温暖,到底是独立好还是聚居于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好时时争论不休,似乎小儿子能够独立一点,父亲能够温柔一点,这出悲剧就能避免。而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好与不好的分别,只是在于适合不适合,或者说是,在与家庭成员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在合适的时间做自己认为合适的事就好。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许鞍华导演的《天水围的夜与雾》《天水围的日与夜》两部电影,都是由平淡生活起始,一部最终滑向家破人亡的深渊,而另一部虽也日子平淡,但是总是能够见到曙光。

  或许在现实中的我们,也可试试时常放慢节奏,找寻生活中的自己,体味生活的滋味,生活中不仅仅只有责任与义务,更多则是需要沟通、交流,才能看到生活的美好。

  《葛城事件》观后感(九):。

  一部好电影会让人觉得什么评价都苍白

  自己语言的无力 词汇的贫乏 以至于说不出这部电影的神来之笔才是最大的遗憾

  强调是事故 坚持跳楼说是诽谤中伤大儿子的父亲

  留下一句对不起 都没能告诉妻儿被裁员就离开的大儿子

  守灵时言行极端异常扭曲的母亲

  喊住丈母娘 笨拙地挑破母亲最后一丝理智的大儿子妻子

  头头是道 口头禅一发逆转 总之不是我的错的小儿子

  反对死刑 不允许对人类从根本否定和绝望的 坚信自己的存在就可以让人打开心扉的迷之小儿子妻子

  天真地说着爸爸拜拜的大儿子的儿子

  读不懂空气一个劲儿哭的大儿子的女儿

  在餐馆默默听着亲家父大骂店员的大儿子的岳父母

  对大儿子的死挂不住面子 对小儿子的罪不能理解 对来自妻子的厌恶无法排解 面对住宅区昔日朋友的议论 他大篇理论 头头是道 自己的人生什么都没有错 但结果却错的离谱的葛城清

  或许只是想继承五金店 但是作为长男 面对从出生到死的无形中的压抑和种在院子里的期待 按部就班读书就职成家立业 被突如其来裁员打击得说不好自己的名字 无法和妻小交待 几度出言又止 对母亲对父亲对弟弟 都是似乎温柔似乎冷漠不温不火的葛城保

  打着850时给的工 问儿子们最后的晚餐吃什么 面对丈夫忍耐躲避 为了小儿子斗争妥协 面对大儿子的死 几近崩溃说着好可笑的黄色纽扣 啪一下就飞走了 将责任转嫁媳妇却终究被一语道破 在身体灭亡前精神先绷断了线 她醒来说 蝉叫得好热闹 帮我关了电扇吧 懦弱却又坚强 似乎游离在这个家庭空气边缘 却又似是始作俑者的葛城伸子

  满腹自我哲学 自持看透世俗红尘 实际则是不念大学不就业啃老族典型的家里蹲 觉得他人看不起自己 自我厌恶 面对被杀似乎向往却又本能逃避 饿了下楼翻冰箱 出门上便利店买便当 被提醒垃圾分类 半夜就去放火的内心脆弱敏感不堪一击的葛城稔

  就如葛城清吐槽的不知哪的新兴宗教之女星野順子 典型的伪善者设定却不像伪善者设定地被反复自我强调正当性 人性 救赎 良知 绝望 否定 到头来不过人走茶凉 面对老父崩坏的非礼也就哭着躲着 某种意义上的葛城順子

  再正常不过的亲家一家人:面对葛城清莫名其妙的挑三拣四保持沉默 之后却仍旧可以笑着吃下水饺的亲家父母 不过一届主妇 结婚生子操持家务 守灵正正经经伤心 但终究不过夫妻一场 一年后生活仍旧继续的媳妇 被打了默默躺着的孙子 无意义地出生哭泣却是无形压力的但她并没有错的孙女 一个又一个葛城 都没有错 都努力地活 任何一个人的处事哲学放在哪个家庭都不该是绝望和毁灭的结果

  但葛城事件 确确实实的 一个让人透不过气的 找不到出口的 到底哪里错了?到底如何破解?到底能否回头?每句话每个行为每一秒 一步步走向绝望和毁灭 但绝望和毁灭竟让人觉得才是最好解决方法的事件 如葛城稔自己所说 动物化的暴走 大概不过比在涉谷暴走的野猪多了歪理邪说和满嘴借口 自己和父亲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自我哲学却临死都不承认父亲是家人 简单粗暴的一发逆转 那无差别地流了一地的血 断了枝桠掉在地上的橘子 爆发和绝望。。。

  老父再也骑不上的坡 转卖的五金店 说好要永远住下去的家 不管怎么叫都没有人应的最后

  没有人问父亲最后的晚餐吃什么 那碗冷面似乎多得吃不完

  全剧不过是口渴了想喝碳酸水 对你和我 都没有什么遗言可说

  一部看得到绝望的神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