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郎假期》经典影评集
《伴郎假期》是一部由马尔科姆·D·李执导,哈罗德·佩里诺 / 泰伦斯·霍华德 / 摩里斯·切斯塔特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伴郎假期》影评(一):Love, play and accept
看起来光鲜的人人背后自然都有不如意。其中一个家庭,男主人橄榄球球星,豪宅大得似城堡,儿女成群,太太善良温和,夫妻感情还挺好,简直世人艳羡的完美啊。
只是那妻子要死了。绝症,药石罔效,虽然财富人脉一流,大家都爱她,但除了看着她去世,一点办法也没有。
有个细节,太太快去世的那天,丈夫有场比赛,表现很糟。后来那位太太告诉她先生,她想要一个圣诞礼物,嗯,后来我们看到了,球星神奇般地打破了快攻记录。我不懂橄榄球,只能想象是个职业上的丰碑,大约等于演员获得奥斯卡,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最后太太还是去世了,奇迹没有发生。片中的家人朋友包括病人自己,相信上帝,然而仍然觉得不公平,不能接受,不能理解。为什么是她,年轻善良睿智,她何曾有错?即使有错,不晓得多少罪孽深重的还在快活度日呢。
不管什么宗教,如果那位主,无由给予无由夺走,那争取破纪录的意义在哪里?排行榜总有一天要被冲刷掉的,球王贝利还活着,却已成为一个类似笑话的存在了。如此短暂的纪录和人生,如此渺小的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去那样拼?
大约因为,不去,就没有圣诞礼物,那太太离世之前会有遗憾,自己遇到死神时候会有后悔。
上帝(或者说任何神吧),毕竟给了人生出场的机会,不管怎么玩儿,到时候,死神会来喊“Cut”。运气好的,可以收拾一下,也就这样了。
还活着的,继续play,不管是演戏,参赛,还是玩。
《伴郎假期》影评(二):《伴郎假期》:令人又爱又恨的小伙伴们
这部全由黑人明星们共同演绎的一部喜剧片,完全昭显了黑人幽默带给我们的喜悦与温情,特小众的演绎,非常具有特色的设定,不是十分正统与主流的剧情,不一样的观影感受,却带给我们一个独具匠心电影。
电影延续上一部的剧情发展,即便没有看过上一部电影到底讲了一些故事,也能够大致的猜测具体有什么内容。故事发展得很是平淡,老友们的重聚与相逢都因为上一部发生的事情而变得异常尴尬,就在这种异常尴尬的情况下,每个人的相处就特变显得那么的不协调。就在这样一个大条件下每个人带着各自的秘密相聚在了一起。于是乎一个幽默又温情的故事就这样展开。电影分述着各个人物的困难与遭遇,以各种各样面临的不同问题由一次聚会的邀请聚集在一起,他们彼此相互指责又相互隐瞒,又不断地观察与关心发现了彼此那颗真诚的心,最后在真诚与友谊的感化下,电影以一个大团圆的形式结束。其实这种故事形式很常见,几乎算不上一个很出彩的故事,而且相对于现在的温情电影来说,这种故事套路反而显得有些古老。不过这部电影的特色就是运用了全黑人明星阵容,让我们在见惯了的电影内容上赋以黑人特有的幽默与演绎方式从而获得了新生与活力。不得不说,那种黑人特有的不羁与夸张与幽默与演绎方式真的让我们感到眼前一亮,那种永远不知道认真的样子,那种独具特色带有嘻哈风格似的语言,那种略带暴力性质的处理方式无不让电影愈发愈觉得特别有趣,特别好玩。而且最后配上特别温暖感人的情节,电影也越发越觉得令人潸然泪下,肝肠寸断。整部电影主要讲述与体现了曾经和我们在一起的小伙们之间的感情,那种让人又爱又恨的感情萦绕在我们心中,剪不断理还乱,不管他们是不是伤害过我们,令我们多么的伤心。可是心中总是有一种让我们去原谅他们的呼声,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是爱我们的,关心我们的,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他们总会在我们的背后力挺我们,支持我们,不论什么时候他们都不会抛弃我们。
全部由黑人出演的电影不是很常见,因为他们不是主流更容易被忽视,不过好的电影是经得起考验,经得起观众们的赏识。电影不分高低贵贱,人也一样。只要是好的东西,永远都会被人们发掘出来展现他的光芒。不管是黑人主演还是白人主演,同样能够赢得我们的尊重与爱戴。
令人又爱又恨的小伙伴们,看完这部电影,我也怀念起儿时那些伴随我一块成长,与我打闹与我欢笑的小伙伴们。很长时间不联系了,不知道你们现在过得好吗?
《伴郎假期》影评(三):在度过hard time的时候,还好还有一群好损友
《伴郎2》:因为是续集,所以继承了上一集的很多线索。但不用担心剧情烧脑,这是一部温馨轻松的片子,导演会想办法通过将故事,把之前的恩恩怨怨带出来。事实上,本片就是讲述一群好友相隔多年再次重逢的故事。他们之间也会有嫌隙、有戒备、有伤害、有拆台,等等等等,再加上中年人面临的各种危机,让朋友之间的关系更是脆弱不堪。
但是当他们面临真正巨大的危机的时候,依然是这帮损友在互相支持,相互扶持,是一部诠释朋友爱的故事。
说起来这个题材和小时代有点类似呢,本片是中年光头大叔vs小时代的无敌美少女组合,题材类似,年龄段不同,故事却是各自有各自的味道。
本片能看的下来的,应该都是30+了吧,更有可能是40+。因为有同样年龄阶层的人,会面临类似的生活压力,更容易产生观影的代入感,更容易让人在通过观看影片释放自我压力。这个就是看到最后,有一种被戳中泪点的感觉。
《伴郎假期》影评(四):你是我的伴娘
对看电影没有钻研的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随便下载。反正是否明星班底这类东西对我没有影响。于是看了《伴郎》。
我猜想这大概是个二三级电影吧,没有什么高的逼格,没有绚丽的科技,没有养眼的帅哥美女,甚至只有一对黑人出演的恶俗瞎闹剧情。一顿朋友婚前各种乱搞,有人生病了要离开人世,大家大和解,最后一个新生命诞生,ok,剧情完全俗套。可是,我却留了很多眼泪。这可比上个月陪伴同学去电影院花几十块大洋看的超级英雄系列让我动容多了。
流泪的点在于如果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怎么办。我会不会原谅我最爱的朋友,我能不能做到一堆乱搞后大家还能谈笑风生。我想很难。甚至,在这部剧情中,如果没有可怕的病魔来临,大概也做不到大和解。如果,当我们内心封锁时,只有死亡这种方法才能融化。代价是否有些大呢。
很多时候我们也是一样,在面临失去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可是,好像这是必然的一课,毕竟,要忘掉一些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如果必须要有一种刺激才能让我们学会原谅或者放下一些执念,我们可不可以尽量这种刺激的代价减少一点。比如,当夜深人静,你无法抑制心疼得想念着那样一个人,就赶快领悟吧,去找他。不要非得在他结婚或者他癌症这种深刻的时候才懂得后悔。
伴郎伴娘也是一种友谊的见证,小女孩对于婚礼的幻想是与生俱来的。在成长的每个阶段,你认识的每一个新的在当下让你以为可以友谊地久天长的那个闺蜜的时候,你会天真地说,以后你要当我的伴娘,当我小宝贝的干妈这类的话。可是时间远去,那些花儿都各自在天涯,最后你的伴娘可能只是那个一直陪在你身边的,更惨一点,你的好朋友实在比你美太多以至于会抢掉你的风头于是你无奈选择了一个更适合衬托的人当你的伴娘。
现实原来真的没有那么浪漫。可是看完这个片子,我还是更愿意相信一些美好。
说不定一不小心,阳光正好,你碰上了一个你心爱的人,你最好的朋友陪在你身边牵着你的手带着你走向以后世俗的生活,这大概是你少女时期最后一个美好梦想了吧。那么这至少也可以成为一个以后回忆的笑容。你还是要相信一些美好的,说不定它不小心实现了呢。
《伴郎假期》影评(五):爱的救赎
没想到本片的豆瓣评分这么低,我个人觉得至少值四星。
国航飞机的影视系统把它归类为“爱与温情”电影,冲着简介我点开了试试看。
没看过前一部《伴郎》,但并不影响对剧情的理解。主要描写了一群中学同学和他/她们的伴侣孩子共度的一个圣诞假期。
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男同学里有英雄迟暮的橄榄球明星,有年轻时跟最好朋友的未婚妻上床的失意作家,有娶了个脱衣舞娘的现学校校长,有13岁就失去双亲的瘾君子。女同学或者配偶里有害怕婚姻和承诺依然单身的女强人,有拿着高额赡养费经营直播节目的性感尤物,有当年为钱所迫陪睡一次视频就被上传的脱衣舞娘,有难以怀孕倾家荡产的作家妻子,有只剩几天生命的橄榄球明星的妻子。
剧情很写实,中年人看着很有共鸣。前面部分大概让我笑了10次,哭了5次。1:40到1:52这十几分钟让我哭成了泪人。
一会就去搜搜《伴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