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永远的北极熊》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永远的北极熊》经典观后感集

2018-05-31 20:4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永远的北极熊》经典观后感集

  《永远的北极熊》是一部由玛雅·福布斯执导,佐伊·索尔达娜 / 马克·鲁弗洛 / 凯尔·杜拉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一):幸福生活心理物质基础因素

  如果我说,我本人和故事主人公在心理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当然,上升不到那么严重地步——我想,我的妈妈大概会同意的。这个片子的英语名与其内容看起来似乎牛唇不对马嘴,但如果看片仔细一些,就会知道,男主人公得了一种精神疾病,名叫“bipolar”,指的是一个人同时具有两极化的性格,一会温文尔雅雅致和蔼,一会狂乱暴躁亢奋激动。发音上大概相似于“bear polar”,也就是北极熊吧。这就是我的状态。我记得年幼时,其实也不算太幼了,十一二岁总有了,因为一个什么事,自己总也办不好,跟剪子有关系的,于是怒把剪子抛向地面。那时家里还是水泥地,一时间火星四溅,地面砸出一个陨石坑,剪子尖儿也折出一个角。这件事给我印象深刻。每每忆及此事,我都深感情控制能力太差。此后也不断发生出于焦虑愤怒鲁莽行为。我不觉得这是精神疾病。人的生活在总有波澜,被焦急、愤怒、忧伤愧疚威胁时吗,大多会表现出应激反应。没有反应的,反倒是不正常。马克·鲁弗洛饰演的疯癫父亲角色,也很大程度上是个更严重的应激反应者而已。他因为疯癫而两次被学校开除,而被炒鱿鱼,而被妻女抛弃,进精神病院,这些都没摧垮他的生活信心。虽然不能说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苦恼,但显然这种苦恼没有周围人来得浓烈。一次又一次地与亲戚吵翻,被邻居侧目,他还能保持善良、恢复自持的能力。他不后悔自己的放荡不羁,也不在乎世俗对他的怪异眼光,买车啊、给孩子上学拉赞助啊之类的,还很有些精明。看到他熬了个通宵闺女赶制出那件小裙子时候,我想起了自己抛到地上的那把剪子。

  幸福生活的基础中,物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马克的前妻也不必远赴纽约求学务工而无法陪伴女儿们身边。心理健康,不发神经似乎也是个重要的因素,很难想象一个穿着内裤身披外套,跟孩子们在楼下边抽烟边玩的大男人该怎么营造幸福的环境,尽管他考上了哈佛,但因为个性被踢了出来。不过,真性情在任何时候都让人感动,让人惊奇芸芸众生难处多如牛毛,再把自己的个性阉割磨平,那还剩下什么能证明自己在这世上的位置呢?

  说到底,这还是一部家庭片。没有了家庭的温馨憧憬,马克就不会在那条艰难的路上走得那么稳。贵在真实家人也不是无条件支持他:爹妈不相信他能去带孩子,也不愿意给孙女花钱;妻子始终不愿意复婚,就是担心病情反复;两个闺女(小闺女明显有他在个性上的遗传,动辄厉声尖叫)对他的冷嘲热讽对于父女情深。他不是完人,但是个好人。他的家人也是好人。物质上、精神上,对他不满意,但都无法抛弃他。在她们遇到难处时,想到的可以依赖的人,仍然是他。看到末尾,大闺女的同学问她:你爸怎么总来看咱们打球,大闺女已经不再以老爹的疯癫为耻,回答:反正他整天也没什么事做。充满慈和的父亲看着女儿们走向远方,闺女小小年纪,双双泪奔。这就是幸福生活的真意。它依赖于收入、依赖于上个好学校、依赖于大家看起来都相敬如宾,但都不如“真挚”“善良”这两个灵魂。有了灵魂,bipolar就是北极熊,白白胖胖的,人见人爱。

  不煽情,不矫饰,不虚夸,一个家就是这样。

  主演们都很好,引入的配歌很棒,尤其是那首“我们来了我们来了,我们是海盗,我们来了”,诙谐莞尔,让人不禁浮想起那个妈妈嘴里的“那时,人人都神经兮兮”的年代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二):貼一段馬克叔在湯上的問答

  貼一段馬克叔在湯上的問答。20160421

  Hello, Mr. Mark Ruffalo! My name is Emily. The movie "Infinitely Polar Bear" was the last thing my dad and I bonded over when he passed away in February earlier this year. He had bipolar disorder and major depression along with alcohol and drug addiction. It brought my dad and me to tears with happiness and sadness because we both related to it strongly. This movie meant a lot to my Dad, to me, and my younger sister. Thank you for portraying this role and doing it so well.

  Oh dear Emily, it is for the very reason that you state so eloquently that I do what I do; to bring people together with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and the world around them through the beautiful and kindly act of honest story telling. I am honored to have been even the smallest part of that deeply significant moment, when two people are saying a final farewell to each other. I have bipolar family members. That is a difficult kind of relationship at times. It takes a lot of love and understanding to live peaceably through without being constantly hurt or angry. That movie was in no small way an homage to them and an apology for the places where we went wrong. I am so happy that it meant something to you and your family. Most of that has to be attributed to Maya Forbes who wrote it, directed it and lived it.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三):当绿巨人和卡魔拉相拥而泣——北美新片《永远的北极熊》漫谈

  当绿巨人和卡魔拉相拥而泣

  想象一下,那一刻,《复仇者联盟》的绿巨人和《银河护卫队》的卡魔拉相拥在一起,双双颤抖着,埋头哭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 而这部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展映的独立电影《永远的北极熊》,就是由绿巨人的饰演者:马克·鲁法洛和卡魔拉的饰演者:佐伊·索尔达娜,一起共同主演的温馨家庭喜剧片。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四):家人是最好的心灵良药

  在优酷会员区闲逛看到了这部《永远的北极熊》,看名字想不到内容是什么,但一眼相中了这部电影,除了看到有人在评论区写温馨之外,另外一个让我选择原因是它还需要额外购买才能观看,刚好我还有一张赠送的观影券。

  有一个简单的筛选标准,在同等条件下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花费越高,品质好的几率也会越高。我猜在会员条件下还需要额外花钱购买的电影,会值得一看。

  不出意外,真的是一部很温馨的电影。《永远的北极熊 Infinitely Polar Bear》跟北极熊没有关系,男主角Cam患有Biopolar Disorder(躁郁症),而他的小女儿不知道,以为是和Polar Bear(北极熊)有什么关系。

  Cam出生在富裕的家庭,聪明、会玩,有激情,当他和黑人姑娘Maggie相遇时,恋爱结婚,有了大小两个女儿,过了一段幸福、快乐自由的生活。Maggie并不知道Cam有家族遗传的躁郁症,直到1967年某一天Cam病情发作,无法正常工作与生活,被强制拉去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Cam可以离开治疗所独自生活,但他无法工作,也不能回到家里去。他会把生活场所弄得一团糟,有时候会发狂,为了孩子,Cam必须和她们分开。

  Cam是出生在富裕家庭,但是家族以前赔了太多钱在信托上,到他自己身上已没什么钱。Maggie在波士顿没有找到好的工作,无法担负家庭的支出,她们不但要从郊区的大房子搬到城市里的廉租房,女儿们还得去上很差的公立学校。

  Maggie想要努力改变她们的状况,所以去考取了MBA,拿了奖学金,去纽约读新的学位,以便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

  没有人照顾两个女儿,Maggie不得不找Cam来帮忙,要求他接送女儿们上学,给他们做饭,照顾她们。

  Cam本来就是一个病人,他情绪稳定,有时候很热情,有时候又很躁狂,邻居们怕他,躲着他。Maggie还告诫女儿们不要告诉别人自己的爸爸有躁狂症,免得被人看不起。

  Maggie不在,Cam不得不承担起照顾女儿们的鸡飞蛋打的生活。

  Cam对女儿们说,告诉你的同学,你的老爸有躁狂症,不要因为你的老爸影响到你们没有朋友

  Cam经常把房子弄得乱七八糟,堆很多东西,女儿们很不愿意邀请朋友来家里玩。但Cam要求女儿们把同学带到家里来玩,说家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他手艺很好,能做出好吃点心朋友们来了之后,给他们各种好玩的东西,在外面也玩得很开心

  Cam受不了照顾两个小孩琐碎压力,某一瞬间被刺激得摔门而去,不管两个女儿怎么哀求也不管。但在走廊的尽头,回头发现从远处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电梯上上下下兜了一圈后还是回到家里。

  Cam撞门而入,告诉两个小女儿,他们的门并不保险,链条也没有多少作用。之后收拾自己弄脏的地板,修好撞坏的门。姑娘们此刻更知道,虽然她们的爸爸病着,也不完美,有很多毛病,可是在他身边很安全

  这个爸爸有时候很烦,很讨厌,但是更多时候很开心,很愉快自由自在,且勇敢,会打破常规带她们去做很多开心的事,给她们看R级的电影,教会她们打架,交朋友,去好玩的地方,玩有意思游戏

  在漫长生活中正常人和精神病患者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在捉襟见肘贫困生活前。Maggie在Cam面前会抱怨,抱怨生活的艰难,抱怨要像男人一样四处奔波

  可是Maggie很爱孩子们,也还爱Cam。在Cam病情稍微稳定一些后,带孩子们去看他。不得不去纽约求学时,鼓励Cam相信Cam能够把孩子们照顾好,周末回来的时发现家里乱糟糟时也没有大发雷霆,歇斯底里。在Cam把家里收拾得相当整齐干净时,又会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

  Maggie发现Cam的状态越来越好,女儿们在老爸的照顾下交到了新朋友,生活得很开心,Maggie 甚至能够再和Cam一起去散步,计划两个人的将来。

  Cam也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他既逃避照顾孩子的繁琐工作,又一直努力把女儿们照顾得很好。修车,做好吃的东西,收拾房子,接送女儿们上学,花了大半夜笨拙灵巧地给小女儿做了一条很漂亮演出裙子。

  他一直努力表现得更好,希望Maggie不要放弃自己,有时候向Maggie撒娇,希望他们能够恢复到以前一样,是一家人,是一对夫妻

  Maggie本以为拿到MBA学位后,能在波士顿找到工作,不管和Cam的关系未来会怎样,两个人都会把最好的爱给两个女儿,一起把她们养育长大。

  可惜Maggie是黑人,波士顿那些雇主有些歧视,她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去纽约工作。

  Maggie想把两个女儿带到纽约去,可大家都不想。Cam无法适应纽约的环境,无法跟到纽约去,但他并不想被大家抛弃;两个女儿担心他们走之后,Cam会孤单寂寞冷淡;而Maggie知道把两个女儿带到纽约之后,只能把他们关在昏暗的房间里,直到她下班回来,没有人陪陪伴,也无法像在波士顿时开心游玩,她不想这样。

  最后,Maggie决定,她自己去纽约工作,赚钱养家糊口,女儿们和Cam留在波士顿上学过生活,Cam照顾两个女儿,既有约束和责任,也有温情和鼓励,对他的病情好转有帮助。

  最后有一个镜头,两个女儿要到朋友家玩,禁止Cam目送他们,她们觉得这样子使她们觉得很难过,他目送的样子看着太可怜了,她们是不会回头了。可是最后,她们还是回头了,挥手向爸爸道别。

  很日常化的一个故事,拍的都是日常生活的场景。

  即使没有狂躁症,大多数人的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也都有抓狂发怒,想要撒手不管的时候。其中也有温馨、美好的时刻,大家互相关心、互相需要,一家人才有哭有笑一直走到最后,过着整体幸福的生活。

  大女儿和Maggie曾经有过这样的对话,

  你在WGBH认识爸爸的时候

  他是现在这样吗?

  他很风趣,充满激情

  他了解世上的一切

  也有工作,对他来说挺好的

  他是个很优秀的灯具设计师

  但最后,压力太大了

  我不知道。。。。。。

  我不了解躁郁症

  而且,那是60年代

  每一个人都神经兮兮的

  我不知道情况有多严重

  你可能会后悔嫁给他

  不,绝对不会

  生活会有很多不幸和难过,但是也会有很多幸福和美好的瞬间,或许我们都有或多或少的毛病,但家人是最好的良药,不是么。重要的是有凝聚在一起的心,互相关爱维护,日子便过得丰富多彩。

  2016/07/15 23:12 撰写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五):这里的北极熊

  家庭条件好 教育程度高

  物质享受是一方面 更多的是它们小时候所读的文学作品

  所学会欣赏大自然和艺术作品的角度

  这带来的不仅是视野和思想的开阔

  更是一种思维认知的不同

  面对低落 面对真实生活依然能够不为短暂的经济状况而屈服烦恼

  依然保持着乐观 热爱 的赤子之心

  根本不在乎别人看到自己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为什么要隐藏和伪装呢

  依然想要去探索和创造

  它们深深的接受自己 认知自己

  从不去伪装自己 想要为自己换一张面具

  这是那些寒门苦读 背负着沉重期盼 渴望出人头地 摇身一变上层的人们所不具备的能力 即使后来有钱了 依然会害怕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六):5部感恩节佳片,最适合跟你要感恩的那个人一起静静地看

  又到了感恩节,在这个时候或许你想感恩很多人!

  感谢一直为你遮风挡雨的爸爸,感谢始终为你默默付出的妈妈,感谢体贴入怀的恋人,感谢老师给予的人生启迪,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

  这个时刻,好像大家的心也变得柔软了呢!正好最近天气冷了不少,今天的小铺就想给大家推荐一些适合全家收看的治愈系电影,暖暖身、暖暖心。

  《永远的北极熊》

  这部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展映的独立电影《永远的北极熊》,是由绿巨人的饰演者:马克·鲁法洛和《银河护卫队》的卡魔拉的饰演者:佐伊·索尔达娜,一起共同主演的温馨家庭喜剧片。想象一下,那一刻,《复仇者联盟》的绿巨人和《银河护卫队》的卡魔拉相拥在一起,双双颤抖着,埋头哭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

  影片导演在自述中提到,她这一次将自己童年的经历搬上大荧幕,是想展现更真实生活情景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有关坚强的爱与艰难的抉择。当一位家庭成员被精神疾病所困扰,对整个家庭生活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当生活中充满了感动与感伤,诙谐与尴尬,温情是她最想要表达的主题。

  故事讲述了一个有躁郁症的父亲和他的女儿们的故事,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尽力的付出,只为了维系一个家庭的完整,父亲对母亲的极力挽回,母亲对孩子良好教育和更好未来的执着,孩子们对父母的体谅包容。

  这些现实生活中拼凑起来的细节,让整部电影充满了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受,对于父女之间的情谊,更是给出了最动情的一面,争吵让谅解变得更有分量,分离让团聚变得更加珍贵。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是与生俱来的,一家人的互助友爱真的很温暖人心。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要比我们想象的多。

  这是一个不被人看好的学校,学生更是不被学校重视,后来来了这样一位老师马修,孩子们都不喜欢他,可是他却看得到孩子们的潜能,成立了一个音乐学习组,马修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分别扮演音乐中的各种角色,调皮的孩子被驯服了,捣蛋的孩子走上了正道。最后,马修离开了学校,可是他却深深地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是马修带来了“阳光”,照亮了“塘底”。也是马修,用音乐“照亮”了孩子们的内心。如果之前的学校所处在寒冷的“冬季”,那么现在,他们闻到了“春天”的气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你的生命中是否有这样一位老师影响了你的一生呢,记得感恩吧!

  《当幸福来敲门》

  “当幸福来敲门”,一部电影的名字,干净而温暖。

  因为生活的窘困,一个被妻子抛弃的青年男子,单身带着孩子,在美国喧嚣的天空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四处奔波。推销医疗仪器,处处碰壁;被证券公司录用,但试用期没有薪水。交不起房租,他无以为家;为了躲避各种罚单,只有带着儿子周转于廉价的旅店和教堂之间。

  白天,他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努力用他的真诚和热情去打动他的上司和客户,到了夜晚,在孩子熟睡以后,泪水如江海奔涌,洗涤屈辱。一个坚毅男人的泪水,是令人震惊的融化,一个原本阳光男人的泪水,是令人心碎的柔软。

  他一直怀揣着一个既简单又朴实的词语,那个捂热他心灵的词语,就是幸福。

  后来,他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顶峰,但他没有忘记先前尴尬的日子,他依然踏实,依然心怀幸福,并做了许多慈善事业。最后,他带着孩子,悠闲地走在夕阳涂金的大街上,边走边聊。天伦之乐,苦难之后的安详,让人动容,让人唏嘘不已。电影片尾的字幕告诉我,这不是虚构,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们的一天》

  喜欢看美剧的人应该是拒绝韩剧的吧?因为美剧迷总感觉:鸡汤太廉价,只有真刀真枪地fuck、真刀真枪的fighting、以及真刀真枪的Politics(政治)才足够刺激

  奉献时间和精力给电子屏幕,总是要看到一些生活中没有的、自己却愿意相信的、吸引自己的东西。而这部剧我们这一天(《This is us》)彻底改变了这个传统,许多像我一样的老直男都给这部剧打五星。原来,鸡汤喝着也不错,平淡无奇的生活经过并行、交叉后,同样可以把你感动得翻江倒海。

  这部剧在故事和结构上,都相当成功,难怪会有人说。

  (这部剧还能打低分的人 真的是反社会性格)

  《我们这一天》第一季豆瓣评分9.5分,第二季已经9.6分了,珍惜吧。

  《忠犬八公的故事》

  电影中的八公是一只可怜的狗,孤苦无依,漫无目的地流浪在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它遇到了善良的大学教授帕克,从此生命轨迹改变。八公在帕克的呵护下慢慢长大,帕克上班时八公会一直把他送到车站,下班时八公也会早早便爬在车站等候,八公的忠诚让小镇的人家对它更加疼爱。

  有一天,八公在帕克要上班时表现异常,居然玩起了以往从来不会的捡球游戏,八公的表现让帕克非常满意,可是就是在那天,帕克因病去世。帕克去世之后八公依然忠诚地守候在火车站,一等就是十载春秋。

  没有声势浩大的特技场面,没有缠绵绯测的爱情童话,《忠犬八公的故事》就是这样一部简简单单的电影,却直击人心底最脆弱的角落,让人湿了眼眶。这就是一个善良的人,和一只知恩图报的狗之间的感人故事。

  欢迎大家推荐感恩节佳片,如果找不到资源可以留言告诉小编。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七):献给逆境中互相支撑的人们——《永远的北极熊》影评

  1967年,卡姆被诊断出患有狂躁阴郁症,当我查看网上关于狂躁症的定义时,作为一个同样患有某种慢性病的人,我看到的只有无奈,“它有遗传性,但我们不确定是什么导致的遗传,我们更愿意将其和某种诱因联系在一起。。。”

  简单说,这是一种情绪起伏不定的精神疾病,不言而喻,生活在他周围的正常人将痛苦万分,这种痛苦更多的,不在于你要如何面对他的狂躁情绪,而在于如何去适应他的起起伏伏。

  好吧,这并不是一篇关于“如何与躁狂阴郁症病人相处”的文章,所以我们回到电影本身。

  《永远的北极熊》,是导演玛雅·福布斯根据自身经历拍摄的第一部长篇电影,篇中多次出现的老式摄像机镜头,向我们反复强调着这部电影的纪实属性,极具年代感的音乐,仿佛想将我们拉回到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很抱歉我没有彼时彼地的任何记忆,仅通过互联网去查询,仿佛对于美国人来说,六七十年代并不是一个多么愉快的时间段,对卡姆一家更是如此。

  回顾整部影片,感动我们的并不是坚强母亲如何对身患疾病的父亲不离不弃,相反,对于玛姬离开家去求学的选择,作为观众,一开始不免觉得有些残忍,然后这也实属无奈之举,也许沐浴在爱情中的两人不会受到疾病的阻挡,而在漫长的生活中,在正常人与精神病患者不可调和的矛盾面前,在促襟见肘的贫困生活面前,玛姬对丈夫的失望与及恼火,餐桌上玛姬的抱怨——希望自己可以做个女人而不是像男人一样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即使作为男人我也可以感同身受。

  话说回来,感动我们的,正是在这些种种不如意之后,在人们表达了自己种种不满之后,剩下的仍是对彼此的爱意,对玛姬如此,对卡姆和两个姑娘亦然,当卡姆情绪失控,撤掉汽车部件,对躲在车里的玛姬和孩子们咆哮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他后悔的眼神,而抱着孩子们的玛姬则对姑娘们说,我们都知道爸爸是好人,我们也知道他不会伤害我们;当卡姆和姑娘们争吵,不堪重负,摔门而去,在走廊的尽头发现从远处望着自己的孩子们后,依然选择了留在家里,收拾自己失控时弄脏的地板以及撞坏的门,而姑娘们也给予了父亲拥抱,这种彼此带有愧疚的拥抱,与因为兴奋而抱在一起所带来的温暖,不可同日而语,这种拥抱真正温暖人心,相信曾经和伴侣吵架并最终相拥而涕的你,一定能感同身受。

  影片的大部分笔墨围绕着父亲和孩子展开,我们看到这些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也许都有些归于沉重的负担,压在了卡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身上,他一点一点,像收拾那些因搬家而缠在一起的各种线一样,将生活的线渐渐缕直,不断挑战着自己的精神力,并试图向孩子们传递、示范着种种正能量,虽然这种传递有时候显得喋喋不休,另街坊四邻避之唯恐不及。

  影片没有过多描写玛姬的求学生活,但仅从纽约到波士顿每周往返都需要花将近10小时的车程当中,我们不难想象,玛姬的生活同样不易。

  影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家庭一年的生活,和很多略带文艺的片子一样,不温不火,并没有太多的爆点。在影片即将结束时,面对生活的艰难,母亲不得不选择再次离开,老式摄像机的画面又一次出现,这一次,画面的内容反映了母亲心里的不忍,不忍心留卡姆孤单一人,当她艰难的决定独自前往异地工作时,这对患难夫妻痛哭流涕,而与眼泪同时出现的并不是给予彼此的拥抱,而是相互搭肩的支撑。

  我们并不知道影片里有多少成分是真实的,也不知道现实生活中会出现的困难比影片中多多少,但身兼导演与编剧的福布斯以这种平淡甚至带有些喜剧成分的调调来呈现自己的童年经历,应该是可以令我们感到欣慰了,影片原型在结尾的出现,也如同扉页上常会出现的文字——“献给我的父亲和母亲”。

  我想,这正是电影的主旨,献给那些在逆境中仍然互相支撑的人们。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八):永远的北极熊

  那天,爸爸辞掉了工作,忠于一个男人应有的自尊,这自尊是好强,是追求公平,还有是,不能在我们面前表现得懦弱的行为。它在他那里,是表现得滔滔不绝的,他会对我们说,那不是重点,他会以他知道的,现实确实是很残酷的,而仍旧表现出对爱、幸福、感动的一系列的计划出来。他说:“我们可以有一整天的时间,去野营或者到沙滩边上捡玻璃、贝壳,要么去打一场球赛,去公园里采花,去看看电影,去蹭一蹭亲戚家,开着车去兜风。”他显然是,想要做妈妈的工作。但他毕竟也是个男人。他一边不忘了抽烟、喝酒,一边在做的是,接我们上学,下学,为我们煮饭。对这些,他从来不懂得去抑制他的狂躁。他很哕嗦,常对我们碎碎念。因为,他实在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了。而妈妈,代替他放下了自尊,去成为一个女强人。但她也毕竟是一个女人。

  一天,妈妈为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暂时离开我们去继续深造。爸爸便完全的成为了一个家庭主男。她流着泪,急急忙忙地在我们的脸上各吻了一下。终于是开车走了,绝尘而去。爸爸记起了什么似的,狂奔了起来,跑过碗公的被车道隔开来的草地,追上了刚开车不久的妈妈。“从威尔伯十字道走,琳达婚礼的那条路”“什么”“你还记得吗?我们去参加汤姆和琳达的婚礼,我们担心会迟到,所以走了一条小路,结果在最后一刻赶上了。”他的话带了很重的喘气的声音。“我不太清楚了。”“在纽黑文字,在纽黑文字。。。。”他不是在感叹,他是要强烈地表现出他很在意她,他会把所有的事情当做一件大事来对待的。

  我们的家,不大,东西倒是挺多的。所以常常家里是很乱的。厨房的水槽总有吃完饭没有洗的碗筷,纸箱子被推到墙角,衣服则堆在上面。那里面,塞满了有用的和没用的各种小东西,很多的卷成螺纹圈圈状的电线缠在了一起。他把这些,也当成了大事情来对待,是很难解决的大事情。还有,为我们讲故事,梳头发。更重要的是,他不能允许它们耗费他太多的,妈妈每次给的生活费。不啻要把这些完成了,还要尽可能的完美。实在忍不住了,他要到外头的世界,过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成人生活,我们当然会反对。而每次胜利女神总眷顾我们,不是因为他受不了我们的尖叫,受不了我们,去拉他的手臂。只是他无法用他的背影去面对我们直直地送他走的双眼。但另一方面,我们失算了。同样的,我们也受不了他老是盯着我们离去的眼睛。让我们把他当成我们的小伙伴们的其中一个,跟我们一起玩,聊天,讲故事。真的好吗?

  重要的是,那就是我们的童年。我还能深切的感受到,在爸爸自以为得意的,挑了一大堆毛病,用三百美金买下来的老旧车中。唯一值得他这么花心思在意的,是那辆车的引擎,确实比我们之前那一辆更快了。。。一阵风从裤管自下向上灌入了我的整个身体。低下头看一看,车底板那破了一个很大的洞。。。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九):最后你流泪了

  有笑有泪的才是好电影

  有笑有泪的才是生活

  尽管生活很糟,但还好,我们有爱。

  得了躁郁症的cam,偶尔会让我想起自己的人生。也是,大概人总是能在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吧。疾病也许没办法痊愈到正常的样子,破损也许也没办法修补到最初的光鲜,生活有时候让你一点办法也没有,命运有时候就是要让你抬不起头,那我们呢?深处其中的我们呢?难道要为了臆想中的最好不顾一切?

  这世界,哪有什么最好。

  所以,混乱就混乱,疲倦就疲倦,抓狂就抓狂,生活有它本来该有的样子。真的,它有时很糟糕,却从来不完美。它就是那样,从来不管你接受不接受。而我们,与其接受命运的安排,接受生活的真实,不如先接受自己的残缺。然后就一起,过最真实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起成长。

  电影的最后,孩子们去找各自的朋友玩了,留下cam一人站在原地。孩子们背对着父亲,一边远走一边哭,最终还是回了头。这时候,你流泪了。这就是成长,它总以眼泪和分离为代价。如果孩子能分离,就是我们的成功。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十):用温情化解伤痛

  非常不错的一部独立电影,温情感人,鲁法洛演绎的非常到位,秒杀一切偶像派。这个神经质的狂躁父亲,丝丝入扣,不说了。讲述一个有躁郁症的父亲和他的女儿们的故事,温情是治愈情绪病的良药之一,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是与生俱来的,一家人的互助友爱真的很温暖人心,特别喜欢电影开头那段孩子们想象中父母的相遇镜同时,影片中很多过场,与父亲相处的时光,也都是通过泛黄的家庭录影带素材的方式展现。让每个人心中对童年的回忆,与父母相处的欢乐时光,在零星微弱的画面中随之浮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