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屌丝女士 第一季》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屌丝女士 第一季》观后感10篇

2018-05-31 21: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屌丝女士 第一季》观后感10篇

  《屌丝女士 第一季》是一部由Marco Musienko执导,玛蒂娜·希尔 / Claus Dieter Clausnitzer / Matthias Deute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屌丝女士 第一季》观后感(一):堪比中国白富美,何“屌”之有?

  2013年7月14日写看完《屌丝男士》后才决定对它所“致敬”的这部德国情景进行了解的,果然很多情景都被“致敬”了。感觉还是文化差异吧,就像看国外文学小说一样,即使你很认真地看,但有很多情节你还是会理解不了,说个简单例子,你去跟西方人说孙悟空,他们会认为那不过是一只猴子根本不懂这只神一般的猴子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而对于其它国家国情政治神话都是文学作品中解读的障碍,所以我很佩服翻译的人,不是会说两句外语就行了,对那个国家的综合文化必须非常理解,才能翻译得好。

  其实《Knaller Frauen》翻译成“屌丝”个人认为并不贴切,在中国,具备了“穷、丑、矮、矬、呆、胖、撸”的人可称为屌丝,那德国女士又具备了哪项呢?文化、生活习俗社会环境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度,中国人发明词汇“屌丝”只是中国某个阶层那些人适用这个名字,可德国这个阶层的女人和“屌”有什么关系,何况她扮演的生活角色跨度很大。她简直就是中国的白富美了,何“屌”之有?

  不过总觉得看一个长得端庄优雅的德国女人发癫扮疯子,而且随时性起就来,还是非常不习惯的,个别笑点也看不懂,不像国内自己拍的闹剧可能单是一首《最炫民族风》响起来,就能会心一笑了。所以,目前还没有兴趣接着看第二季。

  《屌丝女士 第一季》观后感(二):Oh,Martina!我的屌丝女神

  提起德国你会想到那个关键词严谨刻板,或是一丝不苟?如果是,好吧,拜托你进入搜狐电视剧频道,点击传播分享排行榜里的《屌丝女士》,就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CONVERSE!

  所谓“天雷滚滚来,外焦里不嫩”是也。

  《屌丝女士》是一档类似于情景剧的德国喜剧小品,只播出了第一季,8集的剧情虽然短,但丝毫不影响点击率的持续攀升。有人说这个女主是女版憨豆,个人觉得完全没有可比性,憨豆先生特点是“憨”,屌丝女士的特点是“屌”,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其自嗨耍贱的想象力行动力简直登峰造极,俨然一朵怒放的奇葩,还不带绿叶衬的。

  第一集女主一出场,金发碧眼,高挑苗条,蓝呢中式排扣大衣时尚率性,戴着耳麦哼着歌雀跃在马路上,谁知这妞一看到路边有个男人弯腰系鞋带就不怀好意甩开臂膀开始调戏,其动作娴熟,其游刃也有余,各位看官看到这里一定目瞪口呆淡定,亲,亮点还在后面。

  先是找内裤的一段就把人雷得七窍生烟,接着有接吻治咳嗽,把小孩丢进垃圾桶,还有婚礼酒吧调情、朋友聚会、做家务等等各种爆笑情节,亮点不断,三俗无限,这里就不一一阐述。

  此前一说起德国人,我就立马会想起纳粹军队里身着精美军装风衣的冷面军官,要么就是爱因斯坦,马克思,巴赫这些不同领域著名人物照片上共有的严肃表情浓密胡须,没想到日耳曼民族也这么具有娱乐精神,只不过口味浓重黑色幽默很让人怀疑这女屌丝的三叉神经是不是出现了排列错位,绝对一脑残人士中的战斗机。

  坦白说,一开始我很奇怪这种过于恶俗的剧怎么会搬上荧幕,居然还相当受欢迎,中国观众的品位都怎么了?这能和《生活大爆炸》相比么(第一二季还不错,后面就开始加速度往三俗的路子上走),但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于是仔细分析之:

  先说剧情。都是生活场景,与传统的情景剧不同,《屌》剧的情节前后无连接,像是一连串的小品组合在一起,每一集都是小品随机串联。女主角身份也不断在变化——女儿妻子母亲、OL、新娘,其他配角在各个小品里都扮演着不同角色。剧情完全打乱时间顺序,任意从不同时空来表现女主的生活,充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主人公的身上,演员表演成了关键。所涉及的话题——恋爱婚姻、性、养育子女交通出行、搭讪调情、健身房锻炼、与同事相处成年女与父母矛盾等等。这些与中国的都市白领生活息息相关自然年轻人欢迎。这里插个话,个人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亲子矛盾碰撞内容,女主总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甩开,要么就是当物品使用,而年老的父母总把成年的女儿当幼儿,当然戏剧里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反映出德国的社会现象成长环境、生活节奏思维方式变化的影响,使现在的年轻人在教育子女方面付出,无论是时间和耐心,都大大缩水,而上一代人对子女的过分关爱也令人头疼,在他们眼里,孩子永远只有5岁,难怪现在的人心理发育越来越落后生理发育。这种情况在中国也屡见不鲜,能够产生共鸣也是理所当然

  再说表演。Claus Dieter Clausnitzer真是把Martina Hill这个女流氓演得淋漓尽致一举一动不离“贱”字,二愣疯贱,方显屌丝本色。难以想象,一个身材匀称美女还真是豁得出去,放下身架自毁自贱,频繁做出各种扭曲表情,演技夸张却又浑然天成,总是自然地做出各种匪夷所思举动,调戏起人来不雷死人不偿命,被人调戏时镇定自若将计就计。总之,任何情况下都能成功Hold住全场,我只能感叹——真是人至贱则无敌啊~~

  最后是剪辑。常常一个场景没放完就马上切换到另一场景,然后再切换回来,蒙太奇的戏剧化功能得到充分利用,完全不按逻辑叙事。当你在纳闷:“这剪辑师的脑袋瓜子是不是被门挤了”的时候,蒙太奇的效果就达到了。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人们越来越缺乏耐心,只有通过不断的场景切换才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而且,这种刻意制造混乱让本来就荒诞可笑的剧情更加充满戏剧性

  现在能明白《屌》剧受欢迎的原因了吧。真的屌丝,敢于正视邪恶思想,敢于直面猥琐内心。谁能说Martina的所作所为不是反映出了广大女性同胞心声?把众女士只敢在大脑幻想疯狂场景搬到台面上来,展示在观众面前,勇气可嘉。在Martina的世界里,男人成了女人的玩物,被耍,被调戏,被占便宜,女人是世界的主导者,霸气十足,不知女权主义者看了会作何感想

  屌丝作为社会的大众群体,生活已然艰难不易,讨好谁也不如讨好自己,豁出去放纵一回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二也好,愣也好,疯也好,贱也好,抛开对他人生活的羡慕嫉妒恨,从自嘲中求解脱,坦然接受,坦然面对,人生潇洒走一回,将屌丝精神贯彻到底。这一点,Martina Hill做到了,所以她是屌丝女神。

  最后,让我们来回忆一遍女神的经典动作——

  前情提要:和别人讲价中

  (对话路人X:多少钱?

  M:一百万美元。

  路人X:什么,你再说一遍?

  M:一百万美元。

  路人X:你疯了吧!

  M(嘴唇紧密,朝对方竖起中指眼神犀利!)

  屌丝精神的全部精华都蕴含在这个动作里:“我是屌丝我怕谁!”

  《屌丝女士 第一季》观后感(三):要这么伤感

  摘第四集

  首先你会长痘痘,会自卑

  理论上,这些过了青春期就会好,但是理论骗人的

  在学校你们可不会一直学些哄小屁孩儿的东西

  最晚到7年级你就会感到跟不上节奏,力不从心

  然后你就会碰到第一个臭男人,他会给你很多承诺

  就位了可以扒了你的衣服认识你的内在美

  等到他得到他想要的之后

  你的目光都会跟不上

  他泡走你的最好的朋友跟她激情热吻的速度

  然后你就会碰到下一个鸟人

  你会为他怀孕,跟他结婚

  你的事业将被他扼杀在摇篮

  从哪个时候起,你的人生就在走下坡路

  抗抑郁咯,心理辅导

  不久的将来,你就会跟你女儿坐在沙发

  她会跟你说,人生多赞啊

  没关系重要的是好好享受现在你拥有时光

  因为以后生活是吐不完的狗血,坑不完的爹

  《屌丝女士 第一季》观后感(四):《屌丝女士》:德国电影的怪物兄弟

  自任命为“屌丝作家协会主席”的青年作家曹寇曾对“屌丝”一词有过如下注解:“等级社会中,那些因为在物质和精神双重贫困(大多数)而遭受少数自以为是具备优越感的人所歧视侮辱和嘲弄的人”。概念虽然有些拗口,但基本的意思清楚,即:屌丝就是时代失败者,属社会底层人群

  从这个意义来看,本剧被中国网友翻译成《屌丝女士》实属谬误,因为在剧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那位神经大条的女主角非但不“屌丝”,甚至还很中产。她物质条件丰富,有房有车,有丈夫有孩子(不固定根据情景经常更换),白领工作经济独立喜欢超市,频繁置身高餐厅,可以说是典型的西方中产阶级代表;在精神方面,她并不像真屌丝们那些颓丧、自卑、虚无,相反,她自信要命,对一切充满一种变态的激情,而且极度自我,能量爆棚时刻像个被上紧发条的铁皮娃娃上窜下跳。因此我觉得,“屌丝女士”虽然应景流行但并不匹配,而本剧的原名是德语Knaller Frauen,翻译过来是《疯狂女士》(又称《炸弹妞》),应该比较贴切,。

  本剧第一季一共八集,一集二十来分钟,而每一集里面又由十来个精致一致水准不一的小短片拼凑而成。这些短片剧情上并无勾连,非常零散,如同一个个风格差异不大的段子,只是段子里的人物角色不断变换更替,唯一恒定的是女主角炮弹妞。必须得承认,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德国电视剧,完全没料到向来严肃深刻的德国电影(可参看无数优秀的德国反战电影)背后居然还有这么一个怪物兄弟,让人又惊又喜。从已完结的第一季可以看出,本剧完全颠覆了德国人长期在世人眼中刻板固执的牢固形象,呈现另一种德国风貌,不仅在一贯强悍的英剧美剧面前并不露怯,相反极具特色,可谓横空出世

  如前所说,这个疯狂女士疯狂的方式就一种:装傻充愣洒狗血。很多人将她比作“女憨豆”,其实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不够准确的。憨豆虽然表演夸张,肢体语言丰富,但气质上更接近卓别林,依靠正常的环境中制造尬尴处境衍生笑点,虽然癫狂,也有低俗片段,但玩笑始终带有一些英式幽默的绅士派头。炮弹妞则完全相反,虽然在幽默的技巧上与憨豆一脉相承,也是靠脑残的表演博取欢乐,但内容上则是泥沙俱下的,比如为了找内裤胯骑在男士的脸上,又如吃西餐时勺子将粘住的舌头被扯得一尺多长,再如一巴掌将女儿的脸扣在盛有意面的盘中然后幸灾乐祸地大笑……说实在话,我们很难找出恰当的词汇去形容这样一个女人做事出牌完全没有套路,毫无道德感和羞耻心,即便像洒狗血如谢娜、吴君如般也只能望其项背,自叹弗如。

  事实上,国内女性丑角也有,如一些优秀的二人转演员也很放得开,表演起来不计成本,但要做到像炮弹妞这样确实罕见。更关键的是,炮弹妞的外型不仅不丑还很漂亮,且身材火爆,如果她不搞怪,一直矜持地坐在吧台侧可能一晚能获得无数男士的亲睐。一个这样的美女用近乎自残的表演方式来取悦观众,这在绝大多数女演员绝对是无法想象的。炮弹妞最精彩地方就在于,她能够在美与丑之间的瞬间转换,从而创造出难以想象的爆点:上一分钟她还温情脉脉情人说来点音乐,下一分钟她就给CD机换上了摇滚乐,然后迅速变形,表情和动作扭曲得如羊癫疯发作。

  最后要说的是,你既可以将本剧看作是一部意义完全消解的纯娱乐剧集,也可以节外生枝地将炮弹妞这些非正常人类的所作所为,阐释为对西方中产阶级的无情自嘲。我们可以看到,炮弹妞在丈夫的鼓励下,扯着破嗓子用极其难听腔调朋友们演唱高雅的歌剧,导致后者瞬间就石化了,但为了保持惯有的风度,他们在强忍噪音折磨的同时仍言不由衷虚伪称赞。更有意思的是,炮弹妞和他的丈夫不仅没有丝毫察觉有何不妥,反而越唱越来劲,当与环境毫不协调声音从她口腔黑洞中迸发出来之时,整个世界简直荒诞极了。

  【南都周刊

  《屌丝女士 第一季》观后感(五):炸弹女炸开软弱

  “我不知道中国人是这样翻译的。在德国,‘疯狂女士’是很坚强的女性。她们能够抬头挺胸闯世界,虽然有时比较滑稽可笑,甚至很‘二’。但她们都有非常强大个性,毫不软弱。剧中的这些角色虽然很滑稽,但她们不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不需要帮助。她们中的许多人像部分德国女性一样,对生活充满信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编剧主演 玛蒂娜.希尔(Martina Hill)

  这部超级爆笑的德式喜剧,看似无厘头爆笑,实际上,却能从中看出在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变化与女性的改变和觉醒。

  一、女性主角,女性视角

  毫无疑问,本剧的成功与第一主角玛蒂娜.希尔功不可没。和别的剧集不同,本剧完全可以说是玛蒂娜.希尔的个人表演天赋展示剧集,窈窕的身材,姣好的面容,柔软的肢体,和剧集的神经质气质南辕北辙,观众很难想象充满想象力和爆发力的她在下一个街角会作出怎样的举动、她的下一个表情往往让人惊异与捧腹。因此,她也被人和英国常青剧集《憨豆先生》男主角“憨豆先生”相提并论,被誉为“女版憨豆”。

  和《憨豆先生》以憨豆先生深居简出的大男孩角度不同的是,本片是完全以女性视角展开,且更加摩登及社会化,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常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女主角的癫狂与尴尬被加上了社会化背景,这些事就发生在卧室里、咖啡馆、夜店、街角、办公室,主角常常在工作、度假、约会、带孩子,观众很容易在女主角身上发现自己、朋友、同事的影子。

  《炸弹女》与《憨豆先生》的另一区别在于,《憨豆先生》自始至终主角身份设定是一致的、贯穿的,而《炸弹女》与其说是一部电视剧,倒更不如说是一部笑话集锦,二十分钟一集的篇幅中,每一分钟相同面容的女主角可能会有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名字,且导演为了故意加深这种碎片化的印象,有意识的将个别笑话故事剪开,穿插在其他小故事里。

  二、家庭生活的束缚:长不大的女儿和充满愤怒的母亲

  女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也只有在父母面前,炸弹女才算稍有收敛。与其说在父母面前她叫“炸弹女”,不如说,在她面前,他们是她的“炸弹父母”。虽然已经三十六岁,可是炸弹女坐车时仍然要系上儿童安全带,吃饭时忍受父母的指指点点,被父母干涉交往的对象。甚至父母会在中途停车抱女儿在草丛里方便。看到年迈母亲抱住长大的女儿那吃力的样子,女性们不禁扼腕,为什么她不愿放开手呢?“不愿放手”是父母对女儿监护权拥有的满足感,他们否认自己的女儿已经成年,否认她可以体验这个世界,否认自己的衰老,始终认为“她”还是自己心目中那个穿着公主裙、搂着洋娃娃的“社会属性”。

  在孩子面前,炸弹女颠覆了传统定义中的“母亲”形象。这与孩子无关,是她对自己“母亲”身份的不认同。无论孩子男女、年龄,无论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她都对孩子表现出一种满不在乎的漫不经心,有的时候甚至会有发泄式的恶作剧。怀孕时抵制那些虚伪赞扬她子宫的朋友;生育时恶毒的诅咒;喂奶时找不到自己的婴儿;让婴儿穿上抹布擦地;恐吓手淫的儿子;将女儿的头按在土豆泥里。。。也许这一切不满与束缚都可以用她对兴高采烈地向她形容今天在学校一天愉快生活的女儿的话来解释:“你今年八岁,抓紧时间吧,高兴不了几个月了。之后你就开始长痘,他们跟你说成年之后就会好都是骗人的。当你对你的第一个男朋友示好,他就凑到你的鼻子跟前来了。之后的操蛋男朋友会让你意外怀孕,事业没开始就结束了,生活灰暗一团糟。”

  三、工作中的局限:女性员工的苦恼

  描述炸弹女在工作中的片段,通常顾左右而言他。在工作场景中,她很少认真的工作,不是百无聊赖的和女同事讨论新来的同事,就是万念俱灰的玩文具。她出现在咖啡机前比出现在办公桌前还要多。女性在事业中,不仅要面对工作的挑战,也要提防同事的性侵扰,不仅要兼顾事业与家庭,也要时时关照同事感情。如此严肃与无趣,难怪炸弹女要时时抓狂。

  四、两性关系的迷局:永远的被动者

  比起在办公室的萎靡,在两性关系中,炸弹女似乎更得心应手。得益于自身外在条件的优越,玛蒂娜.希尔三十六岁高龄驾驭性感迷离的角色仍游刃有余。

  她时常出现在餐厅和夜店,对着对桌男性钩眉搭眼。虽然最终总是以出丑为结局,但她仍然逆转了女性的被动地位,以充满侵略性的主动形象表现新的女性形象。

  在面对婚姻关系时,以炸弹女为代表的新女性仍然要考虑父母和子女(如果有的话)的意见,选择的余地仍旧受限。在婚礼场合,她常常表现的闷闷不乐,如果是她自己的婚礼,更糟糕的是,她一定会搞砸。新郎永远是无言的沉在背景之中,并不突出。

  在家庭关系中,她用录音机抗议家庭聚餐中虚伪的赞美、夫妻朋友聚会时,她的丈夫总是赞美她,让她出尽风头、在面对婴儿时,“丈夫”根本就是隐形角色。

  五、女权意识的觉醒:身份反转与同性恋

  如果说本剧含有女权意识,则表现在炸弹女的社会身份反转与对女同性恋的描述上。

  在本剧中,女性是坚强的、勇敢的、主动的,而男性是物化的、软弱的、被动的。

  最直观体现男性和女性身份调换,被“物化”的,是这样一个桥段:炸弹女拉开衣柜,里面像挂衣服一样整整齐齐直直挺挺站着成排的裸男,高矮、胖瘦不一,一动不动,等待被炸弹女挑选。炸弹女趾高气昂地一边随意拨弄他们,一边自言自语道:“太苍白了。”就像在挑衣服一样。最后实在无可奈何,才叹下一口气,随手抓出一个,勉强带走。整个过程,自始至终,男性都沉默不语,像一排专属于女性的用品,和衣服没有多大区别。

  女性们在公共场所随意挑逗男性,当着不忠的男人的面,和她的老婆耻笑她,最后完全忽略了男人。在所有的一切行为中,女性充满侵略性、主动性,她们简直和男性的社会形象调转了。

  再看片中寻找的几位主演,除了炸弹女,另外两位女性都是身材健康,短头发,说话声线较粗,而且她们常常运动,热爱拳击这种高强度侵略性运动。而男性角色一个矮小软弱,一个粗壮猥琐,更是人类进化至今的历史调侃。

  男性角色在剧中,大多滑稽可笑。他们常常作为背景或道具出现。他们是“被“勾引者、“被”施暴者,”被“挑选者。

  男女身份的倒转还不够,本剧还大胆体现了女同性恋题材。虽然片段不多,但是仍然有细致的口头描述和大胆的身体动作。

  如同第一集开始,炸弹女抓住一个男路人施以男性化性挑逗,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猎奇效果,《炸弹女》颠覆了传统观念中的女性形象,侧面展示了现代女性的独立、坚强和幽默感。

  《屌丝女士 第一季》观后感(六):屌丝女士简评

  看过了《Mr. Bean》,我们记下了一位活生生的角色,论他的优点、缺点、脾气、秉性,我们可以列出许多,还会因此而嬉笑怒骂,仿佛点评一位好友。有时候我们会感受到他的天真,有时候会了解他的孤独;但看《Knallerfrauen》,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位小丑在表演,拿出各种绝技来哗众取宠。她的性格,她的秉性是绝对模糊的。你根本说不清为什么她会在生仔的时候大放粗口,也说不清在超市里耍起功夫究是为何。只用神经大条作解释,未免太过牵强。你何时见过丁太做过如此举动。所以《Knallerfrauen》始终都在脱离现实的真空中,完成自己失真的一幕幕。并把笑点当做炮弹,直接通过大炮射出,完全没有考虑过细水长流,只求一时之激。且铁打的主角,流水的配角,缺少连续性的段子凑成一集,根本起不了构造角色的作用。所谓失之得之,该片不仅失之剧情,还得之无趣;失之铺垫,还得之俗烂。如果每个笑话仅看最后一句,都还可放声大笑,不必了解其涵义,那该剧一定把这个层次当成了喜剧之基。

  《屌丝女士 第一季》观后感(七):德国之声中文网专访主演 Martina Hill

  一部在网络上被翻译成“屌丝女士”的德国情景喜剧一时间成为了网络最in的爆笑戏剧。使得该剧的主演和制片“受宠若惊”。

  (德国之声中文网)谁说德国人呆板,固执,不懂幽默?德国版"屌丝女"的出现颠覆了中国人对德国人的一贯看法。这部本来是为本土市场拍摄的情景系列喜剧德语原名为《疯狂女士》(Knallerfrauen)。海外的专业团队在翻译时用了时下中国坊间的流行词汇"屌丝"用来吸引眼球。而事实正如他们所料,"屌丝女士"立即风靡网络,改变了许多人认为德国人不懂幽默的想法。这位金发碧眼,身材修长的希尔(Martina Hill)在中国已经成为了德国式"犯二"的代表人物。而她自己开始对这一切却并无察觉。

  quot;老实说,这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种惊喜。我之前还纳闷为什么这几个月来一直有些人从中国来信要签名?后来这方面的来信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我的制片公司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说德国之声中文部要和我做一个专访。这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惊讶,但同时也非常高兴《疯狂女士》在中国这么流行。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虽然我们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在何处,但我们还是超高兴的。"

  诚然,这部德国情景喜剧在中国大受欢迎和"屌丝"二字不无关联。在互联网上查找一下,人们会发现"屌丝"是一种网络流行的新称谓,是"苦B青年"的自称,它代表了一类人群,多指出身卑微、相貌平凡的年轻男性。与"高富帅"形成鲜明对比,屌丝们自称"穷矮搓",蕴含着无奈与自嘲的意味。他们内心善良,但对自身和世界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爱情,只能一边悔恨一边幻想。工作辛苦,充满怨气。他们有梦想,但不愿去努力实现。这个词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包容度。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群,还可以用以涵盖各种与主流精英 文化格格不入的特质与感觉。而《疯狂女士》恰恰做到了把黑色幽默漫画变为镜头前的现实。用疯狂来戏谑生活,从而产生无穷的乐趣。

  主演希尔的不同理解

  喜爱《疯狂女士》的许多人开始也是受"屌丝"这两个词的吸引,在网络视频上点击了"播放"按钮。随着中国观众对希尔的情景喜剧了解越多,越认为其实"屌丝"这两个字用在这位女版"憨豆先生"上并不合适。在主演希尔的眼里,她所塑造的女性并不"屌丝"。

  quot;我不知道中国人是这样翻译的。在德国,"疯狂女士"是很坚强的女性。她们能够抬头挺胸闯世界,虽然有时比较滑稽可笑,甚至很"二"。但她们都有非常强大的个性,毫不软弱。剧中的这些角色虽然很滑稽,但她们不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不需要帮助。她们中的许多人像大部分德国女性一样,对生活充满信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中文的翻译还是有所不同的。"

  尽管如此,希尔表示还是没有必要改掉"屌丝女"的剧名翻译。因为这已经被大众所接受,她尊重中国"屌丝"迷的想法。

  在国际电视娱乐节目市场上,已经有许多节目专门关注女性视点。但《屌丝女士》却和迄今为止人们所看到过的有所不同,剧中的女性们疯狂、夸张,总是做出令人难以预料的事情。喜欢变本加厉的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很多情景都是许多女性脑子里的灵光乍现。比如把汉堡扣在难缠儿子的脑袋上,或是伴做母狗吓跑对她进行骚扰的男士。加上金发碧眼的希尔女士演出闹剧的天分,使得她凭着肢体语言,跨过国界,给无数电脑旁边的中国观众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西边不亮东边亮

  《屌丝女士》虽然在中国的视频网站上拥有超过数百万的点击量,但在德国却表现平平。第一季还是紧靠着德国SAT1电视台今年春天的王牌选秀节目《德国之声》(The Voice of Germany)结束后播出赚得了两位数的收视率。第一季现在已经播出完毕,但第二季是否会和期待中的中国"屌丝迷"们见面,目前还不得而知。该剧制片人弗里尔斯向德国之声透露:"电视台方面非常有兴趣继续投资拍摄第二季,因为他们对该剧在德国取得的成功也非常满意。我们现在正在就具体细节进行磋商,我本人认为今年开拍《屌丝女士》第二季的希望非常大。可能性大大高过50%。"

  据制片人弗里尔斯介绍,现在已经有中国的几家网络视频公司与他取得了联系,希望购买《屌丝女士》的节目形式版权和播出权。到目前为止,所有在中国互联网上播出的与此相关的视频都还没有得到版权方的授权。但这对于弗里尔斯和主演希尔本人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该剧在中国所受到的关注已经使他们"受宠若惊"。

  作者:任琛

  责编:洪沙

  http://www.dw.de/dw/article/0,,15909277,00.html

  ------------------------------------------------------------------------------------

  “我不知道中国人是这样翻译的。在德国,‘疯狂女士’是很坚强的女性。她们能够抬头挺胸闯世界,虽然有时比较滑稽可笑,甚至很‘二’。但她们都有非常强大的个性,毫不软弱。剧中的这些角色虽然很滑稽,但她们不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不需要帮助。她们中的许多人像大部分德国女性一样,对生活充满信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屌丝女士 第一季》观后感(八):你做了我想的

  阴雨连绵的一个多礼拜,心情也随着平缓的下滑。最重要的是小腹已经持续很久的隐痛。(我一直认为身体的病痛和精神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

  感觉最近很长一段时间就没有特别开心过,无非是附和别人笑一笑。大家说话都很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让人捉去把柄。

  晚上也因为抽风的天气一阵一阵的大暴雨,导致所有的饭局全部推掉。在家逗逗狗玩了一会儿,实在无所事事。随便翻看了两集以前看过的电影,最后无意中发现了,这部片子。听我妹叨念过,据说脑残很欢乐的片子。

  打开第一集,我是被画面的美感所吸引。说不好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画面构成,或者就如同港台那种,其实是一种德国固有的颜色搭配,街道的绿化,屋内环境的雅致,都让我有种久违的舒适。还有女主角的长相,初看的时候很像我在法院工作的一位舅妈,严肃,端庄。

  我躺在有举架的双人床上,电脑放在肚子上,由于电脑处理器的运行,电脑自然很温热,腾在肚子上感到浑身都很舒服。

  当我看到第一集的一半,我几乎摸清了整部电视剧的套路,也几乎演到一半就能猜出在哪里抖包袱。整张床在我不可遏制的笑声中颤抖。能猜出来吗?我这个爱抖包袱的人几乎笑抽抽了。

  这个世界上使人悲伤压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多到了让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低沉的。怀念上学时候肆无忌惮的开玩笑,秀智商下线。现在却要危襟正坐,假装严肃和正经。

  我想许多人喜欢小S也是因为她那秀底线的大胆玩笑,给观众多少平添了一些欢乐吧。

  给别人一杯糖少的咖啡,引来神经质的反应,如果在7年前,我一定会那么做。还有那个起床给孩子喂奶的那幕,我和老公曾经也为遛狗,演过类似的一幕。总之是我能够想到,却不敢做到那么彻底的一幕画面。

  不喜欢的人要么就是假正经,要么就是文化无法理解抖包袱的点。那就没办法体会到我们看这部百年难得一见的恶搞电视剧了。

  y the way 能够让我笑抽抽的电影《男女变错身》(欧美版)《惊声尖笑》系列。

  《屌丝女士 第一季》观后感(九):侧面看德国文化

  整部片子口味有点重了,不过也是能够在郁闷无趣之余博得一笑的。这是我看的第一个德国片子,也正好颠覆了我对德国人的某种看法,但是看的仔细了,似乎在每个不经意间,又能看到德国人所具有的品质。

  首先呢,就是你会发现,在他们睡前或是晒太阳的时候手里都会捧着一本书。有个老师就曾经说过,外国人都特别喜欢读书。另外,具以为有亲身经验的老师说,有次他到国外度假,是在海边,多说不下海游泳的中国人,都在那发呆或是聊天,而外国人则多是在读书。似乎在骨子里他们就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而我们则是砸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把读书当成是一件最痛苦的事情。根深蒂固的东西也不好那么快的就被取缔,希望在看到这部片子中的朋友们,在看后,也能注意到这个细节,养成一个勤于读书的好习惯。

  还有就是,女主角为这片子牺牲的的确太大了。如果在正常的姿态下,她可是美得一塌糊涂啊。特别是有一集她散着头发,耳朵上别着一朵花,360度无死角的女神。。。

  当然,不妨看下,取悦下自己。。。。

  《屌丝女士 第一季》观后感(十):《屌丝女士》 佯狂悖谬女人欢乐多

  “弱智恶俗”,有人这样评价电视系列剧《屌丝女士》,但数以百万的观众中,称好的想必更多吧,豆瓣给这部剧的评分有8.1,而且,据说它在中国比在原产地德国火得多。

  没有完整的情节,这部剧其实是个笑话拼盘,一段段碎片式的小品里,女主角玛蒂娜穿行于各种角色和生活场景,一会是这几个孩子的母亲,一会是那个男人的妻子,下一段又忙着和另一个男人约会调情。只有她的年龄、阶级和个性是一贯的:38岁的中产女,永远都出不守规矩、貌似与年龄和性别不符的牌——恶搞,混不吝,夸张到癫狂。

  于是可以从中嗅出女权主义,因为玛蒂娜不遗余力地瓦解和颠覆各种性别规范与期待。她毫无淑女气质,表情夸张,举止疏放,当众挖鼻剔牙,兴之所致无所顾忌,什么庄重、浪漫、温馨的的环境都压制不了她。她拒绝履行传统女性角色的义务,做母亲她是马大哈,是懒虫,是自私鬼,甚至只为一乐就可以忽悠、利用孩子,做妻子她要上网找艳遇,半夜遛出去狂欢,找茬暴打丈夫,做女朋友她每次约会都要出洋相,被热吻都不耐烦,被求婚就像被冒犯。她到处颠覆性别权力关系,随时制造男性受害者——那些在她的歇斯底里面前瞠目结舌的家伙,而绝不会成为受害者,看看那个竟敢摸她的屁股的男人,被她怎样脱了裤子逼到落荒而逃就知道了。

  玛蒂娜,词典里没有温柔、顺从、忍耐,甚至没有爱——特别是母爱和浪漫爱的女人,精力无限,表演欲无限,创造力无限到可以随时发作的女人,扫荡各种陈规定型,搅乱各种礼俗,让男人之猥琐和中产生活之造作狭隘都无地自容,确实是女人中的极品,佯狂悖谬到让人惊喜,不可收编到令人发指。她是女性抵抗与解放理想的滑稽版,包括她的幽默感——这是男权社会不允许妇女释放的能力,解构式的自由正能量。

  “在德国,‘疯狂女士’是很坚强的女性。她们能够抬头挺胸闯世界,虽然有时比较滑稽可笑,甚至很‘二’。但她们都有非常强大的个性,毫不软弱。”玛蒂娜的扮演者说。可在中国,玛蒂娜的头衔却是“屌丝”,这个本来给失败者的谥号用在她身上,充分激发出了词义中对自嘲嘲世精神的赞美,其中的戏剧感,不是“疯狂”一词能表现的。

  玛蒂娜是身体政治的实践者,她的台词不多,表情和肢体却极富表现力,那大幅度的动作占据比普通女性更大的空间,摸爬滚打不在话下,是多少女人已被规训得忘记了的自在,灵巧敏捷,又是男人不及的优势。她是一面后现代的镜子,生活就是表演,一切皆荒唐无甚意义,可捕捉的只有碎片——于是可以理解了,编剧为什么不会给她一个单一的身份和剧情,甚至有时一个故事也要破成几段讲。

  所以,也可以理解她为什么可能会被看成是无聊低智低俗,那是因为“意义”、“价值”、“高雅”……都是暗含等级制的陈词滥调,为了破除这些陈词滥调,只能反其道而行之,高调地做下里巴人。如果想到一切等级制都是男权制度的衍生物,那么,女人的高调恶俗就太正中下怀了。

  遗憾的是,玛蒂娜实在太漂亮太窈窕,这让她的出丑作怪成了一种只属于美女的收放自如的自信,仍然可以无障碍地送上大众文化的餐桌。她嘲笑中产生活方式却总在其中,种族和阶级的优越让她的叛逆钝了几分。甚至,难道,叛逆只是表演?如果大家都识别出只是表演,那么就没人会在意什么锐度。她的世界里没有政治,没有穷人,没有真正的痛苦,也没有霸凌者——一个多么浪漫怡人的幻想世界。原来,折腾吵闹、歇斯底里、坏的自由,装傻冒犯的自由,是有条件的,玛蒂娜式的幽默,肯定不能配足我们抵抗这个现实的所有武装。只能说别要求太高吧,她只是个供我们偶尔欢乐的虚构人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