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垃圾男孩》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垃圾男孩》经典影评集

2018-06-04 20: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垃圾男孩》经典影评集

  《垃圾男孩》是一部由史蒂芬·戴德利 / 克里斯蒂安·杜沃特执导,里克森·特维兹 / 瓦格纳·马拉 / 乔斯·多蒙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 / 惊悚 / 冒险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垃圾男孩》影评(一):做对的事

  每次看巴西的电影,都会很开心。因为虽然巴西脏乱差社会分化,政客腐败,但是我们永远能看到这表象下,人们热情的桑巴。

  为什么这些人们,生活在这样悲惨情况下,还能如此阳光,为什么这些人们,几乎一无所有,还能快乐的像个王公。

  每次都会觉得这些巴西人的伟大,以至于哪怕这样沉重话题,最后都能让人从心底里笑出来。

  坦白说,如果是我,我历尽艰辛,险些搭上性命,换来的几袋钞票,未必会这么平白的撒给别人。至多也就是悄悄给平日里照料我比较多的亲朋好友分些出去。这样想来,我的狭隘浅薄立时暴露无疑。

  做对的事情

  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人生在世总会头脑一热的时候,总会忘记到底什么是对的。

  我们有多久没有回望自己人生,我们已经得到了多少,我们还有多少真的是必须得到的.....

  我现在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吗?我对这个世界有益的吗?

  我不想评判这三个孩子,我只想评判我自己。我觉得我已经很久没有做有意义的事了。

  这就是电影的力量,永远让我们通过别人的故事,看到自己,反思自己,我感激这些电影人,让我们看到这些故事。

  我爱这个世界,我爱这些人们!

  《垃圾男孩》影评(二):垃圾男孩的革命进化史

  《Trash》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作者安笛.穆裏根,关于他的介绍寥寥,只知道《Ribblertrop》和《Return to Ribblertrop》受到了英国卫报的大力褒赞,称其“燃点最高且最危险幽默。有人在评价《Trash》的时候,说“A book to steal your breath away and fill your heart to the brim. ”这也难怪理查德·柯蒂斯(执导了《时空旅人》)会把它改编成电影上映,该篇由史蒂芬·戴德利(执导了《朗读者》)导演

  整个片子欢快,让我想到了《Life of pie》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我看来,巴西和印度这两个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出来的片子也感觉风格不谋而合。一个南亚,一个南美,都处于热带地区。而按照国土面积来讲,巴西世界第五,印度世界第七。就连人口也都惊人的多,印度世界第二,巴西世界第五。环境塑造人生,在相似环境生长的人多少有会有些一致。目前,他们又作为金砖四国成员,总是被媒体绑定消费,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带动了两国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洋溢的满满的宝莱坞特色,《Trash》充满了好莱坞素有的励志搞笑和美丽结局

  在垃圾堆里成长起来的Raphael无依无靠,无家可循,同时也要负担起养活自己和阿姨表弟妹的生活重任。同他一样的野孩子还有Gardo, 鼠弟,阴差阳错的Raphael捡到了一个足矣改变一切的钱包,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把三人逼到了独自面对危机四伏不公不义的世界的边缘。长大后,才会有比较和权衡的烦恼小孩子们无论在什么环境,富足或者贫困,都可以过的很开心,所以相对而言,做成一件事情也相对而言更容易一点。Raphael说他单纯仇恨警察,所以捡到钱包,他不愿意上交也不苟同对方提出的交易。当然如他说的,反正我也是自己。于是面对后来发生的一切,三个孩子也接受的很是坦然,尽人事知天命有时候放在孩子身上去形容他们的孤勇可能恰当

  钱包关联政治权利斗争,贪污腐败,权钱交易,这些事情跟孩子们的生活离得太远,贫民窟的孩子更没有资格接触这一切。因为身份地位卑微,接触到星星点点的你,随时可以死在枪声牢笼之下,不会有人注意。这三个孩子能够依靠自己,去改变当政,力量也的确是惊人。不知道在今天的现实中,会不会有这种真实案例。唯一我能够想到对应的可能是曼德拉,那也是在被关押了几十年之后靠着毅力和partner才赢得的。而这三个孩子一无所有。所以导演把如此现实深层的东西附加在孩子身上,是不是稍显用力过猛,理想幼稚

  不能作为政治片来看待,从孩子的角度作为儿童片来看待还是极好的。对的东西就要坚持到底。仿佛吃了炫迈完全停不下来翻墙越室的孩子们和警察之间的猫捉老鼠大战;挤在蜡烛下商量着如何抢来圣经,破解密码青春;说着“你安排好了,所以你是老大喽”,只属于孩子的那份调皮;抑或成功无所顾忌把整袋的钱洒满垃圾场的热忱,都不禁让人羡慕起只属于孩子的那份执拗懂事和热情来。里约真是个好地方,只要围绕腐败贫富问题随随便便就能写出一手极富戏剧性又有存在政治意义商业价值的剧作来。

  我在感谢上帝,让我们活着,并赢得胜利。“不必再害怕,已经完成了”。关于成年人总是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会把钱撒给别人”,神父:"Because they're rich"。

  整个片子真是纯粹好人好到底,坏人坏到底。亮点最是小演员的成功表演和结局4P的完美设定。坑脏的环境才更容易衬托这些被当做Trash的孩子们纯洁心灵,也许这是为什么片子会叫《Trash》的原因吧。

  :热心美国白人帮助第三国家的孩子拯救世界,不知道这种设定什么时候可以改变?

  《垃圾男孩》影评(三):贫民窟的达芬奇密码

  每一次在电影里看到巴西的贫民窟,我都会觉得很震撼,上一次还是在电影格莫拉里,在这个拥挤肮脏混乱而又充满犯罪的地方,人们却生活如常,满脸幸福光芒。尤其是这里的小孩子,贫穷欢乐不安却充满梦想

  本片就是一部关于贫民窟小孩的电影,他们是贫民窟中的贫民,两个以拾荒为生少年以及一个住在下水道中的”鼠孩“,但却演绎了往往是由”超人“、”蝙蝠侠“等漫画英雄才能表现出来的正义勇敢甚至为了正义而勇敢。拉斐尔那句”因为那才是正确的“,以及后来《龙纹身女孩》Olivia又引用这一句的两段,仿佛让人看到微小人类身上散发出上帝的光芒。“鼠弟“偷钱还钱时留下的那两幅画以及拉斐尔和加多在垃圾堆上撒钱的镜头,更让他们身上信仰的光芒显得刺目。

  本片”解密“的情节仿佛《达芬奇密码》,只是主角是没上过学几乎不懂英语的小孩,而紧张追逐和逃跑镜头,虽然没有《速度与激情》中那么大场面,却让人看得欲罢不能

  片子真的很好看,再推荐一次。最后,希望以后能多些以正确之名行正义之事的人,一起来拯救这个摇摇欲坠的世界。

  《垃圾男孩》影评(四):簡單樸素、直逼人心道理:做對的事情

  巴西犯罪片的經典之作算是《罪惡之城》,它給我的印象可以用“床上心靈”來形容。所以在看Trash時,雖然仍舊對巴西腐朽政府法制以及困苦的底層人的生活震驚,但是程度遠遠不及前述的影片了。

  所以正如大多數觀影者的評價,這是一部商業味道十足的犯罪與冒險電影,劇情談不上跌宕,敘事手法也談不上精彩,但是它卻給我印象深刻,因為主人公三個男孩的一句話。

  我們為什麼這樣?因為這是在做對的事情。

  我被瞬間震撼到了。三個男孩為了對的事情,甘願冒生命危險。我在想這種道理用在成人角色上也許不會被觀眾接受,但是通過天真的孩子來表達,便順利成章,更容易被人接受。但是這仍舊無法掩蓋一個實實在在然而被我們忽視的道理:人要做對的事情。

  做對的事情?我們一定在問和所謂對和所謂不對?或許我們在評價一件事情是非的時候,會下意識的用自己的閱歷去衡量,順其自然的拋棄事情的本質層面的內容。這就是大人與孩子的明顯區別。正是因為大人的閱歷與人生經驗,所以才會在本該直接判斷是非時迷住雙眼。

  我曾經的一位上司工作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一定要知道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確,我們要多做對的事情。

  《垃圾男孩》影评(五):垃圾男孩的进化人生

  《Trash》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作者安笛.穆裏根,关于他的介绍寥寥,只知道《Ribblertrop》和《Return to Ribblertrop》受到了英国卫报的大力褒赞,称其“燃点最高且最危险的幽默。有人在评价《Trash》的时候,说“A book to steal your breath away and fill your heart to the brim. ”这也难怪理查德·柯蒂斯(执导了《时空恋旅人》)会把它改编成电影上映,该篇由史蒂芬·戴德利(执导了《朗读者》)导演。

  整个片子很欢快,让我想到了《Life of pie》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我看来,巴西和印度这两个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出来的片子也感觉风格不谋而合。一个南亚,一个南美,都处于热带地区。而按照国土面积来讲,巴西世界第五,印度世界第七。就连人口也都惊人的多,印度世界第二,巴西世界第五。环境塑造人生,在相似环境生长的人多少有会有些一致。目前,他们又作为金砖四国成员,总是被媒体绑定消费,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带动了两国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洋溢的满满的宝莱坞特色,《Trash》充满了好莱坞素有的励志搞笑和美丽结局。

  在垃圾堆里成长起来的Raphael无依无靠,无家可循,同时也要负担起养活自己和阿姨,表弟妹的生活重任。同他一样的野孩子还有Gardo, 鼠弟,阴差阳错的Raphael捡到了一个足矣改变一切的钱包,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把三人逼到了独自面对危机四伏,不公不义的世界的边缘。长大后,才会有比较和权衡的烦恼,小孩子们无论在什么环境,富足或者贫困,都可以过的很开心,所以相对而言,做成一件事情也相对而言更容易一点。Raphael说他单纯仇恨警察,所以捡到钱包,他不愿意上交也不苟同对方提出的交易。当然如他说的,反正我也是自己。于是面对后来发生的一切,三个孩子也接受的很是坦然,尽人事知天命有时候放在孩子身上去形容他们的孤勇可能更恰当。

  钱包关联了政治权利斗争,贪污腐败,权钱交易,这些事情跟孩子们的生活离得太远,贫民窟的孩子更没有资格去接触这一切。因为身份地位的卑微,接触到星星点点的你,随时可以死在枪声牢笼之下,不会有人注意。这三个孩子能够依靠自己,去改变当政,力量也的确是惊人。不知道在今天的现实中,会不会有这种真实案例。唯一我能够想到对应的可能是曼德拉,那也是在被关押了几十年之后靠着毅力和partner才赢得的。而这三个孩子一无所有。所以导演把如此现实深层的东西附加在孩子身上,是不是稍显用力过猛,理想幼稚?

  不能作为政治片来看待,从孩子的角度作为儿童片来看待还是极好的。对的东西就要坚持到底。仿佛吃了炫迈完全停不下来翻墙越室的孩子们和警察之间的猫捉老鼠大战;挤在蜡烛下商量着如何抢来圣经,破解密码的青春;说着“你安排好了,所以你是老大喽”,只属于孩子的那份调皮;抑或成功后无所顾忌把整袋的钱洒满垃圾场的热忱,都不禁让人羡慕起只属于孩子的那份执拗,懂事和热情来。里约真是个好地方,只要围绕腐败贫富问题随随便便就能写出一手极富戏剧性又有存在政治意义,商业价值的剧作来。

  我在感谢上帝,让我们活着,并赢得胜利。“不必再害怕,已经完成了”。关于成年人总是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会把钱撒给别人”,神父:"Because they're rich"。《Trash》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作者安笛.穆裏根,关于他的介绍寥寥,只知道《Ribblertrop》和《Return to Ribblertrop》受到了英国卫报的大力褒赞,称其“燃点最高且最危险的幽默。有人在评价《Trash》的时候,说“A book to steal your breath away and fill your heart to the brim. ”这也难怪理查德·柯蒂斯(执导了《时空恋旅人》)会把它改编成电影上映,该篇由史蒂芬·戴德利(执导了《朗读者》)导演。

  整个片子很欢快,让我想到了《Life of pie》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我看来,巴西和印度这两个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出来的片子也感觉风格不谋而合。一个南亚,一个南美,都处于热带地区。而按照国土面积来讲,巴西世界第五,印度世界第七。就连人口也都惊人的多,印度世界第二,巴西世界第五。环境塑造人生,在相似环境生长的人多少有会有些一致。目前,他们又作为金砖四国成员,总是被媒体绑定消费,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带动了两国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洋溢的满满的宝莱坞特色,《Trash》充满了好莱坞素有的励志搞笑和美丽结局。

  在垃圾堆里成长起来的Raphael无依无靠,无家可循,同时也要负担起养活自己和阿姨,表弟妹的生活重任。同他一样的野孩子还有Gardo, 鼠弟,阴差阳错的Raphael捡到了一个足矣改变一切的钱包,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把三人逼到了独自面对危机四伏,不公不义的世界的边缘。长大后,才会有比较和权衡的烦恼,小孩子们无论在什么环境,富足或者贫困,都可以过的很开心,所以相对而言,做成一件事情也相对而言更容易一点。Raphael说他单纯仇恨警察,所以捡到钱包,他不愿意上交也不苟同对方提出的交易。当然如他说的,反正我也是自己。于是面对后来发生的一切,三个孩子也接受的很是坦然,尽人事知天命有时候放在孩子身上去形容他们的孤勇可能更恰当。

  钱包关联了政治权利斗争,贪污腐败,权钱交易,这些事情跟孩子们的生活离得太远,贫民窟的孩子更没有资格去接触这一切。因为身份地位的卑微,接触到星星点点的你,随时可以死在枪声牢笼之下,不会有人注意。这三个孩子能够依靠自己,去改变当政,力量也的确是惊人。不知道在今天的现实中,会不会有这种真实案例。唯一我能够想到对应的可能是曼德拉,那也是在被关押了几十年之后靠着毅力和partner才赢得的。而这三个孩子一无所有。所以导演把如此现实深层的东西附加在孩子身上,是不是稍显用力过猛,理想幼稚?

  不能作为政治片来看待,从孩子的角度作为儿童片来看待还是极好的。对的东西就要坚持到底。仿佛吃了炫迈完全停不下来翻墙越室的孩子们和警察之间的猫捉老鼠大战;挤在蜡烛下商量着如何抢来圣经,破解密码的青春;说着“你安排好了,所以你是老大喽”,只属于孩子的那份调皮;抑或成功后无所顾忌把整袋的钱洒满垃圾场的热忱,都不禁让人羡慕起只属于孩子的那份执拗,懂事和热情来。里约真是个好地方,只要围绕腐败贫富问题随随便便就能写出一手极富戏剧性又有存在政治意义,商业价值的剧作来。

  我在感谢上帝,让我们活着,并赢得胜利。“不必再害怕,已经完成了”。关于成年人总是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会把钱撒给别人”,神父:"Because they're rich"。

  整个片子真是纯粹,好人好到底,坏人坏到人。亮点最是小演员的成功表演和结局4P的完美设定。坑脏的环境才更容易衬托这些被当做Trash的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也许这是为什么片子会叫《Trash》的原因吧。

  :热心美国白人帮助第三国家的孩子拯救世界,不知道这种设定什么时候可以改变?

  《垃圾男孩》影评(六):那些男孩教会我们的事!

  自上而下给予的“公平”叫“施舍”!自下而上争取的“公平“叫”信念“!然而,在”平凡世界“中的我们总是寻求一种”施舍“。我们缺少的恰恰是影片中男孩子们那种”平凡的信念“!!孩子们的信念总是能深深触动我们,往往开始很单纯,结局却很深刻。

  拉斐尔:开始只是单纯的不喜欢警察,就这么简单。所以他不愿意也不会和警察进行任何形式的配合;嘉多:开始时只是为了吃顿好的,玩点好的,在苦日子里面寻求仅有的哪一点”快乐“;鼠弟:开始只是没有任何朋友和可以说话的人,不过一旦接触会发现,他绝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小伙伴;皮雅:戏份不多,纯属为影片增色的(没看过小说,不知道皮雅这个角色在小说里面笔墨会不会重一些)。当她说出”爸爸说,当事情进行的不顺利,就让我在这里(墓地)等他“,再结合他的爸爸坐在运冰箱车上和园丁说的那句”我要给我女儿装满冰淇淋“相呼应时,我几乎被打动了。女儿深信着父亲,父亲深爱着女儿,却在残酷的世界面前充满了无奈和唏嘘。

  这些14岁的男孩子们,从一开始单纯的信念,到后期执着的坚持。无不深深的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纵然我们卑微渺小,也绝不允许任何人的肆意践踏”!牧师在影片临近结尾说了一句透彻的话,“他们为什么将钱抛洒给大家!?因为他们很“富有”!这句话里面的也有两层意思,孩子们给自己留了一部分钱仰或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坚持,点燃了整个国家对于官僚主义的憎恨,凭借“柔弱之力”撬动了“国家机器”亦然很脆弱的一个“零件”。

  回头想想,影片为什么定名为《垃圾》!?垃圾,最底层的也是最不受注意的东西。但如果一个人或是一座城市乃或一个国家,不处理好自己与”垃圾“之间的关系,那么”垃圾“对你的报复之”剧烈“,也是你无法想象的!所以我想,之所以选择这个片名第一层意思也就在此。第二层意思以我之见,也应了那句话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放在这部影片里也很适合,不过要改一改。如果把ZF、官僚、贪腐比喻成”上层建筑“,那么我们广大劳苦的民众就是深埋在”土里“或”垃圾“里面的”地基“,管你上层建筑有多奢华,埋在土里或垃圾里的地基一旦出现问题,加之住在上层的人再贪图享乐不加以维护,光想着填补或镇压,崩塌也是早晚的事儿。这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但是放在现实中住在”上层建筑“里的”人”身上,却总是很难被参悟理解。

  权且不论这部片子在这个“特殊时期”里面会不会公映。但不得不面对的是,我们与“足球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 国家之一,所遇到的问题也是惊人的相似。而却总是“漂亮国”会拿出这样的素材,拍出类似直指人心的影片。这的确值得我们去扪心自问一番的!!

  《垃圾男孩》影评(七):三个巴西男孩儿改变巴西政治的“命运”

  刚看到是美国和巴西合拍的介绍,我就想起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果然不出所料,此影片各种宣扬美国人的好和白人的崇高拯救精神。我现在身处于白人主流社会,说实话,对人种素质差距还是有一定领悟的。比如,白人礼貌,优雅;黑人懒惰,暴力。我不是人种歧视的支持者,但是生活中的很多小细节很容易让一个普通人有这样的感觉。

  一如既往的,这部影片里夹杂着两个美国白人,非常善良且正义的美国白人!这种借用社会媒体来宣扬美国资本主义的片子也是不少见了,但还是会不自觉的去观看它,细品它。

  我不了解巴西的社会体制,但是我大致了解巴西在某些方面和中国很相似: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资,可是不善的管理导致这两个国家都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穷人穷得掉渣,富人富得流油,同时富人还不断的在剥削穷人。

  这部片子也许正反应了这个社会的政治黑暗。暴力和贪污腐败充斥着整个里约热内卢。三个垃圾场长大的孩子在两位美国白人(一位英文教师和一位传道士)的帮助下突破重重困难彻底歼灭了最大的贪官污吏桑托斯。虽然真实的社会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戏剧效果,可整个影片还是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

  影片的结尾看到影片一半时就把结局猜到了。虽然拍戏的手法精湛,角度特别,影片耗资巨大,能换来不错的票房。可在我看来,还是典型的好莱坞片儿,结局和节奏都是一样的。然而,看到影片末尾,男孩儿和荷西的女孩儿Pia在蓝天白云间的海边游玩嬉戏时,还是有丝丝感动的。

  整个影片最辛苦的莫过于三位主角,爬高下低,还整天在垃圾堆里辛苦捡值钱的东西。总的来说,算是一部很棒并且投入很大的影片。值得力荐。

  看完此片,非常想一睹原著小说的原貌。

  umi

  《垃圾男孩》影评(八):红背心: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

  一部少年热血冒险的伟大故事。

  冒险,财宝,对抗警察和政府,懵懂的初恋,友情的羁绊,终极的梦想———在自由的大海上畅漾。

  年少的拉斐尔意外吃了“橡胶橡胶”恶魔果实,路遇海藻头和旋风腿两兄弟,从此走上了D·の谜之一族的冒险之旅,最终成为了海贼王的故事。

  导演和编剧都跟我一样是懒人,剧本直接照搬着尾田就来了,不过效率比尾田高出了很多,至少有生之年我看到了幸福美满的大团圆结局。

  整部电影都是少年漫画的故事,没啥可说的,说几个让人记得的小细节。

  1. 三个孩子带着钥匙去拿信,旋风腿黑小伙被海藻头指挥很不爽,“所以现在你是老大咯?”,真真儿是触动我的小细节,恰如年少时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一样。

  2.海藻头偷了神父的钱,然后留下一张哭泣的纸条,原本暴怒的神父看到后却沉默了,那是一种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的信任吧。现如今的家长不知道可否做到,我扪心自问却是很难。也许会有人不以为然,但是我想孩子们真的很需要这份信任,果然最后海藻头还是回来还了神父很多钱,还有一张漂亮的笑脸。信任对于每一个正处于成长青春叛逆的海贼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至少会影响他们今后所选择的的道路正确与否。愿每一个海贼王都被卡普所受的那一拳而感动。

  3.特警一队一队冲入贫民窟去搜寻拿到神经正在破解密码的孩子,然后镜头给了帅气的大反派,他从容潇洒的从车上下来,信手甩住车门,然后淡定的一步一步走向贫民窟深入。

  突然,他看到了两个特警————他们在踢足球。。。。踢足球。。。。。我一口老血吐在了屏幕上。。。这。。。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他们违抗了上级政客长官所有的命令,他们在执行重要的任务,他们——在踢足球。。。

  我不禁按下空格暂停电影点一支烟仰望星空目极远望思考人生。如果中国警察也都这么拼命的话,那么我有生之年是否真的可以看到国足出线,勇夺世界杯的壮举。可惜,如果只是如果,没有如果。

  还有另外几个槽点。。

  政客的副手,你说你早就能掂着几大个黑色垃圾袋子的钱到处晃悠了,还非要把人家冰箱弄坏干啥,自己扔自己后备箱里不行么?

  再说说你设置的那个密码,我真是去了,一重是圣经,二重是彩票,三重是电话,四重是墓的名字,你不怕你监狱里的舅舅还是叔叔啥的一个老头老年痴呆想不出来以至于最后把你女儿活活饿死在墓地里么?再说墓地没有人看管么?海贼王少年和反派警察随便进就罢了,大晚上小女孩不回家没人管啊!!!姑娘你一个人就不怕不瘆的慌啊?

  海贼王你们也是机智够了。早都能去征服星辰大海了,一直在垃圾山玩啥呢?说好的把钱都扔了,竟然最后留了一大包。。。机智啊,最后还拐了个妹子走。那最后拉你们的司机也是善良,面对3个孩子一个LOLI还有一大包钱就这样让你们征服了。

  还有反派你“过山车”的刑罚真是别具一格,你直接打两下不是能省好多油钱么?你说你都能做到命令杀人的程度了,什么老虎凳辣椒水算个啥啊,非要发明一种这么烂这么没有强度这么不起作用的刑罚。。你对的起反派的称号么?

  最后警察同志还良心发现不杀海贼王了。。反派还被小姑娘砸晕了。。。导演,你是我少年漫画的忠粉我已了解了。

  《垃圾男孩》影评(九):垃圾男孩的纯洁进化路

  《Trash》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作者安笛.穆裏根,关于他的介绍寥寥,只知道《Ribblertrop》和《Return to Ribblertrop》受到了英国卫报的大力褒赞,称其“燃点最高且最危险的幽默。有人在评价《Trash》的时候,说“A book to steal your breath away and fill your heart to the brim. ”这也难怪理查德·柯蒂斯(执导了《时空恋旅人》)会把它改编成电影上映,该篇由史蒂芬·戴德利(执导了《朗读者》)导演。

  整个片子很欢快,让我想到了《Life of pie》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我看来,巴西和印度这两个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出来的片子也感觉风格不谋而合。一个南亚,一个南美,都处于热带地区。而按照国土面积来讲,巴西世界第五,印度世界第七。就连人口也都惊人的多,印度世界第二,巴西世界第五。环境塑造人生,在相似环境生长的人多少有会有些一致。目前,他们又作为金砖四国成员,总是被媒体绑定消费,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带动了两国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洋溢的满满的宝莱坞特色,《Trash》充满了好莱坞素有的励志搞笑和美丽结局。

  在垃圾堆里成长起来的Raphael无依无靠,无家可循,同时也要负担起养活自己和阿姨,表弟妹的生活重任。同他一样的野孩子还有Gardo, 鼠弟,阴差阳错的Raphael捡到了一个足矣改变一切的钱包,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把三人逼到了独自面对危机四伏,不公不义的世界的边缘。长大后,才会有比较和权衡的烦恼,小孩子们无论在什么环境,富足或者贫困,都可以过的很开心,所以相对而言,做成一件事情也相对而言更容易一点。Raphael说他单纯仇恨警察,所以捡到钱包,他不愿意上交也不苟同对方提出的交易。当然如他说的,反正我也是自己。于是面对后来发生的一切,三个孩子也接受的很是坦然,尽人事知天命有时候放在孩子身上去形容他们的孤勇可能更恰当。

  钱包关联了政治权利斗争,贪污腐败,权钱交易,这些事情跟孩子们的生活离得太远,贫民窟的孩子更没有资格去接触这一切。因为身份地位的卑微,接触到星星点点的你,随时可以死在枪声牢笼之下,不会有人注意。这三个孩子能够依靠自己,去改变当政,力量也的确是惊人。不知道在今天的现实中,会不会有这种真实案例。唯一我能够想到对应的可能是曼德拉,那也是在被关押了几十年之后靠着毅力和partner才赢得的。而这三个孩子一无所有。所以导演把如此现实深层的东西附加在孩子身上,是不是稍显用力过猛,理想幼稚?

  不能作为政治片来看待,从孩子的角度作为儿童片来看待还是极好的。对的东西就要坚持到底。仿佛吃了炫迈完全停不下来翻墙越室的孩子们和警察之间的猫捉老鼠大战;挤在蜡烛下商量着如何抢来圣经,破解密码的青春;说着“你安排好了,所以你是老大喽”,只属于孩子的那份调皮;抑或成功后无所顾忌把整袋的钱洒满垃圾场的热忱,都不禁让人羡慕起只属于孩子的那份执拗,懂事和热情来。里约真是个好地方,只要围绕腐败贫富问题随随便便就能写出一手极富戏剧性又有存在政治意义,商业价值的剧作来。

  我在感谢上帝,让我们活着,并赢得胜利。“不必再害怕,已经完成了”。关于成年人总是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会把钱撒给别人”,神父:"Because they're rich"。《Trash》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作者安笛.穆裏根,关于他的介绍寥寥,只知道《Ribblertrop》和《Return to Ribblertrop》受到了英国卫报的大力褒赞,称其“燃点最高且最危险的幽默。有人在评价《Trash》的时候,说“A book to steal your breath away and fill your heart to the brim. ”这也难怪理查德·柯蒂斯(执导了《时空恋旅人》)会把它改编成电影上映,该篇由史蒂芬·戴德利(执导了《朗读者》)导演。

  整个片子很欢快,让我想到了《Life of pie》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我看来,巴西和印度这两个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出来的片子也感觉风格不谋而合。一个南亚,一个南美,都处于热带地区。而按照国土面积来讲,巴西世界第五,印度世界第七。就连人口也都惊人的多,印度世界第二,巴西世界第五。环境塑造人生,在相似环境生长的人多少有会有些一致。目前,他们又作为金砖四国成员,总是被媒体绑定消费,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带动了两国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洋溢的满满的宝莱坞特色,《Trash》充满了好莱坞素有的励志搞笑和美丽结局。

  在垃圾堆里成长起来的Raphael无依无靠,无家可循,同时也要负担起养活自己和阿姨,表弟妹的生活重任。同他一样的野孩子还有Gardo, 鼠弟,阴差阳错的Raphael捡到了一个足矣改变一切的钱包,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把三人逼到了独自面对危机四伏,不公不义的世界的边缘。长大后,才会有比较和权衡的烦恼,小孩子们无论在什么环境,富足或者贫困,都可以过的很开心,所以相对而言,做成一件事情也相对而言更容易一点。Raphael说他单纯仇恨警察,所以捡到钱包,他不愿意上交也不苟同对方提出的交易。当然如他说的,反正我也是自己。于是面对后来发生的一切,三个孩子也接受的很是坦然,尽人事知天命有时候放在孩子身上去形容他们的孤勇可能更恰当。

  钱包关联了政治权利斗争,贪污腐败,权钱交易,这些事情跟孩子们的生活离得太远,贫民窟的孩子更没有资格去接触这一切。因为身份地位的卑微,接触到星星点点的你,随时可以死在枪声牢笼之下,不会有人注意。这三个孩子能够依靠自己,去改变当政,力量也的确是惊人。不知道在今天的现实中,会不会有这种真实案例。唯一我能够想到对应的可能是曼德拉,那也是在被关押了几十年之后靠着毅力和partner才赢得的。而这三个孩子一无所有。所以导演把如此现实深层的东西附加在孩子身上,是不是稍显用力过猛,理想幼稚?

  不能作为政治片来看待,从孩子的角度作为儿童片来看待还是极好的。对的东西就要坚持到底。仿佛吃了炫迈完全停不下来翻墙越室的孩子们和警察之间的猫捉老鼠大战;挤在蜡烛下商量着如何抢来圣经,破解密码的青春;说着“你安排好了,所以你是老大喽”,只属于孩子的那份调皮;抑或成功后无所顾忌把整袋的钱洒满垃圾场的热忱,都不禁让人羡慕起只属于孩子的那份执拗,懂事和热情来。里约真是个好地方,只要围绕腐败贫富问题随随便便就能写出一手极富戏剧性又有存在政治意义,商业价值的剧作来。

  我在感谢上帝,让我们活着,并赢得胜利。“不必再害怕,已经完成了”。关于成年人总是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会把钱撒给别人”,神父:"Because they're rich"。

  整个片子真是纯粹,好人好到底,坏人坏到人。亮点最是小演员的成功表演和结局4P的完美设定。坑脏的环境才更容易衬托这些被当做Trash的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也许这是为什么片子会叫《Trash》的原因吧。

  :热心美国白人帮助第三国家的孩子拯救世界,不知道这种设定什么时候可以改变?

  《垃圾男孩》影评(十):在最黑暗的地方,实现最伟大的梦想(台词收录)

  这部片子要把人看成理想主义者了。

  虽然剧情一目了然,可是一个个片段看来还是很温暖人心的。片中大部分情节都极其理想化,但或许这也是对未来社会和人类的美好祝愿,理想主义者还是要有的这样才可能会有理想的社会。我们不能因为社会的现实而否认人性的美好,看到影片第一反应就是太过理想化,然而却让我觉得愧疚,这是对我们自身的否定,就像影片中说的“因为我们是在做对的事情”,然而这些对的事情却变成了理想化,“因为我们在做对的事情”这句话应该把我们点醒,或许现在的我们就像神父一样应该把皮夹交出去的俗人。我们确实应该做对的事情。

  台词收录

  他现在可能死了。别浪费生命打那些让你痛苦,或让你死亡的仗。

  你是美国人,我是美国人,你是白人,你是白人,你是黑人,你是白人,白人,我看起来很穷。

  但我不打算屈服,他们会来抓我,我以前害怕,现在不会了。

  垃圾场的人不喜欢我,我是个臭小孩,因为我的病,又有什么办法呢?

  你想耍我,你是鼠辈,你没朋友。

  来啊,你这鄙视黑人的混蛋!

  ——你在祷告吗?

  ——愿上帝保佑你。

  ——杀了他。

  因为我们做的是对的事。

  别开枪。

  嘭。嘭。嘭

  我们都是人,因此每个人都该受到公平待遇。

  人民站上街头的那一天,你能确定,相信我,没人会阻止我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