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盲探》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盲探》经典影评10篇

2018-06-07 20:20: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盲探》经典影评10篇

  《盲探》是一部由杜琪峰执导,刘德华 / 郑秀文 / 郭涛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盲探》影评(一):《盲探》

  冲着杜琪峰和高圆圆和香港版黑色预告片去看这个点映专场的。电影7.5分。

  先说一下比较直观的几点:

  1、刘德华真的是外表太帅了,所以演技也就那样了,肤浅用力过猛。

  2、高圆圆的场次太少了,一出场就特写,我听到旁边女声感叹“老了”。 顺便说一下,外表演技俱佳的本来也少,还都开始老了,年轻演员完全没有有实力的,所以才让杨大奶、天使宝贝这样的横行大荧幕,唉!

  3、郭涛演技一泡污,丫怎么还到处串戏?请他的导演是怎么想的?!

  本以为是重口悬疑片,没想到是个爱情轻喜剧。我不知道导演要加入几个动漫戏份?搞笑吗。虽然是有几个人笑了,但我完全不觉得好玩好笑,太突兀了!我顺便看了一眼旁边那个十分知性的lady,她也没笑,这一点太掉分了!好在案情的部分还是比较刺激的,杀人的时候还算狠,结尾有抄袭法国微电影《调音师》之嫌。整体上基本算是保持住了水准可惜小时代》锋芒太盛,票房上不会有什么奇迹了。

  《盲探》影评(二):盲探:找回了早期香港电影的感觉

  不知道杜琪峰这次是不是想以此片还原香港电影的最初形态?总之,我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了早期黄金时代香港电影的感觉。

  蓓蓓的电影世界:http://blog.sina.com.cn/bblovesmovies

  香港电影跟香港的生活节奏有着极为相似的密合度,就是特别的快。无论是人物感情情节转变,以及演员的表演方式,都突出一个字:快。香港本身就是一个节奏极其快的发达城市,走在香港的街上,无论是人的脚步节奏,还是红绿灯的节奏,或是扶梯的节奏,都十分的“赶”。我曾经担心香港的老人会因为扶梯太快而摔倒,我也曾经一度担心绿灯到最后那越来越快的催促铃声会让老人再次摔倒。到后来我明白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香港的男女老少早已习惯这种节奏。

  香港的电影也是特别的紧凑和赶。人物的情感转变快,没有空闲时光定格在人物的脸上,给ta她一个缓慢的特写。情节也是能够快速并精致的转变。所以金庸的长篇小说看似不可能却极为高密度融合在2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内(电视剧可是拍40集的哟)。但是你不会觉得唐突,反而接受了这种香港电影的模式,并十分喜欢。用句很霸气的话说就是:老娘没空跟你缠绵,爱就爱,赶紧大声说出来,分就分,不爱拉倒分道扬镳。香港电影就这么干脆,就这一点来说,重庆人d性格决定了咱们应该是喜欢香港电影的。

  《盲探》也是,一部电影完全不止一个案件,而是好几个案件同时穿插,好几个人物情感线索同时表现,整部电影都好忙,包括郑秀文和刘德华的表演也是极为夸张和喧嚣。而且你会觉得虽然他们是30,40出头的人了,动作麻利,表演好用劲儿,都不累的哇。所以,《盲探》其实是一部用悬疑,惊悚来包装的香港喜剧爱情电影,不要太认真去较劲儿破案的逻辑严谨,而是用一种看闹剧心情放松观影,能够从中找到香港黄金时代的感觉就已经很棒了。

  《盲探》影评(三):给五星的确定不是刷子?

  看了豆瓣评分有七点几,才去看的盲探,结果电影无聊到途中睡着了。

  首先,其实刘德华完全没必要瞎,为什么不把汉尼拔里犯罪分析师模仿全了呢?搞得最后一个瞎子居然能无压力变成神枪手、驾驶员。

  还有一个不明白,导演搞一堆乱七八糟故事,最后就得出了真正的幕后是一个整了形女花痴,这好像棒子MV或者反转剧里的情节啊。

  另外,重口味代表总是特写呕吐物吧,搞得我几次在吃东西的时候被视觉呛到。

  看到最后,我终于明白刘德华要设定成瞎子了,因为编剧自己的推理能力不行,只能把一切的推理偷换成想象,是瞎子就要突出其它的感官来破案,而不是站在那个地方,死几个脑细胞就可以把来龙去脉猜出来。

  导演在电影中放了多个案子,以及推理错误等情节,似乎要让电影达到多线发展一波三折效果,但我总是觉得这就是半部电视剧的水准。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觉得我有义务每年买一次电影票去支持国产电影,只是我后悔这次机会没有给《中国合伙人》。

  《盲探》影评(四):盲探 人盲心不盲啊

  在杜SIR的这部片子里,你能看到《孤身寡女》《单身男女》《龙凤斗》《神探》《毒战》等等一系列片子的影子。华仔和SUMMI就不说了,杜SIR对高圆圆真是钟爱有加,高圆圆俨然成为杜SIR片子的金牌花瓶。圆圆同学还是装清纯比较适合你,学志玲姐嗲还不够功力

  在扫完杜SIR的片子,才发现《每当变幻时》是他拍的。当时看了,觉得特么励志,本来脆弱的心顿时强大起来,那STYLE不像杜SIR的风格啊!

  案件还是挺老套的,出租车司机杀人这种案件不是CSI有过,就是CM有过,反正就是小孩成长环境影响TA的一生。那种心理模式是从小就建立起来了。

  总之,杜SIR的盲探没让我失望

  《盲探》影评(五):勿盲目执着啦,撞了南墙就回不然会杀人的--《盲探》

  《盲探》名为探,其实却是在讲一段又一段无可救药的执着,从开始欲泼硫酸的男人到小敏还有喜欢带泪的眼珠的死变态。最后刘德华点出了“盲”字的主旨。心盲无明,会杀人的。爱上不该爱的人,执着于不该执着的东西,看不开而非要撞南墙的都活该去撞死啦;可是,女人身临其中之时总是失去判断力理性的、而且男人总是让人失望、

  全剧还是有很多笑点的,笑的把我老娘吓到了。而且剧情一环扣一环,柳暗花明,都不错。还有就是吃的,刘德华吃的真的好让人有食欲,好羡慕!是我要求容易满足吗?

  这是不是杜琪峰心中的爱情的样子:刘德华是郑秀文的偶像,她一直崇拜他,一直叫他偶像,知道他占他便宜花她的钱依然心甘情愿,给他做饭,听他吩咐甚至割自己的胳膊。刘德华以为自己爱的是高圆圆,但是女神喜欢的却是耍酷粗糙兄弟。但每次有危险就狂喊“何家彤”,自然到像孩子遇到危险喊妈妈一样。习惯了郑秀文在他身边,有能力也愿意保护他,宽容他,崇拜他。卖萌撒娇,耍赖稚气可爱可恨。既是男人又是孩子。

  有2个片段让我忘不了。

  一个是郑秀文受伤要死掉的时候刘德华大声说出她喜欢他的意思,郑秀文说“好糗啊,幸好快死了。”一个瞬间泪崩,不是感动,是委屈气愤。看看男人多禽兽啊,明明知道女人心意却坐享其中不挑明不捅破,如果没有这次生死劫难,是不是刘德华就一直装作不知道而白白得便宜且不卖乖。所以说对男人好真是高风险回报率过低的事情

  还有一个是郑秀文躺病床上,刘德华摸她脸那一段,简直看不下去,因为我以前也曾数次摸过对方的脸假想自己失明依然要从人群分辨爱人的脸。只可惜摸到的不是那个对的人。

  至于郑秀文演习入戏拿刀划伤自己那段直接拖过去的,那段开始我就知道会是这样子的。虽然俗但就是女人就是女人对于爱情的态度

  郑秀文和杨千嬅是我心中典型“港女”形象,以至于我一直觉得这个词是褒义词。聪明敏感面部表情冷漠高傲,有能力,强硬不够温柔。心理又很渴望真实的感情甚至执着于感情。在感情里足够委屈自己,足够宽容,足够贤惠。《春娇和志明》里的杨千嬅也是如此,港男完全有叼着奶瓶的嫌疑幼稚要人包容而且自以为是,志明那样品行的男人放在天涯是非观早被骂死一万遍了。但我认识的香港男都说港女不好,说杨千嬅不是港女,哪儿都有好有坏,可能遇到的多是粗俗势利不堪的吧。

  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大概就是本剧里那样,哪有那么多的女神男神(女神搞不好就是迷恋叼着雪茄吊儿郎当的粗糙老爷们),邂逅浪漫之类的桥段,可能就是一方不停地贬低讽刺你,没事争吵斗嘴,另外一方退步容忍。不咸不淡的过着柴米油盐的粗糙日子。--------而且感情的事真的是要看有没有缘分,是不是机缘巧合的,有人说看命运宿命论都是前辈们血与泪的总结啊!如果郑秀文没有被刺伤到快game over 刘德华是否会表白,是否会珍惜。人总是在要失去的时候知道珍惜,还好郑秀文运气好,没死掉还因祸得福,不然还不知道被刘德华骗吃骗喝到什么时候表白,或者寻找其他的女神。

  后来小小敏出生了,我的意思是这个娃就不要生了(原谅我看到小敏外婆那样被吓坏了,其实我又何尝执着放不下过,拿烟头烫自己这种事证明我也脑残过,不对,是爱过啦。)刘德华后来在尽量教她别太执着。草莓与芒果,不都是水果么为什么不去尝试新的味道?可在陷入爱情的女人,除却巫山不是云,非死磕一个不对的人的话最后只有杀人了。不盲不爱,无可救药!搭掉一辈子的时间去赌不太可靠的男人这种让人失望的生物身上,而且还必须靠机缘的爱情上,为什么不去享受美食美景或者其他的爱好呢?

  hit,这么理性这么客观的人是我吗?

  其实我想问小敏为什么要砍刘德华,她把自己喜欢的人都砍死了,活着有什么意思,而且挺个大肚子,为娃想想啊。还砍人~!

  《盲探》影评(六):《盲探》:人人都爱铁三角,倒数漫忆杜琪峰

  《盲探》:人人都爱铁三角,倒数漫忆杜琪峰

  ■ 文/慕容天涯

  杜琪峰的电影,除去好看之外,最大的价值永远是好玩。

  7 铁三角威力尚在

  《盲探》的好看源于杜琪峰自成一派的视听风格,韦家辉和游乃海编剧奉献的重口味侦探故事,以及刘德华与郑秀文那个叫做默契的东西,以及从头至尾毫无喘息机会的密集笑料和极佳的叙事节奏。当然,还有暗藏片中的港澳美食地图,让人食指大动,口水滴答。

  这样一来,《盲探》好看了,也好玩了。杜琪峰+刘德华+郑秀文的铁三角又一次成功了。牢不可破化学效应奇妙

  6 中间地带

  能做到好看和好玩这两点有多难呢?好看的电影这些年不少,但是能够做到各方面都让普通观众接受,影迷津津乐道的不多。《盲探》属于这个行列原因也很简单,在《单身男女》之后,杜琪峰开始主功内地市场改变了很多东西,并几经尝试后,找到了一个中间地带。

  在此之前,他的作品,由于早年间其组建公司银河映像”传承的强烈个人风格,使得杜琪峰某个阶段成为了属于一小撮港片迷极爱的另类导演。那个时候我甚至在想,杜琪峰会永远不属于大众。但是之后一切都变了,杜琪峰开始尝试让电影做到既保持港片的传统风格,又让内地观众的娱乐体验得到满足。(这种站在中间地带起舞的“双管齐下”很难,如陈可辛一直在尝试直到《中国合伙人》才得到想要的结果)。

  于是从《单身男女》的高楼爱情开始,杜琪峰陆续奉献了不那么完美的尝试之《高海拔之恋》,被广电总局接续上无语结局品质不俗的《夺命金》,以及风格写实到直白佳作《毒战》。但要注意的是,在这些过程里,杜琪峰自身的风格仍在。

  5 找到杜琪峰

  比如本片的某些杜氏电影特殊的风格,就犹如一场银河风格的倒数漫忆。它们在和为院线观众设计的娱乐效果角力,共同构成这个中间地带。首先是神探故事,不消说,犹如《神探》的几进几出走向就蛮好,一个与观众保持若即若离之感的故事太好不过;再者是某些场景的调度运用回忆刘德华和郑秀文在珠海的那场盯梢戏,再看看《黑社会2:以和为贵》的三方盯梢戏,如出一辙清晰有趣;至于银河群像的出镜,卢海鹏的一闪而过,林雪的死蠢执拗太激赞,而红裙高圆圆和憨傻扮酷的郭涛更是平添了不少看点镜头语言也很熟悉,只要不是单纯爱情故事,这一类作品里的杜琪峰总会显得“刻意”。某种近乎强迫状的风格成为了影片标志。深色系的衣着、局促空间的室内戏、冷光源下的对称构图、还有杂乱黑夜和无数的巧合。

  杜琪峰把自己藏得太深,也不愿意刻意。但对于影迷而言,以上这一大段却是个类似于“韩国小姐连连看”的神游戏,他不动声色不愿刻意,却处处太熟悉显得“刻意”,但是这刻意对于影迷尤其是港片迷,太惹人爱,太让人爽,太使人回味无穷

  有个最有力证据,在珠海吃日料的场景里,每当刘德华扮演的庄士敦盘问对方时,类似《以和为贵》中那组“排排坐,分果果”时黑帮人物的面部特写镜头就会出现。刘德华的一张脸庞瞬间在广角镜头下充斥整个银幕,让被盘问的对象和银幕下的观众坐立不安

  4 吃遍香港城

  当然,最令人意外抢镜,却获得好评是香港这座城和它的美食地图,便利店,街巷间,元朗,中环到海那边的澳门。日料,龙虾牛排小吃家常菜,铁板烧……写到这里,饥肠辘辘。其实,杜琪峰以后的电影在开篇应该加上一条“银幕发吃,报复社会”的标志性提示了。

  既然是漫忆,就说说杜琪峰与香港的关系,其实他最爱香港的那部电影是《文雀》。

  只因为《文雀》里有老香港,反过来而香港就活在杜琪峰的电影里:《非常突然》里的街角咖啡店、《暗战》里的小巴、《大只佬》里男女牵手走过的街。《黑社会》开篇的麻将社。《以和为贵》的荒草地、《放逐》的荒草地、《铁三角》的荒草地……

  杜琪峰,在20年前在那部催人泪下的《阿郎的故事》里,就游走在最草根最温情的香港市井之中。他喜欢在镜头里捕捉货车、冰室、小贩、行人、老店铺……没有人不熟悉这些东西。那里有《大事件》警员分吃的烤红薯。《枪火》里激战正酣的施工楼宇。《PTU》里每个不眠的夜和街角突现的周董巨大海报。以及《单身男女》的上环佐治公园和维港夜色。

  那些瞬间,屡屡定格。成为即景,又名回忆。

  3 儿童不宜

  《盲探》定会无心插柳的促成一件事:让很多无脑家长后悔带孩子进影院。

  某些段落里,《盲探》所带来的恐怖感觉虽然只是初级别,但是用得不过火,也到位。其实最好玩的是“锤子”。酷爱锤子砸头的老杜,自《暗花》让梁朝伟开篇一爽(是砸手),《夺命金》的地下车库一幕让这武器威力乍现。到此片中,终于让大杀器重现模拟案发现场,其展现出的杀伤力绝对比之去年那部“改个锤子”的《浮城谜事》要给力得多。

  也许让暴力太直白未必好事,但是敢暴力不停手却可称大胆。

  2 华仔与Sammi

  估计八成爱这部电影,其重要原因是两位演员。刘德华的逆袭来得太快,快到你会遗忘个把月前的那场银幕误会,郑秀文的状态回升得很好,他们一个卖萌一个发飙,配合得天衣无缝好上加好。其实老男人与女汉子,是银幕最热衷展现的两种角色。只不过往往因为一方的原因,而难见化学反应。

  但是你看到这两个人互闪耳光,误打误撞,紧要关头大喊对方的名字速速来救的架势,你就知道某些东西是解释不了的。由一系列“男女”故事带来的默契感,在前半段还原凶案的身份代入,中段模拟受害人的女方自虐和结尾暗恋转化为催泪弹的大爆发中展现。进而一股脑的涌到观众面前。每个阶段都有看点,每场戏人物都有互相之间的影响。刘德华的盲探角色负责启发,而郑秀文的勇探则负责尝试。这种尝试后又有后者对于前者启发的反馈,进而推动整个故事的进展。演员有个人魅力是一方面:如刘德华的有型有款探戈和郑秀文的疯癫迷糊,但完成度需要导演控制与调校是另一个方面,每场戏的人物走位都精心设计,台词无半句刻意搞笑的废话。最后,作为侦探片这种化学反应产生的“合作”之结果很重要。侦探需要达到的目的是带领观众揭开谜底,同时亦说服观众。在这一点上,前九十分钟的本片做到了,但是这里也要说一说韦家辉的故事,很显然在某种程度上故事的最后是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程度的。一厢情愿不提,至少可以猜到结果。个别细节更是有些唐突,收尾太快,让人意犹未尽,期待故事的续篇。

  1 杜琪峰意味着什么?

  杜琪峰的价值在于,第一,提醒你真正懂电影,懂镜头语言的,有个人风格的导演还在,而且是游刃有余而非刻意。第二,提醒你真正的港片还在,内地市场要做,但是风格可以保留,能够快速的找到中间地带很重要。第三,提醒你娱乐观众是个技术活,靠堆砌台词,搞群星人海战术,甚至模仿和滥用无厘头,压榨当红喜剧明星的剩余价值都不是良方。

  最后杜琪峰给华语电影的启示,恰恰是题材。杜琪峰近年来的所有电影,都是现实题材。而回溯本年度所有的卖座片子,也无外乎都是现实题材。但是《北西》《致青春》《合伙人》都代表着电影的一个方向和作用——即为还原和写实,需要观众自己对号入座。相比之下,杜琪峰近期作品《单身男女》和《盲探》都是造梦,它明确告诉你这是个与现实生活有差距的“戏”。怎么在“戏”里让观众看到电影与现实的距离之美。是杜琪峰所能做到的最好的实践,也是给从业人员最好的启发。否则写实将永远是向后回溯,只有走进影院看戏,才是向前期盼。

  毕竟这两种状态,带来观众的永远是两种心态。虽然怀旧和还原不错,但是方向和眼睛都在向后看。而偏偏这一部《盲探》,是用现实与戏剧的差距,引领观众向前。

  就如片中台词:心盲无名,是会杀人的。明知怀旧时捷径却频频使用,更是自己扼杀创意的短期行为。当然,至于一部片子如何从理念到拍摄手法都向前看,则是一次从理念到实施的漫漫长征。革命此时远未成功,各位同仁玩命努力吧。

  整体质量:★★★★☆

  演员表演:★★★★☆

  音画效果:★★★★

  娱乐指数:★★★★★

  《盲探》影评(七):《盲探》给《小时代》上了堂专业课

  杜琪峰最新力作《盲探》昨日正式公映。对于《盲探》,除了因为杜琪峰、刘德华、郑秀文这铁三角的回归而备受期待,不少被《小时代》业余水准却能凭借粉丝赚票房打击的专业影迷,也指望着用《盲探》重拾对华语片的信心。而老道的杜琪峰,用悬疑的包装打造了一部爱情喜剧片,这杂而不乱的“混搭”,给《小时代》这种业余货色、没主线散沙式电影好好上了一课。

  昨日记者采访了首日观影的观众。他们都给《盲探》很高的评价。男性观众张毅告诉记者,尽管和他之前想象的有点不同,但这并不妨碍《盲探》的精彩。“我原本以为是悬疑片,杜琪峰的电影在剧情悬念的设计上,一直都很值得期待。不过我看着看着,就发现,这其实是一部爱情喜剧。但还是很好看。而且该紧张的地方你也会觉得紧张,很多情节还是有点惊悚,然后又突然给你一个笑点,杂而不乱,导演节奏拿捏得太好了。”《盲探》首日公映,排片量达到了25%,而正在热映的《小时代》已经从最开始的45%降低到32%。《盲探》的出现,在这部当前大热门手中抢走不少地盘。

  昨日,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查看了沈阳的排片表。和全国的情形一致,多数影院《小时代》在排片上领先首日公映的《盲探》,但领先的优势并不大。记者就此采访了新东北影城的杨菲,对方回应,院线仍在观望状态:“《小时代》目前仍旧很有市场,虽然不像上周那么火爆,但现在看它还是最赚钱的影片,所以多数影厅还是留给它。《盲探》之前试映的口碑非常好,不过院线还要观望,毕竟有的时候专业的意见并不能代表市场。杜琪峰的确可以算是电影大师了,他的电影也的确有很多忠实影迷一路跟随,但他在内地还并未完全打开市场,但看导演个人号召力这方面,稍弱一点。影院还要观望这几天的公映状况和反响,排片再适时的作调整。”

  和其他影院不同,百丽宫影城则把大多数的场次留给了《盲探》。百丽宫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对《盲探》很有信心:“对于有品质的电影,院线是应该给予支持的。尤其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我们觉得《盲探》的前景很好,有悬疑有爱情有搞笑,很适合商业市场又同时保持了电影品质,现在的观众,观影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应该对观众有信心。”

  《盲探》影评(八):《盲探》:创意先行,重伤故事

  《盲探》:创意先行,重伤故事

  文/马庆云

  作为高产的老一辈电影人,杜琪峰导演和刘德华老师,都是令人尊敬的。作为纯商业片来看待的《盲探》,却是令人昏昏欲睡的。抛开世俗尊重不谈,唯独就作品论作品,从可看性一面来说,杜琪峰导演这次交了一份不及格答卷。郭涛、高圆圆两位参演演员在孱弱的剧本面前,沦为打酱油的角色。而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的刘德华、郑秀文组合,也未擦出超越以往的任何值得赞誉的花火。如果说刘德华老师真为《富山春居图》的糜烂而致歉的话,那《盲探》也并未成为这位曾经的影帝的救命草,说句玩笑话,刘德华拿《盲探》中的演技在大街上装瞎子乞讨能活活饿死。

  老一辈的香港电影人,十分看重故事的可看性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故事的创意性。所以,我们至今看到的很多上世纪的港片,大多观影快感十足,其中不乏新奇的桥段乃至“全篇结构”对我们造成“耳目一新”的审美愉悦。远处的,比如大量的港片老桥段一直在被新电影引用,便是桥段新奇的明证;略近一点的,比如《低俗喜剧》通篇重建电影的叙事结构,便是对电影整体叙事的尊重。不可否认,即使在港片内地左右奔突而丝毫看不到多大希望的今天,香港电影人都在一面寻找整体叙事的新技法与局部桥段的好点子。

  但是,作为依靠数量多而取胜的港片电影人,也多心浮气躁,猛然遇到一个好点子,不愿意仔细打磨剧本,便仓促上马。

  《盲探》便是这样一部点子与创意先行的电影。主创老师们很可能从《听风者》得到启示,认为用“一个盲人警察依靠臆断重演来进行推理破案”的创意,可以延伸出一部“点子很新”的电影来。这个电影创意,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且具备电影点子的原创价值。包括《福尔摩斯》在内的很多国外电影,乃至于香港本土的侦案电影,均没有对这个原创电影造成“第一性”的抢夺。如果说《听风者》的点子在于主演瞎子的耳朵的话,那《盲探》则在于“现场重演”。这本身是个有价值的创意。

  但香港电影人,尤其近些年,急于行事,而不愿意先安下心来构建故事与打磨剧本。因此,体现到电影《盲探》中的具备唯一性的创意,却伤害了电影本身的可看性,造成情节不合理、逻辑不顺畅、节奏过于沉闷、层次区分模糊等商业电影的致命硬伤。

  为了强调刘德华饰演的盲探的“牛”,该戏不惜花费近半个小时,在做一个与后边破的案子无任何关系的故事渲染工作。直到半个小时候,影迷才知道该戏的主要任务是侦破当年的失踪小敏案。而为了展现那个起初的创意,影片不惜重彩,让刘德华饰演的瞎子一次又一次的“臆断重演”进行破案,而所侦破的案件,却与最终的找寻小敏关系不大,甚至一度有脱节的嫌疑。为展现而展现,是这部电影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为了这个“臆断重演”的破案方式,影片甚至于不惜牺牲故事节奏,造成全部情节的拖沓臃肿。创意先行,却不安心好好做剧本,肯定会严重伤害电影的故事性。毫不客气地说,《盲探》是刘德华SM着郑秀文就把故事糊弄过去了。作为影片重要看点的“臆断重演”部分,却因为创意的局限性而无法制造出有价值的看点来——如果说刘德华让郑秀文摔电视机、刘踹郑于台阶上、刘吼郑而令其割腕等等是对主创创意的情景化与故事化的话,那这种最低能的故事展现技法,只能再次证明,香港电影人的心急气躁了。

  有影迷对郑秀文为了回到小敏案情境中而割腕痛哭不止一段,大加赞赏。实际上,这一段,不过是港人的一种对曾经辉煌的高度自恋与望而却步罢了。影迷们一定记得,在《搜索》上映的时候,有人拿出这个段子来炒作:

  在拍摄《霸王别姬》的时候,张国荣因哭戏入戏太深,陈凯歌喊停之后,也无法收住,造成老陈只能抱着小张进行安慰。

  郑秀文在《盲探》中的这个桥段,不过是香港编剧对于上边段子的照搬与致敬罢了。让郑秀文入戏太深,停不住哭,不知道是在致敬曾经的辉煌,还是讽刺当下港片的粗制滥造?

  我从不反对电影要有创意,但绝对不能为了一个先行的创意而伤害了故事本身。出于对影迷审美的满足,商业片首先要把一个故事讲的合情合理,然后才是故事的“创意性”,最后,可上升了“故事主题的深刻性”。可惜,《盲探》在故事性这首当其冲的关隘上,便全军覆没了,还谈什么其它呢?

  笔者电影聊天群:241699626

  笔者电影一周酣节目:http://v.ku6.com/yizhouhan

  《盲探》影评(九):爱情是最美好的惊吓

  杜琪峰曾戏言,他本人不懂爱情,缺乏情趣,所以他的爱情喜剧要由韦家辉等银河创作团队来打造剧本,帮忙完成。 现实中的杜琪峰是否如此,无可考据,但他的匪徒帮派电影经常抽离日常现实,大多聚焦于男性角色,注重表现他们之间的友情和角力,这点不假。至于女性,她们往往是麻烦的肇事者,要么就是比较中性跟符号化的存在,不痛不痒(参见《枪火》等电影)。 当然,由银河映像出品的爱情喜剧可能是例外,在这些浪漫故事里,男女主人公会上演都市里的求爱追逐,幽默搞笑、癫狂夸张,又不乏煽人泪下的生离死别,收获更多观众的认同。 《盲探》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可光从片名,它会让人联想到《神探》,就连盲探庄士敦的破案方式也与“神探”有相通之处。可是,此番杜琪峰和银河兵团玩得更嗨:在接连不断的惊悚和悬念下,《盲探》不忘打情骂俏,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喜剧片。其实,如果熟悉银河创作,一见刘德华和郑秀文的经典组合也会知道,它是一部商业取向的电影,绝对不同于高度风格化的《黑社会》等作品。 电影开场,杜琪峰立即把观众带入熟悉的都市场景中,熙来攘往的旺角街市,有人正在预谋犯罪,而庄士敦也在行动,在他后面则是女主角何家彤的跟踪(保护)。如若对比前作《毒战》开场的内地城市,《盲探》就是回到了杜琪峰最熟悉的环境当中。 在与侦探破案有关的故事情节里,《盲探》依然保留了银河映像的风格:香港闹市的人群,已成特色的天台楼道,跟现实法律隔离开来的偏远郊区,对香港近邻地域的提及表现(澳门和珠海),加上围绕饮食、服装和汽车的文章,关于赛马、赌博和移民等细节,低调布光,突如其来的惊悚暴力……这些内容足以让银河迷过足瘾,更何况银河的御用配角们依然鬼精得很,超级好笑(澳门的林雪段落)。 与此同时,杜琪峰又主动打破这些东西,那表现为惊悚氛围的主动消除——它一次次被庄士敦的情感私事所瓦解。更有甚者,在模拟现场和超现实手法表现的凶杀现场,庄士敦和何家彤会制造一连串的搞笑举动,接二连三的破坏情境,很不严肃。 随着案子转移和案情深入,他们的“表演”会不受控制地掉进“真实”当中,像何家彤会完全变成一个伤心欲绝的女子,忘记自己只是在模拟而已。这种情感真实反应了观众在电影院里的情感投射,也令电影慢慢掉进一起悲剧当中,并最终祛除了何家彤的成长阴影:一个失踪好友的不解之谜。那是一段被压抑的情感经历,而当事人小敏则是一个悲剧家庭成长起来的受害者。在她身上,韦家辉擅长的极致宿命论一览无遗,一家四代,无一逃脱。 表面上,小敏的爱情悲剧只是众多案件中的一起,但由于是因爱杀人,它跟电影的爱情主线有所呼应(开头泼洒通渠水泄愤亦是)。庄士敦自我感觉良好,即便瞎了眼,依然以警界偶像明星自居,接受何家彤的爱慕和膜拜。然而,他在感情上却遭遇挫折,心目中的女神被人捷足先登。好在,他懂得断了念想,不像小敏一家那样,执迷不悟,一错再错。电影仿佛告诉观众,强扭的瓜不甜,强求的爱会遭殃。爱情的真谛不在找一个多好的神,而在正确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就像片中的犯罪既有男性连环杀害女性的疯狂,也有女性不愿放过猎物的恐怖疯狂,描述及庄士敦和何家彤的爱情,《盲探》有正写也有反写,互为镜像。影片提到了男人和女人的思维差异,何家彤所能想到的犯罪手段只是下老鼠药,并不具备庄士敦的举一反三,当真是傻得可爱。而在多数电影里,男主人公要用精准的枪法和宽厚的身体来保护女主人公,《盲探》则反过来写,何家彤多次救了庄士敦,又是挡硫酸又是挨刀砍。在我看来,何家彤已经甩掉了十年来同质化的港女和中女形象,在傻大妞气质的基础上,多出了纯真、朴实和可爱,有血有肉有韵味,足可列为银河映像作品里最有爱的女主角。 作为香港电影的最后荣耀,面对充斥内地市场的垃圾电影,《盲探》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告诉所有人好故事应该怎么编,好电影应该怎么拍。【南都周刊】

  《盲探》影评(十):你多久没看香港电影了?

  很久没看香港电影了,久到上一部印象比较深刻的电影还是《无间道》。之后偶尔会看一下香港的老电影,但是去电影院看也就只有周星驰的电影了。昨天无聊看了下刘德华和郑秀文这对老搭档的《盲探》,虽然感觉破案流程有点夸张的成分在,但是还是找到了小时候看香港电影的那种久违的熟悉感。

  记得小时候在小镇上,信息闭塞,经济生活水平也都处于下游,每天满足人的温饱需求外的精神世界非常匮乏。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多数人也都像父母一样每天为了温饱在打拼,打拼之余最大的享受也就是吃上一顿妈妈准备的大餐。以至于第一次看香港电影或者TVB电视剧就像完全打开了一个美丽新世界,让我们看到人还可以有这么多好玩的事情可以做,还可以活得这么多样化。周星驰在《鹿鼎记》系列中的搞怪,《陀枪师姐》中警察们的潇洒威武,《妙手仁心》里医生们救死扶伤的精神和斗志,每一个人都在感染着我们,关键是每一个人都活得那么快乐和有意义,我们似乎在电影电视剧中找到了自己以后人生的方向。羡慕屏幕里人们穿的美丽漂亮的衣服,吃饭可以想吃什么就到餐馆去吃,不用考虑价钱,还有几乎人手一台的电脑电话,还可以去卡拉OK唱歌。任何一个细节都成为了我们羡慕憧憬的未来生活,成为了我们摆脱自己生长的小城镇的动力。但当我们真的长大并如愿在大城市打拼过上了TVB剧中的生活时,似乎也并没有感到很快乐。而且我们也已经不再看香港电影或者TVB了,我们开始看日剧,看美剧,看好莱坞,开始羡慕另一种生活。香港,这个曾经让我们童年无比憧憬的存在就这么没落了。

  《盲探》无疑是一部很典型的香港喜剧类推理电影,熟悉的搞笑桥段,夸张的案件重现过程和推理桥段,还有让人怀念的老搭档-刘德华和郑秀文。电影算是属于比较重口味的推理剧了,特别是的士司机那一段,当时看的时候没什么,但是当我一个人躺在床上时,脑子里开始忍不住浮现出一个个头骨,顿时有点毛骨悚然不敢睁眼了。还有最后小敏疯狂变态的爱,不知道是宿命还是轮回,外婆和妈妈的命运再一次降临到小敏的头上,希望不要在小小敏身上再重现吧。

  怀念一下让我们童年充满快乐的香港电影吧,推荐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