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让我自己呆会好吗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的读后感10篇

2018-06-05 21: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的读后感10篇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是一本由耿璟宗著作,北京时代文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读后感(一):让我自己呆会好吗?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封面上说,这是内心敏感者自我保护手册书籍通过小人活灵活现地将看不见的情绪缺点展现在读者面前。看起来不枯燥生动,少了点说教,多了点真诚。敢于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思索展露于别人,不害怕被这现实世界伤害,不怕被现实世界偷窥自己的想法,不刻意的疏远陌生思想的靠近,渴望交流追寻。这就是作者,剖析自我,鞭策自我前行

  目录前,一段话,给我的感觉是:在人群不适,为了迎合人群就会受伤,受伤了就想一个人呆会,不再思索意义,就娱乐至死?有时呼唤自己,于是就不断与自己对话,不断发现自己,剖析自己。那么多的自己,哪个才是好的呢?于是开始寻找最好的自己。

  拖延君作为第一个到来的小人,是否也因为作者很早就想写这么一本书,做一件类似事情,终于成熟了,终于写完了,终于不用再被现实或其他因素拖延了吧。脆弱君是怎样变的脆弱的?急躁君,冷漠君,卑微君,无辜君,自杀君,迟钝君,讨好君,理想君,慢热君,分心君,上瘾君,分手君,自贱君,想爱君,误会君,幼稚君,口误君,内疚君,卖萌君,无力君,痛哭君,迷惑君,幻想君,怀旧君,相貌君,逃避君。这28位朋友总有一位和你关系挺好,你该怎么对待这些朋友呢?看看作者是怎样和他们聊天的呢。看作者开解自己和读者。通过别人的故事,找到自己的故事。在不断的思索对比中,发现自我,接纳自我,提高自我吧。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读后感(二):好有感觉的一本书!

  拜读完作者的书,干货满满,觉得如果他做一个咨询师的话,应该也是一个很棒的咨询师。其实当中很多文章都可以作为一个个案例理解,符合很多来访者的形象特质。作者能挖掘出那么多的情绪,或者状态,并分析的如此之精彩,而且有些都不是心理学上的专业术语,但恰恰是将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语言更能为大众接受,写的特别精彩,通俗易懂而且都是活生生的形象。所以看起来很有那种看案例的感觉,但是又不是那种形式,更通俗,易于大众接受了。序言中看乐嘉说作者发了笔“小财”。我觉得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看完,我也觉得我发了笔“小财”

  书中把人性的各个方面剖开,用形象化的形式去展现各种情绪,并用各种动物如驴、刺猬等拟人化的语言将各种情绪剖析的淋漓尽致

  读完这本书让我解开了很多困惑了解到我的一些内在的而自己又没有觉察到的一些东西,也照亮了我的前方,虽不至于一片坦途,却也已不是荆棘丛生,非常感谢

  推荐给那些自卑,觉得自己冷酷、急躁,脆弱、没有能量安全感,对未来没有瞻望,做事拖延而又十分苦恼等等一系列的人。如果你有这些问题,这本书可以很好的揭开你的迷茫,如果没有,它也可以帮你更好的理解他人,处理人际关系

  读好书,如与智者交流,徜徉其中而不觉时间流逝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读后感(三):序:揭开本色洞见真我(乐嘉)

  与小耿结缘,乃因《本色》。印象中这家伙不爱说话,做起事来仔细严谨从不含糊低调内敛从不邀功。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安静沉默的家伙,在很长时间没有正面交流后,冷不呤叮地告诉我,他在这两年发了“大财”,而这事还和我有点关系。他说,当他感受到“自剖”的意义和力量后,仿佛瞬间触动玄机,也下定决心要寻找到真正的自己。他这个打通任督二脉的成果,就是现在你手中的这本书。我看到书稿的时候,内心激荡,老泪弥漫。

  在我多年的培训生涯中,遇见过无数在个人成长中被各种各样外力强烈影响的朋友,他们大多对自己的现状莫名其妙,不知自己为何会成为这样的自己,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搞清“我是谁”的欲望,这欲望会促使他们不断向内探寻真实的自己,我称这一过程为“自剖”。自剖得法,可洞见本色,唤醒最真实的自己,这样的自己也最有力量。在未见本色之前,你可能会遇见很多个自己的假面,要看穿这些假面,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在本书中,“卑微君”、“无辜君”、“脆弱君”、“冷漠君”……一个个角色看似彼此毫不相干,却可以活在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他们是作者的假面,也是每个人的假面,是人们在洞见本色的路上必须要破除的障碍。我很难想象小耿居然挖出这么多稀奇古怪性格词语,拼死深刨,时不时在自己和人群中以不同面孔相互交替,换位自省,实在难能可贵。这些面孔个性不一,他们可能正是你所不愿承认的自己。而承认他们,与他们和解,将为你的成长和蜕变带来不可思议的力量。承认这些,对作者而言需要莫大的勇气,对读者而言,唯一需要的只是借着本书对照和思考

  最后,希望本书能陪你揭开本色,洞见真我。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读后感(四):如果你能静下来,那么便能走下去

  前段时间朋友拿来一本《乌合之众》推荐给我,但遗憾的是,面对如此有深度有逼格的书我却丝毫没有阅读兴趣。不是书不好,而是书太硬。我这个人,向来对心理学专业读物没什么兴趣,但却又极为偏执以至于傻逼地认为,不会有无缘无故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书,正如同没有无缘无故出现于自己生命中的人。

  所以,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我的桌上会有这么一本书了。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是一位朋友的新作,作为心理学专业的他曾经在我情绪低潮期给予过许多帮助,他的专业知识使我果断相信这本书中必将会满满的全是干货,但也正因此我对这本书产生本能抵触——理由请见本书评第一段。

  我很怕读那些过于专业、生硬的心理学著作。可既然朋友把书都寄到自己面前了,若不拆开塑封读一读,那多对不起人啊。开篇是乐嘉的推荐序,对于名人推荐这些,真的很想略过,但好在只有三段,字数不多,在读书之前先看序言那便权当是先对此书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吧。

  如目录所示,你会发现书中出现了诸如“拖延君”、“脆弱君”、“急躁君”、“冷漠君”等28种子人格。这些子人格我们并不陌生,它们都象征着我们心灵世界中的不同面孔。作者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剖析自己的过程记录下来。这种写法,我真心很赞!这样既不失趣味性,又把心理学知识融入其间,读来丝毫不会觉得晦涩难懂,而且还有一种贴近自己生活的感觉。这个阅读过程很是享受,因为我们在看一场作者与他自己进行的内心戏,正如作者写在前面的那句话,“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本故事书,每个故事中都藏着一个自己,他们等你去发现”。

  但是为什么在许多时候,我们不能发现那么多的“自己”?为什么在遇到事情时,我们走不下去,觉得人生前路一片灰暗?

  因为我们还不够静。或许表面上看,我们什么面无表情,看似内心是风平浪静。其实我们的内心各种波涛翻滚,就差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喊出“草泥马”了。记得扁鹊曾三次劝说蔡桓公,趁疾病尚未恶化还是赶紧就医吧,可他三次都被蔡桓公拒掉了。心理上的问题尚在“腠理”时,若能及时发现并进行调节治疗,那么想来还是不会酿成更为深重的心理疾病的。但问题就在于,我们不仅无法安静下来,更不可能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自然也就无法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在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人生之路走不下去,实在是因为我们无法接纳自己,更遑论疗愈自己呢?当然,更可怕的是,我们根本就找不到自己。

  只要一想到“自己找不到自己”这个问题,我的脊背就一阵发凉。是的,你我都很忙,忙着工作、操持着琐事照顾家庭,可是我们自己的这颗心,又有多久没有照顾了呢?来来来,就是现在,播放一段静心安神的冥想音乐,闭上双眼稍微休息一下吧。在这段静静的时光里,我们接纳内心的痛苦、迷茫、失望以及爱,就像接纳生命中一切的愉快或不愉快。

  书读完了,那么,让我自己呆一会儿好吗?我要与自己心内的无数个自己好好地聊聊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读后感(五):全人类都需要这本书

  你会觉得题目是海口大开?but no no!且听评述——

  很久没看过这么棒的书——《让我自己呆会好吗?》初看书名还以为是某个暴躁作者傲娇作品集,全没想到是这样一本,一本“奇怪”的小说吧。真是未曾感受过这种类型的作品,实在不好定义,开篇是一首很有爱入心的长诗,正文从人们惯有的一些性格表现入手,例如:拖延、卖萌、幼稚、内疚、痛苦……等等,把每种表现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写。看似是在讲别人的故事,其实别人的故事更能击中己心。

  可能有人告诉过你只有双子座、AB型血才有第二种人格,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身体里都住着很多自己。比如,拖延工作时候的自己,比如分手时的自己,比如热恋时的自己……不同情绪下的自己分裂出多个自己,组成一个真我。

  先从自己的几个渣能点看的——拖延君。

  这是一种现代流行病,你要没这病,肯定是从50年代穿越过来的。

  明日复明日,拖到最后一刻,总是这样,觉得还有明天,自诩懒癌晚期,其实也是对这种现象的一种不作为,一种拖延。这带来的后果就是,某段时间必须加快节奏,进入近乎恶心忙碌状态。书中说:“你像个被生活套住的头原地打转拉磨的驴子,以为自己一直在前进,其实只是在固定范围内转圈。换句话说,就是你满心渴望着突破,却陷入死循环。”——一针见血式的叙述,让人不由点头往下看。

  用类似于福尔摩斯破案式抽丝剥茧的叙述,详解此君症结所在,文尾对症下猛药,读完颇有醍醐灌顶之感。不仅如此深刻剖析道理文字优美得人想哭——例如脆弱君一节的副标题——脆弱的心灵易有刺。仅仅8个字详括了这一类型人的真正“病因”,因为心灵脆弱所以易受伤,但这一切的大部分原因又在自身。你享受脆弱的感觉,从而潜意识里不愿意强大起来。

  相貌君一节提到这样一个有趣细节:你肯定有过这样的时刻,某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的时候,竟然发现不认识自己了。被生活推着走得太久,真的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了,在一路成长的跌撞中,被磨砺出太多不是自己的自己,不断跟他们妥协,把自己变成自己的陌生人

  有时候,真是该慢下来,让自己呆一会儿,直面好的自己,不好的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自己的本心。

  幻想、怀旧、逃避、急躁、冷漠、慢热、脆弱、迟钝、幼稚……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这本《让我自己呆会儿好吗》,真是是拯救一切缺点的猛药,闪着光芒出现在人类世界里,而你,真不该错过它。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读后感(六):与多个自己的对话

  如果不静下来去深层次的探究,还真的没发现,独立存在完整统一的自己,居然有那么多细分的人格,那么多的个性面。以为迟钝、迷惑、自卑这些情绪的出现,只是偶然为之,不用去理睬,他们自己就会消失,我还是那个平静无常的自己。细读《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这本书,才惊讶的发现,每一个情绪的出现都不是平白无故,他们的存在,都有着自己的理由,这本书正是带着我们去探索知晓它们出现的真正原因。

  这本书的副标题为:内心敏感者的自我保护手册。这是一本送给每个因心灵丰富而无法快乐的人。作者将28种人格拟人,或在寂静的深夜、或在闲适的午后,让他们化身为小人,与自己展开一场对话。

  内心敏感的人,情感较之其他人更为丰富和细腻,被外界伤害的概率也就很大,于是我们封闭自己来保护自己。我们更愿意自己呆着,可是在很多独处时刻的思考,我们也没有想明白我们为何会如此。这本书给了我们一定的解答,独自一人的时候静下心,去思索自己不开心内向、自卑的原因,想象着与它们的交流,探求更深层的原因。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书中描写28种人格,我自己不禁怀疑自己是否人格分裂了,否则哪能分出这么多面呢?从第一篇拖延君读起,就相信了,不是自己不正常,而是以前从未深刻反思探究自己。每一种人格的分析描写,都让我们自己更加深入了解自己。脆弱君、冷漠君等的到来,看着作者自己和他们的谈话,有点冷汗淋漓,这不就是另一个我的真实写照吗?心怀理想却每日在原地打转,一天过去了然后懊悔自己什么也没做,进而自责烦躁自己的一无是处玻璃心,因为别人无意的话语而自感受到伤害,脆弱无比;小时候得不到家人重视,幻想自杀来引起注意;越读,感同身受的就越深,这些都是自己身上出现的症状,只是以前忽视没有察觉罢了。

  28种人格化身为小小人,28个小小人发生的故事。通过与每种子人格的对话,深刻的剖析自我,探访深层次的自己,你会发现,每一场对话的展开,每一个人格的出现,都有其原因,而正是通过这些深入的探求,我们才能“揭开本色,洞见真我”。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读后感(七):28种人格的内心戏

  28种人格的内心戏

  ——评《让我自己呆会好吗?》

  文/夏天(心理咨询师,心灵写作者)

  朋友送来一本书,据说让牙尖嘴利、脑袋锃亮的乐嘉读到“内心激荡、老泪弥漫”。《让我自己呆会好吗?》,它还有个副标题叫“内心敏感者自我保护手册”。书作者耿景宗说:“看着人们开心欢聚,过瘾生活,似乎每个人都属于这个世界,只有他例外。曾试图学着人们的样子生活,和人们一起开心欢聚,过瘾生活,但最终都是徒劳。人们想做的事情,他并不想做,人们想要的生活,他也不想要,人们为之愤怒、激动和欢悦的事情,于他而言毫无意义。他似乎永远只是过客,他觉得我好像来错了世界。”

  耿景宗以为自己的书是写给这个世界上的某一些人,他们因为内心丰富而敏感,所以无法在人群中真正的快乐。大概帮助这本书面世的编辑们、插画师以及每一个读到它的读者们,也是这样以为的。因为大家都或多或少被书中的文字触动了内心深处一些微妙的痛楚,也都或多或少能够感知自己在人群中,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所以,这个世界上,有谁是真正快乐的呢?

  “那天他遇见一个小小人,

  小小人说自己的名字叫‘每个人’,

  就住在每个人心里。

  ‘每个人’知道每个人一生中最难的事情是什么。”

  这几句话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只有开始意识和触碰到“每个人”的存在,自我发现和成长之路才刚刚开始。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内心丰富而敏感、无法在人群中真正快乐的你、我、他。

  从幼小时候与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到后来跟同事、伴侣、以及各种各样的人,人和人之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关系的互动,这种互动之中总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能量都能够干扰困惑着每个人。为什么明明知道与那些同事不过是八小时之内的交集却总是会被莫名牵动而经历愤怒、挫败、不安、紧张等诸多负性情绪?为什么明明深知自己的枕边人将是这世间与自己最为紧密相依相傍的人,却依然会不停的去被情绪牵引着伤害TA、推开TA、或是紧紧地桎梏着TA……

  仿佛冥冥中有另外一个自己,在毫无防备的时候跳出来,做一些出格的事儿;不,其实是有好多个另外的自己,不停地乱蹦乱跳,把生活纠结成一团乱麻……

  耿景宗找到了28个自己:拖延君、冷漠君、脆弱君、迟钝君、讨好君、上瘾君……呃,还有自杀君……听起来都不那么讨人喜欢,可是他说对了,每个人都有许多个不大讨人喜欢的子人格,可能是28个,还可能更多!耿景宗觉得他们都来自于成长过程中被阻碍和压抑了的心理能量。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本都会经历三重境界:

  一开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在这重境界存在着的是一个“原始我”——说是老弗爷(弗洛伊德)的“本我”也行,在本能的驱动下,“我是我、你是你”,大家各自快乐就好。这个阶段的“我”比较纯天然,有些很傻很天真,有些呆萌蠢可爱,有些生猛无畏,有些质朴无华……这些“原始我”很难持久保存,因为他们都好像是脆弱的小嫩苗,需要生存在透明真空的玻璃罩子里,与周围环境的场能量相隔离,所以他们无法与周围的人产生连接,一旦打破罩子,他们立刻就与周围的空气发生了各种化合作用而产生改变了,便开始进入了第二重境界——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重境界里的是“自我”,稚嫩原始我接触到环境中的阳光雨露风雷霜雪,立刻开始自动调整:渴望尽量多而广地遵循社会原则,愿意被社会赞许性所约束,“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说了算”,希望做到他人眼中的最好的我。也因此,在这一重境界中,会把第一重境界中的天然自我演绎出各种各样人格来,成了许许多多的“诸君”。你觉得自己内心敏感情感丰富,时常渴望别人去接纳你、包容你、理解你,然而别人也一样。大家的“诸君”都在那里,不停碰撞冲突。如果你是脆弱而怯懦的,便会躲起来,把自己越来越紧的包裹起来,离人群远远的,以为这样会没有伤害,结果却被孤独冰封。

  所以耿景宗说:愿所有敏感的人都能勇敢地面对自己,人生的常态就是苦乐交融,虽然接纳痛苦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只有通过“找到这些自己、接纳诸君”,才能认清自我和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真正地停止这种混乱局面之下的各种烦恼。

  伴随着“找自己”的过程进化到第三重境界——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书在一开头说过,“每个人”知道每个人一生中最难的事情是什么,结尾的时候答案揭晓:“这件最难的事情,就是和真实的自己在一起。”人们总以为快乐是过上比现在更好的生活,然而真实的情况是人只能拥有每一分每一秒的“当下”。在这个“当下”里,不论一个人曾经有过怎样的痛苦、失望、渴望和爱,这些情绪、这些不够好的自己就是那样的存在着。所以某些时候需要跳出来,跟现实生活保持适度的距离,跟那个真实的自己,多呆一会儿。这样才能发现,人真正需要的只是:成为完整的自己。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读后感(八):听自己和自己的故事,寻找属于自己的温暖世界

  让我自己呆会--内心敏感者,翻开书时带着的是一份好奇,看完合上书更多的是一种恍然大悟地透彻。

  我们认识评价他人很容易,但看清自己却很难,总是很难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会纠结于自己的各种情绪“知道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无力感。也许,自己缺的仅仅是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方式和角度而已。

  本书着重讲述了关于人性典型的28种“惰性”情绪,全书基本以对话的形式构成,却没有破碎与片段化的感觉,每个人都能从各种“君”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清晰的带入感,给读者一个独到的思维对自我进行剖析和理解。让自己呆会,更多是让自己学会自省自悟和自己对话,面对正视自己拖延、脆弱、幼稚、逃避等情绪,让自己和自己的每个“惰性”情绪对话,通过对话走出自己的迷茫。

  认识自己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长期纠结于某一种“惰性”情绪中,通本本书提供的方法和角度的借鉴,我想能让自己更加容易的正视自己的内心,走出纠结的雾霾,开始找自己。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读后感(九):读后感

  有时候你把什么放不下,不是因为突然就舍得了,而是因为期限到了,任性够了,成熟多了,也就知道这一页该过去了。所以“让我自己呆会好吗”

  我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没有走过很多的路,没见过很多的市面,可是仍然能把握得住自己的心,偶尔自己平静一下。

  孤独不是孤身一人,是一种违和感,可以在热闹中孤独,也可以独处时丰盛。孤独不需要忍受,你可以将这段时光过成今后想起会有感动的日子。高质量的独处远远强于低质量的社交。是当你俯仰天地之间,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在宇宙之间,感觉到人如尘埃般渺小与短暂。独自思考使我自己同时成为了回声和深渊。借助对内心的深入,我分身无数。在这些各自的瞬间,我是他人。我在每一个界定失误的印象里痛苦地更新自己。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喜欢上了独自在列车上的感觉,也许只有在此刻,心才是放空的,没有一个在房间里的空虚,没有在人群中的吵杂,就这样静静地坐在窗边看着车外飞驰而过的风景,让自己静静地思考,回忆,憧憬。

  有时候是这个社会让我静一静,有时候是我自己想要静一静。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我存在的价值。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读后感(十):所有“呆”中,都有一个真实的自我

  你是否曾茫然失措,你是否曾纠结反复,你是否曾拖延成性,你是否曾自卑成狂……你是否对这一切都习以为常,还是,想有所改变?

  你是否想静静地呆一会儿,你是否想真正地一个人?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这个呆,可能有人会以为是错别字。但是,我想说明的是,这个“呆”,其实正是画龙点睛的那个点睛之笔。

  呆,不是单纯的待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休息,而是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净化,净化杂念,净化负能量,净化多余的一切,从而达到放空,放下,进而才能回归或者找到那个最根本的最干净的自己。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世事纷杂,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总免不了被打乱,被打扰,被外在的一切影响内在的心情,内在的心情乱了,外在的事物也就更乱了。这种乱是无可避免的,是人生中必然存在的部分。但是这种乱可以消解,可以暂时的清除,可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减少、淡化其存在,虽然永远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清除干净,但是,经过长久的自我调整之后,至少可以逐渐地降低它的影响,从而相对更长久更本质地保持一个真正的自我。

  困扰我们的负能量有很多种,具体来看,最常见的便是拖延、脆弱、逃避、自卑、冷漠等;这些负能量普遍而顽固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有时候是这个,有时候是那个,它们不断地变换着身份,给我们不一样的痛苦和困扰,可谓变着花样虐自己。于是有时候,我们便会不自觉地呆下来,发发呆,在呆中,远离一切困扰与喧嚣。

  在“呆”中,没有争名夺利,没有左右为难,没有纠结反复的一切事物,有的只是放空之后的简单的自己。“呆”中的自己,也许远远不是平时生活工作中展现的自己,他可能比现实的你更为极端,因为他所展现的恰恰你是现实中所掩饰所回避所忽略的那一面,当你“呆”下来时,所有被掩饰的问题才终于真实地出现。与自己真实细致地聊天,找到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找到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才是拯救自我完善自我的不二法门。

  “呆”不是指最终的解决之道,而是走向解决之道的必经之路,它是第一步,是所有后续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呆”下来,才有冷静的、审慎地、睿智的自我,才能无所畏惧地、无所畏惧地面对每一个曾经不想面对的“自我”。

  所以,先“呆”下来吧,“呆”一会儿之后,一切便会走向更好的继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