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欧罗巴报告》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欧罗巴报告》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6-07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欧罗巴报告》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欧罗巴报告》是一部由塞巴斯特·柯代洛执导,沙尔托·科普雷 / 迈克尔·恩奎斯特 / 吴彦祖主演的一部科幻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欧罗巴报告》影评(一):用几部淘汰了的二手摄像机加几个回收的油罐车桶拍出来的科幻片,你给几分?

  很难相信在刚步入2016年没几天的日子里能看到一部这么烂的片子!我,很生气

  一直以来,观影前在豆瓣先看评分成了雷打不动习惯,因为从高居豆瓣评分的(肖申克的救赎)(教父)(这个杀手不太冷)等等电影可以看出,群众眼睛,它没有瞎!所以作为无产阶级的我,选择相信群众!但是这一次,我又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心,因为连我最信任,最引以为标杆的豆瓣,它!居然瞎了!

  是的,作为无业游民加宅男的我,除了打游戏撸管看电影,你说我还能干什么?在社会主义幸福美好的今天,我只是希望打游戏能赢,撸管有纸擦,看到好电影!可是,这一部被标榜为硬科幻的电影,却深深的伤了我的心,而伤害我始作俑者就是你们这些不负责任乱给分的人!作为一个宅男,不说观影三千那起码也有八百了,前面我也说了,没别的要求,只希望能看到好电影,于是将豆瓣评分高的电影从高至低的看了个遍,现在只剩得能看些5、6分的电影了,如今看到一部豆瓣评分6.9的科幻电影,自然兴致勃勃,兴高采烈喜上眉梢,毫不犹豫的将它看之!可是看完之后,我开始怀疑,怀疑豆友们,怀疑自己,怀疑拍这部电影的人!我想知道,究竟是你们瞎了?还是我傻了?或者是我们又瞎又傻,只有这导演正常的?

  好了,唠叨了这么多,说说主题,说说这部电影,首先爱看电影的朋友们自然对全球电影票房了解,不说多的,我们说说现在全球电影票房的前十位,这个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不了解的可自行百度。虽然这前十各种科幻,魔幻,动画,以及漫威超级英雄系列小说改编的哈林波特系列等是百家争鸣,但是排第一的阿凡达是科幻这相信没人反驳我吧?这些数据也足以说明,大家对科幻片的喜爱以及支持!有市场就会有竞争,按市场经济发展来看,竞争是市场发展一项所必须的手段,从纸面上讲,这肯定是好的一面,但是凡事皆有多面性,竞争的过程中竞争者们总会根据市场的需求作出各种应对方式,这些方式有好的,当然也会有坏的。我们这部电影诞生于科幻电影疲软的2013年,说疲软,是因为前面有阿凡达这座大山挡着。一直以来,科幻片讲求的是场面宏大与特技后期的酷炫!这些,卡梅隆似乎已经做到了极致,以至于那些没有个自己把自己脑子烧坏的鬼才编剧是不敢踏足科幻电影的!按照题材来讲,这是一部科幻电影,而且又是科幻电影中的硬科幻,其实看这一类电影是需要懂得些所谓的空间时间地理生物知识,正是因为这些,所以不自觉的已经把一部分观众淘汰了,所谓被淘汰的那一部分观众是哪些?对,就是你们这些现在蹲在椅子上抠着脚丫子滚动着鼠标目不转睛盯着屏幕看着我这篇影评的人,别不服气,你丫要是看懂了还来看个毛的影评?不看影评会在这里像傻叉一样被我骂?好了,那些装逼给5分的孙子爷爷现在再来教训你们!前面我说了,看这类电影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你们能看懂,代表这十几年的应试教育除了考试还让你有了资本看懂这部电影,看懂不代表你他妈就高高在上,动不动就他妈给我扯什么纪录片,什么真实贴切一类的!要讲科幻,这部片子能在哪里值得你给好评?场面特效一类的就甭说了,你丫的连这些都保证不了,还来拍你娘的科幻片?要说太空题材,地心引力火星援救,星际穿越等等,哪个不比它好?最他娘的该吐槽的就是这个拍摄手法,弄他妈的几台二手摄像机,摆那里,然后演员东走走,西逛逛,这电影他妈的就成了?你以为每一部科幻片都是第九区?况且他妈的人第九区即使以类纪录片的形式拍,那也是人家根据剧情的需要,你这干脆就他妈拍得跟纪录片一样,不过话又说回来,不是这纪录片不好看,咱看了几十年的动物世界好不好看?这动物世界就是纪录片,可咱就是爱看它,为啥?因为纪录片的代入感强,平淡而又不失精彩。可是这片子是啥?那画面频繁的花屏闪雪花,你以为我就他妈的能感受到你想表达的电磁波?最后这编剧也是一坨屎,这部片子其实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六个人去木卫二探险全军覆没结果看到一条大鱿鱼!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编剧却想尽一切办法将它们变得90分钟那么长,这让我想起了第一次见到圣诞节被几十几百层塑料包裹苹果,当一无所知的我最后看到里面只是一个苹果时,我的心情失落的。于是往后的圣诞节当我面前出现那包裹着塑料纸的苹果时,我没有惊讶,没有欢喜,甚至感到抵触!同样是苹果,苹果汁或者苹果沙拉难道不比这好吗?

  最后,我知道肯定会有人喷我或者说你有本事你去拍一类的,对于这些,我只想说两个字:反弹!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这是一部被装逼的人故意给高分抬高的片子!片子我给一分,给的是片子中演俄罗斯妹子rosa,因为我看到有她的画面时,居然会勃起!

  《欧罗巴报告》影评(二):傻缺导演拍的傻缺电影来骗我们,疑问太多

  简单举例,宇航员出舱必须带挂钩和牵引锁,可影片里就多个出仓镜头没有,还导致一位宇航员无限漂浮,可能实在找不到死法了,因为影片需要人物全死。还有,就连中国的航天器都有双层,甚至三层隔离舱,影片里只有可怜的一层(可能老美不如我们有钱吧)。还有生物,直接从单细胞变成智能生物,孙悟空啊,七十二变啊,不需要食物链啊!达尔文会气死的。木卫二的冰层厚达两万米以上,天梯撞击都打不透,一个小飞船降落还能把两万米的冰弄碎?还有那只坑爹的大章鱼,用能量炮钻透的两万米冰层?还有,模拟引力在那种转速下是无法实现的除非超级大的舱体。还有,在与地球失去联系之前,航天器和地面控制语音竟然是同步的,当时我就无语了,千里传音的绝学,他们啥时候从少林寺偷走的。。。。。。要不你就拍成普罗米修斯那样的扯淡科幻,要拍伪纪录片就麻烦你别当我们是白痴好吗,我举的例子只是一部分,不多说了

  《欧罗巴报告》影评(三):有关木卫二的纪录片及电影

  本人收藏的一些涉及木卫二的纪录片及电影:

  2001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2010超时空出击 2010: The Year We Make Contact

  深海异形 Aliens of the Deep

  C:日月星宿 The Planets

  宇宙无限 Space

  星际漫游 Space Odyssey: Voyage to the Planets

  太阳系的奇迹 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

  宇宙的奇迹 Wonders of the Universe

  国家地理:旅行到宇宙边缘 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

  外星地球 Alien.Earths

  行星旅行指南 A Traveler's Guide To The Planets

  宇宙时空之旅 COSMOS:A SPACETIME ODYSSEY (2014)

  探索频道:太阳帝国系列

  太空探索精选 space collection

  历史频道:宇宙第一季 The Universe Season 1

  york films:宇宙奇观-天文百科大全 the complete cosmos

  HK:宇宙千年 Space Minllenium

  欢迎补充~

  此片个人倾向于科幻纪录片,就像bbc的星际漫游那样。除了载人登陆木卫二有点科幻外,其他一切均是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想看大场面的朋友可能失望了,其实这一点从预告片就可以看出来。

  本人就是冲着europa来滴,呵呵 ~ 至少此片出现了“史上最逼真的木卫二”。最后的地外生命点到即止,比较令人信服

  相信50年内登陆木卫二不是幻想,卡西尼号顺利完成任务,冥王星特快飞船2015年将抵达目的地。希望木卫二探测器早日升空 呵呵~

  朱诺号也以顺利进入木星轨道,相信木卫二的真面目将会被进一步揭示。

  《欧罗巴报告》影评(四):烂片。还没有《阿波罗18号》好看

  以下为新加上部分,敬请仔细阅读:“那些把这部片子当所谓“硬科幻”来看、给我文章差评的人真是可笑,你恐怕连我的文章都没认真看!就你吗也知道什么叫硬科幻?木卫二是有可能有生命,但会是那个鸟样???“就算是木卫二真的有生命,也不可能进化用那么多出会融化那么厚的、接近绝对零度(注意,是绝对零度)的冰层然后却发现木卫二表面什么猎物也没有的生物,而人类竟然是它们用这种捕食方式捕获的第一批猎物!”你们看懂我的意思没?说白了,作为硬科幻这部片子不合格懂不?硬科幻建立在严谨科学上!这个章鱼生物可能存在吗?不要说外星球物理定律就不一样!扯淡,至少太阳系的物理生化定律是一种!否则人出了太空、到了月球也别想活了。认为这部片子拍的好的,请回答,木卫二上的水量是地球几倍?别查资料一口答!木卫二未来命运如何,你能根据现在的资料推断吗?什么是硬科幻?别侮辱了硬科幻三个字!认为这是硬科幻拍的好的,下面的文字你就不要读了,看了凭你的智商理解不了,敬请离开!”

  因为点播平台的泄密,我有幸提前观看了这部影片。这部电影我期待已久,然后事实令人失望。《阿波罗18号》似的叙事风格,却甚至没有《阿波罗18号》好看。感觉在忽悠人。理由如下

  1、整个影片信号不好的画面很多,一开始虐心也就算了,关键是,整片都是虐心的,而且,符合不符合现实情况。太阳耀斑导致跟地球通讯中断也就算了,就连短距通信也那么渣?就一个奇怪生物发出点辐射就把你的短距通信搞没了,这通信技术也太垃圾了吧?

  2、作为一部伪纪录片,合理性、科学性奇差。整个影片唯一的亮点在于片尾类似章鱼一样会发光和发射强烈辐射的生物,然而这种生物真的可能存在吗??就算是木卫二真的有生命,也不可能进化用那么多出会融化那么厚的、接近绝对零度(注意,是绝对零度)的冰层然后却发现木卫二表面什么猎物也没有的生物,而人类竟然是它们用这种捕食方式捕获的第一批猎物!您这甭拍《木卫二报告》了,去拍《异形》或者《外星人阴谋》去得了!

  3、定位不明。搞不明白,导演到底是想拍《异形》这样的软科幻呢,还是想拍《阿波罗18号》这样的伪纪录片呢?如果是拍软科幻,注重情节,这画面、这剪接、这情节,明显不对啊,如果是拍伪纪录片,这不切实际地方也太多了吧。冰层厚度那么薄就因为章鱼的腐蚀?章鱼生物的威力那么大,却发现这能力根本没用除非对人类?蓝藻类单细胞生物生活在绝对零度的表面?你这是拍二元宇宙呢?

  本来还想就着这部电影,为单位网站做一个新闻专题,看过片本一点心情都没了。

  《欧罗巴报告》影评(五):欧罗巴报告:哈勃拍摄到了木卫二上的水汽喷流

  鏈接:

  欧罗巴报告:哈勃拍摄到了木卫二上的水汽喷流

  大家怎麼看哈哈~

  《欧罗巴报告》影评(六):宇宙和生命

  与未知的浩瀚学识相比,个人的生命又算什么呢?

  这是女驾驶员在影片中两次说到的台词,也是真正贯穿这部电影的内涵,面对广阔的宇宙,渺小的人类至始至终从未放弃过的探索,带着那种义无返顾的决绝,去认识这个世界,发现其中的奥妙

  我太喜欢电影最后的结局了,本来,就前面的部分而言,电影偏重纪实性,采用了摄像画面前后穿插的手法,总体而言,显得沉闷,但是,结局的那一段一出来,那种震撼感是难以形容的,将整部电影的细节,每一位宇航员的一举一动,都进行了总括和升华,那个自从他们降落以后就一直存在,却从未露面过的神秘生物,仅仅只是最后的一瞬间,却比其他那些以神秘生物为主题的惊悚宇宙电影,更加让我难以忘怀

  《欧罗巴报告》影评(七):B级片的场面,A级片的故事

  好吧我坦白,我能坚持看完主要是看到了吴彦祖,不算是他的影迷,主要想知道为啥老外拍的科幻片会有一个中国人

  一般好莱坞的科幻片炫目特效一定是必须的,然后是演员,然后是题材(最好毁灭地球,实在不行也要毁灭纽约啥的),最后是故事。

  但是这部片子很明显没有很多的预算,虽然故事是人类历史性的发现外星生物,但是基本没有什么特效,布景就是一个太空舱,也没有什么火星科技,除了仿重力系统,基本就像现在的航天站一样。

  但是,这个但是是到最后一秒才露面的但是!这个电影在讲故事是成功的,通过穿插的剧情,把整个探索计划打乱顺序讲给观众听,虽然有点平铺直叙,没有什么高潮,但是如果你认真的听这个故事,还是能坚持到最后一秒的,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但是确实很成功的通过前面稍显冗长的剧情积累,在最后一秒看到外星生物的那一刻释放了。

  我喜欢这个故事,当然我觉得有点钱弄个豪华版的宇宙探险可能更好一点吧...

  如果要归个类,我甚至觉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科幻,里面的东西我们都能造出来了,算啥片呢?这是个问题哈

  《欧罗巴报告》影评(八):《欧罗巴报告》:异星球的地狱神兽

  不远万里耗资巨大,驾着飞船前往异星,为着研究木卫二上单细胞生命体而去,结果被带电发光的八爪鱼吞食,这可算是人类最大的悲催。对于喜欢观赏太空纪录片的观众们来讲,此片还算说得过去,各种太空舱角度和冰冷宇宙,与《阿波罗13号》有些类似。木卫二上的景象不算太多,也还壮观可看。前面大半段都是对太空舱中无聊生活的记录,直到有人员伤亡后,开始对惊悚效果逐渐加温,把悬念挑向天花板,以八爪鱼的惊鸿一瞥做为收尾。尽管把观众们调得老高的好奇心情瞬时间一泻千里,但也还是不得不承认,好奇心确实被勾引出来一大截子。

  对于中国观众们来讲,还有一个精彩小礼包。那就是一线帅哥吴彦祖的亮相,胸前时常别个小国旗,不仅戏份不少,还担任船长角色。只是在指挥大家时,受到质疑,还进行一段民主决议,倒是头一次在此类型片中看到此样桥段。难道在其它电影中,船长的话不是毋庸置疑不可抗拒的吗?如果任何情况都要民主决策,那还要船长的职务干嘛呢?难道只是个飞船驾驶员?希望这不是因为有中国人,才故意加了这么个不三不四的桥段,由不得让人想起最近美太空会议拒绝中国人参加的新闻。可见,在研究外太空领域,中国人也无时无刻不是处在枪口之下。最后,吴彦祖英雄救义的场面算是缓和一下令人纠结的心情。至少,中国人还有伟大的一面,被人用来编排。

  如果以看大片的心情来观赏此片,不免会灰心失望,因为扒掉科幻外衣以后,更类似于《深渊》那样小格局的惊悚片。烂俗的结尾更是让影片毫无资格标榜科幻的素质。说这是软科幻吧,怎么着也在太空舱里憋屈了半天,在木卫二上起落半天。说是硬科幻吧,除了光电八爪鱼以外,难道编剧真的就想不出更好的外星生物了吗?闹了半天,木卫二还只是处在神话时代的地狱星球而已。

  《欧罗巴报告》影评(九):如果是硬科幻的话就太多硬伤了,不过毕竟是要宣扬一个主题的电影

  看了那么多童鞋的讨论,我也来插一脚吧。

  本人是个科幻迷啊,各种科幻电影都喜欢看,这部的科技水平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和现实差的不远,所以乍看真挺像纪录片的。

  好了,现讲好的,这是电影嘛,宣扬一个主题的,所以确实有人说的对,如果没有后面说的硬伤,这个主题在90分钟可能也讲不完。

  确实,在能完完全全的颠覆人类所能想象的到的和设定的所谓的科学的界的情况下,一群科学家的生命算得了什么呢?6个人生命的代价究竟相比这样的一个高级的问题。。。。可能大家都懂的,虽然也可以6个人快快乐乐的去完再回来,又发现了章鱼,有采集到了样本,不过那样电影估计就低好几个档次了。。。

  下面简单列一下硬伤,硬科幻嘛:

  1.通信。。。尼玛居然就带了一套天线去,这是什么情况啊。。。我是搞通信的啊,这基本的冗余就算地面上的某些系统也有的吧。。。还有,都到欧罗巴了居然一路没有卫星中继,技术发展的可以好啊,但是这个没中继在深空通信,数据量还不小,你就当省电发射功率提提信噪比也好啊。最后那个数据传输我就不讲什么了,也许吧,你既然可以登陆舱直接和地球通信,按照那时候的技术也许可以,视频编码技术(再加加压缩感知)更上一层楼+更加高效的频谱利用率+NB的信道编码+地球上更NB的接收站,也许是卫星阵列接收,那就更加好了+深空频段宽 这个还是能自己说服自己的。

  2.燃料(联氨)。。。都能上欧罗巴了你用联氨?不需要的吧,至少得用液氢啊。。。其他的我不知道,我至少知道联氨是很落后的燃料了,即便在现在也落后了

  3.修理。。。舱外修理,我们先撇开天线忘带真得去修这件事,大家说的对,用的是电动的东西,这点大家可以看看NASA修哈勃的视频,绝对用的是电动的,而且在那里面才发现,其实上天的东西都是很讲究的,在休息上基本上是不会有太多尖锐的危险性的东西的,确实很注意尖锐物,但是肯定是按照设计图纸出解决方案的,这种模块化的东西设计之初就肯定设计成很好修的,哈勃大部分是很好修的,简单才是可靠的!还有为什么天线的界面旁边会有燃料管道呢?为什么燃料管道那么容易漏。。。上天这种东西设计绝对会考虑这些东西!

  4.总的计划。。。这个计划是不是大跃进啊!!上欧罗巴之前我觉得至少得是这样的步骤吧,卫星探测器(1)——>卫星探测器(2)——>...——>无人探测器(1)(着落)——>无人探测器(2)(着落)...——>有人探测(可能还是得载人飞行器先低轨绕绕再回来,若干次再登陆,参考阿波罗计划),这个流程阿波罗就是这么来的,苏联也是这么来的,虽然没载人上去,中国的探月工程也是这么来的,看飞船科技也就这样,你为啥就要冒进啊!

  5.轨道舱。。。轨道舱为啥不留人?我不懂啊。。。阿波罗每次去3个人,每次都有一个在轨道舱留着啊,而且为什么是登陆舱直接和地球通信,那么大一个轨道舱不能好好用啊!

  6.人。。。不用解释了,这些航天员真是百!里!挑!一!啊,真是。。。不过要是请正常的也没这样的电影了。。。

  《欧罗巴报告》影评(十):合情不合理一场冒险之旅

  不知道为什么,在《科洛佛档案》之后,以伪记录片为形式的惊悚或恐怖电影变得越来越流行。但是相比之于其他成功的惊悚记录片来说,这部影片真的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作为一部在片尾才揭开谜底的电影,谜底本身不够震撼。

  恐怖片或惊悚片以这种形式展现谜面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非常震撼的谜底,通常运用这种表现形式的以破案侦探片居多。观众在被导演故弄玄虚了1个多小时以后的耐心是十分有限的,而大部分评价较高的恐怖片或者惊悚片并不是把解谜的时刻放在影片的结尾(尽管他们是能拖多久拖多久)。根据剧情的需要,在影片的后半段,把吊人胃口的东西展示出来。然后主角尽情表演,让剧情能够跌宕起伏、张弛有度。

  欧罗巴报告更像是一部记录片,而不是电影,娱乐性少到需要观众以较大的耐心来完成整个观影过程。虽然相比之于很多让人昏昏欲睡的电影来说,总体结构不算沉闷,但也难以让人提起精神。而且为了照顾最后谜底的揭露,刻意把很多完全可以展示的部分抹去了,比如说宇航服上的前置摄像头。特别是在影片后期,那位叫卡佳的俄罗斯大姐,一意孤行最终坠入冰河,临死之前眼睛上反射的光都快把怪物的形象映出来了,导演还是死活不开前置摄像头。

  而且在很多细节,特别是科学细节的处理上有失水准。作为一部硬科幻电影,基本的逻辑和科学素养是影片观赏性的保证,但是导演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却不够严谨。对比之于《普罗米修斯》这样的科幻电影,同样的不严谨却并不影响影片的观赏性,因为观众本来就不是奔着这个去的。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些不严谨,影片甚至都无法进行下去。更何况影片本身的剧情太过精彩,让人实在无法拘泥于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

  但是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修理舱外通信面板的时候,完全没有按照基本的操作规范进行,这在宇航操作过程中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后来处理宇航服联氧污染的过程中,安德烈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个解决方案最后居然被放弃掉了。他完全可以先进舱加压,然后再帮詹姆斯脱掉宇航服,事实上这个方法在理论上、时间上是可行的,可是在影片里居然试都没试就放弃了,实在是让人不可理解。

  卡佳大小姐落水这一段也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她完全不像是一个生物学家,更像是一个去野外采集蝴蝶标本的小女孩,在不听大人劝告的情况下发生了悲剧。

  登陆舱的坠毁、后期各种人员的失踪和影片中间穿插的类似工作报告的陈述处理的都十分刻意,完全无法给人以自然的感觉。最后的煽情变成了矫情,而木卫三上的章鱼,更像是黑客帝国里跑错了片场的电子乌贼。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差强人意,建议看看《太阳浩劫》,同样作为硬科幻的电影,在剧情、逻辑、各种细节的处理上都要胜出一筹。导演真的应该在剧情上多下下功夫,不要犯这种合情不合理的错误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