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经典影评10篇
《姿态》是一部由瑞恩·墨菲 / 尼尔森·克拉格 / 西拉斯霍华德 / 蒂娜·马布执导,Indya Moore / 埃文·彼得斯 / 凯特·玛拉主演的一部剧情 / 歌舞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姿态》影评(一):看之前你要知道的一些知识
FX宣布正式预订Ryan Murphy、Nina Jacobson、Brad Simpson和Brad Falchuk制片的歌舞新剧《Pose》,订数为八集,2018年夏天播出。与此同时,此前确定主演该剧的Tatiana Maslany将退出,她的角色改由其他演员扮演。该剧设定在1986年,故事描述纽约社会生活中的多重关键元素并行发展:特朗普时代初具雏形,城市社会与文学成为主流,地下LGBTQ亚文化(或者说「ballroom community」、「Ball culture」)开始被人所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可以将该剧看做带有强烈政治色彩并且「为LGBTQ人群争取权益」而存在的《欢乐合唱团》(Glee)。虽然Ryan Murphy最初倾向于使用不知名的年轻演员来主演该剧,但最终确定的核心演出阵容却都是好莱坞影视界的一线演员:Evan Peters、Kate Mara和James Van Der Beek。此外,该剧还将创造两个历史第一:历史上LGBTQ演员最多的剧集(Ryan Murphy自称该剧中有超过50名LGBTQ演员扮演LGBTQ角色),历史上变性角色最多的剧集(连导演都可能是变性人)。经过长达六个月时间的全国海选,剧组已经选定MJ Rodriguez、Indya Moore、Dominique Jackson、Hailie Sahar和Angelica Ross加盟该剧,她们全都扮演变性角色。得过托尼奖的资深演员Billy Porter和刚刚入行的Ryan Jamaal Swain、Dyllon Burnside亦将演出,另有多名舞蹈界的传奇人士担任制片顾问和舞蹈顾问。不难看出,Ryan Murphy的这部新作果真是包罗万象,野心十足。Evan Peters和Kate Mara将扮演新泽西夫妇Stan和Patty,他们深陷在光鲜而复杂的纽约阴谋世界中不可自拔。James Van Der Beek扮演Stan的老板、金融大鳄Matt。Tatiana Maslany原本在该剧中扮演一个年轻角色,但编剧组决定将这个角色改成50多岁的非裔女性(Charlayne Woodard扮演)。
all 是这个群体最为重要的活动,是全片的焦点所在。它的字面意思就是舞会,在这里特指80年代美国黑人同志社区的一种活动,人们置办衣衫,涂脂抹粉,聚集在 ballroom 来开展「比赛」,比赛分成多个类别,涵盖走秀、舞蹈等形式,由评委逐一打分,判定各类别获胜者的归属。若说 football、basketball 是令直人癫狂的竞赛,那么 ball 就是 gay 的盛装嘉年华,在这里,他们不必将自己的同志身份遮遮掩掩,而是大大方方地展示自我,展示美丽与妖冶,欲望与梦幻。
House 则是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概念,即「家族」。有别于基于血缘关系的家族,这里的家族多由负有盛名的 ballroom 赛事常胜者创办,靠着相近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情感联结来维系。Ball 名义上是「竞赛」,实际上被视作 house 之间的「战争」更为确切。新手为了获取加入某个心仪 house 的门票,老手为了自身 house 的荣耀,都会在 ball 上一斗芳菲。被父母厌弃、抛弃,乃至无家可归的同志,通过 house 寻得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这种支持让他们忘却了过往只给他们带来屈辱的本姓,转而用 house name 作为他们现在的 surname。「I’m a LaBeija / Ninja / Xtravaganza / St. Laurent / Pendavis…」这样的「家族宣誓」里流露出的骄傲,甚至无需通过语言,只需观摩他们在 ball 上的一举一动,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能体会到。
hade 并不拘于语言,voguing 就是一种起源于用肢体动作 throw a shade 的舞蹈。在 ball 上光凭扮相难分伯仲的竞争双方,常以 voguing 斗舞来较量。Voguing 的名字取自时装杂志 Vogue,因其舞蹈动作多是杂志模特 pose。因 Madonna 一曲 Vogue 一炮而红,voguing 打入主流流行文化的视野。Madonna 在 Vogue 里的几个标准动作,学自 House of Ninja。Voguing 之父便是当时 House of Ninja 的「族长」Willi Ninja。他将自己的家族命名为 Ninja,是取忍者来去自如、迅捷如风的飘逸之感,而他本人对 voguing 舞蹈的精神造诣和淋漓演绎,也确如这个家族的名字一般,干净利落,让人折服。
Read 和 shade 大概是酷儿亚文化里最为人熟知的两个词了。Read 意思是抓住对方缺点开展的精准吐槽。不同于充满敌意的谩骂,read 常常是聪明且幽默的,能够消解紧张的氛围,让被 read 的人也跟着一起发笑,折服于话语里的聪明机智。Shade 则是一种隐蔽的斗争,话里藏着话,套用片中 Dorian Corey 的经典阐释,「Shade is … I don’t tell you you’re ugly, but I don’t have to tell you because you know you’re ugly.」Throw a shade 就是进行 shade 的动作,而形容词 shady 被用于形容这样的话语。
voguing是发展于纽约同性恋社区的地下舞蹈。它包括hands(手势) ,spin(旋转) ,dips(摔) ,duckwalk(鸭子跳),当然还包括基本的pose(姿态),屈腿行,下腰,拱桥等等小的细节。voguing属于带动气氛,动感型舞蹈,很少用完整歌曲表演,多数采用即兴节奏。这种地下舞风会举行battle,battle里面有vogue beat的主持人,为battle的选手搭配节奏口头伴奏。其实voguing跟breakin也有相似点,它不像poping,locking等需要韵律和细节技巧,voguing是自由式的舞蹈,在某一程度上是女性化的breaking,也包括旋转,摔地等动作,只不过难度比breakin简单。
我想抛开这部剧讨论的LGBTQ话题,说一说从视觉感官方面引起的联想。这部剧从海报到名字Pose,以及里面的服装,80年代设定,disco,voguing舞蹈,简直时髦的让人眼红。
在ball比拼时,host是这样的。
allroom的格局,一个disco ball在头顶转动,满室的璀璨夺目。
街边欢乐跳街舞的瘾君子们,这么时髦,确定这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么。
当然我知道,这是电视剧给我们带来的美化,如果去看《巴黎在燃烧》,可以看到记录的真实场景,不会如此精致,但也足以代表那时的美感。
《巴黎在燃烧》在看到第2集时,Blanca为了争取在一个白人gay bar正常买一杯酒的权利,放弃了一场比赛,在多次抗争无果后,被带到了警察局,相爱相杀的Elektra跑来保释她,告诫她不要做无谓抗争,说了这么一段话。
对这群人来说,以他们的house之名去参加ball,赢得trophy,就是一切。
这让我不得不联想到,刚果有一群人称自己为Sapeurs,他们每月只有平均300$的收入,却在购买从Yves Saint Laurent这样的奢侈品牌,到Kenzo这样的设计师品牌,也会固定时间召开style比拼大会。看着他们身着高级时装,仿佛与周围破败的居住环境格格不入,却又有一种刚果式Pitti Uomo的荒诞美感。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我也是个时尚狂热粉。但我想,无论是这群跨性别的ball attenders,还是Sapeurs,他们对时尚的定义大概不仅仅是美感的追求,那种热烈更有一点对现实的逃避,而自我制造的乌托邦。在ballroom里比拼的主题比如Royalty,High fashion evening wear,往往是现实中这样一群人无法拥有的生活方式。我记得,在巴黎在燃烧的纪录片里,就谈到那个年代,black,gay,transgender,这是一步一步递减至社会最底层的等级划分,里面不少采访者坦言自己最想成为拥有普通家庭的女孩或是主妇。所以这样五光十色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最不切实际的,他们却仍在乐此不疲的扮演着社会的既得利益精英们。
他们或许是以一种夸张的姿态在演绎时尚,但在现实中,我们的周边,多少女孩们啃着半个月面包,在公众号的怂恿下,去买一只Gucci或是Louis Vuitton的包,当然凭借自己之力去购买喜欢的东西,无可非议,但这未尝不是一场所谓时尚的小型绑架。不过时尚归根到底是一种商业,没有这样的营销,又怎么能维持下去它的姿态。
我无法对这部剧所根本要反应的LGBTQ问题,作出自己的评述,而且我最好就是不评价,理解尊重每个人,所有人再怎么特别也都只是人类的一份子,当然所有人对自己来说却一定会是独一无二的。
TW,Angel承包了我在这部剧的所有悲伤,大部分人身上我都看到了hope,但是在这个“女孩”身上,我好难找到,她悲惨的过往,现在又和一位有家室而迷茫的白人小年轻产生婚外恋,仿佛能看到她的未来。
最后,推荐一首来自RuPaul的Supermodel,超模的欢乐pose,“Work (Turn to the left) Work (Now turn to the right) Work (Sashay, shanté)”
《姿态》影评(三):好莱坞diss川普的新剧,骚得我想哭!
晒的晒,涝的涝,让人根本没有出门的冲动。
既然如此,不如就在窝在家里看美剧好了。
小影今天要给大家安利的,不是一般人的新剧,而是“好莱坞选题王”瑞恩·墨菲执导、编剧的新剧!
姿态
ose
为什么叫他“选题王”呢?
因为这哥们真是太会讲故事了,选的题材全是好戏,切入的角度超级清奇。
比如大名鼎鼎的电影《饭祷爱》,把一个美国安妮宝贝的故事,拍成了柏拉图式的治愈之作。
和电影相比,更有名的是他的电视剧,几个招牌系列,你没看过也肯定听说过。
整形容易,难整心的《整容室》。
走肾吓尿你,走心看哭你的《美国恐怖故事》。
不见鲜血和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争大戏,《美国撕逼故事》,哦不,是《宿敌》。
现在,这哥们终于推出一部以Drama Queen为主角的大戏《美国抓马故事》。
目前看的人还不多,却都很识货。
那个年代有什么?
《姿态》里的音乐、布景、服化全高度还原了经典,给这部剧套上了华丽的年代感外壳。
有网友评价,光是音乐就值五星。
一开始看到主角是群Drama Queen,小影脑补的画风是这样的:
截图来自美国撕逼真人秀《Flavor of Love》。
因为这里不只有撕逼。
而且酸甜苦辣咸俱全!
生活的心酸、逐梦的甘甜、人生的苦涩、造型的辣眼、恶趣味的咸湿,包括你平时不会感受到人生百味,这里都有!
故事从一间骚气冲天的房间开始,里面一群婊里婊气的人在骚姿弄首、浓妆艳抹,讨论着即将参加的“舞会”主题。
这群自称是“丰饶之家”的“男女”们,紧紧围绕在一个自称“妈妈”的大姐身边,对“妈妈”言听计从。
妈妈带着他们来到了博物馆,小影以为他们要从博物馆的文物里寻找灵感。
结果他们竟然是为了偷博物馆的历史服饰,直接拿来穿!
emmm就问你刺不刺激!
紧接着,以“皇室”为主题的地下舞会里,一群一群“家族”穿着自制的皇家服装争奇斗艳。
与其说这是个舞会走秀,这里的氛围更像rap battle、街舞斗舞、甚至是搏击俱乐部活动的场所,昏暗、吵杂、充斥着“不正经的热闹”。
随着“丰饶之家”成员,穿着正牌皇室服装登场,把舞会的气氛推上了高潮。
这群精心打扮的戏精们,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装腔作势的摆着pose,直到警察来把他们抓走。
这销魂的表情……
然鹅,警察和博物馆们并不准备起诉他们,因为害怕传出去,再也没人敢把东西放到博物馆展览了。
这群人是什么洪水猛兽,犯了罪警察都不想抓?
他们是LGBTQ们,简单来说就是女同性恋Lesbians、男同性恋Gays、双性恋Bisexuals、跨性别者Transgender和性别认同障碍者Queer。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甚至是现在,都不被社会主流接纳的“亚文化”“牛鬼蛇神”“变态”“丑八怪”“精神病”们。
小影把他们统一称之为“边缘人”。
他们的人生百味,就像是普通人的加强放大重口版,仿佛离我们很远,但又离我们很近。
苦涩的人生
小镇青年达蒙,虽然是个男孩子,却有着极高的跳舞热情和天赋。
如果他是个普通男孩,他的人生可能就像《跳出我天地》一样,艰辛但是励志。
但他是个出生在传统天主教家庭的黑人男孩,还是个gay。
这让他的人生还没怎么盛开,就笼上了一层厚厚的苦涩。
父亲恨他打他,母亲爱他却也留着泪责备。
被父母赶出家门的达蒙,流浪到纽约。
向往着专业的舞蹈学校,却不敢进门。
被人偷包,身无分文,他不愿出卖肉体,只能在公园卖艺为生。
辛酸的生活
“丰饶之家”的布兰卡,对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见解,却总是被“妈妈”抢走创意,打压贬低。
由于被查出了艾滋病,她想在死前留下点什么,证明自己的价值。
于是决定破罐子破摔,和“妈妈”彻底决裂,去建立一个自己的家族。
她在广场上发现了舞艺卓群的达蒙,相识不久后,她就讲出了自己的故事。
布兰卡从小就喜欢在深夜偷偷穿女装,她以为自己不是gay不会受到责备。
但母亲依旧把她从家里和心里驱逐了出来,她当时哭得像个婴儿,却再也没有回头。
也许正是因为当年母亲的做法,布兰卡现在一直在寻找母亲的影子。
当她发现家族里所谓的“妈妈”并不是真正的母亲,她决定自己去做一个母亲。
咸湿的趣味
墨菲御用的男主,“快银”伊万·彼得斯,这次演了个来自新泽西州的白人男孩斯坦。
和有着美国梦的盖茨比、华尔街之狼们一样,他渴望进入高耸的写字楼,踏入白人专属的上流社会,成为挥金如土的人生赢家。
他成功应聘了川普的公司后,想来点刺激的,于是来到了边缘人聚齐的街头,找点乐子。
这是他第一次招妓,就“幸运”招到了一个“大鸟萌妹”——“丰饶之家”的安吉尔。
不能接受现实的斯坦,只能和安吉尔在床上聊人生、聊梦想。
不聊不知道,一聊发现,俩人都有“美国梦”,都是希望有个家。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啊。
只不过,斯坦的家庭梦,轻轻松松就已经实现了,安吉尔觉得自己永远都不会实现。
演“快银”老婆的是凯特·玛拉。
一番神交(精神交流)之后,斯坦提出能不能打个kiss,安吉尔同意了。
俩人在这个吻里意犹未尽,都觉得自己遇到了爱情。
不过一转眼,到家的斯坦就开始疯狂的刷牙,不知道他是感觉背叛了家人,还是背叛了主流三观。
由于伊万小天使已经在隔壁《美恐:邪教》里演过激进的川普派邪教份子,毫无疑问,这一次他又是演了个白右代言人。
辣眼的舞会
这些边缘群体家族们热衷的舞会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是80年代美国黑人同志社区的一种活动。
大家置办衣衫,涂脂抹粉,聚集起来玩cosplay。内容涵盖走秀、舞蹈等形式,由评委逐一打分,判定各类别获胜者的归属。
跳的舞也不是一般的舞蹈,而是一种叫Voguing的舞蹈。
Voguing是啥玩意?
时尚杂志《Vogue》都知道吧。
Voguing就是学杂志封面模特的姿势,通过摆pose尬舞,最后谁江郎才尽谁就输了。
在舞会上,这群边缘人们会难得的自信满满,大大方方地展示自我,浮夸又妖孽。
值得玩味的是,尽管他们讨厌主流白人们,却又喜欢在舞会上穿成白人的样子。
皇室打扮、摩登高定、职场精英…无一不是很白人的主题,无一不是最排斥边缘人的群体。
他们靠着装腔作势的狂欢,给自己填充着转瞬即逝的自信自尊。
甘甜的逐梦
尽管他们看起来身为社会最底层、似乎永不得翻身,但有一群边缘人还是努力追逐着自己的美国梦。
说是美国梦,其实有点狭隘了。
因为这样的梦想不是美国人才有,放之四海也皆准。
被母亲抛弃的布兰卡,想要有个家。
既然没人能给自己一个家,那就努力去当一个合格的母亲,救赎那些和自己一样被抛弃的人。
虽然边缘,却不自暴自弃,规定“孩子们”不准嗑药、不给金主包养。
和白人男孩斯坦有过一吻的安吉拉,想要有爱情。
她主动跑到百货大楼去应聘柜姐,只为更靠近他一点,但被女领班刻薄冷漠的拒绝了。
在昏暗的金色的百货大楼里,她五彩斑斓的身影,醒目却格格不入。
白人男孩嘴上说着拒绝,身体却老实的来找了安吉拉。
她自己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爱情,却依旧像飞蛾扑火一样陷了进去。
被亲生父母赶出家门的达蒙,想要逐梦舞蹈圈。
他不仅在布兰卡这里找到了真正的家的感觉。
还在“母亲”和“兄弟姐妹”的鼓励下,鼓起勇气进入舞蹈学校,最后征服了考官,成功的入学。
身为边缘人,注定了他们的逐梦历程,要比普通人更加艰难,要面对更多的非议。
不过,或许他们逐梦的乐趣也会比我们更加甘甜,既然已经开始,就不准备回头。
Diss的姿态
《姿态》这部剧在看似装腔作势的狰狞下,讲的其实还是所有边缘人无力努力的挣扎。
尽管剧中角色看起来似乎太过浮夸,但其中传达的情感却相当真实。
毕竟片中几位跨性别主角的演员,在现实里是和角色一样。
这部电视剧里的边缘角色至少有50个,创造了电视史上的新纪录。
它还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由跨性别演员主演、 LGBTQ卡司担任常驻角色的美剧。
故事里的小镇男孩达蒙被父亲用皮带抽打的桥段,则来自导演兼编剧瑞恩•墨菲本人的真实经历。
不止如此,他还要把这部剧的所有收益都捐给LGBT组织。
为什么导演要这么掏心掏肺的拍一部这样的美剧?
小影觉得,还是为了diss总统啊!!
毕竟墨菲之前就在《美恐:邪教》的片头,大胆的放出戴面具的特朗普和希拉里,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头像……
还把这些政治人物与镜头和虫子、小丑、刀等元素放在一起,再加上洗不干净的血手、被绿色毒气毒死的狗、被血染红的星条旗……
黑美国政治倾向的意图非常明显了。
这次新剧里,不仅引入川普的公司,还把白人世界拍得死气沉沉,边缘群体拍得活力满满。
还起了这么一个屌爆的名字——《姿态》。
态度真的很明显了好嘛!
就是在向以川普总统为首的保守种族主义势力宣告:
你越是打压,我越是要摆出姿态,拍给你看!
墨菲说: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不敢相信我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这样的变化……作为‘幸存者’,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回报,为那些感到自己被边缘化的人们提供支持。
别的不谈,光是这份敢于怼权威、怼主流的态度,就值得点赞。
看着一群没有姿态的人,努力摆出姿态。
不由得让小影我突然看的很开。
我还有什么好焦虑的?我又有什么能放弃的?
凭什么要怕他人扭曲的三观对我指指点点?
我就要自由,我还要爱。
我要把生活变成艺术,就现在。
《姿态》影评(四):没啥标题
其实生活中一些过分夸张明目张胆外表做作的人往往灵魂的动向也容易被人看出,而且某一些世俗眼里的做作是一种反嘲世界的姿态,带着生命的沧桑,如果一个这样题材的剧却加上匠气的制作,OMG那它是个什么玩意?现在的片大多都呈现出这种病色。这个片是因为主题实在是我太喜欢的,才忍不住发个飙,除了开场的情节让我惊喜到尿,通篇情节和语言剧情转换走的是各种主流剧的套路,是,拜托导演编剧,真实的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真实而感人的语言不是就一种模式,前辈们已经真诚呈现过了,你们呢?相对来讲“橘色”真的比你们感人多了……奇怪的是这个剧的演员都挺好的,一些陈旧情节的安插让我出了戏,浪费了这帮好演员的表演。人类为什么会有表演这项特技?宇宙中如果还有别的生物,他们会表演吗?人类的表演是一种反观自我的本能吗?再烂的剧都有被感动的人群,灵魂有薄浓,不好意思,老娘的灵魂浓烈到只能自己表演给自己看了……等待好剧,习惯孤独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尽管如此,我依然会义无反顾的追下去[抠鼻]为了里面的演员们他们似乎在用难得一次的机会用生命在演绎着...我看得出来
《姿态》影评(五):只身步步海天涯——ep1
一.一些由头
一开始了解这个群体,是通过《鲁保罗变装皇后秀》,通过这个秀,才又看了《巴黎在燃烧》等电影,从画面和声音被千万里外的同族所感动。
他们戴着华丽奢侈的羽毛,冠着皇冠,脸妆精致绚烂,身披最五彩斑斓的霞衣,仿佛这个世间所有敌视的眼光和偏见都不存在。
迎着刀剑舞蹈,逆着龙卷翱翔。
在1987年,被所谓主流思想所排斥并且妖魔化的群体,活得这么精彩这么动人!
从第一集来看,《姿态》的主线是1987年感染Hiv的黑人变性皇后布兰卡脱离原来变装家族,建立新家族的故事。
黑人、同性恋、变性人、变装皇后、艾滋病——当这些元素汇集到一个个体身上,生命和梦想,存在和消逝,几个难以捉摸的概念就被完美的在这个角色上表达了。
身为H携带者,目前的ep1是迄今为止唯一正式叙述80/90年代美国同性恋Hiv携带者所经历的一切和感受,尽管比起剧情来只是寥寥几笔,但是打动我心。
《珍爱》里的病毒只是对女主灾难的叠加;《每分钟120击》重点描绘活着的和永存的爱情;《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讨论得方法更主流化……比起上述优秀作品,《姿态》中的布兰卡让我感受到了自己。
感受到我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需要有的和已经有的姿态。
二.姿态
“得Hiv这件事,是我目前操蛋的人生里,唯一确信的事了。”
没错,我停止药物就可以大概知道死期,更别提那是鸡尾酒疗法还没诞生的年代。
布兰卡为什么离开?
当一滴水,在陆地上会接受太阳的曝晒,逐渐干涸;亦或是投入河流幸存,但没了自我。我们这些水滴对于自己的选择就是千奇百怪的人生观。
我认为,唯一确定的事就是无论在陆地上还是河流里,都会有消失的那天——身体或者自我意识同样重要。
布兰卡在得知身体状况后,所做出的选择,就是她希望留下来的姿态。即使被太阳曝晒,但是一滴水可以滋养一株幼苗,可以滋润一方泥土。就算存在的痕迹再浅,最起码她自己知道自己努力存在过,这就是姿态。
安吉拉渴望家庭和爱情,她渴望拥有直女的机会和待遇,可以去面试工作或者嫁个老公好好过日子。而现实却是沉溺于错的人,自怨自艾。
达蒙似乎经历着布兰卡经历过的一切,具体人物形象还是需要接下来的剧情才能知晓。
布兰卡在1987年确诊hiv,不知道墨菲会不会让她熬到鸡尾酒幸存日。如果剧情是家族终于站住脚,孩子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姿态,布兰卡却散手人寰把家族继承给达蒙,我会连扎墨菲小人十天十夜不合眼。
姿态!姿态!姿态!
期待后续,每周更新后会跑来记录感受!
我也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