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灵入侵》经典观后感集
《恶灵入侵》是一部由胡安·卡洛斯·弗雷斯纳迪罗执导,克里夫·欧文 / Izán Corchero / 卡里斯·范·侯登主演的一部恐怖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电影中一句话说了两三遍吧,大概意思就是无脸人什么都没有,但这句话在结尾最后加了一句:他获得了自由·新生。
解释:一个家庭顶梁柱在工地上有透露要搞外遇,回家后在女儿的生日会上随随便便送了一个破旧的泰迪熊,看女儿不满意还说这有50年历史。女儿似乎看出了爸爸的虚伪,后面发生的所有可以说是用害怕一个无面人获取爸爸的关心。后来男主角还和妻子发生矛盾。但在最后他调查,再询问母亲,发现他和他的父亲都是无面人。但他父亲死了给他留下阴影,他不再会因为看不到家庭温暖而做一个无面人。他获得了自由!
《恶灵入侵》观后感(二):心中的魔魇
小男孩小的时候,他父亲从监狱出来悄悄看他,因为发生意外摔死了,母亲哄骗他说那是无脸恶魔,恶魔消失了无疑是件好事。
后来小男孩长大了,也成了父亲,在工作中同伴的意外摔死让他心里的那恶魔又回来了。
女儿无意间看见了他小时候写的故事,也相信无脸恶魔的故事,并深陷其中,两个人的情绪相互感染,女孩的心理是受到了父亲对恶魔恐惧的影响。父亲和恶魔搏斗的情形预示这他想摆脱心中的阴影,女孩把字条leave me alone扔向柜中的父亲,希望摆脱这种情绪。
父亲在见到自己母亲后得知了真相,终于摆脱了心中的恶魔,也帮助女儿摆脱了魔魇。
小插曲,后来神父成了小男孩的爸爸。小男孩的父亲寻求神父的帮助是为了拜托看见自己前夫摔死的恐惧,但是她又不能说出来。
《恶灵入侵》观后感(三):打低分的短评扫了遍,智商果然是硬伤。
那个无脸人不是爷爷好吗?是男主角从幼年时代就开始的阴影好吗?!妈妈为了保护小时候的男主角,掩盖其父摔死的事实,欺骗他那天晚上袭击他们的父亲是不存在的。正因为这个欺骗才导致男主角记忆混乱而产生幻觉和心理疾病,臆造出无脸人的故事。(所以说有时候父母想保护孩子其实反倒是伤害了他们啊)
米亚的主治医师说的没错,父女俩的确是患了感应性精神病,男主小时候的心结一直没有得到化解,后来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女儿和他看到同样的幻觉,米亚捡到的那张纸就是导火线,看到小时候的父亲写的故事,米亚感应同步开始,无脸人借由此正式入驻三口之家。(这里点题“恶灵入侵”)
米亚是个好孩子,她不停地续写无脸人的故事其实是想帮助父亲,她对主治医师说:我不相信无脸人,但是爸爸相信。米亚的失语可以解释为她不能说破假象,她要把故事续写下去,和父亲一起相信无脸人的存在,这是至亲的人之间的盟约。(医师说只有关系最近的人才会患有感应性精神病)
少年人的意志毕竟还是比较弱的,和爸爸一条战线的米亚神智逐渐被恶灵侵蚀。解铃还须系铃人,能打败恶灵的只有它的创造者本人。从母亲那里得到事情的真相的男主回到女儿床前,父女俩最终一起战胜心魔,把恶灵赶出家门。个人觉得最后这场戏把家庭伦理、心理、魔幻以及恐怖片的各种元素杂糅得非常棒,这也是西班牙恐怖片最优秀的地方,孤堡惊情和潘神的迷宫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为止,也只有这个国家的恐怖片能让我提起兴趣看一看了,日韩泰恐什么的都已经浮云了。
《恶灵入侵》观后感(四):故弄玄虚
本来我对这个电影是抱着很高的期待的,第一是因为很喜欢Clive Owen,第二则是因为看过一部西班牙恐怖片《孤儿院》(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122766/),印象深刻之极,爱屋及乌之下对这部同是西班牙的惊悚片期望值也水涨船高,但正因为如此失望也就越大。
电影情节其实是很简单的,女儿无意中捡到父亲小时候留下的手稿,将父亲小时候梦魇中的恶魔释放到了父女两个的生活中,到最后才发现其实另有隐情——父亲小时候经历的不是恶梦,而是他的坏父亲对母子两个的攻击,真相大白父亲的心结被解开,同时令女儿得到解放,那个梦中恶灵自然也烟消云散。
导演用两条线索同时推进,父亲和女儿两个被困扰的情境交相映射,那个恶灵形象称得上是独树一帜令人印象深刻,特效不多但是不着痕迹自然而然,音效也每每能令我喘不过气来,父亲是母亲现实中的梦魇和儿子梦魇中的现实,父女两代人梦魇叠加的题材很有创意,可是观影中我却越来越焦躁“怎么还不完呢?”,到最终谜底被揭穿我心里不屑——“故弄玄虚”。
为什么呢?
隐瞒重要情报,导演将最重要的情报完全留到了最后,而不是通过层层剥开不断解密,在此之前观众是一头雾水完全莫名其妙,导演也许觉得这样一来,结尾的大转折才能更震撼人心,但我作为观众只是觉得被愚弄和抛弃了。
说被愚弄是因为导演和我的情报是不成比例的,最最重要和初始的情报对我是不可知的,被抛弃是因为没有参与感。
因为情报不足,我成了完全的旁观者,我不能做出任何有价值的猜测,也就不能得到“我就知道”这样的胜利感,或者“原来不是这样啊”引起的好胜心。而好的导演会一点点地将情报放到你面前,让观众不断提出假设,又不断推翻自己的假设,到最后一块出现完成拼图,剧情出现了大反转,观众才惊叹到真实情况完全不是自己原来的想象,如此,导演也许误导了观众但是没有欺骗观众,观众只是没有注意到某些细节而已,如此观众才会叹服。
看完了我反而糊涂了,几个配角如妻子牧师男主的母亲出狱的父亲等基本就是一闪而逝,而他们角色的作用也没有表现出来,比如男主的妻子的痛苦焦虑怀疑,男主的母亲对儿子隐瞒真相的良苦用心,牧师对男主母亲的爱慕及由此作出的努力,男主的父亲则干脆成了符号,即使两个当然主角父亲和女儿,他们也是模糊而只有可怜的几个情景来表现冲突和转变,克里夫欧文从头到尾苦着个脸想要怎样?
记得在《电影的力量》中提到,推动情节前进的应该是人的选择,而不是自然上帝或者他人,好的电影电影表现的重点也就是这些选择,在《孤儿院》里就重点描述了母亲的几次改变命运的选择,在这部电影里当然也有选择,比如父亲在幼年最后一次被恶灵入侵,他哭喊失措不断打开手电,母亲在去照看和不动之间挣扎,最后他快速将恶魔在笔下纸上终结,装在盒子中,投到树洞里……这个情节我认为是整个电影里最好的,只可惜这样的情节在本电影里太少了
《恶灵入侵》观后感(五):失败的家庭教育导致妄想症小孩(有剧透)
无意中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略有所得。
儿时的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无疑是决定性的。片中,男主的儿时经历无疑是不幸的。先是父亲被捕入狱,肯定缺少父爱。(本人臆想。)然后父亲出狱后,因为思念儿子,偷偷摸摸来找儿子。(这里,我怀疑是不是男主母亲申请了禁制令什么的,不准他父亲接近他们,要不然也不用偷偷摸摸的。)我想父亲肯定是爱儿子的,想把儿子从妻子那里抢走。怎奈儿子半夜起床去找猫猫了,父亲找不到儿子,可能一时恶向胆边生,想做了妻子(这个让我想到了T-Bag),也有可能想爽一炮。儿子回来后,看到了母亲被掐脖子,大喊。男主父亲听到了,立马来找儿子,一把扛起儿子要走。男主死抓栏杆不放,忙乱中,父亲差点失足掉下楼,只剩下双手还抓着栏杆。父亲对着儿子说,救我。但感觉儿子好像不认识他(悲剧,可能很早就去坐牢了啊)。母亲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除掉他们生活噩梦的好机会,伸手蒙住了儿子的双眼,让他父亲就这么掉下去,慢慢的没入水泥池中。但事后,母亲却没有正确的引导儿子,而是编了一个劳什子的借口------无脸男。(感觉先是儿子做了噩梦,说什么无脸男捉他,然后他母亲顺势编下去的。)片中那老牧师说得对,母子都是疯子。我想,只要好好引导儿子,儿子也不至于有那么严重的心理阴影。
男主长大后,一次同事的意外,也是差点从高空摔死,又一次引起的男主心底的儿时的恐惧,故事便渐渐发展下去。下面无非是男主和她女儿----女主一起面对无脸男,打败无脸男的故事。
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畏惧的无脸男,我想只要鼓起勇气,认真面对,所有的难题都不是难题。如果只是一味的逃避,只会喊妈妈,我想,最后打败你的,不是无脸男,而是你自己。
《恶灵入侵》观后感(六):《恶灵入侵》
1、我很佩服自己坚持看完了这个片儿。鉴于导演很努力的来营造所谓“恐怖气氛”和很有想法的双线叙事的份上,用个比较保守的词来形容这片儿吧---“无聊”!
2、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之前和我一样是准备把它当一部恐怖片来看的。我真是上了大当了,真的是一丁点儿也不惊悚恐怖。我自知我自己恐怖点不高,比较容易被吓着,但是《恶灵入侵》中一直被局中人啰啰嗦嗦、絮絮叨叨反复提起,又多次现身的那个“无脸怪”作为这电影中唯一的恐怖原素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他也没个明确目的,估计吓唬少年儿童都不够。“无脸怪”这个听起来就很低级弱智的东东的恐怖惊悚度甚至还不如一般的暴力罪犯。
3、不恐怖其实也没关系,情节好、故事佳也可以啊。可关键是故事也讲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前后根本不能解释清楚。好吧,可能是我智商低。
4、克里夫.欧文为什么会接这个片儿?不明白。更不明白的是本片居然还有很多正面的评价?实在是奇而怪之。
5、唯一的亮点是女孩母亲的裸戏......
《恶灵入侵》观后感(七):《恶灵入侵》:肌无力的无脸男
首先这个剧情的设计是不错的,不过导演或者编剧并没有把握好整个故事的框架,估计自己被故事弄晕了,拍了很多无用的场景和片段,最后剪辑在一起,一些细节也没有用心的交待清楚,导致全片看完让人有种无力感,也难怪很多人骂烂片。我来稍微梳理一下
首先是小男孩和母亲
小男孩出狱的父亲在他们母子面前意外惨死,母亲为了瞒着孩子,就骗他说这一切都是个噩梦,导致小男孩将自己的父亲想象成了无脸男,并日夜做着这个噩梦。
好了,问题来了,既然并不存在真正的无脸男,在那个神父帮助驱魔的仪式上,小男孩说看到了无脸男(其实是他的幻想),母亲居然也跟着看到了无脸男并惊魂失措,这就是导演为了营造悬疑感而刻意拍摄的片段,但却没有给观众一个合理的交待。
当然小男孩就是小女孩的父亲
然后是小女孩和父亲
小女孩无意中找到那张小纸条,冥冥中传承了父亲关于无脸男的噩梦,并在之后的一系列场景中,和父亲共同看见无脸男这个幻觉。
好,问题又来了,大家在录像里并没有看到除了小女孩和父亲之外的人,一致认为这对父女产生了幻觉,父亲愤怒的摔门而走,这个时候,心理医生询问小女孩,小女孩居然说自己知道并不存在无脸男,只是父亲认为无脸男存在而已。片尾小女孩却又再次看见了无脸男并差点丢了性命,最后被知道并不存在无脸男的父亲救了回来,前后大大大矛盾。
之所以说剧情不错,是因为整个故事分成了两条线,为了避免大家过早的想到小男孩就是小女孩的父亲,导演还特意让小男孩和母亲这条线全部都说西班牙语,恐怖的气氛稍微弱了一点,不过抖出了很多悬疑包覆,让人不停猜测,最后将两条线连起来的时候,如果能有个经得住推敲的合理解释,上述的BUG细节也都有个顺畅的逻辑,那么这个片子也算一部值得一看的悬疑片。
《恶灵入侵》观后感(八):值得细细推演的佳片
昨晚把《恶魔入侵》看完了,和最近很火的《二次曝光》一样,集多种影片元素于一身,刚开始看以为是恐怖片(包括电影的海报也传递的是那种感觉),看到中段觉得是部悬疑片,到了结局,惊觉这是一部亲情电影!至于属于什么片子,各花入各眼吧,在这里,我想谈谈本片的一些细节。
剧情:“Juan的父亲是一个囚犯,出狱之后对于母子的想念使得其在雨夜探访他们的住处,可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抢夺儿子的过程中,Juan的这位囚犯老爹坠楼了,摔进了楼下的混凝土中,神不知鬼不觉的人间蒸发了。Juan的母亲为了以后平静的生活,欺骗小男孩说他所看到的这一幕都是噩梦,而那个坠楼身亡的囚犯老爹,也被Juan的母亲塑造成了一位“无脸怪”。年幼的小男孩对此深信不疑,但是,信的太深了点儿……
John结婚了,有了一个漂亮的12岁女儿Mia,Mia在无意中找到了Juan关于无脸怪的信笺,并开始探索这个故事的发展。而John因为女儿Mia所言的噩梦和同事险些坠楼的画面,激活了自己深信的“无脸怪”的幻觉……于是,父女展开了一场战胜噩梦的精神之旅~~~~”
细节1:Mia我相信刚开始讲述无脸怪故事的时候,是没有具象的无脸怪的形象的,但当她在储物间,把自己噩梦向父亲John讲述的时候,John潜意识里将无脸怪的造型具象化了。个人认为,从火烧人形道具,Mia从开心到最后有些害怕要躲在John背后的小动作可以看出,这个被具象化了的无脸怪,传递给了女儿Mia。也就在此刻,父女之间的感应性精神病的联系正式建立了起来。
细节2:关于Mia为什么写自己其实不相信无脸怪存在的讨论。我觉得很好理解,Mia自己是没有无脸怪的人生体验的,她不过就是捡到了Juan(也就是John)的信笺,讲述了一个关于无脸怪的故事而已,所以,她说自己不相信无脸怪是正常的。但是,当她探索Juan故事的时候,却发现从父亲John那里得到了强烈的共鸣(这里需要提醒一下的是,Mia并不知道Juan和John是同一人),于是,12岁的Mia开始自我怀疑,这个真的是故事还是现实?而作为父亲的John压根儿就觉得无脸怪是客观存在着的,他认定无脸怪存在的强烈情感间接的又作用到了Mia的身上,让Mia的疑惑越发的强烈,别忘了,父女之间还有感应性精神病存在着。而Mia的矛盾也通过自己的行为做了明显的交代,前面还在医院说她自己不相信无脸怪,紧接着回家就对无脸怪写了一张“Leave me alone”。
细节3:有豆友觉得驱魔那一幕太故弄玄虚,我个人认为,其实驱魔本身更像是牧师在与Juan做一场催眠疗法,通过催眠让小男孩Juan回忆起真实的事件。所以,当Juan在尝试治疗之后,对雕塑产生恐惧的时候,画面中雕塑的脸也渐渐开始具象化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意识到真相恐将败露的小男孩母亲,立马带着小男孩离开了教堂。
细节4:欧文扮演的父亲其实就是开篇中的小男孩——Juan(胡安)。这个其实很自然能联想到,导演虽然用让胡安讲西班牙语回避观众的联想,但是小男孩周围玩伴的造型(喇叭裤、披头士的发型)还是很明显的交代了两条主线处在不同的时代,而自然,欧文扮演的父亲正是小男孩Juan。两个人的名字还都是J开头的。
《恶灵入侵》观后感(九):我想真相应该是这样的
男主小时候,他的父亲在蹲大狱,期间有个牧师在追他母亲,过程大概有点艰难。这一天,他父亲刑满释放,回到家已是晚上,下着雨,家里刚好在外墙装修之类的,于是,从窗户爬进去,欲强行亲热的时候,被男主发现了,不知怎么的,就争斗到了外面,然后他父亲就摔死了。但是,当时他母亲并没有告诉他是他父亲,大概也是编了个鬼故事之类的。他父亲死后,他母亲就接受了牧师。大概有一段时间,男主还是会自己编故事,做恶梦,当然,最后封笔了。
无脸恶灵,可以理解成男主从小没有见过他父亲脸的象征。
男主成家后,继承了讲鬼故事的优良传统。男主经过同事意外事故,经常失眠,父女两有相互聊天谈心,最后男主走出了阴影。至于男主的老婆有没有“外遇”之类的,由于只看了一遍,不好判断。
这里可以有3种假设:
1、恶灵的假设;
2、X基因遗传,可能是有这种病例,但非常罕见;
3、男主从小缺少父爱的创伤。
总之,不管哪种假设,最后打亲情牌也属正常。只是从片名开始,打恐怖牌,气氛营造还可以,双线衔接也不错,最后反转有点失望而已,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本片,更多的还是亲情角度,就是家庭完整和睦是最大的幸福,不要让孩子从小受不良影响。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恶灵入侵》观后感(十):美国恐怖片:《Intruders》
说起恐怖片,必须是日韩为尊,美国堂堂电影大国,在恐怖片的领域却只是学前班水平。一般来说,美国恐怖片的特点,用三个字可以概括:不恐怖。但《Intruders》有点例外,在美国产恐怖片中,它算是比较恐怖的了。尤其是没有脸这件事儿,我之前一直觉得应该是搞笑居多(美式幽默你们懂的),我看之前已经准备好要看一个恶搞的东西了,没成想全片看下来,竟然是认真的在搞恐怖。
影片采用了两条线平行叙事的手法,这种叙事方法本身需要导演有一定功力,对故事的框架、节奏都要能够掌握,因而多见于悬疑片、以及一些小制作文艺片,但甚少见用于单纯的恐怖片。除了前半节稍显拖沓之外,《Intruders》的导演在叙事能力上无疑是合格的,各种心理、勇气和感情,在平行叙事中层层推进,淋漓尽致,这很不容易。更难得的是,导演对故事和氛围的控制能力随时间而渐入佳境,前面看进去了,后面就能被影片带着走,没有恐怖片常犯的虎头蛇尾的毛病。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说了它不少好话,但此片IMDB评分不高,一则主题意图创意等均无甚新意,二则在影史数十年所有类型洋洋数千万部电影中,它确实算不上什么好片子,哪怕在恐怖片领域也不过浮云一朵,但近3年美产恐怖片而言,此片已经很不错了,我一时很难想到更恐怖更好的。
另外,在不剧透的前提下,我只能说,推荐在母亲节或父亲节观看,真心推荐,不是在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