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之森》观后感10篇
《钢琴之森》是一部由小岛正幸执导,上户彩 / 神木隆之介 / 福田麻由子主演的一部动画 / 剧情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钢琴之森》观后感(一):极无聊
我能理解的就是两点:1.少年具有超凡的天赋,类似海上钢琴师。2.学习乐器以喜爱为初衷就牛逼了。就是这点儿事儿演了100分钟,这是我见过的最无聊的日本动画片儿。
这个电影,除了愤世嫉俗,宠坏了的孩子,溺爱的家长,邪恶的路人甲乙丙丁,妓女母亲,扑克脸老师,装逼的钢琴家之子,厕所公主,和极其乏味的剧情之外,就是你们喜欢的小清新,文艺腔,神秘感,一个奇奇怪怪的钢琴出现在树林里,只有那个女人配音的小朋友可以弹,就像只有亚瑟王可以拔出石头里的剑。
那么难道只有有超能力的孩子懂什么叫热爱音乐?难道热爱就不枯燥?可以像神童那样弹一遍练习曲就弹肖邦?即便是天才也要付出极大地努力才能成功。
如果电影废了半天劲就是想说现在人类的制度的种种不好,刻板教条,只要热爱钢琴就牛逼了,那也太愤世嫉俗了吧,事实上很多音乐家的童年的确是不幸的。像海上钢琴师和影片里的神童现实世界是没有的。
《钢琴之森》观后感(二):很纯很理想
也许在我们身边很少有这样的人。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回答。不是逃避问题,而是觉得没有知道的必要。影片看到最后的时候,我落泪了。也许是感动,也许是体会到影片中宫雨当时的心情。他怯怯的问田野老师“有一天我也能弹得跟海一样好吗”我心中有的更多的是钦佩,还有的是心疼。
目标,需要多一点勇敢,不要为理由的高低而纠结,让高尚走开,有就好,努力就好。
《钢琴之森》观后感(三):很迷人
我就知道我会喜欢,森林里的钢琴,弹它的人一定是个率真趣怪的家伙。
不过,海这样不羁的人,这样纯真野性可爱的人,如果凑巧又是天才,可就悲剧了。
听说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才华,就该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被认可,不断的熟悉规则遵守规则拿下规则。。。
多累人吖...
譬如野田妹,固然后来的成绩堪称可喜,可我还是好怀念之前那个可以在垃圾堆里用满不在乎的嘴型随意弹奏的少女。
呐,海,唯一可以弹奏森林钢琴的人,就还是留在他的森林里,快乐的梦游般的弹琴吧,管他是不是最美妙最动人的,我自私的想。
而现在的我,开始愿意把目光分一些给雨宫这样的孩子,他们早早被设定了未来,从强加意愿到渐渐接受甚或心甘情愿不惜为之牺牲一切的努力,他们平凡,他们在乎分数和名次,他们常常和别人比较,他们始终有明确目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识快乐滋味,简直不明所以不可理喻的一条道走到黑,挣扎于自己并不确定有没有意义的努力,显得有些可笑,就像,,,像大多数并不天才的我们。
是的,我从来不喜欢甚至好讨厌目的性,事儿事儿的觉得,这可太廉价太卑微太伧俗啦~我最欣赏兴之所至任意妄为漫无边际的家伙,因那是人最初的状态,那才是真正的人,有着鲜活的偏执的炽热的无限张力和通透生命力。可当我们信手拈来的只能是垃圾,当我们率性而为基本上就会没饭吃,我们就只能仰望着蓝蓝的天空想象着云端里自由穿梭的钢琴,想象原始森林的日头和月光,想象着最好能把自己变成唧唧歪歪的鸟儿与盘旋上空的音乐共舞共眠。。。然后就还是回到厕所摸摸wendy柔软的毛鼓起勇气寻找自己的小天地。
仅此而已。
:
话虽如此,我由衷热爱这类乡野画风,浓密的树,斑斓的影,静谧的夜,迷人的钢琴,倔强好斗的少年,所有的色彩所有的场景夹着扑面而来的纯朴气息席卷你能用到的所有感官,真真爱到骨子里去了。。。
就算是再妥协,喜欢的竟然都不会变的啊。。。
如果说,音乐就是比赛,那么,你已经输了。
真正的音乐是什么?陶冶内心的,空灵的,仅仅属于自由的,那就是音乐。
就像是阿字野老师说的,一之濑需要的,是自己的东西。
就在丛丛叠叠的森林里,绿如海洋的世界,一架牵系着阿字野和一之濑的钢琴,在一之濑敲响森林钢琴的刹那,他说,这双手是被钢琴选中的手,和我一起来弹钢琴吧。
[第一乐章·莫扎特钢琴奏鸣曲M.310]
从关东到中部南区的距离是多远?或许只是隔了两个人相识的道路而已。
雨宫修平抵达中部的那天,森林里传来了美妙的钢琴声,他不知道那是一之濑给他的见面礼,他不知道那是自然给他的见面礼。在雨宫君对着小朋友说,我是雨宫修平,从东京来,特长是四岁就开始学习钢琴,梦想是成为一名钢琴家。那个时候,一之濑是不是就决定要和他做朋友了呢?
从学校到达森林中心的位置,其间遇见了不愉快的事情,乡村小学的孩子对新来的雨宫并不太友好,以钢琴幽灵去吓唬对方,直到角落里,一之濑说,森林里的钢琴是可以弹奏的,一场争执就发生了。
绿叶的缝隙间可以透过光,让森林里的钢琴成了一个舞台。可是,即使是雨宫这样从小练习钢琴的强手也不能弹奏的钢琴,一之濑却轻而易举地用手指在上面跳舞。
它仅仅属于一之濑。
雨宫告诉一之濑,他会去参加全国比赛,预赛的曲目是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310,于是,用家里的钢琴为一之濑演奏了一次。
雨宫说,海君,我们一起弹钢琴吧。
阿字野老师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他曾是轰动全日本的钢琴家,由于意外的车祸而隐退了。他的手受伤,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阿字野说,森林里的钢琴是他的。淡褪成旧时颜色的回忆,那架钢琴的琴键很重,一般人弹不了。
但是,阿字野说,一之濑,你是被选中的手,和我一起弹钢琴吧。
[第二乐章·贝多芬致爱丽丝]
也不是故意要和雨宫发生矛盾。而是,雨宫的妈妈得知阿字野老师就是当初的阿字野壮介之后,决心要阿字野老师教导雨宫练习,可是被拒绝了,之后,一之濑却告诉雨宫阿字野老师希望他去学琴的事情。
那样的感觉,应该是第一次有,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弹琴的时候,自己始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优秀者,而在这个时候,却输给一个仅仅把钢琴当作游戏的一之濑。
钢琴不是用来玩的!
那么,这个时候的雨宫已经表明和一之濑不一样的人生观了。
从贝多芬到门德尔松,从致爱丽丝到命运第五交响曲,惟独肖邦的小狗圆舞曲是一之濑无法弹奏的,于是,他对阿字野老师说,教我肖邦。
故事是轻缓的,伴着悠扬的旋律在慢慢铺展。和家事显赫的雨宫家比起来,一之濑不过是红灯区酒吧里一名舞女的孩子,但是他天性善良,乐观,和森林中的钢琴做朋友,于是他说,听好了!我有很多钱都买不到的东西!
是的,那就是幸福。
高潮的部分自然是比赛,但是,那也是揭示电影主题的部分。如果说雨宫以完美而毫无差错的弹奏赢得了评委的赞赏,那一之濑就是以自己融入大自然的那份纯真的心敲响了所有在场的人的内心大门。
雨宫的泪水说,他确实输了,虽然赢得了比赛,却没有赢得快乐。
真正的赢是什么?是拿到比赛的冠军?不对,是像一之濑一样战胜自己。
[第三乐章·肖邦小狗圆舞曲]
那一次,一之濑扬起微笑的脸,答应我,做日本第一!于是,我终于忍不住和雨宫一起哭了起来,他跑着叫“干巴爹”的时候,像是一个永远不懂得忧伤的孩子。
虽然,没有雨宫,我会很无聊。
但是,做日本第一吧!
离开和开始一样,都经过了那片森林,彼时与此时同在,那轻快的小狗圆舞曲仿佛说,雨宫,再见了。
《钢琴之森 - The perfect world of KAI-》是由一色诚创作的青年漫画,从1998年起连载于讲谈社旗下的杂志《ヤングマガジンアッパーズ》,中途停载了一段时间后转移到了《周刊早安》上。随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不定期连载后再度陷入停载,直到去年12月才再度恢复,同时公布了该作将会制作剧场版动画的消息。
很羡慕雨宫和一之濑那样纯纯的友谊,虽然有点小争执,小嫉妒,但是,仍旧为着对方担心,着想。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剧场,不论从画面还是音乐,甚至是雨宫的声优神木隆之介更是可爱的小正太。每当他叫起海君的时候,那样的声音真是牵动人心。
最后,我们都会快乐的。
《钢琴之森》观后感(五):天赋
在我看来,这又是一个有关天赋的故事。从来就不喜欢这样子的题材,可能是自己太过平凡,才会产生这种嫉妒心理吧。
所有作者都会在描绘这样的有天赋的少年时,着重描写他成长过程的悲惨与孤独,但是这个少年必然是不会被这样子的环境所影响,总是能够有一颗明亮善良的心。他不会在乎什么物质上的东西,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最重要的,可能会缺失亲情,但是将来必会受到他人带来的温情,然后成为了不起的人。
但是我就是不喜欢这样子的情节,为什么再努力都不会超过他们这些有天赋的人。
在看火影忍者的时候也是这样,看着鸣人虽然从小就是被欺负的对象,可是他最后还不是依靠九尾的力量成为了很强大的忍者了吗?谁又知道他爸爸妈妈是那么厉害的四代,是人柱力之族强大的成员呢?大家看的时候似乎都是更偏爱这样一个炙热的角色。看着后来的佐助一步步走向了黑暗,就在想,人人想着鼬是天才,佐助却是怎么也比不上他,人人想着鸣人是那么敢于拼搏,可是他轻而易举就能拿到别人的力量。
钢琴与忍术,都是所谓勤奋与努力比不上天赋的技能。但是,作为一个平凡普通的人,怎么能不在心里向往他们的出乎寻常,怎么能不在心里埋怨自己的不争气呐?大抵就是我这样的黑暗心理了吧
《钢琴之森》观后感(六):只想再听听森林里那段钢琴曲.
又一次被日本动画打败.
看之前告诉自己.
动画而已.
这样才可以被日式的温柔感动.
也不说莫扎特的幻觉来得怎么突兀.
没有必要.
让自己傻傻地被感动一次不好吗.
看日本的动画.
不能总是怀着找茬的心态.
得过且过.
被感动就大哭一场.
笑位处就放开地大笑.
回到电影.
不愠不热简简单单.
用心去真正爱上一样东西.
一切都是好的.
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
从四岁开始练琴.
quot;钢琴已经变成了我的敌人"
这么多年的朝夕相处最终却只能沦为敌人.
然而海却说.
这是我的钢琴.
我只是在玩钢琴.
如果练钢琴师那么痛苦的话我就再也不弹钢琴了.
他只是很纯粹地爱钢琴.
于是他也快乐得很纯粹.
既然不能逃避.
为何不能用爱来润滑呢.
为何一定要用敌人来互相称呼呢.
电影讲了很多道理.
只是现在已经累了.
不想再敲.
只想再听听森林里那段钢琴曲.
没有名字.
简单的右手.
重复的两个音.
却动听得让我怔住了.
好听.
《钢琴之森》观后感(七):在死的时候,不因为没有爱过而羞耻
很文艺很唯美的一部注定上商业上不会有大成功的动画电影,却也是因为这样,能看到这部片子才让人更觉幸运。
首先,在两个稚龄少年之间的单纯的友谊的让人非常感动。共同的爱好让这两个还不太懂得人生,只是因为延续父母生活轨迹而懵懂生活的少年跨越了家庭背景和性格的鸿沟,成为了最贴近彼此心灵的好友。
随后就是对所爱之事的诠释。总觉得雨宫是个可怜的孩子,正如许许多多的东方家庭的子女一样,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着,被父母的喜好填满了生命。对他来说,弹钢琴不过是一件不得不做,不能选择的事情。然而他又不知道除了钢琴之外他还能爱什么,所以面对天生自发的与钢琴产生共鸣的“天才小子”海,他既自豪又失落。直到最后,他还是渴望得到音乐老师的一声肯定。
没有热爱过手下的钢琴,即便是世界第一的钢琴师,也只不过是一个精密的音乐盒而已。
啊,我们这些碌碌生活,为生存为面子奔波的可怜人啊,只希望在死的时候,不因为没有爱过自己做的事情而羞耻。
《钢琴之森》观后感(八):钢琴之森
剧情有点不怎么有新意,不过好在是音乐番,整个下来让我都很舒服,不管是机械得钢琴,还是我感情的渲染,其实讲道理,都是录音而已,感情都是画面渲染的,最让我喜欢的,还是比赛这个环节,让我想起了四月是你的谎言,台上的光辉耀眼,台下的掌声如雷,的确让我好感动,全世界最美得乐器,我认为,只有钢琴。
想起从前我关在琴房里面练琴,可以整日整日,我好想念你我的钢琴。
《钢琴之森》观后感(九):这个森林,是海的王国。
看完《梦色糕点师》后看的第一部动画电影。
上豆瓣才知道杨舒文最爱的神木DD是主角的配音,失敬。
这是一部温情而不做作的电影,让我想起了之前婷婷一直嚷嚷要我看的《海上钢琴师》。电影中那些优美的钢琴曲,莫扎特,肖邦,贝多芬,仿佛是在听一场大师的演奏会,闭上眼睛面前全是指尖的舞蹈,让人应接不暇。
很爱海和雨宫。友谊有时候真的会触动到心底而忍不住落泪,特别是当自己曾经也有过这么一份友谊的时候。总一些情感,留在你的身体里不会离开,或许它在细胞里,或许它在血管里默默流淌着。两个小男孩因为一架森林里的被遗弃的坏钢琴而认识了。
海居然可以把那架坏钢琴弹出声音。而且如天籁一样,也许就像葬礼老师说的,这是一双被上帝选中的手,或者说,被钢琴选中的手。没有谁看过海在月光中的森林弹钢琴时不动容的,那飞舞的指尖,那陶醉的脸庞。一切都显得如此的和谐,仿佛和森林融为了一体,仿佛他也是森林的一员。
他是宠儿。所以他一直都不会输。
他又是善良的,含蓄的。但是爱的分明。
这部电影,想说明的,想表达的,其实有着很深远的意义。只有自己看过了,体会过了,才说得清那种感觉。那种钢琴声植入你灵魂的感觉。
你懂了吗?
《钢琴之森》观后感(十):纯粹之心
影片开始雨宫坐着车来到乡下 经过那片森林 听见琴声 其实这开头很让人联想到萤火之森
一个是从小苦练钢琴 一个是玩着钢琴长大 他们成为了朋友 一之濑海轻易赢得老师主动教授 并参加比赛 雨宫心里有过嫉妒吧 毕竟自己那麽努力的东西别人能轻易得到
雨宫赢得了比赛 但却还是输给了一之濑海 老师说他知道会输 输给比赛的规则 可是输了比赛 赢了自己
很多人说看来努力还是比不上别人的天份 其实我觉得天份固然重要 但是心态更重要 喜欢一件东西的心情也影响了自己的行为 决定了自己的行为
其实《钢琴之森》这个名字就是想告诉我们 保持自己最纯粹的心吧 就像一之濑海在比赛中还能像森林中一样演奏。
2017.02.10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