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七年2》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人生七年2》经典观后感集

2018-08-14 03:1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七年2》经典观后感集

  《人生七年2》是一部由迈克尔·艾普特执导,Bruce Balden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七年2》观后感(一):人生14岁

  14岁的时候较之7岁有了很多改变

  有的实现了七岁是的所想,比如当年想当骑士孩子,四个富人的孩子都去了他们想去的学校,有一些已经向现实妥协,修正自己的理想,有的甚至感到些许迷茫

  性格

  总体上从个人性格上保持着延续性,寡言少语的依旧寡言少语,健谈的依旧健谈。

  富人的孩子更加自信,而穷人的孩子更向内秀的方向发展

  对待罢工的看法

  所处阶级跟他们对待罢工的看法有很大关系

  穷人的孩子趋向于支持。富人的孩子更趋向与反对镇压。

  对于金钱的看法:

  穷人的孩子普遍认为:钱够用就行,要能够维持生活

  富人的孩子普遍希望:不要迫于生计,要有足够的金钱,这样才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共同的认识:都认为金钱太重要,都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

  对未来目标

  有的用了较为明确的字眼如约翰(相当政治家

  还有些用了较为模糊观点 杰琦 苏珊

  不知这些与未来的成就有没有一定关系!

  约翰和布鲁斯更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见解

  我认为他两未来成就最大!不知我的判断是否能成立,静待以后!

  《人生七年2》观后感(二):(一百九十九)不晓得谁可以逆袭

  首先说吧,从1963年的灰度画面到1970年的彩色画面,这七年间科技的进步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虽然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阶级的区别一下子就比7岁是明显得多了——打扮上就能看得出来,三个富家少年西装领带,站在老板角度看待罢工问题,那个想从政的、学钢琴家伙,对待金钱的态度。这货以后的道路似乎就已经像是铺好了一样,一片光明。对待感情的态度上普遍都很保守腼腆,这一点倒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上初中的时候班里谈恋爱的都一大堆,英国的小孩14岁都没有男女朋友的嘛?可能时代早了一点,也可能只是大家不好意思说吧。不过,我也觉得不能完全用阶级这样的刻板印象描绘一个人,虽然出身阶级确实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里面的一个女孩子说,我觉得很不公平啊,为什么有些人生下来就是富人,天生得到的东西就比别人多得多。唉,叹气了,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公平过,连动物都是优胜劣汰啊。我试图把里面的很多问题问向14岁的我,但是我已经回忆不起我14岁的状态认知水平了。不过我是感觉,那时候的我比起片子里的孩子,真的是太无知太无知了。

  ——2016.05.08 19时,Kowloon·Hung Hom·PolyU,Hong Kong

  《人生七年2》观后感(三):UP 14

  托尼在七岁的时候就梦想成为骑师,他的父母对他期望颇高。他14岁正走在这条路上,每天都会出去练习骑术。零花钱比较多,对与女生交往话题不感兴趣

  约翰显然在里面是最为耀眼的孩子了,目标非常明确,并且健谈。会弹钢琴,想要成名和获得政治权利。他每周零花钱只有40便士,无意与自己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对待金钱的态度我很赞同,赚足够的钱,就可以做自己喜欢事儿了,譬如说收藏画。

  苏西看起来非常的低调无言,身上有一种想要反抗但又无力改变的味道

  西蒙是个黑人孩子,对于大学没什么概念。零花钱存一半,妈妈拿走一半。

  尼克比较自闭,抱着自己的腿和导演说话,抬头回答问题的次数相当少。

  其他几个人就记不大清了。

  《人生七年2》观后感(四):言论摘录

  约翰:不觉得背景有什么关系,个人都不同,爱好才是重点。 想be rich,因为我不想迫于生计,每天干无聊的活,我想有足够的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将来应该和司法有关我喜欢传统,在英国生活很好,我觉得议会制挺合理。并没有消失,变的是人,你想要的话它还在那儿。谁都可以有权快乐。(想要追求政治上的权利)

  西蒙:要是每个人都一样,那谁也不缺什么了。富人要什么有什么,什么都不缺,而穷人则一无所有,他们知道自己一无所有,知道自己缺什么。不想变富人,一旦有了钱你会对财富厌倦,同样如果当穷人,你会对贫穷厌倦,好东西不能多。没想好还在看,没有什么出众的。

  托尼:富人开口要钱就有钱,想买什么买什么,最终被宠坏。我要是当不了骑士就不当了,也没什么,学开出租车

  查理:如果要指责我们公立学校培养势利眼,学校里只有上中产阶级,而综合学校也要责备,它培养无产者,学校里只有中下级。 我不用太富有,但要有点的钱买得起一间好房子,能把孩子送去私立学校。我觉得一个人活着就为钱,这样不好,最终会毁了很多人。生活在现代世界,很多东西消失了很多生活的乐趣都不见了。

  尼古拉斯:我不喜欢贫穷,谁都是,这让我很难受。谁都喜欢钱,我不喜欢对着它,没什么开心的,但我不想没钱,住在贫民窟。你要是有一百万,和两百万的人比起来也不见得就不开心。(很害羞自卑)

  苏珊:我挺满足现状的,我不想太有钱,但也不想太穷。做自己喜欢的事,对未来有明确方向,对过去没有遗憾

  杰琪:只要过得舒服,想要的不缺,不用担心。我要有一个快乐的家,我知道一直快乐是不可能的,但希望能够尽可能快乐。

  尼尔:如果身体健康朋友要好,就很好,但大家都want to be rich。

  布鲁斯:I'll help people, if I have a chance.生活需要钱,这是很实在的,每个人都要面对。(从7岁就说想成为传教士,想到非洲开化那里的人。很博爱)

  《人生七年2》观后感(五):人物

  看第一集的时候,分不太清楚谁是谁。

  这一集好好和第一集的孩子们做了对比,大致明白了有哪些人。

  富裕阶层

  约翰:帅气;从政兴趣;司法,国会

  查尔斯:

  安德鲁:

  苏西:富家庄园女;第二集话很少

  中产阶级

  布鲁斯:传教士理想善良;去非洲帮助穷人

  尼尔:利物浦市区

  eter:利物浦市区;理想宇航员,旅游车司机

  (东部三女孩

  jackey:卷发,善良

  林西

  usan

  底层

  尼古拉斯:乡村,害羞

  保罗:少年之家;14岁去澳大利亚

  西蒙:少年之家;黑人

  托尼:外号猴子;骑师理想

  《人生七年2》观后感(六):14 UP

  14岁是走向成熟开端

  受访者开始意识到7岁的梦话,同时一些孩子的三观和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形成,还有一部分独立思考能力较弱,没什么主见

  个人感觉这方面的发展和他们的背景和平时的兴趣爱好有关。

  家庭背景较好的,会主动发展并培养自己的兴趣,并认识自己。

  比如弹钢琴想当政客的那位小哥,正视自己的对名权利的欲望,对于自己的将来和一些实事有自己的看法;7岁想去传教的小哥,对外界友善,但对自己的信仰和对世界的看法根据阅历而有所改变。

  而同时,家庭背景不太好的,由于接触不够,对世界的认识有限,对于爱好也没有太大能力去支持发展,说话较缺少依据底气

  比如东区的三个少女,对于罢工没有如同政客少年一样逻辑上站得住脚的的依据,只是用经验来推论,同时她们对于未来规划、自己20岁后的人生没有太多的想法,有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感觉。

  个人观感如此,至于7年后、14年后又如何,明日再叙。

  《人生七年2》观后感(七):14岁的青少年

  时隔7年,这部纪录片如约有了第二部。说实话,这群孩子还是受第一部记录片的放映的影响。或多或少的,在放映之后,观众对影片中7岁孩子的评头品足还是让这些孩子承受了一定的人生压力。在这14个孩子中,这个阶段经历了迈入社会和家庭的第一步,开始更直面人生中的现实和矛盾,就像这本书名《少年维特的烦恼》一样,有了属于自己的欲言又止而又茫然无措的迷茫和叛逆

  在这一季中,让观众首先注意到的是“家庭”的回归或分离。比如,苏西、安德鲁面临父母离婚;布鲁斯在寄宿学校回家并开始与母亲的重组家庭相处;西蒙从保育员回家,与母亲相处。父母的原生家庭对处于敏感渴望独立并寻求自我的14岁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影响。就像安德鲁后来所说的,父母的离婚对他来说影响并不大,因为自己在14岁已经开始有一定的独立,在一定层面上能够理解父母的决定。而对于苏西来说,父母的分离显然让她迷茫了,她的叛逆和抵抗,使得看待生活的态度和观念发生变化。这种家庭的不稳定性是不是会影响到他们对婚姻以及家庭的影响?这群孩子身处其中是没有明确判断的,这个需要以后的反思和记录。

  第二个导演有意识引导的话题是对当下英国政治的态度。对14岁的孩子来说,这个话题还早太大。比如对于是否要通过罢工来争取增薪,富家小公子约翰和杰基是对立的双方。而同样是富家子弟,安德鲁和查尔斯一方面对阶级斗争并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保持中立考虑到“禁止罢工无民主”的发展趋势

  第三个方面,关于钱的问题。除了富家子弟没考虑过钱多钱少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大部分人都意识到金钱对生活的影响。野小子托尔直言“金钱把富人宠坏了”,而西蒙则清晰的明白金钱的缺失就是生活内容的缺失。安德鲁则点出了金钱的作为经济基础意义“有钱才能独立”。在这里面,尼古拉斯可以看到他跨越阶级的强烈愿望。从小他生活在农场,但并不打算长久扎根于农场的命运。他渴望去城市里生活,渴望脱离农场里的生物而去研究远不可及的月球,并且渴望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金钱。他是一个跨越的代表,一个奋斗不甘自身处境的代表。但不得不说,他并不以自身的现状骄傲,在他放眼未来生活时,他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根基是无视的。所以在采访时,他并没有那么大的自信面对自己的现状,面对记录他生活的摄影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害羞的男孩,其实他只是对自己感到无助和自卑。在21岁的那次纪录片中,这位小伙突然之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的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只是因为作为脱离农场生活进入高等教育的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可以自信。他的发展也显示了当下每个凤凰男女的现状。我们愿意看到这种人生的改变,但是对改变中的无奈牺牲不觉得有些悲哀

  对于自己的未来,这些14岁的孩子还处于受教育期。教育给人带来的影响并没有那么的昭显。但是在下一个阶段,21岁时,不同角色的人对教育的态度就有了明晰的态度。这个我们下一个纪录片再具体的聊。

  14岁的青少年,处在孩童成人之间的过渡阶段。开始了他们自觉茫然的人生之旅。接下来,很多人生的选择需要他们拿出自己的手。看到这些手的指向,仿佛也能看到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周围人的过去和未来。所以,有的观众说,希望也能给自己拍摄这样的人生纪录片,真是不错建议。在此,向完成此宏达工程的导演迈克尔·艾普特致敬!

  《人生七年2》观后感(八):`

  人生七年 7up

  1 杰基:杰奎琳 在伦敦市公租房区居住

  2 尼古拉斯:在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的乡村居住

  3 尼尔·休斯:住在利物浦郊区 父母都是教师 不喜欢打架

  4 托尼:在伦敦的最东边居住 15叫其”猴子“

  5 彼得:3的同学

  6 约翰:在伦敦市中心肯辛顿区的一个早教学校上学

  7 查尔斯:6的同学

  8 安德鲁:6的同学 读金融时报

  9 保罗:在一所由慈善团体赞助的儿童之家里上学和住宿

  10 西蒙:9的同学 黑人

  11 霍顿·布鲁斯:在伦敦西南萨里郡的一所私立寄宿学校上学 父亲远在六千英里以外的地方(津巴布韦)工作 梦想是当一个传教士 把自己的钱分给穷人

  12 苏西:在一所女子时尚学校上学

  13 苏珊:1的同学

  14 林西·珍妮特:1的同学

  15 米歇尔:4的同学 女朋友

  16 法默:11班级班长 11夸赞其有威严 能够维护班级纪律

  人生七年 14up

  1 杰基:在英格兰东部的一所综合学校上学

  2 尼古拉斯:在家乡的一所被授予了奖学金的寄宿学校上学

  3 尼尔·休斯:在离家不远的一所综合学校上学

  4 托尼:在公立学校上学 课余时间待在艾普森青少年赛马努力成为一名骑师 和15已分手

  5 彼得:3的同学

  6 约翰:在英国著名的”九大公学“之一的大伦敦行政区威斯敏斯特市威斯敏斯特私立寄宿学校上学 练习钢琴 反对罢工

  7 查尔斯:在英格兰西南威尔特郡马尔堡私立精英学校上学

  8 安德鲁:在英国著名的”九大公学“之一的英格兰东南部萨里郡切特豪斯私立学校上学

  9 保罗:八岁离开儿童之家 在一所寄宿学校学习了一年后 跟随离异的父亲移居澳大利亚

  10 西蒙:在儿童之家依赖着救济生活到十三岁时被母亲接出 从没有见过父亲

  11 霍顿·布鲁斯:父母离异 和继父相处得很好 在英格兰东南部萨里郡的一所全寄宿预备学校读书 不再想当传教士(因不喜欢在众人面前讲话)

  12 苏西:在苏格兰佩思郡南越庄园女子寄宿学校上学

  13 苏珊:1的同学

  14 林西·珍妮特:和1、13分开 选择在一所文法学校上学

  17 高斯林:4的艾普森青少年赛马场教练

  《人生七年2》观后感(九):青春懵懂时

  14岁,正是青春萌动的时候。每个人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低下了头。如果单独看他们,会觉得他们的很多想法很幼稚。但是当镜头闪回到7up时,仍然能感觉到这7年时光所带来的改变。

  学校、旅行、家庭、政治、罢工、零花钱、上帝、未来、婚姻。

  还是问他们这些话题,大部分人的想法没有偏离太多。更有趣的不是他们的结论,反倒是产生这些想法的原因。

  这7年所经历的,改变了他们的一部分气质,但仍有一些深刻的痕迹是无法磨灭的。年岁没有白白增长,大家或多或少地,都学会了掩饰,但很多还是有迹可循的。

  三个小高富帅完全分不清,只记得John的各种观点非常透彻,对未来目标也明确(政治家),而且一语道出了很多不愉快的真相(电视浪费时间,罢工约等于希望不劳而获,种族偏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理解的)。比较令人惊讶的是他的零花钱每月居然只有40便士,远远低于比他社会阶层低的孩子。他对于生活各方面的掌控力也令人敬佩(认为弹钢琴这个事情不能半途而废,零花钱用于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imon7岁时眼神里的惶恐,14岁时的绝望让人心疼。Neil

  似乎不是很有自信,尽管已经开始驯马,但对于自己的驯马师生涯仍旧不是很有信心。

  ruce很多观点让人眼前一亮,含金量绝不亚于John。他的基督教和非洲情结让人印象深刻,这两个大概会是他人生的主线。

  看了那么久,印象最深的倒不是从14岁起就隐隐显现的人生辉煌或者落魄的苗头。而是Sue的那句"Just be content with what I'm doing and be happy with it, and to know where I'm going and to remember fondly what I've done."Sue未必会是物质事业上最辉煌的,但一定会是最平静幸福的。

  《人生七年2》观后感(十):看看别人和自己的14岁

  14岁 初二的年纪 现在回想起来 那个时候总是觉得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耗 谁长得好看就偷偷多看几眼 但最终还是学习好的男孩子更吸引我~被同学带着看言情小说 看的也不算多 一个手指头数的出来的数量 看了几本就基本放下看它们的念头 一来是因为自己看的慢 从同学那囤了厚厚一摞就是看不完 看着耽误时间影响学习……毕竟初三要中考 二是看的时候纯粹是想谈恋爱 幻想有个很完美的人喜欢自己对自己好 结果谈了个失败了 也算是尝试过了 好像从那开始就没再继续看言情小说了 只想着学习

  片子里男孩子的想法会成熟点 女孩子想的比较窄 尤其是看肥皂的那个 可是这个时间点 不是应该女孩子比男孩子成熟点么 毕竟女孩子比男孩子先发育吧?如果生物没记错的话 不过想想也可以理解 毕竟家庭环境也重要 就看就餐时家里人聊些什么内容了 家长的高度决定孩子的眼界

  看电视会变笨-传教士说的对!幸好初中时不怎么看电视 有个家庭条件不错的男孩子说的对 他们家庭条件好 进入了7岁时提到的学校 实现了7岁时的预期 像是他们想怎样规划就能成功的实现 但是我们这些观众却没有看到他们自身为之付出的努力 14岁有这种思维想法 我真是惭愧!不过人们都普遍觉得别人命好 生活的轻松不费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