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囧案 第二季》影评精选10篇
《美国囧案 第二季》是一部由Tony Yacenda执导,泰勒·阿尔瓦雷兹 / 格里芬·格鲁克 / 特拉维斯·托普主演的一部喜剧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囧案 第二季》影评(一):源引剧中旁白,自我感受良好(✪▽✪)
我们是第一代可以过两种生活的人,你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看到的你的生活。 我们在生活的同时,也体验被观看,被展示,被包装,被修饰。 Data,无论是文字还是影像,让我们创造不同版本的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人生的创造者和管理者。 Imagination,这才是我们和机器的区别,让我们知道我们最适合成为哪个版本的自己。 不断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修复和自我修复,创新自己,才是自己的生活。
2017年,美国囧案第一季的出现令人惊喜,这个伪纪录片讲述了一个相当有趣、曲折又荒谬的校园犯罪故事,尽管它看上去相当古怪,却依旧触动人、足够讽刺。第一季抛出了“是谁画了丁丁“这么个聪颖的点子,使得第二季要保持此种有趣度的高质量水平看上去艰难,事实证明第二季依旧精彩、荒谬,最终netflix为了一个更加瞩目的故事牺牲掉了一些喜剧性,依旧成功。
第二季的故事与上一季有所差异,首先在于男主角是不属于这所学校的存在人物,因此在故事展开中他们没有任何可利用的关系、个人的主观认识、甚至发生冲突,甚至前几集主角们的存在感稍弱,之前他们两个始终是这部剧最主要的乐趣来源,第一季中总是有不少的捧腹大笑的点在他们的身上,然而第二季在他们身上明显是减少了;他们在第二季中的角色反而是更大比重的参与案件严肃调查中,这自然是这部剧能够持续做下去的重要原因,是另一种趣味的体现。第二个变化在于关于被告人的选择,不像第一季的dylan,总是那么歇斯底里还有点愚蠢,能赢得观众的同情,kevin就不是这样,就算你一开始也支持男主角去为他洗清罪名,但他并不像dylan是喜剧的来源,他的故事讲得越多,看到越多的是社会对他的伤害。
第二季除了男主角二人,几乎换了全新的阵容,一开始他们两个因为上一季的表现被netflix收编,给他们经费去调查案件(这个点太逗),最终他们接下了一所学校关于shi大盗的案件,调查某位学生是否是被控诉的真正凶手,多次主导了关于shi的恶作剧案件。整个故事和上一季在设置上的共性依旧都存在:案件提供的证据相互矛盾、作案手法可疑、多个嫌疑人等。两位男主角利用大大小小碎片式的线索,用那一次次惹人发笑的疯狂式的犯罪追踪手段,来找出停课日利用柠檬汁使全体师生集体喷shi的元凶。第二季的故事展开远比第一季更加具象、复杂。
这一季所设定的环境是一所精英学校,kevin悲伤的来源均在于此,无处不令人厌烦却又在面上看上去开放,允许男主角的节目探索调查相关的信息,结果暴露出相当严肃的问题;简单总结下,方方面面涉及了欺凌、种族主义、阶级主义、现代人际交往剥削,当然还有最后几集显露出的社交网络弊端。这一切使得第二季的剧情更像是对司法系统的社会评论,一个伪装成荒谬故事的讽刺论,它用shi案件微妙的评论了一番这些话题,剧情完全走向了和第一季不同的方向。
这样听上去大概是一个严肃的故事,故事里40多个孩子集体喷shi,相比第一季需要花一段时间消化dylan违和值得同情,第二季从一开始就给主角设置好这样的情境(被校领导、警察逼问认罪),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探索更加重要的主题;每当开始调查其他的嫌疑人,便是一个新的话题。上一季dylan或许是被老师的失职给耽误了,那些人一直在折磨他,就算他没有画丁丁,大概迟早也会做其他错事。可是在第二季的这所精英学校中,所有的人包括你认为可能是案件始作俑者的那些人,他们孤独开始促使自己进行自我孤立,最终受到了司法系统的惩罚。
以上如此严肃的故事自然也不会完全舍弃掉故事的有趣性,是那种循序渐进的乐趣,两位男主角通过调查现代人们的社交网络而发现的高中生活细枝末节全部有相应的笑点,甚至包括大便袭击的过度反应,正如主角说过的一样“便便很有趣的“,但如果永远停留在这种表面的愚蠢作为笑点,一部剧是永远不能走远的,所以本季的笑点的确是有所削弱的,但依旧零星的存在着。如果除了笑点、故事的丰富之外,你还发现了多处的触动,也是不需惊讶的,或许结局十分令某些人感同身受的。
不管是更喜欢故事愚蠢的笑点还是多样性的故事,美国囧案2没有令人失望,netflix于9.14日一次放出八集已完结,imdb第二季平均分8.4(第二季分集分数加权平均),metacritic观众评分8.6,专业评分76分。
《美国囧案 第二季》影评(三):求别再吹什么9.2分深度神剧了,没有屎尿屁谁还看它?
etflix前不久出了一部伪纪录片,
9月14日在美国上映,豆瓣给出了9.2分神剧的高分。
什么叫做伪纪录片?就是用严肃电影的拍摄手法,
这部伪纪录片名叫《美国囧案》。
在这一季里,纪录片工作者开始调查一个学校的大型腹泻现场。
究竟是由谁造成的?这一场精心的谋划为何以如此重口味作为开场……
豆瓣网友评价:
“不要让屎尿骗了你,没几部剧能有这样的深度讨论。”
“这一季是不宜吃饭时观看的“屎”案,虽然案件荒诞可笑,但依然逻辑严谨,思路清晰。”
可以想象一下校园里40多个孩子集体喷shi的画面,
所有能拉的地方都拉遍了。
教员迅速将学生遣散,让他们回家把这份味道带给家人,带给温馨的家。
同时也收到了一封作恶的匿名邮件,至此这件恐怖事件开始进入调查阶段。
也有人评价这部剧的“标题党”和恶俗,
“第一季画dick,第二季放shit,下一季就该吐唾沫了。”
“校园霸凌,真相的人为引导,犯罪与工业发展的矛盾,说了一堆,
你就只看到屎尿屁。”
那么第一季又是如何吸引人的呢?
这一季的案件被称为“画JJ恐怖案件”。
谁会做这样的事情,目的是什么?案件进入展开调查阶段。
第一季的豆瓣评分8.8分,也是相当的高分。
但是从第一季的“画jj”,第二季的“集体喷shi”,如果要出第三季,
估计不会是单纯的吐唾沫那么简单了,
也许会是在人体上画图案,或者每个学生、老师醒来发现自己都戴了一个定时手表,
上面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时间进入倒计时,
同样地设定,大家又收到一封匿名信,必须在倒计时之前找到他,
再来谈谈这部同时具有“深度好剧”和“吸睛标题党剧”两种特征的争议,
到底哪个权重更多一些?
争议者一般辩论到最后是想证明,这确实是一部打着屎尿屁噱头的剧,
但是却不乏深度。
“标题党”与“深度”之间并不矛盾。
这是部打着屎尿屁噱头吸引人看的剧,
就像是看到一家商店外面贴着卖槟榔的大大标签,你去了以后买了槟榔,
但是总不能说,你是为了买一大堆东西而顺带买的槟榔。
槟榔才是主要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编辑:小青蛙
《美国囧案 第二季》影评(四):一场荒诞讽刺的“便便袭击”案——《美国囧案》
2017年,网飞公司(Netflix)推出的真实犯罪纪录片风格的《美国囧案》开了一个“丁丁”的玩笑,这部剧集严肃又荒诞的提出了一个疑问:到底是谁涂鸦了27个丁丁?
而今年9月《美国囧案》第二季正式回归,这次的事件是更加重口味的“便便袭击”,案件发生在美国的一所天主教私立学校“圣伯纳丁”,这一天,学生们像往常一样在食堂享受这自己的午餐。
突然一股神秘的力量作用在他们肚子里,每个人都急忙想赶到厕所“一泻千里”。可是中招的人实在太多了,厕所的位置又有限,于是……他们悲剧了。
第一时间没有抢到位置的同学只能“随机应变”,书包、垃圾桶、水池、小板凳,甚至站着……学校里顿时恶臭冲天。
事后查明,一些学生是食物中毒,问题就出在日常喝的柠檬水里(喝白开水还是有益处的),没等警察查出凶手是谁。社交平台ins上就出现了一个自称“粪便怪盗”的人,他做了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那就是把这次“屎尿横飞”的视频上传后,@了每一个出现在画面中的学生。
这下子可炸开了锅,不仅拍了小视频,居然@本人,简直是太嚣张了。更过分的是,他在短短几天内,接连作案,手段之卑鄙前所未见。
这时候一名嫌疑人出现在了警方的视线,与此同时,其好友也指证其曾买过大量泻药,他就是一直受到欺凌的“凯文”,甚至凯文自己也承认了其罪行。
案件似乎可以结案了,可是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凯文自己也中招了,这一系列案件究竟和他有没有关系呢?
◆◆◆ ◆◆
第一季中因为破解27个“丁丁”涂鸦的奇案,而名声大噪的的高中生山姆和彼得加入到了这个案件的调查当中。但是万万没想到,他们的调查结果和警方的完全不同,似乎这个案件隐藏了更黑暗的秘密。
《美国囧案》走的是真实犯罪风格的路线。
其严肃的纪录形式,多层的叙事方法给观众一种强烈的代入感,案件回溯和人物访谈几乎让所有人以为是真实案件。
这也是它厉害的地方,难怪曾获得过艾美奖剧情类特别节目最佳编剧的提名。不过,大家要注意,这是一部伪纪录片,片中的案件并都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不要再惊讶美国真实的“丁丁”涂鸦事件了好么)
◆◆◆ ◆◆
这部披着“屎尿横飞”的剧集不只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在重口味的剧情下,导演想要挖掘的是更加深层次的东西。校园霸凌、刻板印象、官僚制度、网络隐私、钓鱼诈骗等一直存在社会上的种种问题。
比如,第一嫌疑人凯文,小时候还是受欢迎的活泼男孩。就因为裤子上粘上污迹,被一位同学拍下来传到网站上,这个举动直接毁掉了他的自信心。
你瞧,孩子们固然有天真可爱的一面,也有残忍可怕的一面。他们坏的直接,无需考虑后果,无需压抑想要别人出丑的本性。
又比如,学校的上层管理者,明明知道案件有疑点,却故意隐瞒。本该为公民伸张正义的警察竟然为了尽快结案,诱导凯文的口供,丝毫不在意是否会造成冤案。
而学校的体育明星享有各种特权,即使“不小心”违背了学校纪律,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处罚,永远都是老师心目中的宠儿,更不需要接受审查。
更可怕的是网络世界并不是安全的,就像电影《解除好友2:暗网》中表现的那样,你根本无法确定与自己聊天的是人还是“魔鬼”。或者当你为了取悦对方,发了“大尺度”的个人照片出去,那就意味着走上了1条不归路,终有一天会自食其果。
而一段视频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可悲的是,群众有时候需要的并不是真相,只是情绪的发泄。所以,这部影片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不要轻易下结论。每当你觉得证据确凿的时候,却与事实的真相差之千里,剧情也一再反转,啪啪的打的脸疼。
不过在如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年代,人们都已经迷失在网络平台之中。年轻的一代迷茫、空虚,沉溺在虚拟的世界里,渴望别人的赞美和认同。PS、风景盗图、虚拟定位等手段层出不穷,什么才是真?
与其被网络对面准备好“话术”的人欺骗,不如睁大眼睛,认真的与身边的人相处,去感受这个真实的世界。
其他推荐:
《美国囧案 第二季》影评(五):这种毁三观神剧,还是美国人拍得好!
一部讲述高中化学老师化身毒师的故事,从播出至今热度仍然不减,
我们还不时能够听到关于“绝命,毒师”这样的字眼。
一个一辈子老老实实的人,忽然之间因为得了癌症就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在生命垂危之时,他选择了和世界同归于尽。
这个故事叫做《绝命,毒师》,一共有五季。
平均分在豆瓣上的评分都是9.2分+的神剧评分。
一个讲述女人沦为生育机器,并分配给中产阶级作为生孩子工具的使女,
她们被剥夺权利,剥夺爱情,只能依靠服从男人生活。
生活在幸福美满家庭中的女人,忽然间遭受厄运,
要去做众多男人的媳妇儿,而且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不得不沦为生育机器。
这个故事叫做《使女的故事》。
从2017年第一季播出开始,
从刚开始8.8分,到2018年的9.0分,
一直在上涨,2019年还将播出第三季。
第三季又会讲述什么毁三观大尺度的事迹?
还有一个机器人觉醒的故事,
让游客发泄性欲和杀戮暴力的机器人有一天忽然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
这一场控制与被控制的故事又将以怎样的方式收尾,
这个故事名叫《西部世界》。
从2018年第二季更新,也进入了高分神剧系列,豆瓣5W多人给了8.9的高分。
甚至还有一部动漫,讲述的是一匹老丧马整天逼逼负能量的故事。
这匹老丧马剧中没有谁喜欢它,因为它总是戳中人们内心最痛的地方,
他说话刻薄,却又希望别人认为他是个好人。
带着原生家庭的破碎一直活在渴望爱的幻想中,
可却一次次的被现实浇灭希望。
这个动画片叫做《马男波杰克》,
从第一季开播的9.2分高分之后,
评分就一路上涨,
甚至在第三季获得了9.5分的高分。
2018年第五季开更之后,质量不减,只是少了些凌厉,
多了点温和,一些习惯了马男毒舌的人有些稍稍不适应,
但还是给了应有的分数,9.3。
……谈到这里,你已经了解了很多吸引人心的故事。
制,毒师,生育机器的使女,机器人觉醒,老丧马。
……
有一天,我在跟朋友讨论,
是不是因为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所以拍电影总是希望能够有一层又一层的深意,
观众也总是期待着表象之外的深层次故事。
不停地挖掘再挖掘,甚至连电影意象符号都要被安排得好好的。
但是与美国相比,就少了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缺乏打破三观的科幻电影。
是不是因为美国没有太深的文化底蕴,
所以才不会被这层厚重所束缚,他们可以在想象力的世界里遨游,
不用考虑任何障碍,所以他们电影往往自由且具备冲击力。
但是很多也难免了让人看过后就忘,
当时爽完了也就过去了,回忆起来却是空空荡荡的。
有得必有失,有深厚的底蕴可能就在想象力上欠缺;
具有充足的想象力也许就多少存在底蕴不够夯实的缺陷。
最近又出了一部美国“标题党”式美剧,
主题是——米水比。
对,你没看错,又是这种大尺度毁三观的题材。
豆瓣又给出了9.2分的高分。
看来这种夺人眼球,并且自己拍摄的自己都信以为真的剧真的让人很有观看的欲望。
为什么我说这部剧是一部充满着米水比的剧呢?
这部剧共有2季,第一季是关于生殖器。
开场的悬疑是以有人在高中向27名教师的车上喷上“JJ图案”。
并以此进入此剧的深入调查中。
第二季似乎更猛了,是一部“有味道”的剧。
同样还是发生在校园中,不过这次是因为大量学生同时发生“腹泻灾难”。
一大波学生都冲向卫生间的画面你可以想象,
但是哪有那么多的坑啊,于是男生的小便池,卫生间的地上通通成了排便场所。
甚至很多一不小心的学生就拉得满身都是……
一半人看到这里可能就有点受不住了,一股恶心之感油然而生。
但是奔着“有深度”的噱头,我们继续看下去。
这些还是幸运的,很多人压根憋不到急中生智的一刻,就已经释放自我了。
学校瞬间弥漫着一股味道,
而且居然有人拍下了这一切并且传到了网上?
好了,案情的起源已经设定好了,下面就又开始了一本正经的破案程序了。
很多人说第一季和第二季根本就不是意外,而是一场精心预谋的案件!
但是这么重口味和有味道的开头,谁能经受得住?
或者说,真的爱好这部剧的,谁不是奔着这点重口味标题党来看的剧……
看之后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哎呦,原来有新大陆啊!
无论如何,吸引眼球,大尺度,米水比等这种毁三观话题,还是美国人比较擅长拍。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编辑:小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