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伯爵夫人的耳环》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伯爵夫人的耳环》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10-10 01:30: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伯爵夫人的耳环》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伯爵夫人的耳环》是一部由马克斯·奥菲尔斯执导,查尔斯·博耶 / 达尼埃尔·达里约 / 维托里奥·德·西卡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伯爵夫人的耳环》观后感(一):伯爵夫人的耳环

  片子第一个镜头是一位女性的手,拉开梳妆台的抽屉,赫然在目的一对心形钻石耳环。那时将军结婚的第二天送给某夫人的新婚礼物。某夫人欠了点儿债,大概还不能让丈夫知道,所以得变卖点东西还债。这位女人的手在首饰衣裳,皮草之间游走,终于仍旧回到了那对钻石耳环。于是,她将钻石耳环卖到了珠宝商手中,而此珠宝商即当年将耳环卖给将军的人。

  某夫人去珠宝店之前,还匆匆的跑到教堂圣母玛丽亚跟前,祈求圣母玛丽亚保佑珠宝商买下耳环。

  《伯爵夫人的耳环》观后感(二):伯爵夫人的耳环

  劳拉在她丈夫巴哈米尔将军面前“找到”耳环 不过将军没有揭穿她 而是去找德纳提 要他不要和他妻子再见面了

  巴哈米尔:我从没看见你脸色这么坏过 你怎么了?……不要再想德纳提了 忘了他吧 就像他忘了你那样

  将军把耳环送给外甥女外甥女为了不让自己的丈夫破产 又卖回给珠宝商雷米 劳拉得到消息后 买回了耳环 这让巴哈米尔相当气愤 认为德纳提还和他妻子来往 于是就去找德纳提的茬 德纳提也不示弱 愤怒下巴哈米尔要求和德纳提决斗

  《伯爵夫人的耳环》观后感(三):`

  劳拉在她丈夫巴哈米尔将军面前“找到”耳环 不过将军没有揭穿她 而是去找德纳提 要他不要和他妻子再见面了

  巴哈米尔:我从没看见你脸色这么坏过 你怎么了?……不要再想德纳提了 忘了他吧 就像他忘了你那样

  将军把耳环送给外甥女 但外甥女为了不让自己的丈夫破产 又卖回给珠宝商雷米 劳拉得到消息后 买回了耳环 这让巴哈米尔相当气愤 认为德纳提还和他妻子来往 于是就去找德纳提的茬 德纳提也不示弱 愤怒下巴哈米尔要求和德纳提决斗 劳拉前去阻拦 但为时已晚 她还没有赶到就听见了枪声 急火攻心下 劳拉倒在了路上

  在劳拉的祭奠台前 放着一副耳环

  《伯爵夫人的耳环》观后感(四):窮折騰的人生寫照

  即使過了半個多世紀來看本片也是一部上層之作,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其實這一類的題材不新鮮---一個貴婦人無聊,虛榮,處心積慮,曇花一現的生活---但本片之所以抓人就在於它的形式幾乎完美,這一下子就把這個庸俗的題材拔高了,生動了。

  導演也好,德西卡也好,對所謂貴族的生活的精緻的然而空虛蒼白毫無意義的揭示可以說淋漓盡致。耳環的來回倒騰不就是這樣一羣人無所事事,窮折騰的人生寫照?人不能真實面對自己早晚會墮落到這樣的下場,可惜古往今來看破這一切的人不是很多,今天天朝有多少這樣的人照樣得瑟就是例子

  本片另一大收獲是看見了德西卡本尊。OMG,人類有史以來這樣既有美麗外表,又有美麗的才華,同時又是一個深邃人道主義者的人有幾個?

  《伯爵夫人的耳环》观后感(五):德国名导欧弗斯毕生杰作

  又名《伯爵夫人的耳环》(The Earrings of Madame de...),改编自法国女作家 Louise de Vilmorin 的51年出版同名小说,现已公认是德国名导欧弗斯毕生杰作,敝人早年初见时惊为天人。虽然不涉微言大义,讲的只是一次大战时法国上流社会男女情事,但这出时代结构工整,导技丶摄影对白丶配乐丶制作等全是近乎完美,查尔斯波耶丶丹妞戴丽儿和意导狄西嘉的演出无可挑剔个别场景如男爵与夫人的华尔滋共舞丶夫人撒信碎片成漫天雪花影像处理,更华美得令人窒息。http://mcyiwenzhi.blogspot.com/2009/03/madame-de-1953.html

  《伯爵夫人的耳环》观后感(六):西方宮廷愛情的美麗餘輝

  這部電影詮釋的是某種已經消逝的西方宮廷愛情(courtly love)的典範,宮廷之愛的概念發源於歐洲高貴的騎士向貴婦表達愛與欽佩的概念,從此形成了西方古典文明中男女相處的基礎模式之一。現在的西方人普遍已經因為性別平等和階級觀念的破除,對這種古老的愛情意識形態感到陌生,更別說東方人,但這部拍攝於1950年代的法國影片幸而還能讓後人看到這種傳統的最後餘輝。

  在電影中兩位男主角面對女主角的態度,也充分展示了過去歐洲上流社會一夫一妻制外的兩性相處空間,在行禮如儀的和諧外表下,夫妻各自懷著綺麗的戀情共同生活著,這大概是中國儒家文化影響的婚姻與社會觀念會感到斐疑所思的文化差異,影片中的將軍一直知道美貌的妻子經常被其他男性包圍甚至追求,甚至她與外交官確實發生婚外情之時,身為丈夫的將軍也總是以幽默大度從容以對,直到影片末尾觀眾才知道將軍對妻子用情之深,這部電影也充分讓觀眾看到西方古時完全不同於東方的婚姻觀念。

  除了意識型態外,本片在拍攝技巧上亦有可觀之處,從片頭女主角的出場到以"見不到的剪接"表現女主角與外交官逐漸陷入戀情之中的手法,加上三位主角演員的風采,特別是傳奇法國女演員Danielle Darrieux令人稟息的美貌,都讓這部黑白片意外的美麗迷人

  《伯爵夫人的耳环》观后感(七):画面很美,内容很空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

  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导演本人似乎在拍摄本部电影之时,进入某种”道德困境“, 影片的前半部,明显是针对社会富有阶层的”讽刺剧”,但后半部呢?请注意,还是同样描述这群人,导演竟然开始歌颂起他们之间所产生的“伟大爱情”了!

  最关键的问题,倒还不是导演犯的这种“前后主题矛盾”的错误,因为,如果那段“爱情”被描述的真实感人的话,那所谓的“前后主题矛盾”就不是一个什么错误了。恰恰相反,那就更凸显了此“爱情”之伟大。

  最关键问题在于,导演居然没有想到为 Louise夫人和 Donati男爵之间安排一些感情铺垫戏,让我对他们之间的“爱情”完全“无感”!

  旁观他们之间的爱情,我直问自己,凭什么Donati男爵就从 Louise夫人的众多艳遇脱颖而出,成了她的真命天子了!?

  《伯爵夫人的耳环》观后感(八):奥菲尔斯的显微镜

  演员詹姆斯·梅森曾经写过一首关于德国导演马克斯·奥菲尔斯的诗:“一个不需要轨道的镜头/令可怜的马克思苦恼……/而一旦他们拿走他的摇臂/我以为他永远不会再微笑。”足以见得奥菲尔斯对“解放摄影机”的亲睐,《伯爵夫人的耳环》开场两分半的长镜头足以说明了一切,女声的伴唱,配之伯爵夫人的心理活动,镜头在各个物件来回游走,这几乎是整个电影的缩影:那只耳环在多人的手里传递着,爱和痛苦短暂满足和长期不满足,性压抑和性冲动,来回交替着。

  《伯爵夫人的耳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典主义精品电影,奥菲尔斯在描绘一个悲剧爱情的同时,反讽了上流社会人们虚伪虚荣,做作和伪善。前半部是建构一个可笑的上流社会,通过对细节展现精巧故事的搭建,制造了一些高级笑料。后半部风格急转直下意味着奥菲尔斯对于爱情主题的“执迷不悟“,如何去展现一个伟大爱情的产生?谈谈情,跳跳舞就够了,奥菲尔斯通过流畅自如的摄影机,不厌其烦地展现外交官和夫人的爱之舞,这里面甚至含着一丝性爱的意味,那些遮挡我们视线道具更像是和我们开玩笑,不过不要着急,摄影机自然会帮助我们重新找到跳舞的主角们。

  无论是对于布景的考究,还是人物走位和表演风格,无不流露舞台剧痕迹,这反而有一丝优雅浪漫和舒缓的自在。这大概源于奥菲尔斯最初就是舞台导演,他第一部重要作品《换得的新娘》,大概可以被归于德国当时颇受欢迎的类型:轻歌剧。这种轻歌剧的影子一直保留在他的电影里。奥菲尔斯在法国上世纪五十年代执导的包括《伯爵夫人的耳环》《轮舞》在内的四部影片再现了他的职业生涯辉煌,他那繁华绚丽的场景建构,古典动听的配乐,文学性的铺垫,奢华耀眼服装造型,以及国际化的演员班底(诸位!那个和伯爵夫人谈婚外恋的外交官扮演者可是大名鼎鼎的德西卡啊!)为人所熟知,他那精心设计的摄影机运动更是一台展现人性美丑和人生百态的显微镜,看样子是满足了我们的偷窥欲,实际上是照进了我们的身体里面,一切都原型毕露。

  参考资料:《世界电影史》

  《伯爵夫人的耳环》观后感(九):伯爵夫人的耳环

  西方上流社会的故事,夫妇貌合神离,各玩各的,表面珠光宝气,私底下负债累累,一旦某方遇见了一个值得真心付出的人,希望用一段爱情结束了这种荒唐时,看似幸福未来就会成为灾难,这是定理,这是规则,很多的电影电视小说重复过。

  故事的主线是一对耳环,开篇伯爵夫人的手略过她的珠宝和衣物,这个不能卖,那个价值不够,原来伯爵夫人要还债,最终她的目光定在了一对钻石耳环上,尽管它是将军丈夫送的结婚礼物,但是与她而言,还是兑现比较实用由此可见这对夫妇之间的感情之淡。

  夫人出门卖耳环还经过教堂去许愿,希望可以将它顺利卖出。最终伯爵夫人将耳环成功出卖给了最初将耳环卖给她丈夫的珠宝商。继而夫人在一次看歌剧时谎称耳环丢失,丈夫心下一着急,寻找耳环的举动有些大了,被媒体一宣扬,珠宝商听闻一紧张又将它带回给将军,将军了解了全过程,笑着第二次卖下了耳环,但是他这次不是送给老婆

  将军买下后耳环送给远去君士坦丁堡的情妇,当成是分手礼物,这个情妇在中亚豪赌输光本钱于是将耳环抵押,一经转折耳环被一个外交官买下带回法国。

  外交官偶遇夫人,对她一见倾心原本只是上流社会普通情感游戏随着两人之间感情的不断升温而改变。面对社会上的流言,夫人决定出国散心,在分手前外交官前来看望,将耳环送给了她,面对失而复得的耳环,夫人激动不已,这耳环已经由无用之物,变成了爱的信物

  经历了一段时间旅行的夫人回到法国,又撒了一个慌将耳环戴上,心知肚明的将军威逼她摘下,并还给了外交官。辗转一下外交官又将它出卖,依然是那个珠宝商,于是珠宝商拿着耳环第三次将它卖给将军。

  将军拿着耳环来到夫人的床前,不要以为他这是在换取夫人的真心,他命令夫人将这对耳环送给刚刚生产侄女。面对丈夫的委比,夫人无奈将耳环送出,那一刻,眼泪无法遏制。

  没有想到,故事并未收场,将军的侄女因为丈夫的生意再一次将耳环卖给了那个珠宝商(难道全巴黎就这么一个珠宝商么???),珠宝商原以为将军还会将其购回,但是却被将军冷冷关在门外。但是珠宝商注定会再赚一笔,因为夫人倾其所有将它买了回来。

  看着夫人痴心面对耳环的模样,将军愤怒的向外交官提出决斗。决斗前夕,夫人再回教堂祈祷,并将耳环奉上,这是她对外交官全部的爱,柔弱的女人希望这份感情可以帮助爱人化险为夷,但是结局确实如此冰冷——外交官死在了将军的枪下,而夫人也心碎而亡。

  《伯爵夫人的耳环》观后感(十):花落人亡两不知

  拉康曾在一次研讨班上专门就爱伦·坡的一篇小说《失窃的信》为例,分析过小说中的这封信在人际流转过程中,其内在意义所发生的或剧烈细微巧妙变化。本文就试图仿效他的分析,谈一下耳环在剧情进展中所展现的意义层次。虽然笔者不了解导演的创作背景,但是剧本中展现的对重复场景和道具的迷恋实在让人不免猜疑导演对爱伦坡的致意。

  1.作为情感物的耳环。在电影开始之前,耳环已经作为结婚礼物由将军送给了露易丝。此时的耳环是一个感情信物,它是接近无价的,爱情中的人们(富裕恋人尤其)绝不会想到去卖它。

  2.耳环成为商品。露易丝由于负债,决定典当抵债。十字架翡翠,皮草,耳环四件被提及。十字可能宗教意义,另外两件则只是女主人偏爱漂亮宝贝。而第四件耳环,尽管露易丝已经告诉我们是将军结婚时所赠,带有纪念意义。但是她最终还是卖掉了耳环而没有卖掉皮草。再结合她与将军分睡的细节,则可以断定露易丝已经不爱将军,只剩下友谊或者亲情也就是说,当耳环所蕴含的爱情意味减淡,它的交易属性对露易丝才显现出来。

  3.耳环成为赃物。露易丝说谎后剧院报警,使得珠宝店老板唯一的选择就是送还它法律意义上的主人,当然同时也完成交易。耳环到达它此时唯一可能的拥有者将军手里。

  4.耳环被送给情人。将军虽然愿意包容露易丝的小过错,但是知道太太说谎和变卖爱情信物心里肯定不舒服。他曾经卖力寻找耳环,不惜在交际圈中造成不愉快(妇人及其丈夫觉得被怀疑)。一小方面是由于耳环有一定价值,更多的是珍惜它的纪念意义。因此将它轻佻地送给情人,包括他找情人本身,都可以视为对其冷漠的妻子的报复,使心理获得平衡。

  5.耳环再次被卖。这里就可以清楚看到将军和情人之间逢场作戏的关系。双方对这一点都非常明确,因此情人对耳环毫不留恋(虽然也觉得耳环漂亮),果断将其典卖。耳环由此进入西卡(姑且这么叫,以示喜爱和尊敬)之手。

  6.耳环被露易丝重新获得。西卡将耳环送给露易丝,此时耳环又回到它最初的爱情信物的意义,可惜变换了男主角。

  7.耳环被将军夺走。现在的耳环对将军来说就意味着另外两人的爱情。将军无法接受如此显白的示爱,因此强横地要求露易丝取下耳环交给自己。

  8.耳环重回将军手中。将军让西卡把耳环卖给珠宝商,再由珠宝商卖给自己。将军强迫买卖的不合法交易关系的背后,是西卡和露易丝的不合法恋爱关系。作为丈夫强硬宣布对耳环的所有权,其实也就是宣布对妻子的合法占有,也是让西卡清楚自己应有的位置。

  9.耳环被送给将军的侄女。此时耳环对露易丝来说就是西卡,或者说是与西卡的恋情的纪念物。将军送掉耳环也就是要试图切断露易丝对她俩爱情的任何一丝希望。

  10.耳环被放到教堂。教堂是与彼岸世界相连接,有象征意义的特殊空间,此时露易丝将他们两人的爱情蕴含物搁置此地,说明她在去决斗场之前,已经意识到这段恋情在此世的终结,也意识到了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

  .耳环如今又流落去了何处呢。不禁让我想起黛玉葬花的情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