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杀手》经典影评10篇
《独行杀手》是一部由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执导,阿兰·德龙 / 弗朗索瓦·佩里埃 / 娜塔丽·德隆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行杀手》影评(一):最完美的杀手
最完美的杀手电影: 少得不能再少的对话,异常缜密的逻辑, 完美的音乐, 还有历史上最cool 的杀手jeff castello,这个我十年前看过的电影会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独行杀手》影评(二):67年真时尚
拍倒现在的片子一排排。
没有现在片片的大粪味,真还显不出杀手哥哥有品味!
阿兰德龙一意孤行、冷酷而不近人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对死亡没有顾忌。梅尔维尔的美学从今天看来,依然很酷、很前卫,似乎他是一个走在时代前面的人。
“没有什么比武士更加孤独。”这是一句日本谚语,古代日本,武士的职责很大一部分相当于现在的杀手。
整部电影在一切细节上着力渲染孤独,让人感觉巴黎是座空荡荡的城市。带着60年代一去不返的从容节奏和淡淡高雅,以及阿兰德龙投入而凄美冷俊的表演,是值得为之忧伤的法语老片。
《独行杀手》影评(五):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谈论阿兰德龙比较有面子
也许本片在影史上有重要的位置,也许影响了不少导演。现在来看只有漏洞百出的剧情,拖沓的情节,剩下的只是无止尽的摆造型耍酷。也许在欧美中老年一代有小马哥般的影响力,给高分可以理解。豆瓣能给这么高的分吓住了我,看来是我观影水品太低?我不敢肯定。只敢肯定的是,谈论阿兰德龙比较有面子,在装B犯面前。
节奏控制非常出色,梅尔维尔必是个中大师。沉稳的调度、疏离的光影、极简的对白、流畅的剪辑,这才是真正的恰如其分。阿兰德龙的形象确有秒杀现在众多型男的气势,左轮香烟、风衣礼帽,怎能不迷?影片始终在一种不急不慢的状态中积蓄力量,张力在最后一刻爆发。作为三部曲之一,其情绪和手法,在后两部作品中更是发扬光大。
《独行杀手》影评(七):独行杀手
本片的法文片名“Le Samourai”,是从日本传入法国的外来语,就是“武士”的意思。梅尔维尔把1940年代的美国黑帮电影元素,和1960年代的法国次文化相结合,并且加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融合成为他个人独特的黑色电影风格。以日本的“武士”为片名,一方面是隐喻片中的杀手宛如现代武士,另一方面则显示影片仿照日本能剧的简约风格。
《独行杀手》影评(八):独行杀手
影片塑造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杀手杰夫,独来独往,沉默寡言,既不属于聪明矫捷的高智商犯罪行家,也不是情深意重的边缘浪子,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在影片一开头就定义了这么一个有武士道精神的独狼,阴冷的环境,极简的交流,警察天罗地网的抓捕,杰夫依旧故我的完成自己的杀手使命,在影片后半段突出的非语言类细节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杰夫的内心世界,在殉道式地自我毁灭后完成了向武士道精神的致敬。
《独行杀手》影评(九):独行杀手
他只是一只孤独的狼。
缓慢、冷静、优雅,这是一部关于一个杀手的电影,阿兰·德龙,影史最酷杀手,接任务、偷车、换车牌、买手枪、戴手套、砰砰砰。遭围捕进局子后,沉着淡定寡言,气死警察。跟警察猫鼠游戏一番后重返作案现场,竟用一把没有子弹的手枪慷慨赴死。一件风衣,冷酷到底。镜头、细节、配乐极具品味。
《独行杀手》影评(十):不死之羽
一個殺手,受僱殺人,卻遭目擊,在輪番受審過程中,沒被指證。
個中蹊蹺,從5.0鏡里大量切割面的光影開始,沿著冷峻的街燈魅影,阿蘭·德隆穿梭在金絲雀翅羽撲朔的宿命暗示里,不辜負導演梅爾維爾為他準備的最美光影,一次次帥氣流量的復活,省下了射向目擊者的最後一顆蒙太奇子彈,時代果然變了,變得不那麼1967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