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你的别名叫荒唐
2018-11-26 八面楚风
大诗人李白和王维先后去世,他们几乎同龄,一个创造了浪漫主义的新高度,一个将诗、佛、画结合得天衣无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将唐朝人民的文化素养提高了好几个百分点。
他们挥挥手走了,诗坛一下子青黄不接,只剩下杜甫苦苦独撑。
公元791年,诗坛终于迎来一个浪漫主义的高手,他的名字叫李贺。
这个河南人后来与李白、李商隐一起,并称“唐代三李”。
他的出现,就像一道巨大的闪电,撕开了长期笼罩在大唐群众头上的阴霾。
二
李贺,字长吉,陪都洛阳乡下人。
'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
夜里下着大雨,全家守着一亩薄田生活,还被基层恶吏上门催租,这便是留在他童年里的记忆。
从生下来开始,他就体弱多病,经常被抱往乡卫生院,手上腿上全是针眼。
李贺的长相也非常抱歉(“细瘦、通眉、长指爪”),经常会吓着其它小孩。
据说他七岁即会写诗,这一点极像唐初神童诗人王勃。
当时的大文豪韩愈老师看到新闻后,带着弟子皇甫湜慕名拜访这个七岁小儿。
李贺当场写就《高轩过》一诗,开头四句便是——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韩老师一下子惊呆了,皇甫湜瞬间脸红。
必须提到的是,大诗人杜甫和李家是亲戚。
但李贺本人并没有见过杜叔叔。
真是一个扭曲的大唐。
三
著名的小资和尚贾岛,就因为在写诗的时候,精心策划了一场“推敲”事件而走红,还留名青史。
公元808年,李贺17岁,也跑到洛阳城里找韩愈求加持。
他勉强看了几首诗,都很臭。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一点慧根?
这一次,他也有心推辞。
“可那个年轻人一直不走,”管家说,“老爷看完后,他才肯走。”
韩愈叹了口气,伸手说,“拿来!”
待读完,他愣住了。
那首诗作是这样写的。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骨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再看署名是“李贺”,他想起了10年前的那次见面。
……
那个时候,韩愈正在全力推进古文运动,想彻底改变诗坛华丽不实之风。
两个人见面后,当天就大喝一场。
韩愈问道,“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是曹丕老师的原话,你怎么看?”
“你愿意拜我为师吗?”韩愈幽幽地问,有点迫不及待。
四
唐朝诗坛竞争极其惨烈,为了创作出一首好作品,诗人们也是很拼了。
韩愈的大弟子张籍,极其崇拜杜甫,为了学到杜老师诗文的精髓,他大量抄写其作品,然后烧掉,把灰烬和蜂蜜搅在一起,每天早上吃三口。
班上另一个文学爱好者,年龄比韩老师还大17岁,一直在黑暗中苦熬,他的名字叫孟郊(当时他还没写出著名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贾岛更是逢人便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听起来就苦得一逼。
刚好市面上有很多外国来的香料,有麝香、香漆、绛香、胡桐香、零陵香、沉香、甲香、丁香、詹糖香蜀椒……他痴迷不已。
侵衣野竹香,蜇蜇垂叶厚。
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
写物品芳香,
依微香雨青氛氲,腻叶蟠花照曲门。
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
写美人芳香,
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叠柳香唇醉。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五
可是他的一辈子,绝不轻松,很不顺利。
先是考试受挫。
别人还有考试机会,他因为父亲名叫李晋肃(与进士谐音),一直未能走进考场。
愤怒的韩愈,曾为李贺写下《讳辩》,想为他撑腰。
那些平庸的文人的官员,在李贺参加科举这件事上,就是坚决不让步。
每天的生活就是曲意逢迎拍马屁(“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他感到很屈辱,也很失望,在诗中写道,“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
紧接着,他深爱的妻子病逝,21岁的他,受到人生最大一次打击。
他屡屡慨叹人生无常,开始借酒浇愁,寄情于诗文。
六
不仅在诗文中自矜,“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还专门刻了宗室印章。
他做了三年公务员,看到了太多的荒唐。
他一辈子240首作品中,有60首作于这一时期(811-814年),他自嘲这是“牢落三年”。
他的作品却一再登上创作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