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最佳距离》读后感锦集
《爱的最佳距离》是一本由罗伯特 F. 伯恩斯坦 / 玛丽 A. 朗古兰德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所谓疏离和依赖都是有特定的人,不会对所有的人都过度依赖也不会去疏离所有人
●一晚上读完的。围绕依恋模式深入不同距离的关系来讲解。提到了相应的模式、问题、原因与解决方案,逻辑很清晰,很不错。
●健康依赖
●看过了,讲了理论,没有写实际的做法。其次整体的结构比较混乱,将个人做法和对他人做法混在一起讲..不太喜欢
●学术性太强了
●看了两遍,觉得书中所说在理但是略显抽象,例子不够丰富生动。更多的是理论概念性的论述。先去积累点经历有需要再回头看看
●写得还挺有道理的,但是人际关系这种事呀,一定要在经历中慢慢学习提升才行。被说服,不见得会践行。
《爱的最佳距离》读后感(一):健康的依赖
人与人的相处有时相处是很奇妙的,我们平时对于寻求帮助和自身的依赖性不能很好的区分对待,罗伯特•伯恩斯坦提出了一个叫做“健康依赖”的概念,特别是前三章对整个健康依赖做了整体的详解,其中也融入了心理学的知识,让我们很容易的分析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可以在行为上进行矫正。这张心智图是前三章,精华所在,因为后面部分的内容基本从这里出发的。
健康的依赖:健康的依赖意味着依靠别人而不是依赖他们。这意味着充分地信任别人,敞开心菲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同时有足够的自信去处理关系中的冲突,这种冲突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
健康的依赖: 1,既不要过度依赖,也不要疏离。 (1)过度依赖: 表现:致力于与他人保持联系,依附别人逃避生活。 策略:停止强化,奖励自主,限制无助模式,帮助对方找到新模式 (2)障碍性疏离: 表现:拒人千里之外,排斥情感和亲密行为 策略:检查自己的感觉,寻求支持并应用,说出你的忧虑(对事不对人) 2,健康依赖的技巧:对关系的正确理解、成长动机、情感协调作用、关系弹性引自第221页 健康人际关系特征: 1,开放&真诚:开放想法交流、真诚的谈论感受 2,关心&体贴:彼此在意、相互了解 3,安全&责任:彼此信任、感到安全引自第221页
《爱的最佳距离》读后感(三):2011年10月_《爱的最佳距离》
当我们的社会认为依赖他人是不好的,“成熟”的大人能够在这个复杂的、充满挑战的世界独自处理好每件事情,以至于对孩子的教育也有这方面的偏差。 作者很有建设性的提出“健康依赖”,也是这本书的主旨。简单的概括就是学会平衡亲密和自主,请求帮助而不感到无能,与其他人建立联系,而不在这个过程中丧失自我。无论学习和进展有多快,健康依赖是一个毕生的过程。
和健康依赖对应的两种非健康模式分别是“消极的过度依赖”也称为“依附性的关系模式”,和“障碍性疏离”也称为“保险模式的关系类型”。 这两种非健康性的关系模式大都是因为从小成长过程中发展出来, 但也有人也能自我调节发展出健康性依赖关系, 比如小时候沉默寡言、不爱和人相处, 长大却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
书的第一章会要求做一个测试来识别自己的模式,即使具有健康依赖的人也可以学习如何与另外两种模式的人相处。
后面几章的内容过于理论化,有点像教科书模式, 对于非专业的我来说大概跳过了, 也许以后还会在反过头看一看。
《爱的最佳距离》读后感(四):联想起依恋模式理论的小记
我们都有希望自己被他人需要的渴望,这带给我们存在感、价值感。
我们从工作和生活中、从与他人的关系中不断寻找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这便是“依赖”,当我们在各个方面(工作、家庭、爱好)的渴望是合理时,我们便处于健康依赖中。这个渴望的度决定了在某类关系中是否过于依赖或过度疏离。
当我们在某一方面的存在感减少时,我们会下意识地从其他关系中寻找被需要的感觉,此时很容易陷入过度依赖,如果没有及时察觉,会使得关系走进不健康的状态。
每个人对存在感的总体渴望亦不同,依照依恋模式理论,生来便分为安全型、焦虑-抵抗型和回避型。焦虑-抵抗型对存在感的渴望过于强烈,回避型对存在感的渴望过于微弱。
应当学会审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有过度依赖和疏离的问题:过度依赖是迫切渴望从关系中寻找存在感,可表现为希望他人做什么事都依靠自己或自己做什么事都依靠他人;过度疏离是害怕关系,觉得他人的行为都带有说服、控制、压迫色彩。
我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团办的工作属于依赖,对亲人家庭属于疏离,对朋友总体属于健康依赖。而在我对工作的依赖被自己断绝(在另一份实习工作中找不到同等的存在感)后,我对于其他关系的依赖程度被打乱了,变得过于依赖。
《爱的最佳距离》读后感(五):没有人能像一座孤岛
喜欢开篇引的小诗。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在生命的最初,我们必须完全依赖别人的照顾和爱才能存活,所以依赖之于我们,原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随着长大成人,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这是种奇妙的感受,同时也伴随着深深的寂寞——终于明白,无论如何接近,我们永远不可能与另一个人合二为一。
在这世界上,我们所有的只是我们自己。
不幸的是,有些人接受不了这种分离,他执着地把自己的一切依附在他人身上。
另一些人恰好相反,他在自力更生的路上走得太远了,以致对任何一点依赖的迹象都充满恐惧。
就像冬天里依偎在一起的刺猬,既贪恋同伴的温暖,又害怕太过接近令自己受伤。
于是亲密关系演变成了一场对距离和控制权的战争。
而现在,通过重拾健康依赖,我们可以结束这场徒劳无益的战争,重塑关系,让爱再次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