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浩然劍(谢苏)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浩然劍(谢苏)读后感摘抄

2020-09-22 16:39: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浩然劍(谢苏)读后感摘抄

  《浩然劍(谢苏)》是一本由清朗 / 晨光著作,明日工作室出版的平裝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图书,本书定价:NT$ 280,页数:400 页,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浩然劍(谢苏)》精选点评

  ●彼之江湖恩怨快哉,是非无殊,生死由命。 PS:我却不忍归此佳作于耽美一栏,情之所起,非爱情只可;快意江湖,惟大道浩然。

  ●不长,人物描绘生动剧情也还行,但还是觉得差了一口气

  ●耽美倾向不合人口

  ●赵晨光第三届温世仁武侠小说首奖得的一点也不虚

  ●气魄不够大,人物还是不太丰满文笔可以

  ●不是耽美。。。。武侠写的有些清淡

  ●名不副实,处处都有温瑞安老爷子影子相比之下,这篇格局太小了,作者想写耽美向友情,但是设计的不够合理吧!

  ●文字隽永,人物关系清淡如水却羁绊深刻。真的是不可多得好书了。

  ●极聪明 而且对自己索达目的 决断不惜 有这样的人吗

  ●总有一些人任你苦难也能不能不改初衷,存一股天地浩然之气,自清正

  《浩然劍(谢苏)》读后感(一):谢苏,男神

  初这部书,就被惊艳了一把,不得不来推一推。

  喜欢里面的感情干净浓烈,不曾许诺,却已千年。

  喜欢里面的主人公:如莲,如松,历尽磨砺芳华无端。

  喜欢作者的文笔,随手捞来,都很耐看:

  比如“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不成。今夜明月

  斜照处,荧荧,若无情处终有情。。。。“

  再比如”白云相送出山来,满眼红尘拨不开。莫谓城中无好事

  ,一尘一刹一楼台。”

  《浩然劍(谢苏)》读后感(二):深恩负尽

  不知道是不是这部书节奏太快的缘故,很多事情尚且想不明

  这个文故事格局都很好,塑造了谢苏这个悲调的人物,这个活着,却心如已灰之木,只为了付出的人。

  我想我明白,谢苏为什么杀宁王,以及杀了宁王之后为了不连累义父,连夜离开石敬成。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年过去,他竟没有片言只语解释,或者问候曾经师长,义父。他不愿再做青梅竹,就可以这样不负责任地不声不响一走了之?可见谢苏不但是一个对自己残忍的人,对教他养他的师长父亲一样残忍。他该是有愧疚的。

  我明白,谢苏心甘情愿留在罗天堡,是因为一个赌约。但我不明白,从什么时候起,他开始听介花弧的话了呢?人家的目的从一开始就知道,谢苏也一开始就言明不会替罗天堡效力,可是为什么又不知不觉为介堡主效力了?是好管闲事?不像。是推脱不开,不像。为西域子民?谢苏你以为你能做什么?而你事实上又做了什么?

  小说到后来,死的人一个接一个,尤其是那个白绫衣,作者是为了衬托出谢苏的悲调吧,可那姑娘死的时候,我真觉得介花弧和谢苏罪孽深重,明明承诺过人父亲要好好照顾她母子,可到头来,一尸两命,全是为了救谢苏。

  其实我只觉得男主悲,为那一句: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除此无其他。

  《浩然劍(谢苏)》读后感(三):清浩比较

  在读完《清明记》与《浩然剑》后,前传后传间免不了有一场对比。清明雨与谢苏,相较而言,清明雨这个人物显得更单薄,浅薄。因自身身份局限,辜负了恋人。对朋友肝胆相照,照顾有加。对家乡,可以说鞠躬尽瘁,尽了他全部生命的力量来保护。而谢苏,除了为解除白绫衣之困,权宜相许之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恋人。念念不忘的倒是他的好友朱雀。一生忘我付出,却从未计较别人是否理解,大概也有些清高自许的成份。即使到最后,孑然一身,深恩负尽,死生师友,没有逃避厌世,而是勇敢地活下去。《浩然剑》的脉络更深厚,绵长,读之如弹古剑,龙吟不绝。

  行文未提谢苏在西域出现的目的,绝不是偶然。明线一直围绕着介花弧为保住罗天堡,而强留谢苏,一路前行对峙石敬成。而其实此行,谢苏完全是为了昔日好友朱雀报仇,寻找月天子的下落而来。正如开头他遇到的方玉平一样,已大概有所暗示了。只是后来未料却与月天子交了朋友。阴差阳错,谢朗终究身死,旧仇未泯,新恨又成。大抵谢苏也是下不了杀手,毕竟生死相交过,他又那么重情重义。知交零落,好过生死相隔吧。可惜,月天子一生骄傲。

  谢苏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如同最后,白绫衣本不必死的。这一处我觉得处理得有些勉强。非生生要谢苏凄怆,愀然地度过下半辈子。

  我一直认为活着的人比死去的更勇敢。即便看不到光明,依旧为着向光明而奋斗前行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呐。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一种决不屈服的精神。谢苏为朱雀是如此,为苍生亦是如此。清明雨也莫不如是。这大概就是江湖人身上共有的特点。重情义,轻生死。

  除此二外,加上以前读过的一篇《心如铁1909》,大概可以总结出一个套路来。如清明雨与潘白华,谢苏与谢朗,吴霜与梁毓,起初相识都并不识得对方真实身份,互相欣赏, 倾盖相交,如鱼得水,后来因立场、身份才起争执,矛盾突显,与情义冲突,这之后所走的每一步都令主角们还有我们撕心裂肺。自古以来,忠义不能两全,真是道出古往今来种种恩怨情仇啊。

  《浩然劍(谢苏)》读后感(四):浩然剑气?快哉侠风

  三十六路浩然剑,一身千里快哉风。此书在当代武侠中颇得“古”风,古龙之风与古诗词明清白话之味,读来口颊生香,更有几分快意。

  其间主角谢苏,不能不论。少年英才,青年豪侠,冰心玉质,武艺卓绝,潇洒如风。书中大伙人物,无论敌友善恶男女老少,皆难当他这一腔热血,一身魅力。烟消云散,却惊觉深恩负尽,这亦是他个性使然。

  纵有百般唏嘘,只由书末压轴的方白婚事这一出,因谢苏忽娶白绫衣,而方玉平怀恨语不忿这一场景起,闲话一番罢。

  那方玉平本是名门子弟,又历丧亲失势一番磋磨之后,当日局势不会还看不分明,但亦师亦友的谢苏占了他心之人,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感情上他永远难以接受。

  谢苏当他一骂,并未解释,心中想:

  “方玉平对白绫衣倾慕已久,当日谢苏在众目睽睽之下娶白绫衣,虽是迫于形势,但对方玉平伤害仍是不小,加上随后他父母即为谢朗杀害,御剑门声威一落千丈,这位素来未经过江湖风雨的少主,又怎能经受得住?

  谢苏无法解释,他亦是不会解释。”

  可见得谢苏这时谂知方玉平的痛苦,却不知谢苏婚礼上忽而言娶白绫衣时,想到这一层未?当时情势急迫,白绫衣性命危在瞬息,谢苏大概来不及想,或许一念及此,但总归认为救人一命乃是最紧要事。他也来不及分辨这女子到底有无过错,也不会分说,但总归觉得她不该死。他亦不做多想便豁出了自身的名分名声。

  青梅竹辞世后,谢苏现世,救人无算,总是身法很快,决断也很快。快者,心思轻也。不论遇着多么险急,多么复杂的情况,谢苏总以救人为先,完诺为重,其中又以救命为先,报恩为重。一条命救下,一段恩期尽,便于己之原则抵达圆满,稍可身轻心宁。

  这端的是侠之作风,却也是侠之左风。快意恩仇有了,侠道自足有了,却在一片赞叹的汪洋中淹没了气若游丝的咒骂声。仇雠本是两方相对,牵扯旁系更是无数,若此次此方势弱临危,则救下此方性命,下次彼方不敌,又救他们。所谓大侠也不过就是拉架的,这倒也无不可,而且确实必要,无人拉开便是一场狠仗。

  可大侠只拉架不劝架,保住的安宁必时日有限,自己的思路也难保理清持正,恐还不如金牌调解。又大侠拉架用剑招不用手请,不光伤了对方日后报复难免,甚至还伤及此方无辜之人,全然算在救人理所当然的代价之内。大凡救人的行为,均丝毫不容质疑,下次还照行侠义之举不误,不管是否狭义。

  要说浩然,“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似仍有不及处,说快哉,倒着实快哉。

  《浩然劍(谢苏)》读后感(五):长忆江南

  看评论,有人对谢苏这样的人不理解不认同,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者,不可能所有人都持同一种见解,在这里,只是想抒发一下对谢苏的欣赏而已。

  很长一段时间,都把谢苏作为最喜欢的小说角色,没有之一。后来逐渐接触了更多的小说,邂逅了各种各样的性格迥异的主角或配角,谢苏开始成为了最喜欢的,之一,但对谢苏的喜爱却不会减少。

  也许有人会问,谢苏明知道介花弧的阴谋为什么还要一步步按着他布置的路线越走越险越陷越深?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在和尚的“满眼红尘拨不开”的劝说下不肯遁入空门从此远离是非和污沼?为什么重伤时的谢苏在梦中与朱雀、白绫衣相见后不肯舍下伤痕累累的躯体追随他们而去?我的理解是,谢苏的使命感使然。

  是的,世界没有等着他解救,他活着也不见得能改变什么,可是在他看来,他还有自己的使命为完成,他还有年迈失势又受重伤的恩师在世--即使造化弄人早已情分难在,还有年纪尚轻的徒弟需要指导--即使这样的师徒情分其实是被设计陷害被强加的。可是,没有办法啊,谢苏就是这样一个人啊,该他做的,绝不会推脱逃避,即使世道险恶人心不古,即使被认利用陷害,又怎样?别人怎样对他是别人的事,他会努力保护自己,然后用瘦弱的肩膀挑起该负的担子,蹒跚而坚定地向前走去,管它前方是龙潭虎穴或是荆棘丛生,也许下一秒就死掉了,这一秒也不会因为恐惧或者怨怼而退宿推脱啊,这才是我所喜爱的谢苏啊。

  而支撑谢苏一步一步艰难但制作向前的,除了内心的信念,我觉得,应该还有他人的温暖吧,即使曾给他温暖的人已经不在了,甚至早就不在了。在开始看这本书之前,看到豆瓣上把这本书列为耽美的行列,就真的把它当耽美看了,但到最后,却也不再执着于这本书的定位了。耽美也好,武侠也好,其实有什么区别呢?也许区别就在朱雀的定位上,但其实,朱雀是谢苏的情人也好,挚友也好,又有什么区别呢?

  看到谢苏一次次在身受重伤昏迷不醒时,在梦中重回和朱雀相遇相知相惜的江南小镇,饮完一壶壶竹叶青,走过一条条青石板路,心里也会觉得暖暖的。谢苏的人生是沉重的,基调是泛着浓重的灰的,但朱雀就是一抹浓重炽热的火红,给谢苏带来了温暖和鲜亮的色彩。两人的相依相偎不似情侣般你侬我侬黏黏腻腻,但也比普通朋友更亲密融洽。也许,有朱雀的回忆是谢苏生命中唯一的暖色。

  所以一直到文章结束我都不太能接受朱雀已真的永远不会再回来的事实,总是隐隐希望作者会狗血地让死者复生,让谢苏不再踽踽独行。看到谢苏处于种种考虑决定娶白绫衣,也有点不能释怀:谢苏,你真的爱白绫衣么?看到白绫衣的死,有点替谢苏难过——终于还是要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残忍,终于还是没能留住最后一点温暖。但有点松了一口气,至少不用担心,白绫衣的出现让朱雀从谢苏的记忆中也褪去颜色,变成一抹暗红的残血。

  文章的最后,谢苏没有皈依佛门,没有放弃生命,没有选择其中任何一条更为轻松的道路。或者说,没有屈从与这个阴冷的世界。这样的谢苏,我喜欢。

  他就这样,一路向前。心中带着关于朱雀的记忆。

  长忆江南,长忆朱雀。长忆这样的谢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