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巴黎内部》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巴黎内部》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2020-10-02 17: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巴黎内部》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巴黎内部》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夫·奥诺雷执导,罗曼·杜里斯 / 路易·加瑞尔 / Joana Preiss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巴黎内部》精选点评

  ●早晨我醒来,我不害怕,我很他/她。

  ●连着了两部这个导演的电影,感觉这部电影和LES CHANSONS D'AMOUR简直可以构成姐妹篇...

  ●nice guy

  ●《在巴黎》。 Duris的抑郁症病人演得很好。

  ●Garrel...Garrel....Garrel...

  ●Louis Garrel 帅颠了!!

  ●为了汤姆鲁鲁故事,手一软又打了五星。

  ●法国人连写给小孩子童话书都那么哲学。。。

  ●迷茫敏感的巴黎哥俩

  ●奥诺雷的疯狂可爱得不计后果 好的这个导演可以补起来 竟然反复被他最纯朴生活细节打动 哥俩的性格互补选角真是绝了 以及你永远都猜不到路易可爱的上限是什么(quq

  《巴黎内部》影评(一):我们需要一个治疗头破血流

  这里的爸爸让我想到《天使爱美丽〉的老爹,《双生花》的爸爸。他是核心家庭凝聚力

  故事非常符合我的价值观:是由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松散以至于我们很容易迷失时刻感到自己被整个社会抛弃,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家庭”形式来绑定自己和数量一定的人永恒不变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你在撞到南墙的时候有个起点可供使用

  也喜欢那个在去超市的路上就可以和三个女人爱的男人。他是故事的讲述者

  《巴黎内部》影评(二):那種感覺久違了

  這部戲給我的感覺是輕鬆有趣不經意, 喜歡這樣子的感覺。這樣子已經是足夠的, 不要給我那樣的堆砌刻意的經營, 一切只需簡單。3父子都是大孩子, 父親與哥哥都是容易受傷的男人, 反而弟弟是情聖。父子兄弟感情不會用心經營, 日常也不時吵吵鬧鬧的, 但外冷內熱。有趣的事飾演弟弟的Louis Garrel 今次變了有趣浪漫小子, 比起以往的冷臉情聖, 令人看得賞悅目得多。

  還有, 電影中不時令我感覺到"杜魯福", 也可能我對杜魯福的戲中毒太深, 法國浪漫愛情幽默輕鬆, 我自不然也想起他了...

  《巴黎内部》影评(三):電影有點鬆散 應該可以更好

  quot;Dans Paris"當然是來自法國的電影, 一齣關於家庭, 傷痛, 人生, 死亡, 抑鬱, 自殺, 戀愛等等的電影.

  電影開首是男主角之一的Jonathan面對鏡頭和觀眾講述要說的故事, 就是關於他的哥哥Paul的故事. 這個開場有點幽默, 以為往後的故事都如此, 看下去其實電影要說的是頗嚴肅及有點沉鬱的題目.

  Jonathan的哥哥Paul和戀人Anna離離合合, 時快樂時沮喪, 描寫二人的糾纏關係那段很清楚看到Paul的情緒十分不穩定. 之前Paul搬了回家和父親及弟弟Jonathan一起住. 電影之後的篇幅主要是三個男人的生活. 父親就是兼任母職又家務又做飯又要關懷兩個成年兒子的感情生活和細節, 母親已離開了多時.

  三個男人的生活, 導演運用較幽默的手法描寫, 令觀眾更易投入. 不過幽默背後其實也描寫了Paul在妹妹Claire十七歲時自殺後, 他喪妹的傷痛仍未痊癒. Jonathan是個花心貪玩永不安定的小伙子, Paul卻會因愛情及其他不如意事而一蹶不振. 兩兄弟的性格成強烈對比, 幸而有個諸事又疼愛他們的父親照顧起居飲食.

  故事骨幹有點像另一齣都是電影節看的法國電影"Private Property"(給我一個安寧的家), 雖然那齣著重於描寫家庭, 而這齣的題材較廣泛, 但都是單親家庭中兩個大男孩, 那齣是母親和兒子們一起住, 這齣則是父親和兒子們住, 兩齣的兒子都愛取笑母親/父親的煮食. 這樣的比較當然欠缺公平, 不過我較喜歡"Private Property", 起碼演員都演得較這套好, 且手法更明快.

  也有好些搞笑位, 如Jonathan說自己一天內與三個不同的女孩子一起胡鬧, 為的是挽救兄長的靈魂.

  電影巧用音樂, 效果不錯. 喜歡Paul和Anna在電話上交談時你一句我一句的唱著, 感覺很好.

  整體來說電影有點鬆散, 應該可以更好.

  《巴黎内部》影评(四):窥视巴黎

  对于大多数在法国长大的导演来说,“法国电影始终就是巴黎”。而对于从《电影手册》起家,并深受新浪潮影响的克里斯托弗·奥诺雷来说,为梦想之都拍摄一部电影,就成为他在[我的母亲]受挫后重新出发的重要转折点。在此情况下[巴黎内部]应运而生,成为奥诺雷献给新浪潮也献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在新浪潮“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要成为影片的制作者”观点的指导下,[巴黎内部]的制作和拍摄方式也是紧密相连的。据奥诺雷称,拍这部电影的想法,是早在2001年他听到该片男主角罗曼·杜里斯唱歌时诞生的。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搁浅。之后他的制片人保罗·布兰科提议用很短的时间拍一部电影,俩人就一拍即合,并且只用31天就完成了拍摄工作。

  就像没有人可以绕着埃菲尔铁塔走三圈,就了解法国一样,也没有人相信通过一部电影就能了解法国人生活的常态。但是奥诺雷就是抱着这样的野心拍这部电影的。在让-路易斯·维亚拉漂亮的镜头和奥诺雷真切的笔触下,我们似乎窥见了法国人生活的真谛。连忧郁也可以那么浪漫,弟弟的花心和纵情似乎也没那么不可接受。而爸爸的角色则让我们看到了西方人相互之间的隔绝和封闭状态,即使是至亲,每个人也如一座孤岛,个人的悲伤必须由自己去化解。罗曼·杜里斯在片中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刚开始对于出演一个性格内向的角色,他还有所担忧担忧,因为通常人们眼中的杜里斯是充满能量的,急躁的。但是在奥诺雷对他进行一番讲解之后,这个挑战让他大感兴奋。

  影片前半段向我们交代保罗与同居女友分手的原因,大量的镜头剪辑和跳转,可以看出特吕弗的“非连续性哲学”已经被奥诺雷熟练掌握和运用。正如保罗所说,有些人的悲伤是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姐姐克莱尔选择用放肆的哭泣来宣泄这种悲伤,并将之命名为“哭泣日”,但是显然这种哭泣也没能解救她,她最终自我了断。保罗身上也有一种无法化解的悲伤,他躺在汽车前面无动于衷,对着镜头大喊发泄后痛哭失声,听着歌曲哼唱却忘了词,他内心的空洞暴露无遗。他的妻子说,他从不祈祷她爱他,好像他根本不需要她的爱。他在生活中无所追求,内心空落,或许这才是他忧郁的根本原因。无法排遣的他回到了爸爸家里,引起了全家人对他的担忧。人作为孤独的个体,却有着不可逃避的社会性,这就使得个人在遭遇困境时可以向家人朋友寻求帮助。所以世界大厦如此建构,自有它的道理。

  之前就在[我的母亲]中有过合作的路易斯·加瑞尔,是奥诺雷非常喜欢的演员。如他在电影中所说,他有一个小小的特权,在电影开头作为解说员对观众讲话。这是奥诺雷随心所欲的尝试,在让观众惊奇的同时还想要一探究竟。按奥诺累的最初意图,这段解说可以给观众一个引导,接下来的电影主题是关于“一个人的家庭记忆”。且看这个家庭中的成员是如何对待忧郁的哥哥。弟弟乔纳森为了逗哥哥开心,和他打赌半个小时到达他们小时候经常去的市场,却在途中遇到了三个女孩并和她们发生了风流韵事,直到深夜才回家。不知如何与儿子交流的爸爸叫来了已离异的妻子与之交谈,买了在圣诞节很贵的鱼来吸引他的兴趣,在保罗站在阳台向下张望时,以为他要跳楼而叫他进屋装饰圣诞树。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的帮助保罗,这些努力最终也没有白费,保罗开始向人敞开心扉。如果你在忧伤里,那么就爱自己,爱那些爱你的人。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电影中的这三个人就像是一个男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缩影:乔纳森的青春狂放、保罗的成熟忧郁、年老爸爸对生活的隐忍和坚持(记忆最深刻的是,爸爸在圣诞节独自拖着圣诞树回家,沉重的树根配上灰蒙蒙的天,完全是一个落寞的画面)。而终有一天,他们都会变成现在爸爸的样子,褪去年少无知的青涩,也消散了中年时的困惑和忧郁,只是孤身坚持着生活该有的样子,无助却又努力着。已过而立之年的奥诺雷,渐渐褪去了年少时的轻狂和对新奇的追求,而慢慢归于对生活本真的捕捉和表现,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对逝去岁月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远眺。

  [巴黎内部]在2006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上一炮打响,引起了海滨大道的轰动,并被法国[电影手册]读者选为2006年十大佳片之一。这一天24小时的演绎充分向人们展示了奥诺雷的导演实力及向新浪潮致敬的诚意。而从影片一直弥漫的亚力克斯·比奥蓬奔放的乐曲(片中罗曼·杜里斯和乔安娜·普莱斯在电话中的二重奏也由他编写),我们也可以窥见奥诺雷对音乐的狂热。所以在[巴黎内部]取得成功之后,奥诺雷开始大胆筹备让他名扬法国影史的音乐爱情喜剧[巴黎小情歌],男主依然由他喜爱的路易斯·加瑞尔扮演。

  原载于《看电影周刊》,转载请声明,谢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