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之星》读后感摘抄
《海豚之星》是一本由[日]叶祥明 著绘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4.80元,页数: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豚之星》读后感(一):海豚之星
小朋友很喜欢这样的绘本,适合安静的看,也适合寻求内心平静的大人读,不过可能大人都很忙,停不下来。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绘本一直都有自己的风格,值得购买。要写这么多的字,太为难了。小朋友很喜欢这样的绘本,适合安静的看,也适合寻求内心平静的大人读,不过可能大人都很忙,停不下来。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绘本一直都有自己的风格,值得购买。要写这么多的字,太为难了。
《海豚之星》读后感(二):吕克·贝松《碧海蓝天》的绘本版
记得第一次看吕克·贝松《碧海蓝天》,被那如玛瑙翡翠般的碧波千顷震撼。还有那在地中海的毒日头下晒得发白的小街小巷。后来,到了希腊,看到了爱琴海,才晓得,原来,梦一样的大海和毒辣的太阳不只是意大利的小镇才有。回国后,每当遇到那些“爱琴海婚纱照”,都会转过头。终于明白了古人所讲的“不堪看”:回不去的是曾经,留不住的是风景。
但是,遇到了这本图画书,我竟然看了,而且细细看。也许,大人也要读图画书,在一页页的画中,我找到了温暖、勇气和希望。
以我的深情,成就你的碧海蓝天夜夜心。
《海豚之星》读后感(三):想一起潜入深海吗?
对人类来说,海陆空中最神秘的地方,应当数海洋。
撇开签证和钱包的麻烦不说,如今只要你想,可以随时买一张前往异地的机票,在天空和陆地留下身影。但海洋不一样,门槛高多了。
谁能不爱大海呢?湛蓝一片,与天空相间,配上金黄一片的沙滩,你在其中只是小小一粒,面对这广袤天地。被海风包裹,心旷神怡。
所以看到《海豚之星》的第一眼我就爱上了。封面和内页都是蓝色系的,一只海豚与你共赴海洋深处,尽享海洋之美。
《海豚之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少年在水族馆与海豚相遇,人来人往间,只有他能听到海豚的声音,受邀潜入大海,来一场蔚蓝色的旅行。
在这没有重量的世界中,少年自在呼吸,自由游动,也从海豚充满哲思的话语中,领悟到生命的珍贵。
海豚说,“最棒的是,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活着”。你有因为自己活着,感到由衷的窃喜吗?
此时此刻存在于时间的你我,是经过了无数个“偶然”才降落在世上的,其中一环脱落,结果就大不相同。我们幸运地得到了世界的门票,却没有真正享受它。
“你们人类总是有很多烦恼... ... 看起来好像总是在害怕着什么,怕失去,怕错误,怕被孤立... ... 其实,根本不必担心。”海豚说。刚毕业时,我很焦虑,每天思考如何赚更多钱,偶尔思考如何在赚更多钱的同时不丢失健康,被数据和绩效包裹,感到疲惫而无助。
有一次情绪不好,独自一人到千岛湖闲逛,走到了一个广场,才下午四五点,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散心。小孩们人手一个飞机模型,不厌其烦地抛出、捡起、再抛出;大人们神色平静,聚集聊天;角落里有人摆了兜金鱼的摊儿,聚了许多深情专注的人... ...
这样的慢生活深深打动了我。其实人很贪婪的,想要的东西很多,变成了重负,压在你我头上。也许,追求简单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更能让我们感到生活的温度。
我们的生命是珍贵的,其他的生物也是。
“海里没有屏障也没有边境线。世界上所有的海都是相连的,一片海域受到污染,就会影响整个海洋。任何一处的伙伴受到伤害,整个海洋都会感到痛苦。”海豚悲伤地说。海洋孕育了万物,有些爬上了陆地,有些飞上了天空,有些留在原地... ... 这些走兽、飞鸟、鱼儿,和我们一样,也有且仅有一次生命。人类是地球上特殊的客人,有智慧、有力量,可也要遵守餐桌礼仪,尊重其他客人。
人类肆意地乱丢垃圾、污染环境,吃干抹净后,一片狼藉。最后承担后果的,肯定有我们的一份。
今年杭州开始整顿垃圾分类,我们家现在四个垃圾桶,厨房两个,客厅一个,书房一个。说实话,麻不麻烦?当然麻烦,谁实践谁知道。可另一方面,我们也由衷地高兴环保教育的实施。真正的文明,不只是利用大自然,更是保护好大自然。
*
《海豚之星》是日本画家叶祥明的作品,他希望在图书中传达出“和平和自然保护”的理念,“世界是美丽的,生活很有趣。但是,世界上发生了许多阻止它的事件。这就是我创作<海豚之星>的原因。”
这本书已经成为日本医院心疗内科推荐图书,同主题心理治愈纪录片《海豚之星》还在福冈市科学馆播放,许多人看了大呼“治愈”。
希望这本绘本,也能为你带去关于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海豚之星》读后感(四):向内追问,向外探索,听一听小海豚的智慧
海洋馆里的海豚,大海中的海豚,书上画的那只海豚以及藏在我们内心里的那只海豚,在我们生命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空间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它是近在咫尺的震撼,它是大海中自由跳跃的精灵,它是被人们无数次赞美的人类的朋友,但是它会在哪个时刻触动你的心灵,真正走进你、我以及孩子童真的内心?
是在它开始敞开心扉和我们对话的那一刻。你会发现,它所认知的世界,比我们更加单纯,更加深刻,甚至有时衬托出我们作为人类的自以为是。
这是《海豚之星》用了整本书的篇幅告诉我的。当我们不再以万物的主宰居高临下地对待动物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当永远心存敬畏。是的,人类会使用工具,也掌握了科学,但是科学不等于智慧,大自然不独属于人类,它属于这个地球上每一个生命,这条小海豚所告诉我们的智慧,也许才是今天这个贪婪、焦躁的时代最应该反思的。
这本《海豚之星》的作者叶祥明,是日本的作家、画家、诗人。书中用平直的情节和诗意的语言告诉孩子们,作为人类,要善待动物,善待我们生活的环境和动物们,要明白自己生存的意义。如果你是一个大人,这本书会让你走进内心世界,问问自己身处何方,要到哪里去。如果你把它读给孩子,那么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种子,温柔的小海豚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给孩子上一堂站位高视角广的环保课。下面就在小海豚的指引下,我们一起来探索发现吧!
一、 行走的主题,和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儿童文学创作中,以“行走”为线索架构整个作品的先例数不胜数,比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等,这些作品能够吸引孩子的原因,一是出于满足孩子爱动的天性,情节动起来的时候,他们仿佛也跟着在行走,当然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在行走中,才可能遇到更加新奇的景象,才有机会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
《海豚之星》中便是这样的寻找发现历程。一个在海洋馆里看海豚的普通的小男孩,一只在海洋馆里生活的小海豚相遇了。
就像一场话剧,配角退下,背景淡去,灯光打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小海豚像人一样站起来,认真地看着读者,向所有的人发出邀约:我们去一个非常美好的地方吧!
一个小男孩听懂了海豚的话。并且伸出手去触摸海豚——这是每一个小孩都想要做的事吧,隔着水族馆的玻璃,我们多少次想要感受一下真正的鱼类朋友们——是光滑的吗?是冰冷的吗?为什么它会被关在这里呢?
虽然小男孩听懂了海豚的呼唤,可是征途该如何开始?作者视角一转,就让小海豚从海洋馆回到了大海里,这当然是艺术的天马行空,但是我们不妨相信,这种跳跃更像是孩子的一个梦,在梦里,我们可以身处各方,我们可以和任何动物对话。
所以,当小男孩跟着小海豚下潜深海的时候,不会有我们所担心的身体的不适,他甚至还能“自在呼吸”,就像“在外太空一样,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旅途从这里就真正开始了。他们游向深海,看见了成群的海龟,看见了庞然大物蓝鲸,来到了幽暗神秘的海底世界,两边是起伏的高山——是的,深海中也有黝黑高耸沉默肃立的高山——直到,他们沿着一个光的洞口游出,豁然间,来到了外太空,当地球被环绕成一圈的海豚以及小男孩围住的时候,这颗蓝色的星球,真的就像是一颗宝石一样,熠熠闪光。
这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它只是一颗不起眼的蓝色星球,但是对于人类和海豚来说,这是我们生命的全部。
画面的镜头被拉长,地球更加渺小,我们很少有机会俯瞰世界,小海豚则带着小男孩,从大海走向宇宙,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这里,我们看出作者广阔的世界观。我们不仅有眼前的大海,更有远方的星辰和诗和远方。
书中,小海豚一直在引导读者行走发现,并且告诉我们,世界之外还有世界,拉长时间线,扩大生命的圈子,宇宙浩瀚,而我们真的非常渺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能够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生活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对于这样美好的生活,我们会不会情不自禁地肃静站立,并且决定认真地对待这片蓝色的家园。
二、 互动的惊喜,敏感地体会生命的存在
一般来说,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渺小的时候,会思考很多,比如生命的意义,以及短暂而弱小的生命能够做什么。在行走中,小海豚带着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生命的滋味。
我们都知道,海豚是一种极具灵性的动物,在希腊神话中就已经有海豚拯救落海的人的故事。它们会微笑,会唱歌,会翻越出美妙的弧形,在故事中,它悄悄地站起来,和一个愿意和它交流的小男孩相互触碰,相互聆听,相互约定一场旅行。海豚回到大海,小男孩来到大海,小男孩养的小狗也来了,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的人自然动物友好的画面。
下一次的互动发生在什么时候?是小男孩在海里。是小男孩与大海的互动,动物们离开海洋之后,就再也无法回去生存,但是海豚不一样,它们的祖先从海洋来到陆地,又从陆地回到了海洋,五百万年前,它就是这幅模样,而今还是。现在,海洋是它们的家,但海洋不是人类的家,人类还不能在海底自由呼吸。当小男孩钻入海洋,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能够呼吸,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梦,也可以说,海洋敞开怀抱接纳了人类,尽管,它正在被人类深深地伤害着。
海豚对小男孩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人类总是有很多害怕,怕失去,怕孤独,怕犯错,当然会怕,跳入海洋之前,谁不会担心会被海洋吞噬呢?恐惧让人类小心翼翼地进化,但也就是因为这些发自内心的恐惧,才让人类变得越来越贪婪。怕失去便捷的生活,于是生产更多不需要的包装,然后将垃圾扔到海洋里,为了成为强国做很多军事实验,污染着海洋世界,怕失去曾经享受过的美味,于是人类越来越疯狂地捕杀着鲸鱼……
当我们看到下面这些记录,我们知道海洋世界里每天都在发生着”生离死别“和今生不能相见:
生活在我国长江领域的白鱀豚,已经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的400多头,减少到200头、50头、7头,直到今天全部灭绝。
长江上唯一的哺乳动物江豚,上世纪的90年代末的2700头,到2012年,科学家再次统计,已经就剩下1045头了。科学家们努力寻找江豚数量下降的原因,他们发现,江豚数量的下降是因为它们缺少吃的。在江豚的死亡标本里,胃里几乎是空空如也,有时只有一点很多天都没有消化的骨头。
生态环境的恶化,尤其是人类的过度捕捞,抢夺了江豚的食物,让这些可怜的动物不得不冒着被螺旋桨打死的的生命危险来到码头,获得一些人类倒在水里的剩菜剩饭,这些死亡的海豚里,大多数都是还在吃奶的幼豚。
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环保的国家,但是每年依然会有很多捕鲸船不顾禁令,将所剩不多的鲸鱼变成餐桌上的美食。与其说小海豚意识到了人类的恐惧,更准确地说,那是作者在劝告人们,放松一些,别那么汲汲以求,人生可以更加平静,大海可以更加平静,这是属于我们共同的家园。
所以作者也会一遍一遍地问,人类为什么总是在急匆匆地赶路,而不去用心地体会活着?为什么要做污染海洋,哪怕是在我们人类看来是庞然大物的蓝鲸也无能为力?小海豚带着小男孩一边走一边告诉我们:去做真正喜欢的事,让自己感受快乐,并且跟大家分享快乐,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就像上帝在圣经里说的,哪怕是一朵花儿,它们不纺线也不劳苦,哪怕是一只鸟,它们不种也不收,可是依然存活于天地。人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恐惧和害怕呢?
小海豚给出了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将飘荡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听听内心的诉求,问问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事。
成年人都有迷茫的经验,最大的代表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时候就会被外面的世界观念带走。一个有主见的人,必然明白自己所站的未知,必然知道自己做任何事目的是什么。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体会生命滋味的过程。
三、 短暂与永恒,咫尺与辽阔,生命不会停止
小男孩和海豚的接触时间是短暂的,从清晨到夕阳,大约只有一天的时间。但是我们相信,这次的接触会让孩子铭记一生,这次的经历,让他见识到了海洋的深邃,宇宙的广阔无边,让他知道了自己在整个宇宙中所处的位置。这是短暂与永恒的关系,这是咫尺与辽阔的关系,只要生命没有停止,那么这种探寻也永远不会结束。
这也是一个相遇又分别的故事,你看,小男孩和海豚在海洋馆中第一次相见后分别,又在海洋中会面,然后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分开。每一次相遇,都意味着新的发现,而每一次告别,都带着一份期待和感恩。我们不会和海豚相守,但是它所带给我们的回忆却是久远的。
这是短暂与永恒的关系。短暂的是相遇,永恒的是对生命和环境的认识。短暂的是每个人的生命,永恒的是那浩瀚无垠的宇宙。真的,以人类短暂的生存进化,简直是渺沧海之一粟。
书名叫作《海豚之星》,我们相信这只小海豚真的就像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明星。安安静静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哲思小道理。在深蓝色的大海中,小海豚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自己,什么是自己想做的和应该做的,我们还需要去寻找和探索,我们只需守住一个最本真的想法——爱护世界就是爱护自己,爱自己才能去爱世界,生命不息,求索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