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粥铺读后感摘抄
《深夜粥铺》是一本由大斯著作,42.00元出版的28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夜粥铺》精选点评:
●类似于「少女在闺房里开了脑洞」的这么一种设定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让它发生。
●相比小故事一类的书籍,这部书给的感觉还不错,更治愈。里面的不断错过不断重逢,无奈美好,都很生动。收藏一句话:善始善终固然乏味可陈,可爱情终归是有无限种可能。将来的事,不妨付诸时间。现在的事,何妨遵循内心,就让它发生。
●盯着封面,书名和颜色都很“深夜食堂”,有些担心。尝试掀开读,前两篇很喜欢,改观。渐渐深入,从很轻很妙地讲故事又变成用满页比喻句讲述道理,微微失望。良莠不齐,稍有倦怠。
●特别有趣的一个作者。
●超级玛丽,读过,才知道作者是谁,人与人的微妙和刻意,虚伪太真实。
●垃圾书,真不知道这种水平怎么出书的
●坦然点说,几个短篇的质量有些良莠不齐,作为短暂休息日的消遣娱乐,尚有些后劲不足。 匆匆忙忙一遍下来,能在脑海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不多,唯独这句: “ 爱是被比生命更轻的东西握住,然后受重力加速度下沉。是把心收拢又收拢,凝成生机蓬勃的果核宇宙。是在浓稠甚浓稠的眼神中,轻盈飘起的一口呼吸。是你走向我,也是我走向你。” 有温暖,有幸福,也有涕泪横流。
●比我昨天读的那本好(对不起《斜屋犯罪》!)。短篇集,每一篇都不错,很难得。对《超级玛丽》有共感。作者偏爱12厘米高跟鞋。
《深夜粥铺》读后感(一):不适合深夜读的《深夜粥铺》
初时被名字误导,一直认为是治愈系。某天黄昏《鬼谷子》感慨良多不敢继续捧读,继而翻开书架找本轻松读物来放松,这本和治愈系日剧名字雷同的《深夜粥铺》跳入眼帘,翻卷几页被当时的心情影响,年纪是问题嘛,是吧也许,说不好,你们用风油精涂过太阳穴没,提神泪目,不适合深夜读,真的 一个灿烂太阳,一杯清茶,一篇直击心灵的文
《深夜粥铺》读后感(二):深夜我们聊一聊
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写好字,敷着面膜,读完了最后一节 每一篇,每一段,每一句,都让我觉得值得做标记,文用的很多词,让人新奇,也让人觉得美妙,不读书就真的不知道,其实还有这么美妙,这么符合自己心境的文字存在 1.《深夜粥铺》的可惜与现实不知是否和《让它发生》打破传统桎梏相爱的人 有些许联系 2.《触不可及》其实读到这篇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可转念一想,这好像也是最好的结局。一直没有给阿照化妆的李笛终于答应下次见面给他化妆,那句“她如约而至”,像是早已知晓的结局,像是她没有违背约定,这种对职业的认可,对爱确定。片刻等不了。 3.《陌生女人的来信》妻子或许不太正规的手段,恰如其分的隐藏,从妻子丈夫不同的角度阐述各自的
《深夜粥铺》读后感(三):爱要如何老练豁达,爱要怎样若无其事?(《深夜粥铺》后记)
大家好,我的新书《深夜粥铺》这两天上市啦,希望各位多多支持。这篇是新书的后记。
不想写文绉绉的后记,最后聊聊天吧。
“交给时间吧,”人们常说,“会过去的。” 这大概是最没意思的一句话了。带着事过境迁的风轻云淡,说:你看,没有也是可以的。
就像大冬天,你想喝一杯暖呼呼的咖啡,但没带够钱,或是太冷懒得出门,于是你告诉自己:所有咖啡都是会变冷的,冬天总会过去的,到了夏天,我就不再需要这杯咖啡了。
话没错,但有病。
如果说,有人能从“会过去的”这句话中得到任何安慰,并从而释怀,那可真是太无稽了。这种无法成为现实的未来的事实,这种很正确但有毛病的预言,简直是对“此时此刻”的蔑视与谋杀。
让我来告诉你,此时此刻唯一的事实:要是能在大冬天喝上一杯暖呼呼的咖啡,那感觉真是太(马赛克两个字)舒服了。而你、没、喝、到。听到没?你喝不到你活该,你甚至没有任何立场去安慰自己,或是告诫别人:“没什么大不了的,咱们迟早会不需要这杯咖啡。”
你没能把握住现在,于是把它交给未来,然后又因为它将来总会成为过去而释怀。说到底,你不是豁达,只是无能。这就是唯一的事实。请知悉。
Spyros Papaloukas我从未与时间合作过。从未。所以它也从未帮我解决过任何问题。
对大部分人而言,时间就像是个巨型碎纸机,可以将一切沉重的感情,磨搅成轻飘飘的粉末。然而时间对我而言,却是个利润丰厚、永不破产的银行。若我将失落的爱存进去,经年久月,就会得到家财万贯级别的哀愁。
我不会舍弃任何一段过去。过去的事,都是和现在的我有关的事,不是它,是我的它;过去的人,都是我人生中的人,不是她或他,是我的他们。
过去即使正在过去,可这种“正在过去”,不也是此刻正在发生的事吗?“正在进行的过去时”,分明也是一种“现在”,那又怎么能够说,过去真的已经过去了呢?
Spyros Papaloukas那些与过去轻易作别、漂亮转身,只在乎当下和未来的人,难免显得有些功利,难以带给身边的人绵远挚深的幸福,只是自己和外人看着酷罢了。何止是对过去豁达?他们对此刻,说到底也是缺乏附着力的。每个当下或许都多少投入了点真心,却不一定拥有深情。
恋爱一旦少了“拙”与“痴”,就难有深情,显得不那么可爱了。然而拙痴者,往往因怀有细腻深情,不够豁达洒脱,而被认为是感情中的弱者,总被责为软弱与不智。毕竟他们敢于打碎自己,敢于露出软肋,敢于失去自己,去与他人深度汇融。当然,一个拥有完整自我的人,自然显得很酷,然而一旦投入爱,就应该要有过“不酷”的人生的觉悟。毕竟在爱里最酷的,恰恰是敢于交出自己的人。
当“聪明”的爱人总能且总愿及时“抽身”止损时,拙痴者却只能且只愿一次次地“投身”其中。他们难以学会“断舍离”,每段感情总倾尽全力,最后难免总被分配到潦倒而不体面的结局,凄惨兮兮。可你要知道,一个在爱里无惧失去对方,也未曾失去自己的人,不在爱里。
Spyros Papaloukas失去自己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是拿掉一点点固守的自己,再增添一点点新的自己。是消融与重构,是新生。
在爱中未曾拙痴过,则难以在爱中焕发新生。那么固执地守着自己的疆土与边界的完整性,即使被爱,又有什么值得沾沾自喜的呢?爱都是别人的事,痛苦与快乐,也都是别人的经验值。
感情中真正的弱者,并不是拙痴者,而是那些过于清爽,避开了泥泞的人。他们不具备背负过去的能力,也没有停下来凝视与承担的勇气,更无法笃信内心想要坚守的珍贵。因为过于游刃有余,擅长止损脱身,这些感情中真正的弱者,却总被当作掌控二人恋爱关系的强者。
可什么时候,没有承担之心的懦夫,居然也能被称为洒脱了呢?
过于豁达的人因为难以伤及筋骨血肉,反过来却被当作是酷的人,而那些停下来,凝视深渊,再痛也不急着摆脱的,却往往被认为是痴缠与软弱。这也算是恋爱中的冤情了。
Spyros Papaloukas背负过去,确实会使内心脆弱困顿,但也同时见证了内心的强大。只有承重的人才是坚强的,而不是丢弃的人。
正如分手后,有人选择痛快地将所有聊天记录清除,用丢弃与遗忘过去,来释怀与避免伤痛。有人却选择保留下来,哪怕看到时会肝胆俱碎心神皆伤,但哪怕去熬,他们也要守护爱过的记忆。他们甚至希望,到老也不要忘了这份刺痛与哀愁。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切实活过的证据。
爱情要求你上场演出,爱情要求你入戏,要求你执迷不悟、笃信且不求自保的投入。归根结底,爱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而爱情的浪漫点,正在于“聚焦”与“穿透性”。
Spyros Papaloukas很多人嘲笑爱中的痴傻与天真,可我永远都会相信爱情,因为它一旦发生,所产生的巨大真实与幻梦,胜却世间的一切。我知道。我知道当失去它时会有多痛。但我更知道,如果这辈子不曾经历过这种幻觉般强烈的美,安全地活着,倒白活一场了。
当然,很多人会告诉你:千万不要爱得太深,爱太深容易受伤。你大可回敬他们:千万不要活得太久,活太久容易死。一个敢于交出自己的人,或许会经受更多的伤害,毕竟他全副身心地赤裸投入过,又哪敌得过某些爱人的全副武装?然而一个不曾交出自己的人,并不会得到深刻的爱的感受。比起那样,我选择完整地交出自己的心,这也代表,我交出了一根鞭子。这颗心若被珍重对待,便会被对方捧在心上。这颗心若不被珍惜,也就自然会遭到对方的鞭打。
那就给你吧。全部给你。爱的时候给你,不爱的时候也归你。我完整交出去的心,就不破碎地回收回来。我保证,若你将我这颗破碎的心放入钵中捣,它依旧会散发肉桂般深沉浓郁的香气。交出真心的我,或许是脆弱的,但我也足够坚强能长出另一颗完整的心,每一颗都鲜活、当季、绝不缺斤短两。我是强大的,你不是。不曾交付脆弱的人,不曾承受,也不曾强大。
Spyros Papaloukas我曾经写过一段话:
你掌管了我所有的气候与潮汐,于是你沾沾自喜。可你千万不要搞错了,只有当我爱你时,你才能在凡间当回上帝。我掌控着你掌控我的能力,我割让了你能占领我的领地,我栽培了你种植于我情绪的四季,我锻造了你能践踏我的铁骑。所以我的爱才是你的上帝。拥有爱的人才是强大创造者和主宰者。让我们投入爱中,哪怕它还未发生,哪怕它早已过去。让我们无惧失去自己,让我们勇于沉沦,让我们成为时间永远跨不过去,也推不倒的人。
不要怕被击碎,也不要假装洒脱着说无所谓。不要过太释怀的人生,要把珍贵的东西牢牢捉住。让它发生,让它到来,让它留下。经历它,记住它,承担它。失去自己反而更觉得在活着,这种体验叫做爱情。敢于在爱中变得脆弱,即是爱的强大。承担一些事情的人,才最酷。
我可不想在有限的人生里,将记忆活成一座座沉默博物馆,只剩自己瞻仰。在此刻说:都会过去的,在未来说:已经过去了。这可实在太没劲了。
Spyros Papaloukas最后送给你们这首以前写的“诗”。祝我们不要在爱中老练豁达,不要在爱中若无其事。去经历疼痛,也去经历猛烈而深邃的幸福。
《当爱不到我们最想爱的哪个人……》
爱不到我们最想爱的那个人 我们都该哭
奔跑着哭 在房檐上穿岩走壁地哭
在礁石上迈开步伐跳到大海里哭
在悬崖上弹跳到另一座山巅上大哭
在过山车上面目扭曲地哭
双手流血握着敌人的剑刃痛哭
在海龟的背上伏着恸哭
啃着芒果唾液满溅地哭
升国旗的时候用红领巾捂着嘴哭
拿着烤鸡翅在湖边边打水漂边哭
唯独不能
唯独不能笑着说没关系
别扯那么大的蛋
Spyros Papaloukas作为一个写作者,由于偏爱细腻幽深的情感,本书的情节倒多了些暗潮汹涌的克制。在此不得不“推卸责任”:我小说中的角色们,可不一定听我的话。他们具有独立人格,我可不对他们的感情表达方式负责。
我也只能让它们发生而已。
——《深夜粥铺》后记
《深夜粥铺》读后感(四):唯美《深夜粥铺》,带你步入中年人的感情世界,笔尽沧桑人如少年
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容易?
一次狼狈不堪的相亲,一通来自家乡的电话,一次喝醉深夜呕吐的酒局,又或者一次无法面对的离婚,一则社会上残忍的新闻,进入中年后,人越发的脆弱,然而治愈的方法却不多。
中年人渴望爱情,却又害怕爱情,他们再也不像歌词里说的:是不是我的十八岁 注定要为爱情流泪。
中年人的爱情,更像一封失语的信,一碗凉透的粥,一场散场的电影,唯独不是爱情原本的样子。
《深夜粥铺》,豆瓣上8.1高分的一本短篇故事集。
作者大斯,写出那么多温暖而治愈的故事。让中年人一直下坠的生活,多了些岁月晕染的美好,那些克制而在心底肆意的爱,借大斯之笔,在午夜的枕畔流淌,蔓延在梦里,慰藉即将凋谢的青春。
01一封失语的信
故事出自《陌生女人的来信》
我想和丈夫离婚,他出轨了,出轨的对象是我。
她和丈夫的生活陷入柴米油盐般的平庸模式,婚前的花月浪漫都消弭于日复一日的平淡之中。
她渴望着浪漫,丈夫却吝予给于。
他厌倦这样的生活,厌倦把日子过成抽屉中的格子,每格装的不过是领带或袜子,不再刺激,即便那些领带与袜子干净妥帖,但不会让他心生感动。
爱情变得不过是罐头里的一块冻肉罢了——或许还在可食用的保质期内,却早已不再生鲜。男人总是这样,喝着酒,却想加点可乐,喝着糖水,却想加入柠檬,他们思维之混乱,自己都无法理解。
某天她外出,丈夫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信上的倾慕之情带着火花燃着了他的心。
这个未谋面的女人成了他的“精神情人”,他认为这个陌生女人相貌不重要,年纪不重要,不见面更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不是妻子就好。
丈夫和陌生女人以信件为媒,展开了新的恋情,象冬眠初暖爬出山洞的熊,被萌萌的春意惊醒,他恢复了青春。
妻子却陷入了痛苦之中,因为那封信正是她写的,她只想被再爱一次,哪怕如此卑微。
可是让妻子感觉难以忍受的是,丈夫并不想与情人见面,只是享受精神上的出轨,这能保证他安全,并不被麻烦缠身。
他如同一个孩子,打碎了花瓶,却只想藏起了事,不愿被人拆穿,更不想承认错误。
妻子只是想丈夫再次爱上自己,可一封信的试探,却让她看到了一个自私无情的男人,他既不爱妻子,也不爱情人,他只享受偷情带给他的刺激,背叛带来的快感,而他却不愿意付出。
故事的结局已不重要,它只是写出了中年男人与中年女人之间的矛盾之处。
夜深了,是时候该开灯了。可即使开了灯,这依旧还是夜深的时辰。很多时候,当日子一如既往,我们习惯了生活,却忽视了感情,特别是中年女人。
有时候对感情的渴望,甚至比少女还强烈。这个时候的期待,多半是因为对家务的累,对孩子的付出,或是婚姻的危机感,让内心不安定。
急需更多的爱来安抚自己,而这时候男人却忽视了女人的需求。总以为,我为家庭拼搏,带给你更好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中年女人,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共鸣,需要的是惊喜和浪漫,需要的是男人的专一和认可,需要的是男人懂得欣赏她。
人到中年,她想要的感情真的很简单,她不要什么轰轰烈烈的浪漫,也不要什么风花雪月,她要的,只是平凡生活中,在点点滴滴的相处时,男人能够给她的温暖和安全感。
电影《飞屋环游记》中说: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不要等失去才怀念,当她在你身边的时候,请用力爱。
02一碗凉透的粥
她,43岁,偷偷爱上了一个27岁的男子。
年轻的爱情,无法自持,感性压倒理性。中年的爱情,却是游刃有余、伸缩自己如的,有时只隶属于自我。
中年人就像一朵鲜花,失去了水分,日益枯萎,虽不舍枝头,却只能看着花瓣一朵朵飘零,变成暗黄色离枝而去,不甘、无奈,却又心存幻想,妄想抓住最后一米阳光,当夕阳到来之前狂欢一次。
深夜粥铺》中的故事,一位中年单身妇女,事业有成,喜欢烟火气,也是为了驱散孤单,每晚在夜市卖粥,爱上了一个经常来此喝粥的年青人。
作家大斯的笔法极其唯美:我仿佛听到一颗方糖融入了红茶,那样悄无声息,带着一点寡淡微甜的哀愁。那是曾经以为光荣退役了的少女心在蠢蠢欲动。如此的蠢蠢欲动也不过是幻觉,也不过是水中的钟。
中年妇女的爱情,不值一提,尤其是面对青春肉体的时候,她分辨不清爱上的到底是面前的人,还是自己心底对欲求的渴望。
白天的时候,她在他的拉面店馆里用餐,晚上他又到她的粥铺里流连。
他微笑的嘴角,就是她当初挂上情意的钩子。可到底是隔了山岳,到底是输了年轮。她认为的美好,也不过是镜中的孤芳自赏。
她为年青人写了一首歌,年青人听了泪流满面。一样的爱情,两样的心事。
她为年青人痴迷,而年青人却因为女友的离开而伤神。
她克制的用影子追逐他的影子,满足小小的少女心。最后她却自己拆穿了谎言:爱情的形状,像这儿的眼角纹吧。
最终爱情如粥一般渐渐变冷,她和他之间只余一丝清冷。
有人说,人到中年,是没有资格谈爱情的。
已经过了任性的年龄,人生不能只为爱而活,而最令人害怕的是千帆过尽,枕边依然无人在。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原来孤独才是生命的常态”
所以她选择了孤独,连暗示也没有勇气,这不是悲观,是看清生命的本质。
她知道,自己想要的不过是驱散孤独的热闹,而他带来的青春喧哗,都只是皮相。
她无力也无能改变什么,就维持现状吧,那一转眼的少年时光,白衣耀目,飞驰操场,只不过是幻梦啊!
原来啊,就算是幻想来的爱情,也是一次如同患病般的成长。
以后的日子,都是越来越老,皱纹爬上额头,但爱过便是永恒,哪怕深埋在心底。
《午夜粥铺》这个故事,虽然悲伤,却很唯美,基调中的浪漫冲散了孤独。
03一场散场的电影
故事来自《让它发生》。
这是另一个43岁女人的故事,和《深夜粥铺》截然不同,作者给它安排了一场关于年轻男人爱上中年女人的故事。
似乎是弥补《深夜粥铺》这个故事的缺憾,《让它发生》的结尾很温馨,女主角最终冲突了阻碍,选择面对自己的真心。
打破年龄、阶层、婚姻与女儿的种种束缚,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面对真我,面对爱的需求更是难以选择。
“我们就该相爱。就好比八月本就是闷热的季节。你本来也不年轻,可你不年轻了,你就能避开八月,避开爱吗?”他的声音温柔得似八月的晚风,她避不开。她的爱情似乎被施了魔咒,前夫出轨自己的女学生,二次结婚,不伦的爱情没有人指责,而她成了弃堂妇,却连女儿都不同情。
婚礼上满是被祝福的成功,前夫学术成就被认可,娶了年轻的妻子,可谓人生赢家,所以他的感情轻易被认可与接纳。
但中年女人只有对家庭的付出,才是理所应当的,想要寻求自己的心灵花园,都是奢望。
可她却正好相反,前夫劝她离开年轻的男人,并预言要不了几年男人就会离开她,另寻年纪相仿的女孩结婚。女儿嘲笑她,居然还会有性生活。他们说她不庄重。
这就是男人与女人的区别,千百年来对男女的差别对待,难以打破的壁垒。
就像《廊桥遗梦》的开场,餐桌上,丈夫和一对儿女各自忙着,他们无视女主角的孤独,餐厅中放着怀旧音乐,那是女主喜欢的,可女儿随手换了台,她只听摇滚。
女主无奈的叹气,眼神飘忽,努力忽略掉因不被重视所带来的失落感。
幸好,《让它发生》中的她是一个有见识的中年女人,她是一个有见识有文化的中年女人,她是一个有见识有文化有事业的中年女人。
于是,当恋人四目相对时,阅历年龄等一切差距都被剥落,仅剩赤裸相对、渴望接受对方的,两颗跳动的心。
现在的事,何妨遵循内心,就让它发生,就让它发生。
你喜欢一个人的笑容,这个人可能会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让笑容不再那么有感染力;你喜欢一个人的外表,且不说好看的皮囊到处都是,就连属于你的,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红颜消去。
唯有,喜欢一个人,而这个人,才是经久不衰的。
女人,需要的爱情就是这样的,单纯的喜欢,不出于目地,如若,初心未变,那么一份值得珍惜守候的爱情已经被妥妥的捧在了眼前,就算人到中年,又如何?当那么鲜明的真心已然到来,就请放手接受吧,冥冥中自有安排,请相信天意与缘分。
一封伤情的信可以撕毁,一份凉掉粥可以倾倒,唯有一段真挚的感情请不要轻易抛舍,虽然电影散场,但影票还保留在他的手中,记录下爱情来临的时刻。
爱情啊,需要呵护;真心啊,需要尊重。真情没有密码,只有用心。
爱没有模式,只能珍惜。回首繁华,阡陌外,有心在等待;皓首苍颜,不惑年,还有人在。
唯愿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深夜粥铺》,治愈你的中年危机。
不要总想着,中年人的爱情,灯枯油尽,没有回响。
中年人没有的不是爱情,而且是把心灵擦干净的勇气,敢于直面,涅盘重生。《深夜粥铺》唯美短篇,带你步入中年人的感情世界,笔尽沧桑人如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