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柳宗元集校注》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柳宗元集校注》读后感精选

2020-11-01 01:28: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柳宗元集校注》读后感精选

  《柳宗元集校注》是一本由柳宗元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0元,页数:3824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柳宗元集校注》精选点评:

  ●大一图书馆读的。印象最深的是『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这首。

  ●柳宗元诗文,如龙种跃涧,筋骨毫发间都是曲张变化。但是这个版本注的确实有点少。

  ●非国语和龙城录没看,其他姑且算是通读了一遍吧

  ●又一部大部头要啃了,其实以前对柳宗元认识还比较肤浅,看了陈弱水先生的研究对中唐史和柳宗元的印象来了一个大转变,确实牵扯宪穆文武几代的许多内部斗争事情都很复杂

  ●补记:2016.1.20,读诗二卷以外。

  ●柳子之文佳妙,而又以各家評論輔之,更可覺未可識之妙處。然此書各家集評未免繁雜,似未曾擇選。

  ●不错

  ●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

  ●读着比韩文舒服

  ●子厚诗各体兼擅。七律写得异常工整,朗朗上口。而其悲戚之情,令人难以堪受。一身去国三万里,万死投荒十二年。真是一把辛酸泪啊。 绝句是文采风流。我最爱“破额山前碧玉流”一首,百读不厌,适合各种不自由的场景。 其五言古诗,又清淡闲远。纪游诗深得灵运之妙,而哲学思考的深度又过之。 而永州八记确是绝唱啊。每读一遍,都是疏龠五脏,澡雪精神,令人在浓霾重雾的天儿里,还能感受到一方心灵的净土。

  《柳宗元集校注》读后感(一):说说

  全面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是好就不知道啦,有一种繁琐的感觉,不过我只看看有名的那些诗文,其它的就不必啦,而且柳宗元诗笺释和柳河东集我也有,所以感觉自己买重啦,不过油多不坏菜,为什么不能上传图片,有图有真相不好吗?

  《柳宗元集校注》读后感(二):繁琐

  电脑排版,字迹清晰。纸质较薄。正文单排,下接校注、解题、注释、集评等条目,颇有条理,然而动辄千百言,博则博矣,失之繁琐,诚资料之汇集,非便读之佳本。

  从可读性上来说,还是《柳宗元集》更加便读。《柳宗元集》由吴文治等根据蜀刻宋本《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整理,汇集众家之注,详而不烦,虽是铅版,但印刷还算清晰,至少比上古的扫描复印本《柳河东集》要强。

  《柳河东集》是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根据南宋廖莹中的世彩堂本排印的,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1970年重印,上古又扫描旧本,草草成书,不仅未经过整理校勘,且印刷堪忧。而廖莹中此人据时人评论,也“甚无文艺”,故世彩堂本为学界诟病甚多。

  百家注本之后,书商为了求利,又刻了五百家注本,注释渐由简入繁,如今的新校注更是变本加厉,虽然学术发展的趋势必然如此,但凡事过犹不及,或抄撮旧注,或爬梳典籍,或逞才炫技,或耀广夸博,勤则勤矣,然一字一典,连篇累牍,注之不休,于读者未尝不是一种负累,何君之不惮烦?!

  《柳宗元集校注》读后感(三):《柳宗元集校注》终于即将面世啦!

  《柳宗元集校注》从资料收集至撰著完成逾二十五年,基本材料曾几度易手,最后汇集于整理者手中,打磨多年而最终成书。本书存在不少优点:一则,资料收罗全面。本书集成了宋代孙汝听、童宗说、韩醇、明代蒋之翘、清代何焯、陈景云等人的十余种校注,对岑仲勉、章士钊等现当代人的研究成果,也尽量吸收可取之处,并且重视利用近年新出墓志等出土文献。二则,体例设置完备。全书以“校记”、“解题”、“注释”、“集评”、“辩证”、“附录”等方式考评诗文、附载资料,书末附《柳宗元研究资料》、《柳宗元年表》、《篇目索引》等,以便读者。三则,精于考证。本书在引用旧注的基础上多有考辨,对歧说则加以按断,尤其重视作品系年及人事方面的考订,从而荟萃众长,度越前辈。本书为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规划重点项目。2013年10月,终于面世啦!

  内容介绍:此次整理,对柳宗元集的多种注本作一全面梳理,汇集分散于各书的前人成果,设立“校记”、“解题”、“注释”、“集评”、“辩证”、“附录”等项目,包括校勘、系年、解题以及典故、词语的注释、字词的音释等多个方面,诗话与各种学术笔记中的前人解说,以及明清人的点勘成果也一并收入,对现当代人的研究成果均尽量吸纳,对歧说误解亦加以按断,甄辨补充。且分类整理归纳有关柳宗元的评论资料,并编制了《柳宗元年表》与有关索引。

  《柳宗元集校注》读后感(四):“儒释兼通、道学纯备”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祖上世代为官。其父曾任侍御史等职。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公元785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父亲长期任职于府、县,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805年,唐顺宗即位后,柳宗元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主要革新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废除宫市;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反对改革,向朝廷施压。805年,他们立李淳为太子,请太子监国。后顺宗被迫禅让帝位,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815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815年, 柳宗元接到诏书回京。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回到了长安。后被改贬为柳州刺史。819年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为六类。1、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也受佛教影响,寻找精神上的解脱。2、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3、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4、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品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5、诗词骚赋:独具特色(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等,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多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渔翁》《溪居》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柳宗元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言论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释、道等学说作调和解说。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为幼时的盲目、为政时期的附会时尚和贬官后的自觉三个阶段。他称赞那些与自己同时代人的那种“服勤圣人之教,尊礼浮图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认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焉。”柳宗元虽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儒家。他一生两项重大活动:一是参与永贞革新,一是领导古文运动,都与他复兴儒学、佐世致用的思想有关。他身体力行了“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政治理想,又明确提出“文者以明道” “辅时及物”的主张和以儒家经典为“取道之源”的原则。柳宗元“自幼好佛”,天台宗也把他列为俗家弟子。但他博采众家,苏轼赞许他“儒释兼通、道学纯备。” 他对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领会佛教义理,以图“统合儒释”,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存诗较少,但却多有传世之作。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心境。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领导的古文运动,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不平则鸣”,革除时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指出先“立行”再“立言”,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为后世留下了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被千古传诵。

  柳宗元纪念馆位于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主要由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组成。柳侯祠原名罗池庙,于公元822年始建。柳侯祠正门门额上题写了“柳侯祠”,门柱上的对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根据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一文集炼而成,表达了柳州人对柳宗元的思念之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