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珠拾粹》读后感100字
《遗珠拾粹》是一本由阮仪三 编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381图书,本书定价:75.00元,页数:201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遗珠拾粹》精选点评:
●好书!
●古村镇选取的摄影照片真的好一般,不具代表性,比业余还业余。而且在文字介绍上大多数都比较肤浅。真看不出是一支专业队伍调研的成果。
●这些应该都是建筑系学生的旅行报告吧。具体的学术类没有很大的帮助,倒是可以作为游记小品文,对一些优美的古镇进行科普。话说旬阳古镇,现在完全没有古镇的氛围,倒是汉江穿流形成的S形阴阳,确是十分清晰的存在。
●本书前言中阮师展现了他的丰富阅历和渊博学识
●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祭。这是好书,也许出外踏访一大重要意义,便在于寻找人类之生活是如何形成。这本书从居住空间历史的角度为我们很好地再现了很多状态。
●记录了一些古城、古镇和古村,每地一篇,均有概况、布局、建筑、保护建议四个部分。扬州有三处,湾头古镇、邵伯古镇和高邮古城。踏查多是学生的习作,整本书也算是素材收集吧。
●调研素材手册get! 京杭大运河那条线路作为调研路线是个好思路!
●因为有不少熟悉的名字参与此项历时多年的踏查工作,所以第一时间买来看了~希望所有的古城镇和村落都像阮老师他们刚发现它们的时候一样,永远宁静安详的伫立在那里
《遗珠拾粹》读后感(一):行走是为了更好地见证!
这些古城古镇古村有的已经列入保护名单,有些则还“深藏闺中”。它们犹如汪洋大海之中的珍珠,本书便是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使它们的价值重现。书中对多元的地方风俗文化和建筑艺术进行了直面描述,具有很强的史料和参考价值。见证始于行走……
《遗珠拾粹》读后感(二):田野勘察报告合集
书名如果直白一些,可以叫做“古村落田野勘察报告合集”,不少都是学生的考察报告。 仅仅是简略的介绍,只能了解到还有哪些古村落。如需深入了解某个村落的话,还需查询其他资料。
可以初步了解还幸存哪些古村落,对该村落的格局、古建筑特色都有简略的介绍。
《遗珠拾粹》读后感(三):浮桥还有一座,现存
行走如果能让更多人看见,肯定不是坏事。但那么多消失的风景……
根据这本书上大部分文章的时间,在中国发展最发达的2010年前后,其实就是古镇改毁最严重的时间。
成之,毁之……
过去说黄河浮桥,黄河浮桥。看了百度介绍才知道,是我们南京的邓愈将军建的。建造浮桥时,要在两岸浇铸出重达万斤的四大铁柱,设置巨大木柱45个,120丈长的铁链两根,增加其稳固性。时间呢,一般在冰解后架设,一次动用数百人力,用木船拉索,顺流而下,到了预定位置后,将船上所载的装满大石头的筐子投入河中,稳住船身,把船系在铁链上。再依次将木船系住。
38就提供了现存的实例,在——福建浦城观前古村。有船有木板有铁链。这里还有码头有商埠。吊脚楼还有酒店。
《遗珠拾粹》读后感(四):东方出版中心重点新书推荐
作者简介
阮仪三,苏州人,1934年生,196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获得者。2003年所做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保护规划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6年凭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再度获得UNESCO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2008年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大运河沿线历史城镇保护与研究”项目获得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委员会杰出成就奖。他被誉为“都市文脉的守护者”、“历史文化名城的卫士”、“古城的守望者”。主要著作有《护城纪实》、《护城踪录》、《江南古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等。
内容简介:
《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一)》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学术成果。由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亲自组织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组成调研梯队,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西部较不发达地区)进行全面踏勘后的学术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生动地介绍了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民族特色的中国古城、古镇、古村,其中有些村镇行将消逝。书中大量的实景照片和部分测绘图,对于踏勘、辨别建筑年代类别等专业读者而言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能够根据不同村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查策略,准确地提取地方典型传统元素。
编辑推荐:
阮仪三教授历时10年和他的团队足印踏及中国古城(镇/村)。书中大量实景照片真实呈现
了丰富多元的中国建筑艺术、传统元素;书中对地方风俗文化和保护规划的直面描述,具有
很强的史料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