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剑下天山》读后感1000字
《七剑下天山》是一本由梁羽生著作,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6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剑下天山》精选点评:
●杨云骢在上集中是真死……但是也太草率了,好歹是一代大侠,反倒是楚昭南在两部书中都是第一大反派。六十年之后优昙花开,卓一航和练霓裳还是交待了一个结局,但真还不如没有。
●几年前看过,没让我印象深刻之处;现在重看,大部分剧情居然都不记得了
●早年读过
●2019.5阅 武功能虚幻情节能虚幻唯独人物思想状态要符合常识,硬伤太多,娱乐着看吧
●鸿蒙初开,永生难忘。补录。
●“新裂开的伤口,总得有一段时间才能够像旧伤口那样复合。各人遭遇不同,心境有别。对我来说,我觉得相忘于江湖的感情更厚更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应该是读过两遍了
●武侠的启蒙!!!!爷爷留下来的书初中看的但是现在一本都找不到了啊啊啊 啊啊!!!
●七剑下天山,很古老的一个版本,我人生中的第一本武侠、第一本长篇小说,时隔多年,再次看到,鸡冻(≧▽≦)/
●人物扁平缺少变化,细节不够动人,情节转和处还不错的,武打场面描写还行。
《七剑下天山》读后感(一):应该叫七剑上天山吧?
看的电视剧,然后找来这本小说看,发现电视与小说的差距太大了,简直是面目全非。电视的亮点有两个:一个是飞红巾一个片尾曲,但是电视剧能对的上这个书名“七剑下天山”,有七把剑由七个人拿着下了天山,发生了一些事情。。看完小说,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一大群人打来打去,很热闹,但主要是3派半的武功在打,晦明禅师一派,白发魔女一派,武当卓一航一派,剩下那半派就是傅青主了,别的基本上都是小人物,什么大内高手阿,辽东剑客阿,没赢过。关键是这些人打着打着就往天上那边走了,最后打到天山上,晦明禅师数了数,七个用剑的,你们就叫“七剑”吧,当时我都要吐血了。。。
《七剑下天山》读后感(二):钱塘江观潮
皓月当空。
钱塘江畔的荒郊,一个少男,一个少女。
因为误会,少女给了少男一巴掌,然后双手掩面,边哭边跑了。少男看着少女的背影消失,这才木然地走。
残月西沉,曙光初露,那少女又回来了,呼喊着少男,却见江面上飘着一件长衫,沙滩上有两只鞋子。
钱塘江的怒潮骤起,如万马奔腾。少女的哭喊声已远,少男方才从柳树丛中出来,朝北方走去。
二十年后,刘郁芳才知道凌未风就是当年一起在钱塘江观潮的少年,虽然曾怀疑过。
一个误会,一记耳光,是负气,还是超脱?二十年,多少沧桑,多少无奈。
两封没有送达到对方手中的书信,两人就这样各自飘身远去。
凌未风想起少年时杭州游乐的日子,想起钱塘江大潮之后,想起横过云贵高原时刘郁芳凄怨的眼光。
他已不是他。
两地相思,一样心情。刘郁芳在钱塘江边,听那拍岸的涛声,她和凌未风的“天山赏雪,钱塘观潮”之约,也只能像对待他的感情一样,相忘于江湖了。
当不能面对的时候,只能选择相忘了。
那也是一种豁达,一份自然。
《七剑下天山》读后感(三):世人的天山,人间的恩仇
梁羽生的天山系列有好几部,有精彩的、也有很普通的,《七剑下天山》可以说是其中比较精彩的了,本来是先看的电视剧,看完书之后发现电视剧比书差多了,书更加精彩和丰富,人物也更加饱满,情节也比其他几部更好,个人认为这部书可以比得上《萍踪侠影》的精彩程度。
乍一看“天山”,就像是世外桃源,与世无争的一个地方,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天山仿佛是一段恩仇的起源,正义凛然的杨云聪、贪图富贵的楚昭然、英姿飒爽的飞红巾……一代又一代,不断的为自己的信念而努力。这么看来天山并不是那么与世无争,也不是世外桃源,也只是人间的一个地方,却也是人间的一个向往。
七剑下天山,原来七剑并不是电视剧中的七剑,这估计是看这书最大的意外了,这电视剧改得真乱。文中好几个人物都很有特点,印象最深的竟然是韩自邦,为了爱可以牺牲自己,这在梁羽生的小说中没看到几个;还有楚昭然,可能是因为电视的原因,所以特地关注了一下,这人可以变得这么坏真是太可怕;凌未风、傅青主感觉像是什么都能完成的人,一个理想中的人物;易兰珠是一个背负血海深仇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残忍的康熙,真的是太残忍了,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最好的还是白发魔女和卓一航了,死了终于在一起了……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物才使得这部小说更加的精彩,但是也有个缺点,主线不是很明确。
一部小说的好坏,可能是因人而异的,很难让每个人都喜欢;但是书中的信念和道理,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有些东西是永恒的。也许这些东西更能让人有共情。
《七剑下天山》读后感(四):草原上谁是最倔强的人
那几个喇嘛,兴致似乎很好,在佛像边烧起一堆火,手舞足蹈地唱起歌来。歌声起初激昂清越,较后却很苍凉。刘郁芳好奇地问道:“他们唱的是什么?”
凌未风听了一会,说道:“他们唱的是西藏的一个传奇故事。故事说有一个少年叫做哈的庐,是草原上的英雄,又是一个好歌手,他非常骄傲,从不肯向人低头。后来他爱上一个牧羊女,名叫阿盖,阿盖比他更骄傲,要他当着众人的面跪在她的裙下,她才答应婚事,哈的庐果真跪下来求婚,年青的姑娘们都掩着面,不忍见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这样受凌辱。现在唱的,就是哈的庐说的话,他说:
‘我孤鹤野云的仙梦,
到而今都已幻入空冥,
这廿年来的身心骄傲,
都降伏你冰雪的聪明!’”
刘郁芳听着凌未风的转译,心中如醉,偶然一瞥、只见凌未风的眼中,也闪着异样的光彩。
刘郁芳惊异地望了望凌未风,凌未风“嘘”了一声道:“你听,这首西藏的传奇诗美极了!现在是牧羊女阿盖的倾诉。她曾拒绝过一个藩王王子的求婚,心中其实也是爱哈的庐的,她说:
‘一切繁华在我是昙花过眼,
众生色相到明朝又是虚无,
我只见夜空中的明星一点,
永恒不灭直到石烂海枯!
那不灭的星星是他漆黑的明眸,
将指示我去膜拜,叫我去祈求,
这十多年来的痴情眷恋,
愿化作他心坎中的脉脉长流。’”
刘郁芳呼吸紧促,抚掌说道:“这首歌果然好,结果怎样?该是他们两人结了婚吧?”
凌未风忧郁地说道:“不是,结局是谁也料不到的,哈的庐是非常骄傲的人,他爱阿盖,他也爱自己的骄傲,他跪下来求婚,阿盖笑了,正想拉他起来,不料他一把匕首就把阿盖插死了,跟着他自己也自杀了。他临死前唱道:
‘欢乐的时间过得短促而明亮,
像黑夜的天空蓦地电光一闪,
虽旋即又消于漠漠长空,
已照出快乐悲哀交织的爱念。’”
韩志邦喊起来道:“这不近人情,如果我爱一个人,我绝不会杀她!”凌未风笑道:“我也不会,但如果我是哈的庐,那女人要我当众表示屈服,我也一定不会向她求婚。这首歌虽然不近人情,但也唱出了人的自尊,虽然那自尊是过份的。这首长歌的名字就叫:在草原上谁是最倔强的人。”
《七剑下天山》读后感(五):相忘于江湖
昨天看完了《七剑下天山》,结尾早已忘记了,再看就是再一次的感慨,这个小说中年轻人的恋情多是圆满的,让人惆怅的反而是成年人的爱情,卓一航和白发魔女的爱情,飞红巾和杨云骢的爱情自不必说,单是凌未风、刘郁芳和韩志邦的爱情就让人觉得荡气回肠,韩志邦苦恋刘郁芳七年,虽然未说,但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但刘郁芳却一缕芳心放在童年玩伴身上,而凌未风虽是一代大侠,但个人感情尚不成熟,像小孩子一样赌气要别人的呵护。被朋友打了一个耳光就是几十年的离散。即使再见依然故弄玄虚,哎,喜欢他真是个辛苦的事情啊。而韩志邦老实耿直,确实是可托乔木之人,但奈何刘郁芳不是冒浣莲喜欢老实憨厚的人。情之所钟,谁也说不出什么道理。
凌未风为楚昭南所抓,即将被处死,韩志邦见刘郁芳心急如焚,发誓帮助救出凌未风,最后想出了一招,呵呵这里梁羽生借用了双城记的故事情节,他在脸上划出两道伤痕,用自己换出了凌未风。自己静坐牢中等死,看到这里我深深感动了,其实韩志邦有武功在身,并不一定非在牢中等死,看守被打倒,他说什么也有办法逃出的,或许他只是个直脾气一条道跑到黑的憨直汉子,或许他觉得生无可恋了无遗憾昂然赴死,但看到这里我还是为他所感动,同样令我感动的是,凌未风和刘郁芳的伤心远走,我总是理解不了双城记中男女主角怎样在将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更何况那是用别人的生命换来的。刘郁芳在临别的信中写了庄子的一句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曷若相忘于江湖。看到这里感动于他们对待朋友的友情。将两人的感情比作相濡以沫的鱼,其实他们的感情并不狭隘,但当两个人的感情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每次见到对方的脸都会想到那个为他们的爱情牺牲的人,那么只好丢开这感情,相忘于江湖。什么感情其实都不是苦苦追求的,都应是顺其自然的。我们都缺乏相忘于江湖的智慧。
庄子的话其实很有道理,后面的是这样的: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翻译过来就是:与其称颂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忘掉来归化那道。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自己活着看作是乐事,也就是把自己死去看作是乐事了。真是完全领会了生活的真谛,完全顺应道的发展,有种乐天知命的态度。庄子真是潇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010bc0100094w.html